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课件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课件完整版
更是常常出现于《淮南子》中。《淮南子》中的
作品又时而带有楚骚之风韵。道家文辞与楚骚风 韵的结合造成《淮南子》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引譬连类是《淮南子》中运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 在《淮南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比喻、寓言、 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出现于文中,大大增 强了作品的形象性。作者非常重视这种“揽物引 类”、“引譬援类”的表达方式,《要略》说: “言天地四时而不引譬援类,则不知精微。” 《淮南子》这种表达方式打破了自然、社会与人 的界限,在天地与人事、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 幻的事物之间博采旁搜,纵横驰骋,形成酣畅淋 漓、广博宏富的审美特征。
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 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使得“天下 轶闻旧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司马迁以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为目的,“网罗天下放佚旧闻”,写成卓 绝千古得《史记》一书。
此外,在大一统局面下,封建专制统治加 强了,很多知识分子感到行动不自由,思 想受限制,有一种有志难伸的压抑感,因 而出现了一批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
走向独立的趋势,人们在观念上开始把文 学和学术著作加以区分,出现了“文章” 和“文学”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
司马相如、司马迁、王褒、刘向等以散 文或辞赋著名的作家被看作是文章之士, 在人们心目中与公孙弘、董仲舒、萧望 之、梁丘贺等以儒术进身的人有明显的 区别。
通过总结辞赋的创作,人们开始认识到 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如司马相如认为 赋的特点是:“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 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汉宣 帝认为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 丽可喜”,能够“虞悦耳目”。
大一统的局面造成了一种恢宏开阔的时 代精神,人们踔厉奋发,积极进取,重 视名节,普遍带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 感和历史责任感,有一种雄骏豪迈的气 概。这种时代精神在汉代文学中表现为 富于气势和激情、浑厚朴拙、奇肆雄健 的审美特征。

汉代文学课件

汉代文学课件
◆中土流行的五言歌谣引起文人的模拟兴 趣,促进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第五章 东汉辞赋
第一节 京都赋的崛起 一、《两都赋》
◆光武帝的定都洛阳,直接激发了文人京都赋的创 作热情。
◆《两都赋》的体制,分为《西都赋》与《东都赋 》两篇,实为上下两章;
◆虚拟“西都宾”与“东都主”两个人物,通过谈 话结构全文;
◆在《史记》中,有一定的伦理评价 标准、褒贬意识。但它的标准并不完全 符合统治阶层的利益原则或世俗的道德 意识 。
张裴
守 节 的 正 义 合 刻 在 一 起 。
駰 的 集 解 、 司 马 贞 的 索 隐 、
南 宋 黄 善 夫 私 刻 本 , 首 次 将
二、《史记》的叙事艺术 ◆以类相从 ◆有分传,有合传。 ◆追根溯源 ◆叙事有详略之分 ◆条理清晰,游刃有余。
◆表达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这一主题主 要表现在丧歌与游仙诗中,如《薤露》、《蒿 里》、《艳歌》、《长歌行》、《董逃行》、 《日出入》等。
第三节 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善于选择生活场景 《羽林郎》、《艳歌行》、《上山采蘼芜》 、《天马》、《陇西行》等均富代表性。
◆故事情节完整而曲折
《孤儿行》、《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 飞》
第三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人物刻画
◆为各种身份的人物立传。 ◆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
多维透视展现人物的多方面特征,采用 互见法完成人物形象塑造。 二、浓郁的悲剧气氛
形象寄寓着司马迁的深切同情,暗含了 他对自己人生的感慨
第四节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一、《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 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 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二、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 动力。

秦汉课件

秦汉课件

43
秦汉文学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44
本章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项羽本纪 第三节 李将军列传 第四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本章思考题
45
第一节 《史记》概述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一)家庭的良好影响 (Fra bibliotek)广泛的阅历和交友
(三)为太史令 (四)遭李陵之祸
46
2 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
如《孔雀东南飞》
3 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三、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
汉乐府诗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而且饱含感 情。如《孤儿行》、《陌上桑》。
35

四 形式自由多样
汉乐府诗的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
言等,句式多样,有助于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是继承楚文化的传统, 是《庄》《骚》的遗响。
24
第三节 两汉乐府诗赏析

一 《有所思》
思考〃讨论 1 此诗细腻表现了女主人公在遭受爱情挫
折时的复杂心理,试具体分析。
2 诗中提到“兄嫂”是否节外生枝?对表
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25


二 《上邪》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感情炽热,表达坦率直切,构 思新颖独特,充分表现出钟情女子感情的激动和热烈,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1 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宛转,反复低 徊。 如以写景发端,自然地转入抒情:《冉冉孤生竹》



如以叙事发端,自然地转入抒情:《涉江采芙蓉》
2 有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 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如 《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

先秦两汉 文学批评课件

先秦两汉 文学批评课件
中国文学批评史
第一编 先秦两汉
第一章 先秦的文学批评
第一节 《诗经》、《尚书》、《国语》、
《左传》中所反映的文学观念
一、美刺
美: 大雅
卷quan:曲。 阿e:大山冈。 飘风:回风,旋风。 岂弟kaiti:和乐平易。 矢:陈。 庶:众多。 闲:有教养。 不:丕,大。 遂:就。 周王出游,诗人献诗赞美德政。
Hale Waihona Puke 汉代以后,对“诗言志”的理解,有了明 显变化。《汉书· 艺文志》: “《书》曰:诗 言志,歌永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 发。”提出作诗言志,与创作联系起来,而且 “志”的内容更强调情感的因素。《毛诗序》 论诗,不仅提言志,而且提言情,开始注意诗 歌的抒情因素。陆机《文赋》进一步提出了 “诗缘情”的主张,虽不废“志”,但更强调 “情”了。钟嵘《诗品》则不提言志,而提 “吟咏情性”。唐孔颖达注《左传》,干脆把 言志和抒情调和起来:“在己为情,情动为志, 情、志一也。”
为之歌《魏》。曰:美哉!沨沨乎(同汎,轻盈浮动 貌。)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 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 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 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kuai,《诗》中 《桧》风)以下无讥焉。(讥,批评。)为之歌《小雅》。 曰:“美哉!思而不贰,(贰,背叛。)怨而不言,其周 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 “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抑扬曲折而有刚劲的骨 力)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 不倨,曲而不屈。(刚劲而不傲慢,婉曲而不靡弱)迩而 不偪,(紧密而不促迫),远而不携,(悠远而不散漫), 迁而不淫,(多变化而不过火)复而不厌,(多反复重叠 而不使人厌倦)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匮乏), 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停滞), 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 同也。

先秦两汉文学史课件

先秦两汉文学史课件
国际化视野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未来研究可以更加注重国际化的视野,将 先秦两汉文学置于世界文学的背景下进行比较和探究。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先秦两汉文学与其他文学的关系
与后世文学的关系
01
影响深远
先秦两汉文学奠定了中国文学的 基本格局和审美标准,对后世文 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传承
02
03
文论发展
许多古代文学经典,如《诗经》、 《楚辞》等,在后世被广泛传颂 和演绎,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先秦两汉文论的发展为后世文论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 想。
《诗经》
01
02
03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 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 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 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诗经》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反映了那一 时期社会的真实面貌, 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诗经》对于后世的诗 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
重要里程碑。
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是先秦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 体,主要记录了历史事件、人物传记 等。
02
汉代文学
概述
01
汉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标志着文学从先秦的简略向成熟的 转变。
02
汉代文学在形式、风格、技巧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03
汉代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
汉赋
01
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之一,是一种以描写、抒情为主要表 现手法的文体。
汉代散文
01
汉代散文在先秦散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注重文采和
修辞。
02
汉代散文在内容上涉及历史、哲学、政论等多个领域

先秦两汉文学史课件

先秦两汉文学史课件
3荀况,又称荀卿,赵国人,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生于战国末 期。曾游学于齐,后去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死于楚。他的著作,后 人编定为《荀子》三十二篇。《荀子》和《韩非子》,代表了先秦论说 文的新成就。 荀子的思想虽出于儒,但又吸收了其他各家的学说,对儒 学有所改造。其中最突出的,是反对法先王,主张文化制度随着历史的 发展而改变;否认天有意志而能主宰人间的事务,提出“人定胜天”的 观点,“人性恶”也是他的著名观点。
在简要洁净的史实叙述中,往往通过不同的措辞方式来蕴涵 褒贬历史之意。是谓春秋笔法。
四、《左传》 1性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相
传为春秋时左丘明作 . 本、礼治、仁爱思想并常作
为解释历史事件成败的原因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种尺度。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概况
1名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因后来被
列入儒家的“六经”而称为《诗经》。 2篇数: 现存《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六笙诗”有目无辞,实305篇。 苏辙:有辞而佚; 朱熹:无辞调名。 3年代: 《诗经》所收诗篇的年代上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是商末;二是周
从文学精神上看,先秦文学是我国写实主义与浪漫 主义文学的源头;也奠定了我国文学追求人伦道德 与自然形式的基础。
第一章 古代神话传说
关于中国古神话流传比较少的原因,较 为复杂,学术界有的说:“中国人重理性, 讲实际,不善于幻想,对神话不重视,没有 加以整理。古代中国没有动人心魄的伟大的 军事行动,无法将神话联系上,致使神话逐 渐失传。”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周部族史诗: 《大雅》中有5首诗是反映周族由始祖后禝到公刘、古公亶父直至文王、武王不

秦汉文学 文学史 课件

秦汉文学 文学史 课件

学习课文第三段
❖ 李斯站在秦王的立场从想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 出发,这种不注用人才,不广贤纳士,还想驱 逐客卿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这又有利的论证 了中心论点的正确。论点:重物轻人的做法与 秦王想统一天的目的是相违背的。论据:事实 论据-----举出生活中的现实事例论证方法: 归纳法
❖ 第三段:举出生活中的现实事例,说明秦王喜 用别国的珍宝、音乐、美色。而在用人问题上 排斥别国的客卿,这重物轻人的做法与秦王想 统一天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写作特点
1.论点鲜明。 2.论据充足。论据有历史事实,现实事例,
理论佐证。 3.论证有利。本文论证方法多样。 4.语言生动、流畅,富于感染力。语言生动
采用了大量的铺张手法。
两汉文学
❖ 两汉王朝总共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 汉代统治者认真总结秦朝迅速覆亡的历史教训,虽
然在政治体制上沿袭秦朝,但在文化政策上有较大 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施;加之 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代文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 局面。
❖ 《史记》不但是传记文学的典范,同时也是 古代散文的楷模。
❖ 《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 栩如生,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创作积累了宝 贵的经验。
乐府诗
汉乐府原指汉代采诗制乐的 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书·艺文志》载:“自孝武立 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 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亦可观风俗,知薄厚 云。”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 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 为乐府诗。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
(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
十五从军征
十 五 从 军 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教桉-2024鲜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教桉-2024鲜版
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它们 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思维
方式,也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基础。
12
道家思想在《老子》、《庄子》中体现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所著,阐述了道家的核心思想, 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另一部重要著作,由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书中通过许多寓言 和故事来表达道家的思想,如“逍遥游”、“齐物论”等。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7
散文
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以《尚书》、《春秋》、《左传》等为代表,语言简练 质朴,记事翔实。诸子散文则以《论语》、《孟子》、《墨子》等为代表,阐述各家思想学说,语言生动犀 利。
寓言
先秦寓言是先秦文学中的一种独特体裁。它通常以简短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揭示某种道 理或哲理。先秦寓言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意义。
文学样式的嬗变
03
两汉文学在继承先秦文学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文学样式,如
汉赋、乐府诗等。
16
汉代赋体文学创作及成就
1
赋的兴起与发展
赋是两汉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它从楚 辞中发展而来,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2
汉代赋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汉代赋的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 他们的作品如《子虚赋》、《上林赋》等,展现 了汉代赋的独特魅力。
法家学说是由商鞅、韩非等人创立的,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 性和强制性。法家学说在秦朝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4/3/27
兵家学说主要研究军事战略和战术,代表人物有孙子、吴起等。兵家学 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军事思想和实践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史秦汉PPT课件

古代文学史秦汉PPT课件

1
贾谊《过秦论》
2
晁错《论贵粟疏》
3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王充《论衡》
7
2020/7/21
贾谊 《过秦论》
一是前面为 后面蓄势 的写法
仁义不施, 攻守之势 异也。
铺垫对比 鲜明
对比鲜明 发人深思
感情充沛 行文流畅 善于雄辩
“西汉鸿文”
8
2020/7/21
三、司马迁 《史记》
1
司马迁与《史记》成书
2
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尚安事客?然公子遇 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
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
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 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
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
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
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如1姬5 果盗兵符与公子。
2020/7/21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坐章台见 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
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
14
2020/7/21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
而行,侯 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
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PPT课件
8
第一节 先秦文 学总论
9
一、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 样式
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 的文学。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 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 阶段,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10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
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话,它们 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由于当时文字还没 有正式出现,这些作品都是后人根据传说 记录下来的。
17
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大过·九二》)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 并受其福。(《井·九三》)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 与尔靡之。(《中孚·九二》)
18
周朝的文学:
历史散文空前地发展起来。《尚 书》中的《周书》在记言记事方 面都有了突出的进展,显示了古 代散文在日益成熟。《周书》之 外,诸侯国也各有国史。保留至 今的《诗经》是周代乐官搜集和 编定的乐歌,《诗经》成为我国 诗歌史上辉煌的第一页。
三、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
1、应用性与现实性 先秦文学尚处在文学的初起阶段,这一时
期,文学还没有同学术及其它艺术形式完 全分离,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而是带有 很强的应用性。先秦文学具有很强的现实 性,作品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关,其中 总是大胆地表现对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 看法与感受,从来不回避现实问题。
1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 汉魏晋南北朝)
主讲教师:尚学峰 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 门基础课。它面向中文专业的本 科生开设。这门课主要向学生讲 授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 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成就和特点。
3

秦汉文学课件(最新)

秦汉文学课件(最新)

三、汉赋的分类
• 汉赋分为骚体赋、散体大赋、和抒情小赋三类。
• 1、骚体赋
• 在内容上继承《楚辞》“怨刺”的传统,抒写贤人 失志,忠奸不分,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情;在形式 上弃散用整,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并且用带 “兮”的句子,大抵保持了《楚辞》于整饬中见 变化,情与辞相宛转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它 尚铺陈,同时又借用楚辞“香草美人”式的比兴 手法。 • 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及司马相如 的《长门赋》
• 2,散体大赋
• 第一,体制宏伟,篇幅庞大 • 第二,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韵文和散文间杂, 铺张排比,文辞瑰丽。 • 第三,在内容上以描写宫苑、游猎、山川、京都 等壮美事物为主,在主题上以宣扬大汉帝国的声 威,对帝王歌功颂德为主,而临近篇末,往往寄 托一些讽喻君主励精图治的意思,古人称之为 “曲终而奏雅”。
司马迁与《史记》
家庭——子承父愿 漫游——奠定基础
灾祸——发愤著书

1、学习勤奋,有家学渊源。(率真、自由、
宏大)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学识渊博,
精通文史、天文、历法、诸子之学。司马迁幼而好 学,随父诵读古文。后又师从董仲舒、孔安国。 •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 “年十岁,则诵古文” (《太史公自序》)

2、广为游历。(飘逸、淳厚、豪迈)“二十而南 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 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 跟随武帝出巡,到过四川、 云南等地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大大丰富了社会历史知识和
生活经验,开阔了胸襟和眼界;也较多了解到国情和民生疾
苦,了解到百姓的思想感情与愿望。这对于《史记》写作有 着重大意义。
巨鹿之战的意义 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奠定了义军胜利的基础。 二.是促成了秦王朝内部的分裂与瓦解(章邯投降、赵高杀二世、 子婴杀赵高)。 三.是转移了秦王朝的注意力,为刘邦从南路长驱直入函谷关创造 了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
• 一、应用性与现实性; • 二、原创性与经典性; • 三、地域性。如《诗经》和儒家、墨家、 法家的散文,产生于北方,表现了北方人 民重实际而轻冥想的特点。屈原和宋玉的 作品,想象丰富,文辞华丽,则是南方楚 文化的产物。
第五节 先秦文学的贡献和影响
• 主要贡献有: 一、“后世之文,其体皆备于战国”(章学 诚《文史通义.诗教上》); 二、《诗》、《骚》诗歌典范的确立(写实 与奇幻;风雅传统); 三、亦史亦文的撰史传统; 四、深于比兴、深于取象的艺术传统。

二、神话思维的特点 神话是早期人类的宇宙观,其中打上了 原始社会生活的印记,也反映了原始思 维的特点,神话思维的特点主要有: 1、万物有灵观念; 2、互滲律; 3、具象思维。
另一方面有思想家来完成,如孔子 “不语怪 力乱神” ,将“夔一足”解释为:“像夔这 样的人有一个也就够了。”(《吕氏春秋.察 传》)又如《太平御览》卷七十九引《尸子》 记载:子贡问孔子:“古者黄帝四面,信乎?” 孔子说:“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 此之谓四面也”。庄子改造鲲鹏的神话来进行 说理。经过这样历史化的处理,致使不少神话 散失或改变了本来面目。 现存中国古代神话,主要散见于《山海 经》、《穆天子传》、《庄子》、《楚辞》、 《淮南子》、《列子》等古籍中。
二、祭祀歌谣:原始歌谣往往与祭祀和 宗教仪式有关,是一种集诗、乐、舞于一 身的综合艺术形式。如《吕氏春秋· 古乐篇》 中记载的“葛天氏之乐”就是原始部落的 人们祈祷或庆祝丰收的歌舞: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 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 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 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先秦文学从形态上看有两个鲜 明的特点: 一、文史哲不分;从历史散文 到诸子散文。 二、诗乐舞合一:从上古歌谣 到《诗经》《楚辞》。
第二节 先秦文学与先秦文化的演进关系
多种文化形态与先秦文学的发展演进关系: • 原始文化(万物有灵、互渗律)与上古文 学; • 巫卜文化(神鬼崇拜)与史官记事; • 史官文化(事鬼敬神而远之;先民后神, 先民后君,敬德保民)与历史散文; • 士人文化(重士保民,理性精神与感性自 觉)与诸子散文; • 楚文化(信巫鬼,重淫祀)与《楚辞》。
又如《礼记· 郊特牲》中保存的相传为伊耆 (qi)氏(神农氏,一说指帝尧)的《蜡 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 其泽。 • 在《山海经· 大荒北经》中还有一篇命令旱 魃北行的诗: 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第二节
上古神话
一、什么是神话?神话是指有关史前人或原始人中 长期流传的一些神奇故事。这些神奇故事不是个 人的创造,而是在一个种族或民族中经过世世代 代口头长期流传和加工而成的,是经过不自觉的 艺术加工而形成的集体口头创作。而且“任何神 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 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结晶(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一个神话故事的发生很古老,但有关这个故 事的记载可能很晚。
本章思考题:
1、简论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论先秦文学与文化的演进关系。 3、简论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 4、简论先秦文学的艺术贡献。
第二章 上古பைடு நூலகம்学
• 教学目标: 了解原始歌谣的产生和主要内容;了解原始 思维的特点;了解神话的概念,上古神话 的发展及演变过程,上古掌握神话的基本 主题,上古神话的文学意义。
第一节 上古歌谣
人类最早的文学是诗歌(即歌谣)。这 种歌谣最初在口头传唱。上古歌谣主要涉 及两方面的内容: 一、劳动歌谣:最初的诗歌起源于人类早期 的生活实践,特别是和人们的劳动生活密 切相关。《淮南子· 道应训》中说:“今夫 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 举重劝力之歌也。”原始歌谣的内容也往 往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如《吴越 春秋》中记载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同“肉”)。
• 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作品,反映渔猎时代的 劳动过程。弓箭的发明是人类摆脱蒙昧时 代的重要标志。我国弓箭的发明很早,有 所谓:“少昊生般,是始为弓”(《山海 经· 海内经》);“羿作弓”。(《墨子· 非 儒》)其实弓箭的发明不是个人创造,而 是原始人在漫长的时代中智慧和经验的积 累。
四、上古神话主题 从一个民族的神话中可感受到这个民族 最关心的问题,这就是神话主题。中国上 古神话主题主要有:自然神话,创世神话, 英雄神话等神话主题。
1、自然神话,指解释和说明自然现象的 神话。 如关于太阳的神话: •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 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 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 大荒南 经》) •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 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山海经· 海外东经》)
第一编
先秦文学
制作 主讲: 刘桂华
半坡文化变体鸟纹盆
第一章 先秦文学总论
教学目标: 了解先秦文学的形态特点, 先秦文学与文化的发展演进关系, 掌握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文学 特征及文学贡献。
第一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特点
• 所谓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 代建立之前的文学(下止于公元前 221年)。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 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 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文 学样式主要有有上古神话、诗歌和散 文等。
第三节
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
• 先秦文学发展三阶段: 一、从上古至春秋中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 发展的有上古歌谣、上古神话、《易》 卦爻辞、铭文、《尚书》、《诗经》等。 而《诗经》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 成就。
二、从春秋中叶到战国中期:历史散文趋向 繁荣,产生了《春秋》、《国语》、 《左传》;诸子散文初露头角,产生了 《论语》》《老子》等著作。 三、战国中后期文学:诸子散文走向繁荣, 产生了《墨子》、《孟子》、《庄子》、 《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 等著作;又产生了亦史亦文的《战国 策》;而以屈宋为代表的“楚辞”创作 则将先秦文学推向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