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的产生方式——对禅让的质疑

合集下载

历史上不存在禅让制,五帝都是一个家族,何来禅让!

历史上不存在禅让制,五帝都是一个家族,何来禅让!

历史上不存在禅让制,五帝都是一个家族,何来禅让!上初中的时候,历史课上讲到禅让制,说尧禅让给瞬,瞬禅让给禹,禹禅让给伯益。

后来,禹的儿子取代伯益,成了新帝。

从此,公天下被家天下取代,中国步入了奴隶社会。

当时,就有点好奇,为什么不传给自己儿子,而是传给其他人?他们真的那么伟大吗?真的那么无私吗?其实不然,他们都出自一个家族,部落首领的位置始终还在他们自己手里。

三皇五帝中的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瞬,以及大禹,伯益都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

黄帝是人文初祖,古华夏部落首领。

房屋、文字、音乐、数学、车船、衣裳等都是他创造的,是人类文明的起源。

颛顼是何人呢?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华夏的部落的第二位杰出的首领。

黄帝有25个儿子,次子昌意,就是颛顼的父亲。

颛顼即位之初,炎帝后人共工,与之争夺首领地位,被颛顼打败,巩固了华夏部落。

颛顼在位期间还创制了历法,颛顼历,一直沿用到西汉初年。

帝喾,祖父为黄帝长子玄嚣,父亲为蟜极,称颛顼帝为伯父,他被被商朝认为是其第一位先祖。

他继位后,迁都,使得百姓免于水患。

击败了游牧民族犬戎,打击共工残部,制定节气,指导人们按照节气变化从事农业活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农耕文明更进一步。

唐尧,黄帝的5世孙,帝喾的儿子。

他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深得百姓爱戴。

18岁继位,定都平阳。

在位期间,他命人继续改进历法,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设置谏言鼓,让天下百姓都能开口讲真话,让天下百姓都来指责他的过错。

这胸襟,这气魄,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唐尧后来把首领位置传给了他的女婿,瞬,乃黄帝的7世孙。

瞬继位后,把部落联盟议事会改为贵族议事机构,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做到人尽其才。

每三年考核一次政绩,优秀的提拔,不称职的撤换。

这样,官员们办事效率很高,百业兴旺。

瞬老了以后把位置传给了大禹,黄帝的7世孙。

大禹的父亲鯀因治水不利,被瞬杀了。

禹接他父亲的班,继续治水。

他改变了他父亲挡水的做法,而是改为疏导,把水引到大海里,终于解决水患。

禅让制的疑点

禅让制的疑点

• 可以看出,尧之前,是家天下的政治制度 (舜虽为轩辕一族,但其祖先多经变故, 舜已沦为平民),而禹之后,亦是家天下 的世袭制度,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夹在其 间,显然不大可能。尧作为黄帝后裔、 “皇族”中人,继位后突然改行或同意实 行“禅让制”,废弃祖传的“世袭制”, 实在匪夷所思、不合常理。
疑点二
• 唐冶译先生的一篇题为《略论禅让 唐冶译先生的一篇题为《 制的性质》一文中, 制的性质》一文中,作者认为在 位继承方式上, “帝”位继承方式上,这只是在位 者自己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后继人, 者自己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后继人, 加以长期试用、考察和培养, 加以长期试用、考察和培养,放心 后把权力交给他,否则就另外培植。 后把权力交给他,否则就另外培植。 因此, 因此,这是一种由个人指定接班人 的继位制度。 的继位制度。
• 然而,禅让和篡夺都不是这一事件的全部 然而, 过程和完整内容。换言之,即尧舜禅让并非 过程和完整内容。换言之 即尧舜禅让并非 出于自愿,实应是客观形势和现实需要所逼 实应是客观形势和现实需要所逼, 出于自愿 实应是客观形势和现实需要所逼 是争斗之后的妥协与调和方式。 是争斗之后的妥协与调和方式。但尧舜禹 故事所反映的却不单是选举制向世袭制的 过渡,更非世袭制的发端 更非世袭制的发端,而主要则应体现着 过渡 更非世袭制的发端 而主要则应体现着 社会集团规模扩大以及更高一级政权机构 形成过程的起始阶段。 形成过程的起始阶段。诸子鼓吹禅让的春 秋战国时代,是个崇尚暴力、 秋战国时代,是个崇尚暴力、充斥权谋的 时代, 时代,或许正是这争权夺利的血腥现实激 起了士人对禅让的浪漫遐想与温情呼唤。 起了士人对禅让的浪漫遐想与温情呼唤。
• 有证据表明:尧舜禹三朝“天子”,即现 在所谓的“部落联盟首领”,其统辖之下 的各部落、以及各部落之下的各氏族,并 未实行过所谓的“禅让制”。在这种情况 下,为什么单单只在“中央”一级的“天 子”权位上实行“禅让制”呢?难道这一 新制度只适用于“中央”而不适用于“地 方”和“基层”?

浅议我国原始社会禅让制——对《夏商西周的更迭》的思考

浅议我国原始社会禅让制——对《夏商西周的更迭》的思考

包括东京的很多 景 点 竟 然 还 在 贩 卖 神 风 特 攻 队 的 旗 帜 ,和 象 征 向身边日本学习,“择其善者 而 从 之,其 不 善 者 而 改 之”不 辜 负 这
着侵略与杀戮的旭日旗,看到 这 些,让 我 对 岛 国 的 所 有 好 感 一 扫 个最好的时代,重新振兴属于自己的荣光。
浅议我国原始社会禅让制
武力来确定的。在距今约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联合起来,在 恩威并用使大部分诸侯臣服于 自 己,巩 固 了 “夏 后”的 地 位,宣 告
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扩大了 炎 黄 部 落 联 盟 的 势 力 范 围;后 来 炎 了我国历史上第 一 个 奴 隶 制 国 家 的 诞 生 。 此 后,对 反 对 派 展 开
2016年 11月中 32期
中华少年
创作与欣赏
胎 ,每 个 人 都 带 着 各 种 面 具 ,每 个 人 都 是 自 己 灵 魂 的 独 舞 者 。
而光。同时日本还 精 明 的 可 怕,我 们 吃 的 每 个 饭 店 都 给 的 是 一
第三点:与其 高 尚 的 个 体 相 反 ,整 个 民 族 绝 对 与 文 明 无 缘 , 次性筷子,这些 木 质 的 筷 子 原 料 全 部 进 口 于 中 国 。 其 东 京 湾 与
主自愿进行的,是 为 了 让 更 贤 能 的 人 统 治 国 家 。 它 的 基 本 原 则 得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这是他们顺利受禅、走向最高权力宝座的
是 选 贤 任 能 ,实 现 部 落 联 盟 领 导 权 的 和 平 移 交 。
充 分 必 要 条 件 。 就 其 本 质 来 说 ,是 贵 族 内 部 的 政 治 民 主 制 度 ,是 软
———对《夏商西周的更迭》的思考
曹万廷 (甘 肃 张 掖 市 甘 州 区 大 成 学 校 甘 肃 张 掖 734000)

中国史连载:中国古代的王位继承如何从禅让制变成世袭制

中国史连载:中国古代的王位继承如何从禅让制变成世袭制

中国史连载:中国古代的王位继承如何从禅让制变成世袭制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落、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的一场战争塑造了以炎黄部族为核心融合羌、夷、苗、黎等氏族部落集团的华夏民族。

黄帝以后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位是按禅让的形式传承的:黄帝禅位于嬴姓少昊;少昊禅位于黄帝的孙子颛顼;颛顼之后帝位由颛顼族子帝喾继承;帝喾传位于儿子帝挚;帝挚禅位于异母弟伊祁姓的尧;尧禅位于姚姓的舜;舜禅位于姒姓的禹。

这一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位并不一定在同姓的父子兄弟之间传承。

这种首领地位的继承制度被称为禅让制。

这一时期被称为是“公天下”时代。

相传尧在位时期和族人们一样住茅草屋、吃糙米饭,夏天披粗麻衣,冬天只加一块鹿皮御寒,衣服、鞋子不到破烂不堪绝不更换。

尧这种勤俭节约、与民同甘共苦的精神使得百姓都很拥护他。

尧年纪大了以后不得不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了。

当时有人推荐尧的儿子丹朱继位,但尧认为自己的儿子过于粗野不能服众,所以他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让大家讨论继承人选问题。

一开始大家推荐了夏部落的鲧。

尧为了考证鲧是否具备当首领的才能就让他去治理洪水。

尽管鲧用尽各种办法试图堵塞洪水,可到头来始终还是一无所获。

尧放逐了办事不力的鲧以后又让大家重新商议继承人选。

这次大家推荐了舜,随后尧对舜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考察。

舜被视为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

《史记》对此记载道:'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尽管是颛顼的后代,但他们家到舜这一辈时已五世为庶人。

舜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舜的父亲瞽叟娶了后妻生下一个儿子叫做象。

瞽叟自从再婚以后就一直偏袒后妻和后妻生的象。

舜在家里常受到父亲、继母、弟弟象三个人的联合排挤。

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孝道,对弟弟十分友善。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就因为孝行而闻名。

当尧让大家推选继承人时舜就被推荐上来了。

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舜不仅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第1讲 禅让制的真相:司马迁塑造的美丽传说

第1讲 禅让制的真相:司马迁塑造的美丽传说

舜的事迹:以孝闻Biblioteka 舜“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 烝烝。乂不格奸。” ——《尚书.尧典》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 岳咸荐虞舜,曰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 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 ——《史记·五帝本纪》
舜的事迹:全面继承先帝们未竟的事业。
1、形成较为完善的行政机构。“举八恺,使主后土”, “举八元,使布五教”。皋陶为大理,主司法;伯夷主礼 (祭祀);垂主工师(百工之事);益主虞(农牧);弃主 稷(农业);契主司徒(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 2、制定刑法,维护国家制度。“象以典刑,流宥五刑, 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3、开拓统治范围。“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 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 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 总之,政治制度日益完善,统治范围扩大,汉族凝聚力 更强,吸引了周边少数民族归顺,形成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
舜并逼迫尧禅位于他,丹朱知道后,率三苗之兵伐舜, 双方在丹浦展开大战。 郭濮注《山海经· 大荒南经》:“昔尧以天下让舜,三 苗之君非之。” 丹朱因得力大将巨人部落首领夸父“逐日”误入大泽 而死,失去重要助力,而帝舜有以射箭闻名的后羿部落助 阵,在与帝舜争夺帝位的战争中失败。丹朱后裔向河南、 湖南、河北、山东等地迁移。 此后丹朱被描画成“凶神”或主管灾祸的“邪神”, 甚至有一支后代被称为“狸姓”,遇到灾荒之年朝廷还要 请狸姓人出来代为祈祷消灾。 《国语· 周语上》:“有神降于莘。”惠王问内史过, 内史过以为丹朱之神,请使太宰帅狸姓,奉牺牲粢盛往焉。 韦昭注:“狸姓,丹朱之后也。”
1、开辟一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 “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 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 2、王位传承问题: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的原则,传贤不传 子,确保先人开创的事业可以发扬光大。

古代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

古代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

古代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
在古代,部落首领的推选制度有多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禅让制。

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存在于原始社会末期。

尧、舜、禹都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都是通过民主推选的办法传位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办法就叫做“禅让制”。

此外,古代还有其他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例如世袭制、分封制和郡县制等。

世袭制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制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

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

郡县制是秦始皇开始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请注意,古代的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查阅相关历史书籍或文献,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历史趣谈:中国第一个战略家大禹 可疑的禅让

历史趣谈:中国第一个战略家大禹 可疑的禅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第一个战略家大禹可疑的禅让导语:禅让制是上古时期的一种择君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看上去非常民主文明,也许禅让制伊始也确实是这样。

但到大禹时,一切都变味了,下面,我们禅让制是上古时期的一种择君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看上去非常民主文明,也许禅让制伊始也确实是这样。

但到大禹时,一切都变味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第一位的谋略家大禹禅让制背后的故事。

上古的故事为什么以神话的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神话是古代的评书、话剧。

讲述者只要惟妙惟肖的表演出来,再稍加编排,那就是一幕幕剧集了。

古代中国没有场地、灯光等条件,直到元代中国的歌剧才出现。

在还未统一的中国,神话替各个部落表达了当时分裂的政治意识形态。

神话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政治上是分裂的。

那么权力在分裂的政治板块之间有没有龉龃呢?尧舜的禅让故事似乎说明当时的社会很和谐。

不过历史上一直有人怀疑这一制度的真实存在。

荀子在《正论》中说:“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是陋者之说也。

”韩非子在《说疑》一文中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人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竹书纪年》认为:“尧德衰,为舜所囚。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见也。

”《汲冢琐语》云:“舜放尧于阳,而书云某地有城,以囚尧为号识者,凭斯异说,颇以禅受为疑”。

《广弘明集》十一引《汲冢竹书》云:“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今见有囚尧城”。

所谓的禅让,更多的只是为代起之君主“正名”而已。

不过禹代尧舜的可疑之处还不在这里。

鲧治水失败,舜为什么还要启用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肯定会在父亲那里继承治水技术和总结经验。

但是水这生活常识分享。

中华第一冤与“禅让制”

中华第一冤与“禅让制”

中华第一冤与“禅让制”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传播的一则远古传说:部落酋长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故事,可能是中华文明中最温情脉脉、最令人神往的政治童话。

《墨子?尚贤》说得较为简单:尧为天子时,舜只是一介农夫,因有贤名之故,被尧选为自己的接班人,“立为天子,使接天下之政”。

《孟子?万章》则说得稍有情节:舜相尧二十有八载,尧荐舜于天。

尧崩,舜避尧之子而不即位,天下诸侯不朝觐尧之子而朝觐舜,由是众望所归,舜践天子位。

后舜荐禹于天,十七年而舜崩,禹避舜之子回故城,但人民愿服从禹,禹遂即天子位。

后禹又荐益于天,七年而禹崩,益也避禹之子启,然而人民不愿跟从益而愿跟启,启便为天子。

有评论日:“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吕氏春秋?去私》讲得非常简练:“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史记?五帝本纪》综合了《尚书?尧典》诸书的内容,对此故事作了系统而生动的叙述:尧先咨询“四岳”:谁能接任天子之位?“四岳”推荐了民间有孝名的舜,尧于是对舜作了多次考察,舜的言行和能力使尧很是满意,于是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尧老死后,舜践天子之位。

此后舜禹之间的禅让,故事情节大致与《孟子》相同。

那么,如何来看待这一传说的历史真实性呢?直到近代,许多人乃至一些学者都认为此传说大致可信,以为这是古代部落军事民主制或氏族选举制度的反映,许多论著与教材将它作为中国上古史中最华彩的乐章加以渲染。

也有持否定意见者,主要是20世纪30年代的“古史辩”派史学家。

其实此“禅让”故事,一方面其实质仍是由最高首脑亲选贤孝者而做出禅让决定,所以即使它偶尔出现一两次,有一些存在的历史可能,也与选举产生首脑的民主方式存在着质的区别,它最多只是酋长与君主制继统方式过渡时期的一种变异。

另一方面此种权力和平交接模式很可能只是后人的理想,而非历史事实。

当时诸子中就有不同看法,如《荀子?正论》认为“禅让说”“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

禅让制是什么意思

禅让制是什么意思

禅让制是什么意思
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

“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禅让”又可分“内禅”与“外禅”,“内禅”为帝王将帝位让给同姓人,“外禅”谓天子禅位于外姓,如尧让位于舜。

禅让制的历史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

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或帝王让位给别人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诸侯表决,以多数决定。

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

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

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启为王。

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

揭秘禅让制背后真实的暗箱操作和以权谋私

揭秘禅让制背后真实的暗箱操作和以权谋私

揭秘禅让制背后真实的暗箱操作和以权谋私本文导读:尧舜禅让著名的华夏始祖首领尧舜禹便是以这种方式来当上部落首领的。

禅让制通常是自愿的,也应该是自愿的,不过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也有所谓的禅让皇位的,不过这是强迫的,最著名的就是三国时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强迫汉献帝让位,还有西汉的王莽篡权,这也是禅让的一种,因为不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来继承权利的,不过都不是自愿的,所有就不算真正的禅让。

禅让制的方式理论上让所有部落的成员都有机会当部落首领,只要自己足够优秀,名声足够好就行,看上去是一种非常民主的选举方式,所有儒家非常推崇这种方式,认为这是天下一统,万姓一家的最民主的方式,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不可靠的权力继承方式,因为这是以品德为标准的选举方式,但是品德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不可靠的衡量手段,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所以很容易暗箱操作,来谋取私利,而且缺乏权力的监督机制。

最重要的是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品德就能治理国家也是非常不可取、不可靠的。

禅让制的特点禅让制看起来很美好,因为表面看起来人人都有机会当部落首领,也可以选举自己看中的首领,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禅让制研究而且这种制度是以品德为选择依据的,而不是以血缘为标准的,也就是说要想当上部落首领首先要有一个好名声,至少要让大家都知道你才行,这在通信不发达的古代也是很难做到的。

不过这看起来很美好很公平很民主的制度,其实蕴藏着很大的不公平,因为实际上部落的管理权掌握在少数贵族元老手中,他们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来选举部落首领,实际上权力只在少数范围内流传,普通百姓是不可能有机会参与选举与被选举的,这也预示着禅让制的崩溃。

而且禅让制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因为那时候社会生产力很低下,人口也少,人们为了生存,只能以部落联盟的形式聚居在一起,选择一个大家公认的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来管理部落的各种事物,而且以品德来衡量一个人本身也是有风险的,因为这个标准很模糊,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中国历史帝制之变-----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中国历史帝制之变-----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中国历史帝制之变-----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作者:潘长宏2022年2月11日在司马迁《史记》中记载了夏启打败伯益做了帝王的事件。

早在大禹治水之后,由于大禹深受拥护,根据“禅让”制而做了舜的继承人。

他在位时,曾经将当时的中国划为9个州,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来历。

大禹还制定了各种制度,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禹治水)夏禹渐渐老了,随着王位的巩固,夏禹越来越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王权应该由自己的儿子来接管,而不能让别的什么人来继承。

可是有一个大一致公认的伯益功劳卓著,威望极高,首领会议上推举他做自己的继承人。

禹王感到众怒难犯,只好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为了这件事,禹王越发烦躁,寝食难安。

后来他想到:“自己所以能顺利的继承舜位,一是当年治水有功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二是舜选定自己做继承人之后,就让自己行使治理天下的大权。

如果我也效法当年舜的做法,把治理天下的大权让儿子去执行,而只给伯益一个继承人的名义呢?"于是禹王让启参与治理国事。

过了几年,他的儿子启由于把国事处理得很好,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高了起来,而伯益做为继承人,却没有新的政绩,他过去办的好事,人们也渐渐淡忘了。

禹王死后,他的儿子夏启(启,母涂山氏。

屈原的《天问》中说,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旋即分别。

怀孕的涂山氏女在伤念中生下启后就死了。

所以,启生下来就失去了母亲,是个苦孩子。

)就真地行使起王权来了。

而多数部族的首领,也都表示效忠于启,他们说:"启是禹的儿子,我们愿意效忠于他。

"伯益看到事情成了这个样子,大怒。

他本是东夷人,他召集东夷部族率军向启杀来。

而启早有防备,经过一场大战,打败了伯益的军队。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夏启)夏启为了庆祝胜利,在钧台(今河南禹州)举行了大规模宴会,公开宣布自己是夏朝第二代国君。

从此,父亡子继的家天下制度便取代了任人唯贤的公天下制度。

尽管启打败了伯益,但许多部族对他改变禅让传统的做法表示强烈的反对。

【名词解释】“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等

【名词解释】“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等

【名词解释】“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等
1.禅让制:传说远古社会,黄帝以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采用民主的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王位世袭制: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3.赋役:赋税和徭役的合称。

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

4.平民:本谓平善之人。

后泛指普通老百姓。

古代平民的别称有黎民、布衣、黔首、庶民、庶人、仓生、丁口等。

5.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6.儒:在古代原指术士,后指那些传授知识的学者。

7.王道:是指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

8.大一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

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制度』禅让制:禅让制是中国历史上最普遍的改朝换代形式,但它真的存在吗?

制度』禅让制:禅让制是中国历史上最普遍的改朝换代形式,但它真的存在吗?

制度』禅让制:禅让制是中国历史上最普遍的改朝换代形式,但它真的存在吗?禅让制是当权者将权力传给他认为最有能力的人而非子嗣或血亲的一种权力交接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世袭制,它更看重的是继承人的德行和能力而非血缘关系,是“公天下”而不是“家天下”。

在人们的既有印象中,似乎禅让制这种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权力交接方式是只存在于尧舜时期的“稀有物种”。

但事实上,翻开史书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王朝的更替都是以禅让制的形式完成的。

也就是说,至少从形式上看,禅让制是中国历史上最普遍的改朝换代方式。

但如果从禅让制本身的含义出发,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禅让,这是为什么呢?古代的禅让制一、尧舜是禅让的开端说起禅让制就不得不提到尧舜二帝,事实上,正是尧和舜将禅让制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

关于尧是如何将王位传给舜的,《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如下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舜在成为首领后也继承了尧的优良品质,他将王位传给了治水有方的禹。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如下:“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

”尧舜所处的时代是氏族社会的晚期,当时还没有明确的国家概念,而是松散的部落联盟。

尧舜的位置也不同于封建时期的君主或之后的皇帝,而更类似于众多部落共同推选的盟主,既然是盟主就要能服众,尧选择舜、舜选择禹都是出于此种原因。

尧和舜没有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选择了与自己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外人,这种大公无私的美德也使得他们名垂青史,成为了后世推崇备至的先贤和圣人,尽管这种选择有可能是他们被动做出的。

尧舜所处的历史时期是氏族社会晚期二、仅从形式上看,禅让制是最普遍的改朝换代方式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伴随着王朝更替的都是流血和战争,禅让制自尧舜时代之后就已经消失了。

可事实并非如此,尽管改朝换代的过程中免不了要经历战乱、流血和权力争斗。

“禅让制”是华夏族、东夷族轮流执政启第一个说“不”!

“禅让制”是华夏族、东夷族轮流执政启第一个说“不”!

“禅让制”是华夏族、东夷族轮流执政启第一个说“不”!夏朝前期的历史,就是华夏族和东夷族征战的历史。

事实上,在大禹治水期间,华夏族和东夷族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可以说,正是双方的精诚团结,守望互助,才让当时的中国度过了洪水的难关。

按理说,这种在共同战斗中结下的友谊,应该能够保持长久。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双方却因皋陶之事很快便发生了嫌隙。

皋陶,作为“上古四圣”之一,因其卓越的才能,很早便被大禹确定为继承人。

但好景不长,皋陶被确立为东宫不久,便因积劳成疾,过早离世。

为了争夺继承人的位置,华夏族与东夷族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

当时有资格竞争继承人位置的有两个人,一位是禹的儿子启,他是华夏族力挺的对象,另一位是禹治水时的助手伯益,他得到的是东夷族的支持。

在这里,重点说一下伯益。

据《史记·五帝本纪》与《夏本纪》记载,伯益在尧时代就曾以部落首领的身份参与了以尧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内部事务的管理。

在舜执政时期,伯益被任命为“虞”官,专门负责掌管山丘草泽,调驯鸟兽的事务。

在沧海横溢,滔天洪水危及人类生存的重要时刻,他受命作为禹的助手,辅佐大禹平治水土,历时凡13年,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禹践帝位后,伯益更成为禹的左膀右臂,尤其是在皋陶早逝后,伯益深得禹信赖,并“任之政”。

由于禹在治水时操劳过度,身体受到严重的损害,故在禹的晚年,伯益作为其唯一的副手,实际与之共掌天下。

除了深得大禹信任之外,当时还有一条惯例对伯益特别有利,那就是东夷族、华夏族轮流掌管天下,当时称为“禅让制”。

比如禹是华夏族人,他的位置是从东夷族人舜手中接过的,按照惯例,禹应确立东夷族人为继承人,此前的皋陶就是东夷族人,皋陶死后,这个位置就应该归属由同样出身东夷族的伯益。

事实也确实如此,大禹死后,将位置传给了伯益。

按理说,这下伯益和东夷族人应该放心了,但历史却给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按照史料记载,在大禹死后,伯益必须要演一出戏,否则的话,将无法顺利地继承王位。

禅让制的产生和结束,五帝时期中国面对的最大问题

禅让制的产生和结束,五帝时期中国面对的最大问题

禅让制的产生和结束,五帝时期中国面对的最大问题黄帝杀死蚩尤后,又征天下不顺之民。

东到东海,西到空桐,南到长江,北到荤粥,皆是黄帝的领土。

成立了专门的军队叫云师,设了左右两监,监察其他部落,以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来治理部族。

黄帝死了之后,传位给了孙子高阳,高阳改革了原始宗教,专门祭祀祖先和天地鬼神,重新制订了历法,又打败了共工,是为帝颛顼。

高阳死后,传位给黄帝的曾孙高辛。

高辛死后,他的弟弟放勋继位,为尧帝。

那时候,随着农耕刀耕火种的不断扩大化,黄河水变黄了,黄河一改孕育万物的母亲河形象,洪水滔天,冲走民众,淹死庄稼。

日子越发的难过了,放勋开始治水,可是堵了这里,那里就决了,治的没完没了,还没有什么收效。

“仁如天,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的放勋也没有办法。

既然黄河治不了,以后的领导就很难当了。

要么德行可以安抚众人,要么有能力治水,可是尧都不行,其他人也治不了。

尧找了好多人,但都被拒绝了,最后才发现了德高望重的舜。

舜以自己的德行安定了天下之民,又实施了一套精细化管理,勉强稳定了下来。

但是黄河的水一样四处泛滥,治水依然是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他先让鲧治水,但鲧用的是老办法,哪里决堤就补哪里,补了这里那里又决了,工作量巨大,但成效没有。

舜一怒之下,杀了鲧。

可水还得治理,最会治水的依然是鲧的一家。

舜只好命令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是一个厉害的人,鉴于以前堵不可行,于是他制订了疏通的方法,为方便治水,他把整个地域划分为九个大州,亲自率领20多万治水群众,浩浩荡荡地全面展开了疏导洪水的工作。

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

他手握木锸,栉风沐雨,废寝忘餐,夜以继日,不辞劳苦。

历时十三年,终于制服了洪水。

禹治水的精神和成绩,使他大得民心,威望一天高过一天,逐渐超过了舜。

虽然治好了黄河,河水不再泛滥,民众生活好了,天下安定了下来,但舜不得不把位置传给禹。

禹继位后,重新教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重建家园。

【历史故事】禅让故事的以讹传讹:三皇五帝类似于董事会制度

【历史故事】禅让故事的以讹传讹:三皇五帝类似于董事会制度

【历史故事】禅让故事的以讹传讹:三皇五帝类似于董事会制度在尧那个时代,文字不全,说话都表达不清,更别说编故事了。

那是尧的孝子贤孙们,为了给自己的行为找理由找借口,硬是折腾古人,给尧戴了许多帽子。

把胜利者,把自己想赞成的一方说成雪雪白;把失败者,把自己想反对的一方涂得墨墨黑,说白了,不过是借着古人给自己的某些小心思大行动找个依据。

尧那个年代,基本还不会假装,但是由于他们那个年代没有文字留下来,所以也只好由得后人来编。

其中最离谱的一个故事,就是所谓的“禅让”。

所谓的禅让,小时候我们听故事说,是尧老了,觉得自己的儿子没能力,看中了舜又孝顺又能干,于是把帝位传给了舜。

这个故事听着就像幼儿园里分苹果,苹果少而小朋友多,不够分的时候,于是老师对小朋友说:小朋友都很乖很听话,把苹果让给其他小朋友好不好?于是小朋友拿着手中的苹果口水滴滴,万分地舍不得,因为让给别人以后,自己就没得吃了。

于是有的小朋友不肯让,他很忠实于自己的感觉,他想吃苹果,到嘴的食物为什么要让呢,于是他“咔”地一口就向苹果咬了下去。

但是还有些小朋友很痛苦,他拿着苹果犹豫了很久,作出了跟别人不一样的行为,他将苹果让给了别人。

为什么呢?原因一,让了苹果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这是为了更大的利益;原因二,如果不让,老师就会批评你,而且你下次将得不到苹果。

所以,“让”这种行为,并不是出于先天自发,而是出于两种考虑,一种是为了交换另一种好处,另一种是害怕受到惩罚。

尧当然也不例外。

在尧的时候,根据各部落的发展状况不同,首领位置的轮换,存在着轮流制和世袭制两种。

这就像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中所说:“统治人类的一切国家、一切政权,不是共和国就是君主国,古今皆然。

”这两种制度,说不上这种就好,那种就坏,关键在于它是否适合这个朝代。

共和制最早的形式应该是原始部落的联盟制,那时候各部族的力量差不多,大家轮流坐庄以示公平。

但是凡事有发展就会有斗争,任何制度年头长了都会走形。

古人一开始要实行禅让制

古人一开始要实行禅让制

古人一开始要实行禅让制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

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那么?开始要实行禅让制的原因禅让制有两种,一种是将权力让给异姓,称为“外禅”;一种是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

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是前一种。

禅让制的精髓是什么?那就是尧说的一句话:“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意思是“要把位子传给贤德之人,不能因为照顾亲戚而干损天下人之利以利一人的事情。

”尧践行了自己说出的话。

当尧帝年老的时候,接班人问题就成了最重要的事。

他多次召集“班子成员”开会讨论接班人的问题。

会上,他说:“大家都说一说,谁可以接替我?”大臣放齐:“您的长子丹朱开明,我看行。

”尧:“丹朱愚顽好斗,不行。

”知子莫如父,既然尧这么说,那丹朱一定愚顽好斗。

大臣放齐也不是不知道,而他仍旧推荐丹朱,说明丹朱在班子里有人支持。

大臣讙兜:“水官共工能够广泛动员人民,我看行。

”尧:“这个人花言巧语,欺上瞒下,不行。

”想来想去,有人想到了虞舜。

当时他还没有结婚,虽在在民间,但是道德好,名声在外。

尧:“嗯,把他的情况介绍一下。

”班子成员中的一个把虞舜的情况简要地作了介绍。

他说,虞舜这个人挺靠谱。

他是黄帝的后人,只是家道衰落,到舜的父亲瞽叟,已经是平民了。

瞽叟是个盲人,舜母早死,瞽叟娶后妻生了象。

瞽叟喜欢后妻和象,想杀掉舜。

他让舜去补房顶。

舜到了房顶,瞽叟就放火烧房子。

舜急中生智,用两顶斗笠当降落伞跳下房顶,躲过一劫。

瞽叟见事不成,又让舜去挖井,瞽叟和象用大石头填砸,幸好舜在井里挖了暗道,顺利逃走。

瞽叟和象以为舜已死,便瓜分舜的家产。

当舜完好无损地回家,象和瞽叟惊愕不已,以为有神助。

象假意说:“你怎么才回来?我和爸爸都非常想念你。

”舜丝毫不生气,依然孝顺父母,爱护弟弟。

舜还耕田,从不和邻居争田埂的界限;舜捕鱼,周围渔民对他很友好;舜做瓦器,从不偷工减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