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种子的萌发

合集下载

牧草发芽率总结与收获

牧草发芽率总结与收获

牧草发芽率总结与收获
牧草发芽率是衡量牧草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牧草种子的萌发能力和生长状况。

牧草发芽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和质量。

总体来说,牧草发芽率高的好处有:
1. 增加牧草产量。

高发芽率的牧草种子一般表现出优良的生长势头,能够快速生长发育,提高了牧草的产量。

2. 提高牧草质量。

高发芽率的牧草种子生长茁壮,维护地表植被,减缓水土流失,牧草的营养成分也更加丰富,有利于牲畜的健康成长。

3. 降低生产成本。

低发芽率的种子需要种植时较多的数量来保证牧草的产量,这意味着牧草投入成本会增加。

对于牧草发芽率的收获,则需要通过以下措施进行:
1. 选用高品质种子。

选购保健、质地柔软、无损伤和神经细胞受损等低品质品种的牧草种子。

2. 严格管理。

在播种之前需进行适当的处理措施,如清洗净化、消毒杀菌、钙化和浸泡等。

并在撒种前对土地进行施肥补锌、锰和钾等有机肥料的管理以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

3. 畜牧管理。

合理的畜牧管理对牧草种子生长有重要影响,如到叶期摘取和柔和进食等。

同时,在播种时需要进行适当的空缺,促进积累的种子扩大篇幅并增加芽分支。

总之,对于牧草发芽率的总结和收获可以通过选择高品质种子、严格管理和合理的畜牧管理等措施来提高,进而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不同温度下三种禾本科牧草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

不同温度下三种禾本科牧草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

THE RE SE ARCH OF GERMI NA TI ON CHARACTERI S Tl CS
ABOU T THRE E GRAMI NEAE GR AS S
SEE DS l N DI F F EREN T T EMPER ATURE S
第3 4卷 第 5期 2 0 1 3年 9月
内 蒙
1 . 3 4 N o . 5
J o u r n a l o f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A g r i c u l t u r l Un a i v e mi  ̄
S e p . 2 0 1 3
不 同温度 下三 种禾 本 科 牧草 种 子 的萌发 特 性研 究
李玲玲 , 李青丰
( 内蒙古农 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 呼和浩特 0 1 0 0 1 9 )
摘要 : 无芒雀麦( B r o m u s i n e r m i s ) 、 扁穗 冰草( A g r o p y r o n c r i s t a t u m) 及芨芨草( A c h n a t h e r u m s p l e n d e n s ) 均是北方最常见 的优 质牧草、 饲料 。针对北方地 区这 3种牧草的栽培种植适 时问题 , 采用纸上萌发试验法 , 研 究 了不 同温度下这 3种 牧 草种子的萌发特性 , 以期确定其适宜 的萌发 温度 范围。结果表 明: 无芒雀麦种 子 的适 宜萌发温度 范 围广 , 为恒温 1 0~ 3 0 ℃之 间及 5~ 4 O ℃之 间的变温 ; 扁穗冰 草种子的适 宜萌发温度 范围也较广 为恒温 1 0— 2 5 ℃ 之间及 5~3 0 q c 之 间的变温 ; 芨芨草种子 的适宜萌发温度 范围较小为恒温 1 5 — 2 5 ℃之间及 1 O 一 3 0 ℃之 间的变温。 关键词 : 禾本科牧草种子 ; 萌发特 性; 温度 中图分类号 : Q 9 4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3 5 7 5 ( 2 0 1 3 ) 0 5— 0 0 2 6— 0 5

苜蓿种子的发芽机制与影响因素

苜蓿种子的发芽机制与影响因素

苜蓿种子的发芽机制与影响因素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牧草种类,具有高蛋白质含量和优质饲料价值。

其繁殖主要依靠种子发芽和生长。

了解苜蓿种子的发芽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对于提高种子发芽率和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苜蓿种子的发芽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并提供种子发芽的改良方法。

一、苜蓿种子的发芽机制苜蓿种子的发芽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环境因素和激素的互动。

一般来说,苜蓿种子的发芽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吸水阶段:种子吸水是发芽的第一步。

当种子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后,种子的体积会膨胀,引起种皮组织的撕裂,为下一步的生长做准备。

2. 活化阶段:在吸水后,苜蓿种子开始活化。

在此过程中,激素和酶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脱落酸(ABA)是一种抑制种子发芽的激素,而赤霉素(GA)则是一种促进种子发芽的激素。

3. 出芽阶段:活化后,苜蓿种子开始出芽。

幼发体从种子中伸展出来,然后逐渐生长为幼苗。

二、影响苜蓿种子发芽的因素苜蓿种子的发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决定苜蓿种子发芽率和速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

较低的温度会抑制种子发芽,而过高的温度则可能导致种子脱水和死亡。

2. 水分:水分是种子发芽所必需的。

苜蓿种子需要充足的水分吸收,以便膨胀和活化。

然而,过量的水分可能导致种子窒息和霉菌的生长。

因此,适度的水分对种子发芽非常重要。

3. 光照:光照对苜蓿种子发芽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苜蓿种子需要一定的光照来促进发芽,但是直接的强烈阳光可能会引起种子过度脱水和光合作用的负担。

因此,适宜的光照条件对种子发芽至关重要。

4. 氧气:苜蓿种子发芽需要氧气。

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缺氧的环境会导致种子死亡或发芽受阻。

三、改良苜蓿种子发芽的方法为了改良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和速度,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生长的一种有效方法。

影响牧草种子萌发和种苗存活的因素探讨

影响牧草种子萌发和种苗存活的因素探讨
ZHAO a .XI n - h n  ̄ Xl E Yi gz o g -LI i l2 U Gu- a x
(. r n my C l g fNig i Unvri -Yic u n 7 0 2 . hn ;2 Anma S in ea d 1 Ago o ol eo n xa iest e y n h a 5 0 1 C ia . i l c c n e T c n lg l g f hn r utr l ies y B in 0 0 5 C ia eh oo yCol eo iaAgi l a Unv ri . e ig 1 0 8 . hn ) e C c u t j

许 多试验 都证 实 补 播 目标 物 种 尤 其 是 当地 物 种
容易成功, 可以恢复草地植被, 缩短草地生态系统 自 然恢复进程[ 。从种子萌发、 2 ] 出苗 到成功定植是植
物生 活史 当中 的关 键 时期 , 潜 在 地 影 响 到植 物 种 它 群 的结构 和群 落 的组成 。同时这 一 时期 也是 植物 对 各 种环境 条件 反 映最为 敏感 的时 期[ 。 3 ]
A s at Reedn jrmes r n tercut n fvg tt n ed g r n t n a d bt c : s e igi amao a uei h e ri r s me t e eai .S e emiai n o o o
s e l g e r e c r rtc l tg si h i it r f ln s n a ep t n il o ifu n e e d i me g n eae ciia a e t el eh so yo a t -a d h v o e t n l e c n s n f p at

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课件章 (4)

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课件章 (4)




第五节 种子萌发期间的呼吸强度与呼吸商
三、种子在发芽过程中RQ变化的原因:

第一阶段线粒体内部结构得以恢复,酶系统活 化,呼吸急剧上升;
第二阶段子叶的水化作用已完成,贮存的酶均 一活化。种皮限制了气体交换,使供氧不足影响 了呼吸,导致了呼吸滞缓;


第三阶段胚根突破种皮,增加了氧气供应,呼 吸剧增; 第四阶段贮藏物质耗尽,子叶解体。
活化
修复
分解代谢
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
第三节 牧草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 一、活化

钝化酶的活化 RNA的活化 干燥 mRNA+Pr 吸水 干燥(水解) 多核糖体 吸水(合成) 单核糖体 复合体(钝化状态)
第三节 牧草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
二、修复
1、膜的修复
2、线粒体的修复 3、DNA的修复
干燥
完整 吸水 裂口
[ATP]+0.5[ADP] E.C= [ATP]+[ADP]+[AMP]
第四节 种子萌发期间的呼吸途径及能量转化
二、种子萌发期间能量的转化
E.C在0~1之间变动,它是代谢过程的一个动力参数:

当[ATP]+[ADP]+[AMP]>0.5 E.C时,ATP利用系统 当[ATP]+[ADP]+[AMP]>0.8 E.C时,细胞进行活跃 当[ATP]+[ADP]+[AMP]<0.5 E.C时,ATP生成系统

第一节 牧草种子萌发的概念及萌发过程 三、发芽
第二节 牧草种子萌发的生态条件
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种子本身具有生活力并完成了休眠;

干旱胁迫下甘草等八种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及抗旱性差异研究_图文_(精)

干旱胁迫下甘草等八种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及抗旱性差异研究_图文_(精)

394科技通报第26卷图2干旱条件下不同牧草子胚根胚芽生长比例示意图Fig.2,11ledi舵rent herbage seed mdicle鲫d pl阴tule gro训1conditionunder and condition表3分技期干旱胁迫下不同牧草的叶片含水量变化(%Table3ne water content for divide into b脚1ch the a耐leaves change o仙at coerces di&rent herbage(%表4分枝期干旱胁迫下叶片质膜透性变化(%Thble4Cell membrane osmosis change of leaves for divide into bmnch Under arid condition(%布顿大麦只萎蔫10%~15%。

但花花柴、两种甘草、苦豆子和布顿大麦供水1.2h后就恢复正常。

而菊苣和红三叶停止供水5d后30%的植株发生萎蔫,10d后萎蔫70%,15d后萎蔫95%,而且供水后恢复率也比较低。

2.4干旱胁追下八种牧草质膜透性的变化’由表4可以看出.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八种牧草的质膜透性增加程度各不相同,在干旱胁迫10d内,除了花花柴质膜透性增加幅度较大外。

其它牧草的质膜透性变化较小。

但干旱胁迫15d后,质膜透性成倍增加。

尤其是红三叶的质膜透性增加lO倍以上,无芒雀麦、菊苣、干旱胁迫下甘草等八种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及抗旱性差异研究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司马义·巴拉提,卡德尔·阿布都热西提, Ismayil Barat, Kader bdulrashit 新疆喀什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系,新疆喀什,844000 科技通报 BULLETI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26(3 4次参考文献(11条 1.韩德林新疆地理手册 1993 2.李新周;刘晓东;马柱国近百年来全球主要干旱区的干旱化特征分析[期刊论文]-干旱区研究 2004(02 3.马金珠;李相虎;贾新颜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层次评价--以民勤县为例[期刊论文]-干旱区研究 2005(01 4.郭彦军;倪郁;张家骅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特性与其抗旱性差异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草地 2003(03 5.米吉提·胡达拜尔迪;徐建国新疆高等植物检索表 2000 6.崔乃然新疆主要饲用植物志 1994 7.陈莹;赵勇;刘昌明节水型社会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谈[期刊论文]-干旱区研究 2004(02 8.赵风华;孟林;张国芳北京地区不同水条件下菊苣光合与蒸腾特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草地 2004(04 9.云岗;米福贵;云锦凤六个苜蓿品种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相应及其抗旱性[期刊论文]-中国草地 2004(02 10.林文杰;马焕成;周蛟干旱胁迫下保水剂对苗木生长及生理的影响[期刊论文]-干旱区研究 2004(04 11.王明霞;易津;乌仁其木格人工劣变处理对华北驼绒藜种子活力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草地 2003(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东娟.石凤翎.李志勇.师文贵.李鸿雁.田青松.李芳.卞晓燕.WANG Dong-juan.SHI Feng-ling.LI Zhi-yong. SHI Wen-gui.LI Hong-yan.TIAN Qing-song.LI Fang.BIAN Xiao-yan 雀麦属3种多年生牧草在PEG胁迫下种子活力与抗旱性研究[期刊论文]-种子2009,28(5 2. 严青.马玉寿.施建军三种禾草萌发期抗旱性研究[期刊论文]-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6,36(5 3. 方媛.于海宁.程曦.路洁.彭励.Fang Yuan.Yu Haining.Cheng Xi.LuJie.Peng Li 增强UV-B辐射对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形态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 4. 王得贤.谢永丽.星文梅几种药剂处理对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期刊论文]-种子2004,23(1 5. 靳晴水杨酸对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抗盐性的机理研究[学位论文]2007 6. 张晨妮.周青平.颜红波.刘文辉.ZHANG Chen-ni.ZHOU Qing-ping.YAN Hong-bo.LIU Wen-hui PEG-6000对老芒麦种质材料萌发期抗旱性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草业科学2010,27(1 7. 刘长利.王文全.魏胜利干旱胁迫对甘草种子吸胀萌发的影响[期刊论文]-中草药2004,35(12 8. 于军.焦培培.Yu Jun.Jiao Peipei 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抑制矮沙冬青种子的萌发[期刊论文]-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0,29(2 9. 张家亮.曹金华.王直华.余灿.刘东华.靳德明.ZHANG Jia-liang.CAO Jin-hua.WANG Zhi-hua.YU Can.LIU Donghua.JIN De-ming Actin,干旱胁迫条件下相对可靠的内部参照基因[期刊论文]-生物学杂志2010,27(3 10. 干旱胁迫对甘草愈伤组织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 引证文献(4条 1.司马义·巴拉提不同浓度的硫酸钠条件下光果甘草种子和苦豆子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期刊论文]-种子 2012(8 2.鞠乐.齐军仓.成禄艳.赵佳.廖永兵大麦种子萌发期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旱性评价[期刊论文]-西南农业学报 2013(1 3.司马义·巴拉提.伊力哈木·艾合买提.马刘峰 NaCl胁迫对光果甘草和苦豆子种子萌发的影响[期刊论文]-种子 2012(3 4.杨柳.周瑞阳.金声杨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11份黄麻种子萌发的效应[期刊论文]-南方农业学报 2011(7 引用本文格式:司马义·巴拉提.卡德尔·阿布都热西提.Ismayil Barat.Kader bdulrashit 干旱胁迫下甘草等八种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及抗旱性差异研究[期刊论文]-科技通报 2010(3。

播种前对牧草种子处理要点

播种前对牧草种子处理要点

播种前对牧草种子处理要点引言牧草种子处理是农牧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种子进行合理的处理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生长能力和抗逆能力,进而增加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播种前对牧草种子处理的要点,其中包括催芽处理和防治病虫害处理。

催芽处理要点催芽处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措施,提高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催芽处理要点:温水浸泡将牧草种子用温水浸泡,可以促进种子吸水和吸收养分,进而加快种子发芽。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一个容器,装入适量的温水(温度通常在35-40摄氏度之间);2.将牧草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的时间一般为6-10小时;3.在浸泡过程中,不断搅动种子,以确保每颗种子均匀吸水。

酸化处理酸化处理可以改变牧草种子的pH值,提高种子发芽率。

常用的酸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硫酸浸泡法:将种子放入硫酸中浸泡数分钟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2.醋酸处理法:将种子放入稀醋酸溶液中浸泡1-2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3.柠檬汁处理法:将柠檬汁稀释后与种子混合,浸泡3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激素处理激素处理可以通过调节植物生长素的平衡,促进种子发芽和生长。

常用的激素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生长素浸泡法:将种子放入生长素溶液中浸泡数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2.其他激素处理法:根据不同种类的牧草,使用适当的激素浸泡处理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可咨询相关专业人员。

防治病虫害处理要点除了催芽处理外,对牧草种子进行防治病虫害处理也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治病虫害处理要点:杀菌处理杀菌处理能够减少种子表面的病菌数量,减少病原菌引起的种子腐烂和病害发生。

一般采用下述方法进行杀菌处理:1.漂白法:将种子放入含有5%次氯酸钠或3%过硫酸钠的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2.热水处理法:将种子放入沸水中浸泡数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3.其他杀菌处理法:根据不同病原菌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杀菌剂进行处理,具体方法可咨询相关专业人员。

PEG-6000干旱胁迫下18种牧草种子萌发特性与响应机制

PEG-6000干旱胁迫下18种牧草种子萌发特性与响应机制

卢前成,宁松瑞,颜 安,等.PEG-6000干旱胁迫下18种牧草种子萌发特性与响应机制[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22):180-190.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22.025PEG-6000干旱胁迫下18种牧草种子萌发特性与响应机制卢前成1,宁松瑞2,颜 安1,孙 萌1,左筱筱1(1.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2.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为探索干旱胁迫对牧草种子萌发与抗旱能力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18种牧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萌发指数、萌发胁迫指数、萌发抗旱指数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8种牧草的抗旱性。

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18种牧草种子的各指标总体均呈下降趋势,种类间差异较大。

5%PEG胁迫处理下禾本科的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Leyss.)、甜高粱(Sorghumbicolor)、紫羊茅(FestucarubraL.)和豆科的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的发芽率高于CK处理;10%PEG胁迫处理下禾本科高丹草(Sorghumbicolor×S.sudanense)、甜高粱和豆科的紫花苜蓿的发芽势均高于CK处理;15%PEG和20%PEG胁迫处理下,各草种的指标与其CK处理差异显著(P<0.05),呈下降趋势。

采用隶属函数法对18种牧草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由强到弱排序为:黑麦草(Loliumperenne)、紫花苜蓿、甜高粱、无芒雀麦、高丹草、绢蒿(Seriphidium)、百脉根(Lotuscorniculatus)、糜子(PanicummiliaceumL.)、羊茅(FestucaovinaL.)、早熟禾(Poapratensis)、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Schreb.)、扁穗冰草[Agropyroncristatum(L.)Gaertn.]、披碱草(ElymusdahuricusTurcz.)、紫羊茅、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苏丹草[Sorghumsudanense(Piper)Stapf.]、红豆草(Onobrychisviciaefolia)、高冰草(Thinopyrumponticu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牧草种子的萌发涉及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和 形态上的变化,一般牧草种子萌发可分为 吸胀、萌动和发芽三个阶段。
一、吸胀
• 当种子与水分直接接触或在湿度较高的环境 中,则种子的胶体很快吸水膨胀,产生很大 的膨胀压力,许多种子这时会胀大1倍,称 为吸胀。
• 种子吸胀作用并非活细胞的一种生理过程, 而是胶体吸水使体积膨大的物理过程。不论 是活种子还是死种子均能吸胀。
• 种子内部胶体物质的吸胀力,叫做衬质势。 水势=衬质势+渗透势+压力势
• 种子吸胀能力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种子的 化学成分,蛋白质含量高的种子吸胀能力 强于淀粉含量高的种子。有些植物种子内 含胶质,能使种子吸取大量水分,以供种 于萌发时对水分的要求。
• 种子吸水达到一定量时吸胀的体积与干燥 状态的体积之比称为吸胀率。一般禾本科 牧草种子吸胀率是130~140%,豆科可达 200%。
• 禾本科牧草种子贮藏蛋白存在于两个部位: 一为糊粉层中的糊粉粒,一为胚乳中的蛋 白质。
• 蛋白质的分解主要发生在3个部位: ①胚乳
②糊粉层
③中胚轴和盾片
• (四)贮藏磷的代谢
• 种子萌发时所进行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传递都和含 磷有机物有直接关系。
• 很多种子中,植酸(肌醇六磷酸)是主要的磷酸贮 藏物,一般占贮藏磷的50%以上,因贮藏形态为 钾、镁、钙盐的混合物,故又称为植酸钙镁。萌 发过程中植酸在植酸酶的作用下逐渐被分解,放 出磷酸及其它阳离子和肌醇.
三、发芽
• 当胚根、胚芽伸出种皮并发育到一定程度,称为 发芽。
• 我国传统上把胚根长度达到与种子等长,胚芽长 度达到种子一半时,作为种子已经发芽的标准。 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的标准是种子发育长成具备正 常种苗结构时为种子发芽。
• 种子进入发芽阶段,胚的新陈代谢作用极为旺盛, 呼吸强度可达最高水平,产生大量的能量和代谢 产物。如果氧气供应不足,易引起缺氧呼吸,放
• (三)DNA修复 DNA在种子干燥时其单链或双链上会出现裂口, 在发芽的早期随着酶的活化,如DNA连接酶,能 把DNA修复,使其成为完整的结构。
三、分解代谢
• (一)淀粉水解
• 种子萌发时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完整的淀 粉粒开始被破坏,在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缺 痕和孔道,如同虫的蛀迹,缺痕继续增多 和扩展,彼此连成网状结构,并逐渐深入 到淀粉粒内部,互相沟通而使淀粉粒分裂 成细碎小粒,最后完全解体。种子中贮藏 淀粉的水解至少需要7种酶的作用。
• 其它形式的磷酸有磷脂、磷蛋白、核酸磷等,其 数量虽少,但在种子萌发时能水解放出磷酸,供 胚轴生长利用。
四、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
• 种子萌发过程要形成新细胞,必须有蛋白 质和核酸的合成。胚内的DNA保存了该物 种系统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DNA的 复制,控制RNA的形成,而制造各种蛋白质, 以形成新细胞,促使种胚生长。
• 干种子不会发生蛋白质的合成,只有当细 胞被充分水化至可使细胞质的核蛋白体与 信使RNA结合时,蛋白质合成才开始。
第三节 牧草种子萌发期间的 呼吸强度及呼吸商
一、萌发种子的呼吸强度与呼吸商
• (一)呼吸强度 • 萌发种子的呼吸强度主要包括4个阶段:
• 第一阶段 呼吸作用急剧上升并保持约10h,原因是线粒体的内 部结构得以恢复,线粒体内的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有关的 酶系统的活化。
二、修复
• (一)膜的修复
正常的膜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很完整的结 构。但干燥脱水时,几个磷脂的亲水端挤在一起, 位于磷脂之间的蛋白质也发生皱缩,产生很多空 隙,变为不完整的膜,吸水后经修复成为完整的 膜,用电导率来证实。
• (二)线粒体的修复
干燥种子的线粒体外膜破裂,吸水后可以得以修 复,可通过细胞色素氧化酶、苹果酸脱氢酶的活 性测定。
二、萌动• 当种胚细胞来自积扩大伸展到一定程度,胚 根尖端就会突破种皮外伸,这一现象称为 种子萌动。
• 种子一经萌动,其生理状态与休眠期间相 比,起了显著的变化.胚细胞的代谢机能 趋向旺盛,而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反应非常 敏感。如遇到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或各种 理化因素的刺激,就可能引起生长发育失 常或活力下降,严重时导致死亡。
• (二)脂肪的分解
• 种子萌发时脂肪被水解成脂肪酸与甘油后再 被转化为糖。与脂肪分解有关的细胞器有油 体、线粒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脂肪酸 乙酰CoA 琥珀酸
脂肪(油体) 苹果酸 草酰乙酸 蔗糖

甘油 磷酸丙糖 六碳糖
(三)蛋白质的分解 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蛋白质的分解是在一
系列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的。首先被水解形 成水溶性的分子量较小的肽链,第二步是可 溶性肽链在肽链水解酶(包括肽链内切酶、羧 肽酶、氨肽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氨基酸,产生 的氨基酸进入胚的生长部位,直接或经过转 化成为新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原料。
出乙醇等有害物质,使种胚窒息以致中毒死亡。
第二节 牧草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基础
一、活化 • (一)钝化酶的活化 • 水分对底物、辅酶、辅助因子的转运有重要作用,
种子吸水后使辅酶和辅助因子与主酶接触从而使 钝化的酶活化。 • (二)RNA的活化 • 当种子吸水萌动时,复合体水解,使信使RNA活 化,从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单核糖体合成多核 糖体,恢复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
• 胚乳中的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以后可直接被 盾片吸收,并转化为蔗糖运输到幼苗的生 长部位,也可以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形成 葡萄糖后再被利用。
• 种子萌发初期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往往比 较高,常高于α-淀粉酶的活性,吸胀几天 后, α-淀粉酶的活性增强,而磷酸化酶的 活性逐渐减弱。在磷酸化酶的作用下常发 生淀粉的磷酸化。
牧草种子的萌发
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牧草种子的萌发过程 牧草种子萌发的 生理生化基础 牧草种子萌发期间的 呼吸强度及呼吸商 牧草种子萌发条件
第一节 牧草种子的萌发过程
• 通过或解除休眠后的种子处于适宜的条件 下,胚就会重新恢复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化到生理代谢旺盛的生 长发育阶段,形态上表现为胚根、胚芽突 破种皮并向外伸长,发育成为新个体,这 个过程称之为萌发。
• 第二阶段 呼吸滞缓期,在吸胀开始后10~25 h。一般认为这个 阶段的限制因子是氧的缺乏,与种皮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