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庄严灿烂的宗教文化 道教

合集下载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6第六章 中国宗教概览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6第六章 中国宗教概览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第六章 中国宗教概览
本章导读 当你在旅游活动中遇到众多的宗教文化景观时,
你了解它们的独特含义与价值吗?事实上,许多人由 于缺乏宗教知识,只能跟着别人看热闹,而却看不出 门道,有的甚至还闹出不少笑话。本章将要为大家介 绍的就是四大宗教的基本常识,旅游从业人员了解这 些知识,能更好地引导客人去领略宗教文化的独特魅 力。
(一)佛
• 三神佛 • 三方佛 • 三世佛 (二)菩萨
• 观世音菩萨 • 文书菩萨 • 普贤菩萨 • 地藏菩萨 • 大势至菩萨
(三)罗汉
(四)护法天神
1. 四大天王 2. 韦驮 3. 二王尊 4. 伽蓝神关羽
五、佛教常用称谓
(一)四众弟子、出家四众、出家五众、 七众
(二)法师、经师、律师、论师、三藏法 师、大师、高僧
传播与发展; • 了解道教的兴起、发展及基本信仰; • 了解伊斯兰教的兴起、教义、经典及在中国的
传播; • 了解基督教的创立、教义、经典及在中国的传
播。
目录
• 第一节 宗教知识简介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道教 • 第四节 伊斯兰教 • 第五节 基督教
第一节 宗教知识简介
一、宗教的产生
• 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只有人类社会才 有宗教;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 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精神产品,是人类文 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宗教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神论的世 界观。它是特定社会阶段普遍存在的历史文化现象。 当今世界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并称 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从 国外传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产生于本土 的道教,这四教合称为中国的四大宗教。
学习目标 • 了解佛教的产生、教义、供奉对象及在中国的

中国古代的道教文化

中国古代的道教文化

中国古代的道教文化中国道教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化传统,也是一种丰富的奥秘。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道教文化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中国历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道教的历史渊源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先秦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的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以猿猴、鹤、熊、鹿、虎五种动物为模仿对象的体育锻炼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就融入了与中国古代哲学有关的思想,如“神向天开”,以此开通脉络、通神明的力量,并将其逐渐发展成为以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为基础的宗教信仰。

道家的主要成员是老子和庄子,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吕祖、张仲景和黄帝。

古代中国的传统哲学中,道家哲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哲学思想,它充分强调了生命的本质和核心,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中“道”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可以解释为指导所有自然和人类行为的规律和原则。

随着历史的发展,道教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在中国的文化与宗教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道教的主要信仰和教义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要“顺应自然,从返本归真之道,实现身心和谐,达成永生不灭”。

因此,道教的信仰和教义包括了很多具体的做法和实践方法,如炼丹术、慈善、佛教兼容等,但其核心信仰主要包括道教三宝、道教修炼和道教教义。

1、道教三宝道教三宝是指道、符、金丹。

其中,又以道最为重要,而符是符合道的工具,金丹则是实证道法的实践手段。

道教强调无为,重视修炼个人的心灵,使其能够彻底和谐。

它认为应该把自己的灵魂和身体合为一体,而不是单纯地从后者出发。

2、道教修炼道教认为,人体天赋的灵性和意识有助于人们领悟道、实践道。

在道教修炼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到途径:首先是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这样一个人才有可能感知到宇宙天地的化身;其次是密切的结合和塑造个人的精神内核,这将涉及到身心训练,并重视意志和纯洁的思想。

3、道教教义道教教义是指体系化的教义和宗教哲学。

道教的教义围绕三个方向展开,分别是:一、生命哲学;二、宇宙智慧;三、道教胜于佛教。

第六章第三节道教

第六章第三节道教

“玄者,深远之义,亦是不滞之名。……既不滞有,亦不滞无, 二俱不滞,故谓之玄。 ……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士, 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行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 更祛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于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 故曰玄之又玄。”(《老子》一章疏)
“夫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其 大无外,其微无内,浩旷无端,杳冥无对。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 至静无心而品物有方。混漠无形,寂寥无声,万象以之生,五音 以之成。生者有极,成者必亏。生生以成,今古不移,此之谓道 者也。”(《老子》一章疏)
开纵向建筑群; 有些呈“工字形”;
三清殿
西


Hale Waihona Puke 配殿殿玉皇殿



灵官殿

山门
白云观牌楼
山门
是由山门殿及幡杆、华表、棂星门、钟鼓楼等附属设施组成。
山门殿为山门的主体建筑,大多为穿堂式。山门殿供奉的 门神各地都不统一,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供两位门神,面目凶恶狰狞,一手持剑,一手持葫 芦,这是神荼、郁垒。
斋蘸
斋醮是道教对其崇拜仪式的传统称呼,俗称 “道场”。斋(齋),《说文》称“戒洁也, 从示”,是斋戒、洁净之意,指的是在祭祀前, 必须沐浴更衣、不饭酒茹荤、不行房事,以示 祭祀人的诚敬。醮,《说文》中有二义,一作 冠娶之礼解,一作祭仪解, 而“祭,从示, 以手持肉”,意思是献肉以祭。
修炼
道教崇尚生长,追求神仙境界,因此形成了一 整套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修炼方法,包括精 神修炼、呼吸修炼、形体修炼和食物修炼。
葛洪的主要著作有《抱朴子》内外篇。内篇二十卷,论神 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等道教 理论和道术;外篇五十卷,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等,属 儒家,是政治伦理方面的著作。 此外,葛洪尚有《神仙传》、 《枕中书》、《隐逸传》,以及 有关医药等方面的著作多种。

第六章 庄严灿烂的宗教文化(佛教)

第六章 庄严灿烂的宗教文化(佛教)
活佛转世。在明清两代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下,黄教牢 牢掌握西藏的地方政权。清 乾隆时将黄教定为国教,并 以创始人宗喀巴的再传弟子达赖和班禅分执西 藏地区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 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4/8/2015
第一节佛 教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一)汉传佛教 1、禅宗 他主张佛性说和顿悟说,认为 佛性人人皆有妄念遮盖住了。只要 除却妄念,就可顿悟佛性,立地成 佛。
尊处优,他是他父亲的希望,是他的国家与民族的希望。然而,这位众望所
归的太子,却最终毅然选择出家求道的道路。 • 释迦牟尼虽然一生说法,但仅仅口述,没有留下著作,他涅槃后,由弟
子们的回忆和后来佛学大师的补充与诠释,形成了《大藏经》这一文化史上
的巨著。其中的“经藏”部分有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言教,“律藏”部分有他 为 信徒们制定的僧团戒律,“论藏”部分则是佛门弟子对佛教教义的解释和 研究论著。
第六章 庄严灿烂的宗教文化
世界宗教
宗教是什么?
• 是一种思想观念和在这种思想观念指导下的活动。宗教 是有神论, 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超现实的力量主宰着自然与社会。各 个地区 有各个地的宗教,宗教随历史的发展也有演变,各宗教之间又有所 交 融。世界上影响最广泛的宗教是基督教、伊所兰教和佛教,在中国则 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4/8/2015
第一节佛 教
几个概念:
一、佛教的创立与教义
门,它是个普通名词。佛教传到中国,那就是中国出家人,变成他们 的专有称呼。
1.沙门:不论是佛教、其它的宗教,只要是真正修行人都称 沙
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一异、生灭、常断、俱不 俱等等的中道体性意义;也即成佛。佛教认为,轮回是一个必然过程; 人死去以后,“识”会离开人体,经过一些过程以后进入另一个刚刚 出生的新生命体内,该新生命体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动物、鬼、神。 只有到达涅槃的境界方可摆脱轮回。 也就是希望投靠三宝的力量而得到保护与解脱。 续佛的慧命者。

宗教学导论`道教

宗教学导论`道教


(2)特点 第一,统治者的提倡和推动,使道 经研究蔚然成风,道教的理论大 为发展,著名道教学者和道土相 继出现,隋唐时的王远知、司马 承祯、成玄英、李荣、孙思邈、 吴筠、吕洞宾等;五代的杜光庭 和彭晓、谭峭,北宋时的陈抟、 张伯端、陈景元等,都对道教理 沦的发展有过一定的贡献。 第二,修炼方术上,较长时间内较 重视外丹,热衷炼制长生不死仙 药,唐帝多有服食丹药中毒而亡 者,但内丹理论也有教大发展。

吕 洞



3.道教宗派纷起和继续发展时期:南宋至明中叶 ①因南宋与金、元南北对峙,道教内部宗派纷起。此间因传 统道教日趋衰微,新教派崛起,其中,全真道为大定七年王重阳 所创,(真)大道教为金元之际刘德仁所创,金末萧抱珍创太一 教,后二者一度流行于北方旋衰,全真道因见重于元太祖而盛极 一时,被学界称之为“河北新道教”。天师道为和新起的全真道 争夺教权,而与上清(茅山)、灵宝各派逐渐合流,元时归于以 符箓为主的正一派。此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宗派。新 教力主张三教融合;修炼方式上重内丹轻外丹,强调精气神修炼 ;要求教徒严守教戒。 ②统治者重视道教,元全真教士充斥京师,洪武元年封张正 常为正一嗣教真人,统率天下道教,食二品官俸。明世宗崇道尤 甚,自号“玄都境万寿帝君”,亲自斋醮,任命道土邵元节、陶 仲文等任要职,参与朝政。明宪宗所封“真人”高士充满都下。 ③重视整理道教经书。元初全真道士 宋德方 遵其师丘处机 遗命,在山西平阳(今临汾市)玄都观刻《玄都道藏》,有经 7800余卷。明正统十年第43代天师张宇初 编《大明正统道藏》 5305卷,万历三十五年第50代天师张国祥编《续道藏》180卷, 今合称《正统道藏》保存传播了道教经典。 ④元末明初有宣扬道教法术的神魔小说,明盛行道教劝善书。

中国的道教文化

中国的道教文化

中国的道教文化我们都知道,道教既是一种宗教又是一种文化,道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生活乃道教文化的生动体现。

道教把老子所说的“道”作为最高信仰,认为这个“道”是宇宙万化的本源,天地万物皆由这个“道”所化生。

人可以返本还源,与“道”同一体性,达到长生久视的境界。

因此,后世道教奉老子为道祖,尊老子《道德经》为最重要的经典。

道教的最高教理是“道”,道教的一切教义也都是由“道”演绎而来。

道教的饮食文化在全真派丛林宫,道士用餐时,都是素食。

而他们食素,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持戒。

《积功归根五戒》第一戒不得杀生;第二戒不得荤酒。

为了持此二戒,所以必须食素。

道教认为:一切众生,含气以生,翾飞蠕动之类,皆不得杀。

蠕动之类无不乐生,自蚊蚁蜓蛐咸知避死。

因此,应戒杀。

戒荤就是戒杀的延伸。

食素除上述原因外,还以为素食有利于健康长寿,换言之,道士食素是为了养生的需要。

因为道士出家修道的主要目的,就是追求长生成仙。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便是一个以素食为主的大国。

素食有素食的好处,综括人类长寿因素,平时多吃素食,也是要点之一。

有关素食长寿的文章比比皆是,孙中山先生的《中国人应保守中国饮食法》写的发人深省。

文中说,中国近代文明进步化,虽然有好多地方落在人家后面,可是在饮食一道上,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

这里面非但有着烹饪上的高超技巧,并且在饮食习尚上,也足可与欧美医学卫生家发明的学理齐驾并驱。

撇开古来“八珍”不说,就是平时家常所吃的金针、木耳、豆腐、豆芽等品,欧美各国早先并不知其为食品。

接着孙中山先生发挥道:中国人的饮食习尚,暗合于科学卫生的,尤为一般人望尘莫及。

中国常人所饮的是清茶,所吃的是淡饭加蔬菜豆腐。

这些食料,经当今卫生家们证实,确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

为此,中国偏远山村之人,饮食不碰酒肉的常多长寿。

结语是:“单就饮食一道而言,中国之习尚,当超乎各国之上。

此人生最重要之事,而中国人已无待于利诱迫势,而能习之成自然,实为一大幸事。

文化研究知识:道教文化的历史与传承

文化研究知识:道教文化的历史与传承

文化研究知识:道教文化的历史与传承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其源头则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作为一种多元化的信仰体系,道教在中国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一、道教文化的历史背景道教发源于中国古代农村地区,开始是一种散乱的民间信仰。

周朝时期,国家宗教是儒家思想,但道教也开始逐渐成型。

道家思想体系主要由庄子、老子和列子等人创立。

到汉朝,道家思想逐渐演变为道教的宗教实践。

白帝山玄天上帝庙、蓝田山吕祖庙、龙虎山成昆道观都是著名的道教圣地,这些道观的创立,为中国道教的正式建立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教在明清时代发展的最为盛行。

道教崇尚自然,注重修炼,开创了道家修炼、布施、拜神、卫星等众多流派和传统。

在这一时期,道教的影响力扩大,吸纳了许多其他宗教的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

二、道教文化的传承道教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通过道教教派和道教寺庙来完成的。

道教教派包括全真派、玄门派、太极派、丹阳派等等,每个派别都有其独特的道教文化底蕴。

道教寺庙则是道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国民间信仰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道教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白云观、武当山、青城山、龙华寺等等。

这些寺庙的代表性建筑、佛像、神庙等都充分展示了道教文化的价值。

此外,道教文化也通过文学、音乐、演艺等形式进行传承。

道教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反映了道教思想与文化,同时也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道教音乐和舞蹈则是宗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三、道教文化的价值道教文化具有丰富的价值,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其在哲学思想和世俗道德方面的贡献。

道教哲学思想贯穿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强调个人修炼和达到心灵自由。

其中,“道”是其中最主要的思想,它代表着自然和宇宙万物的本质。

在古代中国哲学中,道家思想被视为“有无之间的学问”,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据了独特的位置。

道教的基本教义1

道教的基本教义1

(三)基督教建筑
(四)伊斯兰建筑
1.建筑风格 (1)阿拉伯风格清真寺 (2)中国传统风格清真寺
2. 装饰风格
三、宗教绘画与雕塑
(一)佛教雕塑与绘画 • 雕塑与绘画的风格 • 雕塑与绘画仪轨 • 艺术特征
• (1)注意雕塑空间感的处理。 • (2)以形写神,注重情感表现。 • (3)注重线条的运用。 • (4)“以动见静”的反衬手法及传统美学的观念的渗
思考与练习
1.简述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和宗教节日。 2.伊斯兰教的主要宗教活动和教义有哪些? 3.简析宗教文化景观的旅游价值。 4.以您所熟悉的教堂为例,分析基督教建筑景观的 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 5.结合某一佛教雕塑,简析其艺术风格与美学特征。 6.一般而言,欣赏宗教文化景观应遵循什么样的方 法? 7.您认为应怎样培养和提升宗教文化景观的审美能 力。

(二)道教的雕塑与绘画 1. 雕塑 2.绘画
(三)基督教的雕塑与绘画 1. 雕塑 2.绘画
(四)伊斯兰教的雕刻与绘画 1. 雕塑 2.绘画
第三节 经典宗教文化景观
一、宗教文化景观赏析的基本方法 (一)了解宗教文化 (二)熟悉宗教景观的艺术手法 (三)尝试感受宗教文化景观场
二、佛教净土之龙门石窟赏析 (一)石窟概貌 (二)进入佛境 (三)品味神韵
三、壁画瑰宝之道教永乐宫壁画赏析
1.壁画概貌 2.探访神仙世界
四、精神的避难所——基督教之圣彼得教堂赏析
(一)教堂修建源起及概貌 (二)教堂外观 (三)内部结构 (四)大量使用装饰品
五、生命的黑箱——伊斯兰教陵墓之泰姬陵赏析 (一)泰姬陵概况 (二)建筑布局之美 (三)建筑艺术奇葩 (四)泰姬陵的沧桑
(二)道教的标志
(三)道教五术

古代中国的道教思想与宗教信仰

古代中国的道教思想与宗教信仰

古代中国的道教思想与宗教信仰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体系。

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以道为中心,强调个体和宇宙之间的和谐统一。

在古代中国,道教有着广泛的影响,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首先,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

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之根本,万物之源。

道是无形无相的,无为而无所不为的。

在古代中国,人们常常将道理看作是一种超自然的存在,是生命的原始力量。

因此,道教强调个体与宇宙之间的和谐统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次,道教的宗教信仰包括了对神灵的崇拜。

在古代中国,人们常常以山川、河流、星辰等自然景观为神灵,将它们看作是道的化身。

他们通过祭祀和朝拜神灵,表达对宇宙和生命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在一些山岳地区,人们还会修建道观以供奉神灵,并进行道教仪式和研究。

另外,道教还有一套独特的修炼方法和道德规范。

道教强调个体的内心修行和追求长生不老的目标。

修炼者可以通过炼丹、养生、冥想等各种方式来追求生命的延长和身心的健康。

道教追求的长生不老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长寿,更是对内在精神与道的统一的追求。

道教的道德规范也是以和谐统一为基础,强调仁爱、宽容和谦虚等美德。

道教的影响不仅仅在宗教信仰层面上,还深刻地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文化和艺术中。

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追求宁静和无为而治的境界,他们通过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道教思想的理解和追求。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道教的影响也很明显。

例如,在古代的皇宫和庙宇中,常常可以看到雕刻着龙蛇纹饰的柱子和门额,这些都是受到了道教思想的影响。

然而,道教在中国的历史中也经历了兴衰。

在唐朝时期,道教达到了鼎盛阶段,成为国家承认的官方宗教,受到皇帝和贵族的追捧。

但是在宋朝以后,由于佛教兴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道教逐渐走向衰落。

尽管如此,道教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存在,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道教思想与宗教信仰有着广泛的影响。

道教文化Word 文档

道教文化Word 文档

道教文化1、道教是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在汉朝末年创立的。

道教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以道学、仙学、神学和教学为主干,并融入医学、巫术、数理、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

内容讲求长生不老,画符驱鬼。

道教创立后尊老子为教主。

2、简介道教[1]以"道"名教,对老子之道一要学习,二要信仰,三要继承。

四要发扬。

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其教义就是以"道"及"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

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

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

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

其奉行者为天道。

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

其运行受之于地道。

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

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

鬼,指人之所归。

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

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

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

道教在中国发展的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道教文化极其高雅,极其通俗。

亦其中一部分已演化为民间世俗,成为劳动群众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3、内容道教文化纷繁绚灿,包罗万象,其内容庞杂多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道教神学在道教文化杂而多端的内容当中,有一个核心,就是道教神仙信仰。

道教作为一个成熟的宗教,具有一套自己的神学理论,有一种能够吸引人们进行追求的宗教信仰目标。

第六章 宗教信仰

第六章    宗教信仰


2、佛教的传入和发展 ①曾经认为佛教在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最早翻 译的佛经是《四十二章经》。现认为佛教大致在西 汉末年或两汉之间传入。
白马寺
②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突出发展 ③魏晋南北朝佛教突出发展的主要原因 ④佛教在唐代达到了发展的高潮,佛教也极 力向民间渗透。 3、中国佛教宗派 主要宗派有:三论宗、天台宗、律宗、华严 宗、净土宗、密宗、禅宗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最典型的产物。
第六章
宗教信仰
一、多神信仰和三大崇拜
1、信仰的经济背景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成中国人讲究现实 利益的心态。 2、天地山川崇拜及祭祀 封禅是由帝王来祭祀天地;目的是帝王表示 自己的统治符合天意,合乎正统。 祭祀后土是封建国家专门祭祀地神的仪式。
封 禅 图
3、祖先崇拜及祭祀
宗庙是帝王祭祀祖先的专用场所,又称为 “太庙”。

4、喇嘛教源流与达赖、班禅 ①藏传佛教 西藏地区流传的佛教称为“喇嘛教”或“藏传佛 教”。 主要以印度传入的密教经典为主,吸收了苯教的某 些仪式和神祗,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所谓“藏 密”。 ②藏传佛教的主要派别 宁玛派:又称红教 嘎当派 噶举派:又称白教 萨迦派:又称花教 格鲁派:又称黄教
③关于“达赖”和“班禅” “达赖”和“班禅”是黄教两大活佛转世系 统的称号。
③妈祖信仰 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 盛行,被奉为海神。
妈祖金身
④先贤崇拜 主要是对那些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过 牺牲和贡献的杰出人物,对他们的祭祀具有 文化意蕴。
二、佛教
1、佛教派别
①小乘佛教 初始的、传统的佛教派别。 流行于东南亚各国,又称“南传佛教”。 ②大乘佛教 后来发生变化的佛教派别。 流行与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又称“北传佛 教”。

第六章宗教与民俗课件

第六章宗教与民俗课件

(二)民俗信仰的类型及其与宗教的关系
第一种类型是源于自然崇拜的民俗信仰。
此类信仰最初表现为原始居民把天体、 气像、山川、河流等自然现象及自然力 神化,赋予它们超自然的神力,这即原 始宗教与民俗信仰的合二而一状态。随 着社会的发展,这原始的自然崇拜逐渐 向自然神人格化和世俗化演变,开始按 照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塑造自然 神。
10.各种文明社会宗教一般都带有大众 化的自觉信仰意识,因而教徒的宗教意 识无论何时何地都相当清晰,并无明显 的功利主义色彩。
而民俗信仰一般无自觉信仰意其信仰人 往往带有极为明显和狭隘的功利主义性 质,其崇拜对象和信仰范围往往根据个 人、家庭或小集团的利益或某一具体需 要或目的所决定;
11.各种文明社会宗教都供奉纯属本教的 神祇。
这句话本意在强调作为社 会意识形来自的文艺和作用 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等级秩 序在政治中的作用,但孔 夫子将“风俗”与“上”、 “民”相提并论,充分说 明他对体察民风民俗的重 视。
(三)民俗学在西方
民俗学作为独立的人文学科的专有名词 首先出现的英国,英语原文是Folklo,是 英国民俗学会(Folk-lore Society)创始 人之一、考古学家、英国议会秘书汤姆 士(W.J.Thoms)于1846年用萨克逊 (Saxon)语的两个词(Folk,lore)合 成的。
其中信仰与习惯包括关于自然现象和无 生物迷信,即草木动物、鬼魂精灵、术 占卜、生死仪式、节日等,这些也大多 与宗教信仰有关。
我国民俗学家乌丙安在他的专著《中国 民俗学》中将中国民俗分为四大类:
经济的民俗、社会的民俗、信仰的民俗、 游艺的民俗。
其中社会的民俗、信仰的民俗和游艺的 民俗三部分中多数内容都与宗教信仰有 关。
该类型的民俗信仰大致可分为: 一是家神崇拜,祈求“家神”赐神禳灾,

第六章 中国传统宗教(道教)

第六章 中国传统宗教(道教)

• 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 经典,教人悔过奉道,以符箓咒法治 病。 • 张陵的子孙也沿用天师称号。
• 葛洪《神仙传》:
• 陵欲以廉耻治人,不喜施刑罚。乃立条制, 使有疾病者,皆疏记生身已来所犯之事, 乃手书投水中,与神明共盟约,不得复犯 法,当以身死为约。 • 于是百姓计念,邂逅疾病,辄当首过。一 则得愈,二使羞惭,不敢重犯,且畏天地 而改。 • 从此之后,所违犯者,皆改为善矣。
邱长春真人
道行便装像
• 丘长春如何感化成吉思汗?
• 翻开历史记载,自秦皇汉武海上求仙以 来,误于神仙方术者屡见不鲜。成吉思汗 呼丘长春为神仙,而且经过如此艰难的请 去,他应当传些长生不老、修道成仙的法 术了。 • 事实上,丘长春教给成吉思汗的却是中国 儒道两家忠孝仁义道理,尤其谆谆劝其戒 杀而治天下。
• 天地未生之前自然生就的大神,是道 的化身,居于‚上界‛,为众神之 尊、之祖、之师。
• 玉清元始天尊,手持‚圆珠‛ • 象征‚洪元‛。居于玉清境。
• 上清灵宝天尊,手持‚八卦图‛ • 象征‚混元‛。居于上清境。
• 太清道德天尊,手持宝扇 • 象征‚太初‛。居于太清境。
• 统御神
• 有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北斗星、四方神 和各种守护神,有风神、雨神、雷神、电 母、土地神、灶君、门神、财神等功能神, 主管着阴阳调和、劫运气数、风雨雷电、 灾殃丰欠等自然现象及一切众生。
第 八 章 中 國 傳 統 宗 教

• 什么是宗教?
• 西方religion: • 1、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 起。 • 2、具有同一信仰信念的人,为了 坚持信仰,不畏生死。
• 中国传统文化:
• 宗:根本、宗旨 • 教:教育、教化 • 三教:儒、释、道

中国历史上的道教与宗教文化

中国历史上的道教与宗教文化

中国历史上的道教与宗教文化道教,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宗教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进程中,道教与其他宗教文化一起,为塑造中国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道教的来源与起源、道教文化的核心理念、道教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方面,对中国历史上的道教与宗教文化进行探讨。

一、道教的来源与起源道教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宗教文化,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思想流派。

它的主要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道家学派,由老子和庄子等思想家主张,强调追求“道”这个至高无上的存在。

道教从道家思想中得到了启示,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宗教体系。

道教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文化、民俗信仰以及其他宗教的影响密不可分。

二、道教文化的核心理念道教文化的核心理念是“道”。

道家学派提出的“道”是最高真理和至善至美的存在,是超越一切的至高境界。

道教的核心理念是宇宙万物皆由“道”产生、运行与发展,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追求心性的修炼和物质的趋吉避凶。

道教注重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倡导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和修行方法,以求达到最高境界。

三、道教的发展历程道教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最早的道教经典是《道德经》,这是一本记录了老子的思想的著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教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宗教体系,形成了一系列的经典、仪式和宗教组织。

尤其在东汉时期,道教逐渐成为一种受到皇室支持的宗教信仰,并与其他宗教文化相互影响。

四、道教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道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在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社会伦理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还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学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首先,在哲学思想方面,道教的“道”观念对后来的儒家思想和佛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多元发展。

其次,在文化艺术方面,道教的符咒、法器、画作等艺术形式独树一帜,并且对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创作和审美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中国的宗教信仰与道教文化

传统中国的宗教信仰与道教文化

传统中国的宗教信仰与道教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宗教信仰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宗教信仰逐渐形成并蓬勃发展,其中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宗教之一,具有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传统中国的宗教信仰和道教文化对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多种多样,包括儒教、道教、佛教、民间信仰等。

这些信仰在古代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仅涉及到人们的信仰观念,还直接影响到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

特别是在社会稳定不足,人们面临困境的时候,宗教信仰成为了他们寻求心灵慰藉的出口。

二、道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道教作为中国传统宗教之一,形成于战国时期,发展于汉代。

道家思想强调“道”的追求,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在的宁静与自由。

道家的代表性文献《道德经》对于古代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道教文化对古代社会的影响道教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的文化现象。

在古代社会中,许多道教观念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教育理念、医学等各个方面。

道教的一些实践,如炼丹术、气功等也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道教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信仰和道家文化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但道教文化仍然在各个领域展现着独特的魅力。

一方面,道家哲学提倡和谐共生,对于当前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环保生态的理念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道教的修身养性思想被人们广泛接受,成为了现代人们追求身心健康、内心宁静的方式之一。

五、对传统宗教信仰与道教文化的思考传统宗教信仰和道教文化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仅是一种信仰体系,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的体现。

我们应该尊重传统宗教信仰和道教文化,充分挖掘其积极意义,同时也要借鉴其智慧,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传统中国的宗教信仰与道教文化在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六章 中国宗教文化(1)

第六章 中国宗教文化(1)

又称大悲菩萨,主导大
慈悲精神。手执净瓶与杨
枝,表示菩萨普救世间的 广大悲行。道场在浙江普 陀山。
第二节
(4)地藏菩萨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又称大愿菩萨,代表 广大的愿力。左手持宝 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
立于莲花上。道场在安
徽九华山。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3、罗汉——自觉者 十八罗汉、五百罗汉
切众生的烦恼,以无畏的
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 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2)、普贤菩萨
又称大行菩萨,象征真理。
普贤菩萨像大多头戴宝冠,身 穿菩萨装,坐于六牙白象上, 手中拿的是如意棒或莲花,表 示行为如意,事事通达。道场:
四川峨眉山。
第二节
(3)、观音菩萨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4、护法天神 (1)、四大天王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② 韦陀天王——出家人的保护神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③ 哼哈二将——门神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④ 伽蓝神关羽——土地神
六、佛教之旅
• 1、佛教四大名山 • 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安徽九华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 明代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 九华”之说。 •
三、佛教的教义

• •
四谛说:谛,是真理的意思。包括苦、 集、灭、道四谛。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四、佛教的经典和标记
1、经典:《大藏经》或《三藏经》 ①经藏——释迦牟尼的言论集; ②律藏——指佛为弟子修行制定的清规戒律; ③论藏——佛门弟子对“经”的解说集。 藏传佛教的大藏经为《甘珠尔》和《丹珠尔》 (2)标记:法轮、“卍”字符 法轮——佛之法轮可摧毁众生烦恼; “卍”——表示吉祥万德。

第六章 中国的宗教和习俗

第六章 中国的宗教和习俗

第六章中国的宗教和习俗中国的宗教和习俗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态度。

本章主要内容:国内三大宗教和假日、饮食、服饰习俗。

第一节:中国的宗教一、道教简介:道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信仰的神灵包括尊神、俗神和神仙三大系统。

其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垂法济人、无量度人,早期以《易经》和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

道教最基本教义:尊道贵德—道教最高信仰仙道贵生—道教鲜明特色清静寡欲—道教行为标准自然无为—道教生活态度柔弱不争—道教自我修养返朴归真—道教理想状态天人合一—道教文化主体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性命双修—道教修炼要诀发展:汉魏两晋的起源→唐宋的兴盛→元全真教的出现→清以后迅速衰落→改革开放后有复兴发展的趋势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天师道)。

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东晋葛洪著有《抱朴子》一书。

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徽宗更自号“教主道君皇帝”,道教备受尊崇,成为国教。

宋末元初,在北方出现了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

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并受其信赖,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

而同时,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派、南有正一派两大派别的格局。

明代时,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

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明代中叶后开始衰落。

清代以后迅速衰落,满清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

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道教更是衰微。

二、佛教三大传播圈: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教义基本内容:四谛,又作四圣谛。

谛,意为真理或实在。

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取经之路探索家乡的道教文化家乡的道教信仰

取经之路探索家乡的道教文化家乡的道教信仰

取经之路探索家乡的道教文化家乡的道教信仰道教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在家乡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在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上,人们传承着自己的信仰,探寻着道教文化的深层内涵。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踏上取经之路,探索家乡的道教文化,感受那份源远流长的宗教情怀。

家乡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闻名遐迩的道教名山屹立于此。

每逢节庆或重大活动,信徒们会纷至沓来,参与各种祭祀和庙会,虔诚祈愿,祈求平安和福禄。

道观内供奉着众多神祇,其中最为崇高尊崇的当属道家始祖老子和道教主神元始天尊。

他们被视为道教信徒心目中的至高存在,代表着智慧、道义和至高无上的力量。

道教文化不仅表现在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还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中。

许多当地民众在家庭中供奉神灵,祭祀祖先,并遵循着道教的教义和戒律,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在家乡的道教文化中,融合着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风格和精髓。

除了宗教仪式和文化表演,家乡的道教文化还体现在建筑艺术和风水布局上。

道观、庙宇、碑刻等建筑物精美而庄严,富有宗教色彩和文化内涵。

其中,道教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注重山水相依、天人合一的理念,力图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在家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古老的道教建筑物,它们见证着岁月的更迭,传承着家乡的文化传统。

在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家乡的道教文化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使得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展现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道教文化,将其融入现代生活之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这条取经之路上,我们不仅仅是在寻找道教文化的真谛,更是在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探寻心灵的归宿和宁静。

家乡的道教文化,是一座博大精深的精神殿堂,它激励着我们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道德伦理和精神品质,以更加崇高的境界追求人类的精神升华和文明进步。

第六章宗教礼仪

第六章宗教礼仪
教学难点
基督教宗教仪式和特殊禁忌 伊斯兰教宗教仪式和特殊禁忌 佛教宗教仪式和特殊禁忌
一、基督教的起源 二、基督教的教义 三、基督教的三大教派 四、基督教礼仪
(一)称谓 (二)宗教仪式
(三)主要节日 圣诞节;复活节;圣灵降临节
五、基督教禁忌
(一)交往禁忌
(二)行为禁忌
的奥秘.郑州:河南人民出 版社,1989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基督教礼仪 伊斯兰教礼仪 佛教礼仪 道教礼仪
学习目的
基督教宗教仪式和特殊禁忌 伊斯兰教宗教仪式和特殊禁忌 佛教礼仪仪式和特殊禁忌 道教宗教仪式和特殊禁忌
教学重点
基督教宗教仪式和特殊禁忌 伊斯兰教宗教仪式和特殊禁忌 佛教宗教仪式和特殊禁忌 道教宗教仪式和特殊禁忌
一、佛教的起源
二、佛教的教义
(一)教义 (二)经典 (三)标记 (四)供奉对象 (五)佛寺音乐
三、佛教礼仪
(一)称谓
(二)僧尼戒规
(三)佛事仪式 (四)葬仪
(五)宴会安排。
四、佛教禁忌
1、交往禁忌 2、行为禁忌 3、祭拜禁忌 4、特殊禁忌 5、国别禁忌
一、道规 二、道教礼仪 三、道教禁忌
本章小结:
思考题:
(1)基督教有哪三大派别?他们的不同 之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所说 的基督教指的是哪一教派。
(2)伊斯兰教的“天命五功”指的是什 么?它的教徒必须坚持的“六大信仰” 又是什么?
(3)佛教的教义和佛事仪式有哪些? (4)道教的礼节和禁忌有哪些?
学习参考书目:
(1)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 教材编写组编.导游基础知 识.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1
一、 伊斯兰教的起源 二、 伊斯兰教教义
伊斯兰教的教义大体包括信仰与实践二个方面。 1、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 2、伊斯兰教的基本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关西人民迁居此地避难者这数万家之多。
第二节 道教
一、创立、发展与演变 • 2、发展与演变 汉武帝建安二十年(215),曹操 攻汉中,张鲁投降后,曹操拜之为镇南 将 军,封阆 中侯,意欲以其影响来影 响群众。同时,对五斗米教进行瓦解分
化, 便之失去统一领导,道教濒于消
亡。到了东晋、南北朝时,道教文兴盛 起来。 东晋的葛洪总结了神仙理论和 方术,将此与儒家纲常名教结合起来 , 使道教理论得以发展。
第二节 道教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在《西游记》中被称为是万神之王。他 管辖一切天神、地祗、人鬼,他手下许多文武仙卿。 武神有托塔天王、哪吒太子、巨灵神、四大天王、千 里眼、顺风耳等。文神有太白金星、文曲星、丘弘济 真人,许旌阳真人等,他还管辖四海龙王、雷部诸神 以及地藏菩萨,十殿阁罗等等,因此玉皇大帝被列为 四位天帝中的首位。
第二节 道教
神仙:文昌帝

文昌原是星官名(民间俗称文曲
星)。宋元间道士称,天上文曲星曾
于西晋末降生四川梓潼七曲山为张 亚子,以后历代转世,玉皇大帝命
他掌管人世功名利禄,遂成为道教
大神文昌帝君,备受读书人的崇拜。
第二节 道教
神仙:文昌帝君
自元代起全国各地均
兴建文昌庙、文昌祠、文
昌阁等供奉文昌帝君。七 曲山文昌宫(梓潼大庙)是 全国文昌庙的祖庙。贵州 贵阳文昌阁,主楼是九角
第二节 道教
神仙:真武大帝
因北方在五行中属水,
故真武又是水神,有防止火
灾之威力。全国著名的真武 庙还有:广东佛山祖庙,云 南昆明太和宫,广西容县经 略台真武阁。
第二节 道教
第二节 道教 关于金童玉女
真武大帝左右有金童、玉女,他俩的身份是听 差加秘书,中分掌威仪、书记三界中善恶功过的小 神,权力还不小。在南方,他俩俗称周公、桃花。
一、创立、发展与演变 2、发展与演变 北宋的皇帝都信道教,徽宗赵佶(jí ) 信到入迷的程度,自称“教
主道君皇帝”。南宋偏安,道教内部随之发生分化,计有正一道、全
真道、太一道、净明道。金元时代道教再度兴盛,分为全真、正一两 大道派,明以后;虽逐渐衰落, 但至今尚在流传。
第二节 道教
一、创立、发展与演变 2、发展与演变 正一道亦称正一派是由天师道演变而成 的,崇拜鬼神、道术、画符、念咒。1304年 38代天师张与材被封为正一教主,总领龙虎 山、阁皂山、茅山(正一派又称三山符箓 (lù 帝王自称其所谓天赐的符命之书,作为
(4)日月五星
日为大明之神,作男像,以金色太阳为饰。 月为夜明之神,作女像,以白色月光为饰。五星, 古为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 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五星又称五 曜,和日月合称七曜,道教经典中常赞颂这些神 明。二十八宿诸星和北斗,也是道教崇拜的星神。
第二节 道教
(5)四方之神: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 虎、北方玄武。
第二节 道教 (2)四御 玉皇大帝
总执天道之神 紫微北极大帝 执掌天地经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 勾陈南极大帝 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 持人间兵革之事 后土皇地祗(女神)
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山河之
第二节 道教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南极长生大帝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第二节 道教
一、创立、发展与演变 • 2、发展与演变 • 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张陵之孙张鲁继续传道。初平二(191);
张鲁利用任益州牧刘焉的督义司马的合法官职,率道徒攻取汉中(今
陕西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统洽近三十年。在管辖范围内 设立 ”义舍”,置“义米、义肉”,奖善惩恶,鼓励农耕,深受农民
“老而不死曰仙”,仙又有人仙、 地仙、天仙和神仙之分。道教神仙的队 伍十分庞大。最常见的神仙有:真武大 帝、文昌帝君、魁星、八仙、天妃娘娘 (妈祖)、财神等等。
第二节 道教
神仙:真武大帝
(其形象是披发、黑修炼,得道飞升,威镇北 方。真武原指黄道圈上二十八宿 中的北方七宿玄武,呈龟蛇形象, 为星宿神。宋代玄武被人格化, 成为道教大神,龟蛇亦变成真武 手下两员大将。
一、创立、发展与演变
2、发展与演变
寇谦之(365-448年)天师道教徒,后入嵩 山修道,得到北魏太武帝支持,道教与皇权结合, 于是,道教在北魏盛行,称北天师道。
陆修静(406-477年)南朝道士。自少修习儒
学,博览强识。又性喜道术,精研玉书。长大後, 好方外游,遗弃妻子,入山修道。初隐居云梦, 为搜求道学,寻访仙踪,乃遍游名山,声名远播。
把天师道与金丹道教结合。广集道经,整理成
1200多卷的《三洞经书》,为后世道教经典《道 藏》的分类编目奠定基础。陆修静在道教史上是 南天师道的创立者,南北天师道形成,标志道教 同封建统治者结合。
虎溪三笑(陆修静、陶渊明、慧远)
第二节 道教
一、创立、发展与演变
2、发展与演变 唐代皇帝十分信崇道教。有位
庙、天后宫、天妃宫、朝天宫 等供奉妈祖。
第二节 道教 神仙:天妃娘娘(妈祖)
妈祖信仰也随华侨传至 海外。据统计,世界十多个 国家和地区共有1500多座妈 祖庙。湄洲岛妈祖庙为妈祖 庙的祖庭。湄洲岛妈祖庙、 天津天后宫和台湾北港朝天 宫并列为我国三大妈祖庙。
第二节 道教
关于天后娘娘
天后是海上生产作业的保 护神,是沿海民间最崇拜的神 祗。她姓林,名默,福建莆田 湄州湾贤良港人,生于北宋建 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 二十三日。林默的父亲林源, 宋初为泉州巡检使,是一个负 责沿海治安巡逻的小官;母亲 王氏。
三层宝塔形建筑,国内罕
见。
第二节 道教
神仙:魁星
魁星指北斗七星中组成 斗形的前四颗星。道教称其 主文运(“魁”有“首”之意), 故与文昌帝君一样,备受读 书人崇拜。
魁 星
第二节 道教
神仙:八仙
民间最熟悉的神仙群体。八仙传说故事先 后见于唐代文人记载,至明代最后定型。
第二节 道教
八仙指李铁拐(也称铁拐李)、汉钟离(也称 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 韩湘子、曹国舅。
佞臣对高祖李渊说,我在羊角山碰
见 老子(姓李名耳),他说他是陛下 的祖宗,预言姓李的要坐一千年天
下,李渊听了很高兴,随即建道观
祭祀老子。高宗李治尊老子为“太 上玄先皇帝”,下令各州建立道观, 把《道德经》列为科举考试的科目, 创办道教学校。有皇帝的支撑,道 教得以迅速发展,南北关师道逐渐 合流。
第二节 道教
第二节 道教
二、基本宗旨
佛教认为,世间充满痛苦,地狱阴森恐怖,只有天国才是极乐世界, 道教教却认 为,世间充满欢乐,人生值得留恋,死亡才是痛苦的,鼓励人们追求长寿,甚至长生不 死。汉人所著的《老子想尔注》居然把祖师《道德经》中“道大、天大、地大、王亦
大”改为“道大、天大、地大、生大”,道教对“天并押 在眼里,一反“生死由命,
富贵在天”的世俗观念,认为“我命在我,不属天 地,神仙信仰于是乎产生,在道教徒 看来,既有资在于渺茫的夭国执掌政 事的“神”,也有存在无人间悠闲潇洒的“仙”。 这些“神仙”,超凌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漫游六合(上下东南西北),具 有超越凡人的神奇本领,旦能延寿命于无穷,成为道教铎理想的典范与向往目标。。
第二节 道教
古代神 话谓东方之 神为青龙,因 二十八宿中 东方七宿组 成龙形,位 于东方,属 木,其色青, 故称青龙, 亦作苍龙;
第二节 道教
从物 虎的 ’能虎 成力, 为,为 降常百 服常兽 鬼跟之 物着长 的龙, 一一它 对起的 最出威 佳动猛 拍,和 档‘传 。云说 从中 龙降 ,服 风鬼
第六章 庄严灿烂的宗教文化
第二节 道教
第二节 道教
• 佛教是舶来品,道教是中 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主要在中 国境内传播。随着中外文化的 广泛交流,道教也翻山越洋, 走向全世界。其中,以亚洲 (尤其 是东亚、东南亚)为最盛, 建有道坛数百座,信徒近10万 人。
第二节 道教
一、创立、发展与演变 1、创立 • 道教产生于东汉中期。创始人是沛国丰(今江 苏丰县张陵, 名张道陵.,少年时研读《老子》, 曾人太学,通五经。东汉明帝时任郡江州 (今重庆) 令,因厌倦官场生活辞官隐居,习长生不老之道,
第二节 道教
一有 色 样从 , ,火 像 朱 故里 火 雀 又重 , 又 叫生 南 可 火的 方 说 凤特 属 是 凰性 火 凤 。, , 凰 和故或 西名玄 方凤鸟 的凰。 不。朱 死它为 鸟也赤
第二节 道教
种玄 灵武 物是 。一 种 由 龟 和 蛇 组 合 成 的 一
第二节 道教
(二)神

第二节 道教
二、基本宗旨 道教虽产生于东汉时期,但思 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的鬼神 崇拜、战战国时代的神仙信仰。古 代巫祝的占卜祈祷、方士的求仙候 神,均为道教所 吸取。儒家主张的 伦理道德、礼法仪式,从道教的规戒
和仪法中也能明显看出。正如古人
所说,“道家之术,杂而多端”。 虽然如此,其基本宗旨还是有的, 概而言之,就是延年益寿、羽化成 仙。前者是初级目标,后者是最高
第二节 道教
神仙:天妃娘娘(妈祖)
妈祖原名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
元960年)。传她生而神异,救助过不少海上
遇难渔民和船只,后在福建莆田湄洲岛羽化 升天。当地渔民在岛上盖庙祭祀。
第二节 道教
神仙:天妃娘娘(妈祖)
道教继承民间传说,把妈
祖列为道教女神(海上保护神)。 妈祖得到宋元明清历代皇帝褒
封。全国沿海城市均建有妈祖
朝廷数次征召赛 不应命。顺帝年间(126一 144),
携弟子人今四川大邑鹤鸣山炼丹修道,尊老子为教 主,奉《道德经》为经典,撰《老子想尔注》(一 说为其孙张鲁著),创立了道教。入教时需交五斗 米以济贫困,俗称“五斗米道”。张陵被尊称为天 师,五斗米道也称天师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