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化背景

建议成立国家重点乡村景观保护区。社会主义新农村运动,政府撤村并镇大肆圈地驱赶农民上楼,一批又一批美丽、古老乡村聚落毁于一旦;大批违反生态、割裂文脉、奇丑无比的集中营公墓式新农村比比皆是。最近提出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将会加快。于此特别呼吁,设立乡村保护区,留一点文化景观给后人。——吴必虎,新浪微博,2013年3月15日要避免地方政府或开发商在发展旅游地产时把"旅游"当成借口、幌子或护身符,就要倾情大地美景,真正地把旅游产品开发出来,提升土地价值,让那些缺乏竞争力或只停留在"面子工程"的伪旅游地产项目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知难而退。

——杨小兰《旅游地产跟风现象当戒》(原载《中国建设报》2012年9月12日第2版)旅游型城市化在发展思路上注重城乡一体化,强调的是规划上的一体化,而非景观一致化,这样既保留了城乡景观的差异性,又实现了人们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杨小兰、姜丽黎《旅游型城市化——多途径城市化新道路》(原载《旅游商报》2012年9月20日第12版)旅游业与城市化呈互推发展之势,城市化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显著提升了城镇的综合实力。——《杨小兰:旅游业与城市化互推发展》(原载第一旅游

网2013年1月11日)旅游型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市发展的一种自觉途径,尽管如此,它同样也需要得到政策、管理层面的扶持。然而,翻看我们现有的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法、城市管理法规等,基本上都是在工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制定而成的,这些法规政策现在已经有些不合时宜,需要依据旅游型城市化的发展作出调整。在旅游型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应加强规划体制的改革,在规划立法上,对已有资源立法进行补充性完善,并在旅游功能规划方面做好工作。——吴必虎、黎筱筱《大地风景探索旅游型城市化新进程城镇化背景——城镇化遭遇瓶颈时间:2014-3-26 1.中国城市化现状

(1)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不断增长

截至2009年,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6.2亿,城镇化率达到46.59%,我国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2%发展到2009年的46.59%,只用了30年时间赶上西方国家200年时间,“中国速度”令世人称奇。截至2008年末,形成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

(2)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大

城市化水平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我国东部地区的城市数量、城市化水平及增长速度均高于中西部地区。

(3)城镇化水平低

我国的户籍制度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低。城镇化水平低于非农产值比重。

(4)城市化模式单一

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模式较为单一,大多城市走的工业城市化道路,也有一些城市是其他模式,比如商业城市化(如上海、广州等),物流城市化(宝鸡),政治城市化(北京),但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单一的城市化模式严重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2.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焦虑

(1)涉及面广,几乎牵涉所有国民

首先,城市化牵涉到几乎所有的国民,包括在城市生活的新老市民,在城市中谋生的农民工、来自乡镇进入城市读大学的一二年级新生、刚刚在城市找到工作但工资不高没车没房甚至没户口的年轻男女,在城市站稳脚跟有车有房有户口的第一代城市移民、父辈或祖辈进入城市发展但在老家还有家族成员时常回老家看看的二代或三代移民等;另外,中国13.7亿人口中约有一半仍住在乡村地区,在未来的15到20年内将还会有三亿多人口迁入城市,并且可以预见剩下的3亿多生活在乡村地区的人口将会受到比今天更多的城市化的影响。

(2)城镇化速度太快但准备不足

城镇化正以我们没有准备好的高速度在迅猛发展。速度太快,造成很多方面的预备不足:产业支撑不足、技术技能不足、心理准备不足、社会治理经验不足、特别是城市提供给进城的新市民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准备不足为什么还要那么快?一是因为土地财政超高利益驱使刺激了各地政府的圈地卖地冲动;二是因为每届政府短短的五年任期内巨大的考核GDP增长的压力(卖地扩张城市用地是来钱最快的增长捷径)。

(3)工业城镇化的忧患

城市化的动力似乎仍然依靠传统的工业化来推动,而工业化需要依靠消耗大量的能源、占用大量的土地、严重破坏当地的大气与水体质量及生态系统平衡,如果按照美国走过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模式,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根本不够中国人按照目前水平和效率来使用;而在工业化途径之外,我们似乎不知道还有多少别的办法能让城市得到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弊端逐渐凸显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控制国家最主要资源、能源、财源和人力资源的各级政府,在领导国民进行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执行的战略方针仍然是3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考核官

员绩效的主要指标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GDP数字的增长仍然是各级政府及其官员行政绩效的主要追求目标,所有人都被经济指标所牵制,到处都在要求官员工作必须“五加二”、“白加黑”。其实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快、那么急么?政府工作重点应该从经济中心转移到“以社会建设为中心”上来。

(5)遭遇“半城市化”困扰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是46.59%,而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约33%。这意味着有13.6%,即约1.7亿人然人已离开农村生活在城镇里,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同时,有许多进城农民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市民,成了被进城的“无业市民”,形成了不容忽视的“半城市化”现象。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打工者子弟学校、新的夫妻两地分居(农民工分居),春运现象等。

(6)缺乏充分吸纳就业的能力

我国城镇人口的增加有一部分是土地被征用的农

民和郊区县改区而来的,他们仅在身份上转化为城市户籍,就业并未落实,如果仅将农村人口从身份上转化为城市户籍而没有就业岗位的配合,城市化会带来城市贫困,经济难以持续发展。

(7)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

2001年至2007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建成区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