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2 、 问题情境要有数学价值 。 体现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师 只有围绕教 学 目标 来深入 分析教 学 内容 和学生 的 知识水平 , 情境 的设 计才会有 针对性和启 发性 . 例如在 上“ 代 数式 ” 一课 时 , 就可 以利 用生活 中的小 常识 引入一个 有数 学 价值 的问题 情境. 比如 引入 以下这一个 情境 : “ 通 常表示鞋 子
l 8
中学 数 学 研 究
2 0 1 5 年第4 期( 下)
创 设 有效 问题 情 境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广东省梅 州市梅县 区宪梓 中学 ( 5 1 4 7 0 0 ) 吴文峰
数 学是研究 数量 、 结构 、 变化 以及空 间模型等 概念 的一 结果 常不尽人 意. 那么结合 本人的做 法 , 谈几点关 于创设 问题 情境 的体会 . 1 、 问题情境应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数学来 源于生 活 , 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 在新课标 的课题 内 容 中, 我们会 容易发 现很多 内容 都是来 源于生 活 , 贴 近我们 的生活.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 , 需要把课题 内容 与相关课题 的实 际生活联 系起 来 , 最好是学生周边 的生活现象. 在这样 的基础 上去 引入 新 的数 学课堂知识 , 分 析 问题情 境 , 就会激 发学 生
情操, 形成 良好 的行为 习惯. 只有了解 了活动课的意义 、 明确 了活动课 的特点 , 根据学生 自身实 际 、 根据教材 内容 、 制定好 教学 目标 、 设 计好适 当的活动 方式 , 才能让数 学活 动课 达到 预期的结果 .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教学效率则是教师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如何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知识,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是每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问题情境,指的是在教学中刻意制造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与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相比,创设问题情境更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和无趣,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挑战和悬念的情景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而学会解决问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能力。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还能够从中获得实际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
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提问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要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并非易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改进。
本文将围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展开讨论。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来引入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思考并回答问题。
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投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思考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开放性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3. 注重提问技巧,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问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可以采用引导式提问、补充式提问等技巧,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并逐步完善自己的答案。
教师还可以通过反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4. 倡导多元化回答方式,鼓励表达在数学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倡导多元化的回答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表达。
有些学生可能会通过口头回答问题,而有些学生可能更擅长通过图形、公式等方式进行表达。
教师要在提问中给予学生多种表达方式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才能。
5. 鼓励同学互动,促进合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来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可以布置一些合作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解答。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6. 注重反馈,及时指导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问题情境教学实践
问题情境教学实践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问题之中有情境,情境之中有问题,其核心是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活跃起来,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完成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对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起着很大的作用。
下面结合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就《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这一课谈一谈笔者在创设问题情境方面的一些心得。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情境1: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如何?我们应如何定量研究两个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呢?(平行用距离来刻画,相交用角来刻画)情境2:你能举出实际生活中两个平面成一定夹角的实例吗?(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图片)情境3:我们应该如何刻画两个相交平面所成的这种角呢?通过三个问题情境,打开了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为知识的创新做好准备,自然地导出新课。
二、创设类比情境,引出二面角概念情境4:通过类比,同学们能归纳出二面角的概念吗?(回忆平面角的定义、构成、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得出二面角的定义、构成及表示方法)应用类比思维,将平面几何中角这一概念迁移到空间中两相交平面所成的角,进而引出二面角概念,从而实现知识的创新。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创新结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创设活动情境,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情境5:观察笔记本电脑的打开过程(开门过程,打开书的过程等),它们有什么异同?你能把它们的大小度量出来吗?(教师操作,学生观察并思考回答)这个情境从度量二面角大小这一角度揭示了二面角的平面角这一概念产生的背景,接着应用四个探究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探究1:类比情境6:我们以前碰到过类似的问题吗?这个角是如何找到的?(学生回忆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形成过程)探究2:猜想情境7:二面角的大小也可通过平面的角来定义,但这个角的顶点及两边应如何确定呢?探究3:实验(学生分组利用教材和两根铅笔作为二面角,用角的模型做实验)情境8:怎样确定这个角的大小呢?(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演示,小组长讲解,其他学生补充,全体学生提问,教师总结)探究4:验证情境9:结合图形操作,得到的两个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关系如何?结论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自己就可证明)情境10:通过以上探究,你能给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吗?(学生总结,教师补充完善)通过四个探究,由直观的形象感知到具体的实验操作,再到理论证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析讲解、相互讨论,很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这一过程,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严谨与自己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圆心上 ? ”还有 “ 一位菜农伯伯想在 圆形篱 笆 内安装一个水 龙头,使 它在喷水时 ,都能 浇到菜 园里 的菜 ,这个水龙头应 该安装在哪 里?”这一 系列实际问题情境 ,让学 生真正 体会到数学知识源 于现 实生活 ,数学知识又 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四 、 张 扬 个 性一 开 放 性 不 同 的 孩 子 解 读 相 同 的教 材 文 本 ,得 到 不同的答案 ,就是 因为这种 的个 性差异,才 有学生交流 、探讨的必要性 。苏霍姆林 斯基 说过 : “ 在人 的心灵深处 ,有一种根深 蒂固 的需要,就是希望 自己是一个发 现者 、研究 者 和探 索者 。 ”因 此 , 笔 者在 学 生 自主 自学 时 , 就 向学 生 提 出 了三 个 方 面 的 要求 : 1 、你 学 到 了什么? 2 、你有什么疑问? 3 、你发现了什
精 心创 设问题情 境 激发 学生 自主学 习
3 5 0 0 0 0 福 州 台江 实验 小学 昊 飞 霞 亚里士多德 说 : “ 思维 是从惊讶 和问题
开 始 的 ”。学生 的许 多创 新 想 法 、创 造 活 动 , 师 在 教 学 过程 中 要 有 意 识 地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 了 这 样 的情 境 :师 :小 丽今 天 要 和 好 朋 友 们
一
班 人 围成 一 个 圈 再 画 圆 。 在 此 基 础 上 ,再 让
起 去 公 园游 玩 ,她 可 高 兴 了 ,早 早 起 来 打 学 生 解 决 “ 为 什 么 车轮 都 是 圆 的 ? 车 轴 都 装
往 往 来 自于教 师 创 设 的 问题 情 境 。 因 此 ,教 扮 自己 ,如 果 要 一 件 上 衣 配 一 件 下 装 ,可 以 怎样 配 ? 学生 纷 纷 提建 议 说 自己 的搭 配方 法 。
例谈创设有效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谈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
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
正因如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想方设法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下面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根据实际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高兴吗?楮老师今天也非常高兴。
现在咱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师生鼓掌)师:小朋友们,掌声很热烈,但不够整齐。
请听一听,楮老师是怎么拍的?拍了几下?(教师有节奏地拍4下)请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
师: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好吗?生1: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师:你知道吗?生1: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
生2:老师比我们少拍了几下?少拍了2下,列式:6-4=2。
生3: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
师:小朋友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今天咱们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
出示:6下比4下多2下,6-4=2;4下比6下少2下,6-4=2。
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这节课中,我根据实际情况,即兴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鼓掌欢迎听课老师和领导的到来,由掌声到比较谁多谁少,导入新课比较新颖、有趣,一下子激发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运用课件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课件动画演示(教师边演示边叙说情景):星期天乐乐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2排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
乐乐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考欲望教师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的欲望,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主要的方法有:(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或转化时,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出发,巧妙地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和认知期待;(二)挖掘生动、有趣的学习材料吸引学生,从而诱发学生对数学问题不断探究和深入思考;(三)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生动、直观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四)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中很少涉及图形规律问题,我就自己动手开发、利用现有的数学教学报纸、期刊和杂志等资料,为学生整理、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有结构的学习素材,其中设计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花盆摆放问题、火柴棒拼小鱼、正六边形地面砖拼图案、折纸、剪绳子数数和摆棋子游戏等等,学生非常感兴趣。
举例如下:1.把编号为1,2,3,4,…的若干盆花按右图所示摆放,花盆中的花按红、黄、蓝、紫的颜色依次循环排列,则第8行从左边数第6盆花的颜色为色。
2.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图所示可得到一条折痕(图中虚线),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三次对折后,可以得到7条折痕,那么对折四次可以得到____条折痕,如果对折次,可以得到_____条折痕。
……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学生看到问题时眼睛睁大了,安静了,动手开始实践、数数了,继而认真思考了。
可见,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能够诱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学生在质疑、操作、实验的自主探索中能够积极思考,并保持了较旺盛的思考激情。
二、重视“做数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从教学全过程的发展情况看,学生学习能力的客观发展进程分五个阶段:1.完全依靠教师阶段;2.基本依靠教师阶段;3.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阶段;4.在教师指导下独立的学习阶段;5.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思考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具备了思考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创设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例如,在教授《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为什么乌鸦能够喝到水?”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如何解决了环境中的困难,从而获得成功。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生活语文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许多语文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生活。
例如,在教授《四季》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四季的特点和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他们通过观察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和智慧。
3.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思考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鼓励学生交流思想、分享观点,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授《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壁虎为什么能够借到尾巴?”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小壁虎的特点和优点,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思考是需要时间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能够深入思考、认真思考。
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学生思考的过程,那么就难以达到引导学生思考的目的。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精选教育文档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桥梁。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由衷喜爱,是一种发自?刃牡难?习行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我会学”的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技能的根本性的转变。
教学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成了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在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学有“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本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有疑求解,方可进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计一些富有吸引力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又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学生有了疑问,便有了解疑的欲望,学生就能集中精力,投入释疑的学习中。
在讲《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一节课时,我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提出疑问句,我说:“在我班有一个同学,个子很高,人也很帅,学习成绩良好,乐于帮助别人,这个人是谁呢?”大家回答:“张萌”。
我又说:“张萌是一个个子很高,乐于助人,学习优秀的同学。
”老师的这两句话哪一句是判定,哪一句是性质呢?同学们都回答第一句是判定,后一句是性质。
于是我在黑板上板书《平行线的判定》,学生积极性很高,急切地想要学会这方面的知识,这一节课学生掌握的很好。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轻轻松松的学习,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解决问题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解决问题引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一、创设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促使他们主动探究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真实、具体的案例或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为了增强情境的启发性,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具,让学生在感官和认知上更直观地感受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培养观察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张图片,要求他们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培养出敏锐的观察能力,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时必备的能力。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反面观点、鼓励学生质疑、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等方式。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生思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培养他们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明白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解决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提供合适的引导与支持在学生进行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合适的引导与支持。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鼓励、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指导他们走向正确的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强大动力。
创设问题情境 拨动学生思维之弦
创设问题情境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实现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的转变,教师由知识外在灌输型向学生内在感悟型的转变。
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就是对问题情境的设置。
创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与发展,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张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问题情境探究性学习发展思维一、问题情境的内涵问题情境教学是情境教学的类型之一,它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入手提出一定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问题解决以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在课堂上运用提问的形式进行教学”,一般的提问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来设计,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问题本身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问题情境教学中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指其所涉及的知识,而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既以问题导入新课,又以问题作为主线展开教学,并通过解决问题来串联知识技能和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认知策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是一种“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这也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问题情境教学的核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教师以问题情境为基础,将学生引入“情境—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在质疑、提问当中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营造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环境,注重个体差异,尊重、鼓励、信任学生。
无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学困生,都有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发表个人看法的机会。
对于学生正确的、有创意的想法,教师要充分肯定并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即使学生有不正确的看法也要耐心倾听,找出其中利于深入解决问题的端倪,揭示给学生以进一步探讨。
用趣味题让小学生爱上学习
用趣味题让小学生爱上学习
学习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有些小学生
却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感到无趣。
如何让小学生爱上学习呢?在教
学中引入趣味性的题目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趣味题目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
数学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让小学生通过解题的
方式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例如,老师可以出一道“小猫钓鱼”的数学
题目,让小学生通过计算小猫需要多少鱼才能填饱肚子,从而培养他
们对数学的兴趣。
其次,趣味题目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语文课上,老师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题目,让小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
的快乐。
比如,老师可以出一道“变变变”的语文题目,让小学生完成
句子中的填空,通过这个过程来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趣味题目还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科学课上,老师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科学题目,让小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来解答问题。
比如,老师可以出一道“风的秘密”的科学题目,让小学生观察风的原
理并解释为什么会有风,从而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总的来说,通过引入趣味题目,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教师们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
灵活运用趣味题目,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更好地
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读:本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吉林省通化县果松镇七道沟学校刘卉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深索真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简而言之,求知欲就是当面对一个问题、一个事物的时候,大脑中产生一种“非弄清楚不可”的欲望。
我们可以借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平衡理论来理解求知欲的产生机制。
皮亚杰提出的平衡概念就是个体保持认知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潜藏于个体发展背后的一种动力因素。
因为当某种作用于孩子的信息不能与其现有的认知图示相匹配时,就会引起主体一种平衡状态。
对这种不平衡状态的内部感受是一种不协调及不满足感,学生会努力去克服这种消极感受,以恢复旧的平衡或达到新的平衡。
孩子努力去克服这种消极感受,以恢复旧的平衡或达到新的平衡的欲望就是求知欲。
教师应把握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善加引导和培育,研究如何恰当而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多思考、勤提问、主动参与学习。
求知欲是创设性思维的基础和源头活水,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探索和创新。
而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就阻塞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最可行且有效的操作方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某个课题而精心设置的实际问题,这个实际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又是必须学习新课之后才能解决的。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达到会学、会用知识,并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意创新都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参照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辨别能够达到这些教学目标的问题,也就是思考问题背后有什么事实和包含什么样的观念,学生已有的经验中是否有了对这个问题的初步认识,问题涉及的内容是否属于课程标准的重点;以这种分析和评判出发,为学生提供不同材料供他们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自主探究;以对问题的理解出发去解决预设的问题。
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高中语文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高中语文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中语文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面临的问题。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高中语文课。
一、选材合理多样化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学生的学习。
为了使学生主动参与,保持学习的热情,教师应该合理选择教材。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材的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新颖的故事、文化背景和时事热点等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要确保教材的多样性。
拥有不同文字风格、不同类型作品的教材,会使课堂更加有趣。
通过奇幻类、推理类、现实类等不同类型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二、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可以是一个真实的场景,也可以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情节,或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通过将学生置身于真实或虚构的情境中,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讨论。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你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如何应对这个情境”的情景讨论,让学生在实际的思考和交流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使高中语文课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视频和音频等资源融入课堂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名人演讲视频、名著改编电影或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通过线上资源进行阅读、写作或主题研究等活动,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四、提供互动的学习环境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提供互动的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课堂有趣的提问方式
课堂有趣的提问方式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还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在提问方式上,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有趣的技巧,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趣的提问方式,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营造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
1. 反向提问法反向提问法是一种引导学生思考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考虑与该问题相反的答案。
这种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思维,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例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问:“假设地球没有重力,会发生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球重力的作用,并开展讨论。
2. 故事提问法故事提问法将学术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故事情境作为提问的背景,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动机。
通过提出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例如,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使用一个关于牛顿苹果定律的故事,然后提问:“如果苹果落下去不是向下的,而是向上的,这个故事还成立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对牛顿定律的深入思考。
3. 视觉提问法视觉提问法通过图像或影像资料来引发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图片等视觉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教师可以展示一张有趣的图片,然后提出与图片相关的问题。
例如,在生物课上,教师可以展示一张有关猫头鹰的图片,然后问:“你觉得猫头鹰为什么能在黑暗中狩猎?”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猫头鹰的特征和生态习性来回答问题。
4. 悬念提问法悬念提问法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情节,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思考。
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悬念,将答案留到后面揭晓。
这样的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并且增加乐趣和紧张感。
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说:“我们一起来猜猜,康熙皇帝是怎么做到统一中国的?”然后在学生的参与和讨论中逐渐揭示答案。
5. 非传统提问法非传统提问法是指突破常规的提问方式,以创新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浅谈问题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问题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所谓问题式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为中心,通过发现、分析等步骤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在这里,结合我的实际浅谈问题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有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是获取知识的开始。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有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史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
通过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可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也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课堂上与学生做游戏,也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游戏中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数学方法的实质。
让数学和生活接轨,例如“台球运动中的二次撞击问题”,会使数学问题变得有趣,让学生在现实、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数学知识,能使一堂原本乏味的数学课在一开始就充满吸引力,“引诱”原本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一步步对数学充满兴趣,充满信心。
2、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
数学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提问去诱发学生的解题思维,点拨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和培养新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一定要注意有的放矢,要有针对性,即始终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紧扣知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提问,才能突破重点、难点。
这就是说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心中有目标,提问时要注意有具体指向,针对某个问题、某个现象提出疑问,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精心设疑,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但要注意在对重难点处设疑要做到循序渐进,一步步引入重难点。
3、知识的冲突性问题,能激发学生参与问题的愿望。
有人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探索、掌握新知识和技能。
然而,有时学生可能出现缺乏积极性和兴趣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下是一些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方法。
1. 创设启发性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启发性的情境,例如给学生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分享一个引人思考的故事。
这样的情境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索和思考。
2. 培养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营造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 创设有趣的学习任务将学习任务设计得有趣和具有挑战性,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知识。
例如,通过游戏、实践活动或者研究项目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
4.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惑。
这样的思考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独立寻找答案,通过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
5. 提供及时反馈和奖励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的学习方向和提供必要的帮助。
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给予学生一些奖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
6. 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索。
这样的个性化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7.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让他们主动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这样的自主学习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总结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启发性的情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设计有趣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供及时反馈和奖励、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以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情境在小学高年级对话课中的运用
问题情境在小学高年级对话课中的运用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一种情境或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到一定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高年级对话课中,问题情境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进一步提升对话课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高年级对话课中,问题情境可以通过教师创设的场景或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参与对话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交流,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问题情境在小学高年级对话课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和情境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在对话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参与到对话中来。
教师可以通过描述一个有趣的场景或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思考和讨论这个情境下可能发生的对话内容。
这样一来,学生在参与对话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二、帮助学生理解语境三、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问题情境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对话的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对话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对话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不断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问题情境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对话中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对话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对话,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际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在商店购物、在餐厅点餐等情境下进行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参与对话的过程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数学教学有感
平地校区张德燕
“问题”是数学的载体,而设计好一个问题则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催化剂。
“思维是疑问的开始。
”死背硬背是数学的大忌。
要学好数学就要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乐于思考。
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善于提出有趣的问题,而有趣的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再通过释疑,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目的。
一、设疑激趣。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
”成功源于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学会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智能的集中体现。
只有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兴奋,最活跃的状态,数学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因此,课前的精心设计,课时的巧妙导入,适时激趣,随机引题,对症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探求和认知的欲望,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下册,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时,通过课前的精心思考和准备,在上新课之前,先在黑板上写出了三个数字:1 10 100 ,要求学生在三个数字的后面写上适当的单位,使三个数相等。
我刚一说完,课堂立刻活跃起来。
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争先恐后的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的认为可分别加上元、角、分,可成为:1元=10角=100分;有的又提出可分别加上米、
分米、厘米,可成为:1米=10分米=100厘米。
这时我向学生提问:能不能用同一个数量单位,把上面的等式写出来。
这时各学习小组讨论热烈,稍后,一只只小手又一次争先恐后的举起来,得出:1米=1.0米=1.00米。
关于这几个数字之间是否相等的问题。
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创设这样有趣的问题情境,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通过创设情境形成悬念,让学生在疑中互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比较判断,归纳,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的能力。
二、情境诱导。
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设计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创造情绪高,思维活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上期三年级数学课的“几分之几”中,我设计用“掌声表示得数”的游戏,学生们极度兴奋。
我问:“9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孩,每人分得几个?”3声清脆的掌声回答了问题。
”“8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4段,每段几米?”“是2声掌声。
”“一个大西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没有掌声,同学们你望我,我望你,然后把目光都投向了我,满脸疑惑,一双双眼睛饱含着求知渴望。
“为什么不回答?”“学生纷纷说:“每人只有半个,而老师你问的是每人分得几个,无法鼓掌。
”我就适时诱导:“半个不好表示,也就是说不好用我们原来学过的整数表示,但这个西瓜必须分,怎么办?我们能不能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呢?”通过启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
就投入到了新知识的学习中。
三、趣味启发。
学习起于思考,思考源于质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重要问题。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因此,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猜迷语、作遐想。
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恰当地穿插一些有关生动地数学趣题、典故、谜语以及数学童话,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活跃。
就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程。
在平时课堂拓展练习时,我就常穿插一些数学趣味抢答题。
如:有一本书,王东和李林两人都想买。
王东差8元,李林只差5角。
但是两人合买一本,钱仍然不够。
谁知道这本书的价格是多少钱?他们又各有多少钱呢?
小明家有一商店,这天,小明正做作业,有一人拿100元一张钱买了85元的一条香烟,小明找给这人15元。
妈妈回家一看,买香烟人拿来的是一张假钞,谁能知道小明家商店损失了多少钱?
通过这些方法,不仅能消除学生的倦怠情绪,还一下子接近了学生与数学课的距离,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了,师生的学习心态也伴随着情感的流动而快乐起来,解决问题的正确率也就跟随着大大提高了。
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数学课就不再那么枯燥,就能成功地调动课堂气氛,机智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其中的趣点,有的放矢
地融入到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