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
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蛋白质变性。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及其连接方式
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3)核苷酸:核苷或脱氧核苷中的戊糖的羟基与磷酸脱水后形成磷脂键,构成核苷酸或脱氧
核苷酸。
4)DNA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从5’-末端到3’-末端的排列顺序。
5)维生素:一类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必需营养素,是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甚
少,必须有食物供给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6)全酶:结合酶由蛋白质部分组成,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助因子,酶蛋白和辅助
因子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
7)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的必需基团在其一级结构上可能相差甚远,但肽链经过盘绕、
折叠形成空间结构,这些基团可彼此靠近,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分子特异结合并催化底物转换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8)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剂(Ι)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分子竞争酶的活
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9)生物氧化:有机化合物在体内进行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
程称为生物氧化。
10)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氢,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ADT磷
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11)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
(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
12)呼吸链:物质代谢过程中脱下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
步传递,最终与氢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在细胞线粒体进行,与细胞呼吸有关,故将此传递链称为呼吸链。
13)无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乳酸的过程,又称糖酵解。
14)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15)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叫糖异生作用。
16)三羧酸循环:线在粒体中,乙酰CoA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然后经过一系列
的代谢反应,乙酰基被氧化分解,而草酰乙酸再生的循环反应过程。这一循环反应过程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
17)酮体:脂肪酸在肝细胞中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大部分缩合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
和酮体,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
18)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
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19)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
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 和比原来少2 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20)血桨脂蛋白:指哺乳动物血浆(尤其是人)中的脂-蛋白质复合物。血浆脂蛋白可以把脂
类(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从一个器官运输到另一个器官。
21)必需氨基酸:人体内有8种氨基酸不能合成,这些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有
食物供应。
22)互补作用: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使用,则必需氨基酸可以互相补充而提高营养价
值,称为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23)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酶与L-谷氨酸脱氢酶联合催化使氨基酸的α-氨基脱下并产生游
离氨的过程,
24)复制:以亲代DNA为模版合成子代DNA的过程称为DNA的复制,通过复制将亲代的遗传
信息准确的传递给子代。
转录:以DNA为模版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反转录:以RNA为模板,以四种dNTP为原料,在反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与RNA互补的DNA的过程。
25)核糖体循环:原核生物翻译过程包括起始、延长和终止,这三个阶段都在核糖体上完成,
即广义的核糖体循环,改循环指活化的氨基酸由tRNA携带至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的过程,为蛋白质合成的中心环节。
26)挥发性酸:即碳酸,由蛋白质、糖类、脂类分解代谢产生的CO2 在红细胞内碳酸酐酶的
催化下与水结合生成的,随血液循环至肺部分解成CO2 呼出体外,故称挥发性酸,是体内酸的主要来源。
27)非挥发性酸:即固定酸,体内蛋白质、糖类、脂类即核酸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及无
机酸,如磷酸、乳酸、酮体、硫酸等,不能肺呼出,必需由肾随尿排出体外。
28)生物转化作用:非营养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等反应,使其毒性降低、水溶
性和极性增强或活性改变,易于排出体外的过程。
29)胆色素:是血红素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包括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和胆素,
除胆素原外,其余均具有颜色,正常时随胆汁排出。
30)未结合胆红素(间接淡红素):此种胆红素在加入乙醇或尿素等破坏氢键后,才能与重
氮试剂生成偶氮化合物。
31)结合胆红素:胆红素Y蛋白复合物被转运至内质网,在内质网的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
萄糖醛酸转移酶(UGT)的催化下,胆红素接受尿苷二磷酸葡萄糖提供的葡萄糖醛基,生成葡萄糖酸胆红素,又称结合胆红素。
32)黄疸:血浆中胆红素浓度超过μmol/L(2mg/dl)时,可扩散进入组织引起皮肤、粘膜、
巩膜黄染的现象,称为黄疸。分为溶血性黄疸,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所致;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受损,其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能力降低所致;阻塞性黄疸,由于胆汁排泄通道受阻,致使结合胆红素逆流入血,造成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所致。
问答:
1)蛋白质变性的特点及应用
特点:变性后,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强,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应用:医学上消毒灭菌,防止蛋白质变性可以有效保存蛋白质制品(疫苗等)。
2)DNA与RNA的区别
DNA RNA
相同点嘌呤碱 A、G A、G
嘧啶碱 C C
磷酸磷酸磷酸
不同嘧啶碱 T U
戊糖脱氧核糖核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