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用药心得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331925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5.png)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痹证是中医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中医辨证治疗的重点之一。
痹证是指肌肉、骨骼、关节、筋脉等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或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疼痛、麻木、僵硬、肿胀、强直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中医认为痹证多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入体内,致使人体经络阻滞、气血不畅,引起经络气滞、血瘀、痰湿、肝肾不足等病理变化,进而导致病症出现。
在辨证治疗中,针对不同的痹证类型,中医医生常采用不同的中药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本人在临床中对不同类型痹证的体会:1.寒湿痹寒湿痹是由风寒湿邪困扰,使筋骨、气血受阻而引起的疼痛、局部肿胀和僵硬,多见于老年人和体弱者。
此类痹证以温补为主要治疗,常用药物有羌活、巴豆、芍药、细辛、细辛等。
羌活温经散寒、活血化湿,巴豆散寒止痛,芍药、细辛活血止痛,可缓解痹痛、肿胀、僵硬症状。
2.湿热痹湿热痹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热感明显、肌肉萎缩、痒痛难忍等。
主要是由于湿热邪气侵入人体,致使湿热毒邪郁积肉体所致。
此类痹证,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要手段,常用的药物有木通、南星、车前子、蒺藜、泽泻、茵陈等,这些药物多为利尿清热、通经活络之剂,能缓解痹痛、肿胀、红肿、热感等症状。
3.气滞痹气滞痹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运动僵硬、肌肉萎缩等,主要由于气机郁滞不畅、气血不足所致。
治疗气滞痹主要以行气活血为主要措施,常用的药物有川芎、赤芍、乳香、没药等。
川芎能活血行气、舒筋活络;赤芍能凉血止痛、活血调经;乳香、没药可通经活络、扶正化气,从而缓解气滞症状。
4.血瘀痹血瘀痹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肉萎缩、色素沉着、皮肤硬实、裂纹出血等。
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经络不畅所致。
痹证是一种临床多发疾病,中医辨证治疗痹证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点之一。
在治疗痹证时,医生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病因,进行辨证施治,从而达到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临床经验和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药在治疗痹证方面的独特优势,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病症中的价值。
浅谈痹证的临床辨证论治心得
![浅谈痹证的临床辨证论治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c49aaed3d5bbfd0a79567369.png)
2 痛
痹
邪 ;配桑枝利关节除湿痹 ;薏苡仁健脾燥湿 ,善除湿 滞皮 肉筋
脉 所 致 的 疼 痛 ,配 白术 燥 湿 健 脾 ;羌 活 、独 活 、防风 祛 风 祛湿 ; 五 加 皮 、木 瓜 专 治 风 湿 膝 痛 。肿 甚 加 猪 苓 、萆 薜 ;肌 肤 麻 木 不
..
8 0 . .
Cl i n i c a l J o u r n a l o f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 1 5 V o 1 . ( 7 ) No . 2
浅 谈 痹 证 的 临 床 辨 证 论 治 心 得
An i s s u e o n t r e a t i n g a r t h r o my o d y n i a i n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关节屈伸 不利、僵硬 、肿 大、变形 等症 状的一种 疾病 。本人现将从 医三十载 ,在 临床治疗痹证 的一 些心得体会 总结如下 ,望 同行
【 关键 词 l 痹 证 ; 临床 治疗 ; I 临床 辨 证 论 治
[ A b s t r a c t ] Ar t h r o my o d y n i a i s a d i s e a s e , w i t h s y mp t o m o f p a i n , Z h o n g z h u o , s o r r o w a n d g r i e f a n d n u m b n e s s o n mu s c l e s , b o n e s a n d
j o i n t s ; o r Q u s h e n B u l i , s t i f f , s we l l i n g a n d d e f o r m o n j o i n t s , f r o m F e n g , Ha n , S h i , R e a n d Xi e q i Bi z u . S o me e x p e r i e n c e s f o r t r e a t i n g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88ead1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7.png)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痹证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疾病类型,其发病机理复杂,涉及多个脏腑、经络及气血津液等方面,治疗难度大,需要结合较长时间的临床经验和多方面的知识来进行综合分析和治疗。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在临床中治疗痹证的体会。
一、辨证施治应以肝肾、脾胃为主要方向痹证的发病机理多与肝肾虚损、脾胃失调等有关。
因此,在辨证施治时,应以这两个脏腑为主要方向。
肝肾亏损引起的痹证,可以用滋肾壮阳的中药方剂来治疗,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补骨脂饮等;脾胃失调引起的痹证,可以用理气健脾的方剂来治疗,如活血通络丸、逍遥丸等。
二、按摩治疗效果显著按摩是治疗痹证的常用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症状较轻的痹证患者,按摩治疗效果显著。
按摩可以促进经络的畅通,改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肌肉僵硬等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力度要适中,不宜过强或过弱,以免损伤身体或治疗效果不佳。
三、针灸疗法为痹证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痹证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疗效卓著、无毒副作用,广受患者信赖。
在针灸疗法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症状配合不同的针灸手法和针灸穴位来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肝肾亏损引起的痹证,可以采用补肾益肝的针灸手法和穴位来治疗;对于脾胃失调引起的痹证,可以采用健脾利湿的手法和穴位来治疗。
四、食疗调理中医食疗是治疗病症的一个重要方面,痹证也不例外。
痹证可以通过摄入一些补益肝肾、健脾开胃的食品来进行食疗调理。
例如,可以多吃一些黑豆、黑芝麻、核桃、山药、枸杞等食物来滋肾壮阳,增强体质;可以多吃一些鸡肉、牛肉、鱼类、黑鱼肉、蛋类、豆浆、海带等食物来健脾暖胃,帮助身体排出湿气。
五、注意生活方式调节在治疗痹证的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外,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节。
例如,要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保持心情愉悦、积极乐观,少受到精神上的折磨等。
同时,还需要控制饮食,减少烟酒的摄入等不良生活习惯,以避免加重病情。
痹证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其治疗不仅需要医生的经验和技能,也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和参与。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78c057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1.png)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痹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包括风湿痹、关节痹、四肢痹痛等多种类型。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将结合个人临床体会,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痹证的方法和特点。
一、痹证的基本特点痹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类慢性病证,主要表现为关节或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疼痛不适等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痹证可分为风湿痹、寒湿痹等多种类型,症状也有所差异。
但痹证表现为四肢疼痛、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二、中医辨证治疗痹证的方法1.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痹证首先要进行辨证施治,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脉象、舌象等进行辨证分型,如风湿证、寒湿证、湿热证等。
然后根据辨证结果采用对应的中药治疗方案,既可以采用外用贴敷、熏洗等物理治疗手段,也可以采用内服中药进行治疗。
2. 调整气血中医治疗痹证主要是调整气血,因为在中医理论中,痹证的发生与气血的运行不畅有较大的关系。
中医治疗痹证时常常会用到活血化瘀、理气活血的中药治疗,以调节气血,改善痹证症状。
3. 推拿按摩在中医治疗痹证时,推拿按摩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按摩和推拿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缓解痹痛。
4.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也是中医治疗痹证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穴位,针刺等手段来疏通经络,活血化淤,以达到治疗痹证的目的。
三、个人临床体会在临床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位患风湿痹的病人。
这位患者年龄较大,双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在进行辨证分析后,我认为该患者主要表现为风湿寒凝,气血不畅。
于是在治疗中,我采用了活血祛风的中药治疗方案,同时结合中医推拿按摩和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经过持续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减轻,活动灵活起来。
患者的心情也变得积极乐观,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这个病例,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辨证治疗痹证的重要性和独特优势。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不是简单的治疗症状,而是从病人整体出发,从根本上去调整人体的气血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痹证的目的。
针灸治疗痹症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
![针灸治疗痹症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8d4c8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1.png)
针灸治疗痹症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针灸治疗痹症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梳理自己的思路。
应用经方治疗痹证的心得体会
![应用经方治疗痹证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7e1339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2.png)
应用经方治疗痹证的心得体会痹证,又被称为风湿痹症,是指由于风寒湿邪侵袭于人体,引发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中医经方在治疗痹证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心得。
本文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探讨应用经方治疗痹证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辨证论治原则在治疗痹证时,首先需要进行准确的辨证。
辨证是中医治疗的基本理论之一,只有正确辨证,才能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于痹证的辨证,主要包括寒痹、湿痹、风痹等不同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痹证,采用不同的经方治疗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辨证非常重要。
二、风寒湿较盛者宜祛风寒湿在治疗痹证时,如果病程较短、肢体疼痛明显,并伴有寒性症状,那么通常是风寒湿较为盛。
这种情况下,可选用祛风寒湿的经方治疗方法。
例如,可以选择桂枝汤、银翘散等方剂,其能较好地祛风寒湿、温通经络,有效缓解病情。
三、湿热痹者宜清热利湿对于湿热痹的患者,除了出现疼痛以外,还可能有局部发热、红肿等症状。
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清热利湿的经方治疗方法。
常用的方剂有苦参汤、青黛汤等,这些方剂能有效清热解毒、利湿化痰,从而改善湿热痹的病情。
四、活血化瘀对于慢性痹症有良好效果对于慢性痹症患者,往往伴随有气血运行不畅、痛风结节等情况。
这时,可以选择活血化瘀的经方治疗方法。
例如,可以选用川芎茶、红花酒等方剂,其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病情,并具有消肿散结的作用。
五、个体差异决定方剂选择每个人的体质和痹症的表现都有所不同,对同样的治疗方剂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因此,在经方治疗痹证时,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方剂选择。
每个方剂都有其应用范围和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方剂对于提高疗效非常重要。
六、调理全身以根治痹证在治疗痹证时,单一使用经方可能不能根治病情。
因此,除了确保针对性的治疗之外,还需要调理全身,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饮食调理、适量锻炼、保持良好心态等方面入手,综合调理全身,有效根治痹证。
痹症治疗心得
![痹症治疗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3362542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6.png)
痹症治疗心得痹症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也被称为“痹证”。
痹症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痹症的治疗,中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治疗痹症的心得体会。
中医治疗痹症的关键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痹症的发生与寒湿、瘀血有关,因此要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湿气和瘀血堆积,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方法有针灸、推拿、艾灸等。
针灸是中医治疗痹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的活动度。
针灸疗程一般需要多次治疗,疗效渐显。
推拿也是治疗痹症的有效方法。
通过按摩、推拿患处,可以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推拿还可以舒缓肌肉的紧张和僵硬,增加关节的灵活度。
推拿的力度和手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一般需要专业的医师来进行操作。
艾灸是中医疗法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祛寒湿,促进血液循环。
通过将艾条燃烧后,对患处进行温热刺激,可以缓解关节疼痛,改善肌肉的僵硬感。
艾灸的时间和频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通常一周进行2-3次的艾灸疗程。
除了以上的治疗方法,中医还强调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对痹症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医认为,饮食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在治疗痹症时,要注意饮食的调理。
首先,要避免食用寒凉性的食物,如冰激凌、生冷水果等,以免寒湿侵袭身体。
其次,要选择一些有助于活血化瘀的食物,如姜、红枣、乌鸡等,可以通过煮汤或炖煮的方式食用。
此外,还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长时间的静坐或长时间的站立,以防止关节的僵硬和血液循环的不畅。
中医治疗痹症是一门独特的学问,其中涉及到很多理论和技术。
在实践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加速康复。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4a5e6f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1.png)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痹证是中医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在发作时会感到肢体麻木、寒冷、疼痛等不适,严
重时还会导致肢体功能障碍。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我总结了一些中医辨证治疗痹证
的体会。
要注重辨证分型。
痹证的辨证分型有寒痹、热痹和湿痹等,每种分型所对应的治疗方
法和药物都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如疼痛程度、发作频率、
肢体颜色和温度等,以确定是属于哪种痹证,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要从病因入手。
痹证的发病原因有外感邪气侵袭、湿气蕴结、气血运行不畅等多种因素。
对于外感邪气侵袭引起的痹证,可以采用发散寒邪或驱除湿邪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
湿气蕴结引起的痹证,可以选择祛湿化痰或络清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
痹证,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或理气行滞等方法进行治疗。
要根据患者的病因特点来选用相应
的治疗方法。
要注重调理阴阳。
中医认为痹证是阴阳失调所致,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调理阴阳
平衡。
对于寒痹患者,可采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对于热痹患者,可以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对于湿痹患者,则应选择健脾化湿的药物。
还可以通过脉诊、舌诊等方法观察患者的阴阳
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调理阴阳平衡的目的。
要根据病情进一步调整治疗。
在治疗痹证的过程中,有时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出现波动
或者是并发其他疾病,这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可以适当增减用药剂量,或者添
加药物以强化治疗效果。
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观察与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以
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痹证用药的临床体会
![痹证用药的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b6bae513b3567ec102d8a2b.png)
归 ,白芍等 ,展臂 舒筋 用生苡仁 ,伸筋 草,清虚热用秦艽 , 地 骨皮 ,
白薇 ,银柴胡 ,利 关节 ,通经络用丝瓜络 ,路路通 ,鸡血 藤等 ,注意 季节变化 ,防止潮湿侵 淫 , 居 住宜干燥 ,不要 着凉 ,着 雨,以免加剧 病情 ,总之扶 正培 本是控 制畸形发展和矫飞畸形的治本之法。 2毒剧药 的 应用 2 . 1川 乌 ,草乌 ,畏 其大 毒 ,二乌 旨温散 定痛 之 药 ,而川 乌之 力缓 而持久 ,草 乌则 效速 而不耐久 ,二 者并 用效速 而持 久。 经过多 年临 床体 会 ,川乌 ,草乌 只要配 伍 ,煎 法服 法合宜 ,虽 然量 火效显 且速 而不 中毒 。川乌 、草 乌各 3 0 g ,配伍 生甘 草3 0 g ,先 煎一个 小 时 ,后 下余 药 ,其 毒 自解 。关于服 法如上 重量 和煎法 ,其 剧痛 一剂 即缓 , 二三 剂痛 止大半 ,甚 至疼痛 消失 ,或 只感痛 处微麻 木 ,此时 既可停 用二 乌,加苡仁3 0 g 、泽 泻2 0 g 、通草 l O g ,以甘淡 渗泄其毒 ,服二三 剂后 再加原二 乌各3 0 g ,如此反 复1 0 余 剂 ,使寒痹 散 ,疼痛 止 ,而不
养血通 络作用 ,忍各 藤能清热 凉血 ,通 络消肿 ,四药 同用 ,既通络达
肢 ,又缓解 疼痛 。
追地风 ,千年健 ,并用祛风湿 ,通 经络 ,壮筋骨 ,用于四肢关节 酸痛 , 筋骨 痿软 ,止痛效果好 。
2 . 2 马钱子有毒 , 性 燥 ,用 时宜炙过 ,有强 力缓痛作用 。初期应 由小 量用起 ,初用时可 由小剂量0 . 4 g ,逐渐增至0 . 6 g , 分2 次冲服 ,连续应 用 不超过2 周 ,在应 用中常配 伍养血润 燥药 ,如 当归 ,白芍 ,川芎 , 丹参 ,生地 ,首乌 ,枸杞 子 ,女贞子等 ,既能养 血滋阴又能缓和 马钱 子 的燥性 ,马钱子可单用 ,也可随汤服 或放在 药中包 煎。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74be5e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a.png)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一、辨证
治疗痹证首先要进行辨证,由于痹证属于中医的“痹病”范畴,所以一定要了解病程,病因,病位和症状等。
病程的长短及病情虚实,病因的寒热湿燥,病位的部位及范围,症
状的表现情况都是我们需要仔细观察的。
根据辨证结果分类治疗,可以使治疗更为精确,
从而提高了治愈率。
二、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痹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
针灸疗法
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促进局部和整体的身体循环,改善局部的病变状况,使
症状得到改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三、理疗疗法
理疗疗法也是治疗痹证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电疗和热疗,这两种理疗方法都可
以通过加热或传导电流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循环,调节机体内部环境,增强免
疫功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四、草药治疗
草药治疗是治疗痹证最基础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治疗痹证有着很好的效果,中药湿
热清热的功效是治疗痹证极为有效的草药疗法。
五、食疗调理
饮食十分重要,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和缓解病症的发生。
食疗也可以成为治
疗痹证的一个方面。
例如,填食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维生素D和钙可以预防关节炎的发生,这种护理措施可以预防病症的发生,也可以缓解症状从而有效的治疗痹证。
在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治疗痹证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患者个人情况来综
合使用,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对于痹证这样的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医生也需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既重视良好医患关系,又根据患者个人身体状况,精准治疗,才能取得最好的治愈效果。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65388a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8.png)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痹证是中医学上常见的疾病,主要特点是肢体麻木,运动不灵活,久之可导致肢体功能的丧失。
中医认为痹证的发生主要与气血不畅,寒湿凝滞,肝肾不足等多种因素有关。
辨证治疗是中医治疗痹证的核心,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我在临床实践中对痹证的辨证治疗体会。
痹证的辨证要点是其发病机制。
痹证属于中医的“痹病”范畴,产生原因主要有风、寒、湿、热、燥、气等多种因素。
不同的发病机制决定了辨证治疗的方向和方法。
对于由于风寒湿邪所致的痹证,治疗时要清热祛湿,散寒通络;对于由于气血不畅所致的痹证,治疗时要理气活血,通经络。
在辨证治疗痹证时,要充分了解病因病机,准确判断病情,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痹证的辨证要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寒热虚实等方面综合分析。
中医辨病论治是以“辨证”为基本方法,了解病人的身体状态、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是做好辨证治疗的关键。
痹证的主要症状有四肢麻木、拘挛疼痛等,根据其病情发展和伴随症状,可以判断其病证属于哪一类痹证,再根据脏腑经络的辨证分型,确定治疗的方向和方法。
在治疗中,还要分清虚实寒热的不同类型,因为不同类型的痹证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于寒湿痹证要取温化寒湿之法,而对于热痹证则要清热燥湿。
在辨证治疗痹证时,要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辨证,做到因病施治。
辨证治疗痹证要针对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注重因人因病制宜,对于不同体质、病情轻重的患者要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于气血不足、寒湿凝滞的痹证患者,可以采用温阳祛湿、活血补气的治疗方法;而对于寒湿痰凝所致的痹证患者,则可采用燥湿、化痰的治疗方法。
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病情的变化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痹证时,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痹证的辨证治疗要注重调理和防病。
中医治疗强调“治未病”,要通过调理阴阳、益气养血、调和脏腑等方法来增强患者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使其远离病痛。
冯福海教授治疗痹证经验总结
![冯福海教授治疗痹证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e21836b011ca300a6c39012.png)
冯福海教授治疗痹证经验总结(一)2008-06-05 15:56:24冯福海教授出身中医世家,父亲冯彦臣是河南省著名老中医,擅于治疗风湿病,冯福海教授继承家学,刻苦钻研,经过二十多年临床实践,学验俱丰,现总结其经验如下:1. 病因病机《素问·痹论》中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一般教材认为痹证的产生是由患者正气亏虚,外感风寒湿热诸邪,痹阻肌肉、筋骨、关节,导致患者关节肌肉筋骨疼痛。
验之临床,冯师认为大部分情况下并无明显外感原因可寻,多由内因致使人体内部阴阳失调,导致痹证,如:①房劳过度,患者性生活不节,肾精耗损,肾气不足,正气虚弱,外邪入侵。
正如陈士铎《辩证录·痹证门》所说:"人有下元虚寒,复感寒湿,腰背重痛,两足无力,人以为此肾痹也,而肾痹之成,多非尽由风寒湿也,夫肾虽寒脏而其中自有火,有火则水不寒而风寒是无从而入。
无奈人过于作强,将先天之水日日奔泻,水去而火亦随流而去,使生气之原竟成藏冰之窟,火不能抵寒而寒邪侵之也。
"②饮食不节,肆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导致湿热痰浊内生,湿热痰浊随气机流布全身,痹阻血脉,症见颈项腰背部疼痛。
③七情损伤,七情当中怒则气逆,思则气结,对人体气机影响最大,而肝藏血主调畅气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机紊乱,久则必致血脉痹阻,经脉不通,致使痹证发生。
④外伤所致,外伤直接致使局部经脉不通,红肿热痛,营卫失和,正气亏虚,易受外邪入侵。
⑤妇女更年期,冯师认为妇人更年期,天癸竭,气血亏虚,体内阴阳失调,可见四肢关节疼痛麻木。
以上5条均可致使体内阴阳失调,导致痹证的发生,久则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亏虚与痰浊瘀血幷见,病久及肾,致使肾精耗损,骨骼失养而变形。
2.治疗特色2.1重视调补肝肾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肝藏血主筋,精血互生,肝肾同源,肝肾充足则禀赋强,筋骨滑利,抗病力强。
又据《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训,冯师把补肝肾作为治疗痹证的第一大法。
痹证治疗的临床用药体会
![痹证治疗的临床用药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e65c1711711cc7931b7167e.png)
・
临证 经验 ・
痹 证 治 疗 的 临 床 用 药 体 会
卫 振 华
【 中图分类号】R 5 . 【 2 56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7 6 1 (0 )8— 7 0— 2 6 3— 6 3 2 1 0 0 1 0 1
痹证 是指 由 于风 、 、 、 之 邪 闭阻 经 络 , 血运 寒 湿 热 气 行不畅, 引起 以肌 肉 、 节 、 骨 发 生 疼 痛 、 胀 、 楚 、 关 筋 肿 痰
基本病变。其病机涉及肝 、 脾。脾 主肌 肉及四肢 , 肾、 为
后天之本 ; 主筋, 罢极之本 ; 肝 为 。 骨生 髓 , 先 天 之 肾主 为
腻 。寒象 明显者 , 以二乌加 味治疗 , 均 往往 得心应手。
另 外 , 疗疼 痛难 忍 的痹症 非 用川乌 、 治 草乌 不 可也 。 根 据痹 证 以疼 痛为 明显 症 状 而用 芍 药 甘 草汤 : 白芍 善 于补 肝血 而养 经 脉 , 疏脾 土 , 肝缓 急 以舒 筋 ; 草补 柔 甘 中健 脾 , 通行 百 脉 , 走 诸 经 , 所 不 至 , 利 九 窍 而通 善 无 有 血 痹之 功 。二药 相伍 , 收养 血 滋 阴 , 肝 缓 急 , 筋止 共 调 柔 痛 之效 。久 痹必瘀 , 元 胡 , 加用 既行 血 中气 滞 , 通 血 中 亦 血滞, 为止 痛要 药 。 防 风辛 而 微 温 , 性 平 和 , 松 而 润 , 风 之 力 较 药 质 祛 强, “ 为 风药之 润 剂 ” 治风 之 通 用 药 ” 又具 胜 湿 、 “ , 止痛 、 止痉 的 特点 , 论 风寒湿 痹 、 湿 热 痹 皆 可 随证 配 伍 , 无 风 剂 量随感受风邪轻重程度不 同进行适 当调整。独活、 羌活 相须 为用 , 羌 活 发 散 力 强 , 行 气 分 , 祛 上 部 风邪 , 取 善 善 独活昧厚性缓, 善行 血分 , 于祛下肢风湿 , 长 两药相合, 既增强 了祛 风除 湿 、 痹 止 痛 的 作 用 , 照顾 到 全 身 表 通 又 里上 下之部 位 , 为通 痹 之妙对 。 实
痹症心得体会
![痹症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2e2a15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b.png)
痹症心得体会痹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不便。
我也不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多年来一直与痹症共存。
通过与病魔的斗争,我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并从中获得了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痹症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
刚开始我对轻微的疼痛并没有太在意,以为只是暂时的不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却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了我的工作和生活。
这时,我才意识到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所以,我建议大家一旦感觉到身体某部位有疼痛感,应该尽早去医院就诊,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其次,对于痹症患者来说,积极乐观的心态非常关键。
面对病痛的折磨,很容易陷入绝望和消沉的情绪中。
但是,消极的情绪只会加重疼痛的感觉,使病情恶化。
我曾经尝试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病痛,结果只会使我感到更加痛苦。
后来,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找到自己的生活重心,多参加一些愉快的活动,与朋友交流,学习一些新知识等。
通过积极乐观的心态,我发现疼痛的感觉减轻了很多,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美好。
再次,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也是很重要的。
我在医生的建议下,调整了自己的饮食,少吃生冷食物,多摄入一些有助于缓解疼痛的食物,如黑豆、芝麻、桂圆等。
此外,我还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多做一些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使关节得到适度的运动,缓解肌肉的僵硬和疼痛。
我还学会了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以防止加重疼痛。
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对于缓解疼痛和改善病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认识到了家人的关爱和支持的重要性。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的家人一直在身边给予我鼓励和支持,时刻关心着我的身体和病情。
他们不仅经济上给予我帮助,还陪伴我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在病痛折磨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和爱,也更加珍惜他们的陪伴。
因此,我认为在面对疾病的时候,家人的关爱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力量和信心,帮助我们战胜困境。
总之,痹症是一种令人苦恼的疾病,但是面对它,我们不能绝望,而是应该积极面对。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be2742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e.png)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痹证是中医学传统疾病名称之一,它指的是由于风、湿、寒、热等外邪侵袭或气血运行不畅等原因所致的全身或局部肢体麻木、拘急、疼痛等症状。
临床上,痹证常见于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五十肩、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痛苦和困扰。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积极有效,值得医护人员深入学习、总结和应用。
我的临床体会是,在治疗痹证时要注重辨证施治,对病情作出详细分析,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以下是我在临床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痹证的核心。
中医学认为痹证属于气血运行受阻的范畴。
由于外邪侵袭或气血运行不畅,可导致瘀滞、寒湿内生、气机不畅等病理变化,最终出现肢体麻木、拘急、疼痛等症状。
在治疗痹证时,首要任务就是要对病情作出详细辨证分析,搞清病邪侵袭的性质、部位、病因病机等,然后再进行施治。
比如有的痹证为风痹,其病因为风邪侵袭,常表现为痛痹拘挛,应选用祛风活络、温经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
而有的痹证为湿痹,其病因为寒湿内生,常表现为重痛,关节肿胀,应选用温阳祛湿、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
由于痹证的病因病机繁多,治疗也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痹证进行分别的辨证施治,以期达到最佳的疗效。
中医治疗痹证要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中医治疗痹证要综合运用针灸、推拿、草药、艾灸等多种治疗方法,才能够更好地调理痹证患者的身体。
比如针灸疗法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推拿疗法能够舒经活络、湿散风热,草药内服能够祛痹活血、祛风散寒,艾灸能够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
在治疗痹证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灵活地运用各种治疗手段,以期达到最佳的疗效。
对痹证患者的饮食起居等方面也要进行综合调理。
中医治疗痹证强调“治未病”,即在治疗痹证的要综合考虑患者的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综合调理,以期达到全方位的康复。
在饮食方面,要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病情特点,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如多食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鱼、虾、豆腐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7f9d24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c.png)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痹证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疾病,病因繁多,临床表现也各异,常见的症状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
针对痹证的辨证治疗是中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中医特色疾病治疗的一个方面。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对痹证的辨证治疗有了一些体会,下面我将结合临床案例,来阐述一下我的一些见解。
一、辨证分型痹证的病因繁多,临床表现各异,中医辨证治疗时首先要根据病情的具体表现来进行辨证分型。
一般可以分为风湿痹、寒湿痹、湿热痹、气滞痹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痹证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因此进行准确的辨证分型非常关键。
风湿痹是由风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多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红肿热痛等症状。
寒湿痹是由湿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症状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不利、肢体沉重等。
湿热痹则是由湿热邪气侵袭所致,表现为关节肿痛、热痒、红肿等症状。
气滞痹是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辨证分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准确地分析病因,明确病机,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
临床案例1:一位患者因为风湿痹,出现了全身关节疼痛、红肿、活动受限、恶寒发热等症状。
经过详细的辨证分型,最终确定为风湿痹。
治疗时采用了祛风散寒的中药治疗,同时结合针灸疗法,取得了明显疗效。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痹证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辨证分型,中医医生会开具不同的中药方剂,以治疗痹证的病因和病机。
针对风湿痹、寒湿痹、湿热痹、气滞痹等不同类型的痹证,中医医生会选用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中药治疗痹证有着疗效确切、不易复发等特点。
三、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痹证的常用手段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灸操作,可以调理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痹证的目的。
针灸疗法有着疗效快、刺激小、安全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四、配合运动疗法在中医治疗痹证的过程中,配合运动疗法也是非常关键的。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畅通,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对恢复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7d9ed7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1.png)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1. 引言1.1 痹证的特点痹证,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证之一,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阻滞不畅、疼痛拒按。
疼痛可在不同部位发生,有时随人体运动而变化,有时又固定在某一部位。
痹证还常伴随着肿胀、发热等症状,患者常感到局部有拘挛或硬结的感觉,甚至可影响到患部的正常功能。
痹证的发病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常受外感风寒湿邪侵袭、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影响。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气血失调导致经络阻滞,瘀血内停,使局部组织营养和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导致疼痛、拘挛等症状的出现。
中医治疗痹证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辨证施治。
通过调理气血、舒经活络、祛风散寒等方法,促使体内气血得以畅通,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恢复受损组织功能的目的。
只有深入了解痹证的特点,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1.2 中医辨证治疗的基本原则1.辨证求因:中医治疗疾病注重辨证求因,即根据病情的表现、脉象等特征,找出病因所在,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2.辨证施治:根据辨证结果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不同的疾病痹证、不同的证候类型,应配伍不同的药物或治疗手段,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3.辩证用药:中医在辨证治疗中强调药物的选择与搭配。
药物的选择要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病情的发展变化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疗效。
4.标本兼治:中医治疗痹证注重标本兼治,即既要缓解患者症状,又要调整体内的平衡,从根源上防止病情复发。
5.因时制宜:中医辨证治疗痹证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和病情发展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因时制宜,以期取得最佳疗效。
2. 正文2.1 痹证的分类及病因痹证是中医学的常见病症之一,通常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因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痹证的分类主要包括寒痹、湿痹、风痹、瘀痹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病机。
寒痹多由外感寒邪或饮食不节引起;湿痹多由湿邪侵袭体内,或由脾胃虚弱引发;风痹则与风邪侵袭体表有关;瘀痹则一般是由于气血不畅或外伤引起的瘀滞所致。
调心治痹法治痹心得
![调心治痹法治痹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ab3c7c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8.png)
调心治痹法治痹心得痹症属于中医学的范畴,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全身麻木、缺乏力量、活动不灵敏等症状。
调心治痹法是中医中一种用于治疗痹症的方法,通过调和心态、调整情绪来达到治疗痹症的效果。
笔者曾经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调心治痹法治疗痹症,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本文将分享我对调心治痹法治痹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调心治痹法的概述调心治痹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调整心态来治疗痹症的方法。
中医认为,痹症的病因主要是因为情志不畅所致,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症状。
因此,调整心态,舒缓情绪,对于治疗痹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调心治痹法的具体方法1. 情绪调节调心治痹的第一步就是调节情绪。
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气血的流通,而负面的情绪则会导致气血堵塞,加重痹症病情。
在临床实践中,我会建议患者多与亲友交流,发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此外,适当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放松身心,也是舒缓情绪的有效方式。
2. 心理疏导除了情绪调节,心理疏导也是调心治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痹症往往引起患者情绪低落、自卑等心理问题,因此,进行心理疏导对于治疗痹症来说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我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并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方案。
3. 运动调理运动是调心治痹法中的重要环节。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加肌肉活动,从而舒缓痹症症状。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我会为患者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达到舒缓痹症症状的目的。
三、调心治痹法的效果评估调心治痹法可以有效改善痹症症状,但具体效果会因个体差异而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在调心治痹法的辅助下,痹症症状会逐渐减轻,患者会感觉到身体更加灵活、敏感。
同时,通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估,可以更好地判断调心治痹法的效果。
四、调心治痹法的注意事项调心治痹法虽然简单,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患者需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守医嘱,如按时服药、按时进行康复训练等。
其次,患者应尽量远离酒精、烟草等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医治疗痹症的绝密心得,建议收藏一下
![中医治疗痹症的绝密心得,建议收藏一下](https://img.taocdn.com/s3/m/d9edb9e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45.png)
中医治疗痹症的绝密⼼得,建议收藏⼀下⼀、散风宣痹法即⽤疏散风邪的⽅药来治疗由于风邪外袭,邪留肌表、经络所致痹证的⽅法。
主要⽤来治疗⾏痹。
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筋⾻窜痛为特点,可伴有恶风发热等表证。
脉象多浮,⾆苔正常。
常⽤⽅剂有防风汤,独活寄⽣汤。
常⽤中药如虎⾻、⽩花蛇、独活、羌活、防风。
⼆、祛寒通痹法即⽤药性温热,能祛除寒邪的⽅药来治疗由于寒邪外袭,或素体阳虚、寒邪乘虚深⼊所致痹证的⽅法。
主要⽤来治疗痛痹。
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筋⾻剧痛,痛处固定为特点⾃觉局部发凉或触之冰冷,得温痛减,遇寒痛增。
脉象多弦或紧或迟,⾆体胖⼤,⾆苔薄⽩或⽩润。
常⽤⽅剂有乌头汤,⿇附⼦细⾟汤,当归四逆汤。
常⽤中药如桂枝、⿇黄、附⼦乌头、细⾟。
三、除湿蠲痹法即⽤具有除湿作⽤的⽅药来治疗以湿邪为主所致之痹证的⽅法。
主要⽤来治疗著痹。
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筋⾻疼痛重着,痛有定处为特点。
脉象濡缓或滑,⾆胖有齿痕,苔⽩或⽩腻或⽔滑。
常⽤⽅剂有薏苡仁汤,⿇黄杏仁薏苡⽢草汤。
常⽤中药如薏苡仁、防已、苍术、威灵仙、萆解、蚕砂。
四、清热散痹法即⽤除热燥湿、清热利湿、清热凉⾎⽅药来治疗热邪为主所致痹证的⽅法。
主要⽤来治疗热痹,当其它诸痹在邪郁化热时也可配合使⽤。
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烦痛,局部红肿灼热为特点。
痛处游⾛,痛不可及,尤如⼑割,不能屈伸,得冷则舒。
脉多滑数,⾆质或红,⾆苔黄或黄厚腻。
常⽤⽅剂有⽩虎加桂枝汤,⼆妙散,三妙丸,宣痹汤。
常⽤中药如⽣⽯膏、知母、苍术、黄柏、防已、薏苡仁、⾦银藤、⽣地、亦芍、丹⽪。
五、化痰散结法即⽤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的⽅药来治疗痹证病⼈因痰湿流注经络、关节、四肢⽽出现的结节、囊肿及瘰块的⽅法,是⼀种辅助疗法。
凡痹证病⼈出现⽪下结节、事前肿及瘰块时均可配合应⽤此法。
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关节周围或肢体伸侧出现⽪下结节,或见关节周围囊肿或关节肿⼤畸形⽽成瘰块。
脉象多滑,⾆质或暗,⾆苔⽩、⽩腻、⽔滑或黄。
常⽤⽅剂有⼆陈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治痹用药,尤如用兵,功在审证求因,妙在配伍应证,辨证明,用药专,则疗效如汤沃雪,若久痹顽证者,较为难治。风胜者行痹也,其痛游走不定,或上肢,或下肢,或肌肉,或关节,疼痛、麻木、肿胀,伴有恶风,药用熟地、当归、白芍、鸡血藤等养血活血,配伍羌活、独活、防风、防己、寻骨风、桂枝、附片疏风散寒,以达到“治......
湿痹,肢节沉重,肿胀,麻木不仁,或酸楚疼痛,举动不力,或肢体展转困难,屈伸不利,便溏,舌苔白腻或水滑,脉象沉缓或弦紧,法以祛湿为主,佐以散寒,药用薏苡仁,羌独活、苍白术、茯苓以祛湿健脾,配伍当归、白芍既能止痛,又可缓和风药之燥。若湿痹证见初肿,可用四妙、泽泻,清热利湿消肿。病延日久,关节漫肿麻木,用南星、半夏、白芥子、桃仁、蚂蚁、全虫,以祛痰瘀湿浊之邪。久肿不愈,关节变形之征兆也,药用僵蚕、薏苡仁、防己、片姜黄。身重浮肿或关节积液,为痰瘀互结之征,宜泽兰活血利水,以白芥子、桃仁、豨莶草为末醋调外敷患处,以除皮里膜外之痰瘀,舒展筋骨以除痛,切不可随意反复抽取积液。
寒痹寒邪偏重,多由寒凝血滞经络,症见肢节筋骨肌肉疼痛明显,痛处固定不移,关节屈伸不利,得热则痛减,遇寒则痛剧,晴天症轻,阴雨天症重,舌苔白且腻,脉象沉而涩,治以温经散寒为主,佐以祛风化湿。桂枝乌头汤加减,川草乌、桂枝、白芍,当归、威灵仙、全虫等。乌头辛热,除寒逐痹,力峻效宏,川乌力缓持久,草乌效速而不持久,二者合用,效速而持久。桂枝辛温,通阳散寒,达卫入营。全虫末吞服,止痛力强。诸药配合,既散在表之寒,又除在里之冷。诸家本草皆谓川草乌有 毒,不可掉以轻心,余皆嘱咐患者用生甘草,川草乌各30g先同煎40分钟,后再与余药再煎,其逐寒止痛之效甚捷,但其药不可久服,以防其毒蓄积为害。寒痹夹湿者,上方加苍术,苡仁,蚕砂、乌梢蛇温经散寒除湿。此外,扶阳祛寒,附子亦是 味常用药,其功用补命门,暖脾土,温经络,除湿邪,对于风寒湿痹特别是阳气不足者,用之既蠲痹止痛,又温补阳气。《本草汇言》谓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仲景治痹方,率多引用。然附子力大气雄,有劫阴助热之弊,用时须当注意。
痹证的发病部位不同,选用不同的引经药,可以提高疗效,如上肢常用羌活、桑桂枝;下肢用独活、牛膝、木瓜、秦艽;项背痛用葛根;脊背痛用狗脊、鹿角片;腰痛用杜肿、续断、桑寄生;胁痛用柴胡、青皮、川楝子;胸痛用郁金、栝楼、薤白;肌肉痛用威灵仙等。久病入络者,选用藤类药祛风止痛,疏通经络。如海风藤祛络中之风,善治游走性关节痛;络石藤散络中之寒;丝瓜络除络中之湿;忍冬藤清络中之热;天仙藤化络中之瘀,痹痛兼水肿者用之最宜;鸡血藤养络中之血;雷公藤治关节滑膜炎,尪痹之痛最需;青风藤治关节肿大,镇痛之功显著……,诸藤性味不同,功用各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临床中需要细心探索,才能体会诸药运用之奥妙。
治痹用药,尤如用兵,功在审证求因,妙在配伍应证,辨证明,用药专,则疗效如汤沃雪,若久痹顽证者,较 难治
风胜者行痹也,其痛游走不定,或上肢,或下肢,或肌肉,或关节,疼痛、麻木、肿胀,伴有恶风,药用熟地、当归、白芍、鸡血藤等养血活血,配伍羌活、独活、防风、防己、寻骨风、桂枝、附片疏风散寒,以达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目的。风为百病之长,风邪 兼病,如风寒湿痹,症见风、寒、湿三邪独有的症状,治以疏风除湿,散寒镇痛,方选治疗行痹的蠲痹汤,治疗痛痹的乌头汤,治疗湿痹的薏苡仁汤化裁。风湿热痹,治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方选白虎桂枝汤、四妙汤加减。
久痛顽痹,痰瘀阻滞,关节畸形固定,肌肉萎缩僵硬,骨质受损,恶风畏冷,疼痛反复发作,治以化痰通络,活血化瘀,兼以扶正,尪痹丸合身痛逐瘀汤加减。关节僵硬肿痛加蜂房、僵蚕、蚂蚁、片姜黄、川草乌;拘挛肿胀痛剧者,祛风搜邪,解痉镇痛,加白花蛇、全虫、蜈蚣、炮山甲、白芍;腰脊僵直疼痛者,加狗脊、鹿角胶、桑寄生通利督脉;病久不愈,气血虚损,精髓不足,骨质破坏,当配伍血肉有情之品。熟地、当归、人参、龟鹿胶补养气血,增髓壮骨;虫类诸药,通经活络,搜风剔邪,对久治不愈的顽痹,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性猛且燥,用之不当,有破气耗血伤阴之虞。若能配伍益气养血之品,其效果 佳,因其既能引领诸药入血,助其药性活动之功,又可矫其燥血之弊。如黄芪味甘,既可防止因服虫类药而引起的胃部不适。又可补气走表,使分肉经络之中,风搜而表不虚,并可防止外邪再犯。
热痹热邪偏胜,病机为风寒湿夹热或日久化热,壅阻经络。症见骨骱烦痛,或关节红肿灼痛,痛而拒按,遇凉则痛缓,皮肤可见环形红斑,伴恶寒发热,口干渴,尿黄,气味腥臊,舌质红苔薄黄,治以清热为主,佐以利湿,重用寒水石120g,水牛角、生地黄、忍冬藤、丝瓜络、薏苡仁各30g,知母、赤芍、丹皮、地龙、车 子各10g,以清肌肤血络之热。夹湿者加苍术、防己、蚕砂;痛而无汗者,加羌活以宣表邪;汗多者加防风、炙甘草、生黄芪以实卫气;为防止苦寒败胃,对病程较长的热痹,常配参术扶正补脾,顾护胃气。
根据临床经验,逐瘀软坚,土元、山甲当用;拘挛筋急,白芍、木瓜可施。背脊僵直胀痛者,多用蜈蚣;肢节肿痛畸形者,多用全虫。穿山甲善窜通,配皂角除痰湿,消肿痛,引药直达病所,而改善关节之僵直。诸蛇搜风透骨,消肿解表,善治风湿游窜,肌肉关节疼痛麻木,或骨痹瘫痪。水蛭化瘀活血,散结消肿,祛瘀而不伤正,常用于虚实相兼之血瘀所致的关节肿痛诸症。另外,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者常用骨碎补、鹿衔草;尿酸性关节痛,多用萆薢、薏苡仁、土茯苓以降低血尿酸而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