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文化情景论文
高中美术论文15篇(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论文15篇(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9281a873c1ec5da50e270f6.png)
高中美术论文15篇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反思高中美术论文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德智体美劳成了教育改革中的重头戏,对于高中美术鉴赏在贯彻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成绩,我们有目共睹。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就是要通过对美术的学习与欣赏,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学生通过对美的体验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论文美术高中美术论文: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反思【摘要】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美术课教学进行了反思,以求今后加强自身教学水平,为新课标的实施增强信心。
【关键词】美术欣赏反思传递情感激励《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因此,普通中小学美术学习绝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被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一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和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工夫,而在实际教学时,学生的兴趣点却有所不同,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近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差别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在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否,全由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其最终的教学效果。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多种美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合理运用尤为重要,适当设置并提出一些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问题,激励学生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愉快和积极的体验。
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516c6f7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7.png)
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为学生提供
更好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领悟艺术作品的精髓。
那么,什么样的情境才能
被认为是有效的呢?
首先,情境应该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比如说,学习一幅具有民间色彩的山水画,情境可以设计为在童话中寻找山水画的痕迹,或者走进一家瓷器店里欣赏美丽的传统
瓷器。
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山水画所传递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
面的信息,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其次,情境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如果设计得过于简单,学生可能很快就会
失去兴趣;但如果过于复杂,学生又可能无法理解或不能完成任务,产生挫败感。
因此,
情境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以适度难度为宜。
再次,情境应该注重互动性和探究性。
学习艺术鉴赏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需要学
生自己去发现和思考。
因此,情境应该设计成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其中,进行探究和发现,
比如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通过展示和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美术作品的魅力。
最后,情境应该具有一定的美感和趣味性。
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提
高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和需求。
比如,学习一幅古代宫廷画作,可以设计成进行穿越到古代,学习一些文化礼仪知识,感受宫廷文化的高雅和美丽。
总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需要做到生活化、适度难度、互动探究和
美感趣味等方面的考虑,以提供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更深入的学习效果。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10篇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c50f5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8.png)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论述高中美术教学在学生综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高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力、审美能力以及艺术修养的培养作用第二篇:高中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 分析不同教学方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艺术表达和创作能力的发展第三篇:高中美术教学的课堂设计- 研究高中美术课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分析不同课堂设计对学生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的影响第四篇:高中美术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探讨高中美术教学的评价体系,如何准确评估学生的艺术水平和发展潜力- 探索有效的反馈机制,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第五篇: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 分析高中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探讨如何在跨学科融合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第六篇: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数字技术应用- 研究数字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 探索数字技术如何增强学生的艺术表达和创造能力第七篇:高中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分析高中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和融合方式- 探讨如何在美术教学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第八篇:高中美术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论述高中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探讨如何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第九篇:高中美术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研究高中美术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方式和效果- 探讨如何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第十篇:高中美术教学的终身研究价值- 探讨高中美术教学对学生终身研究的影响和意义- 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修养,使其成为终生的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创作者以上是《高中美术教学论文10篇》的论文题目,每篇论文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展开研究和论述。
浅谈绘画艺术赏析鉴赏论文
![浅谈绘画艺术赏析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b1663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8.png)
浅谈绘画艺术赏析鉴赏论文现代绘画艺术以其产生之时的狂热激情、原创的魅力给现代美术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对其后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绘画艺术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绘画艺术赏析论文篇一:《浅谈中世纪宗教绘画艺术赏析》摘要:中世纪绘画没用继承希腊罗马客观写实、典雅肃穆的艺术创作风格,而是围绕格列高尼大主教所倡导的原则,即以宣传教义为第一原则,用艺术来表达对上帝的无限崇敬。
本文从中世纪绘画特征入手,结合中世纪宗教背景,继而分析中世纪宗教绘画特征。
以中世纪宗教绘画《善良的牧羊人》《面包和鱼的奇迹》《基督为使徒洗足》《圣马太像》为例,浅谈对中世纪绘画艺术的赏析。
关键词:宗教;希腊罗马风格;宣传教义;绘画作用一、中世纪绘画特征欧洲中世纪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时代,因此,其绘画艺术亦与宗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众所周知,欧洲____之神学观念对人本主义和现实生活采取一种否定的态度,从而使本应反映人和现实生活的一切艺术都成为了基督____神学的奴仆,因此,艺术为基督____是欧洲中世纪艺术的重要特征,绘画艺术亦然。
其次,基督____是欧洲中世纪人民生活以及灵魂寄托的场所,从而使得教堂建筑成为了这个时期艺术发展的重心,在这个时代,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一般从属于建筑艺术,亦因此成为了建筑艺术的从属品。
这个时期的绘画形式,多以壁画、镶嵌画和彩色玻璃窗画为主。
总之,其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也就是去反映____徒对教义和宗教故事的虔诚态度。
可见,欧洲中世纪的绘画艺术特征多表现为不注重真实空间的描绘以及真实的色彩关系,而更多地强调色彩的象征性,喜欢运用寓意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人们对宗教的虔诚。
此特征也反映了其不同于由古希腊罗马奠定的西方绘画写实的传统,亦可以说,此写实传统于中世纪遭到了破坏,同时从中世纪绘画题材上讲,其题材十分单一,表现的主要为宗教题材之绘画。
至于欧洲中世纪如西班牙等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由于伊斯兰教严禁偶像崇拜,因此,这些国家的画家们就将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清真寺的各类植物及几何图案装饰上面了。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3000字范文(2)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3000字范文(2)](https://img.taocdn.com/s3/m/ed76463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c.png)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3000字范文(2)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篇4浅谈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我国艺术教育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美术欣赏课在学校整体的教育环境中,以其特殊的内容承担着人才培育中的特殊任务,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当教育步入素质教育时代,美术欣赏课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创造、审美、广博知识、人格境界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育尤其是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课题只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随着多媒体使用信息量增大,学科课题综合化都必将大大拓展美术欣赏的容量?高中开设的美术欣赏课程以列为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美术选修课等构成全民的艺术素质教育,突现了美术教育在现代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找准位置就必须突出普及和审美二个方面,才能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取得主动?不能认为开了美术课就是素质教育了,观念不转变美术照样搞应试教育(如重技巧?轻欣赏,重课外?轻课堂,重特长生?轻多数学生等)?美术教育要跳出低层次,实现其阶值就必须改变以掌握专业技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美术欣赏(既使是技能技巧教学也必须更多融入欣赏内容,对于特长生更应当重视美术欣赏及文化素养),纠正作为艺术教育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顽症:艺术教育不艺术(套用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无新意)?普通教育不普通(“重技轻理”过于强调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赏评作品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审美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直觉和情趣,努力构建起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我国美术欣赏起步晚,很多搞美术的人都以绘画实用美术为主,去搞美术理论的相对很少也属于冷门,从而致使美术欣赏很滞后?眼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文化艺术不断与国外交流沟通及碰撞,美术欣赏被提上发展的日程,目前美术欣赏课正处于在普及中提高这样一个层面上?美术欣赏从2003年起就成为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课,从体制上看美术欣赏课的地位有很大的改观?但在现实教学中,美术欣赏课题依然没有改变,从根本上几乎很难改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美术欣赏课的重要作用,但是学生说的和做的却大相径庭,在他们眼里这是一门副的不能再副的课,既不统考又不高考(美术专业除外),还是多学点考试用的吧,这样更实惠些?不仅学生不重视,社会?学校和家长对美术欣赏课的关注也不够?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几点尝试美术欣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新的教学观认为: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必须是成定论的知识,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接触一些尚在争论的内容?因此,新课程为寻找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了相对广泛的空间?现实生活中的话题往往具有亲近感?如在“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现在明星穿着的“破”牛仔裤和学生平时穿的校服问:“这些是美术作品吗?你平时会喜欢穿哪样的服装?”从而引出美的多样性?美的时代性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条件,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使学生感觉到美就在身边,并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3?创设情景,从中品味艺术魅力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地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情景设置法等办法,往往事半功倍?4?美术欣赏应从文本欣赏走向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适当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连通美术与社会文化?时代之间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活动赋予美术欣赏教育以丰富的意义,无疑给美术鉴赏教学带来新鲜的空气?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通过网络资源?图书查询?民间调查等手段广泛收集资料,并且对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进行整合?汇总,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合作探究,完成研究报告?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美术文化的视野,促进学生对美术文化的体验与感受?新课程理念要求,美术欣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不要过于追求统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研究问题,从而锻炼创造性思维,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三?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审美能力的教育审美能力就是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到处存在着美与丑?对与错的对比?中学生正处在豆蔻年华,感情自然而纯真,对世界的美丽与美好的事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求?但对社会一些对立变化认识还是很肤浅,所以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教育尤其重要?“美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美术是视觉形象艺术,美术教育就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情感的共鸣,思想冲击,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利用艺术的感染力,感召力,观尽大千世界中的艺术精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美的本质,美的真谛?从重视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直观教具?模型?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视觉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在美术欣赏课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方能产生情感共鸣?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们不仅从蒙娜丽莎的脸上看到,透过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悄然地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同时,我们还能感觉到一种朴素?自然?纯真的人性情感透溢出来,表现出一种彻底挣脱宗教禁锢而苏醒了的人性与复活了的灵魂,体现出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从而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许多美术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语?文字所无法描绘的,只能用心去体验?去触摸?如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的魅力在于通过刻画劳动的美,表现出一种自然淳朴的情感,坚实而凝练的笔调描绘出法国农妇朴实?勤劳?诚挚的品格,优美的自然风光,饱含着一种宁静的生活意趣?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另外美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恶劣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心情郁闷,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通过美化育人环境,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2?创造性思维培养中国的传统教育,包括解放后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的确不重视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几千年封建专制政策传统的和“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及近几十年经济的计划管理模式以及过多的_运动影响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视,这种社会结构偏爱有知识?有技能但因循守旧?被动驯服,因而忽视乃至压抑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这种人云亦云的能力每个人(包括动物)都有,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造就批判性思维的头脑?敢于验证问题的头脑,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头脑?”美术欣赏课利用美术作品的内涵不确定性,让学生大胆想象,并能以我为主?自圆其说,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极其重要的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世界的发展大多是从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美术欣赏所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对相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能力?虽然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形成惊人的作品,但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也能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一种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教育?这对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是最为有益的?因为这种教育用于大多数,对于创造性思维普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如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提倡成品再创造和艺术的大众化?流行化,艺术家运用他们喜欢的材料,创造出一些简单的?有意义的作品,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创作的公有财产?1958年艺术家贾斯伯·琼斯创作的《三面旗》画的是三面大小不一而又有渐变形式的美国国旗?这件作品力图使人人都熟悉的图像,复制出来让观者看,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形象和冲击力?这便是创作,既简单又富有联想,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创作,美术欣赏课正努力提高美术教育这方面的功能?如废物造型创作,从材料到构思,完全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化腐朽为神奇,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特别是结合社会实际,挖掘有价值的课题,使这种教育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素质?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力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新型材料与工具发掘新课题?如广告欣赏?标志欣赏?家具欣赏?店面欣赏?环境艺术欣赏等实用性强,想象空间大的课题,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体现,增强了学习兴趣参与欲?学生的创造力在恰当的指导下,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步骤过程到结果,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如在我校五十年校庆之前进行庆徽设计,同学们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对标志的理解积极构思,细致描绘,整个过程都充满着创造性思维锻炼?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创造性思维比较常见,效果非常好?3?广博知识的源泉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旁征博引,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任何的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社会,并依社会而存在,所以,欣赏美术作品必须要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风俗?人文等?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如一位教师在讲雕塑的基本手段时,把“焊”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在金属工艺发展的今天,大量合金钢雕塑作品的问世,“焊”恐怕要算是较重要的雕塑手段?倒是另一位教师在讲述雕塑特征时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间雕塑,反而引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一定要涉及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区别,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归纳出:山水画是散点透视,因为山水画是移步换景?边走边画,不是很注重客观现实,重写意;而风景画是焦点透视,因为风景画是站在一个点不动进行作画,注重对客观现实的描写,重写实?这几千年的艺术也造就了东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东方人重情感,西方人重理性?由此会延伸到很远?很深?好的美术作品,欣赏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前提,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外部的形式结构,作品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背景,内部情感意蕴?所以在欣赏的同时,大大的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4?人格境界的提升情感境界在审美中是一个中心问题?美术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境界?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起来可以陶冶情操,完善意志,使欣赏者的人格境界得以提升等?如《长江万里图》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民族自豪感;拉斐尔画的《圣母像》激起人们愉悦爱慕亲切的情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大卫》表现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美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唤起了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接受某种道德情感,受到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审美情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动力?现在全中国正在轰轰烈烈的推行素质教育,而美育教育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决定了它在美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使他们学会创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美术欣赏尽管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有许多深入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我国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现状,也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美术欣赏在自身科研方面相对滞后的状态,应该努力以改善?美术欣赏真正切实地实施起来,还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需要进一步探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可以预期的是,通过我们共同努力,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超越了民族界线,超越了国界,是一种无声的心灵语言交流?与之交流绝不仅是以上谈到的这种作用?一幅优美的作品它有宏大的包容量,个中的内容是我们无法尽述的,这也就是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我们静静地品味画中的意境,也静静地品味多姿的生活?品味灿烂至高的人生,用崇高的精神境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品质,这也正是美术欣赏课的本质目的所在?参考文献:[1]邓福星.《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2]徐芬?赵德成.《教育研究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3]姚今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美术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年版.[4]钟俊主.《美育》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篇5谈谈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摘要】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对于高中生来说有增加其人文素养的作用,老师在对于教授鉴赏课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们能够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感受其艺术气息的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增加学生们的知识量,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让他们对于世界的各个区域的文化产生敬畏感,理解艺术作品当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怀,经过艺术气息洗涤来提升了学生们的人文修养。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d1977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b.png)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美术鉴赏课程论文篇11、形与神在艺术史上的源流。
形与神的关系在美术史上一直是一个连续讨论的问题。
关于传神论早在汉代就有了萌芽,其代表就是刘安《淮南子》中支出作画勿“谨毛而失貌”,而当时著名的画家王延寿则表示作画要“随色象类,曲得其情”.这些说法和观点影响到了后来的艺术工作者,并且为之后的“以形写神”的论点打下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而到了东晋时期,绘画艺术由“自发”转向“自觉”,而陶瓷雕塑也不例外,典型就是顾恺之的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以神造形”“,传神写照”等论点,这些论点无不显示出形神合一的理论特色,自此以后,形神合一作为中国美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来确定。
经历南北朝的青白瓷、唐朝的唐三彩、宋朝的五大名窑等的发展,在中国文化整体大兴盛的前提下,艺术下的形神合一体系也到了又一个大总结的时期而代表就是唐代的张彦远所说的“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这样理论的完整化更是让中国的美学“气韵”表现形式更为人们所重“,气韵”也成为一件优秀艺术品不可缺少的条件。
再加上当时儒家内敛化和佛道“虚无”思想的影响“,气韵”说更是得到了文人士子们的支持成为之后艺术品的必须要求,甚至于到了后来有“得意忘形”的说法。
这些传统的艺术要求对于陶瓷造型同样有效,甚至于其更多的保留在历代陶瓷艺术中,一直到现在“形神合一”都是陶瓷雕塑审美的基本原则。
2、陶瓷雕塑中“形神合一”表现。
陶瓷雕塑其本质是一种三位体系的雕塑艺术。
所以体、形是“实”,神是“虚”.对于陶瓷创作者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体与形,在现有的技术利用,使外部空间与雕塑实体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在观察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一种合理的嵌入式的艺术,所以在一定形式上说。
即精神之最高境界“始于形似,止于神似”.最后,在外部环境、雕塑实体与内在精神的三位一体的统一。
而这些在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陶瓷雕塑也可看看出来,如在临潼的兵马俑中就很好地做到了三位一体,一方面利用大规模陶俑数量和军阵的.整齐划一的气势进行了与周围环境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契合,再这样契合的情况下,甚至于是它们创造了一个外部环境,用这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下雕塑实体的精致程度也是无与伦比的,二者以军阵为桥梁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其单个的军人精神与整体的军阵是精神融为一体,这样的一体化程度结果就是内在精神的直接显现,在显现的过程中又坚持了单个的军人精神。
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情境教学创设论文
![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情境教学创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93fcff1770bf78a65295420.png)
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情境教学的创设【摘要】美术课为人文学科,为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
将美术作品、美术现象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利用有关文学,音乐,实物资料,视听资料等方式注重创设情境,加深对经典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课程标准,美术鉴赏,情境教学【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51-01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课程,这种定性实际上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
将美术作品、美术现象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进行正确地认识和解读,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逐渐提高人文素养。
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有关文学,音乐,实物资料,视听资料等方式注重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经典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1 文学情境的创设高雅、激情的诗歌朗诵,使学生陶醉于艺术之美。
案例:鉴赏《米洛的维纳斯》展示图片——正面的、侧面的维纳斯雕像。
教师:维纳斯的美,她不仅属于希腊,而且属于全世界。
穿越历史的时空,她是永恒之美。
十九世纪俄国诗人费特,三十六岁时参观法国卢佛宫,观赏了维纳斯之后发表了长诗《米洛岛的维纳斯》,诗中是这样赞美的——配乐——钢琴曲《爱无所不在》。
学生朗诵(指名普通话标准的学生):是这样的大胆,又是这样的适度,从颈项到腰际,闪跃着迷人的赤裸裸。
女神的身躯,吐露着永不凋谢的美。
在稍稍隆起的头发下,在一尘不染的脸庞上,浮荡着多少醉人的柔情!整个的你都散发着爱的激情,整个的你都沁透着海的浪花;你能慑服一切,你属于永恒。
课堂气氛:安静,轻松愉快,一双双凝思的眼睛。
2 实物资料情境的创设百闻不如一见,展示实物,学生获取最直观的感受。
案例:鉴赏教师收藏的民国时期民窑《青花釉里红鲤鱼盘》教师:老师是一位瓷器收藏爱好者。
美术鉴赏论文3篇
![美术鉴赏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c2fd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f.png)
美术鉴赏论文3篇美术鉴赏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美术鉴赏论文较新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美术欣赏论文篇一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而不只是积累知识那么简单。
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身心等方面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美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区别于其他学科。
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观赏已贯串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
而中小学美术观赏教学,作为培育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需与学生的年龄特性相分离,控制学生观赏习气和观赏特征。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观赏?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
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而且是一个历来末能构成共识的学术问题。
从大量的听课与调查中发现不少观赏课中,教员讲授时间很多,大局部超越30分钟,有的以至整节课讲授,学生学的时机很少,这样的课,不单教员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更累,更没有兴味,这也不顺应如今所倡导的减负运动。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常常考虑着这一问题,分离本人的教学理论,在这里谈一下本人的考虑。
一、美术观赏教学的常见类型普通说来,常见的美术观赏教学有以下四品种型。
(1)讲解型-----教员对美术伤口或是对美术观赏的根本原理和根底学问的解说、阐明。
(2)问答型-----教员就作品或观赏学问、原理发问,学生答复。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员作为援助者。
(4)自在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在地观赏美术作品。
讲解型的美术观赏教学的类型较常见。
象上面所讲的那样,一味由教员解说,这种以教员为中心的教学办法容易堕入学问灌输型的形式之中。
关于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关于美术鉴赏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86306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1.png)
关于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美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欣赏和鉴赏的对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表达方式。
通过观察和鉴赏美术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思想情感。
在本篇论文中,我将以中国水墨画为例,探讨美术鉴赏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美术作品鉴赏。
首先,美术鉴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文化和思想。
中国水墨画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通过鉴赏水墨画,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审美价值观。
从画家笔法的运用到传统意境的表达,每一幅水墨作品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需要我们仔细品味和理解。
其次,美术鉴赏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
通过观察和研究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学会欣赏美的能力并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
在鉴赏水墨画时,我们要关注画家的构图、用色和笔触等方面,同时也要了解其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不断地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出独特的审美观点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艺术品味。
除此之外,美术鉴赏也可以为我们提供美的享受和情感宣泄的方式。
当我们欣赏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时,可以感受到其中传递出的情感和情绪。
水墨画常常以自然和山水为题材,通过画家的笔触和造型来表现大自然的美感和宏大。
当我们欣赏这些作品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秘,同时也可以通过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来找到共鸣和宣泄自己的情绪。
最后,有效的美术鉴赏需要借助于相关知识和技巧。
在鉴赏水墨画时,我们应该了解画家的背景和创作理念,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常见的艺术语言和技术。
此外,还可以通过参观画展和艺术展览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与其他鉴赏者进行交流和讨论,以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
总之,美术鉴赏是一种重要的艺术体验和表达方式。
通过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和情感,并提升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
以中国水墨画为例,我们可以通过鉴赏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和审美价值。
美术鉴赏课教学论文
![美术鉴赏课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2cc73275a8102d276a22fbb.png)
美术鉴赏课教学论文摘要:作为文化教育及审美教育的美术鉴赏课,是对学生进行认识美和评价美教育的专设课程。
因此,上好美术鉴赏课不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术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视觉经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审美活动。
它是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意识和丰富的人文素养作为山区的一名美术老师。
我深知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平日学习忙碌,无暇学习美术,只有高一每周仅一节美术鉴赏课,也唤不起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学生只有在文化课程差的情况下突击美术学习,为将来能挤进大学校,多一条发展的路子。
但教育部将从2015年起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
长期以来,美术课形同虚设得不到学生重视,有望得到改善。
作为美术教师,要有精良的专业知识外,努力通过方各面的学习形式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通过教师的人格力量使学生学会对学科产生尊重的态度。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成为学生榜样。
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这应该是我们实施教育手段的一个策略。
当然,教师的素质就显得至关重要。
如欣赏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这一历史长卷。
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从作品内容看全卷绘有550余人涉及社会各个阶成层,画家人物情节活动有条不紊,以平铺式构图,散点透视分段分区把人物情景展示出来,再现北宋汴京升繁荣景象。
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思考。
作品描写真实有据,刻画细致入微这是长卷历史风俗人物画。
有重要文献价值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尤其是宋史的形象资料。
将美术课定性为人文学科,实际上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重要的是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的情境教学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的情境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913e49aaef8941ea76e057d.png)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的情境教学□谢文婷摘要:该文作者针对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现状,总结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希望促进学生 在适当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
关键词:美术鉴赏情境创设文化情境随着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研究取得了 长足的进步。
新课程改革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 国家美术课程改革提出的美术教育理念之一,情境教学融入美 术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美术鉴赏作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重点培养学 生的综合能力与情感价值。
一、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1.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自1994年我国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程以来,美术鉴赏教学 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赵跃庆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 评价》中论述了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并从客观性、功利性和主 客观的统一方面阐述了艺术的审美价值,解析了作品的形式语 言®。
20世纪80年代,“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简称DBAE)理论兴起,侯令在《在中国的DBAE研究》一文中提出“美术教育的 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中国美术欣赏中包含美学、美 术批评与美术史三大领域,绘画和工艺领域与DBAE领域相似。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得到了拓展,在 美术鉴赏课程中导入多种元素相结合的教学法,更展示了艺术 文化的多样性。
受多元文化与DBAE理论的影响,美术教学更强 调在情境中认识美术,要求学生通过美术鉴赏了解视觉艺术中 包含的政治、经济、历史与文化。
2. 高中美术鉴赏中的情境教学教师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准确地鉴别 美、认识美、理解美。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 道德财富的源泉。
”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使美术学科不仅具有实 践性,还具有视觉性与人文性。
情境教学法是学校教学的常用 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师营造的特定情境,更加深 刻地体会所学知识,体验其中的内涵和意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 质量的目的。
有关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有关美术鉴赏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6cc1a9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5.png)
有关美术鉴赏论文范文学校通过美术鉴赏程的设置来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这门课程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篇1浅谈美术鉴赏《大宫女》《大宫女》这幅油画创作于1814 年,它的作者是法国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安格尔创作的这一幅《大宫女》和其所创作的其他宫女题材的油画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一点从安格尔刻意将这幅作品命名为《大宫女》这点可以看出来。
《大宫女》这一幅作品充满着独特的格调,安格尔在《大宫女》当中的用色更体现出浓厚的异国风韵,以及装饰性的美学考量。
这一点也促使安格尔的《大宫女》和古典主义的油画美学之间产生一定的差别,无论是颜色,还有其腰身的比例,都和传统的西方古典主义油画艺术规则有所冲突,也正是如此,《大宫女》才能够很好地将观赏者震慑住,使观赏者受到这种美学的吸引,从而构建出独特的美学空间。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在当时就已经有很大的争议,因为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之中,宫女的体型是如同平面几何一般,并没有充分和现实当中的女性身材比例进行衔接,这一点和西方油画一向来追求精益求精的写实风格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冲突。
但是,这种夸张的比例,却能够很快地造成视觉上的关注,而且蓝色的背景与宫女的身体颜色之间的冲突不和谐,也造成了非常大的视觉冲击,这种颜色的对撞、人体基本身体结构出现的错位,代表着一种属于安格尔风格的审美。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首先是一个明亮颜色和冷暗颜色之间的撞击对比。
西方古典主义的油画创作过程当中,强调油画画面之中颜色与颜色之间的自然过渡,只有进行恰到好处的过渡,才能够更好地让整个画面进行融合。
不过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则不然,整个宫女的背景采用的是冷色调的蓝色,而宫女是裸着身子的,宫女的身体肌肤却是使用明亮的浅黄色,这两种颜色之间,安格尔并没有采用其他的颜色作为过渡。
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d31b5e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6.png)
美术鉴赏论文美术鉴赏作为高中美术课标规定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不好把握的教学内容之一。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鉴赏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美术鉴赏论文篇1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摘要:美术鉴赏是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起着重要要的作用。
高中美术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一、引言美术鉴赏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它也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大决策,与其他学科体系相比,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而且现阶段美术鉴赏和其他基础教学一样,存在着严重的重视基础而忽视其它教育功能的作用,与生活严重脱离,再加上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教师探索的地方。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1、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美术鉴赏教育社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当代文化环境下的高中生在他们的审美观念上也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这表现在潜意识里,民族传统的审美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心理的深刻烙印。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适当的方法:在文化情境中实施美术鉴赏。
如在教学中强化学生鉴赏美术作品中的传统精神的能力。
例如,可以从中国美术作品中的语言入手,引领学生结合中国书法来赏析绘画中的“线”的功力、情感、个性、格调,以及与中国书法的关系,还可以从传统审美观念对“意境”的追求出发,来赏析传统绘画中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道风与意境的关系通过这些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术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也可以说在民族文化情境中学会鉴赏。
使用更多的教学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传统美术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1acb3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1.png)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美术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感知、审美、创新等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紧靠教师的讲解和培养的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开展鉴赏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出轻松和谐的自主课堂,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去分析、鉴赏和创造,让学生在自主鉴赏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美术作品的魅力,以及接受美术教育的意义,从而对学习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构建美术鉴赏自主课堂的重要性美术鉴赏课程是高中美术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美术教育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补充,它将具有创造性的思想活动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评价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深刻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魅力,并且能给予西方文化足够的理解和尊重。
新课标也在不断强调,教师要多开展与美术鉴赏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和鉴赏,并且能够对鉴赏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评价,从而获得不同层面的启发和感受。
另外,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也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巩固所学到的美术知识和鉴赏技能,在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积极的个人情感和价值观。
自主课堂的主要学习形式,就是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自觉主动的探究学习,从而让学生在轻松、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美术知识。
二、高中美术鉴赏自主课堂的实施策略1、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鉴赏兴趣和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参与鉴赏活动的关键动力,也是实施自主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鉴赏能力的重要前提。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和要要求,开展不同形式的自主课堂,让学生成为鉴赏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生在鉴赏、评价过程中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鉴赏活动中。
例如:在带领学生鉴赏印象派作品时,传统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先由教师为学生讲解作品是艺术境界和创作手法,以及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在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欣赏。
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1ac55cd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2.png)
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摘要】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有效情境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随后分析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基本特点,探讨了有效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引入实践性活动以及运用跨学科教学方法的具体实践方法。
结论部分指出了有效情境的创设能够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效果,建议在教学中重视情境的设计与运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设计和运用有效情境,以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效果,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效情境、学习促进、情境化学习环境、实践性活动、跨学科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情境设计、情境运用1. 引言1.1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作为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通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流派和时期的美术作品,了解艺术家们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理念,拓展视野,提升审美情趣。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自觉。
通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学生可以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学会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味,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表达欲望,引导他们以更加独特和创新的方式来审视和解读世界。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增进对艺术的了解和欣赏,还能够开拓视野,丰富个人的文化底蕴,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有效情境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有效情境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创设具有情境感染力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有效的情境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文化情境中的美术作品鉴赏研究
![文化情境中的美术作品鉴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ab48187be1e650e53ea997b.png)
文化情境中的美术作品鉴赏研究美术的学习绝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他应该是被作为一种文化和能力来被认识和培养的。
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自己动手画画的能力外,还应该要教会学生全方位和多方位的认识世界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要通过历史、文化、经济、人文、宗教等等一系列的知识面来扩展。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不能脱离当时所具备的文化环境而单独存在,美术作品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才能够更好地被认识和解读,在美术的教学中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在美术作品中扩展视野,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一、美术作品鉴赏文化情境的含义文化情境主要是指一件文学作品或者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所依托的文化环境、特征以及条件。
在对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注重文化情境,可以使人们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义,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通过作品更好地了解一定的科学特征和社会人文气息。
任何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欣赏层面上,而是应该将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认识到作品的特征、表现形式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二、文化情境下的美术作品鉴赏教学1.美术作品鉴赏与相关的情境结合起来美术作品的鉴赏是要通过视觉、心理以及心境的共同感来完成,观赏者需要首先从视觉上产生感受,继而进一步提炼出作品想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而从情感上产生共鸣。
比如在欣赏中国画时,教师可事先在教室多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近代、现代的中国画图片,使学生一进教室马上置身其中,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些中国的古典音乐来启发联想,并借助古诗词描述出一幅幅清丽、淡雅的中国画,以此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因为中国古诗词、中国的古典音乐、中国画三者都善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所以借助古典音乐、古诗词既可以渲染学习气氛,又能帮助学生通过情感联想理解中国画的墨分五色、色彩淡雅的艺术特色。
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9f7886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a.png)
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美术鉴赏教学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使学生了解、感受和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意义和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而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有效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本文将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一、运用真实的艺术作品情境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真实的艺术作品情境,创设学生身临其境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欣赏真正的艺术作品来感受艺术的魅力。
可以利用学校美术馆、博物馆等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表现手法等,通过亲自欣赏真实的艺术作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情境导入教学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将艺术作品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音乐、影像、诗歌、故事等方式,让学生进入到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境中。
通过情境导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使他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更具共鸣感和情感投入。
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丰富的美术鉴赏情境。
可以通过投影仪播放艺术作品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详细的观察和研究;也可以利用数字音频设备,播放与艺术作品相关的音乐、声音,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和内涵。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丰富美术鉴赏教学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四、情感交流和体验式学习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情感交流和体验式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文化情境中的美术作品鉴赏
![文化情境中的美术作品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56cdc4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5.png)
文化情境中的美术作品鉴赏美术作品作为一种具有艺术性的审美体验,是文化情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作品既反映了文化的历史和背景,又反映了个体艺术家的情感和创造力。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艺术的内涵,理解文化的发展和变革,更好地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在进行美术作品鉴赏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理解。
首先是作品的题材和表现形式。
不同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形态。
例如,中国的传统绘画往往采用写意的手法,注重“意境”,强调笔墨技巧和笔墨韵味;而西方的现代派绘画则更加注重形式和色彩的表现,追求艺术的独特性和个性风格。
在鉴赏美术作品时,需要考虑题材和表现形式的特点,从中感悟作者的艺术意图和文化内涵。
其次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美术作品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它不仅反映了艺术家的个人感受和表现力,还揭示了社会和历史的现实和变化。
例如,巴勃罗·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呈现出二战前后的西班牙民族和政治冲突,反映出艺术家对人性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和历史的演变,更深刻地领悟作品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最后是作品的审美效果和艺术价值。
美术作品的审美效果是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美,是观众在欣赏作品时所体验和感受到的艺术情感和观感。
而艺术价值则是作品所具有的整体艺术含量和文化价值,包括作品的创作技巧和风格、表现力和内容意义等方面。
通过对作品的审美效果和艺术价值的鉴赏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的魅力和内涵,更深刻地反思人生意义和人类价值。
以上是美术作品鉴赏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和分析方法。
在实际的鉴赏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进行分析和欣赏,才能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下面,我们将通过对几个典型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来深入探讨美术作品的文化情境和意义。
一、梵高《星夜》《星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创作的一件油画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文化情景探究【摘要】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为了体现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要求教师提高从单纯专业知识走向综合知识的修养,探索美术鉴赏课的人文性质,让课堂充满丰富元素,扩大到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去,带领学生在文化情景中去体验、赏析和探究。
【关键词】人文性质鉴赏研究性学习
现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由于初级中学不具备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条件,因此,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课就更应该注意其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的
意义。
它是生活美术教育,是以基础性为特色的艺术文化综合素质的教育,所以需要美术教师走出单一的对美术专业知识的鉴赏,扩展到对美术史,美术作品的鉴赏,甚至扩大到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去,带领学生在文化情景中去体验、赏析和探究。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文性质是美术课的基本性质,因此我们不应该将美术放在文化的大环境中去看待、去对待。
美,因何而美美,从何而来美,又是怎样地改变着这都离不开文化的大背景。
实际上,一旦美术课与绘画专业课相分离,我们就会发觉,美术与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
就国内美术的横向来看,各地区和民族的美术创造的差异是如此的巨大,少数民族浓艳的色彩和画面氛围与汉族细腻而丰富的画面表达大不相同;藏族人民的艺术里充满了神鬼图腾,不妨认为是世界之颠那种俯视苍茫人间而来的巨大空旷之感;西南的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艺术则是花鸟世界,
是他们生活的内容与向往的体验。
纵向来看,晋代的人物画清矍,是高远的气质所致;宋代的山水画萧索,是出世的气质所致;明代清代的花鸟画又是写意的人生情怀所致。
如何去体验这种种美,种种艺术,并不仅仅是就画而画可以明说的。
但事实上,很多例子却在告诉我们,教师对美术课堂的文化情景的创设和追求往往走向了了另一个方面。
很多教师片面地追求美术课堂上的“丰富”和“生动”,片面地试图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而将一堂美术课变成了故事课、活动课。
这对教学、对学生的美术和文化知识提高又有什么帮助?我本人也听过这样的课,教师在讲到某个美术方面的细节时,就他所经历的人与事大谈特谈,学生听得倒是颇有味道,待到该教师回到正题上来时,才发觉已经离题千里。
这种情景创设,教师的确是花了很大的力气,但由于“套”不住主题,因而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却很空乏。
它对教学起到的作用,亦可能是相反的。
在我看来,在美术欣赏课中,引领学生去赏析一件美术作品,体现它所固有的文化生活特征,就应该努力挖掘其中的人文背景,从而使学生通过作品本身去理解时代特征和文化环境在这件作品
上的影响。
另外美术和书法、文学、舞蹈的关联之紧密,让我们无法轻易舍弃它们而走单行道,中华民族的艺术是伟大的、灿烂,数千年前古人就有书画同根的说法,以书法的笔法入画,赵孟頫将它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而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得的一路如歌如狂
的草书,则让我们怀想那浪漫场景里剑气四荡,一人独倚栏杆痴醉中的倚畅。
敦煌壁画,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从画面上看到的,是曼妙的舞姿和满壁生风的衣带飘飘,那样的节奏感,让我们相信是画师在胡歌梵舞中得到的灵动笔触。
自“画之不足,以诗补之”始,浪漫文人们开始在画面上题诗,也宣告着中国书画一体的时代开始。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本来是赞赏王维诗如画,画如诗的一段评语,也就真的成了画中有诗的情境。
中国画讲究意境,这与诗歌相同。
在文人画极盛的时候,“逸笔草草”的画面与题诗题跋平分秋色,绘画、书法、文学在这个时候竟相辉映。
于是,在中学,尤其是高中的美术鉴赏课上,光是谈画面讲故事是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天地的。
我认为,美术课应当包含更多元素,应当开阔我们的视野,应放进文化情景的大环境中去。
例如在讲中国美术的“古代雕塑”相关内容时,我的想法是应该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该内容的学习,学会一种欣赏雕塑的方法。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地把问题交给学生,使其能积极主动地探索艺术鉴赏的方法,通过对该课的互动探究,对中国古代雕塑作品能有一个印象。
从这一点出发,在该课的授课时,就不应单纯的从作品出发去讲解,而应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大环境中,创设情景,让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云理解时代背景,用所学的文学知识去体会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当时人们的普遍心理状
况,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揣摩当时的人们的审美兴趣,进而去理解“时代美感”。
学生将自己的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和美术欣赏结合起来,避免了对美术欣赏、美感以至美术传统的抽象理解,体现了“综合、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为学生了解抽象的雕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学生在对汉代的雄浑大气,盛唐的傲视海内,宋代的分裂衰败有了历史的认识之后,面对雕塑作品,也就比较理解作品中的风格演变,抽象的艺术风格也因有了一些依托而容易接受。
当然,这样的目标对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我们要加强文学修养、书法修养,要掌握历史与地理等诸多方面知识。
美术欣赏课与绘画专业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并不强调技法知识的讲解,而注重美术作品的内涵、文化与精神层面。
美育为什么要选入教育方针?美育着重于熏陶、感发,着重于对人精神的激励、净化、升华,它作用于人的感性的情感的层面。
美育在对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等种种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的重要性,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部分。
美术教师从专业知识走向综合知识的修养提升,才能带来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