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1. 题目:请回答《静夜思》是谁的作品?答案:李白2. 题目:请回答《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哪位诗人?答案:王之涣3. 题目:请回答《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答案:冬季4.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诗属于元代文学家郑樵的作品?答案:《劝学》5. 题目:请回答《离骚》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屈原6. 题目:请回答《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梅花点缀夜山明》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答案:春季7. 题目:请回答《游子吟》是谁的作品?答案:孟郊8. 题目:请回答《七步诗》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曹操9. 题目:请回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谁?答案:杜甫10. 题目:请回答《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一句共有几个字?答案:10个字11. 题目:请回答《夜泊牛渚怀古》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杨万里12.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诗是王勃的作品?答案:《滕王阁序》13. 题目:请回答《望岳》是哪位诗人的作品?答案:杜甫14. 题目:请回答《行路难》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李白15. 题目:请回答《静夜思》的作者是哪位古代文学家?答案:李白16. 题目:请回答《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是谁?答案:白居易17.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词是苏轼的作品?答案:《水调歌头》18. 题目:请回答《终南山》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王之涣19. 题目:请回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谁?答案:杜甫20. 题目:请回答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是《长恨歌》?答案:白居易... (以下省略)这是一份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计50题。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王维《终南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维《终南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及相关评论,完成1—3题。

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主峰。

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

分野:古代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

此句说中峰成为分隔不同州郡的分界。

[评]“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下。

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九》)1.填空:沈德潜评价王维这首诗“手笔不在杜陵下”,“杜陵”指唐代诗人(人名)。

(1分)2.沈德潜评价此诗“四十字中,无所不包”,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终南山之美的?(4分)3.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评价。

“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有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沈德潜却认为“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

综观全诗,作为整首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有何妙处?(6分)【参考答案】1.杜甫2.与天帝居所相接,山势高大雄奇;与海角相连,山形绵远辽阔;被云雾缭绕,山中幽静如仙境;由中峰分野,山域广大纵横;因光照而阴晴不同,山谷中风光奇异多变。

3.提示角度:尾联写欲久居山中,意谓为山景所迷而流连忘返,乃对前文终南山之美的总结与升华。

前几联写终南山之美,尾联隔水相问,意谓更美在远方,不仅前后一体,更是对前文的拓展。

前文写山,尾联写水、写人,不仅行文有变化,且山、水、人皆成景致,深得传统山水画之美。

尾联虽未直接写山,却通过“寻宿无着”的景况,从侧面点出山中地广人少、水木丰饶的特点,表现出终南山幽静、深邃、辽远等意境。

首联写仰视,颔联写凝视,颈联写俯瞰,则尾联写眺望,全诗通过视觉移步换景,写出了终南山全方位的立体的美,尾联拓宽了作品的视野。

前三联写山景,尾联写人的活动,这不仅为景色平添了生机,且将人视为自然的一部分,显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深化了诗的意境。

《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答裴迪》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

《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答裴迪》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

《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答裴迪》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
(四)(4分)
古诗阅读
辋口①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唐〕裴迪
积雨晦空曲②,平沙灭浮彩。

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
答裴迪 〔唐〕王维
森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注释】①辋口,辋谷口终南山辋川是王维的居住地,②空曲:高峻险要的山峰
13. 这是一组赠答诗,裴诗中的“积雨晦空曲”与王诗中的“ ”相应和。

14.
裴迪问“南山复何在”,王维答“心知白云外”。

这问答传达出彼此怎样的情谊?请简要分析。

答案:
13. 苍苍秋雨晦
14.
裴迪以“南山复何在”问候,表达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王维以“心知白云外”应答,表达自己懂裴迪,裴迪也懂自己,都不为外物所扰,可见两人情谊深厚,彼此是知音。

出处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资料
1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 积累(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3
名著阅读(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4
山下春雄《送给青蛙的大海》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5
《流浪地球》是划时代的突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6
《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答裴迪》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7 《辨白檀树》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8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作文题目。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总4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1.感遇(其七)①(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②,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①此诗借用屈原《橘颂》为意,喻已贞操。

②岂伊:岂唯。

③荐:进献。

[思考与练习]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

一个“”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⑵“自有岁寒心”一句引用了孔子的“”语。

后人常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砥砺节操的比喻。

⑶作者叹惜丹橘的命运和遭遇,并且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遇打抱不平的诗句是“,”。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①(唐)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诗人在月夜去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之事。

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②翠微:青翠的山坡。

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④机:世俗的心机。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及:荆扉:憩⑵诗歌开头与题目中的“宿”相呼应的一个字是“”⑶此诗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

但是陶诗平淡恬静,平着意染色,口气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而李白的诗却着意渲染,如:“(写出两句)”。

可见陶李两者风格不同。

3.再经胡城县①(唐)杜荀鹤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②,便是生灵血染成③。

[注释]①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微阜阳县北。

②县宰:县令。

朱绂(音福):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

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一、表达技巧的种类(一)修辞手法:(二)表达方式:抒情可分为:(三)表现手法:(四)行文结构:(五)材料取舍:。

二、能够判断诗句中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解析】比喻、拟人。

2.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解析】反复。

3.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解析】夸张。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解析】互文。

5.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设问。

6.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解析】双关。

7.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解析】用典。

8.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解析】反问,。

9.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对偶。

(二)表达方式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解析】直抒胸臆。

2.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解析】借景抒情。

3.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解析】托物言志。

4.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借古讽今。

5.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解析】多角度描写。

(三)表现手法1.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析】今昔对比,。

2.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解析】虚实结合。

3.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解析】运用反语,。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基础达标测试:终南山(王维)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基础达标测试:终南山(王维)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基础达标测试:终南山(王维)要对知识真正的精通就必须对知识进行活学活用,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第六单元基础达标测试,希望大家通过这个能真正的对知识灵活运用。

一、选择(24分)1. 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A. 朔漠溯源塑造情愫夙夜B. 栈道破绽颤栗湛蓝占有C. 马嵬推诿猥琐萎靡委蛇D. 谪居蛰伏采摘动辄车辙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峥嵘崔嵬湍流咨嗟地崩山推B. 凋蔽憔悴呜咽偏僻杜鹃啼血C. 恬然攀援巉岩茫然沧海一粟D. 琵琶霜鬓豺狼迁徙一愁莫展3. 对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B.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C.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D.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各有其特点:一个是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一个是沉郁顿挫,语言极其精练。

B. 李商隐的《马嵬》一诗写法独特,在颔联中,诗人就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来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

”C. 韩愈曾对李白有过很高的评价,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D. 唐代诗歌史上的三大巨匠: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人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唐代称律诗为近体诗,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末联(或尾联)。

B. 李白的诗歌立足现实,准确而传神的反映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这类的典型作品。

C.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其中“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D.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既有王昌龄、孟浩然这样的山水田园诗人,又有高适、岑参这样的边塞诗人。

6.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两句应当是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____。

《终南山》《当黎明穿上了白衣》阅读练习及答案

《终南山》《当黎明穿上了白衣》阅读练习及答案

《终南山》《当黎明穿上了白衣》阅读练习及答案编者序该文档是本知识店铺精心收集编制而成,希望同学下载后,能够帮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前言下载提示:为您提供阅读答案!阅读理解的意思是说先阅读一段文字,然后理解它的含义,并且总结出来。

本文档主要对《终南山》进行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解析。

Download tips: To provide you with reading answers! Reading comprehension means to read a paragraph first, then understand its meaning, and summarize it. This document mainly analyzes reading training and reference answers.(一)古今诗册(13分)答案:(一)古今诗册(13分)3. (1) (1分) 空灵朦胧(意思相近即可)(2) (3分) 随着诗人“回望”,诗歌由首联远景的静态勾勒转入“白云”“青霭”俱“合”的动态呈现,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消散又合拢,可望而不可即。

(结合字词1分,动态赏析2分。

意思相近即可)(3) (3分) 山中人烟稀少以烘衬其空旷,仿佛把读者带入宏伟壮大的终南山中,感受自然造化的无穷魅力。

(理解诗歌主旨,意思相近即可)(4) (1分)鲜明和谐(辽阔美丽)的画面(意思相近即可)(5) (5分)诗人借两个“看”字,一个引起读者注意,一个似有斩钉截铁之力,表达诗人对黎明、光等充满崇敬的感叹。

“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灯光”象征衰落的力量,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

(结合加点字赏析2分,结合意象赏析2分,理解诗人意图1分,意思相近即可)。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明)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1)请赏析首句中“暗”字的表达效果。

(2)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也写到“马上相逢”,与本诗的“马上相逢”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有何不同?【答案】(1)“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2)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解析】【分析】(1)“黄梅细雨暗江关”的意思是“阴暗底晦的连阴雨天,让整个杭州城像黑夜一样暗淡”。

用“暗”字,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

(2)结合两诗的情感写出不同。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的意思“马上就要相逢了我们要尽情的大醉一场,明天早上各奔东西,又不知要分离多远何日才能见面”。

“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参与友人于马上相逢,行色匆匆,只有就几句话时间罢了,就是这一点的时间,作者就托他捎个口信回家,这种行为真切的表现了作者的思念家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⑵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解答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内容和诗歌展示的背景进行分析。

终南山王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终南山王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终南山王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终南山》作者是王维,有“诗佛”之称,这篇课文常常以阅读理解题的形式出现在初中语文考试的试题当中。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终南山》阅读题目,欢迎大家参阅。

《终南山》阅读原文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yú) 。

白云回望合,青霭(ǎi)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hè)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阅读题目8. 这首诗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请以第二联为例,对此做简要赏析。

(6分)9.末句所问内容可能“单一而又丰富”,请做合理推想。

王维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终南山》阅读答案8. “青霭入看无”与“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描写进入终南山所见到的奇妙景象。

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

短短10个字,描绘出终南山最迷人的特色,成为偌大一座终南山的传神写照。

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

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

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

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出来的“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阔天地。

9.单一:所问皆与终南山有关。

丰富:借问宿处,问明天俊游之处,问终南山的掌故,问此处的隐士……表达醉心山水,流连忘返,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秀美山河的赞美之情。

《终南山》阅读译文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答案

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答案

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答案在新冠疫情横肆的时期,有一个人该被永远记住,他就是钟南山,他对我们来说应该算是爷爷辈的人物,但是在疫情这场战争面前,他毫不退却,一直奋斗在一线,他该被我们铭记。

下面是作者收集的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窒息,就必须有飞扬的灵魂。

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

但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

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的内心世界。

对他的精神和情感进行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于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

本报特邀《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对谈。

钟红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波及众多国家与人群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熊育群: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

特别让人不安的是,已经84岁的钟南山深夜赶往疫区武汉,他那张高铁上仰头小憩的照片让我非常感动。

12年前我采访过他,写过他的报告文学,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关部门希望我来写钟南山,我自己也有写作的冲动。

于是,通过钟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头扎下去,开始了创作。

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烟爱情,他在英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熊育群:事实上这有些传记写作的特点,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现出来,当然是有重点有选择的。

只有把他的人生写透了,才能写出钟南山为何敢医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怀和作为。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

【一、2020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①有人曾说:中国总是被这群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这群勇士中,一定有一个叫钟南山的人。

②钟南山骨子里的“刚”,从小就埋下了。

12岁那年,他偷偷找来一把大伞,从三楼一跃而下,幻想像武侠片中的豪杰一样凌云腾空。

没想到,伞边翻卷,支撑力不足,钟南山狠狠地摔在草地上,瘫坐了一个多小时,一声不吭地爬了起来。

③成年之后,钟南山投入到了医学行业。

1971年他刚进入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时,是医院里功底最差的大夫。

因为一次医疗诊断失误,他被科室的医师们揶揄嘲讽,他羞愧难当,每天见缝插针地开始了医学术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

几个月内,他写下了4大本医疗工作笔记,暴瘦24斤,很快胜任了临床工作。

④43岁时,他通过了选拔考试,赢得了到英国留学的机会。

当时,中国医生没有资格直接参与临床手术,钟南山只能做一些查房、参观实验的边角活。

他知道,只用眼睛看根本不能做出成绩,导师也不看好他,只允许他待满8个月。

钟南山不服气,决定改变局面为了观察真实的实验过程,他在自己身上抽血30多次,记录好实验数据;为了研究“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课题,他狂吸一氧化碳。

要知道,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高达22%,就相当于连抽60支香烟。

他成功了,不仅证实了导师的演算公式,还指出了推导的不完整性。

导师心服口服,告诉钟南山:“你想待多久都可以。

”毕业时,英国一家大学极力挽留钟南山,希望他在皇家医院工作,钟南山则执意要回国。

导师弗兰里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写信,热情赞扬钟南山:“我从未遇到过一个学生,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么有成效。

”⑤钟南山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我终于让他们明白了,中国人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

我第一次感觉到做中国人的骄傲。

”从此他成长为一个敢医敢言的“钢铁直男”,在医学的荆棘丛里走出一条坦途。

⑥钟南山这个名字,曾和“非典”连在一起。

那一年,他担任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一下被推上“非典”战场的最前沿。

游终南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终南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终南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终南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唐]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21.请赏析开头两句“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中所运用的“塞”和“生”两字。

(3分)
2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什么在结尾流露出了“悔读书”的想法。

(4分)
参考答案:
21.①“塞”字,极尽夸张之能事。

写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全被千岩万峰所遮挡,表现了终南山充满天地之间的磅礴气势。

②“生”字,选词新奇独特,形象地描绘了朝日和夕月从终南山的山巅初露半轮,然后再冉冉升起的`景象,生动传神,别有情趣。

评分标准:答对意思即可,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满分。

22.①终南山无比优美的景象,自成天地,清幽宜人,让诗人流连陶醉。

②山中人“正”而不邪,置身其中的诗人也感到人正心平,连险峻的山路都变得平坦了,使他能够远离污浊的世俗红尘,超然物外。

2020年普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普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普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谢①毕亮夜半,老伴入梦来。

清明节,老谢没回老家,自然没能去给老伴上坟。

大约老伴手头紧,从地府托梦来了。

醒来时,老谢说,梅子啊莫怪我,虽然我只是个伙夫,顺带干点接送孩子的活,但离了胡萝卜也整不出一桌酒,儿子他们需要我,你得理解。

一个月前,到了“交班”时间,老谢安顿好八十出头的老母亲,才从老家奔赴深圳,帮儿子带儿子,即带孙子。

所谓“交班”,也就是男女双方老人,来深圳帮忙带孩子,负责接孩子上学放学,他们半年轮一次岗,半年交接一次。

儿子儿媳下班晚,老谢家做夜饭要比邻居迟,所以,他总能闻到隔壁的菜香饭香。

邻居又在炒辣子鸡。

油烟途经排烟管,蹿到他们家。

多多撂下颜料笔,在鼻孔前方挥舞手掌,表达对刺鼻怪味的不满。

冲邻居墙壁努嘴,老谢说,多多,你猜炒的啥?闭眼作思考状,两秒过后,多多说,猜不到,爷爷你告诉我!老谢说,是辣子鸡。

这次炒法跟上回不一样,作料换了,没放干尖椒,放的是豆瓣酱。

他看见多多吞了一口涎水。

多多便笑:爷爷属狗的,鼻子灵,辨得出味。

老谢问过孙子多多,隔壁住的是不是四川人。

多多摇头,脑壳摇得似拨浪鼓。

老谢说,不是四川人的?多多说,他们是深圳人。

老谢就笑,多多在深圳出生,大概在他眼里,这座城市所有人都是深圳人。

聊邻居家的菜肴,是爷孙俩的固定话题。

有时候,老谢也跟多多扯更多闲话,比如他年轻时拜师学厨艺,饱得、饿得、热得、冷得,流过的血汗、吃过的苦头最终都长成身体里的血肉;比如如何炒菜,如何把菜做得风生水起、色香味俱全。

多多似懂非懂,偶尔眨眼或点头,表示认可。

老谢说,那边炒鸡蛋,这回放了香葱。

老谢说,今天他们做了回锅肉,该早点起锅,晚个九秒十秒,肉就老了。

老谢说,做辣子鸡,得用鸡腿肉,剔除骨头后改刀将肉切成小块,再添盐、胡椒粉,洒料酒拌匀,腌渍五分钟,再拌淀粉,下锅时一定得掌握好火候。

王维《终南别业》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维《终南别业》阅读练习及答案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有时值林叟,说笑无还期。

(1)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
一项(3 分)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此后即开始厌烦尘俗,
暮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常常单独游山赏景。

“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有时遇到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说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D.这首诗没有描述详细的山川光景,而重在表现诗人隐
居山间时的心境。

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
趣两者兼顾。

(2)这首诗五、六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
辈诗家所欣赏,请联合诗意剖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
感情。

(4 分)
答案:
15.(1)C(3分)
【分析】七、八句是说作者在山中偶遇林叟,与之说笑,
自己忘了归期
(2)(4 分 )答案示例:这两句诗写到:诗人任意而行,不知
不觉,竟走到流水的终点,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干脆就地
坐下来,看那安闲没心的云盛行漂游。

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绘,既写出了隐居山林所见风景的安适与美好,更
突出了作者等安适的心境,表达了诗人以山川为乐,冷静淡
泊的感情。

( 联合诗句合理讲解 2 分,剖析表达出的心情 2 分)。

2020-2021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就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题目概括性强,将诗人的行程、月夜拜访“斛斯山人”、留宿、置酒等备述于中。

B. “美酒聊共挥”一句中“挥”字生动传神,写出诗人与友人举杯畅饮潇洒自如的情态。

C. 全诗按时间顺序来写,从“暮”到“河星稀”,结尾写与友人同醉同乐,共销万古愁。

D. 全诗写景色彩鲜明,叙事细腻生动,写人神采飞扬,融情于景、于事,又直抒胸臆。

(2)古人评价李白这首诗说“此篇逼真渊明遗韵”。

这首诗与陶渊明的诗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从诗歌选用的意象(或意境)来看,这首诗写了山、月、竹、松、田家,表现了美好的田园风光,也多为陶诗所描绘;②从诗中所写人物的活动来看,童稚开门、欢言、饮酒、长歌,也是陶诗中常写的题材;③从表达的情感来看,这首诗表达的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赞美,与朋友畅叙幽情,开怀畅饮的快乐,也是陶诗中常有的情怀;④从体裁、表达上看,这首诗是五言古诗,语言清新、自然,也有陶渊明五言古诗的风格。

【解析】【分析】(1)C项中“结尾写与友人同醉同乐,共销万古愁。

”错误,尾联写酒后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故选C。

(2)陶渊明往往以自然景物入诗,所写题材和内容多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用清新质朴的语言来表现浓厚的生活气息。

分析本诗与陶诗的相似之处可以从诗词意象、情感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加以分析。

故答案为:⑴C;⑵①从诗歌选用的意象(或意境)来看,这首诗写了山、月、竹、松、田家,表现了美好的田园风光,也多为陶诗所描绘;②从诗中所写人物的活动来看,童稚开门、欢言、饮酒、长歌,也是陶诗中常写的题材;③从表达的情感来看,这首诗表达的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赞美,与朋友畅叙幽情,开怀畅饮的快乐,也是陶诗中常有的情怀;④从体裁、表达上看,这首诗是五言古诗,语言清新、自然,也有陶渊明五言古诗的风格。

古代诗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阅读练习及答案(江西2022届高三二模)

古代诗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阅读练习及答案(江西2022届高三二模)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下终南山①过斛斯山人②宿置酒 [唐]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③。

【注】①终南山:即秦岭,在今西安市南,唐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

②斛(hú)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

③机:世俗的心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内容看,诗歌写了作者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下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的经历。

B.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

相携欢言,置酒长歌,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C.“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脉脉有情,实际上衬托出诗人对终南山迷恋不已的感情。

D.此诗写田园、饮酒,平淡恬静,节奏和缓,不事渲染,与陶潜田园诗风格别无二致。

15.此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说明。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鹃,是古诗常用意象,如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一句中借月下杜鹃的鸣叫衬托哀愁之情;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一句也用杜鹃的传说隐喻内心怨恨,意境无比凄美。

(2)在庄子看来,必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能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D(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

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着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

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

而李诗却着意渲染。

古诗词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

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中“暮”“归”两字,表明天色已晚,诗人踏上归途。

三、四句是说,诗人问顾来路看到山林苍茫,一片青翠之景。

B.“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中,“荆扉”指简易的柴门。

这两句运用了白描手法,显示出诗人与主人之间诚挚的友谊。

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对意象的选择,对意境的处理,都注意到了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本诗对格律要求严格的特点。

D.这首诗写的是探访友人的所见所感及琐事人情,读来自然亲切,晓畅清新,也表现出诗人惯有的朗俊豪爽的风格。

15.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如果没有李白的“请君试问东流水”,未必会有李煜的“_______”(《虞美人》):如果没有李白的“举杯邀明月”,未必会有苏东坡的“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中央领导人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妤未来》的演讲,他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

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身后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庄子·逍遥游》)(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来表明自己经常和有文化的人切磋学问,用“______”写出了其没有公务劳神伤身,生活自由闲适。

14.C15.①山中美景令人神怡:诗人白天游山,山中景色青翠茂盛美丽;②朋友家的恬静环境令人称羡:日暮投宿,幽深的小径两旁,绿竹浓密,青萝依依;③与朋友欢欣畅谈令人沉醉:主客畅饮,饮酒高歌,忘掉世俗机心的欢快令人沉醉。

古诗词赏析苏轼《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赏析苏轼《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4~15题。

闻子瞻重游南山苏辙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谷鸟呜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

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

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

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苏轼去年新柳报春回,今日残花覆绿苔。

溪上有堂还独宿,谁人无事肯重来。

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

懒不作诗君错料,旧逋应许过时陪。

【注】鸣鹿:《诗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逋:欠。

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三番五次游南山,可见其对南山情有独钟,也从侧面写出南山风景独特。

B.苏辙诗的前三联写终南山春回大地,自己陪苏轼重游时弹琴饮酒、吟诗作赋。

C.苏辙向苏轼索取游南山时写的新作,苏轼欣然相赠,两人一唱一和,情意融洽。

D.苏轼诗标题交代了写作缘由,首联对比开篇,抒发自己重游南山时的迥异景象。

15. 两诗颈联在内容上有什么关联?请结合两诗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曹操《观沧海》中,描写碧波荡漾、岛屿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一句写出了明月初升后的情态,“”一句通过写人的感受突出了箫声的悲凉与幽怨。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摹出音乐中的休止部分,以无胜有,隽永含蓄,为后文积聚了无穷的力量。

14、D 。

A.非“三番五次”;B.苏辙没有陪游;C.“欣然相赠”错,苏轼说自己重游终南“懒不作诗”。

15、苏辙诗两句,想象苏轼重游时的情景——定是邀请了道士友人弹琴饮酒,其乐无穷。

苏轼诗两句回应,告诉对方重游时实际情况——没有人相陪,只有风月相伴,琴酒相随,别有滋味。

(意思对即可,每点3分)16.(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徘徊于斗牛之间泣孤舟之嫠妇(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南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及相关评论,完成1—3题。

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主峰。

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

分野:古代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

此句说中峰成为分隔不同州郡的分界。

[评]
“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下。

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九》)
1.填空:沈德潜评价王维这首诗“手笔不在杜陵下”,“杜陵”指唐代诗人(人名)。

(1分)
2.沈德潜评价此诗“四十字中,无所不包”,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终南山之美的?(4分)
3.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评价。

“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有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沈德潜却认为“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

综观全诗,作为整首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有何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杜甫
2.与天帝居所相接,山势高大雄奇;与海角相连,山形绵远辽阔;被云雾缭绕,山中幽静如仙境;由中峰分野,山域广大纵横;因光照而阴晴不同,山谷中风光奇异多变。

3.提示角度:尾联写欲久居山中,意谓为山景所迷而流连忘返,乃对前文终南山之美的总结与升华。

前几联写终南山之美,尾联隔水相问,意谓更美在远方,不仅前后一体,更是对前文的拓展。

前文写山,尾联写水、写人,不仅行文有变化,且山、水、人皆成景致,深得传统山水画之美。

尾联虽未直接写山,却通过“寻宿无着”的景况,从侧面点出山中地广人少、水木丰饶的特点,表现出终南山幽静、深邃、辽远等意境。

首联写仰视,颔联写凝视,颈联写俯瞰,则尾联写眺望,全诗通过视觉移步换景,写出了终南山全方位的立体的美,尾联拓宽了作品的视野。

前三联写山景,尾联写人的活动,这不仅为景色平添了生机,且将人视为自然的一部分,显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深化了诗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