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doc

合集下载

八下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课时 )

八下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课时 )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课题:《与朱元思书》主备人:仲宫中心中学仝梅复备:八年级备课组【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的表达效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3.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

以书信短札的形式,用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应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训练中,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理解作者游览了富春江美景以后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

”体会作者向往自然美景,厌弃社会世俗意欲归隐的思想,则是教材的难点。

2.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从、任意、奔、轩邈、经纶、柯”。

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教学难点准确理解“鸢飞戾天”两句话的含义及其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对于课下注释中最基本的词义有了一定的感知。

积累了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

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大意;能通过课下注释和手中的《古代汉语词典》疏通文义。

2.对于学困生,文言词语积累较少,对课文中有些句子理解上可能有些难度, 对于写景状物的手法存在一定问题,对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认识存在困难.【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从、任意、奔、轩邈、经纶、柯”的意思和用法。

2. 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 21《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八年级语文下册 21《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课标对古文学习的要求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信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阅读文章,我们会体味到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3、中招常考考点:
近8年来,某某省中招课内对比阅读每年设计4道小题,1题1考点。

(1)实词理解(2)句子翻译(3)文意理解(4)迁移运用
4、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常用文言句式,逐步培养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用心领悟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能够说出文章的结构和写景顺序。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品析课文内容和重点句子,能够说出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三、评价任务
1.通过目标一,学生能够说出文章的结构和写景顺序。

2.通过目标二,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目标三,学生能够说出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一)知识与能力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3.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学生对富春江山水可能是陌生的,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课前不妨让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富春江的介绍,得到初步的认识,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其山水特点。

教师也可利用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引入课文的学习。

示例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脸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如: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轼)“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这些都是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骄文中写景的精品。

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示例二: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

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了躲避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

(板题)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1、抽查2、集体背诵(二)品析课文1、望文生景:出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闭起眼睛想像,然后把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望景生文:让学生展示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赏,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图片选择大致与“望文生景”相同)3、美点探究: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1)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

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在哪里?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①视觉:山峰、树木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5)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结: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而山泉声、鸟鸣声、蝉声、猿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这种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对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与文章的韵律美结合在一起,我们怎能不与作者产生内心的共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也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6)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树木茂密)小结: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

《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3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3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3篇)《与朱元思书》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难点】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学法指导】通过自主探究、质疑讨论、精讲点拔、熟读感悟激发想象完成导学任务。

【学习时间】45分钟。

【导学过程】一、指导诵读,读对读顺(8分钟)1、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

比如,一千五百年前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

不信?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的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与朱元思书》。

(板书文题,简介作者)2、指导诵读:教师范读──明示目标──学生对照下注给生字注音──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齐读。

(矫正读法)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3分钟)1、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用小黑出示)。

设疑:⑴__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⑵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2、检查自读。

(问②若不能回答暂置,待后理解)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12分钟)1、分组边读边疏通文意:提示: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2、检查解疑。

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15分钟)1、教师引导、点拔,依次探讨以下问题(析读结合):(若前整体感知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⑴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先探讨此问)(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争论)⑵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⑶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⑷__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是文言文教学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其中《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描写山水景物的精品,不仅让我们体味到作者高雅的志趣,同时还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新教材入选此文,意在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名家描绘山水景物的名篇,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继续欣赏山水游记的优美意境,继续提高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根据新课标中三维目标和阅读文言文的要求,以及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地位、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常识,能正确有感情朗读、诵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文中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和骈散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搜集有关写山水的诗文。

2、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优美的写景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需重点介绍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将入微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熟读成诵感受文中优美的意境确立为教学重点)。

由于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确立理解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以及把握课文的主旨为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已有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诵读教学法、资料收集信息整合法、师生立体交流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又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自主合作,发挥想象,养成自主勾画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_3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_3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教材解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文。

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

作为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它,品味文章佳处,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学情分析】对富春江山水的陌生,可能会减弱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致。

然而文章优美的语言会第一时间打动学生,我们不妨从朗读、品味语言下手。

对于文章的难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以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恐怕是勉为其难。

我们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

【主要任务】1、知识与能力:⑴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⑵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⑶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实施方法】一、激趣导入学生对富春江山水可能是陌生的,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课前不妨让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富春江的介绍,得到初步的认识,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其山水特点。

教师也可利用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引入课文的学习。

(见资料备忘一)二、初步感知初步感知课文的前提是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

1、初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师生合作解决。

2、再读课文,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如“俱”“绝”“息”“犹”等的含义,采用沟通古今文言词语的方法,请学生查找工具书,找出现代汉语中依然保留这些文言实词意义用法的成语,感受文言词语的生命力。

八下第五单元教案《与朱元思书》2课时

八下第五单元教案《与朱元思书》2课时

八下第五单元教案《与朱元思书》2课时八下第五单元教案《与朱元思书》(2课时)21.与朱元思书吴均目标定向:知识目标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德育目标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1.朗读法。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

句式整齐、匀称,音节铿锵,有一种声律美。

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3.美点寻踪法。

4.延伸拓展法。

可把本文与叶文玲的《乌篷摇梦到春江》进行比较,同写富春江景,二者有何不同,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和品评鉴赏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一、入境生趣多媒体显示富春江美景:峥嵘的山石,浩荡的江水,挺拔的寒树,清厉的.猿叫,荡漾的碧波,娓娓的游鱼,泠泠的泉声,嘤嘤的鸟语,久久的蝉鸣……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士为之歌唱。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篇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篇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篇《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本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

2.分析文本主题和情节。

3.掌握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文本主题与情节分析,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

2.难点:商议文本潜在含义并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并简要介绍文本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

2.分析文本主题,发现“家庭”是本文的主要话题。

在文中,朱元思向母亲询问获得自由和谅解的方法。

然而母亲提醒他只有坦诚又文雅的言语才能打动他的情感和理智。

3.理解文本情节,发现故事讲述了朱元思博得初恋女友美香子的爱的经过。

正如母亲所说,朱元思的文雅姿态和纯真的情感打动了美香子的心,两人在这种纯真浪漫的情感中相爱了。

4.掌握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例如“清丽”、“端庄”等形容词和词组。

5.讨论文本潜在含义和作者写作目的,商议文中的“自由”概念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提醒我们思考自由的定义和解决自由意志的局限性,这正是文本所探讨的问题。

作者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告诫读者,如果你想获得自由并保持纯净和态度正确,你必须打动别人的心。

6.引导学生以个人的方式评论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法。

2.讨论和研究法。

三、教学步骤1.展示文本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复习上一个课时的内容。

2.分析文本主题,展示文本中的故事情节。

3.教授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

4.讨论文本潜在含义和作者写作目的。

5.引导学生以个人的方式评论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和活动参与度。

2.教学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

3.考试成绩和讨论小组论文本次教学以小说《君の膵臓をたべたい》为教材,围绕纯净的情感和自由的概念展开,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掌握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等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与朱元思书》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与朱元思书》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与朱元思书》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与朱元思书》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与朱元思书》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近年来,中国教育部门不断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推广,而《与朱元思书》作为中国传统经典之一,自然也成为了教育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部没有实际物理内容,却显示了智慧、情感、力量等精神内核的书籍,《与朱元思书》在中学生们的教育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对《与朱元思书》的解读和分析,以期帮助早期阅读和理解其精神和文化内涵。

一. 全面解读《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一封书信。

在这篇书信中,王之涣向好友朱元思倾诉了自己的心情和感慨。

他从多个角度表达了对朋友深重的思念和关怀,对民间曲艺和诗歌创作的理解,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具体而言,王之涣通过这封书信,表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对友情的表达王之涣在书信中表现出了深厚的人情味,他深感思念之情,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他情真意切,发自内心地感慨老友间的深厚情感。

2. 感受自然的韵律王之涣的书信中运用了诗歌笔墨,散文情感的手法,叙述了自己在赏玩自然之美时所感受到的自然韵律。

他的笔墨清丽自然,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重视和对现实的热爱。

3. 想象生命之意义王之涣细致地思考人生意义,同时深入探讨人生的真谛以及诗歌的艺术性,引发人们思考生命之意义,挖掘自己内心的深度与可能性。

二. 教学方法的选择了解了《与朱元思书》的内容后,我们应该注意到其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独特内涵。

作为一名老师,教学的方法决定了教材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中,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的趣味、深度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几种教学方法的建议:1.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老师应该创造出一个宽松、活泼、充满情趣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所蕴含的大量思辨、探索和艺术性,减轻学生阅读复杂课文产生的压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学习当中。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

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一起来学习下!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生字:湍轩邈泠嘤鸢窥柯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阅读《三峡》,准备比较阅读。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

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吧?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大家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看看两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缥(piǎo) 湍(tuān) 轩(xuān) 邈(miǎo) 泠(líng)嘤(yīng) 鸢(yuān) 窥(kuī) 柯(kē)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理解、认记,可以让学生大声读一读,动手写一写。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2.疏通文意a.先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由教师提问或者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

补充注释:风烟俱净:全,都。

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一百许里:余。

天下独绝:极顶。

急湍甚箭:湍,急流。

甚,胜过,超过。

泉水激石:冲击,冲刷。

好鸟相鸣:美丽的.鸟儿。

在昼犹昏:犹如,如同。

b.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
二课时)-
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六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册水总的印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

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

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总领全文)
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2.学生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这两句突出水之清。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
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

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异水
千丈见底
水之清
急湍猛浪
水之急
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3.学生明确:第三段写山,突出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两岸高山,夹江而立。

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

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具有-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

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扣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