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奥秘》讲课稿
种子的秘密教案

种子的秘密教案种子的秘密教案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一颗小小的种子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和无限的生命奇迹。
种子是植物生长的起点,也是传承生命的关键。
然而,种子的秘密教案却鲜为人知。
本文将揭示种子的奥秘,探索它背后的故事和价值。
一、种子的起源种子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方式,它源自于植物的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
当花粉与卵细胞相遇时,一个神奇的过程开始了——授粉。
授粉后,花粉渐渐发育成种子,而卵细胞则成为种子的胚珠。
种子的形成需要经历授粉、受精、胚珠发育等多个阶段,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种子。
二、种子的结构种子外观简单,但内部结构却复杂而精密。
一颗完整的种子通常由三部分组成:种皮、胚乳和胚珠。
种皮是种子的外壳,起到保护内部胚珠的作用。
胚乳是种子的主要储藏组织,富含养分和能量,为种子发芽和生长提供必要的物质。
胚珠是种子的核心部分,包括胚轴和胚芽,其中胚芽是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三、种子的传播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风传、水传、动物传和人工传播。
风传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适用于轻小的种子,如蒲公英的种子。
水传主要适用于水生植物,它们的种子可以随水流传播到远处。
动物传播是一种相互关系的方式,动物会将种子粘附在身上或吞食后排泄,从而将种子传播到新的地方。
人工传播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进行的种子传播,如农民的播种活动。
四、种子的休眠种子在成熟后并不立即发芽,而是进入休眠状态。
种子的休眠是一种适应环境的生存策略,它可以在不利的条件下保护种子,延缓发芽时间。
种子的休眠期长短不一,有的只需几天,有的则需要数年甚至几十年。
种子休眠的解除通常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五、种子的生命力种子是生命的延续者,它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
即使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种子也能存活并等待适宜的时机发芽。
有的种子甚至可以在火灾后迅速发芽,成为自然恢复的先锋。
种子的生命力不仅表现在它的存活能力上,还表现在它的适应能力上。
中班主题活动∶种子的秘密

中班主题活动∶种子的秘密中班主题活动:种子的秘密一、教学内容本课的主题是“种子的秘密”,教学内容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生命的奥秘》第四章第二节。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生长过程、不同种子的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难点:理解种子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种子样本、种植工具模型等。
学具:观察日记本、彩笔、种植盆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种植园,让学生观察不同种子的生长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种子是怎么生长的?”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种子的结构、生长过程以及不同种子的特点。
同时,教师展示种子样本,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种子。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种子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例如,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题。
题目包括: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生长过程、种子生长的条件等。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种植盆中种植种子,并制定种植计划。
6. 动手实践(5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开始在种植盆中种植种子,体验种植过程。
7.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种子的结构、生长过程和生长条件,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1. 观察日记:记录种植过程中的观察到的现象,包括种子的发芽、生长等。
3. 种子知识问答:回答关于种子的问题,如种子的结构、生长过程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农田,了解农作物种植和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农业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种子的奥秘》

种子的奥秘课堂提纲第1讲种子真有奥秘吗一、引入请同学组最后一个字是“子”的词二、观看关于“种子的旅程”的视频1.视频中用高速摄影机拍摄植物生长的过程2.不同植物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传播种子(风力、雨水、动物粪便等等)三、请同学发表观看视频后的感想我的感想:植物根据不同的自身特征,能够借助自然、借助动物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巧妙而有效,正验证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规律,这或许就是种子的奥秘所在。
第2讲从不知道说起一、引入《大学》:知-—止——定——静—-安—-虑-—得二、历史上在农业中有所贡献的人1.伏羲氏·中华民族文明始祖·狩猎渔牧采集野果·观天察地创制八卦伏羲+周文王+孔子→《易经》2.神农氏·“五谷爷”“农皇爷"·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3.杜康·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4.淮南王——刘安·炼制丹药发明豆腐三、“五谷丰登”的五谷粟(稷)、黍、菽(豆)、麦、稻分别是:小米、黄米、豆类、小麦、水稻四、从古至今的播种器械发展1.古代播种器械—-耒耜(神农发明)2.传统播种器械——耧车(耩子)3.现代播种器械——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机五、古代关于农业的著述1.《周记》(2400多年前西周:周公姬旦)2.《汜胜之书》 (汉朝:汜胜之)3.《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4.《四时篡要》(唐代:韩鄂)5.《农桑衣食撮要》(元代:鲁明善)6.《王祯农书》 (元代:王祯)7.《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总结:中华民族祖先,通过长期的辛勤劳作,在播种、收获、保藏、处理种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六、中西方的耕种方式1.东方(中国)——家庭为单位2.西方(美国)——个人为单位七、农业研究上有所成就的人1.种子科学创始人——诺倍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3.绿色革命之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勃劳格第3讲种子长什么样一、引入请同学观察种子的标本,指出自己认识和不认识的种子二、植物的分类(地球上现存植物约50万种)1。
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人与自然 种子的奥秘》说课稿

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种子的奥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种子的奥秘》这一单元,以种子为主题,从种子的起源、种类、结构、生长过程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重要性和奥秘。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种子的奥秘,他们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种子的起源、种类、结构、生长过程等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种子的起源、种类、结构、生长过程。
2.教学难点:种子生长的具体过程,以及种子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材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种子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种子,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种子的起源、种类,让学生了解种子的重要性。
3.种子结构:讲解种子的结构,如种皮、胚乳、胚等,并通过实物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组成。
4.种子生长:讲解种子生长的过程,如吸水、发芽、生根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种子生长的奇妙。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种子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种子奥秘的理解。
7.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种子,了解它们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起源:种子起源于蕨类植物。
2.种类: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等。
种子的秘密教案(共5篇)

种子的秘密教案(共5篇)第一篇:种子的秘密教案种子的秘密(科学)活动目标:1.能探索发现蔬菜、水果等植物都有种子。
2.了解种子是各种各样的,是植物繁衍后代的主要器官。
3.对植物有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图片、实物一、种子好宝宝出示种子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种子,看看,它们都一样吗?它们的妈妈又都是谁呢?二、妈妈找宝宝猜猜,今天还有哪些妈妈来找她的种子宝宝?它有种子宝宝吗?她的种子宝宝会藏在哪里呢?她的种子宝宝会是什么样子的呢?验证提问:这些小种子长得一样吗?三、种子知多少1.看图片,分分家2.种子什么样3.他们真的没有种子吗?四、种子的作用1.最大的作用-繁殖后代2.做成美味的食品3.贴画第二篇:种子教案《种子》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文字优美,语言活泼,在教学中教师可营造出春天快乐、清新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学。
同时采用朗读、表演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轻松中学。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种子旺盛的生命力。
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种子发芽出土与适当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有着密切的关系的科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在朗读与表演的过程中感受种子破土发芽的情景。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小苗图形的头饰。
学生:了解种子发芽的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到了。
几阵春风,几场春雨,唤醒了沉睡的种子。
瞧,他们吮吸着甘露,伸着懒腰,破土发芽了。
(播放春回大地、种子破土的画面,突出种子发芽的画面。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揭示课题: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睡了一冬的种子也该发芽了。
让我们走进春天,一起去观察种子破土发芽的景象吧。
(板书:种子)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勾画出生字新词。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种子的奥秘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种子的奥秘种子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能够感知、观察、比较种子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基本特征。
2、能够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和种子对生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3、通过参与实践和观察,培养幼儿的爱护生态意识和种植耐心。
二、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介绍:种子的形态、大小、颜色、种类及种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如发芽、生长等。
2、实践操作:种植实际操作。
幼儿参与种植,观察种子发芽和生长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1、情境式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等情境来引导幼儿学习。
2、DIY制作法: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种植工具。
3、互动体验法: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和促进团队合作。
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幼儿对植物和种子的简单感知,引导幼儿对种子进行观察和讨论。
2、基础知识讲解:介绍种子的形态、大小、颜色、种类及种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3、实践操作环节:(1)DIY制作种植工具:教师向幼儿介绍制作种子培育盒、制作土壤的方法。
(2)种植实际操作:教师分发种子和种子培育盒,引导幼儿进行种植操作。
4、互动体验环节:教师组织幼儿分组合作。
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比较来交流、分享发现和体验成果。
五、活动设计与环节安排:1、观察种子启蒙环节:教师播放种子的发芽、成长和变化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感知种子。
2、制作种植工具环节:教师先向幼儿展示如何制作种子培育盒和种植土壤,并让幼儿自己亲手体验制作过程。
3、种植实际操作环节: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将种子埋入土壤里并逐渐照料它们,鼓励幼儿亲手进行种植操作,引导他们照料和记录观察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情况。
4、互动体验环节:教师将幼儿分为小组,逐个展示他们的种植成果,并引导幼儿互相分享他们的种植经验、观察和比较种子的成长状况,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幼儿对植物和种子的感知与认知状况。
通过让幼儿回答问题或进行观察、比较、画图等形式检查和评估幼儿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实际操作评估: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和种子的发芽和生长状况来检查幼儿的实践能力和种植成果。
探究植物种子的奥秘教案

探究植物种子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种子的形态结构、萌发过程及其与内部物质的关系。
2.了解植物种子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创新等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种子的形态结构,萌发过程及其与内部物质的关系。
2.种子的萌发条件,如温度、水分、光照、营养物质等。
3.种子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萌发过程和内部物质关系。
教学难点:种子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及种子的萌发条件。
三、教学过程A. 导入老师通过讲解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
B. 学生讨论1.请学生在课前用手绘画出一颗植物的种子,包括种皮、胚乳、胚芽等部分,并标注名称。
2.学生讨论种子的形态结构及其作用。
C. 实验1.学生将种子放在一小块湿纸巾之中,每两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
2.学生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如:温度、水分、光照、营养物质等)。
D. 学生实践1.学生在讨论基础上,设计10个实验,研究种子的萌发条件。
2.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数据统计及分析,得出结论。
E. 学生展示1.学生展示各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2.学生思考种子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F.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研究一种植物的种子,分析其形态结构、萌发过程、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G. 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实验、小组研究,让学生了解植物种子的形态结构、萌发过程及其与内部物质的关系,认识种子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和实验结果,设计一段种子萌发的视频,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
2.学生通过网络及图书馆等资源了解植物种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关于种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文章。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检验学生实验设计、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总结发言,检验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3.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种子的奥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全国通用

种子的奥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索种子奥秘的兴趣。
2.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种子的重要性和生命的神奇,增强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乳、胚芽、胚轴、胚根等。
2. 种子的萌发过程:吸水、膨胀、破裂、生长等。
3. 种子的传播方式:风力、动物、弹射等。
4. 种子的生长条件:水分、温度、光照、土壤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种子的萌发过程。
2. 教学难点:种子的传播方式,种子的生长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种子模型、种子实物等。
2. 学具:放大镜、种子标本、观察记录表、种植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种子的外观,引发学生对种子奥秘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种子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4.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就种子的传播方式和生长条件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奥秘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见教学设计内容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种子,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设计一个种子传播的小游戏,与同学分享。
3. 写一篇关于种子奥秘的科普文章,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种子奥秘的认识,实践活动中的收获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种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增强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的奥秘》种子的奥秘课堂提纲第1讲种子真有奥秘吗一、引入请同学组最后一个字是“子”的词二、观看关于“种子的旅程”的视频1.视频中用高速摄影机拍摄植物生长的过程2.不同植物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传播种子(风力、雨水、动物粪便等等)三、请同学发表观看视频后的感想我的感想:植物根据不同的自身特征,能够借助自然、借助动物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巧妙而有效,正验证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规律,这或许就是种子的奥秘所在。
第2讲从不知道说起一、引入《大学》:知——止——定——静——安——虑——得二、历史上在农业中有所贡献的人1.伏羲氏·中华民族文明始祖·狩猎渔牧采集野果·观天察地创制八卦伏羲+周文王+孔子→《易经》2.神农氏·“五谷爷”“农皇爷”·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3.杜康·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4.淮南王——刘安·炼制丹药发明豆腐三、“五谷丰登”的五谷粟(稷)、黍、菽(豆)、麦、稻分别是:小米、黄米、豆类、小麦、水稻四、从古至今的播种器械发展1.古代播种器械——耒耜(神农发明)2.传统播种器械——耧车(耩子)3.现代播种器械——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机五、古代关于农业的著述1.《周记》(2400多年前西周:周公姬旦)2.《汜胜之书》(汉朝:汜胜之)3.《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4.《四时篡要》(唐代:韩鄂)5.《农桑衣食撮要》(元代:鲁明善)6.《王祯农书》(元代:王祯)7.《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总结:中华民族祖先,通过长期的辛勤劳作,在播种、收获、保藏、处理种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六、中西方的耕种方式1.东方(中国)——家庭为单位2.西方(美国)——个人为单位七、农业研究上有所成就的人1.种子科学创始人——诺倍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3.绿色革命之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勃劳格第3讲种子长什么样一、引入请同学观察种子的标本,指出自己认识和不认识的种子二、植物的分类(地球上现存植物约50万种)1.低等植物(孢子植物: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2.高等植物(种子植物:25万种左右)(1)被子植物(如西瓜)占99.5%以上(2)裸子植物(如小麦)800多种注:种子植物是地球上的优势植物,种类繁多(草本、木本、一年生、多年生),几乎无处不有。
三、上海世博会英国种子馆·6万根纤细的透明亚力克·外形像一朵蒲公英·种子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野生生物种子资源库(英国皇家植物园基因千年种子银行项目的合作伙伴之一)四、举例各类植物·一株番茄结果15000个·美国巨无霸南瓜198斤·世界上最大的西瓜和最小的西瓜·白杨树“眉目传情”(幼苗时被砍掉的树枝)(各类植物图片等等)五、种子的特点1.具有完整的种胚2.备有足够的养料3.贮藏和休眠特性4.果种皮及附属性“无三不成理”:种子=种皮+种胚+胚乳成分=淀粉+脂肪+蛋白DNA=含氮碱基+脱氧核酸+磷酸根(中国人的“三分法思维”,如“天道、地道、人道”)六、种子传播借助的媒体·自然传播(风、水、其他物体、自主散播等)·战争掠夺·商业交流·自身适应(如,仙人掌、一枝黄花等)七、种子的含义1.植物学上:指由胚珠经受精作用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通常包括种皮、胚、胚乳三个主要部分2.农业上:泛指一切可用作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亦可称作农业种子。
八、种子的分类世界上栽培植物约有1200种,我国约有600种,包括农作物、园艺作物、牧草、林木等种类,其播种材料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归纳为四大类。
1.真种子(植物学所指的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如:大豆、棉花、油菜、萝卜、芝麻、茄子、瓜类……2.类似种子的果实(由整个子房发育而成,成熟后不开裂,可以直接播种,有的果实外面,还带有花器的其他部分发育而成的附属物)常见的有:(1)颖果:小麦、玉米、高粱等(2)瘦果:向日葵、荞麦、菊苣、白沙蒿等(3)坚果:甜菜、菠萝、板栗等(4)分果:胡萝卜、芹菜、茴香等(5)荚果:鸟足豆、二色胡枝子、草木樨等(6)核果:桃、李、枣、椰子等4.人工种子(将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或能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分生组织(愈伤组织、芽)包埋在含有营养物质和具有保护功能的外壳内,制成类似天然种子的颗粒体。
)(1)构成:胚状体、人工胚乳、人中种皮(2)优点(无性繁殖):·繁殖速度很快·固定杂种优势·特种植物快繁(3)举例研制成功地人工种子:胡萝卜、芹菜、黄莲等九、种子鉴别方法1.不同植物种子的鉴别(较易):种子的内部构造、外部形状、大小、颜色2.同作物不同品种鉴别(较难):形态学、染色体、细胞学、生理学、物理法、化学法、生化法、DNA 标记等等鉴定方法。
第4讲种子都可以吃吗?一、引入“药食同源”——五谷(有时候生病不一定要吃药,事物可以是很好的药)二、农作物种子的化学成分1.按其主要化学成分分类:(1)粉质种子:淀粉含量60%-70% (如禾谷类、荞麦,养分贮存在胚乳内)(2)蛋白质种子:蛋白质含量25%-35% (如豆类,养分贮存在子叶内)(3)油质种子:脂肪含量30%-50% (如油菜、芝麻,养分贮存在子叶内)2.种子的化学成分:水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酶、激素、色素3.种子化学成分(贮藏物质)有何作用?·种子本身生命活动的基质·幼苗初期生长的营养物质·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三、大豆的作用1.食用油——大豆油2.子粒豆饼为优质饲料3.可制多种营养副食品“青菜豆腐保平安”(1)传统豆制品:豆腐、豆腐干、豆腐乳、豆浆、豆芽、酱油(2)新型豆制品:豆浆粉、冰淇淋、豆奶(3)大豆蛋白:组织蛋白、分离蛋白、浓缩蛋白、蛋白肉(4)大豆磷脂系列产品4.大豆是重要的工业原料(1)工业品——油漆、墨、胶合剂、塑料、人造羊毛、人造纤维等(2)民用品——脂肪酸、代乳粉、人造黄油等(3)医用品——卵磷脂等注:大豆制品可达500多种四、无色养五脏·红色——养心·绿色——养肝·黄色——养脾·白色——养肺·黑色——养肾五、种子毒物某些种子中,存在对人畜有害的化学物质,称为种子毒物·油菜种子——硫代葡萄糖甙(硫甙)·高粱种子——单宁·棉花种子——棉酚(含棉酚的棉籽油,长期实用会影响生育)·大豆种子——胰蛋白抑制剂、皂苷、植物凝血素(没烧熟的豆子不能吃,没有煮开的豆浆不能喝)·马铃薯块茎——茄碱(龙葵素)第5讲种子从哪里来的一、引入(从草说起)·吃——最早有草(神农尝百草)·穿——最早有草(草裙)·住——最早有草(茅屋)讨论:先有种子还是现有草?二、植物的开花结果(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四、无籽西瓜为什么没有籽普通西瓜(2n)♂×→三倍体种子(3n)→三倍体西瓜(3n)二倍体幼苗→四倍体西瓜(4n)♀(2n)五、种皮发育的几种结果1.一层珠被,则形成一层种皮。
(如番茄、向日葵、胡桃等)2. 具有内、外两层珠被,通常则相应形成内种皮和外种皮。
(如油菜、蓖麻等)也有一些植物,虽有两层珠被,但在发育过程中,其中一层珠被被吸收而消失,只有另一层珠被发育成种皮。
(如大豆、蚕豆的种皮,由外珠被发育而来;小麦、水稻的种皮,由内珠被发育而来)3.在大多数被子植物中,当种子成熟时,种皮成为干种皮。
4.在少数被子植物中(如石榴)和裸子植物(如银杏)中,种皮可以成为肉质。
5.种皮的表面常具有附属物,最常见的是,棉花的外种皮的表皮细胞外向突出、伸长而形成的——“纤维”。
六、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几种形态1.假种皮——有些植物的种子外面具有假种皮,它是由珠柄或胎座发育而成的。
(如荔枝、龙眼果实中的肉质可食部分,就是珠柄发育而来的假种皮)2.发芽口——在胚珠末端的珠孔,发育成为发芽口。
3.种柄——胚珠基部的珠柄,发育成为种柄。
4.种脐——种子成熟干燥以后,从种柄上脱落,在种皮上留下一个疤痕,即为种脐。
第6讲种子也睡懒觉吗一、种子休眠的概念广义额种子休眠——是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停留在不能萌发的状态。
包括两种情况:·生理休眠——即种子本身未完成生理成熟,或存在发芽的障碍,虽然给予适宜的发芽条件,仍然不能萌发。
·被迫休眠——即种子已具有发芽能力,但由于缺少萌发所具备的外界条件,而被迫处于静止状态。
二、种子休眠的意义1.生物学意义:种子休眠对植物本身来说,是一种有益的生物学特性,或者说是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抵抗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即对逆境的适应。
(种子休眠,可以避开干旱、酷暑、严寒等恶劣气候,应对洪水、火灾、泥石流等突发性自然灾害,有利于种质延续。
)2.农业生产意义:(1)有利面:·可防止种子在母株上发芽,如穗发芽,有利于种子的收获。
·有利于种子长期安全贮藏,保持种子生活力和延长种子寿命。
(2)不利面:·若播种季节种子仍处于休眠状态,则会影响生产或浪费种子·影响种子发芽试验结果的正确性·造成根除杂草的困难三、种子休眠的原因1.种胚休眠(1)种胚尚未达到形态成熟。
(如银杏、人参、草莓、兰花、白蜡树等)(2)种胚尚未完成生理后熟。
(如苹果、梨、山楂、樱桃、牡丹、芍药、三叶草等)2.种被障碍·种被不透水(如豆科类的硬实种子)·种被不透气(如禾谷类、棉花等)·种被阻止抑制物质逸出(如野燕麦)·种被减少光线到达胚部(如藜)·种被的机械约束作用(如桃、李、杏、桑、苋菜等)3.存在发芽抑制物质抑制物质,可存在于稃壳、果皮、种皮、胚乳、胚等不同部位。
(氰化氢、氨、乙烯、芥子油、芳香油、柠檬醛、肉桂醛、水杨酸、没食子酸、咖啡碱、古柯碱、香豆酸、花楸酸、肉桂酸、咖啡酸、阿魏酸、脱落酸、甘氨酸、色氨酸等)4.光照的影响(1)喜光(需光)性种子——苋菜、芥菜、莴苣、烟草、芹菜等(2)忌光性种子——葱、黑种草、落芒草、黍等(3)非感光性种子——大部分农作物种子(现已探明,光对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影响,是受光敏素控制的)5.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不良环境条件,可诱导某些种子,产生二次休眠。
(二次休眠:原来没有休眠,或已解除休眠的种子,由于遇到不良环境条件,重新进入休眠状态。
)例:·加温干燥的温度较高或时间过长,可使某些豆类和大麦、高粱种子,进入二次休眠。
·贮藏湿度过高,也可导致大麦、小麦种子二次休眠·莴苣种子,在黑暗条件下或在30℃以上温度下发芽,均会产生二次休眠四、影响人寿命的因素(五福临门:长寿、康宁、富贵、好德、善终)1.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取决因素有——·遗传因素(15%)·社会条件(10%)·医疗条件(8%)·自然环境(7%)·生活方式(60%)2.中国百岁老人的共性特征·心态平和,顺其自然·饮食节制,粗茶淡饭·勤劳好动,终身劳作·家庭和睦,子女孝敬·环境优良,水土特殊·遗传因素,家族长寿五、种子的分类1.依据种子寿命长短分类·短的——几小时、几十天梭梭树、兰花——几小时、可可——35小时、杨树、柳树——1周多·长的——1千年,1万年古莲籽——1000多年(中国)、2000多年(日本)、苋菜——3000多年(阿根廷)、北极羽扁豆——1万多年(加拿大)、狗尾草——1万多年(中国)澳大利亚Ewart(1980)分类:(1)长命种子:>15年(2)中命种子:3-15年(3)短命种子:<3年2.依据种子贮藏的难易程度分类易藏、中藏、难藏3.依据种子贮藏行为分类(1)传统型(正常型)种子适合于干燥低温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