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故居“风水”及其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故居“风水”及其他
曾国藩故居“风水”及其他
扑朔迷离的风水色彩
大凡历史名人的故居都是这样,一旦主人成名,多数都会附上风水的迷信色彩,这在我国可以说已沿袭成一种习俗或社会现象。晚清重臣曾国藩作为近代史上一个很有影响也颇有争议的人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集褒贬不一、誉毁各异于一身,尤具名人特色。不可置疑,他的故居也是很受人们关注的,那个本来舆图不载史书无名的小山村自从变成名人故居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蒙上了风水的神秘外衣。曾氏故居一度备受到世人景仰的情形,即便在曾国藩逝世后也还持续了约三四十年。但随着清王朝的土崩瓦解,尤其是建国以后,它的命运如同世人对其主人的评价,骤然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之是超过半个世纪的冷落与衰败。更有甚者,其家人犹曰:“吾祖民贼”,个中更深层次的历史原由,恐怕是不可用世态炎凉一语来说得清的。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未曾想到的是,曾氏故居还会重现生机,它又得到了历史本应给予它的认可。近十几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富厚堂得以修复一新,并开辟成了一个旅游景点,游客摩肩接踵纷至沓来,偏僻的小山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或访古探幽或观光旅游,到那里去的人们更多的似乎还想寻觅和领悟点什么。
我与曾氏故居很早有过结缘。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在双峰县的荷叶乡下工作了近一年时间,荷叶即为曾国藩的故乡,它地处双峰县东南角,与衡阳、衡山和湘潭三县交界,属偏远山区。我们住在荷叶乡大坪村的竹亭公祠,那是曾氏兄弟为纪念其父曾竹亭而建造的一座祠堂,又称曾氏家庙。竹亭公祠与敦德堂、奖善堂合为一体,统称大夫第,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那时文革刚结束,人们的思想还较为禁锢,忌讳对曾国藩更多的全面评价,曾氏家族的故居包括富厚堂在内都均被挪为它用,很冷清,几乎无人造访问津,一代风云人物的故居似乎已被尘封于历史的烟云之中。
当年我们一干人来到这里,是因任务在身,要在该地开展地质找矿的缘故,与曾氏故居本身并无直接牵连。驻地之所以选定荷叶乡大坪村(当时分别称公社和大队),是因为它位于双峰至衡阳的公路要道旁,交通上相对便利些,而且大夫
第占地面积大,有学校、粮店、供销社和邮电所等,可寻租到较多住房。工作之余,我们经常与当地群众打交道,对有关曾氏故居风水传说以及对曾国藩本人的神化听得较多,不言自明多数都是牵强附会的,仅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并带有浓厚的迷信与宿命论色彩。
较典型的是“癩龙”转世的说法,这在当地较为流行,传说曾国藩出生前的头一个晚上,他的曾祖父竞希公梦见一条巨蛇入得曾宅,当时老人家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家人报喜,告知曾孙出世,才似有所悟。以后曾国藩出人头地,官至极品,再加上曾国藩常年患一种奇怪的癣疾,且终生不愈,发作时,痛痒难忍,张牙舞爪。有相师为其看相,认为“端坐注视,张爪刮须,似癞龙也”,于是有了“癩龙转世”的传说。
“蟒蛇籐”一说至今还在当地广泛流传,讲的是曾国藩出生地白玉堂屋后,有一棵参天的古枫,被粗如蟒蛇、形态也似蛇的紫籐缠绕,曾国藩死后,古枫与紫籐也相继枯萎,不久亦死,乡亲们把这根籐称之蟒蛇籐,意喻曾国藩的化身。
还有一件事情,说起来真有点神乎其神,说的是曾国藩之父竹亭公早年曾去南岳烧香拜佛,抽得一高签,意喻曾家后代将有两人入得浙杭,官运亨通。几十年过去了,后来曾国藩、
曾国荃两兄弟果真官至两江总督,统辖江浙四省,此谶语方才得以应验。素以品格磊落而称的曾国藩对此也感到奇怪。他在与弟家书中写到:“先大夫少时在南岳,押得一签云:双珠齐入手,光彩耀杭州。先大夫尝语余云:吾诸子当有二人官浙。今吾与弟赴浙剿贼,或已兆于五十年以前几乎”,证实了以前亲耳听父亲说过的事情,觉得不可思议,但也不得不表示信服。
除了这些神话般的传说外,当然更多的是曾氏故居的各种风水说法。地处穷乡僻壤的白杨坪曾氏家族为什么能走出这样一个显赫的历史人物,这个问题本可从人才培养教育的角度来予以探讨,也可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来考虑。但一旦当地乡亲来回答,不少人就会将它归于风水的缘故,不自觉地给它披上神秘的外衣。很多乡亲坚持认为曾氏兄弟之所以出将入相,封妻荫子,主要在于他们老家的好风水还有祖坟也葬得好。也有文化人将曾国藩祖父的坟地与南宋名臣文天祥的祖坟作过比较,认为两者的风水是一样的。
风水之所以常常被人嗤之以鼻的原因就在于此,浓厚的迷信色彩不只是使它陷入了宿命论的怪圈,而且还成为了人们思想的桎梏。对于这些文化的糟粕,曾国藩本人对此从来就是不屑一顾的,他在家书中,多次告诫家人切不可坠自祖父以
来相承的家风,其中包括不信僧巫与地仙。僧巫即专事装神弄鬼的神汉巫婆,而地仙则指的是那些风水先生。
说到此,人们可能认为曾国藩既然鄙夷僧巫与地仙,那么他对风水应是不予问津的。实则不然,对于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风水理论,曾国藩非但有一般的了解,甚至还有他独到的见地。他就说过:我平时最不信风水,而予朱子所云“山环水抱”、“藏风聚气”二语则笃信之。我们知道山环水抱与藏风聚气是风水理论中的精髓概念。曾国藩自称不信风水,为何又钟情于山环水抱藏风聚气,推崇大儒朱熹的风水观呢?我以为,这并非曾国藩思想自相矛盾的反映,更不必随意谓之虚伪,究其原因,原来是风水本身所具的两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坚决摈弃风水理论中尤其是民间传承的诸多的迷信
糟粕,而另一方面对风水与生具有的合理的内涵大为褒扬,我以为,这就是曾国藩——一个经世致用的实学家的风范。
白玉堂:处处可见的风水格局
白玉堂作为曾氏祖宗当年从衡阳庙山迁入湘乡二十四都(现划为双峰县)的祖屋,虽然在建筑规模及结构诸方面远不及
富厚堂和大夫第,但对曾国藩来说,却是真正意义上的故居,他在那里出生,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并且还是在白玉堂的利见斋接受了最初的启蒙教育。若要谈及所谓的曾氏故居风水,当然首推白玉堂。而富厚堂和大夫第则修建于曾氏兄弟功成名就之后,无论是基址择定还是建筑规划等,完全是另外一番气象。它们之所以不可与昔日的祖屋相提并论,而在于其旨在光宗耀祖,荫福子孙,尽现仕宦大家之气派。尽管在建造过程中曾国藩懂得必须自敛,切不可太张扬,但已“人力参预其间”的作法,无法掩饰或抹去某些刻意而为
的成分。大概曾国藩也应知“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所蕴涵的
道理,风水也莫不如此。
白玉堂坐落在荷叶乡天坪村的白杨坪,朝向为东,为三进四横计四十八间房屋、六个天井及两个花圃的建筑群,砖木结构,青砖灰瓦,雕梁画栋。虽然今天的白玉堂已显现衰微破败之势,但还是从它的建造格局可以觅得当年风韵。
白玉堂与曾家其它宅府均位于花岗岩体上,属同一地理地质环境。这一带的地表广泛出露花岗岩石,因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名为紫云山,该花岗岩体故称为紫云山岩体。紫云山岩体形成于地史上称之燕山运动的构造活动期,它的隆起部位构成荷叶神冲一带的山脉地势。我们知道在风水术中,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