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
写作的基本规律
写作的基本规律
写作的基本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合理: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
引言用来引出文章的主题,主体包括对主题的论述和解释,结论总结全文。
2. 逻辑严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应该具有逻辑性,意思是它们应该有一定的顺序和关联,能够使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思路。
同时,要注意对观点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论证,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表达准确:写作应该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使用准确的词汇和语法结构,避免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表达。
此外,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语调,以确保文章整体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4. 语言美观:好的文章应该使用清晰、简洁、优美的语言。
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罗嗦的表达,尽量使用简单而直接的语言来表达想法。
5. 细致入微: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细节。
从选题到文句的泛化,都需要细致入微地审视,力求准确和完美。
6. 多练习:写作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可以阅读优秀的文章,学习其写作技巧和风格。
总之,写作的基本规律是结构合理、逻辑严谨、表达准确、语言美观、细致入微和多练习。
通过遵循这些规律并不断努力,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会有所提高。
写作的特点与规律
(一)"物——意——文"转化律 意 文
(二)多元因素统一律
一方面是指客体,要从现象把握本质. 一方面是指客体,要从现象把握本质. 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指写作主体必须具备多种素 修养,能力. 质,修养,能力.
(三)点化调整渐深律
点化:点铁成金,化平凡为神奇 点化:点铁成金,
(四)知行结合通变律
(二)综合性
写作是作者以思想修养,生活经历, 写作是作者以思想修养,生活经历, 知识积累和文字技巧四个方面为主的自身素 质的综合表现. 质的综合表现.
(三)实践性 首先,任何写作的材料, 首先,任何写作的材料,都必须 通过个人的社会实践去获得. 通过个人的社会实践去获得. 其次,写作技能的获得, 其次,写作技能的获得,必须通 过实践. 过实践.
�
(四)创新性 写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写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每篇成功的 文章都是一种创新, 文章都是一种创新,或在思想上或在内容 或在语言上,或在表现角度上, 上,或在语言上,或在表现角度上,即使 是表现同一主题,如环保, 是表现同一主题,如环保,也有作者的创 新.
三,写作的基本规律
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指的是写作这种实践活动区别 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 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 写作活动的规律:是构成写作特点的内在 写作活动的规律: 因素以及诸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 因素以及诸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它揭示了写 作实践活动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作实践活动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四创新性写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每篇成功的文章都是一种创新或在思想上或在内容上或在语言上或在表现角度上即使是表现同一主题如环保也有作者的创三写作的基本规律写作特点
文章写作: 一,文章写作: 文 章 写 作
写作规律理论
化律”、“三重转化律” (写作行为的“三级飞跃”、
“化一律”、“渐递律”、“适宜律”。 “四体化一律”、 “四环操作律”) 着眼于写作系统的“五体化一律”
主体三律论之一
着眼于过程的
一步、双重、三重转化论
一步论:持这种观点的人从唯物论的反映论出发,认为
“物质存在决定精神产品”,“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因 此得出由客观存在转化为产品的结论。这种观点最大的特点 是从静止的外部形态看待文章的制作过程,忽视了由客观存 在到成品的具体过程,将复杂的转化过程简化为一步完成。 这一观点看似是从写作过程的角度研究规律,实则并未深入 到由物质存在转化为产品的内在变化过程中去,因而找不到 促使转化完成的决定因素及相关要素,更无法认识各要素的 构成和相互作用,因此得出的结论必然是静止的片面的。
续前
双重转化论:双重转化律是刘锡庆在《基础写作学》中提
出的,认为:任何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写作,都必须经过一个 双重转化的过程,即由客观事物转化为认识,再由认识变化为 表现。
这一认识,在魏晋时期,陆机、刘勰就有初步的阐述。
陆机《文赋》提出:“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刘勰《文心雕龙》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苏俄学者科瓦廖夫在《文学创作心理学》中,归纳了文学创作 的基本规律:文学创作是一种双重转化过程,首先把外部事物 变成头脑中形象,然后把头脑中形象变成文字。
双 重 转 化 论 的 局 限
首先,把写作过程的转化简单化、机 械化。研究者认为由物到意的第一重转化靠的 是写作主体的摄制力,包括观察、捕捉、感受、 体验、想象、概括、提炼、开掘的能力;第二重 转化即由意到文靠的是表现力,即谋篇定体、选 技用笔、遣词造句的能力。显然研究者扩大了 “摄制力”、“表现力”两个概念的外延。摄制 力应当只涵盖观察、捕捉、感受、体验的能力, 表现力也只能界定用笔、遣词造句的能力。这样 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想象力、概括力、提炼开 掘、构思谋篇、定体选技等最能体现写作主体创 造性劳动的能力没能被准确科学地界定在应有的 概念范畴中,在双重转化律中这一劳动过程被忽 视了,舍弃了。
写好作文要做到多读、多写、多改
写好作文要做到多读、多写、多改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靠自己的实践。
凡是有成就的作者在谈写作经验时,没有一个不强调“做”字。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如何能写出高分作文,供大家参考!写好作文要做到多读、多写、多改1、博览,精读,从范文和例文中体会和学习各种写法。
写作和阅读不可分割。
读写结合,从范文中借鉴,极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经验之谈,是有道理的。
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文思。
陆机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他认为观察事物可激发文思,研读古籍也可以丰富文思。
有些人写文章如行云流水,笔到之处,文意丰富,言辞自然,这和他读书多有极大关系。
其次,阅读还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
从根本上说,写作中的材料都是取自社会生活,但一个人的阅历有限,不可能对宇宙间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事物都去直接观察和感受。
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不可能亲自去接触、认知的生活和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
第三,阅读又是掌握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
别人的好文章读得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作法。
鲁迅先生也特别提倡这一点。
他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他称这为“实物教授法”。
熟读名篇佳作,往往会从写法上加以效仿。
读多了,效仿的次数多了,慢慢主会变成自己的方法,并能有所改进和创造。
第四,阅读又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切古今中外名着,都是语言巨匠用提炼加工而成成的规范化的语言写成的,阅读名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丰富语汇,了解更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掌握运用评议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用评议的技巧。
2、多写多练,勇于实践,不断摸索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靠自己的实践。
凡是有成就的作者在谈写作经验时,没有一个不强调“做”字。
让作文的立意深刻起来
让作文的立意深刻起来作文应当立意深刻,这是谁都知道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与写作中常常难以真正做好。
其实要让作文立意深刻,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的。
善于发掘(一)小中求大把典型的小事放到社会大背景下去思考,比如从一个人的变化、一个家庭的变化,认识到社会的变化;从一些事物的苗头,推测它的发展趋势和结果。
商朝的箕子由纣王吃饭的变化,看到纣王思想的变化,想到朝廷前途,预见到商朝可能灭亡。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是“忧与爱”,有位考生从梧桐树被砍的小事挖掘到城市建设乃至国家发展的大事,使得他的作文获得高分。
(二)平中求奇从平凡的事物或事理,悟出不平凡的哲理。
譬如写《回家》,一般学生总是写一些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及其平常的所感所思。
有一位学生由平常的“回家”琐事发出“家未必是房子”的疑问,写出一篇奇文来,节选如下:美国一大街上警察发现当地一名富翁迷路了。
警察就说“送你回家吧。
”富翁说:“我没有家。
”警察指了指他身后的高楼:“那不是你的家吗?”“那只是我的房子。
”此语一出,警察木然……于是,一些社会名流脸上露出不大不小的恐慌:我们干嘛要将居所修葺得那么典雅精致和富丽堂,原来那还不是我们的真正的家啊!一阵晚风吹过来,我又回到现实中。
我恍然大悟:真正的家,就在我们目不可及却又近在咫尺的地方。
有时遥望远方,甚为熟悉;近觑周围,满眼陌生。
一切都源于心中深处那种特别的感觉,在身心俱疲的时候,“家”能给人以莫大的安慰。
(三)因中探源在探究事物的原因方面,无论教师指导还是学生写作,一般只能推导直接的原因,不能“打破砂锅问到底”,发掘更深刻的原因。
高考满分作文《创造源于对世界的爱》,文章在一般考生仅归因于“刻苦”“机遇”等的基础上进行再探究,揭示出原因的“原因”:你也许不知,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因为他亲眼目睹劳工一天十几个小时的辛苦工作,他想帮助他们分担劳苦;你也许不知,爱迪生发明电灯是因为看到母亲在蜡烛下做针线,看到贫苦的人在黑暗中过活,他想要尽己之力,为人们带去光明和希望;你也许不知,比尔•盖茨不断率员工开发出新的软件,是因为他想要人们以更加便捷的方式交往,他想要让闭塞地区的孩子也能看到世界的美好和广阔;你也许不知……你也许真的不知,无数个发明创造的背后竞有这样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写作文要遵循哪些顺序
写作文要遵循哪些顺序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二、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下.常用于写下游记、参观记、活动.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四、按相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下.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1.先分后总.2.先总后分再总.3.先总后分后.另一种意见是:常用的文学创作顺序存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总述与表列不属于文学创作顺序,而是属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存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1,时间顺序即为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去了解某一事物的表明顺序。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赖于时间,例如表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技术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进、人物蜕变、动植物生长等等,都需以时间为序。
2,空间顺序即为按照事物空间存有的方式,或从外至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至局部去予以了解,这种表明顺序有助于全面表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通常表明某一静态实体(例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即为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至通常,或由具体内容至抽象化,或由主要至次要,或由现象至本质,或由原因至结果,环环相扣,或归纳至具体内容,或特点至用途,或由整体至局部一一了解表明。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拓展资料:理清说明顺序:一就是正视表明对象,分析表明顺序。
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
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
例如,《故宫博物院》就是沿着游览参观路线,按照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有主有次地介绍故宫的建筑物和建筑布局。
二就是把握住语言标志,“念”出来表明顺序。
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
新闻写作规律
新闻写作规律1、写作时应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使文章生动起来。
2、写作应先起标题后写文,增强文章逻辑性。
3、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
4、消息类稿件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00字,两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
5、文章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
6、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
7、消息以细节数量取胜,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
8、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
9、消息应具有细节的动感,具有事实的简洁清晰,具有信息的全面。
10、信息的筛选对于消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筛选的关键是在写作之前;起好标题,标题是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
11、标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
记者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
12、标题是文章的广告,要使文章引起读者的阅读欲。
13、采访是全身心的采访,而不仅仅是用嘴,视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眼睛采访是文章生动的重要手段。
14、多提封闭性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访效率,节省采访时间。
15、重要采访前必须有提问大纲,一次采访的成功取决于采访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16、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是“找人”,记者手里必须有一批人名单,要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最迅速地找到最佳的采访人选。
17、不要过分使用录音机,录音机应与笔记本一起使用,录音机记录关键的话语数据观点,笔记本记录被访者的表述逻辑和被访者的表情。
分工协作才可能提高采访效率。
18、采访前记者必须心中有数,将最重要的问题放在最前面。
争取最大限度地缩短采访时间,避免与被采访者畅谈。
19、让文章生动起来的诀窍是多向被访者提这样的问题:“比如——”;“您能举个例子吗——”;“这是不是像——”;将文章的内容引向自己相对熟悉领域。
20、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提问,不要期待被访者会完整地理解你提出的问题。
21、学会滚动式采访,第一个被访者所谈到的内容,要成为下一个被访者的提问,滚动式采访将使你成为一个受到别人尊敬的采访者。
如何写出高质量文章
如何写出高质量文章如何写出高质量文章一、“物——意——文”双重转化律这其实就是我们看到客观事物,经过大脑的处理,把思想感情赋予客观的“物”上,来表达自我,再转化成为文章之后的规律。
从“物”到“意”,看到客观事物,对物进行思考创造,成“意”。
但此时此刻的“物”已经不是自然之物,而是更高层次上的“物”,更能体现“物”的本质和特性。
从“意”到“文”,对上一层转化的继续加工和提高。
用恰到好处的言辞把“意化”的事物,清晰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对“意”进行补充、修改、升华。
这两重转化是写作最基本的规律,是任何、文章、都必须遵循的。
二、多元因素交融化一律文章是写作客体的诸多因素和写作主体的诸多因素发生碰撞、契合、熔铸、创新的产物。
写作客体:客观世界里的所有事物,一切存在的能引起写作主体的感触的人、事、物都可以叫做写作客体。
写作客体的多元因素包括:客观世界里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矛盾运动,促使事物发生的变化。
比如说妈妈很爱我,我在沙发上睡着了,妈妈悄悄地为我盖上了被子。
妈妈,我,爱,被子都是写作的客体的多元因素,写作客体的多元因素发生了关系,导致事件的发生,我们从中感觉到爱和感动。
写作主体:对写作客体有所感触,并通过一定的文字表达思想观点的人。
通俗说就是写文章的人。
写作主体的多元因素包括:1.写作主体的修养:生活阅历、思想品质、艺术修养、语言修养……2.写作主体的多种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天赋秉性……3.写作主体的能力:观察、理解、记忆、思维、分析、想象、判断、推导、表达……写作是多种因素决定的,一个人的文学素养,知识积累,思想水平,心境心态,生长环境和社会阅历等会影响一个人的创作水平和写作风格,一个人拥有的这些因素决定了他的价值观,价值观不同,写出来的作品也就不一样。
我们平时要注意提升自我的思想水平,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有深刻寓意的文章,从事物中挖掘到独特而深刻的观点,从而写出一篇好的文章。
三、提炼升华深化调整律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反映,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不断升华的认识过程。
写作文的规律是什么
写作文的规律是什么作文六要素你拍一,我拍一,要写时间莫忘记;你拍二,我拍二,要写地点记在心;你拍三,我拍三,写好人物是关键;你拍四,我拍四,事情经过写具体;好词好句多积累,写作文时好运用;记牢作文六要素,作文一定能写好。
【写作方法】1.开头的写法: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如此,但文章的开头很重要。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背景法: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景等背景。
(2)人物法:交代文章所必须叙述的主要人物或有关人物。
(3)主题句法:明确提出一个观点或论据做为文章必须阐述或阐释的主题。
(4)问题法: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出文章的内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5)惊语法:用令人感到惊奇的句子开头,激起读者的兴趣。
(6)故事法:以讲故事的形式做为文章的结尾,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章。
多用语记叙文,也可以用语议论文。
(7)数据法:引用已经被证实的数字来引起话题。
(8)引语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常见习语、谚语等作为文章的开头。
(9)定义法:常见于对标题下定义,然后通过举例、逻辑推理等方法予以详尽表明。
2.正文的读法(1)演绎法:从通常至个别。
把带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首,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就是对主题句的具体化,是对主题句的具体说明。
(2)归纳法:从特殊到一般。
具体内容、个别的事例启程,总结出来通常的规律。
3.结尾的读法(1)详细评价或作结论:文章的最后几句归纳全文内容,并进一步确实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
(2)重复主题句: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再次肯定或强调的效果。
(3)用反问句结尾:虽然形式是疑问句,但意义是肯定的,具有很明显的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4)明确提出展望未来或期望:对未来明确提出展望未来或期望,声援读者为此而行动。
(5)提及名人名言、谚语、常用习语结尾。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下.写下人、写下事、写景时,常用的就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述.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去写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去写下.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五、按总述与表列的顺序写下.1.先分后总.2.先总后分再总.3.先总后分.另一种意见就是: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总述与分述不属于写作顺序,而是属于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梁衡写作五法
文章五诀——梁衡前言写文章讲话有没有诀窍?怎样才能让人爱听爱读?诀窍是有的,这就是写作文章的规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五个字:形、事、情、理、典。
就是说文章的基本构成离不开这五个方面,借这五样东西,或曰从这五个角度不停地变幻组合便是文章。
这里只讨论技巧,即这五种要素作为形式和方法来运用时的规律,至于理之深浅、形之美丑、情之浓淡、事之雅俗、典之贴与不贴,它们各自的内容表达等是另一回事,本文不涉及。
这五种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因素,如语法、修辞、结构、等等,更当有别论专述。
读者对一篇陌生的文章原本无情无意,甚至还有一点本能的戒备,一开始捧读总是做着冷冷地审视,看你准备说些什么。
说得不好,看几行就会扔到一边。
写作如打仗,就是要想法子征服读者,赢得读者。
要能突破读者与你中间的这个隔离带,甚至还有防护墙,直攻到他的心里去,让他与你同喜同悲,同行同归,心悦诚服。
好的文章甚至让人敬之仰之,珍重之极。
作者通过什么渠道与读者建立沟通呢?读者的阅读需求大约有六种:即刺激、消遣、信息、知识、美感、思想。
你满足了他的需求就达到了沟通。
前三个层次较低,好文章起码是从第本个层次做起,那末它作用于读者就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二是知识,三是美感,四是思想。
一篇文章总得给人一点信息、美感和思想。
而且这四样东西最好又是读者所急需的。
一般来讲只要对路,达到一个层次就有效果,如果能同时达到两个或三个当然更好。
文章是作者对读者的攻心之箭。
作者的攻势,就是从这四个方面发起的。
为了使这攻势有效,依据目的和材料不同,又将文章分成描写、说明、叙事、抒情、说理等类型。
就单项的目的而言,描写而不单调,说明而不平板,叙事而不拖沓,抒情而不做作,说理而不枯燥,文章就算做好了。
但是为了更好,高手为文时常在同一篇文章中穿插互用各种手段,如叙中有情,情中有理,理中有形,形中有情等。
凡物都是排列组合而现新意,杂交才有优势。
艺术也是这样,单色最乏味,交响变奏才丰富。
遵循规律 指导作文
五、营造为文环境,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命题形式多样化
形成积极写作的心理态势
一直以为妈妈的坚强会感动上帝,结局依旧让每个人悲 痛欲绝,看着瘦得皮包骨头的妈妈,紧闭着双眼,我的生命 仿佛进入了无边的黑暗。大人们安慰我,但我内心的痛与不 舍又有几人会懂?我的眼角再也流不出更多的眼泪…… 总喜欢读袁枚的《祭妹文》,“除吾死外,当无见期, 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 见,又卒难明也。”这种对亲人的思念让我产生了共鸣。夜 晚时分,读着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回想着过去和妈妈 在一起的幸福时光,顿时痛彻心扉,让泪水夺眶而出。 母亲和所有做母亲的女人一样,身上有着只有做了母亲 之后才会表现出的特有的坚强和细致。母亲的那份坚强,潜 移默化的影响着我,让我学会跌倒不应放弃;母亲的那份细 致,让我早早的懂得了人生。渐渐的,我明白思念的痛无法 忘却但能转移,我继承了妈妈身上的坚强,她坚强地与病魔 斗争,最终无奈地离去。而我,一位坚强母亲最宝贝的女儿 又怎能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中不能自拔?
三、激励学生,表扬到位
善于发现,寻找亮点 同桌互评,获得体验
鼓励参赛,扩大影响
推荐发表,坚定信心
学生感言:
在高三的这段岁月里,您对作文的独特见解让我明白了许多,使我受益 匪浅,原来对语文学习不太感兴趣的我也渐渐产生了兴趣,虽然您平时 不太关注我,但我会好好珍惜语文课上您“可爱”的身影与独特的语言。 自从班级创办《青葱文学》以来,我的钢笔字未在上面变成铅字,但每 次您评讲作文时,我都会仔细地听,直至高考前的适应性考试,我的作 文终于得到60分,还好抓住了这最后一次机会终于在《青葱文学》上面 留下了一笔。 还记得初次见面,您在我们大家好奇而又期待的目光中走进教室,走 向讲台,给我们上了精彩而又难忘的第一节课,您用粉笔在黑板上写道: 我愿用我并不算宽阔的肩膀为大家撑起一片学习语文的天空。我想说, 您做到了。 还记得,我是第一个被您提问的学生,虽然回答得不怎么好,但您还是 面带微笑地加以修正,我不会感到失望。 还记得您常挂在嘴边的话:“作文要写自己”;“我让你们为难了”, “这个问题提得不确切,我们换一个话题”(多么体贴哦);“如果你 们作文没有材料写,可以写一写我——你们的语文老师”(多么自信); “我们的同学都很优秀”(充满希望)…… 〔陈星〕
写作原理是什么
写作原理是什么
写作原理是指在进行写作过程中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或原则,用以确保文章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可读性。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写作原理:
1. 思路清晰:写作前应先明确自己的写作目标和主题,遵循"
开门见山、一脉贯通"的原则展开文章,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
文章的中心思想。
2. 结构合理:文章应具有引子、展开、总结的三个基本部分,其中引子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展开部分对主题进行详细阐述,总结部分概括全文的内容,使得整篇文章具有良好的结构性。
3. 逻辑严谨:文章的句与句之间应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可以通过使用逻辑连接词、合理的衔接句子等方式来保证文章的逻辑性,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
4. 选材得当:选择合适的素材和例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确保这些素材与主题相关且能够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同时要避免太多的细节和琐碎的材料,以免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5. 语言简练:保持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的句子。
同时注意使用准确的词语和恰当的修辞手法,以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总而言之,写作原理是为了帮助作者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思,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
通过合理的结构、
清晰的思路、严密的逻辑和精炼的语言,可以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效果。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合理安排顺序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合理安排顺序事物大多是具有复杂性的,必须从多方面去介绍,才能讲清楚它的特征。
依据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是将说明文写得条理清楚的根本保证。
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顺序,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1)空间顺序。
是指按照物品的空间方位实行说明。
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或由上到下,由下到上;或由前到后,由后到前等等。
说明物品的形状、构造,一般采用这种顺序。
《玉雕》,由前到后,一一介绍三匹马的姿态,用的就是空间顺序。
(2)时间顺序。
是指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实行说明,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
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往往采用这种顺序。
如《看云识天气》中有一段描写天气的变化,由晴转阴,由阴转雨(雪)有时间先后的顺序,天空的云随着这个时间的推移,也变化着不同的形态:卷云——卷层云——雨层云。
就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写的。
(3)逻辑顺序。
是指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理解事物的规律来安排说明的顺序。
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所以,说明文作者在考虑文章思路时也必须符合这些理解规律,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准确地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过程,同时又能适合读者的接受水平和欣赏习惯。
如《大自然的语言》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共写了三段:第一段说,“首先是纬度”,第二段指出,“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第二个因素”,第三段指出,“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这个层次顺序的安排,就是由主次决定的。
以上说的是三种较为常见的说明顺序。
理应指出的是,不要把这三种安排顺序的方法看成固定的格式。
事物是千变万化的,人们的理解是多角度的,说明的顺序经常随着说明对象的改变而改变,是允许的,也是正常的。
总之,说明事物要做到“言之有序”,文章才能脉络分明,层次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
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
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摘要】从给文章下定义入手探讨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说明文章写作过程是一个由客观事物到主观意识,再由主观意识到具体文章的双重转化的过程。
【关键词】文章写作规律“作文难”是中小学生的普遍问题,未能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是众多教师、家长的普遍问题。
许多人花费大量精力刻苦学习写作却进步缓慢,有些人视写作为畏途而望而却步。
为什么存在这些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忽略了对写作规律的探究与把握。
为此,本文试对写作的一般规律作一粗浅探索,以求对克服上述现象有所助益。
1.文章的定义要探索写作规律,必先明确文章的定义。
毛泽东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反对党八股》),《现代汉语词典》说“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文字”。
这两种解释,分别侧重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
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是否可以给文章下这样一个定义:文章是作者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对事物尤其是事物本质的有选择的比较系统的反映。
为什么文章必须反映事物的本质?我们知道,本质是事物诸要素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事物的本质决定事物的现象、现状、发展趋势和未来结局。
因此,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认识事物的本质;我们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把握问题的本质。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位总经理走进工厂的车间,看到车间地上有一摊油,马上叫来车间主任问:”地上为什么有一摊油?”车间主任说:”哎呀,清洁工没有及时打扫。
”于是叫来清洁工把那那滩油擦干净了。
地上的油没有了,问题算解决没有?没有解决。
总经理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地上的油是哪儿来的?”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坏了,导致漏油,于是维修工赶过来,把机器上的零件更换了。
换好了零件,油不漏了,问题彻底解决没有?还是没有。
“这个零件为什么会漏油?”这是第三个问题。
原来,它没有到额定的使用时间就突然坏了,所以漏油了。
“为什么没有到额定的使用时间就坏了呢?”这是第四个问题。
原来,最近车间换了一家零配件供应商。
于是提出第五个问题:“为什么要换零配件供应商呢?”经过调查发现,这家供应商与公司采购员王二狗关系特好,是王二狗的亲戚,所以王二狗就向其订货。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公文写作基本要求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章,写作过程中除了要遵行一般的写作通则之外,还需要遵循一些特殊的规律,公文写作基本要求就是对这些规律的反映.其内容是:合"法",求实,合体,简明,严谨,准确,规范,完整,清晰,耐久.二,行文规则行文规则是关于正确有效传递文件的规定,也是撰拟公文的指导依据.遵守行文规则具有重要意义.行文规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机关间的工作关系准确行文;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越级行文;正确选择主送,抄送机关;明确发文权限,不越权行文;坚持"党政文件分开";联合行文时,作者应为"同级";行文前需就有关问题协商一致;严格控制文件数量,简化行文手续.三,文稿书写规范文稿书写规范主要涉及:文稿用纸要求;图文区的规定;稿纸的使用;书写格式要求;字体与各种计量单位的使用;标点符号使用;外文字母书写;公文中的数字表示;序号表示;标注格式设计,排版,印刷注意事项的要求;文稿的修改;页码的标注;注释的处理;公式的处理;文中的表格的编排.四,公文写作的一般步骤公文写作前的准备1.明确行文目的和要求.2.确立公文主题.3.选定公文文种.4.占有材料.5.确定具体表达方式.撰拟文稿1.安排好结构,一是确定总体的构成;二是确定正文的具体构成,解决好各组成部分的编排次序,安排各层次,段落间的衔接与转换,处理好开头和结尾.2.拟出写作提纲.3.正式撰拟文稿.审核修改文稿的审核修正要认真严肃反复进行,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五,公文的语言特点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这些特点具体体现在公文词语,公文语句,公文表达,公文修辞中.六,公文词语的选择在选择词语的过程中应注意:认真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使词语的意义符合客观实际;注意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以正确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注意词语声音和语调对语义的影响,以提高表达效果;注意词语间的正确搭配,遵循语言法则;注意公文具体使用场合对词语风格的要求,维护公文的严肃性及强制执行性;注意针对公文具体收受对象的特点选词,以"有的放矢"便于理解和执行;注意根据公文中所涉及的人和事物的特殊性质选词,以获得更加鲜明直接的表达效果;注意根据上下文的需要选词,以维护公文的完整有效性;注意根据文种的不同特点选词,以保证语言得体而有力;注意词语的规范性,以提高公文沟通的效果,扩展沟通的范围.七,公文中特殊事物和概念的表达要求在对公文中所涉及的事物和概念进行表达的过程中,除了必须遵循一般的语法规则,逻辑规则之外,还必须遵循一些特殊要求.其中特别需要注意:时间的表达;空间的表达;职务,姓名的表达;数量的表达;范围的表达;程度的表达;语气,神态的表达.八,公文修辞公文修辞在其所追求的效果方面,重准确鲜明,质朴平匀,精练顺达,反对含糊暖昧,繁冗堆砌,轻浮造作,重内在美而不只求形式美;在修辞手法方面,以消极修辞手法为主,以积极修辞手法为辅,重在选词炼句及章法方面下功夫,审慎使用修辞格.九,公文专用词语由于表意和表现特殊色彩的需要,公文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这些词语词形确定,词义精确特定,用途稳定专门,并为从事公文工作的人们所熟悉,它们就是公文专用词语.正确地使用公文专用词语可使写者顺手,读者便当,保证表意精当得体,理解精确周严,可提高制发和处理公文的质量与效率.依照具体用途的不同,公文专用词语可被划分成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称谓词语,领叙词语,追叙词语,补叙词,承转词语,祈请词语,商洽词语,受事词语,感盼词语,令知词语,告诫词语,见解词语,判定词语,时态词语,目的词语,报送词语,颁行词语,核查词语,结尾词语等.十,公文语言表达的简化简化公文语言表达的方法主要是:取消,压缩,替代,合并.十一,公文中避免歧义的一般方法歧义是指语句有两歧或多歧意义,可同时形成两种或多种解释的一种语言现象.在文件中,歧义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语病,它将使作者与受文者对文件内容无法建立一致的理解,无法实现沟通目的.因此,必须避免歧义的出现.消除歧义的主要途径是语言变换;禁止滥用省略;在语句中增加必要的限定修饰成分;禁用夸张,拟人,反语,双关等修辞格;语调一般不附加语义,必须附加时用标点符号作为辅助表达方式,保证语句含义单一明确;以上下文提供尽可能充分的语言环境.公文写作基础知识二1,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进行公务活动时所使用的体式完整,内容系统的各种书面材料.2,狭义的公文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13类14种公文;广义的公文既包括狭义的公文,也包括司法,军事,外交,科技等部门专用公文以及机关常用应用文,如倡议书,请柬等等.还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市场调查报告,商务说明书等.3,按使用范围划分,公文分为政务公文,专用公文,经济公文和日常事务类.4,政务公文包含法定文种和非法定文种.法定文种即13类14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非法定文种即9类14种,即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讲话稿,提案,建议书,合同,聘书,章程,条例,规定,办法,电报.5,专用公文:在科研,财经,司法,军事,外交等部门使用.包括科研文书,财经文书,司法文书,军事文书,外交文书等.如科研报告,实验报告,可行性报告,学术论文,设计说明书,起诉书,公诉书,法律意见书,答辩状,判决书,审计报告,训令,照会,条约,声明等.6,经济公文:包括经济合同,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产销分析报告,质量分析报告,广告,意向书,商务说明书等.7,日常事务公文:包括规章制度,简报,计划,总结,演讲稿,述职报告,倡议书,建议书,挑战书,表扬信,感谢信,慰问信,聘书,请柬,证明,介绍信,启事等.8,按行文方向划分,公文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9,按和运转方向分为:收文,发文,内发文.10,按处理时限分为:紧急公文,通常当日办复;急办公文,通常3日内办复;常规公文,通常7-10日内办复.11,按机密程度划分:绝密文件,机密文件,秘密文件,普通公文.12,公文的特点是什么一,法定性二,权威性三,实用性四,规范性五,时效性13,提高公文写作能力的方法主要有哪些一,参与实践,增强整体素质.政治素质经济意识业务素质二,学习协作知识,熟悉常用文体三,多读古今中外范文.14,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上行文.报告分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15,报告主要包含标题,发文字号,主报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发文日期等.如有附件,则应在正文下面一行空两格后写明附件的件数和名称.有抄报机关的,应在末页的下半部分写明.16,请示:是下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对某一工作,事项给予请示,批准的上行文. 17,请示的特点:一,一文一事二,不能多头请示三,一般不能越级18,请示包括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发文日期等内容.19,请示和报告有何区别一,内容不同.请示是一文一事,报告内容可广泛.二,对象不同:请示只送一个领导机关,报告可多头主送.三,处理方式不同:请示需要批复,报告一般不需要批复.四,行文时间不同.请示是事先行文,报告可在事前,事中,事后行文.20,函的特点:行文自由,用途广泛,灵活多样.21,函的种类:商洽函,询问函,答复函,请示函,周知函.22,值班记录是指把工作期间发生的事情,客户的意见或建议如实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23,值班记录的特点是:一,记实性二,直接性三,原始性公文写作基础知识一、公文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公文,是公务活动中所形成和使用的文字材料,是方针、政策、法规、政令和信息、情况的表现者、运载者,是机关实施管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工具,发挥着上令下达、下情上报和信息沟通的重要作用。
公文写作基本要求及行文规则
公文写作基本要求及行文规则一、公文写作基本要求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章,其写作过程具有一些特殊的规律性,因此,要写好公文,除了必须遵从诸如文字通顺、观点与材料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等文章写作通则之外,还必须遵循下列一些基本要求:合“法”、求实、合体、简明、严谨、准确、规范、完整、清晰和耐久。
二、行文规则(一)遵守行文规则的客观必要性遵守行文规则的客观必要性在于:(1)加强对文件传递过程的控制,使文件的行文方向正确,传递速度合理,保证文件能够准确、可靠、快捷、有效地到达目的地。
(2)使机关之间相互行文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从而维持正常的行文秩序,防止行文紊乱。
(3)精简公文、简化手续,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二)行文规则的基本内容1.根据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准确行文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根据机关各自的系统归属和职权范围决定的,主要有四种类型,即:(1)同一组织系统中的上、下级机关之间属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
(2)同一专业系统中的上级主管业务部门与下级主管业务部门之间属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3)同一系统中的同级机关之间属平行的关系。
(4)既非同一组织系统又非同一专业系统的任何机关之间均属不相隶属的关系。
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决定了公文传递的方向。
2.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越级行文行文方式是指机关之间公文传递路线的结构形式。
机关对外发文,应依据可能的条件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不得越级行文。
为了维持组织或专业系统中的合理分工和正常的工作秩序,防止工作的脱节、被动或抵触,在一般情况下应避免越级行文。
只有在下列特殊情况下才能采用越级行文的方式:一是由于情况特殊紧急;二是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机关而问题长期未予解决;三是有上级机关交办并指定直接越级上报的具体事项;四是出现需要直接询问、答复或联系不涉及被越过的机关职权范围的具体事项;五是需要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等。
因特殊情况越级行文时,一般应抄送越过的机关。
同级或其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相互行文时应采取直接行文的方式,即不受系统归属与级别层次的制约而直接向对方机关制发公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
【摘要】从给文章下定义入手探讨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说明文章写作过程是一个由客观事物到主观意识,再由主观意识到具体文章的双重转化的过程。
【关键词】文章写作规律
“作文难”是中小学生的普遍问题,未能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是众多教师、家长的普遍问题。
许多人花费大量精力刻苦学习写作却进步缓慢,有些人视写作为畏途而望而却步。
为什么存在这些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忽略了对写作规律的探究与把握。
为此,本文试对写作的一般规律作一粗浅探索,以求对克服上述现象有所助益。
1.文章的定义
要探索写作规律,必先明确文章的定义。
毛泽东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反对党八股》),《现代汉语词典》说“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文字”。
这两种解释,分别侧重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
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是否可以给文章下这样一个定义:文章是作者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对事物尤其是事物本质的有选择的比较系统的反映。
为什么文章必须反映事物的本质?我们知道,本质是事物诸要素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事物的本质决定事物的现象、现状、发展趋势和未来结局。
因此,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认识事物的本质;我们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把握问题的本质。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位总经理走进工厂的车间,看到车间地上有一摊油,马上叫来车间主任问:”地上为什么有一摊油?”车间主任说:”哎呀,清洁工没有及时打扫。
”于是叫来清洁工把那那滩油擦干净了。
地上的油没有了,问题算解决没有?没有解决。
总经理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地上的油是哪儿来的?”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坏了,导致漏油,于是维修工赶过来,把机器上的零件更换了。
换好了零件,油不漏了,问题彻底解决没有?还是没有。
“这个零件为什么会漏油?”这是第三个问题。
原来,它没有到额定的使用时间就突然坏了,所以漏油了。
“为什么没有到额定的使用时间就坏了呢?”这是第四个问题。
原来,最近车间换了一家零配件供应商。
于是提出第五个问题:“为什么要换零配件供应商呢?”经过调查发现,这家供应商与公司采购员王二狗关系特好,是王二狗的亲戚,所以王二狗就向其订货。
于是提出第六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公司同意更换零配件供应商呢?仅仅因为他是王二狗的亲戚吗?”这样一路问下来,最后答案就出来了:因为有人吃回扣,所以地上有一摊油。
这个因果关系,就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它说明,只有解决了商业贿赂吃回扣这个本质问题,才能彻底解决地上有一摊油这个现象问题。
为什么文章反映事物的本质是有选择的?因为,事物的本质是丰富多彩、复
杂多样的,任何事物都可以作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还可以与外部相关事物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每种分析都可以得出一个或若干个不同的本质来,而一篇文章只能把事物的一个本质反映好,所以,文章反映事物的本质,必须根据需要和可能,选择事物的一个本质并把它反映好、反映透彻,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对于蒋介石这个历史人物,我们的文学作品为了弘扬主旋律,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真理,就要重点揭露他残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阻碍和破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罪行,从而暴露他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官僚买办阶级总代表的反动本质;如果我们从促进祖国统一、台湾回归祖国出发,则可以表现他能够抗日、坚持一个中国的主张的爱国本质;如果我们从教育后代出发,还可以反映蒋介石参加民主革命后痛改风流恶习、坚持科学生活的良好品质习惯。
2.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
从文章的定义可以看出,文章的写作过程是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首先,由客观事物转化为作者的主观意识,然后,由作者的主观意识转化为具体的文章。
这个双重转化过程就是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
在第一重转化中,作者要对需要反映的客观事物进行长期、全面、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种种现象,也就是对事物的各部分、各方面、各阶段、各环节的情况及其发展变化的观察、思考,认识和把握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本质。
这些现象以及他人对这些现象的观察结果,就是作者所搜集的材料。
作者根据实际需要决定要说明的那个本质,以及作者由这个本质认识而产生的感情(热爱或憎恨,喜欢或讨厌)、态度(肯定或否定,支持或反对)和主张(应该怎么样或不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办或不应该怎么办),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这个主题就是作者的主观意识。
一篇文章的主题,是作者对于特定的事物认真观察、思考的结果。
对作者本人来说,它的正确性与表达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于读者来说,其正确性与表达的必要性则需要加以说明或证明。
因此,作者为了充分、有力地表达这个主题,就要在他(她)所掌握的全部材料中选取最典型、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来说明、印证这个主题。
同时,对于没能选取或不便展开的材料,则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摡括,用来辅助或者引出典型材料。
例如,有的文章可能出现这样的句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这样做的”事例很多,写出来的可能只有一、二件,二、三件典型的。
没写出来的同类事例就用”这样做的”概括了。
主题和材料,就构成了文章的内容。
文章内容确定了之后,还必须系统地有条理(组织)地把它表现出来。
为此,作者必须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排列组合。
也就是确定:把全文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分为几个次层、段落,各个部分、层次、段落在全文中处于什么位置,起着什么作用,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如因果、目的、条件、并列、顺承、转折,等等),哪些材料放在哪个部分、层次、段落,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哪些材料一笔带过,等等,这样就确定了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一般以提纲的形式呈现。
为了把这个结构固定下来,把文章的内容展示出来,作者就要使用记叙、议论、抒情、说明这些表达方式。
记叙是客观地记录、再现事物的重要现象、情况;议论是直接表达作者对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抒情就是抒发作者由客观事物激发而生的感情;说明就是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交代客观事物的情状、性质和机理。
记叙、议论、抒情和说明这些表达方式又体现为具体的语言文字,如单句、复句、句群等。
为了使语言通顺,便于他人理解,作者就必须遵守语法和逻辑规则;为了使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和吸引力,作者就必须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排比、夸张、设问、反问、顶针、复叠等。
至此,一篇完整的文章草稿才算形成;经过对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的反复修改,才能最后定稿,一篇比较完美的文章方可呈现于读者眼前。
从选择材料到修改定稿的复杂过程,就是由思想意识到具体文章的第二重转化过程。
写作的一般规律说明,驾驭写作活动和提高写作水平,必须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基本的语言、逻辑、修辞知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生活常识,较强的观察力、判断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这些素质能力的获得,需要我们认真看书学习,注意观察思考,坚持写作训练。
只要我们坚持做好这三个方面,学生作文和成人写作的难题定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基础写作学》:作者刘锡庆,中央电大出版社198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