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胰液素、促胰酶素
小儿慢性胰腺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慢性胰腺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小儿慢性胰腺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慢性胰腺炎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小儿慢性胰腺炎如何诊断鉴别,小儿慢性胰腺炎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慢性胰腺炎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内镜下胰胆造影术(ERCP)*一、一般实验室检查(1)血清淀粉酶在急性发作期可升高,但多数病例因胰液分泌障碍,血清淀粉酶不增高。
(2)粪便显微镜检查有多量脂肪滴和未消化的肌纤维。
(3)部分病例尿糖反应和糖耐量试验呈阳性。
2、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pancreatic exteRNAl secretion function test) (1)促胰酶素-促胰液素试验(pancreozymin-secretin test,P-S试验):是惟一的慢性胰腺炎在不太严重时直接检查胰腺分泌功能的方法。
进行试验前做P-S敏感试验,患儿空腹12h,检查前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和安定,先以2%丁卡因咽喉部局麻,于荧光屏监视下插入胃肠双腔管。
胃引流孔位于胃窦部,远侧孔位于十二指肠降部的下端。
当十二指肠液变清并呈碱性反应时,收集10~20min十二指肠液用做实验对照。
静脉缓慢注射促胰液素2~3U/kg,每10分钟收集十二指肠液1次,共2次,然后静脉缓慢注射促胰液素1~2U/kg,每10分钟收集十二指肠液1次,共3次。
本病患儿给予促胰酶素或促胰液素后,可出现胰液流出量、碳酸氢盐、胰酶排出量低于正常值。
(2)苯甲酰-酪氨酰-对氨基苯甲酸试验(BT-PABA test,bentiromide test):检查前3天禁用胰酶、磺胺类、维生素B2等对检查有影响的药物,检查前1天晚上禁食。
口服BT-PABA 15mg/kg(约含PABA 5 mg/kg),可与正常早餐一起服用,可正常饮水,收集6h尿,测定其中PABA含量。
结果以尿中排出PABA 量占服用PABA量的比表示。
正常情况下,6h尿PABA排出率为60%~87%,平均70%。
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梅毒螺旋体的致病因素是()。
A.梅毒内毒素样物质和外毒素B.梅毒唾液酸和内毒素样物质C.梅毒外膜蛋白和外毒素D.梅毒外膜蛋白和透明质酸酶E.梅毒唾液酸和透明质酸酶【答案】 D2、患者,男性,15岁,外周血WBC2.0×10A.单核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答案】 D3、糖电极属于()。
A.玻璃电极B.酶电极C.杂合生物电极D.气敏电极E.离子交换电极【答案】 B4、在脂肪酸合成时NADPH主要提供A.氢B.递电子C.水D.氧E.氮【答案】 A5、正常成人RDW不超过()。
A.5%B.8%C.10%D.15%E.18%【答案】 D6、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直接供能物质是A.ATPB.GTPC.脂肪D.葡萄糖E.磷酸肌酸【答案】 A7、现代医患关系特点( )A.医患关系的间接性、多元性、易变性B.医患关系的个体性、稳定性、直接性C.扩大医学服务的范围D.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确立双向作用的医患关系E.医患关系的分解趋势和物化趋势【答案】 A8、下列与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有关的是A.抗人球蛋白试验B.红细胞镰变试验C.血红蛋白电泳D.血红蛋白包涵体试验E.抗碱血红蛋白测定【答案】 A9、分离霍乱弧菌应选择的培养基是()。
A.血清肉汤B.碱性蛋白胨水C.葡萄糖蛋白胨水D.肉浸液E.庖肉培养基【答案】 B10、下列描述符合正常精液的是A.精液量0.95mlB.精子活率77%C.精子畸形率30%D.pH7.0E.精子活动力c级【答案】 B11、血小板膜糖蛋白中作为vWF受体的是()。
A.GPⅠbB.GPⅡbC.GPⅢaD.CD62PE.CD63【答案】 A12、某患者ASTA.慢性活动性肝炎B.桥-本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银屑病D.急性支气管肺炎E.急性附睾炎【答案】 A13、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胞质中含有()。
肠道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P物质
• P物质是第一个在脑组织和胃肠道都找到的多肽,在胃肠 道P物质位于神经元中。通常情况下P物质是不释放入血液 的,除非是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类癌综合症和倾倒综合 症)。
• 主要作用是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和上皮细胞的分泌, 增强胃肠道的免疫反应。在循环系统中,可能通过第二介 质的作用而引起血管的显著舒张。
血管活性肠肽(VIP)
• VIP在人体内广泛存在,以神经系统和胃肠道浓度最高, 在胃肠道中主要存在于肠壁神经丛和平滑肌内。
• VIP作用于空肠,激活肠粘膜上cAMP,促进肠道收缩和水 及胰电岛解素质及的高大血量糖分素泌分。泌促,进促胰进分糖泌原及HC脂O3-肪及分水解,。也抑能制增组加织 胺和胃泌素刺激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促进肝胆汁分泌和 松弛胆囊,拮抗CCK的胆囊收缩作用。有扩张血管、降低 血压作用。基于上述作用,临床上血管活性肠肽瘤患者可 见典型的水泻、低血钾和胃酸缺乏的临床表现,亦称之为 胰性霍乱。
脑啡肽
• 包括两种胃肠道脑啡肽,甲啡肽和亮啡肽,广泛存在于中 枢神经和消化道,以胃窦和十二指肠的浓度最高。
• 它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吗啡受体和迷走神经的作用抑制胃 的收缩、延缓胃的排空、抑制胃肠的运动,具有催吐和止 泻的功能。还有抑制胆总管的节律性运动,增强Oddi氏括 约肌收缩。增强由组胺所引起的胃酸和胃酶的分泌,抑制 由胰泌素或酸化十二指肠引起的胰液分泌。
胃动素(MOT)
• MOT产生于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粘膜的内分泌细胞,有内 分泌和旁分泌两种作用方式。故十二指肠液有较高浓度的 MOT。
• MOT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增加平 滑肌细胞内cGMP水平,使细胞内Ca ++浓度增加,使平滑 肌收缩,MOT在消化间期呈周期性释放,引起胃、小肠、 结肠及食管下端括约肌收缩,促使胃排空、小肠分节蠕动 及结肠蠕动,多种消化道激素、糖、脂肪含量可影响MOT 释放。临床上已证明MOT水平改变可见于慢性胃炎、溃疡 性结肠炎、克隆病、糖尿病等疾病。提示这种变化与胃肠 功能紊乱关系密切。有研究证实红霉素及其部分衍生物为 MOT促效剂,红霉素和其部分衍生物与MOT合用有可能用于 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等候伊人2、简述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与机制。
[考点]消化管不同部位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不同。
[解析]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
食糜到达回肠时,营养物质多已吸收完毕。
另外,胆盐和维生素B12则主要在回肠主动吸收。
(1)糖的吸收食物中的淀粉和糖原需要消化成单糖后,才被吸收。
在肠管中吸收的主要单糖是葡萄糖,而半乳糖和果糖较少。
单糖是通过载体系统的主动转运过程而被吸收的。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钠泵提供能量。
当钠泵被阻断后,单糖的转运即不能进行。
糖被吸收后,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而进入淋巴的很少。
(2)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食物分解为氨基酸后,由小肠全部主动吸收。
与单糖的主动吸收相似,转运氨基酸也需要钠泵提供能量。
氨基酸吸收后,几乎全部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3)脂肪的吸收脂肪(甘油三酯)在消化后主要形成甘油,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此外还有少量的甘油二酯和未经消化的甘油三酯。
胆盐可与脂肪的各种消化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并聚集成脂肪微粒。
一般认为脂肪的吸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吞饮脂肪微粒;另一种是脂肪微粒的各种成分,分别进入肠上皮细胞,在细胞内,进入的脂肪分解产物又重新合成脂肪,形成乳糜微粒。
乳糜微粒和分子较大的脂肪酸最后转移入淋巴管。
甘油和分子较小的脂肪酸可溶于水,在吸收后扩散入毛细血管。
所以,脂肪的吸收有淋巴途径和血液途径两种,但以前者为主。
(4)水分的吸收水分主要由小肠吸收,大肠可吸收通过小肠后余下的水分,而在胃中吸收很少。
小肠吸收水分主要靠渗透作用。
当小肠吸收其内容物的任何溶质时,都会使小肠上皮细胞内的渗透压增高,因而水分随之渗入上皮细胞。
(5)无机盐的吸收一般单价碱性盐类,如钠、钾、铵盐吸收很快;而多价碱性盐类吸收很慢。
凡能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如硫酸盐、磷酸盐和草酸盐等,则不能吸收。
三价的铁离子不易被吸收,维生素C可使高价铁还原为两价的亚铁而促进其吸收。
生理学 名词解释
呼吸: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进行的O2和CO2气体交换过程。
胸式呼吸:胸式呼吸是指以肋间外肌运动为主,主要表现为胸部起伏明显的呼吸运动形式。
潮气量:潮气量指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成人约为500ml左右。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物质,它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之间处于平衡扩张的状态。
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至肺泡的气体量,它是真正可以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气量。
从数值上等于(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呼吸调节的神经元群。
它们分布于大脑皮层、脑桥、延髓、脊髓各中枢水平。
何尔登效应:02与Hb结合可促使CO2释放而去氧Hb易结合CO2这一效应称为~。
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即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处的可感受血液中化学物质浓度变化的感觉神经周围突。
肺牵张反射:由于支气管、肺的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
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消化道平滑肌可在精细点位基础上自发的周期性的去极化和复极化,兴昌客的缓慢的节律性的电位波动。
胃的排空:胃的排空是指进入胃的食糜在胃的运动作用下,不断从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胃肠激素:在消化道粘膜层散在着大量的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所分泌的化学活性物质称为胃肠激素。
主要的胃肠激素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促胰液素。
化学性消化: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完成,特异的消化酶将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化学性消化。
吸收:吸收是指被消化为小分子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胃粘膜屏障:胃上皮细胞膜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也形成一道屏障,防止H+侵主粘膜细胞及防止Na+从细胞内向胃腔弥散,称为“胃粘膜屏障”。
排泄: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带到排泄器官向体外排出的过程。
促胰液素
促胰液素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促胰液素英文名称:secretin定义:十二指肠分泌的一种二十七肽激素。
能调节肠、胰、肝、胆管的水盐代谢,促进胃酸分泌、促胃液素释放和胃肠运动。
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促胰液素第一种被发现的动物激素。
为一种碱性多肽。
由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11种不同氨基酸。
贝利斯与斯塔林(Bayliss与Starling)等于1902年发现。
产生促胰液素的细胞为“S”细胞,主要在十二指肠粘膜,少量分布在空肠、回肠和胃窦。
促胰液素(secretin)近来已在脑中提纯,因此亦加入脑-肠肽行列。
作用为刺激胰腺分泌大量含丰富碳酸氢盐的胰液,对人、狗、猪产生最大刺激的促胰液素剂量,为一次静脉注射或每小时每公斤体重静脉灌注1临床单位,相当于200~250毫微克,对胰酶分泌有弱的加强作用,但如与促胰酶素一起给予,则明显增加促胰酶素分泌,对人、狗、大鼠的胃酸分泌和胃肠道活动有抑制作用。
外源性人促胰液素,其半衰期为4.1分钟,代谢清除率为15毫升/分钟·公斤体重。
发现历程关于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胰液分泌这个现象,早在 1850 年就由著名的法国实验生理学家克劳德• 伯尔纳( Claude Bernard )发现过,但似乎没有引起世人注意。
后来又被俄国巴甫洛夫实验室的生理学家道林斯基(Dolinski )于 1894 年重新发现。
我们知道,巴甫洛夫( Ivan P. Pavlov )被认为是现代消化生理学的奠基人,他对消化生理学的贡献是十分卓越的,获得了 190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赢得世界荣誉。
然而正是由于被传统的旧概念所束缚,使巴甫洛夫和他的同事们不能从客观事实出发下结论,轻易地失去了发现一个近在眼前的真理的机会。
根据当时传统的神经论主导思想,也是巴甫洛夫学派特别信仰的思想,他们认为,盐酸引起的胰腺分泌是一个反射。
他们原先设想,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都可能是这个反射的传出神经,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发现刺激这两组神经,都能引起胰腺分泌。
2024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4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没有被ICSH列入血液分析仪性能评价内容的指标是A.互染率B.可比性C.准确度D.灵敏度E.精密度【答案】 D2、患者男性,60岁,乏力、纳差,伴左上腹疼痛近1年前来就诊。
体检:面色苍白、消瘦,胸骨无压痛,肝肋下1cm,脾肋下6cm且质硬但表面光滑,余未见特殊。
实验室检查:WBC6.2*10A.急性白血病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原发性骨髓纤维化D.多毛细胞白血病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答案】 C3、患者女,49岁,绝经后再次来月经,入院,B超显示卵巢肿块,下列指标为卵巢癌的新型标志物的是()。
A.CA125B.AFPC.HCGD.HE4E.CA153【答案】 D4、促胰酶素-促胰液素试验是通过刺激胰腺分泌活动,比较刺激前后分泌物的变化来评价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对刺激物的检查内容不包括A.碳酸氢盐的排出量B.碳酸氢盐的浓度C.胰酶的排出量D.葡萄糖浓度E.胰液的流出量【答案】 D5、患者男,50岁。
白细胞计数32×109/L。
分类中性粒细胞0.04,淋巴细胞0.96。
最可能的诊断是()。
A.百日咳B.流行性感冒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伤寒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答案】 C6、[患者女,57岁。
慢性肾炎出现尿毒症20余年,血BUN20.8mmol/L,Cre356umol/L,术前血透6个月共31次,淋巴细胞毒试验8%,遂行肾脏移植术]。
A.1.0B.0.8C.1.2D.0.9E.1.1【答案】 C7、若某次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中,所有评价的项目未能达到80%得分,则该次获得A.不满意的EQA成绩B.不成功的EQA成绩C.不合格的EQA成绩D.不成功的IQA成绩E.不满意的IQA成绩【答案】 A8、关于试带法尿液分析原理,错误的是A.尿蛋白--考马斯亮蓝结合法B.尿比密--酸碱指示剂法C.尿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D.尿胆原--改良Ehrlich法E.尿pH-酸碱指示剂法9、原发性肝癌常用的多标志组合检测是()。
2022-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2-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60题)1、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中,C胆汁是指A.十二指肠液B.胆总管液C.肝胆管液D.胆囊液E.肝内胆管液【答案】 C2、诊断溶血性贫血最可靠的指标是()。
A.未结合胆红素增高B.红细胞寿命缩短C.尿胆原排泄增多D.骨髓有红细胞增生E.异性红细胞增多【答案】 B3、用于尿蛋白成分保存的防腐剂是()。
A.甲苯B.甲醛C.麝香草酚D.浓盐酸E.稀盐酸【答案】 A4、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异性细胞是()。
A.R-S细胞B.火焰状瘤细胞C.花细胞D.多核巨细胞E.异常淋巴细胞【答案】 B5、下列粪便采集方法错误的是A.随意挑取一块粪便送检B.检查阿米巴滋养体,标本保温送检C.做粪胆原定量检查,连续收集3d粪便D.做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被检者试验前禁食肉类食物3dE.检查蛲虫卵,应于晚12时在肛门周围皱襞处拭取【答案】 A6、患者,男,47岁。
因尿毒症晚期行肾移植。
免疫监测术后排斥反应的项目不包括()。
A.外周血T细胞及亚类的检测B.血清蛋白电泳检测M蛋白C.细胞因子IL-1检测D.c反应蛋白的检测E.补体c3的检测【答案】 B7、下列疾病均有血清尿素氮增高而血清肌酐正常,但除外A.慢性肾衰竭尿毒症B.急性传染病C.上消化道出血D.大面积烧伤E.甲状腺功能亢进【答案】 A8、作为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物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能自由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屏障B.不能通过肾小管分泌或者被重吸收C.该物质在血及尿中的浓度测定方法简便易行D.该物质的排出不受肾功能的影响E.血中浓度能保持相对恒定【答案】 D9、某方法一次测量得出的结果很接近于真值,说明该方法A.准确度高B.实用性强C.灵敏度好D.精密度高E.重复性好【答案】 A10、单向免疫扩散试验与电泳结合的免疫技术称为()。
A.对流免疫电泳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电泳D.免疫固定电泳E.免疫印迹【答案】 B11、肌酸激酶在下列哪个组织中含量最高A.骨骼肌B.脑组织C.心肌D.红细胞E.肝【答案】 A12、碱性浑浊尿加热加酸后产生气泡,其浑浊物可能是A.无定型磷酸盐结晶B.三联磷酸盐结晶C.尿酸铵结晶D.碳酸盐结晶E.草酸钙结晶【答案】 D13、特异性标记染色体t(15;17)(q22;q12)主要见于()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Burkitt淋巴瘤D.红白血病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答案】 B14、促胰酶素-促胰液素试验是通过刺激胰腺分泌活动,比较刺激前后分泌物的变化来评价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对刺激物的检查内容不包括A.碳酸氢盐的排出量B.碳酸氢盐的浓度C.胰酶的排出量D.葡萄糖浓度E.胰液的流出量【答案】 D15、溶血对血清中的酶活性影响最大的是A.LPSB.LDC.ASTD.AMYE.ALT【答案】 B16、患者女,28岁。
医学基础知识点2
1.氧气绝大部分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称结合氧,是氧的主要运输方式;另有一小部分氧以物理状态形式直接溶解于血液内,称为溶解氧。
二氧化碳大部分以碳酸氢盐形式运输,小部分以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形式运输。
2.胃肠激素包括胃液素(胃泌素)、缩胆囊素(促胰酶素)和促胰液素,肾上腺素属于内分泌素,不属于胃肠激素。
3.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部位位于下丘脑;延髓是心血管活动中枢、呼吸中枢还能够调节肌紧张等;脊髓是部分内脏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或者说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
4.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而使超滤液中葡萄糖量超过近端小管对糖的最大运转率,造成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结果使水和NaCl 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因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使水重吸收减少而发生的利尿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水利尿指的是饮大量清水,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血容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5.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无,在人体急性失血的情况下,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
6.外耳由耳廓、外耳道、鼓膜三部分组成。
中耳由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组成,是声波传导的主要部分。
内耳由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组成。
骨迷路分为耳蜗、前庭和骨半规管3部分。
膜迷路由椭圆囊和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组成。
7.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由神经垂体储存和释放。
腺垂体主要释放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肾上腺皮质分泌精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性激素等。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8.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是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素和降钙素,对机体有重要调节作用。
9.眶与鼻腔借鼻泪管相交通。
10.两肾受肝的影响,右肾略低于左肾。
肾属于腹膜外位器官,通常将肾的被膜分为三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与肾筋膜。
肾静脉在肾门处合为一干,经肾动脉前面向内行,注入下腔静脉。
左肾静脉比右肾静脉长,跨越腹主动脉的前面。
生理名词解释
1.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2.食物经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水分和无机盐等透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3.机械性消化指的是通过消化道平滑肌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以及将食物向消化道远端推送的过程。
4.通过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分别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进行分解,使之成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过程,称为化学性消化。
5.在安静状态下,将微电机插入胃或小肠的纵行肌细胞内,可记录到一种自发的比较规律的电活动。
6.又称肠神经系统。
它包括粘膜下神经从和肌间神经从,是由存在于消化管壁内无数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的复杂的神经网络。
7.由胃肠道年末内散在的多种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
8.指受意识控制,由咀嚼肌顺序收缩所组成的复杂的反射性动作。
9.吞咽是指食团由口腔通过咽和食管进入胃内的过程。
它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性动作。
10.在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同时存在的肽类激素称为脑-肠肽。
11.是一种镶嵌于膜内,建有转运H+、K+和催化ATP水解功能的转运蛋白。
12.覆盖在胃粘膜表面的粘液与胃粘膜分泌的HCO3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粘胶层,称为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具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13.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及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的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舒张。
14.是消化道的基本运动形式,是由神经介导的,消化道中的环形肌和纵形肌交替收缩和舒张,是其内容物向下推进的一种反射活动。
15.以小肠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称为分节运动。
16.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
胃排空呈间断性。
17.指十二指肠壁上多种感受器受到食物中的化学成分(酸、脂肪)和机械扩张刺激后,通过神经活动引起的抑制胃运动的反射。
18.在消化间期,即空腹时,胃肠道平滑肌呈现以间歇性强力收缩并伴有较长的静息期为特征的周期性运动,并向前方扩步,这种运动成为移行性符合运动。
-考研-西医综合-章节练习-生理学-(六)消化和吸收(共43题)
-考研-西医综合-章节练习-生理学-(六)消化和吸收(共43题)1.促胃液素延缓胃排空的原因是解析:略答案:( C )A.抑制迷走迷走反射B.抑制壁内神经丛反射C.增强幽门括约肌收缩D.增强肠胃反射2.大肠内细菌利用简单物质合成的维生素是解析:略答案:( B )A.维生素A和DB.维生素B和KC.维生素C和ED.维生素PP和叶酸3.关于肠吸收脂肪叙述,正确的是解析:脂肪在肠内需要经过先消化,后吸收的过程。
在小肠内,脂类的消化产物脂肪酸、一酰甘油、胆固醇等与胆汁中的胆盐形成混合微胶粒,由于胆盐的双嗜特性,它能携带脂肪消化产物通过覆盖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不流动水层到达上皮细胞表面。
在这里,一酰甘油、脂肪酸和胆固醇等从混合胶粒释出,透过上皮细胞脂质膜而进入细胞。
即在肠吸收脂肪过程中,其消化产物是在吸收前(消化过程中)(A错)与胆盐结合成了混合微胶粒。
而在吸收过程中,胆固醇等脂类消化产物将从混合胶粒释出,与胆盐分离后再进入上皮细胞(C错)。
长链脂肪酸在上皮细胞重新合成甘油三酯(B对),并与细胞中生成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出胞释放后经淋巴管吸收。
而中、短链脂肪酸在小肠上皮细胞中不再变化,它们是水溶性的,可直接进入血液而不入淋巴(D错)。
答案:( B )A.吸收后与胆盐结合成混合微胶粒B.长链脂肪酸在上皮细胞重新合成甘油三酯C.胆盐随胆固醇进入上皮细胞D.中、短链脂肪酸通过淋巴管吸收4.小肠运动的形式解析:小肠有紧张性收缩(A对)、分节运动(B对)和蠕动三种基本运动类型,其中蠕动又包括蠕动冲、逆蠕动(D对)等特殊类型。
集团蠕动(C错)为大肠的运动形式。
答案:( ABD )A.紧张性收缩B.分节运动C.集团蠕动D.逆蠕动5.胃和小肠蠕动频率的决定性因素是解析:胃和小肠蠕动频率的决定性因素是胃肠平滑肌慢波节律(B对)。
胃肠肌间神经丛的活动水平(A错)通过影响胃肠慢波节律,进而影响胃肠蠕动频率。
胃肠平滑肌本身节律活动(D错)源自胃肠平滑肌慢波节律。
胰腺疾病的检查
胰腺疾病的检查一、胰腺的外分泌功能胰腺的外分泌物总称为胰液,pH7.4~8.4。
主要成分为水、消化酶和碳酸氢盐等。
碳酸氢盐:中和胃酸和激活消化酶。
消化酶:包括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蛋白酶又包括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
正常时,胰液只有很少一部分进入血液。
某些胰腺疾病可以使这些酶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液中酶活性升高。
二、胰腺疾病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一)淀粉酶:1.概述:属于α-淀粉酶,可通过肾小球滤过,是唯一能在正常时于尿中出现的血浆酶。
血液中淀粉酶主要来自胰腺、唾液腺,尿液中淀粉酶来自于血液。
同工酶:P-同工酶(胰型同工酶)S-同工酶(唾液型同工酶)2.测定方法:限定性底物法。
基本原理:把病人的标本(含淀粉酶)和作为底物的多糖一起进行反应后,测定反应后的剩余底物或产物来计算淀粉酶的活性。
现用限定性底物法,即用小分子低聚糖(如对硝基苯麦芽庚糖苷)作为底物,产生稳定的限定性产物,然后测定反应产物(发色团或葡萄糖)量来计算淀粉酶活性。
影响因素:①很多阴离子有激活淀粉酶的作用,其中以Cl-,Br-为最强;②血清甘油三酯浓度高时,可以抑制淀粉酶活性,应将标本加以稀释,以降低其影响;③肝素抗凝:由于Ca2+是淀粉酶分子组成的部分,一般抗凝剂如草酸盐,枸橼酸盐等因能与Ca2+结合,抑制淀粉酶活性而不宜应用。
同工酶测定:琼脂糖凝胶和醋纤膜电泳法。
3.参考值:限定性底物法。
血清淀粉酶≤220U/L(37℃)尿淀粉酶≤1200U/L(37℃)P-同工酶:血清115U/L;尿800U/L4.临床意义:(1)血清淀粉酶升高最多见于急性胰腺炎。
发病后2~12h活性开始升高,12~24h达峰值,2~5d后恢复正常。
急性胰腺炎时尿淀粉酶升高可早于血淀粉酶,而下降晚于血淀粉酶。
(2)监测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如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血淀粉酶活性多持续升高。
(3)胰腺癌早期淀粉酶活性可见升高。
(4)腮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机械性肠梗阻等非胰腺疾病淀粉酶活性可中度或轻度升高。
生理学理论指导:胰液的体液调节过程
体液调节调节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主要有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也称促胰酶素)两种,分述如下:(1)促胰液素:当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后,可刺激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
小肠上段粘膜含促胰液素较多,距幽门越远,含量越小。
产生促胰液素的细胞为S细胞。
王志均等曾在具有移植胰的狗身上观察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因素,结果表明,盐酸是最强制刺激因素,其次为蛋白质分解产物和脂酸钠,糖类几乎无没有作用。
小肠内促胰液素释放的pH阈值为4.5.迷走神经的兴奋不引起起促胰液素的释放;切除小肠的外来神经,盐酸在小肠内仍能引起胰液分泌,说明促胰液素的释放不依赖于肠管外来神经。
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的上皮细胞,使其分泌大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因而使胰液的分泌量大为增加,便酶的含量却很低。
(2)胆囊收缩素:这是小肠粘膜中I细胞释放的一种肽类激素。
引起胆囊收缩素释放的因素(由强至弱)为: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脂肪。
糖类没有作用。
促进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是胆囊收缩素的一个重要作用,因而也称促胰酶素;它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促进胆囊强烈收缩,排出胆汁。
胆囊收缩素对胰腺组织还有营养作用,它促进胰组织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
影响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还有胃窦分泌的胃泌素、小肠分泌的血管活性肠肽等,它们在作用分别与胆囊的收缩素和促胰液素相似。
近年来的资料表明,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对胰液分泌的作用是通过不同机制实现的,前者以cAMP为第二信使,后者则通过磷脂酰醇系统,在Ca2+介导下起作用的。
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即一个激素可加强另一个激素的作用。
此外,迷走神经对促胰液素的作用也有加强作用,例如阻断迷走神经后,促胰液素引起的胰液分泌量将大大减少。
激素之间,以及激素与神经之间的相互加强作用,对进餐时胰液的大量分泌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胃运动的功能、方式与调节方法
蠕动。舒张与收缩交替进行 , 即胃壁肌肉呈波浪 形、 有 节律 的 向前 推 进 的舒缩 运 动 。蠕 动波 起始 于 胃 体 中部 , 深度 和速度较小 , 在 向幽门传播 过程 中 , 波 的速 度 和 深度 均 逐 渐 : L  ̄ / j n , 在 胃窦 部 ( 又称 远 侧 区 )
一
弱。 神 经调 节 受交感 神 经 和迷走 神 经 的双 重 支配 。 一
是通过 迷走神 经的传入和传 出通路反射 实现 ( 迷 走— 迷 走 反 射 ) , 切 断 动 物 的双侧 迷 走 神 经 , 容 受 性
舒 张 即不再 出现 。在 此 反射 中 , 迷 走 神经 的传 出通 路
是 抑 制性 纤 维 , 其 末 梢 释 放 的递 质 既不 是 乙酰 胆碱 ,
蠕 动 变得 极 为 有力 , 推 动一些 小 颗粒 食 糜 ( 直 径 小 于
2毫 米 ) 进 入 十 二指 肠 。并 不是 每一 个 蠕动 波都 到达
胰酶素和抑 胃肽等则可降低 胃的收缩力 。乙酰胆碱 和促 胃液素能增强 胃的收缩力 , 去甲肾上腺素 、 神经 紧张肽降低 胃的收缩力 。胃运动和 胃排空还受抑于 酸性 、高张的小肠食糜及 ∈ 中 的脂肪 和月 旨 肪 与小
然, 胃内经 常有 些 物 质不 能被 消 化破 碎 为直 径小 于 2 毫 米 的颗 粒 ,消化 期 胃运动 不 能将 这 些 物 质 排入 十 二 指肠 。 因此 ,为 了清 除 胃内这些 不 能 被 消 化 的碎
片 ,在两次进食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运动类型即消化
间 期运 动 复 合 波 , 即 当 强烈 的蠕动 波 经过 胃窦 时 , 幽
胃 内可 消 化 物 质相 对 较 少 时 ,这 种运 动 波 大 约 每 隔
胰腺炎腹胀治疗方案
一、引言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在胰腺内自身消化,导致胰腺组织发生炎症。
腹胀是胰腺炎的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针对胰腺炎腹胀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胰腺炎腹胀的病因1. 胰腺分泌异常:胰腺炎时,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减少或增多,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腹胀。
2. 胰腺导管阻塞:胰腺导管阻塞可导致胰液排泄不畅,胰液在胰腺内积聚,引起腹胀。
3. 胰腺周围炎症:胰腺炎可引起胰腺周围组织的炎症,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导致腹胀。
4. 胃肠道功能障碍:胰腺炎可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滞留,引起腹胀。
三、胰腺炎腹胀的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1)禁食:在胰腺炎急性期,应给予患者禁食,以减轻胰腺负担,减少胰液分泌。
(2)胃肠减压:通过胃管或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减轻胃肠道内压力,缓解腹胀。
(3)抗感染治疗:针对胰腺炎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以消除感染源。
(4)解痉止痛:给予抗胆碱能药物或阿片类药物,缓解腹痛、腹胀等症状。
(5)调节肠道菌群:给予益生菌或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
2. 药物治疗(1)抑制胰酶分泌:给予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瑞普肽等,抑制胰酶分泌,减轻胰腺负担。
(2)促进胰液排泄:给予促胰液素、胰酶抑制剂等药物,促进胰液排泄,减轻腹胀。
(3)改善胃肠道功能:给予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改善胃肠道运动功能,缓解腹胀。
(4)抗炎治疗: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减轻胰腺炎症,缓解腹胀。
3. 中医治疗(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等中药方剂,缓解胰腺炎腹胀症状。
(2)针灸治疗:通过针灸调节脾胃功能,改善胃肠道运动,缓解腹胀。
4. 介入治疗对于导管阻塞引起的胰腺炎腹胀,可考虑介入治疗,如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等,以解除导管阻塞,缓解腹胀。
四、术后护理1. 饮食护理:术后给予患者低脂、低蛋白、易消化饮食,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胰腺疾病的检查试题预测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胰腺疾病的检查试题预测1、单选下列属于胰多肽族的激素是()A.促胰液素B.胃泌素C.酪神经肽D.胰岛素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正确答案:C2、单选具有激活淀粉酶作用的离子是(江南博哥)()A.钾离子B.钠离子C.氯离子D.钙离子E.镁离子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很多阴离子有激活淀粉酶的作用,其中以氯离子、溴离子为最强。
3、单选在急性胰腺炎时脂肪酶临床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出现早,持续时间短B.出现早,持续时间长C.出现早,上升幅度大D.上升幅度大,持续时间短E.出现晚,持续时间长正确答案:B4、单选流行性腮腺炎时,下列何种血清酶升高()A.血清淀粉酶B.血清脂肪酶C.血清胰蛋白酶D.血清胃蛋白酶E.血清醛缩酶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流行性腮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及血清淀粉酶S.同工酶明显升高。
5、单选胰岛素原比胰岛素()A.多一段14肽B.少一段14肽C.多一段C肽D.少一段C肽E.多两个二硫键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胰岛素原是胰岛素和连接肽未裂解的前身物,是由胰岛素和C肽两部分组成。
6、单选患者,男,50岁,骤发剧烈腹痛,初起时剑突下偏右呈发作性胀痛,迅速波及全腹呈持续性,并向后腰背放射,伴恶心、呕吐,查体:体温38.9℃,血压110/80mmHg,脉搏110次/min,呼吸32次/min,心肺检查(-),全腹膨隆,伴明显肌紧张及广泛压痛、反跳痛。
B超示肝脾大,胰腺明显肿大,尤以胰头、胰体明显。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6.1g/L,白细胞18.9×109/L,AST21IU/L,BUN9.9mmol/L,AMY1905.7U/L,CA1.75mmol/L 关于淀粉酶的特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由胰腺分泌B.最适pH为6.9C.可作用于淀粉α-1,6糖苷键D.可作用于淀粉α-1,4糖苷键E.是正常时唯一能在尿中出现的血浆酶正确答案:C7、单选患者,男,50岁,骤发剧烈腹痛,初起时剑突下偏右呈发作性胀痛,迅速波及全腹呈持续性,并向后腰背放射,伴恶心、呕吐,查体:体温38.9℃,血压110/80mmHg,脉搏110次/min,呼吸32次/min,心肺检查(-),全腹膨隆,伴明显肌紧张及广泛压痛、反跳痛。
促胰液素_精品文档
促胰液素概述促胰液素是一种胰腺分泌激素,对于胰腺的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通过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促胰液素的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了解促胰液素的作用、调节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治疗非常重要。
胰液的作用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到重要的作用。
胰液中含有消化酶、消化激素等物质,能够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提供营养物质给肠道吸收,促进消化过程的进行。
促胰液素的分泌与调节促胰液素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其他相关信号因子的作用。
常见的促胰液素的调节因素有:1.神经系统:交感神经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可以抑制促胰液素的分泌;副交感神经则通过释放乙酰胆碱,促进促胰液素的分泌。
2.胆囊收缩素:当食物通过胃进入十二指肠时,胆囊收缩素会在小肠上皮细胞中释放,进而刺激促胰液素的分泌。
3.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是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不仅可以降低血糖浓度,还能抑制促胰液素的分泌。
4.胃泌素:胃泌素可以刺激促胰液素的分泌,帮助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促胰液素的生理功能促胰液素通过刺激胰腺分泌胰液,起到帮助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它能够促进胰液中消化酶、碳水化合物酶、脂肪酶等的分泌,以加速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和利用。
促胰液素与疾病1.胰腺炎:促胰液素过多可能会导致胰腺炎的发生。
胰腺炎是一种胰腺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常常与胰液的激活、自身消化等因素有关。
2.胰腺癌:促胰液素水平异常与胰腺癌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联。
虽然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是一些研究发现,促胰液素过多可能增加胰腺癌的风险。
3.胰酶替代治疗:一些胰腺疾病,如胰腺破裂、胰腺切除术后等,可能使胰液分泌受到影响,导致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吸收。
此时可以通过胰酶替代治疗来补充胰液中的消化酶,并增加促胰液素的分泌,帮助消化。
总结促胰液素是胰腺的一种重要调节因子,能够促进胰液的分泌,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研究生生理真题(2008至2012简答)
研究生生理真题(2008至2012简答)16.简述神经- 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1)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引起接头前膜除极化,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突触囊泡与接头前膜融合,乙酰胆碱释放至接头间隙。
(2)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终板膜对钠、钾离子通透性增高,产生终板电位,总和后使肌膜产生动作电位。
17.简述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1)非条件反射是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性反射。
(2)刺激性质:非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
(3)参与反射活动的中枢: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质的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必需有大脑皮质参与。
(4)非条件反射是简单、固定的,条件反射是复杂、易变的。
(5)非条件反射数量有限,条件反射数量无限。
(6)非条件反射适应范围窄,条件反射适应范围广。
18.简述甲状腺激素在机体代谢中的主要作用(1)生热效应:甲状腺激素能使多数组织产热量增加。
(2)促进糖吸收,增加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
(3)促进脂肪分解及脂肪酸氧化。
(4)促进蛋白质合成。
19.设计实验证明增加肾小管溶质浓度可阻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法与步骤,并分析预测结果。
19.答案要点:(1)实验方法与步骤①哺乳动物麻醉、固定后,行输尿管或膀胱插管术。
②记录尿量作为对照。
③静脉注射足量高渗溶液(如20%葡萄糖等),观察并记录尿量。
(2)分析预测结果与②相比,③的尿量增加。
因为注射足量高渗溶液后,使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阻碍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
20.试述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压力感受性反射调节机制。
20.答案要点:(1)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性升高,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增加,作用于延髓心血管活动中枢,使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加强,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减弱,结果心脏活动减弱,交感缩血管紧张性降低,血管舒张。
最终导致血压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胰酶素
脊椎动物及部分无脊椎动物中兼具外分泌和内分泌两种功能的复合腺体。
又称胰腺。
外分泌部分由腺泡和连通肠腔的导管组成,腺泡分泌多种消化酶,导管上皮细胞分泌碳酸氢盐、钠、钾、氯等离子和水,合称胰液。
经导管进入十二指肠的胰液可消化糖、脂肪和蛋白质,是机体最重要的消化液;内分泌部分由胰岛所组成。
胰岛分泌多种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多肽和生长抑素等。
前两种激素在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特别对维持正常血糖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后两种激素的生理功能尚不十分清楚。
人胰横卧于腹后壁和胃后方。
分头、体、尾3部分:胰头位于十二指肠弯内,胰体占据胰中间的大部,胰尾延伸到脾。
外被结缔组织,膜深入胰内,将胰分成许多小叶。
胰导管横贯于胰的全长,在总胆管附近开口于十二指肠,或与总胆管汇合入肠。
胰岛的毛细血管经小静脉后又进入围绕腺泡的毛细血管,因此,靠近胰岛腺泡的血液含有高浓度的胰岛细胞所释放的激素。
支配胰的神经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肽能神经。
胰腺兼具内、外分泌功能,在内、外分泌部分之间存在着胰岛-外分泌腺门脉系统。
胰岛素通过这一系统流向外分泌部分,促进胰酶合成,从而使胰腺的内、外分泌腺的功能紧密联系起来。
胰的外分泌在哺乳动物,胰的外分泌部分分泌胰液。
主要在消化期分泌。
胰液中含水、无机物和有机物。
人胰液中碳酸氢盐的最高浓度为140毫当量/升。
在生理限度内,胰液中HCO3-的浓度随着分泌速度加快而增加。
HCO3-浓度升高时,Cl-浓度将相应地下降,因此,胰液中的负离子的总浓度相对恒定,几乎与血浆等渗。
碳酸氢盐不仅能中和胃酸,以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侵蚀;它还造成肠内适宜的pH环境,保证胰液和肠液中的许多酶在碱性环境中发挥作用。
胰液中有机成分主要有白蛋白、球蛋白和酶蛋白等。
蛋白质浓度介于0.1%~10%。
当胰酶分泌增加时,胰液中蛋白质浓度就升高。
胰液含有消化糖、脂类、蛋白质三种主要营养物的酶,绝大多数以酶原形式分泌,需有激活物使其转变成酶,才能对底物发挥作用。
所以,一般在正常情况下,胰蛋白酶不会消化胰组织本身。
空腹时胰液不分泌。
进食才引起胰液分泌,胰液分泌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①神经调节。
食物的色、香、味、形态和容积等刺激机体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胰液分泌。
支配胰腺的神经为迷走神经和内脏神经。
②激素调节。
刺激胰液分泌的主要胃肠激素有促胰液素和促胰酶素。
促胰液素可刺激肠粘膜内的S内分泌细胞,释放促胰液素,此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可以刺激胰液分泌,也能刺激腺泡细胞分泌少量胰酶。
促胰酶素可刺激肠粘膜内的I内分泌细胞,释放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CCK-P2),此激素经血液循环,刺激胰腺,分泌胰酶和促使胆囊收缩。
胰的内分泌胰的内分泌部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细胞团,称为胰岛,主要分泌多种激素。
促胰液素
第一种被发现的激素。
为一种碱性多肽。
由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11种不同氨基酸。
贝利斯与斯塔林(Bayliss与Starling)等于1902年发现。
产生促胰液素的细胞为“S”细胞,主要在十二指肠粘膜,少量分布在空肠、回肠和胃窦。
近来已在脑中提纯,因此亦加入脑-肠肽行列。
作用为刺激胰腺分泌大量含丰富碳酸氢盐的胰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