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穷日子:一个清代高官为何入不敷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的穷日子:一个清代高官为何入不敷出

曾国藩。

澎湃新闻记者徐萧

曾国藩在做京官的十多年间,其生存状态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窘”,而窘的原因是因为穷。

在入京为官之初,作为翰林的曾国藩每年的法定收入是120多两白银,而官服、住房、出行、应酬等各项支出,每年要有600多两白银,赤字将近480两。即便后来步入高级官员行列,经济压力仍没

有得到多大改善。所以,十多年的京官生涯,曾国藩考虑最多的应

该就是钱从哪来。

曾国藩弥补赤字的方式,和其他京官没什么不同,外官的馈赠(夏

天叫冰敬,冬天叫炭敬,临别叫别敬)和借贷成为他经济生活的重

要内容。对于外官的馈赠,曾国藩和别人一样十分渴望,但他也有

自己的矜持,尤其是30岁之后开始“学作圣人”,他对自己的修炼变

得严格起来,立志不以做官发财为目标,在个人修养上则近乎严苛,甚至去拜客时多看了主妇一眼,也要在日记中对自己痛加责备。

理学修养使得曾国藩在晚清官场贪风横行中得以保持清洁。然而,

低薪制带来的更多是整体性腐败。在张宏杰的新书《给曾国藩算算账: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京官时期)》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丰满的曾国藩,也看到了晚清官场的生态、社会生活的很多潜

规则,而且透过曾国藩的个人账簿,一个帝国官僚系统的运作方式,底薪制和腐败现象之间的联系,都不同程度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30岁前他有很多毛病,是个庸人

澎湃新闻:你此前就写过《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进入学院进行

学术研究后,也把论文选题定为了曾国藩的经济生活,曾国藩身上

有什么吸引你?

张宏杰:对曾国藩个人还是比较有兴趣。原来我写过的一些书,像《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大部分都是着眼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素。像皇权专制、官本位啊,这些负面因素很多还活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或者说残留在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中。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如果时代离得太远,很多东西其实已经不起作用了,比如说原始社会的食人生番,就没有必要去鞭挞。但是我们看明代的君主专制、官僚制度,能够感同身受,因为这些制度的基因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还存在着。所以以前的作品都是批判这些东西。

而曾国藩是非常典型地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面因素。他的为人处世、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有生命力的侧面。这是我关注他的一个主要原因。

澎湃新闻:所以你很大一部分作品关注的都是明清,也主要是因为离得近,有可供参考的地方?

张宏杰:对,明清奠定的基本的社会架构,应该说一部分还在今天运转着,我们今天很多的社会规则跟明清时候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包括官场的行为方式、老百姓面对权力面前的心理结构,跟明清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澎湃新闻:这次新出的《给曾国藩算算账》,加上此前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都可以说试图还原一个公众熟悉的历史形象,用你的话说就是“去熟悉化”。其中要去的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张宏杰:曾国藩原来在大部分读者心目中是两极的形象。

一极说曾国藩是中国传统社会最后一个圣人,是千古完人;一极说他是汉奸、卖国贼,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身上没有一点好处。所以这个“去熟悉化”,就是还原一个真实的、自然的、有血有肉的形象。本身曾国藩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30岁之前他是有很多毛病的,是个庸人,后来开始“学作圣人”,才修炼自己,人格上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

另外就是说曾国藩也不是完美的,没有缺点的。你看他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也是犯了很多错误,晚年洋务运动中他也是有很大局限性。包括我关注过曾国藩对风水、相面、算卦这些神秘文化的兴趣,这都是体现他思维的局限性,这样写出来的话,是更可信、更立体、更有温度的。

穷官为何还要花钱社交应酬?

澎湃新闻:读过这本新书后,对曾国藩在京官时期的最大印象就是“穷”,但是社交支出仍占了总支出的1/5,是除了日常开支外的第二大开支。为什么社交应酬对曾国藩这么重要?

张宏杰:应该分两方面说。一方面,在中国传统社会,官员的应酬等社交礼仪都很多,平均到每个人身上都比今天多。特别是过去官员有座师,就是科举考试录取他的主考官,还有官场上的同年,有点像我们今天的同学,都是重要的人际关系,要经常走动。传统社会的理解比今天要繁复很多,所以这方面要花很多钱。

另外一方面,曾国藩是一个特别喜欢交际的人,他的人际交往面比平均数要高。而刘光第和李慈铭的交往为什么少呢?刘光第的经济特别窘迫,除了工资外,完全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所以他在别的方面支出也很少,像他吃老米,老婆成天穿着破旧的衣服,这在其他官员那里也是看不到的。刘光第不是传统京官的典型代表,他是远远低于一般水平的。李慈铭虽然也很穷,但是他仍然比较专注于个人享受。

澎湃新闻:除了曾国藩外,书中举了那桐、刘光第、李慈铭三种不同类型的京官,横向对比京官的经济生活情况,可以说除了满族官

员那桐外,其他几个汉族官员的例子,收入都非常低,无论是中层

还是高层,这是汉族京官的普遍生态吗?

张宏杰:打个比方,如果晚清的京官官场是一个光谱的话,把那桐、刘光第、李慈铭、曾国藩放在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光谱。刘光第是最穷的那一级,那桐是最富的那一级,曾国藩是在中间偏穷,李慈铭则是中间偏奢靡的。所以我选取了这四个人,希望在整

体上做一个呈现。

京官的收入低,支出大,是明清两朝的普遍情况。满族京官也不见

得个个都很富,少数在户部等肥缺的是富的,但是并不是所有满族

官员都能搞到肥缺,而且除了极少数肥缺是固定给满族官员外,很

多肥缺也是在满汉之间交换的。

所以京官的低薪,不能说是民族上的差别,而是明清两朝在制度设

计上(体现出),就是京官薄俸制,收入远远不及支出。但是任何

事情都不是绝对化的,虽然整体上京官都很穷,但是当中有一些人

握有的权力很大,运用权力去营私,这样也有一小部分京官收入很高。

工资低为啥不搞点灰色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