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教案
大学心理学教案: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大学心理学教案: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1. 引言•简介:介绍本教案的目的和意义,强调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在个人发展和社交中的重要性。
2. 理论基础• 2.1 人际关系概述:–定义:解释人际关系的概念,并对其重要性进行阐述。
–影响因素:介绍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如个人特质、社会环境等。
• 2.2 沟通技巧:–概念:解释沟通技巧的含义,强调其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沟通技巧,如非语言沟通、积极倾听等。
3. 社交能力发展• 3.1 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自我认知:探讨自我认知对人际交往中自信心和表达能力的影响,并提供相关培养方法。
–情绪管理:阐述情绪管理对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并提供情绪调节策略。
• 3.2 社交技巧培养:–社交技巧训练:介绍提高社交能力的具体方法,如主动交流、尊重他人等。
–感恩与善意:强调感恩和善意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并提供相应练习建议。
4. 解决冲突与谈判技巧• 4.1 冲突管理:–定义冲突:明确冲突的概念和种类。
–冲突解决策略:介绍有效解决冲突的方法,如合作解决问题、妥协等。
• 4.2 谈判技巧:–定义谈判:阐述谈判的含义和重要性。
–谈判步骤:介绍成功谈判所需经历的步骤,如准备、沟通等。
5. 社交媒体与虚拟沟通技巧• 5.1 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积极使用社交媒体:探讨积极使用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并提出注意事项。
–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负面社交媒体使用对人际关系带来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 5.2 虚拟沟通技巧:–虚拟沟通的特点:介绍虚拟沟通与面对面沟通的异同点,并探讨在虚拟环境下的沟通技巧。
–网络礼仪和隐私保护:强调网络礼仪和隐私保护在虚拟沟通中的重要性。
6. 结语•总结:概述本教案内容的核心要点,并重申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对个人发展和社交中的重要性。
•延伸阅读和资源推荐:提供相关书籍、文章、网站等资源,供进一步学习和深入了解。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学习教案
根据反思总结的结果,设定明确的人际交往能力 提升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并付诸实践。
THANKS
感谢观看
互相尊重
尊重同学的个性和差异, 不嘲笑、不讽刺。
分享与合作
与同学分享学习资源和经 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和 项目。
家庭关系沟通与协调
保持联系
经常与家人保持联系,汇 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
倾听与理解
倾听家人的意见和建议, 理解家人的担忧和期望。
协调与平衡
协调好学习与家庭的关系 ,平衡好个人发展与家庭 责任的关系。
提高交往效果。
环境因素
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等,这些因素会对个体的交往方式和 交往对象产生影响。
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之一,个体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其 在交往中的表现和态度。
02
人际交往技巧与策略
建立良好第一印象
01 仪表整洁
一个人的外表形象和精神状态往往会影响到他人 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因此要保持干净、整洁的仪 表。
04
网络时代人际交往新挑战
网络社交现象剖析
社交网络普及
当代大学生普遍使用社交网络,如微 信、微博、抖音等,进行日常沟通和 信息获取。
社交媒介依赖
部分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导致 现实社交能力下降,出现社交焦虑等 问题。
线上社交优势
网络社交具有跨越时空、便捷高效的 优势,方便大学生维持和拓展人际关 系。
参与组织策划
02
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学会与不同背景的人合
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领导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3
在社团中争取担任一定的职务,锻炼领导才能,学会带领团队
大学心理课人际交往教案
课程目标:1. 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3. 学习并实践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4.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重点: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教学难点:1.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心理调适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案例分析材料3. 心理测试问卷4. 分组讨论话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际交往?为什么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含义和重要性- 介绍人际交往的定义,包括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和维护。
- 强调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业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分析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特点,如自卑、焦虑、孤独等。
-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这些心理特点。
三、案例分析1. 分享案例:森林中的刺猬2. 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刺猬如何处理彼此的关系?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3. 总结:人际交往需要适度,既要保持独立,又要互相尊重。
四、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2. 汇报讨论成果。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人际交往的理解。
2.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二、教学内容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介绍平等尊重、宽容理解、沟通表达等人际交往技巧。
- 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2. 心理调适方法- 讲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相应的心理调适方法。
- 强调心理调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三、心理测试1. 分发心理测试问卷,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特点。
2. 分析测试结果,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教案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第一章第三节。
主要内容包括: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3. 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提高对人际交往的认识;2. 培养学生运用人际交往技巧的能力;3. 引导学生制定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及技巧。
难点:如何运用人际交往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引发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关注。
2. 教材内容讲解:讲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如独立性、自尊心、共情能力等;讲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如倾听、表达、赞美等;讲解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如增强自信、培养同理心、拓展人际关系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技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场景,运用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进行模拟练习,并分享心得。
5. 板书设计:板书重点内容,如人际交往心理特点、技巧及策略,方便学生复习。
6. 作业设计:题目1:请列举三个你认为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并解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倾听、表达、赞美。
倾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人,表达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沟通,赞美可以增进人际关系。
题目2:请制定一个提升你的人际交往能力的计划,包括具体的行动步骤和预期目标。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拓展人际关系,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3. 建议: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人际交往的书籍,参加心理健康讲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大学生人际交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人际交往的功用、人际交往中的人际冲突,并掌握提升交往能力的技巧。
教学重点:人际交往的冲突,提升交往能力教学难点:人际交往的冲突,提升交往能力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一)以宿舍为核心辐射的开放式交往方式空间距离对形成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当今大学一个宿舍4-6个人同室而居,情况好的亲如兄弟姐妹,但同宿舍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是带给大学生困扰最多的人际关系之一。
同时,大学生在交往上呈多元与开放交往的心态。
他们渴望友谊,渴望结交更多的朋友,交流更多的信息,接受更多的新思想。
交往对象上除了同宿舍的同学、以前的亲友、朋辈交往外,也转向更广泛的社会交往群体。
同学交往不局限于同班同学,不同年级、不同院系乃至不同学校的同龄人都是其交往对象。
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的交往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交往空间和手段,也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变得更方便、更快捷,交往距离更远。
就算是没有同学关系或者不是同龄人,介于某些共同的爱好、某个共同的意愿、某些组织机构,各种社会人群都是如今大学生交往的对象。
(二)注重情感满足相对简单的交往内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加看重情感上的满足,许多大学生友谊是建立在相互之间有共同的生活节奏、相似的生活规律、能彼此信赖与支持、能相互有较多的陪伴时间的基础上。
总体上来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功利性特点并不明显,交往的内容多与“利益”的相关性不大。
围绕着学业、校园生活、休闲与娱乐展开的聊天、社团活动、举行聚会、体育活动娱乐、结伴出游以及其他一些集体活动形成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占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大部分。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很少涉及领与下属、利益关系的工作交往等社会交往的内容。
由人际冲突带来委屈、愤怒、伤心、抑郁等情感波动是引起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惑的主要原因。
而引发这些情绪的事件多为相对简单的生活事件,如“与同学之间没有共同的话题,觉得他们谈的事情都好无聊”“同宿舍的同学中,有的同学的作息时间习惯、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与自己的很不一致”,或是“在偌大的校园里,根本找不到真心的朋友而感到孤独和失落。
大学人际交往心理课教案
1. 让学生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和意义。
2. 了解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3. 理解并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技巧。
4.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重点1.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特点。
2. 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4. 问答法:通过问答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 提问:什么是人际交往?为什么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2. 引导学生思考: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 人际交往的含义和意义- 讲解人际交往的定义。
- 分析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分析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特点,如:自我认知、情感表达、社交焦虑等。
- 结合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心理特点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3. 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技巧- 讲解倾听、表达、沟通等技巧。
- 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技巧。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探讨如何运用人际交往技巧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人际交往技巧在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有什么意义?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人际交往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分析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如:沟通障碍、社交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
- 结合案例,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如何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心态- 讲解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应对人际交往中的挑战。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3. 学会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技巧。
4.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教学重点:1.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2. 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际关系心理学。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人际关系问题进行讨论,分享经验和看法。
4. 问答法:通过提问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人际关系的含义和重要性。
2. 介绍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特点- 解释人际关系的概念,强调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如: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等。
2.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介绍心理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如: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等。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案例,如:如何处理与室友的关系、如何应对人际冲突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本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 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真诚、尊重、倾听等。
- 讲解如何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沟通、包容、支持等。
2.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 介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技巧,如:非言语沟通、自我介绍、建立信任等。
三、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
(完整版)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教案
表达方式内敛
相较于直接表达,更倾向 于通过暗示、隐喻等方式 传达情感。
情绪波动性较大
受到内外因素影响时,情 绪容易波动,需要一定的 情绪调节能力。
意志力培养与自我控制
目标导向明确
能够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 目标付出努力。
抗干扰能力增强
在面对诱惑和干扰时,能够保持 定力,专注于目标。
自我控制能力提高
非语言沟通技巧运用
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非语言沟通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注意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身体姿态和距离等。
实践应用 在人际交往中注重非语言沟通的运用,如与朋友聚会、参 加社交活动等。同时,也要学会解读他人的非语言信号, 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情感和态度。
04
关注他人需求
在交往中关注他人的需 求,主动提供帮助和支 持。
不断反思总结,持续改进提升
反思交往过程
01
在交往后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总结经验教训。
学习交往技巧
02
通过阅读、学习和实践掌握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
持续改进提升
03
根据反思和总结的结果,不断调整自己的交往方式,提升交往
能力。
THANK YOU
进步。
保持联系
定期与朋友交流近况, 分享生活点滴,巩固友
谊。
05
解决冲突与矛盾处理方 案
识别冲突来源及类型划分
冲突来源
利益冲突、观念冲突、情感冲突等。
类型划分
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前者有利于问题解决,后者则可能加剧矛盾。
积极应对态度和策略选择
积极应对态度
保持冷静、尊重对方、倾听对方意见、寻求共同点等。
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言行举 止,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同时,也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松 对自己的控制,以缓解压力和疲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人际交往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 人际交往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真诚和尊重。
2.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人际交往在大学生活中重要吗?为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际交往在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我们的心理健康、学习效果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讲授新课1. 人际交往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人际交往是指个体之间通过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
- 重要性:人际交往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个人成长。
2. 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倾听: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感受,不打断对方,给予足够的关注。
- 表达:清晰、准确、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 非言语沟通: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语气,以增强沟通效果。
- 情绪管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化的沟通。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人际交往中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际交往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困难。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观察身边的人际交往现象,思考如何运用所学技巧改善人际关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人际交往技巧?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倾听、表达、非言语沟通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技巧。
二、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人际交往场景,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沟通。
2.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
三、讨论与分享1. 学生分享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和体会,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技巧。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3. 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人际交往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人际交往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提问:为什么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来说如此重要?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1. 从个人成长、事业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阐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人际交往对你的生活和学习有哪些影响?三、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1. 良好的沟通技巧a. 倾听: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和需求,避免打断对方。
b. 表达:清晰、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对方。
c. 非语言沟通:注意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沟通方式。
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a. 真诚待人:真诚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b. 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c. 情绪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化影响人际交往。
3. 解决冲突的技巧a. 主动沟通:面对冲突,主动与对方沟通,了解对方观点。
b. 求同存异:尊重对方的观点,寻求共同点,解决分歧。
c. 寻求第三方帮助:在必要时,寻求第三方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四、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际交往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人际交往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六、课后作业1.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份人际交往计划。
2. 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际交往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2. 学生掌握人际交往基本技巧的能力。
3. 学生在课后运用人际交往技巧的实际效果。
大学心理健康教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交技巧
大学心理健康教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交技巧标题:大学心理健康教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交技巧引言: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可以提高自身的情感满足感,改善心理状态,增强适应能力,提升个人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掌握社交技巧,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交挑战。
一、了解自己与他人1. 寻找自身优势:了解自己的兴趣、擅长和性格特点,找到自己的优势,并将其作为自信的基础。
2. 尊重差异:意识到每个人的背景和经历都不相同,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尊重差异,避免偏见和歧视。
二、积极参与社交活动1. 加入学生组织或社团: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学生组织或社团,主动参与其中,扩展社交圈子。
2. 参加社交活动:参加校园举办的各类社交活动,如派对、志愿者活动等,增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
三、改善沟通技巧1. 倾听能力:积极倾听他人,在对话中给予对方充分的关注,展示出真诚的兴趣。
2. 表达能力: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使用恰当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方式。
四、维护人际关系的技巧1. 互相关心:对朋友和同学感兴趣,关心他们的需要和状况,积极寻找并提供帮助。
2. 公正公平: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保持公正的立场,避免偏袒和亲近不当。
五、处理冲突与困难1. 积极沟通:在发生冲突或困难时,勇于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寻求解决办法。
2. 接纳变化:意识到人际关系中会出现变化和困难,接受现实并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六、培养自信心1. 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避免自我批评和否定。
2. 肯定自己:鼓励自己,肯定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
七、寻求支持和帮助1. 寻求心理辅导:如果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经历心理压力,可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师的帮助和支持。
2. 倾诉者:在身边寻找一个可以信任和倾诉的朋友,分享内心的感受和困扰。
结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掌握社交技巧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3. 提高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教学难点:1.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做到真诚、尊重、理解、包容。
2.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处理冲突和矛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经验和困惑。
二、讲授新课1. 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1)定义: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
(2)重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事业发展、生活幸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原则(1)真诚:在人际交往中,要真诚对待他人,不做作、不虚伪。
(2)尊重:尊重他人的意见、观点和感受,给予他人应有的尊重。
(3)理解: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4)包容:接受他人的不足,给予他人改正的机会。
(5)沟通:善于倾听、表达,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力。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关于人际关系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人际关系的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讲授新课1.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做到真诚、尊重、理解、包容(1)真诚:真诚地对待他人,不做作、不虚伪。
(2)尊重:尊重他人的意见、观点和感受,给予他人应有的尊重。
(3)理解: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4)包容:接受他人的不足,给予他人改正的机会。
2.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处理冲突和矛盾(1)冷静分析:在冲突和矛盾面前,要保持冷静,分析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人际沟通与技巧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认识到良好人际沟通对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1. 人际沟通的重要性2. 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教学难点:1.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沟通技巧2. 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人际沟通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际沟通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此重要?二、讲解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1. 倾听技巧- 介绍倾听的重要性- 讲解如何进行有效倾听2. 表达技巧- 介绍表达的重要性- 讲解如何进行有效表达3. 非语言沟通技巧- 介绍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讲解如何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沟通方式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际沟通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中的人际沟通技巧和问题。
四、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沟通。
2. 学生分享角色扮演的感受和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人际沟通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讲解沟通中的障碍及应对方法1. 分析沟通中的常见障碍,如文化差异、价值观冲突等。
2. 讲解如何克服沟通障碍,提高沟通效果。
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人际沟通技巧?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实用的沟通技巧。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人际沟通中的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等。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沟通技巧的运用能力。
3. 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4. 反思与改进计划: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方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观念。
2. 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克服困难。
二、教学重点1.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2. 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3. 良好的心理素质三、教学难点1.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克服困难2.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人际交往在大学生活中重要吗?为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际交往在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1. 分析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活的积极影响:a. 提高学习效率b.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c. 培养良好的人格魅力d. 扩大人际圈子,获取更多资源2. 分析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活的消极影响:a. 影响心理健康b. 影响学业成绩c. 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三)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1. 倾听技巧:a. 全神贯注地听对方说话b. 通过肢体语言表示关注c. 避免打断对方2. 沟通技巧:a. 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b. 注意语气、语速和语调c. 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3. 交际技巧:a. 保持微笑,展现自信b. 主动与人交流,扩大人际圈子c. 尊重他人,避免冲突(四)良好的心理素质1. 培养自信心:a. 相信自己的能力b. 学会自我激励c. 勇于面对挑战2. 培养乐观心态:a. 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b. 学会调整心态,面对挫折c. 关注自己的成长,不断提升自己(五)案例分析1. 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总结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互相学习、借鉴(六)总结1. 强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2. 回顾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良好心理素质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学生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024年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教案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互动,可以拓 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自我认 知。
人际交往是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 ,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定义 促进个人成长 维护心理健康 推动社会发展
人际交往是指个体与周围人之间 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进行的信 息交流和情感互动过程。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带来积极的 情感体验,减轻心理压力,维护 心理健康。
Chapter
2024/2/29
14
倾听技巧
积极倾听
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 和肯定性回应,展示对说 话者的兴趣和关注。
2024/2/29
理解并反馈
在倾听过程中,通过重述 或总结说话者的观点,确 保信息的准确理解。
避免打断
尊重说话者的发言权,避 免过早提出自己的观点或 建议。
15
表达技巧
清晰表达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避免 模糊不清或含糊其辞。
2024/2/29
5
0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Chapter
2024/2/29
6
认知特点
自我意识增强
大学生开始更深入地探索自我, 对自我认知和评价更加明确。
2024/2/29
认知复杂性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大学生在 人际交往中展现出更复杂的认知过 程,包括对他人的动机、情感和行 为的深入理解。
平等交往
在交往中保持平等的心态,不卑不亢,才能建立平等 、和谐的人际关系。
2024/2/29
19
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热情主动
在交往中保持热情主动的态度, 积极与他人交流,才能增进彼此 的了解和感情。
宽容豁达
对于他人的缺点和不足,应以宽 容的心态对待,不斤斤计较,才 能减少矛盾和冲突。
有关人际交往的教案大学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3. 学习并实践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教学重点: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人际交往技巧。
2. 解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交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中的具体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内容设计: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 提问:什么是人际交往?为什么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含义:解释人际交往的概念,强调其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a. 自我认知:分析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的特点,如自我中心、自卑等。
b. 情绪管理:探讨大学生在情绪管理方面的挑战,如焦虑、愤怒等。
c. 社交焦虑:分析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和表现。
三、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通过“森林中的刺猬”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当距离的重要性。
2. 学生讨论:结合自身经历,讨论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当的距离。
四、总结1. 强调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对大学生的影响。
2. 提醒学生关注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特点。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1. 提问: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该如何运用技巧?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内容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a. 沟通技巧:讲解倾听、表达、非言语沟通等技巧。
b. 情绪管理技巧:介绍如何处理情绪,避免情绪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c. 社交礼仪:强调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三、实践活动1. 模拟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对话,练习沟通技巧。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情绪管理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大学人际交往心理微课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及其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3. 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 学会解决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教学内容:一、人际交往概述1. 人际交往的定义与作用2. 人际交往的类型与特点二、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1. 自我意识增强2. 社交焦虑3. 偏好圈子化4. 情绪波动大三、人际交往技巧1. 倾听与表达2. 沟通技巧3. 情绪管理4. 建立信任四、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1. 自卑心理2. 嫉妒心理3. 孤僻心理4. 以我为中心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学生要学习人际交往?2. 通过提问,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1. 讲解人际交往的定义、作用、类型与特点。
2. 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如自我意识增强、社交焦虑等。
3. 介绍人际交往技巧,如倾听与表达、沟通技巧、情绪管理等。
三、案例分析1. 以“森林中的刺猬”为例,引导学生理解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当距离的重要性。
2. 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寻找平衡点。
四、互动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总结1. 强调人际交往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识程度。
2. 学生掌握人际交往技巧的情况。
3. 学生在解决人际交往中心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人际交往相关书籍、文章。
2. 案例分析视频、图片。
3. 在线互动平台,供学生课后讨论和交流。
大学心理与沟通技巧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学心理与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2. 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大学心理特点。
3. 学习并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应对大学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教学重点:1. 大学心理特点分析。
2. 沟通技巧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沟通中。
2. 针对不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沟通策略。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 角色扮演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大学生心理与沟通技巧的兴趣。
2. 简要介绍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二、大学心理特点分析1. 介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特点,如独立意识增强、自我认知提高、情绪波动等。
2. 分析这些心理特点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三、沟通技巧概述1. 讲解沟通技巧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倾听、表达等。
2. 介绍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四、案例分析1. 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沟通技巧解决问题。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促进课堂互动。
五、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在大学生活中运用沟通技巧?- 如何应对人际交往中的冲突?-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六、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二、沟通技巧实践1.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沟通技巧的运用。
2. 模拟真实场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和收获。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沟通技巧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大学生心理与沟通技巧的感悟文章。
2. 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尝试运用所学沟通技巧,并记录下自己的体验。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积极性、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教案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教案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了解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理解并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技巧。
教学重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特点及交往的技巧教学难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交往过程中善用的技巧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问答法课时累计:2教学内容设计:案例分析:森林中的刺猬森林里,几只刺猬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当他们想紧靠一起互相取暖时,又不得不弹开了,因为刺猬身上都长着尖刺,靠在一起就会刺痛对方。
但经过几次尝试后,刺猬们最后终于找到了即不刺痛彼此又能相互取暖的适当的距离。
启示:就像刺猬因为彼此保持了适当的“距离”才能相互取暖一样,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得讲究一个适当的“度”。
在人际交往方面,这个“度”就表现为各种交际特点与技巧的集合,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这些技巧。
新课导入:大学是一个相对纯净的“象牙塔”,可同样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
如今,随着大学的日渐开放,大学生与社会交往的日渐增多,社会上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活中也有投射。
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大学生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及交往的技巧。
讲授:第一节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概述一、人际交往的定义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
人际交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
大学时期是青年人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和探索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大学生活免不了人际交往与沟通。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1.师生关系。
老师与学生,是大学校园里两大基本群体。
老师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师生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教案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了解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理解并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技巧。
教学重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特点及交往的技巧教学难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交往过程中善用的技巧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问答法课时累计:2教学内容设计:案例分析:森林中的刺猬森林里,几只刺猬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当他们想紧靠一起互相取暖时,又不得不弹开了,因为刺猬身上都长着尖刺,靠在一起就会刺痛对方。
但经过几次尝试后,刺猬们最后终于找到了即不刺痛彼此又能相互取暖的适当的距离。
启示:就像刺猬因为彼此保持了适当的“距离”才能相互取暖一样,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得讲究一个适当的“度”。
在人际交往方面,这个“度”就表现为各种交际特点与技巧的集合,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这些技巧。
新课导入:大学是一个相对纯净的“象牙塔”,可同样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
如今,随着大学的日渐开放,大学生与社会交往的日渐增多,社会上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活中也有投射。
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大学生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及交往的技巧。
讲授:第一节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概述一、人际交往的定义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
人际交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
大学时期是青年人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和探索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大学生活免不了人际交往与沟通。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1.师生关系。
老师与学生,是大学校园里两大基本群体。
老师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师生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在学校的健康地学习成长。
2. 同学关系。
同学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关系,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
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关系总的说是和谐、友好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亲情化、家庭化的趋势,即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创造一种如同亲属一般和谐稳固的同学关系。
大学生同学间关系比较频繁的场合有三个方面:即班级内的同学关系、宿舍关系与老乡、社团等关系。
班级同学交往以学习与班级活动为主;而宿舍同学关系以情感交往与生活交往为主,老乡关系以情感交往为主,社团关系以兴趣与工作交往为主。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人际交往问题始终贯穿大学生活时代,随着社会对人的适应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交往也成为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课题,交往方式和交往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等性。
由于大学生都处在同一身心发展水平上,因此彼此之间存在着大致相同的年龄、经历和心理,其知识结构和思想特点也相差无几。
因此,大学生的交往带有明显的人格平等、角色相同等特征。
2、纯洁性。
大学生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存在因经济关系所带来的一系列利害冲突。
大学时代正是思想活跃、感情丰富的时期,大学生更珍视友谊,把友谊作为重要的追求目标,而且大学生极富浪漫性,头脑中充满了对理想的憧憬和对生活的热爱,较少出现互相利用的功利色彩的人际关系。
3、独立性。
由于大学生之间个性差异很大,每个人的交往都可能不同于他人,这促使使大学生的交往活动呈现出多彩的个性特点。
但是无论活泼好动,还是孤僻好静的大学生,在交往中都表现出自主性。
4、开放性。
大学生的交往呈现出开放式的特点。
首先表现为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很强。
其次表现为交往范围较宽。
再次表现为交往方式的丰富多彩。
总之,大学生交往的开放特点,说明了大学生的交往是全方位的。
5、信息性。
重视交往的信息交流作用。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对信息的流动最为敏感的群体之一。
他们普遍把社交能力作为自己必须具有的能力之一,同时认为,社会交往的目的在于扩大自己的信息网络,加大信息的输入量。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义大学生渴望友谊,希望丰富多彩的人际交往,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反映。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加速大学生社会化进程每个人的社会化进程都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的,人际交往是社会化的起点。
随着个人的成长,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往内容逐渐深化,交往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信息,保持与社会的联系,明确社会责任,促进自我成熟。
2、有助于大学生深化自我认识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并不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而是通过交往,不断地以他人为镜,在与他人的对照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过程。
我们需要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形象及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从而充当正确的社会角色。
大学生正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断地寻找恰当的社会位置,选择更为恰当的行为方式。
3、有助于大学生成才人际环境和谐与否与人的才智发挥是成正比的。
人际交往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
生活在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中,会使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得到超常发挥,使人有安全感而永保旺盛的精力。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完善的条件。
大学是人的个性定型的关键时期,积极的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
4、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满足大学生交往、友谊、归属、安全等的需要,提高其自信和自尊,使其获得友谊和帮助,增强自我价值感和力量感。
有助于降低大学生的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与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恐惧等。
因此,良好的人际交往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
第二节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一、自我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主要表现为:强调别人对自己应该承认、理解、接受和尊重,忽视对等地理解和尊重别人,交往中注重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忽视别人的利益和要求。
只从自己的经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和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方式在大学生中是比较普遍的。
青年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使得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主判断、自主评价的倾向,这就造成青年学生容易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只强调社会应理解自己,喜欢指责他人,抨击社会。
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吹自擂、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二、自卑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常常是缺乏畏首畏尾,遇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人。
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气吞声。
实际上自卑者并不一定能力低下,而是他们往往凡事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在交往中总希望自己的形象理想完美,惧怕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
这种心境使自卑者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往往畏首畏脚,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
三、恐惧惧怕人际交往。
除了几个亲近的人之外,他们很难和外界沟通,在人多的地方会觉得不舒服,担心别人注意他们、担心被批评、担心自己格格不入,情况轻微的人还可以正常的生活,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生活上的障碍,无法正常求学或工作。
造成社交恐惧的原因通常是有过失败的交往,形成了不愉快或痛苦的体验。
或是听说别人有过失败的教训,惧怕这种情绪刺激自己,而使自己产生痛苦的体验,这种体验是通过预测得来的间接体验。
社交恐惧的人常表现为对人际交往敏感、害怕因交往而使自己受伤害、久而久之,拉大了与周围人的距离,妨碍了与他人的交流沟通。
四、嫉妒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是对与自己有联系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是通过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
嫉妒往往表现为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嫉恨心理。
它的特点是针对性与自己有联系的人;往往是指向和自己职业、层次、年龄相似而超过自己的人。
大多数忌妒心理潜伏较深,行为表现较为隐秘。
嫉妒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
五、猜疑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
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善意曲解为恶意。
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
猜疑的人很容易偏激,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不信任,人际关系常陷入僵局。
猜疑产生的心理原因是过分地关注自己的利害得失,和自私心理联系紧密。
其思维定势就是怕别人损害自己。
六、自负自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傲气轻狂、居高临下、自夸自大,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
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态度。
与熟识的人相处,常过高地估计彼此的亲密程度,使对方出于心理防卫而与之疏远。
七、羞怯羞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
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人们在言语上支支吾吾,行动上手足失措。
长此以往会不利于与他人正常交往。
害羞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腼腆,动作忸怩,不自然,脸色绯红,说话音量低而小,严重者怯于交往,对交往采取回避的态度。
过多约束自己的言行,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也无法与人沟通,造成交往双方的不理解或误解,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八、自私在人际交往中自私经常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人际交往中自私者往往以"我"为圆心,以"我的利益"为半径,"以我的一切"为准则。
这种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别人利益的心理即自私。
自私的人纯粹以功利和实用看待人际关系。
凡是对他有利的则不顾一切往前冲,他不利的又不顾一切往回缩或推诿,"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是典型的自私哲学。
有自私心理的人,与人交往的动机往往是贪图金钱财物,攀附名利。
九、自我封闭这种心理状态的表现是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欲望掩盖起来。
严重者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怀有很深的戒备,隔断了与他人的交往。
大多数学生都承认在人际关系中,和同学保持融洽关系还比较容易,但与他人交知心朋友很难或比较难。
自我封闭心理的原因一是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不愿意把心扉向别入敞开,有什么事喜欢闷在心里,很少自我暴露自己真实的一面。
二是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增多,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个人意识强,偏向自我。
三是社会竞争和人才竞争激烈,来自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促使大学生整日埋头苦读,彼此间思想沟通和交流不够,使人际关系疏远,缺少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