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知识点
战略性绩效管理篇 方振邦(精选)PPT44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战略性绩效管理篇 方振邦(精选)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
谢谢!
44
《战略性绩效管理》课件 方振邦第四版第五章
比较的维度
评价方法 成本最小化
员工开发 (提供反馈
指导)
分配奖金和 发展机会
有效性 (避免评价
错误)
描述法
一般
不确定
差
不确定
排序法
等级择一 法
行为锚定 量表法
好 一般 一般
差 不确定
好
一般 差 好
一般 不确定
好
关键词
• 绩效评价 (performance appraisal) • 评价主体(performance appraiser) • 评价方法(appraisal method) • 比较法(comparison method) • 量表法(scaling method) • 描述法(essay method)
二、评价主体误区
(一)常见的评价主体误区 1.晕轮效应 2.逻辑误差 3.宽大化倾向 4.严格化倾向 5.中心化倾向 6.首因效应 7.近因效应 8.评价者个人偏见 9.溢出效应
二、评价主体误区
(二)避免评价主体误区的方法
(1)清晰界定绩效评价指标,以避免晕轮效应、逻辑误差以及其它各种错误倾 向的发生。 (2)使评价者正确认识绩效评价的目的,以避免宽大化倾向及中心化倾向。 (3)在必要的时候,综合使用强制分配法以避免宽大化倾向、严格化倾向和中 心化倾向。 (4)宽大化倾向和中心化倾向的产生原因之一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缺乏足够的 了解,对于评价的结果缺乏信心. (5) 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避免宽大化倾向和中心化倾向的发生。 (6)通过培训使评价者学会如何收集资料作为评价依据,以避免首因效应、近 因效应和溢出效应.
绩效评价 (performance appraisal,PA) 是指根据绩效目
《战略性绩效管理》方振邦第四版第五章
06
Prt One
Prt Two
定义:战略性绩效管理 是一种以战略为导向的 绩效管理体系旨在将组 织战略与绩效管理实践 相结合实现组织战略目 标。
内涵:包括绩效计划、 绩效实施、绩效评价和 绩效反馈等环节以提升 员工和组织的绩效水平 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添加标题
目的:确保员工的工作与组织的战 略目标保持一致提高个人和组织的 绩效。
优点: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 动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 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Prt Six
大型企业:通过战略性绩效管理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中型企业:利用战略性绩效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 创新型企业:借助战略性绩效管理加速产品创新 传统型企业:通过战略性绩效管理实现转型升级
目的:帮助组织 实现战略目标提 高员工的绩效促 进组织的发展。
实施步骤:设计 平衡计分卡、制 定目标、行动计 划、实施与监控、 反馈与调整。
优势:能够全面 地衡量组织的绩 效将组织的战略 目标与员工的绩 效联系起来促进 组织内部的沟通 与协作。
定义:关键绩效指标是衡量员工绩效表现的重要标准是战略性绩效管理的核心要素。 目的:帮助组织明确战略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从而制定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 制定流程:明确组织战略目标→分析业务流程→确定关键成功因素→制定具体的KPI指标。 应用:用于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激励员工提升绩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定义: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 方法通过上级、下级、同事、客户 等多个角度对个人或组织进行评价
实施方式:通过匿名方式收集各方 面的反馈意见汇总整理后以报告形 式呈现给被评价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目的:提供全面、客观、准确的反 馈信息帮助个人或组织了解自己的 优势和不足促进个人或组织的发展 和提升
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绩效:是组织期望的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能够被组织评价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个人绩效:个人所表现出的、能够被评价的、与组织及群体目标相关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多选:绩效的多维性:布雷德拉普认为组织绩效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即有效性、效率性和变革性;对于员工个人绩效,在对其进行评价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结果和工作态度;对于工作结果,可以通过对工作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以及成本等指标进行评价;影响绩效的四个主要因素1,技能,指的是员工的工作技巧和能力水平2,激励,是通过提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来发挥作用的3,环境,可分为组织内部的环境和组织外部的环境4,机会,是一种偶然性因素,能够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变革,给予员工学习、成长和发展的有利环境;绩效诊断:是指管理者通过绩效评价,判断组织不同层面的绩效水平,识别低绩效的征兆,探寻导致低绩效的原因,找出可能妨碍评价对象实现绩效目标的问题所在;绩效管理的内涵简答再加后三条或名词解释含义:是指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用来确保下属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改善其工作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及过程;1,绩效管理是管理者的事情2,绩效管理是一种手段及过程3,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的战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及简述第一阶段:人事管理阶段:它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上半叶在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现代人事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第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伴随着对人的重要程度的提升,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促使有关人力资源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认识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部门除了从事传统的事务性工作,还增加了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分析与设计等职能并且开始参与组织战略的制定与执行;第三阶段: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阶段: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学者和管理者们意识到,以战略性为导向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组织提供一种更持续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被看做一种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渐上升到组织发展的战略性地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开始向组织的战略合作伙伴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向战略规划者转变组织有效运作的三个核心要素:使命和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础——选择1,资源基础理论:彭罗斯,沃纳巴菲特对其完整阐述,巴尼进一步发展的,提出VRIO的分析框架,并对异质性资源从价值、稀缺性、模仿性和组织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该理论认为组织的竞争优势来自其自身所具有的异质性资源,而不是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该理论强调组织为了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所依赖的组织内部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必须是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和难以替代的;2,人力资本理论:最早由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沃尔什提出,经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加以发展成型;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包括符合组织战略目标的知识和技能等;人力资本具备不同于物质资本或其它非人力资本的显着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人力资源可以通过获取人力资本优势成为组织的战略资产:一,由于人力资本在时间、健康和寿命等反面的时限性,并且依附于人的知识、技能、才干和资历具有不可完全让渡性,因此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具有稀缺性;二,人力资本的价值性,一方面是指人力资本的递增性,即人力资本在使用中不断学习而使其存量增加;另一方面是指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多重性,即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不仅是货币收益,还包括心理收益和社会收益等;三,人力资本具有可变性、层次性、投资不可逆性和难以测度性;四,人力资本的依附性决定了其存在的移动障碍3,行为观点理论:来源于权变理论;一个人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发生适当的关联时,能够产生可预期的结果;舒勒等人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的竞争战略和绩效相联系,提出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5p模型,即人力资源哲学,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实践,人力资源流程;迈尔斯和斯诺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必须随着战略的不同而改变,因为组织必须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促进员工的行为,才能对同组织战略的达成;弗雷德里克森认为人力资源鼓励活动是组织输入角色信息、支持理想行为、评价角色表现的首要方法,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能使组织内部角色参加者的期望、对其行为的评价与组织本身的行为要求保持一致4,人力资源优势理论:博克赛尔以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作为逻辑基础,提出了人力资源优势理论,认为组织可以通过获取人力资源优势而获取竞争优势;人力资源优势:1,人力资本优势,党组织获取了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具有高级技能水平和对组织高度认可的“内圈核心”和“外圈核心”时,组织就拥有了人力资本优势;2,热了整合过程优势,当员工关系问题和协作问题的解决过程使组织更有效时,组织就活得了人力资源整合优势5,一般系统理论:由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它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1,系统性2,战略性3,匹配性4,动态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建的影响因素:环境,使命,核心价值观 ,愿景;战略性绩效管理: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之一,它是承接组织战略,是一个由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和反馈绩效等四个环节构成的闭循环,通过这四个环节的良性循环过程,管理者能够确保员工的工作行为和产出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通过不断改进员工和组织的绩效水平,促进组织战略的达成;论述:绩效管理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1,绩效管理与工作设计及工作分析的关系1)工作设计和工作分析的结果是设计绩效系统的重要依据:工作设计和工作分析对绩效管理系统的作用表现在评价内容必须与工作内容密切相关;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必须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而工作设计和工作分析为每一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及要达到的标准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为管理者提供了评价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从而可以减少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2)绩效管理也会对工作设计和工作分析产生影响:绩效管理的结果可以反映出工作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对工作设计合理与否的一种验证;2,绩效管理与招募甄选的关系1)招募与甄选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员工乃至组织的绩效水平;招募与甄选的目标是及时弥补职位的空缺,使录用的人员与工作的要求想匹配,以满足组织发展需要;如果人员配置不当,员工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都会受到不利影响;如果招募与甄选的质量高,录用的都是组织需要的优秀人才,那么将有效降低绩效管理的成本,促进员工个人绩效与组织整体绩效的共同提升;2)绩效管理也直接影响着组织的招募与甄选工作;首先,绩效管理的结果可以为招募与甄选决策提供依据;七次,绩效管理是检验一个组织甄选系统预测效度的有效途径;3,绩效管理与职业生涯管理的关系1)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2)职业生涯管理促使了管理者和员工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角色的变化;4,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的关系1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都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其中,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难点,直接影响薪酬管理的效能;而薪酬管理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员工最为关心的敏感环节;一方面;绩效管理是薪酬管理的基础之一,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是进行薪酬管理的首要条件;另一方面,针对员工的绩效表现及时的给予他们不同的薪酬奖励,能够合理地引导员工的工作行为,确保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的一致性,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激励效果,促使员工工作绩效不断提升;5,绩效管理与培训开发的关系绩效管理与培训开发之间的关心也是双向的;二者都是通过引导员工的行为,使其能够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绩效评价的结果为培训开发的需求分析提供了重要信息,管理者往往需要根据员工的绩效现状,结合员工个人的发展愿望,与员工共同制定绩效改善计划和未来发展计划;通过培训开发,可以弥补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员工的不足,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而重新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或权重,促使员工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6,绩效管理与劳动关系管理的关系1)劳动关系管理与员工的利益密切相关,是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通过劳动关系管理可以强化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投入程度,营造一个和谐共进的组织氛围,从而可以确保员工对绩效管理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促进员工个人绩效的改善和组织整体绩效目标的实现,2)绩效管理对于劳动关系管理也十分重要;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以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有效避免或缓和矛盾与冲突,促进双方意见的达成和统一,确保员工的合法利益得到保护,促使劳动关系更加和谐;7,绩效管理与员工流动管理的关系1)员工流动管理是强化绩效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晋升、解雇等员工流动管理的方法可以激励员工不断的提高工作绩效,努力达成绩效考核目标,促进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绩效管理的结果也会有效员工流动管理的相关决策;8,人力资源管理最直接的目标就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而绩效管理的结果正是对这一核心目标的直接体现;绩效管理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判断了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因而成为指导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风向标”;绩效管理是否能够准确地衡量员工的真实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也对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一套符合组织实际的、科学的、动态的绩效管理系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一项核心工作;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的模型包括:三个目的,四个环节,五项关键决策三个目的: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开发目的四个环节: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绩效五项关键决策: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周期,评价方法,结果应用;绩效管理系统的评价标准——多选1,战略一致性2,明确性3,可接受性:感知的公平包括:程序公平,人际公平,结果公平4,信度:1)重测信度,又称再测信度,是指对同一组被试者前后两次实施同一个测验,计算两次得分的相关系数;2)复本信度,在对被试者实施测试后,再进行一次与前一测试平行的测验,计算两次得分的相关系数;3)分半信度,又称对半信度,是将测试分为相等的两半,根据在这两半测试中分别得到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4)同质性信度,实际检验的是同一测试内部的一致性程度,因此又称为内部一致性信度5)评价者信度,是指不同的绩效评价主体运用同一评价方法对相同评价对象得出的评价结果一致性程度;5,效度1)内容效度:指绩效评价对要评价的绩效内容的反应程度2)效标效度,通过预测因子与效标的相关程度来证明测试的有效性3)构念效度,指某个测验在多大程度上正确验证了编制测验的理论构想;第二章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上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的标准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基于前人有关人性假设的研究成果;麦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目标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1最有效的管理作风;2组织层次分明;3管理工作的反馈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1计划目标;2实施目标;3评价结果;4反馈标杆管理概念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的企业不断得到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常在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向业内外最优秀的企业学习;标杆管理的类型1,内部标杆管理:以企业内部操作为基准,是最简单且易操作的标杆管理法之一;辨识其内部最佳职能或流程及实践,将其推广到组织的其他部门,从而实现信息共享,是企业提供绩效的最便捷的方法之一;2,竞争标杆管理:它的目标是与有着相同市场的企业产品、服务和工作流程等方面的绩效和实践进行比较,直接面对竞争者;3,职能标杆管理;是以行业领先者或某些企业的优秀职能操作为基准进行的标杆管理; 4,流程标杆管理;是以最佳工作流程为基准进行的标杆管理;标杆管理的实施步骤第一步,确认标杆管理的目标;在实施标杆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思想,不是追求组织某个局部的优化,而是着眼于组织总体的最优;其次,要制定有效地实践准则,以避免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第二步,确定比较目标;比较目标就是能够为企业提供值得借鉴的信息的组织或部门,比较目标的规模和性质不一定与企业相似,但应在特定方面为组织提供良好的借鉴;第三步,收集与分析数据,确定标杆;分析最佳实践和寻找标杆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但对于标杆管理的成效非常关键;标杆的寻找包括实地调查、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自身实践比较找出差距,确定标杆指标;标杆的确定为企业找到了改进的目标第四步,系统学习和改进;在是实施标杆管理的关键;标杆管理的精髓在于创造一种环境,使组织成员在战略愿景下工作,自觉地学习和变革,创造出一系列有效的计划和行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另外,标杆管理往往涉及业务流程的重组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这时,组织就需要采用培训、宣讲等各种方式,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第五步,评价与提高; 实施标杆管理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每一轮完成之后都有一项重要的后续工作,即重新检查和审视标杆研究的假设、标杆管理的目标和实际达到的效果,分析差距找出原因,为下一轮改进打下基础;标杆管理中在,主要存在以下五类缺陷:1,标杆主体选择缺陷;2,标杆瞄准的缺陷4,标杆瞄准执行成员选择的缺陷;4,过程调整的缺陷;5,忽视创新性的缺陷关键绩效指标的含义是指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它是企业战略目标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内部过程和活动,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1,关键绩效指标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2,关键绩效指标体现的是对组织战略目标有增值作用的绩效指标3,关键绩效指标反映的是最能有效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4,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评价和管理员工绩效的可量化的或可行为话的标准体系平衡计分卡的主要特点1,始终以战略为核心1战略衡量;2战略管理;3战略描述;4 战略协同;5连接战略与运营2,重视协调一致1)从逻辑上明晰协同思路;2)从体系上整合协同主体3)从机制上保障协同效果3,强调有效平衡1)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2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2)外部群体评价指标与内部群体评价指标的平衡3)客观指标与主观判断指标的平衡4)前置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平衡论述题平衡计分卡第三章评分标准的划分:1)量词式;即采用带有程度差异的形容词、副词、名词等词组表示的不同等级水平,如较好号一般差较差2)等级式,使用一些能够体现等级顺序的字词、字母或数字表示不同的评价等级;优良中差,甲等乙等3)数量式,用具有量的意义的数字表示不同的等级水平,可细分为离散型和连续型4)定义式,通过语言描述的方式界定评分等级和标准;绩效评价指标的基本要求1,内涵明确、清晰2,具有独立性3,具有针对性4,易于衡量硬指标:指的是那些可以以统计数据为基层,把统计数据作为主要评价信息,建立评价数学模型,以数学手段求得评价结果,并以数量表示评价结果的评价指标软指标:指的是主要通过人的主观评价得出评价结果的评价指标;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1目标一致性原则,2,独立性与差异性原则;3,可测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1,绩效评价的目的2,评价对象所承担的工作内容和绩效标准3,获取评价所需信息的便利程度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1,工作分析法:工作分析包括:职位说明,对人员的要求2,个案研究法: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研究,并从个案中推导出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包括典型人物事件研究与资料研究两大类3,问卷调查法:就是设计者根据需要,把要调查的内容设计在一张调查表上,写好填表说明和要求,分发给被调查者,让被调查者根据个人的知识与经验,自行选择答案,以收集和征求不同人员的意见;调查的问题应设计的直观、易懂,不宜过多,应尽可能减少被调查者的回答时间,以免影响调查表的回收率和调查质量;其按形式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问卷4,专题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面对面的谈话,用口头沟通的途径直接获取有关信息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个别访谈法和群体访谈法5,经验总结法:众多专家通过总结经验,提炼出规律性的研究方法;一般分为个人总结法和集体总结法;评价周期受企业绩效周期的影响-——选择生产和销售日常消费品的企业业务周期一般比较短,可以将评价周期确定为一个月;在业务周期非常短的企业如计件生产工作中,可能需要每天对绩效进行检查;在生产大型设备的企业或提供项目服务的企业中,绩效改进很难在短期内见到效果,因此评价周期应当长一些,一般可以以半年或者一年为周期进行评价;当然有些企业的产品生产周期长于一年,比如有的企业实施的项目可能会持续几年,这种情况下,评价周期还可以适当的延长;1,一般,大多数管理人员可以半年或一年评价一次,并随着层级的提高,评价周期一般会逐渐延长;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比小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评价周期要长;2,市场营销、生产、服务人员,一般进行月度评价比较合适3,研发人员:按项目阶段确定评价周期;按照时间周期对科研人员进行评价4,行政人员的评价周期,采用随时监督的方式,并以季度或者月度评价为主制定绩效目标的SMART原则1,绩效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的:明确具体specific,指的是绩效目标应该尽可能地细化、具体化2,绩效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所谓可衡量measurable,就是可以将员工实际的绩效表现与绩效目标相比较,也就是说绩效目标应该提供一种可供比较的标准;3,绩效目标应该具有行为导向:绩效目标应该能够引导应该的行为,因此目标应具有行为导向action-oriented 的特征;这实际上是要求绩效目标不仅应该是一个能够衡量的最终结果,还应该包含对员工在实现该绩效结果的过程中应有的行为的约束;4,绩效目标应该是切实可行的:之所以要针对员工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绩效目标,就是要向员工提出一个切实可行realistic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以激发员工更好地实现管理者对他的期望;实际上,所谓目标切实可行,不仅强调不应该制定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还强调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潜力制定具有一定挑战性,但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5,绩效目标应该是受时间和资源限制的;绩效目标应带有时间和资源限制time and resource constrained,这种时间和资源限制实际上是对目标实现方式的一种引导;第四章绩效监控:在整个绩效周期内,管理者采取恰当的领导风格,积极指导下属工作,与下属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预防或解决绩效周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以期达到更好地完成绩效计划的目的;。
258744战略性绩效管理(第5版)[292页]
战略性绩效管理(第五版)
二、战略性绩效管理的内涵
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
绩效评价 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注重考核和评估 只出现在特定的时期 滞后性
绩效管理 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注重信息的沟通与绩效目标的达成 伴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战略性与前瞻性
战略性绩效管理(第五版)
三、战略性绩效管理的特点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战略性绩效管理 (第5版)
方振邦 唐健 编著
目录
战略性绩效管理(第五版)
• 第一章 概论 • 第二章 绩效管理工具 • 第三章 绩效计划 • 第四章 绩效监控 • 第五章 绩效评价 • 第六章 绩效反馈 • 第七章 我国绩效管理的现状与未来
三、战略性绩效管理的特点
• 差异性
• 差异性是指不同组织、部门以及个人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具有独特 性,绩效计划的内容、绩效监控的重点、绩效评价的体系、绩效反 馈的方式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 公平性
• 公平性是指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必须站在推动组织持续发展的立场 上公平地处理各种关系,让所有员工感受到过程与结果的公平。
发挥作用的。 • 环境:分为组织内部环境和组织外部
环境两类。 • 机会:是一种偶然性因素,能够促进
组织的创新和变革,给予员工学习、 成长和发展的有利环境。
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
战略性绩效管理(第五版)
第一章 概论
• 第一节 绩效 • 第二节 战略性绩效管理 • 第三节 战略性绩效管理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 多维性:绩效的多维性指的是在分析和评价绩效时需要 从多维度、多角度入手。
• 动态性:由于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就造成了员工的绩 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原来较差的绩效有可 能好转,而原来较好的绩效也可能变差。
《战略性绩效管理》 方振邦第四版第三章
四、行动方案
(一)战略行动方案的确定和组合 (二)战略行动方案的筛选和评估
.
第三章 绩效计划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绩效计划的准备 第三节 绩效计划的内容 第四节 绩效计划的制定
.
第四节 绩效计划的制定
• 一、绩效计划体系的总体设计 • 二、战略地图的开发 • 三、目标设置和指标选择 • 四、个人绩效计划的制定
.
第三章 绩效计划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绩效计划的准备 第三节 绩效计划的内容 第四节 绩效计划的制定
.
第三节 绩效计划的内容
• 一、绩效目标 • 二、绩效指标 • 三、绩效标准 • 四、行动方案
.
一、绩效目标
(一)绩效目标的内涵
(1)绩效目标的来源。 (2)绩效目标的差别。
.
一、绩效目标
(二)绩效目标的类型
(1)始终坚持系统思考
(2)坚持绩效评价内容和评价目的的一致性
2. 绩效指标的基本要求 (1)独立性 (2)针对性 (3)可测性
3. 绩效指标的选择依据 (1)绩效评价的目的 (2)工作内容和绩效标准 (3)获取绩效信息的便利程度
.
二、绩效指标
(四)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
1. 绩效指标的设计方法
(1)工作分析法 (2)个案研究法 (3)问卷调查法 (4)专题访谈法 (5)经验总结法
• 使命的陈述应该避免着眼于组织的产品线或顾客,而 应该为组织的生存寻找深层的根本原因。使命不等于 经济目标
.
一、明晰使命
(二)明晰使命的方法
• 使命如果经过适当的构思,可以成为基础广泛而长盛不 衰的根本信条;清楚地认识组织的使命,对组织持续健 康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使命的主要作 用是指引和激励,不见得是要造成不同。
《战略性绩效管理》复习资料
《战略性绩效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论第一节 绩效1、绩效:是组织期望的为实现其没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能够被阻止评价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
2、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①技能:职员工的工作技巧和能力水平②激励:通过提高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来发挥作用 ③环境:分为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④机会:是一种偶然性因素,能促进组织的创新与变革,给与员工学习、成长和发展的好机会第二节 战略性绩效管理一、绩效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用来确保下属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改善其工作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及过程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以组织战略为向导,通过动态协同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确保组织获取持续竞争优势,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第三节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模型二、绩效管理系统的评价标准1、战略一致性2、明确性3、可接受性4、信度5、效度信度:指测量的一致性,即一种评价方法所得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可以用这种一致性程度作为指标来判断评价方法的可靠性效度:指绩效评价是否评价了要评价的内容,即评价系统的测量寓所要测量的工作和绩效的相关程度,简而言之就是测量与评价目的之间的相关性第二章绩效管理工具第一节目标管理1、概念: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的标准2、成功的先决条件:①有效地管理作风②组织层次分明③管理工作反馈3、实施:①计划目标②实施目标③评价结果④反馈4、评价:①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在达到组织目标的同时,个人能力得到提高②发现组织体系存在的缺陷,帮助组织对自己的体系进行改造③能改进管理方式和改善组织氛围第二节标杆管理1、概念: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的企业不断得到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战略性绩效管理知识点总结
战略性绩效管理第一章概论绩效是组织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决定组织竞争成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绩效定义:是组织期望的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能够被组织评价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
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1,技能2,激励3,环境4,机会绩效诊断:是指管理者通过绩效评价,判断组织不同层面的绩效水平,识别低绩效的征兆,探寻导致低绩效的原因,找出可能妨碍评价对象实现绩效目标的问题所在。
绩效管理:是指组织中各级管理者用来确保下属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改善其工作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及过程。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经历了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三个阶段.组织有效运作的三个核心要素:使命和战略、组织结构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5P模型:人力资源哲学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实践与人力资源流程。
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模型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是组织为实现其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而建立的一个完整系统,是由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和反馈绩效四个环节共同组成的一个闭合系统。
同时,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周期、评价方法以及结果应用这五项关键决策始终贯穿这四个环节.第二章绩效管理工具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1954年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的标准。
目标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1)最有效的管理作风,普遍采用的是参与式的管理作风。
(2)组织层次分明.(3)管理工作的反馈。
目标管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第一,必须与每一位员工共同制定一套便于衡量的工作目标;第二,定期与员工讨论他的目标完成情况。
具体来说,主要有计划目标、实施目标、评价结果、反馈四个步骤。
战略性绩效管理(方振邦)配套课件
索尼公司20世纪50年代的使命和愿景1-3 索尼公司20世纪50年代的使命和愿景 1 使命 体验发展技术造福大众的快乐。 2 愿景 远大目标: 成为最知名的企业,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形象。 生动描述: 我们所生产的产品将分布于世界各地,……我们将成为第一家 打入美国市场的日本公司,并直接销售我们的产品。……在美 国公司失败的技术创新项目——如半导体收音机上,我们将会 取得成功。……50年后,我们的品牌在世界各地都是知名 的。……我们崇尚创新和质量,我们可以与任何一家最具创新 精神的公司相媲美。……“日本制造”将意味着精美细致,而不 是粗制滥造。
薪酬福利
基本工资
反映的是技能或者职位本身的 价值
用来承认员工在过去一段时间 内行为和成就的工资 与公司业绩直接挂钩的薪酬 (长期/短期计划) 带薪休假、服务、保险等
绩效工资 薪 酬 奖励/奖金
福利与服务
第三节 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模型
系统的五个特征
企业管理控制系统
决策系统
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计划和组织各方资源 实现企业的战略 决策支持系统 向决策系统提供有关市场、生产和人员和财 务方面的各类信息 组织实施系统 实施结果是绩效管理的依据
人力资源管理经历的三个阶段
表1—1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间的区别
关于“人”的 管理维度
理念
人事管理 “人”是一种工具性资 源,服务于其他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组织的一种重 要资源。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组织最重要的资 源,是一种战略资产。
与战略的 联系
很少涉及组织战略决策; 是组织战略决策的重要辅 与战略规划的联系是一 助者、信息提供者;与战 种行政联系或单向执行 略规划的联系是一种双向 联系;即扮演执行者的 联系;即扮演辅助者和战 单一角色。 略执行者的双重角色。
《战略性绩效管理》课件-方振邦第四版第四章
二、绩效监控的过程
组织绩效计划 部门绩效计划 个人绩效计划 绩效监控起点
对绩效计划执行情 况的监控
绩效沟通
绩效 辅导
绩效信息 汇总
绩效监控过程
组织绩效评价 部门绩效评价 个人绩效评价 绩效监控终点
三、绩效监控的方法
• (一)书面报告 • (二)绩效会议 • (三)走动式管理
第四章 绩效监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绩效监控的内容 第三节 绩效沟通 第四节 绩效辅导 第五节 绩效信息的收集
确保其工作不偏离组织战略目标的持续过程。
第一,管理者提供帮助是绩效辅导的精髓。 第二,激励下属是绩效辅导的重要职能。 第三,领导风格对绩效辅导效果有重要影响。 第四,根据绩效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与下属沟通是绩效辅导成功 的基本保障。
二、绩效辅导的风格
(一)依据下属成熟程度选择绩效辅导风格
图4-7 领导情境理论
三、绩效辅导的实施
(二)绩效辅导方式
图4-10 指导风格
第四章 绩效监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绩效监控的内容 第三节 绩效沟通 第四节 绩效辅导 第五节 绩效信息的收集
第五节 绩效信息的收集
• 一、信息收集的意义 • 二、信息收集的内容 • 三、绩效信息的来源 • 四、信息收集的方法
一、信息收集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
1.绩效监控的方法有哪些? 2.谈谈你对绩效监控主要内容的认识。 3.谈谈你对绩效沟通原则的认识。 4.你对管理者领导风格选择和绩效辅导的理解。
第四章 绩效监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绩效监控的内容 第三节 绩效沟通 第四节 绩效辅导 第五节 绩效信息的收集
第四节 绩效辅导
• 一、绩效辅导的内涵 • 二、绩效辅导的风格 • 三、绩效辅导的实施
整理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知识点汇总
文件编号: F5-9C -19-C9-07整理人 尼克《战略性绩效管理》《战略性绩效管理》【学员对象】:董事长、总经理、人力资源经理/总监、各部门经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等。
【授课时间】:1天【【背景资料】一、2006年中国企业十大管理难题调查统计:绩效管理位居第一——摘自《世界经理人文摘》二、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起对“中国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现状调查表明: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分别是:1、没有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56%2、绩效管理各个环节配合不好53%3、各职能部门对绩效管理不够重视46%4、企业内部有绩效考核而没有绩效管理49%5、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不合理41%6、企业高层与人力资源对绩效管理不够重视33%7、需要投入的人员和时间太多21%8、绩效管理的出发点错误19%谢炎老师融合十多年企业管理实战经验,四十六家国内企业鲜活管理咨询实战案例,精心打造《战略性绩效管理》黄金课程;旨在帮助企业树立现代化企业绩效管理意识与建立科学、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您来听课的五大理由】一、花普通培训的价格,享受管理咨询式的服务二、现场分享现代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思想精髓与实用工具三、让您带着实际问题来课堂并带着清晰思路或解决方案回去四、与资深绩效管理专家面对面交流、沟通五、为每位学员(所在企业)提供一年期限的电话或电邮免费顾问与咨询辅导【课程大纲】《战略性绩效管理》课程内容纲要1、成功的企业所需具备的要素:◆策略层面:清晰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层面:健全的企业组织管理体系适用于企业和国情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优秀有效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层面:系统的人才吸引和稳定计划针对部门和个体的发展方案独特有效的激励鼓励措施2、战略性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3、企业员工跳槽的原因4、绩效管理的历史性变化5、新时代绩效管理系统的转变◆原有管理系统:•HR提供全套执行•部门主管配合支持◆新的管理系统:•部门主管主导执行•HR提供工具方法等支持6、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更新◆原有管理系统:即兴式的计划、管理、考核◆新的管理系统:系统化的7S管理,一到十的绩效管理7、绩效管理的过程及目标◆无机化组织到学习型组织8、战略性绩效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9、战略性绩效管理的重要理念◆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首先是人力资源经理。
《战略性绩效管理》课件_方振邦第四版第一章
• 第三,战略性绩效管理是对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和个人绩
效的全面管理。 • 第四,战略性绩效管理应该坚持全员绩效管理,但是主要 管理责任由直线管理承担。
战略性绩效管理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战略性绩效管理的特点
战略性绩效管理的特点
• 战略性 • 协同性 • 差异性 • 公平性
战略性绩效管理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战略性绩效管理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 1. 系统性 2. 战略性
3. 匹配性
4. 动态性
战略性绩效管理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及其影响因素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战略性绩效管理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及其影响因素
战略性绩效管理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出现 1.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人事管理阶段(personnel management)
第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RM)
第三阶段: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阶段(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SHRM)。
成长和发展的有利环境。
战略性绩效管理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绩效 战略性绩效管理 战略性绩效管理与战略性人力
资源管理
战略性绩效管理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二节
战略性绩效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绩效:是组织期望的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能够被组织评价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
个人绩效:个人所表现出的、能够被评价的、与组织及群体目标相关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
多选:绩效的多维性:布雷德拉普认为组织绩效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即有效性、效率性和变革性。
对于员工个人绩效,在对其进行评价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结果和工作态度。
对于工作结果,可以通过对工作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以及成本等指标进行评价。
影响绩效的四个主要因素1,技能,指的是员工的工作技巧和能力水平2,激励,是通过提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来发挥作用的3,环境,可分为组织内部的环境和组织外部的环境4,机会,是一种偶然性因素,能够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变革,给予员工学习、成长和发展的有利环境。
绩效诊断:是指管理者通过绩效评价,判断组织不同层面的绩效水平,识别低绩效的征兆,探寻导致低绩效的原因,找出可能妨碍评价对象实现绩效目标的问题所在。
绩效管理的内涵(简答(再加后三条)或名词解释)含义:是指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用来确保下属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改善其工作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及过程。
1,绩效管理是管理者的事情2,绩效管理是一种手段及过程3,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的战略。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及简述第一阶段:人事管理阶段:它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上半叶在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现代人事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第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伴随着对人的重要程度的提升,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促使有关人力资源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
认识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部门除了从事传统的事务性工作,还增加了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分析与设计等职能并且开始参与组织战略的制定与执行。
第三阶段: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阶段: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学者和管理者们意识到,以战略性为导向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组织提供一种更持续的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被看做一种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渐上升到组织发展的战略性地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开始向组织的战略合作伙伴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向战略规划者转变组织有效运作的三个核心要素:使命和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础——选择1,资源基础理论:彭罗斯,沃纳巴菲特对其完整阐述,巴尼进一步发展的,提出VRIO的分析框架,并对异质性资源从价值、稀缺性、模仿性和组织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该理论认为组织的竞争优势来自其自身所具有的异质性资源,而不是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
该理论强调组织为了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所依赖的组织内部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必须是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和难以替代的。
2,人力资本理论:最早由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沃尔什提出,经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加以发展成型。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包括符合组织战略目标的知识和技能等。
人力资本具备不同于物质资本或其它非人力资本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人力资源可以通过获取人力资本优势成为组织的战略资产:一,由于人力资本在时间、健康和寿命等反面的时限性,并且依附于人的知识、技能、才干和资历具有不可完全让渡性,因此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具有稀缺性;二,人力资本的价值性,一方面是指人力资本的递增性,即人力资本在使用中不断学习而使其存量增加;另一方面是指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多重性,即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不仅是货币收益,还包括心理收益和社会收益等;三,人力资本具有可变性、层次性、投资不可逆性和难以测度性;四,人力资本的依附性决定了其存在的移动障碍3,行为观点理论:来源于权变理论。
一个人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发生适当的关联时,能够产生可预期的结果。
舒勒等人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的竞争战略和绩效相联系,提出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5p模型,即人力资源哲学,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实践,人力资源流程。
迈尔斯和斯诺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必须随着战略的不同而改变,因为组织必须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促进员工的行为,才能对同组织战略的达成。
弗雷德里克森认为人力资源鼓励活动是组织输入角色信息、支持理想行为、评价角色表现的首要方法,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能使组织内部角色参加者的期望、对其行为的评价与组织本身的行为要求保持一致4,人力资源优势理论:博克赛尔以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作为逻辑基础,提出了人力资源优势理论,认为组织可以通过获取人力资源优势而获取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优势:1,人力资本优势,党组织获取了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具有高级技能水平和对组织高度认可的“内圈核心”和“外圈核心”时,组织就拥有了人力资本优势。
2,热了整合过程优势,当员工关系问题和协作问题的解决过程使组织更有效时,组织就活得了人力资源整合优势5,一般系统理论:由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
它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1,系统性2,战略性3,匹配性4,动态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建的影响因素:环境,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
战略性绩效管理: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之一,它是承接组织战略,是一个由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和反馈绩效等四个环节构成的闭循环,通过这四个环节的良性循环过程,管理者能够确保员工的工作行为和产出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通过不断改进员工和组织的绩效水平,促进组织战略的达成。
论述:绩效管理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1,绩效管理与工作设计及工作分析的关系1)工作设计和工作分析的结果是设计绩效系统的重要依据:工作设计和工作分析对绩效管理系统的作用表现在评价内容必须与工作内容密切相关。
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必须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而工作设计和工作分析为每一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及要达到的标准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为管理者提供了评价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从而可以减少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
2)绩效管理也会对工作设计和工作分析产生影响:绩效管理的结果可以反映出工作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对工作设计合理与否的一种验证。
2,绩效管理与招募甄选的关系1)招募与甄选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员工乃至组织的绩效水平。
招募与甄选的目标是及时弥补职位的空缺,使录用的人员与工作的要求想匹配,以满足组织发展需要。
如果人员配置不当,员工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都会受到不利影响。
如果招募与甄选的质量高,录用的都是组织需要的优秀人才,那么将有效降低绩效管理的成本,促进员工个人绩效与组织整体绩效的共同提升。
2)绩效管理也直接影响着组织的招募与甄选工作。
首先,绩效管理的结果可以为招募与甄选决策提供依据。
七次,绩效管理是检验一个组织甄选系统预测效度的有效途径。
3,绩效管理与职业生涯管理的关系1)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
2)职业生涯管理促使了管理者和员工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角色的变化。
4,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的关系1)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都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其中,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难点,直接影响薪酬管理的效能;而薪酬管理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员工最为关心的敏感环节。
一方面;绩效管理是薪酬管理的基础之一,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是进行薪酬管理的首要条件。
另一方面,针对员工的绩效表现及时的给予他们不同的薪酬奖励,能够合理地引导员工的工作行为,确保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的一致性,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激励效果,促使员工工作绩效不断提升。
5,绩效管理与培训开发的关系绩效管理与培训开发之间的关心也是双向的。
二者都是通过引导员工的行为,使其能够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
绩效评价的结果为培训开发的需求分析提供了重要信息,管理者往往需要根据员工的绩效现状,结合员工个人的发展愿望,与员工共同制定绩效改善计划和未来发展计划。
通过培训开发,可以弥补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员工的不足,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而重新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或权重,促使员工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6,绩效管理与劳动关系管理的关系1)劳动关系管理与员工的利益密切相关,是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通过劳动关系管理可以强化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投入程度,营造一个和谐共进的组织氛围,从而可以确保员工对绩效管理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促进员工个人绩效的改善和组织整体绩效目标的实现,2)绩效管理对于劳动关系管理也十分重要。
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以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有效避免或缓和矛盾与冲突,促进双方意见的达成和统一,确保员工的合法利益得到保护,促使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7,绩效管理与员工流动管理的关系1)员工流动管理是强化绩效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
通过晋升、解雇等员工流动管理的方法可以激励员工不断的提高工作绩效,努力达成绩效考核目标,促进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绩效管理的结果也会有效员工流动管理的相关决策。
8,人力资源管理最直接的目标就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而绩效管理的结果正是对这一核心目标的直接体现。
绩效管理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判断了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因而成为指导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风向标”。
绩效管理是否能够准确地衡量员工的真实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也对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一套符合组织实际的、科学的、动态的绩效管理系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一项核心工作。
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的模型包括:三个目的,四个环节,五项关键决策三个目的: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开发目的四个环节: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绩效五项关键决策: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周期,评价方法,结果应用。
绩效管理系统的评价标准——多选1,战略一致性2,明确性3,可接受性:感知的公平包括:程序公平,人际公平,结果公平4,信度:1)重测信度,又称再测信度,是指对同一组被试者前后两次实施同一个测验,计算两次得分的相关系数。
2)复本信度,在对被试者实施测试后,再进行一次与前一测试平行的测验,计算两次得分的相关系数。
3)分半信度,又称对半信度,是将测试分为相等的两半,根据在这两半测试中分别得到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4)同质性信度,实际检验的是同一测试内部的一致性程度,因此又称为内部一致性信度5)评价者信度,是指不同的绩效评价主体运用同一评价方法对相同评价对象得出的评价结果一致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