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方法和工作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方法和工作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方法:
•临床医生上报。

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对在院病人的主动监测。

对住院期间发热、突然使用或更换抗菌药物、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突然腹泻、检
测出耐药菌、长时间保留尿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
的病人进行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工作流程:
1.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
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2.感染管理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
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
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3.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
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医院感染相关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相关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相关监测方法一、手卫生效果监测方法(一)采样时间:采取手卫生后,在接触患者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二)监测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二、空气采样监测方法(一)采样时间:Ⅰ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Ⅱ、Ⅲ、Ⅳ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二)监测方法:1.Ⅰ类环境可选择平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法,参照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2013)要求进行监测,放置时间为30分钟。

2.Ⅱ、Ⅲ、Ⅳ类环境采用平板暴露法:(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c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c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样点。

(2)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

(3)采样方法: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Ⅱ类环境暴露15分钟,Ⅲ、Ⅳ类环境暴露5分钟),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三、物体表面采样监测方法(一)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

(二)采样面积:被采面积<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面积≥100cm2,取100cm2。

(三)采样方法: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

四、诊疗器械采样监测方法:(一)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与指标分析

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与指标分析

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与指标分析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医疗机构内传播而引起的感染。

这种感染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进程,还增加了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和医疗工作者的工作压力。

为了控制医院感染,监测感染的方法和指标的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医院感染监测的方法和指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一、医院感染监测的方法1. 实时监测法:实时监测法是通过使用电子系统对医院内的感染进行持续监测和跟踪。

该方法通过收集医疗机构内的感染数据,并实时生成监测报告。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监测结果准确、及时,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及时发现感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但是,实时监测法也存在技术要求高、设备成本较高等缺点。

2. 采样监测法:采样监测法是通过对医院内的感染患者进行采样,检测是否存在感染病原体。

该方法需要在感染科、重症监护室等高风险科室进行定期的采样监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成本较低,并且能够检测出感染的具体病原体。

但是,采样监测法需要专业的实验室技术和设备支持,且采样结果有一定的时间延迟。

3. 制度监测法:制度监测法是通过对医院内的各项感染控制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评估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该方法可以通过检查医院的感染控制制度文件、访谈医务人员和观察感染控制措施等方式进行。

制度监测法的优点是能够发现制度执行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进行纠正。

但是,该方法依赖于医务人员的合作和监督,并且检查的结果受检查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医院感染监测的指标1. 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是衡量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感染发生率可以根据感染部位、感染类型和感染流行病学等分类进行监测和统计,以及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比较。

通过对感染发生率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医院内感染的趋势和分布情况,为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耐药菌监测:耐药菌监测是评估医院内细菌耐药情况的重要指标。

耐药菌的产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一大难题,通过对医院内细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耐药菌的变化趋势,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系统、连续、定量的监测与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传播和流行趋势。

采样是院感监测的重要环节,正确的采样方法能够保证采集到准确、可靠的样本,为后续的实验室检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

二、手部采样手部是医务人员最容易接触到患者和环境的部位,因此手部采样是院感监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手部采样可采用两种方法:直接采样法和拭子采样法。

1. 直接采样法直接采样法是通过将手部直接接触到培养基上进行采样。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一片无菌培养基平放在工作台上;(2)将手部的指尖、掌心等部位轻轻按压在培养基上,使细菌传播到培养基上;(3)将培养基封闭好,送至实验室进行培养和分析。

2. 拭子采样法拭子采样法是通过使用无菌棉签或者拭子进行采样。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一支无菌棉签或者拭子;(2)将棉签或者拭子在手部的指尖、掌心等部位轻轻擦拭;(3)将棉签或者拭子放入无菌管中,封闭好,送至实验室进行培养和分析。

三、空气采样空气中的微生物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因此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采样是院感监测中不可或者缺的一环。

空气采样可采用两种方法:空气质量采样和表面沉积采样。

1. 空气质量采样空气质量采样是通过空气采样器将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捕集下来进行分析。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空气采样器放置在待采样的位置,打开采样器;(2)采样时间根据需要设定,通常为15分钟至2小时不等;(3)采样结束后,关闭采样器,将采样头取下;(4)将采样头放入无菌管中,封闭好,送至实验室进行培养和分析。

2. 表面沉积采样表面沉积采样是通过将培养基接触到待采样的表面,使表面微生物附着在培养基上进行分析。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一片无菌培养基,将其平放在待采样的表面上;(2)将培养基与表面轻轻接触,使微生物附着在培养基上;(3)将培养基封闭好,送至实验室进行培养和分析。

医院感染如何进行感染控制的监测与评估

医院感染如何进行感染控制的监测与评估

医院感染如何进行感染控制的监测与评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因接受医疗服务而出现的感染。

由于医院感染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的危害巨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医院的声誉,因此进行感染控制的监测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的监测与评估的方法与重要性。

一、监测医院感染的方法1. 现场观察法现场观察法是通过疾病控制部门的专业人员对医疗机构进行定期巡查来监测医院感染。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风险因素等,但由于观察周期较长,导致数据采集的延迟。

2. 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是通过随机选择一部分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感染部位、感染来源等,从而评估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病原菌的类型。

这种方法可以较为迅速地了解医院感染的情况,但需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室检测法实验室检测法可以通过对医院环境、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物样本进行采集,并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等实验室检测,来获取医院感染的相关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分析感染菌株的特点,有利于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二、评估医院感染控制的方法1. 感染发病率感染发病率是评估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患者感染后的发病率越低,说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越有效。

为了准确评估感染发病率,需收集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年龄、性别、病种、感染部位等,并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

2. 细菌耐药性监测细菌耐药性监测是评估医院感染控制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对感染菌株的药敏试验,可以评估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水平,并据此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策略,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感染。

3. 严重感染与脓毒症管理评估严重感染与脓毒症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评估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需要综合评估医院对严重感染与脓毒症的管理措施,包括早期识别、迅速抗菌治疗、有效的液体复苏等。

三、感染控制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1. 保障患者安全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进行感染控制的监测与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感染的风险因素和漏洞,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主要有发病率调查和患病率调查两种方法。

两种调查在资料来源、收集方法等方面是一致的。

一、医院感染病例调查方式1.前瞻性调查。

是一种主动的监测方式,由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定期、持续地对正在住院的患者或手术后出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与记录,及时发现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总结与反馈。

此调查方法能早期地发现感染病例的聚集与流行并能采取积极主动措施加以控制。

2.回顾性调查。

是一种被动的调查方式,由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或病历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对出院病历进行查阅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的一种方法。

此调查方法能修正和补充感染诊断,提高感染病例和感染部位的诊断率和准确率,减少漏报或错报;也能发现感染病例的聚集与流行,但缺乏时效性,也不能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加以控制,可为今后的感染控制提供方向。

二、资料来源与收集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关键是发现感染病例,然后再围绕感染病例有关因素进行调查。

发现感染病例的最佳方法是感染控制人员、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的持续有效的合作,资料最主要来源是查房、查阅记录和微生物学检验报告。

1.资料来源(1)查房:通过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新病例。

感染控制人员应定期(最好每天)到病房巡视,向医生和护士了解是否有新病例发生。

尤其应密切注意那些住院时间长、病情重、免疫力低下、接受介入性操作、体温高和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如发现可疑病例应进行直接检查。

有时医生和护士提供新病例的线索或确定为新病例,感染控制人员仍然需要进行核实。

(2)查阅病历:查阅各种医疗、护理记录时,注意是否有医院感染的指征如发热、白细胞增多、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等。

特别注意易感染人群如恶性肿瘤患者、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3)微生物学检验报告:微生物学检查能及时检出与医院感染相关的病原菌,并提供该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资料,对已发生感染及可疑感染患者都应做临床微生物学检查。

院感全院综合性监测方法

院感全院综合性监测方法

院感全院综合性监测方法标题:院感全院综合性监测方法引言概述:医院感染(院感)是医疗卫生机构中常见的问题,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都会造成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院感,全院综合性监测方法变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介绍院感全院综合性监测方法的相关内容。

一、建立院感监测团队1.1 确定监测团队成员:包括院感科室医生、感染控制护士、医院管理人员等。

1.2 制定监测计划和流程:明确监测的范围、频率和方法,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1.3 培训监测团队成员:提供院感监测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监测团队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二、建立院感监测指标体系2.1 确定监测指标: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病原体分布、院感相关病例分布等。

2.2 设立监测指标标准:明确监测指标的评价标准和达标要求,便于监测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2.3 定期评估和修订监测指标:根据监测结果和实际情况,及时对监测指标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监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实施院感监测工作3.1 采集监测数据:建立院感监测数据库,及时记录和整理监测数据。

3.2 分析监测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和趋势。

3.3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促进院感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改进。

四、加强院感监测结果应用4.1 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定期向医院管理层和医护人员发布监测报告,宣传院感监测工作成果和问题。

4.2 开展院感监测结果交流会议:组织院感监测结果交流会议,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3 落实监测结果改进建议:根据监测结果和改进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院感预防和控制措施。

五、持续改进院感监测工作5.1 定期评估监测工作效果:定期对院感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

5.2 不断优化监测方法: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不断优化院感监测方法,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5.3 加强监测团队建设:持续加强监测团队的培训和建设,提高监测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监测工作的质量。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发生的新发或继发的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疗安全问题。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及时发现和防控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

本文将从监测的意义、监测的方法、报告的流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监测的意义医院感染的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进行系统的感染病例监测和感染因素监测,旨在提供感染控制的有效信息,以便采取针对性、科学化的管理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病例,掌握感染病例的类型和分布,研究感染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为制定感染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监测还可以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为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二、监测的方法1.流行病学监测流行病学监测是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一、系统地调查和分析,以发现感染的发生规律和风险因素。

主要包括病例的检测、报告和分析等环节。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流行病学监测,了解不同科室的感染情况,研究感染的传播途径和病原学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2.病原学监测病原学监测是通过对感染病例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数量及药敏情况等信息。

通过病原学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分离、鉴定和保存病原微生物,为感染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及时和准确的信息。

3.医院环境监测医院环境监测主要是对医疗机构的空气、水源、表面等进行定期监测和采样,检测各种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等。

通过医院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环境中的潜在感染源,评估医院环境的清洁状况,为改善环境卫生提供科学依据。

三、报告的流程1.感染病例报告感染病例报告是各科室按照规定的格式,将感染病例的相关信息上报至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报告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感染相关信息、发病时间和就诊科室等。

感染管理部门收到报告后,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

2.防控措施报告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以报告的形式上报至监管部门。

医院感染的检测与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的检测与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的检测与监测方法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医务人员、设备或环境等造成的新发或增加的感染。

由于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较大,需要及时发现和控制。

因此,医院感染的检测与监测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目前主要使用的医院感染检测与监测方法。

一、细菌培养法细菌培养法是目前医院感染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临床标本,如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将其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然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生长,进而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

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判断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并提供治疗的指导。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是近年来医院感染检测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革新。

它能够通过检测体液或标本中的微生物的核酸或蛋白质,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感染的病原体。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快速、敏感、准确,并且不受细菌培养的时间和条件限制。

例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质谱法都是在医院感染检测领域中常用的方法,能够快速鉴定病原体。

三、临床诊断标准除了实验室检测方法外,医院感染的监测也需要结合临床诊断标准来判断。

临床诊断标准是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体温升高、局部炎症、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结合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这种方法可以对没有明确病原体的感染进行初步诊断,但相对于实验室检测方法,其准确性较低。

四、环境监测法除了对患者进行监测外,对医院环境的监测也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医院各类环境样本进行采集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感染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常用的环境监测方法包括表面采样和空气采样等。

表面采样一般使用无菌棉签,对医院设备表面、门把手等进行擦拭和培养。

空气采样则通过空气细菌采集器采集空气中的微生物,并进行培养和鉴定。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的检测与监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临床诊断标准和环境监测法等。

合理应用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医院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1.入院感染监测:通过对新入院患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入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定期细菌培养、筛查性检测和问卷调查等。

定期细菌培养可以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筛查性检测可以对高危人群进行感染监测,问卷调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卫生习惯和病史等信息。

2.环境监测:对医院各个科室的环境进行定期检测,了解是否存在细菌等病原体的污染。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和表面物体菌落计数等。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清除感染源,防止感染在医院内传播扩散。

3.手卫生监测:手是医务人员最常接触病人和环境的部位,也是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

手卫生监测可以通过观察和采样的方式,了解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和手部微生物负荷。

观察手卫生行为可以发现不规范的操作,采样检测可以了解手部的细菌数量和种类,从而对手卫生进行改进和监督。

4.医疗器械和设备监测: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是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

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监测可以了解清洁和消毒的效果,发现是否存在感染传播的隐患。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器械、设备的视觉检查、化学指示剂检测和生物指标检测等。

5.追踪和调查:对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行追踪和调查,找出感染的源头和传播途径。

通过追踪和调查可以了解病例的流行特征和暴露因素,为制定和调整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监测方法,还有其他辅助性的方法如基因测序技术、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和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进一步了解医院感染的传播机制和防控策略。

总结起来,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包括入院感染监测、环境监测、手卫生监测、医疗器械和设备监测以及追踪和调查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感染控制目标进行选择和应用。

医院感染相关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相关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相关监测方法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部感染或发生的一类特殊感染,主要指在医院住院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之间传播的感染。

由于医院感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对其进行监测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医院感染相关监测的方法。

1.感染病例监测:通过对住院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患者中的感染病例。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感染菌种、感染程度等。

通过监测,可以发现潜在的感染传播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外部环境监测:对医院内部环境进行监测,包括空气、水质、表面和设备等。

空气质量监测可以通过采样空气并进行细菌培养和检测,了解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水平。

水质监测可以对医院内的自来水、供水系统、消毒设备等进行定期检测,保证水质的安全。

对医院表面和设备的监测可以通过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和检测,了解医院内部潜在的传染源。

3.医院人员监测: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包括体温、白细胞计数、免疫学检查等。

通过监测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可以及时发现和隔离可能的感染源,防止感染传播。

4.患者访客监测:对医院内住院患者的访客进行监测,包括入院前的健康状况评估、访客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通过监测患者访客的健康状况和行为习惯,可以预防感染源的进入和传播。

5.感染预警监测:通过对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的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患者群体的感染风险。

监测内容包括患者的病史、手术情况、免疫状态等。

通过监测,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6.医院感染事件报告监测:对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事件进行报告和监测。

对医院内的感染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及时报告相关部门或单位,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

7.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对医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频率、使用原因等。

通过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可以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总结起来,医院感染相关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外部环境监测、医院人员监测、患者访客监测、感染预警监测、医院感染事件报告监测和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等。

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医院感染监测委员会:设立专门的医院感染监测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监测的标准和指南,并进行监督和评估工作。

2. 感染指标的定义和测算:医院制定相关的感染指标定义和测算方法,如感染发生率、感染死亡率等,以便实施感染监测工作。

3. 感染监测的登记和报告:医院设立感染监测的登记和报告系统,要求医务人员及时登记和报告感染事件,建立感染报告网络。

4. 感染监测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医院定期对感染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查找感染发生的规律和趋势,进行统计和评估。

5. 感染监测的监督和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监测的监督和培训工作,提高感染监测的质量和准确性。

6. 感染监测的质量控制:医院开展感染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包括对感染数据的准确性、标准化等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7. 感染监测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医院要及时将感染监测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和
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意见,帮助改善感染控制工作。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是一个全面、系统且持续的过程,需要医院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感染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医院感染数据监测与分析方法

医院感染数据监测与分析方法

医院感染数据监测与分析方法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患者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时候,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医院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的侵袭而引发的感染。

这种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还会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对医院感染的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至关重要,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医院感染数据监测方法1. 患者感染登记制度建立患者感染登记制度,要求医院在发现患者感染病例后立即登记,并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感染途径等。

这种制度可以帮助医院及时了解感染的发病情况和趋势,以便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

2. 医务人员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医务人员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发现疑似或确诊的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并进行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

这种制度可以提高感染病例的报告率和准确性,有助于及早发现感染爆发的风险。

3. 实时监测系统采用实时监测系统对医院内感染相关数据进行监测,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获取感染情况。

这种系统可以通过设备监测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并结合医院内各种感染风险因素的数据,实时分析感染风险及疫情。

二、医院感染数据分析方法1. 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医院感染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从总体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体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和比较。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找出感染高发的科室、病房、手术室等区域,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2. 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踪感染病例的传播链条,分析感染的暴露因素和传播途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找到感染的源头和关键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和预防。

3. 数据挖掘技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医院感染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可以发现与感染相关的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感染病例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进行研究。

4. 质量改进方法通过应用质量改进方法,如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的流程,对医院感染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改进。

医院感染监测技术

医院感染监测技术

(三)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1、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的测 定:
(1)检测方法:开灯5分钟后,将测 定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强度测定仪 (标定有效期内)探头置被检紫外线灯下 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 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度值。
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的测定方法
(2)结果判断:普通30W直管型 紫外线灯,新灯辐照强度 ≥100uw/cm2为格;使用中紫外线灯 辐照强度70uw/cm2为合格;30W高 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 ≥200uw/cm2为合格。
(4)试验步骤:将鲎试剂和细菌内毒素 工作标准品分别按标量加入无热原水溶解。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逐次稀释至0.5Eu/ml, 供作阳性对照。取10×75mm试管6支,其 中供试品管2支各加入0.1ml供试液,阴性对 照管2支各加入0.1ml无热原水,阳性对照管 2支各加入0.1ml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稀释液。 每逐一加入0.1ml鲎试剂溶解液。轻轻混均 试管内容物,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 ℃水浴中保温(60±2)min,轻轻取出,观 察结果。
(四)压力蒸气灭菌效能 监测与质控
1、工艺监测:又称程序监测
(1)下排气式压力蒸气灭菌:其灭菌物 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30×25cm3,重量不 超过5kg,待灭菌物品填装量不得超过灭菌 柜室容积的80%,市售无孔铝饭盒与顶盖必 须无裂缝和变形;无排气软管或软管锈蚀的 手提式压力蒸气灭菌器不得使用;卧式压力 蒸气灭菌器输入蒸气的压力不宜过高,夹层 的温度不能高于灭菌室的温度;装放时,将 难于灭菌的大包放上层,较易灭菌的小包放 在下层。
3、结果分析:平皿上有菌生长,证明被 检液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 10cfu以下,仍可用于消毒处理(但不能用 于灭菌),若每个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菌落数超过10cfu, 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 即不宜再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医院感染监测相关1.1空气培养检测标准操作程序临床意义: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患者和病原携带者体内的微生物能以多种形式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如不及时将其杀灭,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对其他患者甚至医护人员造成危害。

手术室空气中细菌可能直接沉降到伤口上,或沉降到医务人员的手和器械上,能引起伤口感染。

监护病房中病人抵抗力极差,易发生呼吸道和其他部位感染,定期监测可及时发现消毒和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

原理:用9 ㎝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 后送检。

置于37℃培养箱孵育,按照相应公式计数菌落总数(N)。

采样原则:1. 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2. 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 ㎡,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 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各5 点,各个点均距墙1m。

4. 采样方法:用9 ㎝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 后送检培养。

检查原则: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

菌落总数计算: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50000×N/AT式中:A---平板面积,cm2;T---平板暴露时间,min;N---平均菌落数,cfu/m3规定使用9cm 平板,暴露5min,所以经换算,公式简化为: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157.25×N报告结果和解释:1. 有细菌生长:参照菌落总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无细菌生长:置于35℃温箱继续孵育24 小时后再观察结果。

3. 若培养48h 后仍无细菌生长,报告:无菌生长。

注意事项: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

1. 溶血性链球菌检查:参照《细菌鉴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2. 沙门氏菌检查:参照《细菌鉴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3. 铜绿假单胞菌检查:参照《细菌鉴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4.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参照《细菌鉴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各类环境下空气培养卫生标准:环境类别范围空气标准(cfu/m3)I 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10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II 类普通手术室、禅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200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III 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500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1.2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测标准操作程序临床意义: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是住院病人和医院职工。

住院病人抵抗力差,更易感染。

医院感染的监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只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监测,发现各个科室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和有效的防治医院感染。

在某些情况下,物体表面作为传播媒介和储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是存在的。

因此,有目的和有选择的对物体表面采样进行培养很有必要。

目的:1. 通过定性和定量检查,了解物体表面的细菌污染情况。

2. 评价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结果标本采集要求:1. 采集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的4h 内进行采样。

2. 采集面积:被采表面<100cm2, 取全部表面。

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3. 采集方法: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 支在物体表面来回涂抹,若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若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1) 未用消毒剂的物体表面采集的标本接种在装有5ml 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送检。

2) 已使用消毒剂物体表面采集的标本接种在5ml 0.1%硫代硫酸钠肉汤的试管内送检。

检测步骤:从5ml 送检标本中无菌条件下吸取100μl 液体平铺于血平板上,用接种环均匀划线后置于35℃孵箱中培养24~48h 后计数平板上菌落总数(N)。

结果计算及解释: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平皿上菌落总数(N)×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经换算后,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N×2。

如在平板上发现致病菌(如:溶血性链球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溶血的菌落或氧化酶阳性(+)菌落,或院内发生感染则要求作细菌鉴定。

细菌鉴定参见细菌鉴定操作规则。

附:各类环境下物体表面卫生标准环境类别范围物体表面标准(cfu/cm2)I 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5II 类普通手术室、禅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5III 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10IV 类传染病科及病房≤151.3医务人员手采样及检测标准操作程序临床意义:医务人员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同污染物品或病人接触,监测手部细菌能了解手部细菌污染情况和评价手的清洁和消毒效果。

目的:1. 通过定性和定量检查,了解手部细菌污染情况。

2. 评价手的清洁和消毒效果。

标本采集要求:1. 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2. 采样操作:2.1 没有用消毒液,清水冲洗的双手: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5ml 无菌生理盐水管内送检。

2.2 用消毒液,并用清水冲洗干净的双手: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5ml 无菌生理盐水管内送检。

2.3 用消毒液,但没有用清水冲洗干净的双手: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5ml 含中和剂的肉汤管内送检。

操作步骤:从5ml 送检标本中无菌条件下吸取25μl 液体平铺于血平板上,用接种环均匀划线后置于35℃孵箱中培养24~48h 后计数平板上菌落总数(N)结果计算及解释: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总数(N)×采样液稀释倍数/30×2 经换算,公式简化为: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2)=N×3.33。

如在平板上发现致病菌(如:溶血性链球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溶血的菌落或氧化酶阳性(+)菌落,或院内发生感染则要求作细菌鉴定。

细菌鉴定参见细菌鉴定操作规则。

各类环境下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环境类别范围手培养标准(cfu/cm2)I 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5II 类普通手术室、禅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5III 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10IV 类传染病科及病房≤11.4使用中消毒剂的微生物学监测(1)采样时间:采取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

(2)采样量及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0.5ml被检样液,加入到4.5ml稀释液中混匀。

醇类和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作稀释液。

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液需在检验地带网肉汤内加入0.1%硫代硫酸钠作稀释液。

季铵盐类消毒液需在肉汤中加入3% Tween 80和0.3%卵磷脂作稀释液。

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Tween 80作稀释液。

(3)细菌菌落总数检查:分别取200ul采样液放入2只普通营养琼脂灭菌平皿内,放37℃温箱内培养48 h计数菌落。

平板上有菌生长,证明被检样液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10个以下,仍可用于消毒处理(但不能用于灭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个,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不宜再用。

(4)判断标准: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10 cfu/ ml,病原微生物不得检出;。

1.5无菌物品①.缝合针、注射针头、手术刀片、小棉球等小件医疗器械,用无菌方法各取3-5只盛入灭菌的培养瓶中,待检。

②.无菌方法从无菌用具的不同部位如左上边、中间、右下边取2~3个盛入灭菌的培养瓶中,待检。

③.敷料等较大块的物品随机用无菌方法采取2~3块盛入较大灭菌的培养皿中,待检。

.(注射器随机抽取2~3个连同包装一起采集,待检)。

.各种包如:产包、胸穿包、骨穿包、导尿包等随机抽取2~3个,待检。

1.6压力蒸汽锅灭菌效果监测临床意义:用于压力蒸汽锅(包括排气锅和预真空锅)灭菌效果的生物监测。

原理:培养指示剂由含菌纸片、培养基及塑料外壳组成,压力蒸汽灭菌生物培养指示剂纸片上含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 7953),选用标准抗力仪测试:121℃饱和蒸汽条件下,菌株存活时间≥5min,杀灭时间≤15min;操作步骤:1. 压力蒸汽灭菌生物培养指示剂1.1 将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放于一标准测试包中;1.2 按照国家规范,分别将测试包放于锅内不同位置,121℃,15 分钟;1.3 灭菌完毕,取出该生物指示剂;1.4 挤破内含的安瓿,与一支对照管一起放于56℃培养锅(棕色)内培养;1.5 培养48h 后,阅读结果。

注:以上第1 至第3 步经各部门操作完成后,由各科护士负责送至微生物实验室检测。

结果判断:1. 压力蒸汽灭菌生物培养指示剂培养后,指示管不变色(呈紫色),表示灭菌通过,报告结果为灭菌监测合格。

培养后,指示管变色(呈黄色),表示灭菌不通过,报告结果为灭菌监测不合格。

注:同时培养的对照管应为阳性(呈黄色),如阴性(不变色,呈紫色),则此批试验无效。

注意事项:1. 灭菌完毕,含生物指示剂的包裹很热并有一定压力,需至少冷却10 分钟以上,否则可能引起塑料管内的安瓿破裂,飞溅的碎片导致损伤。

2. 只有对照管为阳性,其生物监测结果才算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