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考历史 第四分册(世界近代史)阶段线索梳理素材 华东师大版
【配套K12】[学习](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世界现代史 第10单元
第31讲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2)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2.内容(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上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成立初期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2)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1)对世界: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对美国: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教材补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及解体1.弊端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有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对战后的经济复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缺陷。
(1)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顺利运行,是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充足的黄金储备分不开的。
倘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美元对外价值长期不稳,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基础。
(2)美国要履行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
若美国黄金储备流失过多,储备不足,则难以履行兑换义务,布雷顿森林体系就难以维持。
(3)若美国黄金储备不足,无力进行市场操作和平抑金价,则美元比价就会下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也就会随之动摇。
(4)该制度规定汇率浮动幅度需保持在1%以内,汇率缺乏弹性,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而且它实际上仅着重于国内政策的单方面调节。
【配套K12】[学习](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世界现代史 第10单元
高考讲座(三) 世界史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环节一“高考第 40 题” 规范答题讲评大家都知道高考评阅非选择题是网上阅卷。
为了有效应对高考网上阅卷,解答非选择题要注意“一个前提,两个原则”。
“一个前提”:答案要准确规范,书写要工整,要答在规定的答题框内。
每年高考中都会有一些试卷,因卷面字迹潦草,序号乱置,模糊不清,答题空间安排不合理,使阅卷老师找不到要点。
“两个原则”:(1)答案“点要多、面要全、话要短”。
回答非选择题要注意答案要多角度,要点多而全,回答直接,尽量使用历史专用词句,太简洁易漏知识点,影响得高分,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办法,但要注意“多”是答案的点多,是追求“广度”,而“深度”要适可而止,解释“话要短”,不要重复、啰唆。
(2)尽量把答案得分的“关键词”写前面。
要紧扣设问,把要求回答的要点,以最简洁的语句按①、②、③分别写来,每个小要点后,用冒号进行解释,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回答的要点。
这样容易得高分,最起码能少失分。
[高考示例](2016·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表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
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
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高考历史线索串讲
必二专题六4 必一专题九2 必二专题八1 必二专题七3
4、美苏争霸
必一专题九1 必一专题九2
5、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6、亚洲经济的发展
必二专题八2
第九部分:世界格局的变化(1991~至今)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必一专题九3 必二专题七3
2、世界政治的发展
3、世界经济的发展
必三专题一4(王守仁,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必三专题二1,(明地雷,水雷定时炸弹,铜活字《古今图书集成》), 2,(书法文征明,董其昌,明清器乐《十面埋伏》《霸王卸甲》,京剧) 3(明清小说)
第五部分: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 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其
中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6,元1271-1368)
1、宋元时期的政治
2、宋元时期的经济 3、宋元时期的文化
必一专题一3(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 政事,元行省制度) 必二专题一(宋棉织闽粤,制瓷。海外东西南亚 及东欧北非,市突破时间和空间,不受官直接监 管,草市设施完备,东京和相国寺)
世界现代史(1917---至今)
第五部分:俄国十月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917~1936的社会主义国家)
1、俄国十月革命1917(战时,新经济) 2、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必二专题七2 必一专题八3 必二专题七1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25-1936斯大林时期)
第六部分: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1917~1936)
必三专题一3(理学,北宋五子,南宋朱熹) 必三专题二1,2(指南针用于航海传入欧洲,活字印刷,元王祯。北宋四大书法 家,元赵体,风俗画,民间舞兴盛,说唱形式发展到元形成元曲,宋词,元曲)
上海历史高考华师大版课本_第四册整理
历史第四分册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一、百年战争的影响●英国:战败后,英国统治阶级无力图谋向欧洲大陆扩张,专注自身事务,民族意识日趋明显。
●法国:战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领土统一也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1、形成时间:15世纪末2、形成要素●英国:⑴政治:英国封建贵族在内战(“玫瑰战争”)中实力丧失殆尽,再也没有力量与王权对抗。
⑵经济:商品经济活跃,各地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统一市场由此形成;伦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⑶文化: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为英国的民族语言。
●法国:⑴政治:百年战争结束后,法国王室集中全力消灭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统一。
⑵经济:战后经济的恢复和繁荣,推动了以巴黎为中心的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⑶文化:以巴黎方言为基础的法语成为全国通用语。
三、君主专制1、形成背景:民族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社会各阶级大多支持加强皇权。
2、评价:君主专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1、西欧商品货币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黄金;2、盛赞东方富庶和繁华的《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广为流传;3、奥斯曼帝国崛起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4、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地圆说、指南针)二、新航路开辟的简况(15、16世纪之交)●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开始寻找新航路的国家。
●[葡] 迪亚士——绕过非洲最南端,发现好望角;达·伽马——抵达印度,开通亚欧航路;[西] 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欧美航路;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3、商贸中心从地中海沿岸移至大西洋沿岸;4、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历史第四分册练习册答案
历史第四分册练习册答案【篇一: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集中起来,进行单个资本所无法实现的诸如修建铁路等耗资巨大的工程。
如:1825年修建的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需高达10万英镑的投资,当时没有一个企业或个人能独立承担,于是组建了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公司。
公司通过发售股票的办法,筹集了所需的巨额资金,并在短短一年中完成了铁路建设,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其次,股份公司中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还有利于按市场规律实行生产资源和资金的优化组合。
所以,股份制解决了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这一关键问题,推动了经济发展。
到19世纪中后期,由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所等构成的股份经济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
2、为什么说现代工厂制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首先,现代工厂制度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出现的。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英国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机械化生产。
英国的工厂最早出现在纺织行业,到19世纪中叶,工厂已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
其次,现代工厂制度适应了机器大工业的需要。
工厂制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根据生产流程,制定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及其他经营管理的规章,使机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能,使工人发挥最大限度的劳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所以,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工厂制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11课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一)练习与测评1、下面是1839年英国政府蓝皮书记载的斯皮特菲尔兹一个丝织工的证词,阅读后回答问题。
问:“你有孩子吗?”答:“现在没有了,以前有两个,都死了,谢上帝开恩!”问:“你是说对孩子的死亡感到满意吗?”答:“正是这样,谢谢上帝!我因此卸下了养育他们的重担;他们呢,可怜的东西,则免除了尘世间的许多苦难。
”你如何理解这位丝织工的回答?这位丝织工的回答反映了在工业时代初期英国工人的悲惨境遇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上海华师大版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归纳
第四分册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封建制度的解体,西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英、法等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猛力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君主专制原因:民族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时间:15世纪下半叶影响:为强化王权,颁布了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与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新航路的开辟原因:《马可·波罗行记》引发的西欧人对东方财富的追求欲望;奥斯曼帝国的崛起,破坏时间国家人物航线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葡萄牙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最南端达·伽马抵达印度,开通了欧、亚航路西班牙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麦哲伦环球航行影响: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国和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开始了西欧的早期殖民活动,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给亚非美人民带来空前浩劫。
文艺复兴:意大利,14-16世纪内容: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天主教会及神学理论,在文学艺术和思想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宗教改革:德国,马丁·路德意义:宗教改革打击了教皇和天会的势力,动摇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单元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专制王权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欧美大陆新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向封建专制统治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先后爆发了英国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它们以排山倒海之势给旧统治以致命打击,在欧美主要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高中历史总复习课件(1)(华东师大版第四分册)
三.疑点和难点
1.英、美、法三国革命的评价
2.“雅各宾专政”是否为恐怖统治? 3.美利坚民族的形成问题
第四单元
一、内容要点
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 思主义
1. 欧洲主要国家工业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思潮 和社会主义运动——空想社会主义及其社会 改良的实践活动 2. 社会主义思潮当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 作为社会主义实践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 一次尝试——巴黎公社
第二单元 17~18世纪资产阶 级革命
编写说明
一.内容要点 1.英、美、法三国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确 立及其差异性 2. 重要历史文献的释读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3.思想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二.亮点新意
1.在内容上,尽量避开与中学教材的简单重复 2.立足于文献解读历史 3.在“启蒙运动”一课中,通过小字介绍法国 主要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和贡献后,侧重归纳 他们的共性观点。 4.在“美国独立战争”一课中,重点分析了英 国与北美殖民地矛盾所在、邦联与联邦两种 制度的差异。
二、亮点和新意
1. 对空想社会主义,在阐明其诞生的历史条件 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其历史地位,包括作 用和局限 2.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思 想主张和改良试验,客观地概述
3. 阐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 的历史条件。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作用和 地位。 4. 巴黎公社具有历史创举性的措施,这些措施 体现的高度原则性
第五单元
一、内容要点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 形成
1.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发展 以及工业文明的新一轮扩张,最后形成的世 界大格局 2. 这个时期的主要西方国家自身内部发展的历 史。突出美国、德国、俄国和日本四个新兴 国家。 3. 在全球范围,新老列强势力既汇合成“体 系”,又由于各自具体情况、利益不同,形 成对抗和冲突
新版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综合试卷(附答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综合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1.“自然界存在这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发现的。
这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人们开始用理性的眼光来打量世界。
”做出这一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是()A.Darwin B.Watt C.Einstein D.Newton2.如果说工业革命的第一波是“煤与铁的革命”,那么工业革命的第二波是A.“钢与电的革命”B.“煤与电的革命”C.“钢与铀的革命”D.“化学与汽车的革命”3.18世纪以前,“古代中国”在西方人的笔下可说是尽善尽美,但自19世纪以来,英、美基督徒却将其变成了诈骗、不公正、没有灵魂、杀婴、奴隶、仇外主义、否认真理的代名词。
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反映出A.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受到冲击B.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日益深入C.西方经历了剧烈的观念变动D.西方世界兴起和中国的衰落4.康德在《什么是启蒙运动》中写道:“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这表明康德认为A.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B.启蒙运动的核心是自由C.启蒙运动就是要实现自由和理性D.言论自由是实现启蒙的重要条件5.这个时代的哲人们认为自由包括许多形式:免于专横权力、言论自由、贸易自由、发挥自己才能的自由、审美的自由。
与“这个时代的哲人们”直接相关的一项是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6.“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
”材料重在强调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说C.自然权利说D.人生而平等7.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
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
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B.议会至上,依法治国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8.下表是英国不同领域经济指标所占比重变化表(单位:%)。
华师大版高中历史教材 世界史部分1-7册 导言
世界史部分 1-7册导言 2010-3-19第一分册导言第一单元古代东方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地区。
【古文明开始时间、区域】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等地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国家。
【共性】这些地区的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的水利之便,发展了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并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各国突出文明】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汉穆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并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二单元古代美洲与黑非洲在15世纪欧洲殖民势力入侵以前,古代美洲的历史大致上是独立发展的。
古代美洲文明的创造者是印第安人,他们创造的文明的顶峰和典型代表是: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
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地位】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
【突出方面】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与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步相辅相成,培育了以雅典民主政治为代表的古代政治民主制度,为希腊古典文化在哲学、史学、文学、戏剧、建筑等各个领域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位】古代罗马是继古代希腊之后崛起于地中海地区的另一个古代文明中心。
【突出方面】它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从一个城邦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与这一历史发展过程相应,古代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共和国和帝国两个时期,并形成了“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为标志的罗马法律体系。
第四单元古代伊斯兰世界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对阿拉伯半岛及周边地区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的向外扩张,逐渐演变为世界性宗教,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是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曾先后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称雄一时,影响深远。
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试验本)全册优质件【完整版】
皇室结束了封建战争,废除了五花八 门的地方自治权,因为这些政权都有各自 的关税、法律、衡量制和货币。迟至14世 纪末,在易北河旁边有35个征税站,在莱 茵河两岸有60多个,在塞纳河一带也有数 个,如果载船货物沿塞纳河行驶200英里, 所费的将是所载货物的一半。因此消除这 些国内壁垒显然是对企业主的一大恩惠。
绵羊本来是很 驯服的,所欲无多, 现在它们却变得很 贪婪和凶狠,甚至 要把人吃掉,它们 要踏平我们的田野、 住宅和城市。
——托马斯· 莫尔
结果: (1)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和 不幸; (2)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客观上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
资本原始积累的概念
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 时,生产者逐渐与生产资料分 离,马克思将这一历史进程称 为资本原始积累。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变化: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 主专制。 原因: ①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 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② 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 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③ 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④ 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出现了。
手工工场 帮工、学徒
富裕工匠
雇 主 商人包买主 破产工匠 小生产者 工雇 人佣
雇佣关系
材料分析
16世纪初年,英国人约翰。温契康伯开办了一个 规模庞大的毛纺织手工工场,雇工数百人。16世纪末 年,有人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其中的一首诗详细描述 了这个手工工场的劳动场景: 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 长行。……附近又一室,少女二百人。小袄红似花, 头巾白若银。少女体轻盈,纺绩辛且勤。……户外又 一室,贫儿一百五。列坐检细毛,不敢辞劳苦。彼皆 窭人子,终日不得息。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场 中供酒饭,饮食皆于是。又有一广厅,五十修剪工。 各自施妙技,天衣真无缝。又有八十人,将呢加浆洗。 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施。二十扞制匠,将呢折成 匹……
高中历史华师大版第四分册课件:第三单元工业社会的来
(2)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的大规模开展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 自由劳动力。
(3)资本条件:圈地运动、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 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4)技术条件: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 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工业革命的过程
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要成就:
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化加速
材料5
在农业社会,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 而息。白天和黑夜作息的分界,日出和日落是 时间的尺度。工业化以后,劳动者不再按照自 然界的昼夜交替或人体的生物钟作息,而是完 全服从于资本的需要和机器的要求。日出日落 失去意义,钟表应运而生,人们的时间观念一 下强了起来。田园诗般的悠闲生活结束了,取 而代之的是快节奏的紧张生活。
1871年
材料3 新生的工业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 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 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 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阶级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材料4 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的 52%,1890年占90%,英国城市化 规模以空前速度发展。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
瓦特的万能蒸汽机 新能源和新材料:煤炭和钢铁 斯蒂芬逊的蒸汽机车 铁路的修建
1764年,哈格里夫斯 发明 “珍妮机” ——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1771年,阿克莱特建水力纺纱厂 ——现代工厂诞生
英国早期水力纺纱厂
1782年,瓦特研制 “万能蒸汽机”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造了第一艘汽船。 以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称为“轮船”, 并在哈得逊河试航成功。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梳理
2013学年第二学期考试复习资料科目语文名称期中考试年级高二类型校考班级高二(3)班姓名陈俊逸日期2014.3.25 内容第四分册梳理高中历史知识点梳理(第四分册)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核心: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制度的解体,西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导致生产者逐步与生产资料分离,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
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最初的组织形式之一。
英、法等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猛力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摧残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删)二、民族国家的形成1.百年战争的影响:①形成四要素: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国民文化的认同。
②中世纪西欧封建制:经济→庄园制;政治→等级制;宗教→基督教。
③获胜方:法国。
2.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①含义: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国家形态,15世纪末。
②影响:促使英法两国政治制度从等级君主制向君主专制转变。
3.君主专制:①形成条件:四要素。
②形成原因:封建贵族逐渐衰落只得依附王权;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发展希望借助王权;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为改善生存环境而寄希望于王权。
③影响:打击封建大贵族的势力;颁布重商主义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④区别:法国强调“君权神授”,王权几乎控制各方面,专制强于英国;而英国有议会制约王权。
三、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1.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①传统商路: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南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航线。
②开辟背景:经济(资本主义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推动黄金热;《马可•波罗行纪》刺激西欧人到东方追求财富的渴望);直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阻断传统东西商路,交易总量锐减,商品价格飞涨);政治(各国王室为了自身利益相继支持开辟);宗教(基督教会想在全世界传播);客观条件(造船技术进步、地理知识积累、地圆说传播、指南针运用)。
推荐学习K12(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世界现代史 第9单元 第28讲
第2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考点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胡佛反危机措施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具体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分期付款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价狂跌。
3.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
4.影响(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
(2)国际关系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②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5.胡佛反危机措施: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恶化,社会动荡不已。
[轻巧识记]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6.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1)指导思想: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2)措施:1930年,大幅度提高关税。
1932年,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
(3)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危机,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推向崩溃的边缘。
7.病入膏肓的经济——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1)金融业:股票价格连续下跌,大批银行破产。
(2)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全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境地,失业工人大量增加,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激化。
[概念阐释]“自由放任”政策时期那些刺激生产迅速发展的因素已经消失: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极盛时期已经结束,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走向了反面;世界性危机和高关税保护政策使世界市场急剧缩小;严重的信贷危机使分期付款的办法开始失灵;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又加深了工业危机;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的经常存在则使国内市场缩小;信用危机又进一步加重了工农业生产危机;更为重要的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黄安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史料二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华师大版第四分册复习提纲(2014)
单元一、走出中世纪: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一、君主专制的形成:1、背景和条件:1337-1453年的百年战争,促进了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政治制度的转变。
表现在:①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②封建贵族权势衰微,希望依靠王权维持地位;③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④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借助王权改善生存环境。
2、形成和影响: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继续打击大贵族的势力,全力强化王权,并颁布了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
(关注:联系中世纪,梳理西欧政治制度的演变:从封建等级制、二元政治结构——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发生了哪些变化?)二、新航路的开辟与影响1、开辟新航路的主、客观因素:①“寻金热”的刺激: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黄金成为主要货币。
西欧黄金产量有限,加之与东方贸易的逆差,欧洲市场货币普遍短缺。
而《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的流传刺激了一些西欧人追求财富的欲望,期望能到东方去实现自己的黄金梦。
②传统商路的阻塞:奥斯曼帝国崛起后,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交易量锐减,价格飞涨。
西欧各国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大西洋,试图从海上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
③君主和贵族的支持:西欧各国君主为了自身利益,相继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大力向海外扩张,不少封建贵族和骑士成为第一批探险者。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丰富,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
2、新航路的开辟过程: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开始寻找新航路的国家。
①葡萄牙人在王室的支持下,率先沿非洲西海岸南下。
迪亚士绕过非洲最南端;此后,达·伽马率领船队驶抵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上海)第四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98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上海)第四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9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16世纪上半叶法国处于法兰西斯一世统治之下。
当时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为A. 封建等级制B. 等级君主制C. 君主专制D. 君主立宪制2、《The Unanimous Declaration of the thirtee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完整译名是《十三个联合在一起的美利坚邦的一致宣言》诉诸了众多启蒙思想。
宣言的结论是:人民有权废除损害人民权利的政府并建立新的政府——独立于英帝国的政府。
宣言的这一“结论”主要体现的启蒙思想是()A. 天赋人权B. 分权制衡C. 社会契约D. 主权在民3、荷兰于1609年修建的交换银行,具有体系高效、保密、安全的特点,它为商人们提供了以信用卡而非现金进行支付的支付方式。
很快,来自全欧的商人、政府、王室、政客都开始享受这种服务。
到17世纪末,已有1600万荷兰佛罗林(欧洲流通货币)存放银行……阿姆斯特丹成为西方世界的金融中心。
这表明A. 荷兰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B. 创新精神是荷兰崛起的重要因素C. 商业资本决定大国国运的兴衰D. 金融服务导致荷兰建立殖民霸权4、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①资本市场的发展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④海外殖民掠夺。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5、布尔人是生活在南非和纳米比亚的白人种族之一,由荷兰裔移民融合了少数法国、德国移民发展而来,多信奉基督新教,长期掌握南非政权。
布尔人的形成A. 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B. 是近代欧洲殖民扩张的结果C. 导致了非洲地区长期落后D. 说明欧洲白人没有故土情节6、西班牙王室曾与麦哲伦签订协议强调……你们从事上述的探险,不得在葡萄牙国王陛下(联的最亲密的从父和友邦君主)的分界线和境界内进行”。
【小初高学习】高考历史 第四分册(世界近代史)阶段线索梳理素材 华东师大版
第四分册(世界近代史)阶段线索梳理一、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第四分册1—4课)基本特征: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主体内容: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手工工场出现)15世纪末,资本原始积累开始(英国圈地运动)政治-英法等民族国家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15、16世纪之交,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世界市场。
同时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冲击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内在逻辑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寻金热出现→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有力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英、法两国政治制度转变(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加入殖民扩张行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掀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打击教皇和天主教会势力,动摇西欧封建统治基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并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
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出现“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刺激西欧列强到东方追求财富的欲望,推动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使西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有力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席卷西欧各国,宗教改革也从德国首先开始,猛烈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二、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第四分册5—8课)基本特征:欧美大陆新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猛烈冲击封建专制统治,在欧美主要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高中历史 总复习测试(1) 华东师大版第四分册
第四分册总复习复习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1、近代使用机器生产的大工厂制的开创者是()A、阿克赖特B、瓦特C、富尔顿D、斯蒂芬逊2、使工业革命冲破自然条件限制的是()A、纺织业技术革命B、蒸汽机的出现C、气船的出现D、火车的出现3、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A、圈地运动的开展B、工场手工业的发达C、国内外市场的扩大D、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4、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的年代是()A、1640年B、1642年C、1649年D、1689年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的政体是()A、君主制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D、联邦制6、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1)“新模范军”组成(2)纳西比战役(3)玛斯顿荒原战役(4)处死查理一世A、(1)(2)(3)(4)B、(1)(2)(4)(3)C、(3)(1)(2)(4)D、(3)(2)(1)(4)7、下列哪些内容属于《权利法案》规定的范围()(1)英国国王必须是新教徒(2)英国国王不得干涉议员选举(3)英国国王不得随意征税(4)英国国王在和平期间不得征募军队A、(1)(2)(3)(4)B、(1)(2)(3)C、(2)(3)D、(2)(3)(4)8、“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依据史实判断这句话出于哪位启蒙思想家之口()A、伏尔泰B、狄德罗C、孟德斯鸠D、卢梭9、下列人物中,属于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人物的是()(1)英国的亚当。
斯密(2)英国的欧文(3)法国的圣西门(4)法国的傅立叶A、(1)(2)B、(3)(4)C、(1)(2)(3)D、(2)(3)(4)10、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生产者逐渐与生产资料分离,马克思将这一历史进程称为资本原始积累。
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一般通过以下哪种手段实现?A、和平协商B、商品交换C、暴力掠夺D、殖民掠夺1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庄园制解体B、商品经济发展C、社会生产力发展D、社会分工12、近代民族国家的特征不包括()A、确定的疆域B、统一的国内市场C、通用的语言D、统一的货币1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显著的区别是()A、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B、天才的设想未来的美好趋势C、提出剩余价值学说D、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必然趋势14、美利坚合众国真正取得独立地位是在()A、1776年B、1781年C、1783年D、1787年15、《人权宣言》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新制度的出生证”是因为法国()A、资产阶级初次掌握了政权B、封建专制遭到否定C、革命军队开始崛起D、人民地位从此平等16、拿破仑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颁布《拿破仑法典》B、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C、1813年战败莱比锡D、1815年惨败滑铁卢17、“使小农转化为廉价的劳动力,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条件,同样也为资本主义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
高中历史:总复习单元测试(2)(华东师大版第四分册)
第四分册总复习复习试题一、选择题1、1337年---1453年,英、法两国进行了持续一百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战争起因是为了争夺()A.王位。
B.财物。
C.人口。
D.领地。
2、英法两国分别成为民族国家,对这一历史现象产生深刻影响的一场战争是()A.百年战争。
B.玫瑰战争。
C.七年战争。
D.十字军东征。
3、英法两国成为民族国家的时间为()A.13世纪末。
B.14世纪末。
C.15世纪末。
D.16世纪末。
4、“每一种灾难都有可能降临于我和我的家庭,但只求上帝能够拯救法兰西”,这是英法百年战争时期法国民众的一种想法,其中可见()A.民族意识。
B.某某观念。
C.迷信思想。
D.宿命观点。
5、从13世纪开始,对法语的赞美之词便不绝于书,例如: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最为甜美的声音”,是“听起来最具魅力的语言”;“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雅致、最高贵的语言,实最受称颂、最受喜爱的语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到了15世纪中叶,法语逐渐从北方到南部被广为使用。
此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法语的优美。
B.法国是世界霸主。
C.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
D.法国人骄傲。
6、恩格斯曾经说:“对英国幸运的是旧的封建诸侯已经在蔷薇战争(玫瑰战争)中自相残杀殆尽。
” 英国在中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无意中破坏了封建制度的基础:玫瑰战争留下的是一片废墟,等待着新的制度进来填补,这种新的制度应该是()A.采邑制。
B.教皇制。
C.等级君主制。
D.专制君主制。
7、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主要体现为()A.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B.等级君主制形成。
C.君主专制形成。
D.某某制度形成。
8、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好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颁布了()A.重商主义政策。
B.重农主义政策。
C.强化王权政策。
D.强化某某政策。
9、古代中国对新航路开辟做的重大贡献是()A.提出了地圆学说 B.火药的发明 C.造船技术的传播D.指南针的应用10、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对当时的地圆学说提供了确证的是()A .达•伽马的航行 B. 哥伦布的航行 C. 迪亚士的航行 D. 麦哲伦的航行11、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象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分册(世界近代史)阶段线索梳理一、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第四分册1—4课)基本特征: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主体内容: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手工工场出现)15世纪末,资本原始积累开始(英国圈地运动)政治-英法等民族国家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15、16世纪之交,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世界市场。
同时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冲击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内在逻辑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寻金热出现→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有力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英、法两国政治制度转变(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加入殖民扩张行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掀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打击教皇和天主教会势力,动摇西欧封建统治基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并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
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出现“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刺激西欧列强到东方追求财富的欲望,推动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使西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有力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席卷西欧各国,宗教改革也从德国首先开始,猛烈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二、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第四分册5—8课)基本特征:欧美大陆新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猛烈冲击封建专制统治,在欧美主要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主体内容:政治-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①17世纪英国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进入较长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②18世纪后期的美国独立战争赢得民族独立,并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联邦体制。
③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人权宣言》否定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拿破仑时期《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动摇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扩大大革命影响。
④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17世纪末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俄国在摆脱落后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加强对外扩张的军事力量。
思想-启蒙运动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声势最大、影响最深远。
内在逻辑关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先导)。
启蒙运动为近现代世界各国的变革提供了锐利的武器-既为行将到来的美、法等过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政治构想。
如美国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发表了《独立宣言》,体现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在独立战争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体现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启蒙运动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前奏,大革命后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法国民法典》都集中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而美国独立战争又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动。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有力地促进历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近代英美法重要法律文献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美国: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国(合众国宪法)法国: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大资产阶级掌权时期-君主立宪制(1791年宪法)大革命期间,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帝国(君主制)1875年,第三共和国建立,最终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本质:资产阶级的政体,实质体现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影响政治体制的因素:国情不同(地理条件、历史传统、民族特点);革命时期领导者不同;阶级力量的对比不同等认识:政体形式应遵从宪法规定的人民的真实愿望;应符合本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应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法国启蒙思想家观点异同共同点: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反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宣扬理性不同点:①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问题上:伏尔泰-建立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制,将政府全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彼此独立,互相制约以防权力腐化和专制暴政卢梭-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②其他观点:孟德斯鸠-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强调政治法律理论的核心是法律的精神伏尔泰-反对教会权威,宣传自由平等思想(影响最广泛)卢梭-系统阐述人类的平等和自由问题,发展社会契约学说,强调人民主权(最激进)狄德罗-以公开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立场批判唯心主义和天主教神学(《百科全书》)三、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第四分册9—13课)基本特征: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扩散,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产阶级成为主宰世界的力量。
主体内容:英国工业革命以及由此引发的巨大变革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内在逻辑关系: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政治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工业革命又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工业革命与社会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工业化初期社会冲突迭起,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潮产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思潮也由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进程及影响(1)历史条件:非物质条件: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和完善,使国内政局保持长期稳定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发展国内外贸易;通过实施《垄断法》,保护私人产权,鼓励技术创新科技-17世纪的英国已经是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在实验科学和机械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英国的工场手工业易于发展分工和采纳新技术;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毛纺织业、采矿和冶金等部门的手工工场发展迅速,在产业分工、技术进步、熟练工人培养等方面为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物质条件:市场-进行海外殖民,利用海上优势和庞大船队,控制欧、美、亚的广大市场圈地运动开辟国内市场资本-通过圈地运动、海外殖民、奴隶贸易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能源与原料条件-煤炭资源和开发和海外殖民地的拓展使英国获得了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能源、原料等条件(2)进程:棉纺织业-纺纱机和织布机的相继发明,诞生第一个现代工业部门-棉纺织业动力-瓦特研制出万能蒸汽机,进入“蒸汽时代”新能源和新材料-煤产量增长,冶金业巨大发展,煤炭和钢铁成为重要的燃料和材料交通运输-蒸汽机车和蒸汽船的发明实现陆上和水上交通运输业大变革,加快工业化进程基本完成:建成现代工业体系(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成为“世界工厂”(3)影响:生产方式-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产业结构-工业和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扩大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现代工厂制度出现城市化-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开始城市化进程生活方式-竞争、生活节奏、家庭规模、生活内容、教育、生活质量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社会结构-贵族、乡绅影响力下降;企业主、银行家、商人地位上升,产业工人队伍成长壮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成为社会主导力量,资本与劳动关系成为最主要社会关衍生新的社会矛盾-“血汗工厂”,工人受到残酷剥削,劳资矛盾激化资本主义新法规-社会立法,从工厂法开始。
扩展到其他社会领域总结:圈地运动、海外扩张、政治革命、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中叶的英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和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原型四、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第四分册14—19课)基本特征: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从西欧向北美、中东欧和亚洲扩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殖民地,至20世纪初,欧美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主体内容: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成美国南北战争,维护美利坚民族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崛起奠定基础德意志统一,以王朝战争方式完成,在中欧崛起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日本明治维新,跻身资本主义国家之列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力时代;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大企业和垄断资本既是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表现,同时也加剧了竞争的无序性,扩大社会两极分化,成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世界体系形成-欧美国家主导;欧美列强发展不平衡;争夺日益激烈,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具有不稳定性内在逻辑关系:工业化浪潮从西欧向北美、中东欧和亚洲扩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以空前的广度开展,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条件(政局相对稳定)表现:20世纪初,美国取代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崛起为世界头号工业化国家1898年美西战争后,成为欧洲列强强劲竞争对手;1899年提出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原因:政治:独立后相对稳定的政治体制和自由传统通过南北战争,在法律上废除黑人奴隶制,以民主方式基本解决土地问题,为发展壮大和迅速崛起奠定基础市场:开发西部,发展农业,扩大国内市场劳动力:源源不断的外来移民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国土广大,自然资源丰富科技:重视科技和教育,鼓励发明创造资金:西欧剩余资本大量涌入19世纪后期德国崛起表现:一战前夕,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原因:政治: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结束中世纪以来分裂、割据的历史,走上独立自主发展道路。
市场:资本主义获得了统一的国内市场资金:普法战争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资源:本国丰富资源及法国割让的亚尔萨斯和洛林矿产丰富(煤和铁)科技教育: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重视教育军事:大造军火舰船刺激工业生产19世纪后期美德两国经济发展原因的共同点:政治:国家统一营造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市场:国内市场的统一与拓展提供了开发的腹地劳动力:拥有充足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军资金: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大量的发展资金科技教育: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重视科技的作用和人才的培养19世纪后期日本崛起表现:20世纪初,日本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仅次于美国1904年日俄战争后,成为欧洲列强强劲竞争对手原因:政治:明治维新排除了发展障碍经济:政府扶植和保护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军事: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跻身帝国主义强国科技教育:重视教育,建立现代教育制度;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引进欧美科技19世纪后期德国和日本崛起原因及其国际影响比较①政治方面:德国通过王朝战争,日本通过明知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都结束国内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全国统一都保留君主制度,并留有封建残余②经济方面: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都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重视军事工业对经济的刺激作用③科技教育方面: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重视教育对科技的基础作用④军事方面:都通过对外战争扩张势力,获取利益,具有军国主义倾向德国通过普法战争、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等对外战争取得战争赔款增加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工业发展补充了重要的资源⑤国际影响方面:都在崛起之后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加入争霸行列,四处侵略扩张,改变国际关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