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城农民市民化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本文将针对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生活问题较多。
一方面,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普遍较差,很多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出租屋或者城中村,卫生条件差、安全问题突出。
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较高的生活成本。
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农民工经常被迫承担高昂的租房、教育和医疗费用。
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提供稳定的住房和降低生活成本是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首要任务。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就业问题也较突出。
尽管农民工在城市中从事了不少劳动密集型工作,但由于技术水平和社会关系的限制,他们往往只能从事简单、低薪的工作。
农民工市民化还面临着职业发展困难和职业技能不适应的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促进他们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农民工在城市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由于早期教育不完善,学历低和教育机会有限,很多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方面遇到困难。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水平,还增加了他们市民化的难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投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为他们实现平等竞争提供基础。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还存在着社会融入问题。
由于来自农村的文化差异和社会经验的不同,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常常感到孤立和不适应。
他们在融入城市社会时往往面临着语言沟通、社交网络和文化价值观的障碍。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和帮助,建立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和指导,帮助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社会。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还面临着社会保障问题。
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农民工在退休、医疗和其他重大风险面前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提供相应的养老、医疗和其他社会保障服务,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城市落户难问题是一个主要障碍,许多农民工无法获得城市户口,导致他们在城市生活中无法享受相应的权利和福利。
教育和医疗保障问题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一大难题,许多农民工子女难以进入优质教育资源和获得良好医疗服务。
社会融合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他们往往面临着与城市居民融合不畅的困境。
农民工的法律权益保障也亟待加强,许多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中遭受不公平待遇,却没有有效的法律保护。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待遇,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法律宣传教育,为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提供更好的支持与保障。
,是当前社会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2. 正文2.1 城市落户难问题城市落户难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户口政策上。
农民工想要在城市落户并享受城市居民的权利福利,往往受到限制和歧视。
一方面,城市户口通常需要一定的条件和门槛,如稳定工作、购房条件等,而这对于刚进城的农民工来说可能较难达到。
城市户口的数量有限,很多城市已经面临户口指标紧缺的情况,农民工想要落户就更加困难。
农民工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会在就业、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
他们在城市工作多年,却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应有的权利和福利,这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城市落户难问题使得很多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处境艰难,也增加了城市管理和社会稳定的难度。
为解决城市落户难问题,可以通过放宽城市户口政策、加大户口指标分配、建立更加公平的城市公共服务制度等方式来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只有解决了城市落户难问题,农民工的市民化才能真正得到推进和落实。
2.2 教育医疗保障问题教育医疗保障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存在着诸多困难,包括学校招生政策不明确、学费负担重、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农民工市民化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问题一:户籍限制我国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农民工难以获得城市居民的身份,限制了他们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和福利的权利。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还限制了他们在城市中的发展空间。
对策一:放宽户籍限制政府应该逐步放宽户籍限制,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获得城市户籍的机会。
可以通过积分制、居住年限等方式,逐步取消户籍限制,使农民工能够更顺利地实现市民化。
问题二:工资待遇低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得不到公平的工资待遇,经常遭受拖欠工资、加班加点无加班费等情况。
这使得他们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生活质量较低。
对策二: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政府应该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和执行,严厉打击拖欠工资行为。
还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农民工能够享受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劳动保护。
问题三:教育医疗保障不完善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着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他们的子女往往难以获得城市教育资源,农民工自身也难以享受到城市医疗服务。
对策三:加强教育医疗保障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提高农民工的教育医疗保障水平。
可以通过增加学校建设、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等方式,向农民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
问题四:社会融入度低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他们往往由于文化差异、社会融入度低等原因,与城市居民难以融为一体,形成了“城中村”的现象,不利于城市的社会和谐发展。
对策四:加强文化交流和融合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文化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社会融入能力。
还应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接纳和认同程度。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质量和水平。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问题研究
JIANGXI AGRICULTURE73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问题研究文/崔红香 王君柏(江南大学法学院 214000)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放弃对土地的依赖,进入城市开始打拼生活,这是由于改革开放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这既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运行的基本规律,又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必然发展道路。
在农民向市民化转变的过程中,既是农民不断通过自身的学习使其社会价值和思想观念得以树立,也是城市需要劳动力技能和能力提升的必然表现,此举有利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而十三五计划已经把农民工市民化提高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但在此期间这一过程仍然进行比较缓慢。
基于此,通过参考各种文献和深入走访了解这一现象发现,农民市民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
因此,为了提高市民化进程的速度,要根据城市进程中农民市民化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科学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解决对策在改革开放大潮的背景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现代化城市的进程,建设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内涵,而农民市民化又是城镇化的根本所在[1],这一根本在于吃穿住行等方面较农村方面有了更大的改善,体现在细节方面,同时人口数量占城市的比重上升,不是外在的高楼大厦的标志,而是内在应该有的特质,生活方式、思想方式都与在农村时有较大的改变和差别。
1 农民市民化的含义从农民市民化的主体层次看,一是放弃土地耕作进入城市从事非农生产的社会现象,即在城市寻找新的工作放弃农村耕作田地的工作生活模式,他们长时间居住在城市,以城市的工作谋生,就地转化为市民的现象;另一层次指城市中的农民市民化,具体来讲就是原本就是在城市中生活,但是在城市中原本是有土地的,而现在没有了耕种的土地。
农民市民化的内容从两方面阐述,分别从主观层次和客观层次,前者主要指农民自身素质、工作技能、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后者主要指农民生活与生产的客观条件,诸如房产、交通工具、物质条件等。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的研究分析
因素的制 约,要克服农 民市民化 中的种种制约 ,必须在人们 的思想观念 、城镇建设和发展、农 民工权益保障 、制度层 面、城 乡 体化劳动力市场建设及政府的管理和服务 上求得全 面突破 ,这样 方能让更 多的农民变为市民,加快实现 农民市民化。 关键 词 :城 乡一体化 居村农民 市民化
一
益受 损却 奔走 无 门而 苦恼 ,农 民工 普遍 反 映 :我 们有 什 么 问题 和要 求 ,都 没有地 方 去说 ,也 不 知道 找谁 说 。不难 预 知 ,长期 的 心理压 抑 极易 造成 “ 生 代 ”农 民工 失望 、苦 新 闷 、忧郁 的情 绪 ,甚 至反 社会 的行 动 。这 一 问题 亟需 引起 有关 部门 的重视 。 3已有城 乡差 异惯 性 存在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的 城 市融 合 .
一
其中。 社会 。 4政 府公 共 服 务失 衡 :新 生 代 农 民工 尚处 于 一 种半 城 . 根据 有 关 部 门调 查 ,7 .%的 新生 代 农 民工 认 为 自己 02 市化 状态 仍 然 是 “ 村 人 ”,50 农 .%认 为 自 己 已 是 “ 里 人 ” 城 ,而 根据 环境 保护 部 发布 去 年度 全 国城 市 环境 管理 与 综合 2 .%的人认 为 自己 “ 48 既不 是城 里人 也不 是 农村 人 ” 。可见 整 治年 度报告 ,去年 我 国城镇 化 率达到 5 . %。但 中国 的 14 3 “ 生代 ”农 民工 身份 认 同上 的 困惑和迷 茫 。农 民工 是城 市 新
、
2 . 2 01 1 1
XI NNONGCU N
方 面 面 ,需 要 我 们站 在 时代 和战 略 的高 度 ,用 广 阔 的视 角 承 受 。其 次 ,可 考虑 吸 收较 长 时 间 ( 5年 以上 )进 城 就 业 一 作统 筹 规 划 ,解 放 思 想 ,大胆 探 索 ,力 争在 以下几 个 方 面 的农民, 参加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 缴纳的数额与缴纳的 _ 求 得 新 的突破 。 办法可等同于城市职工, 按有关规定按时征缴。四是参与 圈 1在思 想观 念上 求突破 . 城市社会管理和政治活动权。为保障我国公民的完整权益,霸 从历 史 角度看 ,城 市兴起 和发 展 的历 史事 实告诉 人 们 , 同时也为了推进城市政治文明建设, 应让进城农民特别是 _ 农村 与 城 市 ,农 民和 市 民本 来根 本不 存 在 鸿沟 。世 界 上 原 其中进城时间较长的农民参与城市社区民主管理和相关的 圜 先 没 有 城 市 ,也 没有 市 民 ,人们 都生 活 在农 村 田园 。随 着 城市政治生活的实践, 包括参与决策、选举人民代表、民 l 圜 社 会 分 工 的 出现 ,经 济与 社会 的 发展 ,才 出现 了一 座 座城 主监督活动等等, 这样让进城农民在为城市建设服务中实 _ 市 ,可 以这 样认 为 ,城 市 原来 是 由农 民 创造 的 ,城 市 的市 现 自己的 理 想和 价 值 ,在 自己所 在 城 市 找 到一 种 归 属 感 、_ 民原 本 都是 由农 民转化 而 来 的 。一部城 市发 展 史 ,就 是农 责 任感 。 民创 造 史 ,农 民演 变 市 民史 。那 种对 农 民 的偏见 ,对 进城 4在制 度层 面上求 突破 . 首先 是 户籍 制度 改 革要 有新 突 破 。变 农 民为 市 民 ,最 农 民工 的 冷漠 、歧 视 行为 ,一定 程度 上表 现 了 人们 对 城市
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城镇发展不平衡。
一些大城市因功能过多、产业集聚,导致规模扩张过快,出现房价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
而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产业支撑不足,发展活力不足。
2、农民工市民化任务繁重。
由于户籍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政策尚未全面落实,多元化成本分担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仍达到16.2个百分点。
3、城镇发展特色不足。
有的地方把城镇化简单等同于城市建设,贪大求快,脱离实际追求“第一高楼”,建宽马路、大广场,忽视城市精细管理和居民需求,忽视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和城市个性塑造,造成“千城一面”“千楼一面”。
4、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还需努力。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仍达到2.69∶11。
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尚未形成,农村资源变资本、变财富的渠道还不畅通。
同时,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全并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还十分艰巨。
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权”退出机制不畅,缺乏自主退出的制度安排,也不利于农业人口有序转移。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全面取消300万以下的小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
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2、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的机制,稳步提高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数量和水平,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2024年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范文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工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群体,他们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现状及解决策略。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背景与现状农民工是指那些在城乡之间流动,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户籍人口。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在城市定居,并逐渐融入城市生活。
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导致其市民化进程缓慢。
三、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问题1. 户籍制度限制:户籍制度是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在城市难以享受到与市民同等的待遇。
2.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其生活压力较大。
3. 教育资源不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机会有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了其子女的发展。
4. 心理融入问题:部分农民工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原因,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四、农民工市民化的解决策略1. 改革户籍制度:应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对农民工的限制,实现城乡居民户籍制度的统一,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制度保障。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医疗、养老等权益。
3.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应加大城市教育资源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4. 加强心理融入引导: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心理关爱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5.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业支持: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为农民工提供创业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融入城市经济。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城市的农民工市民化政策为例,该市通过采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性障碍因素研究
府的公共服务 能力,加快户籍制度 改革 ,完善住房保 障制度 与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 关 键 词 】新 型 城 镇 化 ;农 民 工 市 民化 ;制 度 性 障碍
[ 中图分类号】 F 2 9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0 2 — 7 3 6 X ( 2 0 1 3 ) 0 9 — 0 0 5 0 — 0 4
2 0 1 3 年第 9 期 第2 9 卷( 总第 2 4 1 期)
改革与战略
REF0RM ATI ON & S TRATEGY
NO. 9, 2 01 3
( C u m u l a t i v e l y , N O . 2 4 1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 民工市 民化 的 制度性 障碍 因素研究
Ab s t r a c t : T h e f o c u s o f t h e 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s p e o p l e , n o t l a n d . B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p e o p l e o f mi g r a n t wo r k e r s t o s t a r t a h u g e r o l e i n p r o mo t i n g Ch i n a ’ S e c o n o my , t h i s p a p e r d i s c o v e r s t h e d i ic f u l t i e s o f p r o mo t i n g he t c i t i z e n i z a t i o n o f mi g r a n t wo r k e r s , a n d a n a l y z e s t h e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b a r r i e r s i n t h e c i t i z e n i z a t i o n o f mi g r a n t wo r k e r s , a n d p r o p o s e s s o l u t i o n s o f b r e a k i n g t h r o u g h he t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b a r r i e r s . Ke y wor d s : 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 c i t i z e n i z a t i o n o f mi g r a n t wo r k e r s ; i n s t i ut t i o n a l b a r r i e r s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城镇化背景这部分内容应该围绕城镇化背景展开,详细介绍城镇化的概念、背景、现状和趋势。
可以从城镇化的定义入手,介绍城镇化的历史背景,探讨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城镇化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还可以就我国当前的城镇化进程进行具体分析,包括城镇化的速度、规模、效果等方面,并对未来城镇化发展进行展望和预测。
引言部分应该是整篇文章的开篇,要引出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意义,为接下来的分析与论证做铺垫。
1.2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意义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存在,不仅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关乎社会发展稳定和全面进步的重要议题。
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市民化关系到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关系到城市社会的秩序和和谐。
随着农民工不断迁徙至城市,他们所面临的各种生活问题和城市居民的交流互动,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社会的相互融合和共享。
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不仅关乎他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城市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涉及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技能,这将推动城市的人力资源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一个狭义的群体问题,更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只有充分重视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意义,才能更好地推动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与农村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2. 正文2.1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分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开始融入城市生活,但在市民化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农民工的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社会融合难题。
由于他们与城市居民在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融入城市生活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
农民工在城市市民化过程中遭遇的就业问题。
《2024年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范文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工是指那些在城乡之间流动,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工作但户籍仍在农村的劳动者。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这些农民工在城市中稳定就业、生活,并逐渐融入城市社会的过程。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1. 农民工数量及分布据统计,中国农民工数量庞大,遍布全国各地。
他们主要分布在建筑、制造、服务等行业,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在城市长期居住和工作。
他们在城市中建立家庭、购置房产、参加社会保险等,逐渐融入城市生活。
三、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问题1. 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在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导致他们面临较高的生活风险。
2. 就业问题尽管农民工在城市中从事着各种工作,但他们的就业稳定性较差,往往面临就业难、收入低等问题。
3. 户籍制度问题户籍制度是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因素。
由于户籍限制,农民工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难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四、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策略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他们的生活保障水平。
2. 促进就业创业政府应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帮助农民工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稳定性。
3. 改革户籍制度政府应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城乡户籍差异,使农民工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4. 加强教育培训政府应加强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五、结论农民工市民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
解决好这一问题,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相关制度,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社会各界应关注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共同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在城镇中逐渐形成了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市民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就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顺利进行。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户籍限制问题:农民工市民化的第一步就是户籍问题。
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民工在城市中难以获得城市居民的身份。
他们没有城市户口,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各种权利和福利,如医疗、教育、住房等,使得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更加困难。
二、工作稳定问题: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从事的是一些临时性的工作,工作的稳定性和保障程度较低。
这不仅造成了农民工的生活压力,也限制了他们在城市中的发展空间。
三、社会融入问题: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处于边缘化地位,由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缺乏社会支持和关系网络。
四、心理压力问题:农民工由于长期在城市中工作,与家人分隔较远,加之城市生活的单调、压力大,使得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以上问题的存在,对农民工市民化构成了一定的障碍,也需要我们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过程。
下面将围绕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户籍制度改革:要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第一步问题,就是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
可以逐步放开城市户籍限制,让农民工在城市中获得合法的市民身份。
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工可以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和福利。
二、稳定工作岗位: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和工资待遇。
要鼓励企业为农民工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确保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有保障。
三、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要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可以采取措施鼓励建立农民工社区,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支持。
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关注和帮助,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分析
( 见图 1 ) 。特别是从 9 O 年代中期的 1 9 9 6 年开始 , 城镇化速度有所加快 , 城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0 2— 0 9 【 基金项目】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基于包容性增长理论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策研究( 项
目编 号 : 1 1 Y J A 7 9 0 2 2 6 ) ” 的阶段性 成果 。
【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 l l 』 东 济南, 2 5 0 0 1 4 【 作者简介】 周 平( 1 9 6 3 一 ) , 男, 山东济南人, 山东财经大学区 域经济研究院副教授 , 博士, 研究方向: 区 域经济
■
Hale Waihona Puke 农 民 新 型 城 镇 化 建设 下 农 民工 市 民化 困境 分析
口 周 平
[ 内容提 要] 我 国城镇化发展 的现实特 征表 现为发展速度 快、 质量差 , 2 0 1 1年 的实质城 镇化率只有 3 5 %。新型城镇 化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农 民工市 民化过程 , 强化城 市群承载能力 、 均衡 发展 城镇化、 强化社会 管理 以及实行 多元化发
[ 文章编号 ] 1 0 0 8—8 0 9 1 ( 2 0 1 3 ) 0 4— 0 0 0 1— 0 5
2 0 1 1 年, 我 国城镇化 率首 次突 破 5 0 % 关 口, 2 0 1 2年 城镇 化率 达到
5 2. 6% …
。
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快 , 但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 , 与发达 国家
亿人 ; 增量上 , 从1 9 7 8年至 2 0 1 0年期间 , 我国 的新增城镇人 口规模约为 4 . 9亿人 , 其 中农业 户 口人 口约 2 . 6 亿人 , 占5 3 . 0 %。城镇人 口规 模增加使城镇化率提高了 3 1 . 8 %, 其 中常住城 镇农业户口人 口的贡献度为 1 8 . 1 %, 如果剔 除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情况调查报告标题:农民工市民化情况调查报告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不同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调查背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动,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农民工面临着市民化问题。
二、市民化现状本报告调查了多个城市的农民工市民化情况,发现:1.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机会增加,但仍然存在着较高的参与度。
2.农民工对于城市公共服务的融入程度较低,缺乏平等的待遇。
3.农民工在城市中缺乏合法权益保障,遭受着低薪、长工时、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
三、市民化影响因素1.户籍制度限制:农民工的户籍地限制了他们在城市中享受公共服务和权益的程度。
2.社会认同和文化差异: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之间存在较大的社会认同差距,影响着他们的市民化进程。
3.城市政策和管理:完善的城市政策和管理对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至关重要。
四、解决方案为了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1.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取消户籍限制,实现公平的市民权益享有。
2.加强公共服务:提供更多均等化的公共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满足农民工的基本需求。
3.提高待遇和保障权益: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监督,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4.增加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和融入程度。
结论:农民工市民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改革户籍制度、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提升技能水平,可以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以上为辅助翻译,仅供参考*。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摘要: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的最大机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时机。
然而现行的传统城镇化模式存在诸多发展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而探索人的城镇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人的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还面临诸多难题。
正视其存在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是切实推进人的城镇化的关键步骤,有利于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人的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好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定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推进新型城镇化,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点就在农民工的市民化。
因此,实现人的城镇化和地的城镇化的均衡发展,从而推动进城农民工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三维转换,这是从根本上实现人的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点,也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人的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地的城镇化这一问题的着眼点。
1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现实意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69亿人。
如果按《中小城市绿皮书》的预测,203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到2030年,国家需要解决4~5亿农民工的完全市民化问题。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有关建议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有关建议农民工市民化,既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它不仅是农民职业身份的转换、居住地域的转移,更是角色意识、心理认同、行为方式及社会权利的转变,是由农民角色群体向市民角色群体的整体转型过程。
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劳动力、现代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但由于住房工资、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和自身意识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民工无法真正融入城市,该项工作也面临一些问题。
农民工市民化之路任重道远。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收入水平不高,影响在城市定居的意愿。
预期在城市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是农民工向城市迁移定居,实现市民化的主要因素。
农民工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越高,其在城市定居的经济能力就越大,城市定居的意愿就越大。
目前我市农民工一般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职业分布以一线产业工人和服务人员为主,就业层次相对较低。
近年来,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还有明显的差距,还有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差别,实际经济差距更大。
二是就业结构失衡,就业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在基层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受流动性强、文化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从职业类型来看,农民工就业岗位选择范围较窄,就业结构失衡,职介、培训、社保等相关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就业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农民工就业多集中于建筑施工、住宿餐饮、工厂加工等低端劳动力市场,在要求具有较高文化或技术水平、较丰富工作经验的高技术加工、文化教育、公共管理等领域,就业人数相对较少。
大多数农民工对工作的环境场所、职业类型要求不高,且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不强。
因此,虽然相关部门通过多渠道拓展就业渠道、多形式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但覆盖面不宽、影响力不足,服务效果不大,就业服务市场不完善,农民工培训有待改进。
三是工资福利较低,维权意识淡薄。
一是大部分农民工聚集于低端的劳动力市场,受文化水平低,就业技能差,就业领域窄的限制,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普遍徘徊在较低水平,且社保福利等得不到保障。
新型城镇化中农民问题的解决
的 农 民 工 既 不 能 从 农 业 生 产 中 完 全 退 出 来 , 也 不 能 成 为 市 民 进 入
I三 ~ — — : . 巨 1 儿 平 I j u 平 ] l
I 全 年 外 出 从 业 时 间 ( 月 )l 9 . 8 l 9 . 8 I 广 鬲 _ r — ] — ] l 兰 望 蔓 三 ! : I ! : ! I ! 竺 l
镇化 农 田非农化 。城镇化 的最 终 目的是使农村人 口市 民化 , 把进 城务工 的农 民转变 为城镇居 民 在 城镇 长期居住 的农 民转变 为真
, ,
年以上人 口总数 占总人 口数 的 比例 当作城镇 化率
,
那么这部分进
城务工或经商 的农 民就应该享受市 民待遇
。
而 我 国现 阶段 的 二元
2 0 l 1 年外 出农 民工 占农 民工总数 6 3 %
,
益, 从 而使 农 民自然而然 完成 身份 的转换。
我们可 以看出 , 农 民工
农 群 体 苎 至 整 个 丰 土 拿 是 场 巨 大
一
.
: 在这 变革 如
,
,
农 村 到 城 ! , 对 大 多 属 于 单 纯 的 劳 动 力 转 移 家 庭 式 的 转 移 为 少 数 , 由 于 城 乡 二 元
户籍制 度 的限制 农 民的身份
。
,
,
何使农 民真正受 益于城 镇化 , 而 不是 “ 被 城镇 化” , 是 我 国面 临的
参 与城镇化 建设的农 民工 虽 留在城市但 仍然是
在 提
在 地 级 以 上 大 中 城 市 务 工 的 农 民 工 比
( 一 ) 中 国 城 镇 化 发 展 的 _ 农 民 问 题 . , 的 压 力 是 我 们 面 临 的 主 要 问 题 。 l 城 、 失 地 弯 民 与 量 农 民 工 搴 琶 挈 换 没 有 农 村 要 有 _ 聱 解 决 市 … 2 、 农 民 工 权 益 保 障 状 况 : 兰 釜 ( 1 ) 劳 动 时 间 偏 长 到 城 市 。 他 们 仅 仅 是 实 现 了 职 业 与 地 域 的 转 移 , 享 受 不 到 与 城 市 居 民 同 等 的 公 共 服 务 与 社 会 保 障 。 融 入 城 市 是 农 民 工 在 城 镇 稳 定 扩 张 产 生 的 群 体 ~ 失 地 农 民 则 夹 在 农 民 与 城 市 居 民 两 种 身 份 之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理论研究
从 事 非农 产业 、 获取 工 资性 收 入 , 他 们 是 否 享 有 与 城 镇
居涉及 到 了农 民 工市 民化 的问题 。在统 筹城 乡发 展 和 中国新 型城 镇化 的 大 背景 下 , 实现 农 民工市 民化是 解 决农 民工 问 题 的根 本
剖 析 了农 民工 市 民化 这 一 社 会 现 象背 后 的基 础 理 论 内涵 ,以 期 为 解 决 城 镇 化 进 程 中 的农 民 工 市 民 化提 供 理 论 和
政 策 支持 。 关键词 : 城镇化 ; 农民工: 市民
中图分类号 : C 9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7 3 2 7 ( 2 0 1 4 ) 一 0 2 — 0 0 0 5 — 0 3
产生 乡村 农业 人 口分散 和 大城 市工业 人 口集 中的城 乡对 立现 象 。这种 城 乡之 间的对 立在 马克 思看来 仅 在私 有制 范 围 内存 在 ,并在 资本 主义 私有 制条 件下 得 到进一 步发 展。 资本 主 义 的社 会化 大 生产使 中心城 市越来 越具 优势 。
山 东 农业 工 程 学 院 学报
2 0 1 4年
第3 1 卷
第 2期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理论研究
史振 涛
( 烟 台 市政 府 驻 济 南 办事 处 , 山东 济 南 2 5 0 0 0 0 )
摘
要: 在 统 筹 城 乡发 展 和 中 国新 型 城 镇 化 的 大 背 景 下 农 民 工 市 民 化是 解 决 农 民 工 问题 的根 本 出路 。论 文梳 理和
将 在更 高层 次 上实 现融合 。但 城 乡关系 的融 合是 需要许 多物 质条 件 的 , 不 能任凭 主 观意 志实现 。 由生 产资 料私有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民工自身的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户籍制度的限制。
现行的户籍制度将人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
尽管一些地区进行了户籍制度改革,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各种门槛和限制,导致农民工难以真正落户城市。
就业问题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一大难题。
由于农民工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技能,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的工作。
而且,在就业市场中,他们还经常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如就业歧视、劳动合同不规范、工资拖欠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在城市的立足和发展。
住房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又一障碍。
城市的高房价使得农民工很难购买商品房,而保障性住房又往往将他们排除在外。
许多农民工只能居住在简陋的出租屋或者工棚里,居住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安全保障。
子女教育问题同样困扰着农民工。
由于户籍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在城市入学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如入学手续繁琐、优质教育资源难以获取、高额的借读费等。
这不仅影响了子女的教育质量,也给农民工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首先,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进一步打破户籍壁垒,降低落户门槛,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能够顺利落户城市,并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的宣传和落实,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广大农民工。
其次,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起来,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浅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利益诉求
16 农村·农业·农民2021.5A浅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利益诉求王留玉摘 要:推进城镇化建设,要充分关注农民的土地、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利益需求,重视农民进城后要求享有和城市居民平等的身份、同样的社会福利等要求,聆听城镇化浪潮下农民的心声,畅通农民利益诉求渠道。
通过具体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满足农民的利益诉求。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民利益;诉求202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深入全面地认识农民的利益需求,畅通农民诉求反映渠道,尊重农民的意愿。
一、农民利益诉求构成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利益诉求是农民在这个过程中对自身所能分配到的利益的设想和表达。
农民利益诉求主要围绕自身的家庭情况、经济收入、生活满意度、就业倾向、社会保障等展开。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和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土地收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最关心的是土地问题,这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问题的症结。
土地承担着农民生产与保障的双重功能,拥有土地是大部分农民所谓的“可以生存”的底线,缺失这个清水河蜿蜒东南,缓缓流淌。
穿“商练公路”南行约1.5公里进入练集镇与平店乡交界处,映入眼帘的是“和畅农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庞大的新型沼气设备、农产品加工车间矗立田间地头,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的田野里梨树等杂果花开满枝,其他农作物一片嫩绿。
与之相邻的是一个“家庭农场”,平店乡葛楼村青年孙高亮带领几十名“钟点工”,正在为300多亩地膜蔬菜“破土助力”。
继续南下东行,途经217省道、焦黄公路、平店乡东西乡道。
在清水河南岸王坡寨村境内,一个总投资3.2亿元的“风远清洁能源40MW(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建设单位负责人张永涛介绍说,该项目占地面积16亩,牵涉到平店、练集、黄寨3个乡镇,计划建 12个风力发电点、1个升压站,今年12月末可建成并网投产,年发电量约7000万度。
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然而,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和政绩,盲目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导致大量耕地被侵占。
这不仅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也使得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
同时,土地出让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如低价出让土地、违规改变土地用途等,也损害了公共利益。
此外,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效率低下。
一些新建的城区存在大量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的工业厂房,而另一方面,城市中心区域却面临着土地供应紧张的局面。
这种土地资源的错配,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支撑不足产业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然而,一些城镇在发展过程中产业基础薄弱。
部分地区在城镇化建设中,过于注重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了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这导致城镇缺乏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难以吸引人口的聚集和就业。
一些城镇的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如资源型产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这些产业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和环境压力,容易导致城镇经济的衰退。
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足,缺乏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使得城镇在产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人口市民化滞后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但目前人口市民化进程相对滞后。
大量农村转移人口虽然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但在户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仍未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
户籍制度的限制是人口市民化的重要障碍之一。
由于户籍与公共服务的紧密挂钩,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面临诸多困难,如高门槛的落户条件、繁琐的手续等。
同时,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农村转移人口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如入学难、教育质量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城农民市民化问题探究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人口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许多城市在郊区建立新城,寻求突破性发展。
以武汉市花山生态新城为例,对新城农民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标签:新型城镇化;新城;市民化0 引言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从农民社会走向市民社会的转变,中国的现代化也必须经由城镇化来实现。
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突破百分之五十,这预示着我国开始由原有乡村为主体的时代开始向以城市型为主体的新城市时代转变。
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步伐很快,但是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以新型城镇化来取代传统城镇化,刻不容缓。
新型城镇化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人口的城镇化即农民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许多城市根据发展的需要,在城市郊区建设新城,对当地农民进行了就地市民化。
然而在实践中,新城农民市民化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本文先剖析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分析新城在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应该满足农民的哪些要求,然后以武汉市花山生态新城为例,讨论新城在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对新城的要求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而“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低碳、绿色、智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并将其确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
“新型城镇化”区别于传统的城镇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化与产业化的同步。
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民的市民化,核心是生产要素集约化,以二、三产业的集聚带动人口的集中。
我国传统的城镇化存在着城市化要素集中度低、产业支撑力不足、规划质量不高等问题。
其根源在于背离了城镇化规律,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同步,产业发展落后于城市开发,城市缺少产业支撑,缺少生产要素与人口的有序流动与集中,无法真正实现城市的“集聚效应”。
“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原则,形成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产城一体化格局,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2)新型城镇化是人性化的城镇化。
理想的城市应是宜居城市,即适宜人生存和发展的城市。
而我国传统城镇化的现状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就业城市化快于农民市民化,多数农民工虽然以“常住人口”的身份被统计在城市化人口里,但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市民,没有平等享有市民待遇。
许多农民工“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福利在乡下”,并没有实现“同工同酬同福利”,成为无差别的新市民。
此外,城市软硬环境建设,缺少人性化的规划与建设,有的城市甚至以“建设”的名义破坏城市文化和生态。
“新型城镇化”强调城市发展急需回到人文主义的价值观上,坚持规划建设、人文关怀、绿色城市和商业文明等基本原则,走城市人文主义发展道路,创造一个以自然美为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
(3)新型城镇化是注重城市特色的城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城市快速发展,城镇化热度高涨。
然而大部分城市缺乏自身的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千城一面,除了气候与物产有所不同,几乎看不出城市间的差异。
“新型城镇化”提倡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建设,力争在开发中保留历史文化,在改造中传承历史记忆,在建设中留下文化基因,凸显城市特色,让城市拥有与众不同的灵魂。
(4)新型城镇化是避免过度行政化的城镇化。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是关乎城镇化成败的重要问题。
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传统的城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过度行政化的现象,从而导致规划不合理、资源利用不充分等类负面效应,有悖城市经济发展规律。
“新型城镇化”主张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撤出城市建设的微观领域,实行“积极但不干预”政策,集中精力做好城市规划与环境建设,依靠市场力量聚合城市发展要素,依靠市场的自身调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建设成本,提高城市建设效率与质量。
综上可见,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市民化的要求不仅仅是居民户籍上的改变,关键是要让新城农民“安居乐业”。
具体来说,就是要为新城农民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适宜的居住环境,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有特色的人文氛围。
新城在农民就地市民化的过程中,要注意解决这些问题。
2 花山生态新城规划花山镇地处湖北省武汉市东郊,是一个以生态农业、工业制造业为主的乡镇,全镇5万多人口,版图面积61平方公里。
在区位上,花山镇地处“一江三湖”(长江、北湖、严西湖、严东湖)交汇处,东至左岭镇,南接武汉科技新城,西临东湖风景区,北抵武汉北湖新城,是武汉城市圈东向主轴“武鄂黄”城市带的城镇密集区、武汉市东部的都市发展区;在自然条件上,花山镇水域面积1.06万亩,山林面积0.67万亩,地阔物丰,山清水秀。
因为这些优势,湖北省政府决定以花山镇为核心,建立花山生态新城,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的先导区、示范区、引爆点”。
花山镇下辖19个行政村,原住民大部分为农民。
为了将原住民从农民向市民转化,花山生态新城进行了居民就地市民化的尝试。
根据花山生态新城作出的规划,新城将按拆迁面积在新城周边为原住民修建还建房,新城获取了宝贵的发展土地,原住民提升了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原辖区居民将成为新城的环卫工人,保安,物业人员和小商贩,新城找到了必需的服务人员,失地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从而实现了居民的就地市民化。
然而,在花山生态新城完工过半的今天,我们却发现原本完美的规划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
3 新城市民化中凸显的问题3.1 发展产业与农民素质不相适应。
农民就业困难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与产业化的同步,要求生产要素集约化,以二、三产业的集聚带动人口的集中,尤其鼓励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新城作为城市的新兴发展区域产业发展基本集中于高端领域,原住农民的素质、技能往往无法满足这些产业的工作要求。
以花山生态新城为例,花山生态新城的产业发展以武汉软件新城为核心,与当地农民的能力素质格格不入。
虽然在规划中,政府为原住民准备了环卫工人,保安,物业人员、小商贩等工作,并提出了父亲做环卫,母亲做物业,儿子做保安,媳妇卖小百货,全家就近工作的设想。
然而在实践中,这些工作职位有限,一部分职位还对员工的条件和资金有一定要求,待遇也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大部分原住民无法在新城找到满意的工作。
原住民仍然维持着子女外出打工,老人守家的原状,就地市民化成为空谈。
3.2 城市生活开支增加。
农民负担加重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民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平均水平。
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然而在成为“市民”之后,失地农民一方面失去了原有的一部分收入(种地种菜),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比农村更高的生活费用,如果不能获得更高收入的新工作,将在实际上加重农民的生活负担。
以花山生态新城为例,一些农民在搬迁过程中,为了获得满意的住房面积支付了一部分额外金钱。
失去土地之后,农民不仅不能依靠种粮种菜补贴收入,还要花钱购买粮食和蔬菜,生活开销明显增大。
此外,新城的物价水平比农村要高出不少,农民还需要支付物业费。
在“新市民”依旧以子女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现状下,花山原住民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提升,生活负担却明显加重。
3.3 农民难以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市民化不仅是居住环境,收入水平,生活条件的市民化,还包括文化、娱乐、生活方式的市民化。
新城的城镇化速度通常很快,原住民突然就从农民变成了“市民”。
许多农民,尤其是中老年农民,已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方式,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也较慢。
成为“市民”之后,他们往往无法适应城市生活,娱乐方式单调,文化生活匮乏,虽然居住在城市,生活方式仍然停留在农村时代。
以花山生态新城为例,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居民多为中老年人。
居民基本保持了农村的生活习惯,如随地乱扔垃圾,饭点坐在门口聊天。
娱乐活动依旧以打麻将和看电视为主,文化生活极度匮乏。
对他们来说,城镇化仅仅停留在“房子”的城镇化。
3.4 管理存在诸多难题新城的建设往往伴随着新的行政区划。
在乡村的合并过程中,资源的整合和配置、领导岗位和分工的调整都可能产生一些问题。
以花山生态新城为例,花山镇下辖19个行政村,村庄合并之后,资源的分配难以让所有居民满意。
加上村庄之间旧有的矛盾,部分居民以村为单位抱团,相互怀有敌意,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4 政策建议和对策(1)进行高起点的规划。
对新城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使城镇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始终处于“龙头”地位,从而为居民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规划应落到实处,以产业项目为支点,切实解决新市民的工作问题。
在选择发展产业时,应尽量结合原住民的素质条件,使居民能就近工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口合作,安排居民到新城外的工业园区和商业区工作,从而解决居民素质与产业规划的矛盾。
(2)建立健全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制度,提高农民工素质。
应针对不同的发展方向,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民工技能,增强就业能力。
例如,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开工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的适应能力;围绕回乡创业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自主创业能力;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农业技能等。
通过这些手段,使新城的年轻“新市民”能在家乡附近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必再背井离乡。
(3)通过体制、模式、方式等多方面的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在体制上,建立目标明确,协同管理的城镇管理体系,解决权责不明的问题;在模式上,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城镇公共事务的管理,发挥监督职能,提升自治水平;在方式上,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有效的整合资源,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要注意管理的规范化,从而避免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和不必要的争端。
(4)加强文化建设,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一方面,建立图书馆、网上阅览室、文体活动中心等文体设施,为居民的文体活动提供硬件支持;另一方面,积极组织联欢会、比赛、演出等各类文体活动,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
通过这些手段,使居民摆脱“居住在城市,生活在农村”的状况,迅速适应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