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领域活动《多变的云》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多变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天空中变化》,详细内容为《多变云》。
通过观察、描述云形态、颜色和变化,让幼儿解云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云形态、颜色和变化。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云形态、颜色和变化描述。
2. 教学重点:观察云基本方法,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图片、视频,画纸、彩笔、画板。
2. 学具: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观察窗外天空,引导他们发现云朵。
(2)让幼儿用自己语言描述看到云朵,教师记录。
2. 例题讲解(1)展示云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2)讲解云形态、颜色和变化,引导幼儿解云基本知识。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观察云图片,描述其形态、颜色和变化。
(2)邀请幼儿上台分享自己观察成果。
4. 创作环节(1)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云朵。
(2)鼓励幼儿为自己云朵涂上颜色,发挥想象力。
(1)让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多变云》2. 内容:(1)云形态:棉花状、羽毛状、波浪状等。
(2)云颜色:白色、灰色、黑色等。
(3)云变化:聚集、分散、升高、降低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喜欢云朵,并描述它形态、颜色和变化。
2. 答案示例:(1)我喜欢这朵像棉花糖一样云朵,它是白色,看起来很柔软。
(2)这朵云像一只大鸟,翅膀展开,正在飞翔。
它颜色是灰色,变化是从左边向右边慢慢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和创作,让幼儿解云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好奇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云描述较为简单,需要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多加引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云朵观察日记”活动,让幼儿记录每天看到云朵。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优质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天空的秘密》中的第四章《多变的云》。
详细内容包括:云的成因、云的种类、云的观察方法以及云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云的成因,认识不同种类的云,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2. 培养幼儿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云的种类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重点:云的成因、观察方法以及认识不同种类的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的成因挂图、云的种类挂图、观察云的工具(如望远镜、手机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天空,引导幼儿关注云朵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云朵,引导幼儿描述云朵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挂图讲解云的成因,让幼儿了解云是由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2)介绍不同种类的云,如:积云、层云、高积云、卷云等,并讲解它们与天气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云的图片,让幼儿识别云的种类。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说出云与天气的关系。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用学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云朵。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制作过程和成果,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1)云的成因:水蒸气遇冷形成。
(2)云的种类:积云、层云、高积云、卷云等。
(3)云与天气的关系:云的种类和形态可以预示天气的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记录云朵的种类和天气情况。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描述云朵的种类和天气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云的成因、种类和与天气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互动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秘密》,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多变的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态、分类和变化,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形态的云,了解云的分类和变化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云的分类和变化过程。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朵模型、投影仪、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形态的云朵图片,引发幼儿对云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云的形态。
2. 讲解:用投影仪展示云的分类和变化过程,让幼儿了解云的特点。
3. 实践:分组让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出自己喜欢的云朵,并用剪刀剪下,粘贴在黑板上。
4. 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描述所画云朵的形态和特点。
5. 例题讲解:讲解云的分类和变化过程,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云朵之间的联系。
6. 随堂练习:让幼儿观察窗外或教室内的云朵,描述其形态和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云的分类、形态、变化过程3. 图片:展示不同形态的云朵图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朵,描绘出自己喜欢的云朵,并描述其形态和变化。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云的形态、分类和变化,提高了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云的分类和变化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云的特点,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观察和探讨云的奥秘。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云的外貌和形状;2.认识天空的颜色和变化;3.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技能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云的形状;2.能够自发地观察天空的颜色和变化。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认识云的外貌和形状;2.观察天空的颜色和变化。
三、教学准备1.一份关于云的图片或视频;2.立体感强的云朵模型;3.讲解云的儿歌或童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用儿歌或童谣的形式引入,例如:《小白云》小白云,飘啊飘,风儿吹来又飘走在天空里乘凉,云儿翻下又翻上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多变的云儿,真美丽,你想不想用眼睛看2. 感受云用图片或视频让幼儿们观看云,并简单地询问他们云的外貌和形状。
让幼儿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云的颜色是什么?2.云的形状有哪些?3.云为什么看起来像棉花?3. 制作云朵模型利用海绵或气球制作云朵模型,让幼儿可以亲手触摸云朵,体验云的柔软和轻盈。
4. 来一场云游戏让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用云朵来代替藏的人,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游戏环境。
5. 反思在课堂结束前,老师可与幼儿进行简单的反思,回答以下问题:1.你喜欢今天的学习内容吗?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在今天的活动中,你有哪些发现?五、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认识自然和享受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次教学通过亲手制作、观察感受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来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通过游戏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交互合作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幼儿的团队精神。
此外,在反思环节中,可以及时发现个体差异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得云的形态和变化的过程。
2. 帮忙幼儿发觉云的不同形态和颜色,丰富幼儿的想象和制造力。
3. 培育幼儿察看和探究的习惯和本领。
4. 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团队合作、自主思考本领的培育。
二、教学准备:1. 图片、卡纸2. 云朵的模型3. 化妆棉、水彩、颜料4. 书籍三、教学过程:1. 导入(1)老师向幼儿介绍今日的主题“多变的云”。
老师可以呈现一些云的图片让幼儿感知云的存在。
(2)通过发问引导幼儿发觉云的不同形态和颜色,让孩子精准地认得云朵的存在。
2. 活动(1)察看云朵的形态:家长和老师带领幼儿到操场上察看云朵的形态,让幼儿发挥本身的想象力,猜想云朵的形状。
(2)制作“彩色云朵”:老师用化妆棉让幼儿蘸取水彩或颜料,用手将颜料抹在卡纸上,呈现出彩色云朵的样子。
(3)听“云朵的漂流”故事:“云朵的漂流”叙述了小云朵在天上飘扬的故事,让幼儿感受到云朵的变化。
(4)云朵的游戏:老师通过游戏,让幼儿仿照云朵的运动,感受和发觉云的不同形态和颜色。
3. 结束老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并提示幼儿在生活中多察看云朵的变化。
四、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生动的故事,活泼的游戏和多种形式的制作,让幼儿深入地了解了云朵的分类、运动轨迹和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察看力、动手制作本领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和合作本领的培育。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将多而杂的概念简单化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另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予以幼儿更多的体验,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有趣味味的,激发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喜好。
大班科学活动多变的云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多变的云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云的形态和特点,知道云的变化原因。
2.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 天空图片一张2. 白云、乌云、彩虹云、雪白云等不同形态的云的图片若干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4. 音乐、故事相关素材三、活动过程:1. 导入:展示天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云。
2. 认识云:介绍不同形态的云,如白云、乌云、彩虹云、雪白云等,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特点。
3. 观察云的变化:让幼儿观察云在一天中的变化,了解云变化的原因。
4. 云的故事:讲述一个关于云的故事,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
5. 创作环节:A. 画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云。
B. 制作云:利用彩泥等材料,制作不同形态的云。
6. 总结与展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总结云的特点和变化。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天空中的云,记录云的变化。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班级环境中,供大家欣赏。
3. 科学探索:开展更多关于天空和云的探索活动,如观察天气预报、了解气象现象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云的认识和理解。
2. 评价幼儿的作品,了解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
六、活动准备:1. 天空图片一张2. 白云、乌云、彩虹云、雪白云等不同形态的云的图片若干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4. 音乐、故事相关素材5. 天气预报视频或图片6. 科普书籍关于云的介绍七、活动过程:1. 复习云的特点和变化原因2. 观看天气预报视频或图片,让幼儿了解云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3. 阅读科普书籍关于云的介绍,让幼儿深入了解云的种类和形成过程4. 探索云的更多奥秘:引导幼儿思考云还有哪些未知的秘密,鼓励他们进行科学探究5. 创作环节:A. 画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云。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课程,涉及教材第3章《天空中的奥秘》中的第2节《多变的云》。
详细内容包括云的形态、分类、形成原理以及云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识别不同形态的云,了解云的基本分类。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云彩变化的能力。
3. 引导幼儿探索云的形成原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云的形成原理和分类。
重点:观察云的形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的图片、PPT、视频、实物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天空中的云,引导幼儿描述看到的云彩,激发幼儿对云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形态的云,引导幼儿认识云的基本分类(如:积云、层云、高积云等),讲解云的形成原理。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用放大镜观察实物模型,分辨不同类型的云,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4. 创作环节(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云彩,并分享给同伴。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云的分类:积云、层云、高积云等云的形成原理:水汽凝结云与天气:预示晴雨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记录云的形态和变化,画出自己喜欢的云彩。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更多关于云的资料,了解云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趣味性;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操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1. 云的形成原理:通过生动的动画或实验,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水汽凝结成云的过程。
2. 云的分类:以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辅助,使幼儿能够直观地区分不同类型的云。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多变云》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课程,涉及教材第六章《天空中奇观》,具体内容为《多变云》。
通过观察和描绘云朵不同形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美感知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1. 解云朵基本特征,观察云朵形态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绘画技能,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云朵。
4. 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热爱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云朵形态变化,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绘画技能,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云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湿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窗外天空,引导他们关注云朵形态变化,讨论云朵形状、颜色等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形态云朵,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喜欢云朵形状,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云朵。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按照自己喜欢云朵形状,用画笔和水彩颜料进行绘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分享与展示(5分钟)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其他幼儿给予掌声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多变云》2. 内容:云朵形态、颜色、绘画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云朵,并用文字描述云朵形状和颜色。
2. 答案示例:我喜欢像棉花糖一样云朵,它洁白如雪,形状像一只可爱小兔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云朵观察和描绘表现出较高兴趣,但仍有个别幼儿在绘画技能上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大对绘画技能指导力度,提高幼儿整体表现。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观察和描绘云朵,增加亲子互动,提高幼儿对自然美感知和欣赏。
《多变的云》大班教案

《多变的云》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多变的云》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天空的秘密》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云的形态、分类、形成原因及与天气的关系展开,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了解云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云的形态、分类、形成原因及与天气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云的形成原因及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重点:云的形态、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的图片、视频、模型、天气预报图。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窗外或校园的云,让学生描述看到的云的形态,引出课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云的形态、分类、形成原因及与天气的关系,通过图片、视频、模型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云的知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观察天气预报图,分析云与天气的关系。
4.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云。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云的形态:积云、层云、高积云、高层云、卷云、积雨云等。
云的分类:按高度、按形状。
云的形成原因:水汽凝结、空气上升、气温降低等。
云与天气的关系:积云—晴朗;层云—阴天;积雨云—雷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云的变化,分析云与天气的关系。
2. 答案:根据实际观察,填写观察记录表,分析云与天气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了解云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云的形成原因及与天气的关系。
2. 教学重点:云的形态、分类。
3.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云的形态,激发学生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一、教学背景和目标1.1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一节大班科学课,针对大班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特点,设计了《多变的云》这个主题,以调动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在该课中,希望学生们能够正确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原因,并能亲身实验,探究云的物理特性。
1.2 教学目标•认识和描述不同形态的云;•掌握云的形成原理;•通过实验模拟云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加深对实验和观察结果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过程2.1 活动一:云的分类和观察•目标:认识和描述不同形态的云;•环节:–给学生展示几张不同类型的云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代表来展示并描述他们选出的云的类型。
–教师补充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2.2 活动二:云的形成原理•目标:掌握云的形成原理;•环节:–教师用白板和笔,向学生介绍云的形成原理。
–让学生尝试解答一些问答题,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2.3 活动三:实验模拟云的形成和变化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模拟云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加深对实验和观察结果的理解;•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用工具,包括塑料瓶、火柴、水、雾化器等。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从实验中探究云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实验后,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2.4 活动四:感性认识云的物理特性•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环节:–教师利用PPT和动画向学生介绍云的物理特性,包括云的三维形态和变化过程。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实验的基础上,感性认识云的物理特性。
三、教学反思本次课程教学目标清晰,环节流畅,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理解程度也很好。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活动一中,由于时间原因,教师只展示了少量云的图片,没有覆盖到更多的云的类型,可能会影响学生们对云的整体认知;•在活动三中,由于实验工具比较多,需要学生们进行一定的操作和调整,操作过程较长,对班级整体时间控制存在影响;•在活动四中,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只能通过PPT和动画进行认识云的物理特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多变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主要围绕“多变云”这一主题展开。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认识天气现象》,重点探讨云形态、特点以及与天气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不同形态云,解云与天气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天气现象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云形态变化与天气关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天气现象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图片、视频、天气预报卡片、画纸、彩笔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云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看到云,引导幼儿关注云形态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云形态、特点以及与天气关系,让幼儿解不同形态云预示着不同天气。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根据天气预报卡片上云形态,预测对应天气,并分享自己预测结果。
4. 小组讨论(5分钟)a. 你见过哪些形态云?b. 不同形态云与天气有什关系?c. 你认为云为什会变化?5.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学具,创作一幅描绘云作品。
6. 分享展示(5分钟)邀请幼儿展示自己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多变云2. 内容:云形态、特点、与天气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云形态变化,预测对应天气。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结合云形态与天气关系,给出预测结果。
2. 作业要求:每天记录一次,尽量在固定时间观察,以便于发现规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形式,让幼儿对云形态、特点及与天气关系有更深入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云形态描述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a.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实地观察云形态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奥秘》中的第二节《多变的云》。
详细内容包括:云的成因、云的种类、云的观察方法以及云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云的成因,知道云与天气的关系。
2. 能够观察和识别不同种类的云,并用恰当的词汇描述。
3.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云的种类及其特点的识别。
教学重点:云的成因、云与天气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云的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天气下的云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云朵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出现在什么天气下?2. 新课导入(1)讲解云的成因,通过PPT展示水汽凝结成云的过程。
3. 例题讲解以“积云”为例,讲解积云的形态、高度、颜色等特点。
4. 随堂练习(1)出示不同种类的云的图片,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其特点。
(2)观察天空中的云朵,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所观察到的云朵。
讨论云与天气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云朵变化。
六、板书设计1. 云的成因2. 云的种类积云层云高积云高层云3. 云与天气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每天的云朵变化,画出不同种类的云。
2. 答案:(1)周一:晴朗,无云。
(2)周二:多云,积云。
(3)周三:阴天,层云。
(4)周四:晴转多云,高积云。
(5)周五:多云转晴,高层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云的认识是否深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云朵变化,提高科学素养。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天气现象,如风、雨、雪等,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云的种类及其特点的识别。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和记录云朵变化。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针对的是大班的学生,旨在通过科学公开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云朵的形成和变化,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云朵的形成和类型。
2.了解天气预报中云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准备1.大班课桌椅整理干净,教室通风。
2.准备PPT展示仪。
3.拟定本次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并编写相应的教学反思。
四、教学过程1. 环节一: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有关云的相关视频引入,让学生对云有初步的认识。
2. 环节二: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仪详细介绍云的基本形成原理和不同种类,让学生了解云朵的形态特征和分类。
3. 环节三: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互动讨论,根据自己对云的观察和认识,分享各自对云的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疑惑和问题。
4. 环节四:实践(20 分钟)老师带领学生观察窗外云的变化,并让学生自行上网了解当日及之后的天气预报。
通过实际观察和判断云朵的形态变化,让学生掌握使用云朵来预测天气的方法。
5. 环节五:总结(5分钟)在本环节,老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本次课程的目标和意义,并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反思。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老师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对云的基本形态和类型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了解。
同时,通过云朵预测天气这一应用示范,让学生懂得了云的大小、状态和层数等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此外,通过亲身感受和讨论,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也得到了充分地激发和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比如PPT制作不够精美,教学内容不够新颖等。
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本次教学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对于我个人而言,也是一次从中学习的过程。
今后我会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精细化和多样化,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023年幼儿大班科学多变的云教案(5篇)

2023年幼儿大班科学多变的云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大班科学多变的云教案篇一1.了解云的外形特征、形成及变化。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活动前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天上的云,启发幼儿根据云的形状去想想他们像什么;2.酒精灯1盏、烧杯1个,玻璃瓶每人一个,玻璃片每人1块,毛笔,火柴。
一、猜谜导入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
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
幼儿猜出后,让他们去讨论:云是怎么来的?二、探索发现1.教师动手实验(1)将毛笔浸湿,在黑板上画画,让幼儿观察黑板上的画渐渐看不见了。
(2)将放有冷水的烧杯放在燃烧的酒精等上,引导幼儿观察蒸发现象,让幼儿知道水烧开就形成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2.启发幼儿见过的蒸发现象。
洗过的衣服在太阳下被太阳一晒,就变成了水蒸气;江河里的水被太阳一晒也变成了水蒸气。
3.讨论:那么多的水蒸气都飞到哪儿去了?(飞到天空去了)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呢?4.让幼儿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给幼儿桌前的玻璃瓶倒入开水,幼儿先观察水蒸气蒸发的现象,然后提醒幼儿摸一摸玻璃片,感觉其冷热,将玻璃片盖在瓶口上,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5.启发幼儿联想地面上那么多的水蒸气正发到很冷的天空后会怎样?(变成许多小水珠)天上的水珠为什么没有立即掉下来?(引导幼儿观察玻璃片上的水珠。
)它们已相互连在一起,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幼儿讨论)三、云的形成水遇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蒸发到天空后遇到冷空气,变成了许多小水珠,越聚越多的小水珠沾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究》的第四章“天空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多变的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云的形态、分类、形成原因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形态的云,了解云的分类、形成原因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推理等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云的分类及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的图片、PPT、实物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或校园的云,让幼儿描述看到的云的形态。
2. 讲解云的基本知识(10分钟)(1)通过PPT展示不同形态的云,让幼儿观察并说出云的名称。
(2)教师讲解云的分类、形成原因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云的实物模型,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原因。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云,并分享给同伴。
5. 小组讨论(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讨论云与天气的关系,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云的形态:卷云、层云、积云、高积云、高层云、雨层云。
2. 云的分类:水云、冰云、水冰云。
3. 云的形成原因:水蒸气凝结。
4. 云与天气的关系:云的形状、高度、颜色等可预示天气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画出不同形态的云,并注明云的名称。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云的形态,正确画出云,并给出相应的名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云的形态、分类、形成原因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进行天气观察,让幼儿通过观察云的变化,预测天气情况,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多变的云》大班教案

《多变的云》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多变的云》一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云的不同形态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云的变化,探索云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云的不同形态和特点,提高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探索云的形成原因,激发科学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云的不同形态和特点,观察云的变化。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云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的图片、视频、PPT等。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引导学生关注云的形态和变化。
2. 知识讲解:通过图片、视频、PPT等教具,为学生展示云的不同形态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云的多样性。
3. 例题讲解:以具体的云为例,引导学生观察云的变化,探索云的形成原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云的特点和变化。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云的创作,可以用画笔、画纸、彩泥等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六、板书设计云的形态云的特点云的变化云的形成原因七、作业设计1. 观察天空中的云,记录云的形态和变化,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 调查生活中云的应用,如天气预报、云存储等,了解云的实用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云的观察和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探索云的形成原因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关于云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1. 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在引入《多变的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天空中有趣的云朵变化作为情景,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从而引出对云的学习。
2. 情景应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教师应尽量选择直观、生动的情景,如真实的云朵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云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奥秘》,具体内容为《多变的云》。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态、分类以及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描述不同形状的云,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云的形态变化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云的能力,认识不同形状的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朵模型、投影仪、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或教室内的天空,让幼儿描述看到的云朵形状。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看到的云朵形状,进行互动交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云朵模型,讲解云的形态、分类及与天气的关系。
结合图片和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云朵的形态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喜欢的云朵形状。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4. 分组讨论与展示(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讨论云朵的形态变化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讲解。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云的形态:层云、积云、高层云、卷云等。
云与天气的关系:晴、阴、雨、雪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朵,画下喜欢的云朵形状,并描述其与天气的关系。
2. 答案示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云的形态、分类及与天气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观察力。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实地观察云朵,并记录在不同天气下的云朵形状,增强幼儿对云朵的认识和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引导幼儿探究和发现云的实际意义;2.提高幼儿观察、记录和绘画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动手经验和创新意识;3.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发展幼儿的社交能力。
二、教学内容通过“观察云、绘制云画、制作云缸”等活动,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提高幼儿的观察、记录和绘画能力,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社交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10分钟)老师向幼儿引入本次活动主题:“多变的云”。
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云的形状和变化,引导幼儿发现云的实际意义。
2. 观察云(20分钟)老师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云。
引导幼儿观察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让幼儿发现云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3. 绘制云画(30分钟)回到教室后,老师将展示一些云的图片和样板。
引导幼儿用颜料和颜色胶带等材料制作云画。
让幼儿观察云的特点和变化规律,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 制作云缸(30分钟)老师将自制云缸与幼儿分享,并讲解云缸的制作方法。
引导幼儿合作制作云缸,并在其中加入水和干冰,观察云朵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同时,引导幼儿探究干冰与水的关系,发现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变化规律。
5. 整理活动(10分钟)活动结束后,老师指导幼儿整理云画和云缸材料。
四、教学评价本次活动将观察、绘画和制作结合,引导幼儿发现云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提高幼儿的观察、记录和绘画能力。
通过制作云缸,让幼儿探究材料的物态变化,培养幼儿动手经验和创新意识。
同时,活动中的合作制作和观察,有利于培养幼儿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在活动结束后,通过观察天气预报、读绘本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云的变化规律和实际意义。
同时,教师扩大幼儿天文知识储备,增强幼儿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5册,第3章节《多变的云》。
详细内容包括:云的形态、分类、形成原因及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描述云的形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帮助幼儿了解云的分类、形成原因及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幼儿的科学认知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云的分类、形成原因及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云的形态,描述云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的图片、PPT、实物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户外的云,让幼儿描述云的形状。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云有哪些形状吗?它们是怎么形成的?”2. 新课导入(1)教师展示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云的形态。
3.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PPT讲解云的形成原因。
(2)教师结合实物模型,讲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云,让幼儿进行分类。
(2)幼儿用画纸和彩笔,画出自己喜欢的云。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云与生活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云的形态:像棉花糖、像羽毛、像鱼鳞等。
2. 云的分类:积云、层云、高积云、卷云等。
3. 云的形成原因:水蒸气遇冷凝结。
4. 云与天气的关系:不同形状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气,记录云的形态和天气变化。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云的形态和天气状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云的认知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云,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探索更多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
4.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际操作。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的第六章《天空中的奥秘》,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多变的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态、分类、形成原因及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云的形态、分类,了解云的形成原因及与天气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云的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云的形态、分类和形成原因。
难点:云与天气的关系,以及云的观察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的图片、PPT、实物模型、天气预报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天空,引导幼儿关注云朵的形态和变化。
(2)提问:“你们看到过哪些形状的云?云朵为什么会不断变化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2)讲解云的形成原因,以及云与天气的关系。
(3)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视频中的云。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下自己喜欢的云朵形状。
(2)用放大镜观察实物模型,让幼儿描述云的形态和特点。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多变的云》2. 内容:云的形态:棉花状、羽毛状、层状、积状等。
云的分类:高云、中云、低云。
云的形成原因:水蒸气凝结。
云与天气的关系:云的形状、高度、厚度等可预测天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描述其形态,并预测当天的天气。
2. 答案示例:今天我看到了一朵棉花状的云,它很高很薄,预测今天的天气是晴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云的相关知识。
但在引导幼儿观察云的形态时,应注意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提高观察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多变的云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
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
“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
5、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