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外阅读 加强读写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课外阅读加强读写结合
赵慧云
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读写互逆,不论是以读促写,还是以写促读,都需要找准结合点,引导学生能读会写。
对名家名篇和有示范意义的佳作进行摹写,可以说是作文的“临帖”和“描红”,可以加深对原作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透彻理解,架起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里的摹写不是机械、呆板地照搬范文,它要求学生对模仿之文研究咀嚼,整体关注,感受文本的审美意蕴,欣赏文本的写作技巧,在心灵的启悟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语言智慧和语文素养,即借他人的创意,必须说自己的话,表自己的意。
以读促写其一:借鉴佳句慧语,化用素材。借鉴化用重在推陈出新甚至浑然天成。课外阅读时,帮助学生养成摘抄、做眉批和写感想等良好的阅读习惯。把一些名言警句、精彩段落,甚至一些好的词语,每日摘抄一些,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作文的资料,成为丰富的“百科全书”。摘抄是对信息的选择、分析的过程,而眉批、感受则是归纳的结晶,哪怕只是寥寥数语,往往也是对阅读理解的深化和升华,这对作文是富有启发性的。
以读促写其二:对话作者思想,丰富人生情感。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一方面源于生活赋予的身体和思想的成长,另一方面就是阅读、对话赋予的心灵与思想的成长。比如引导学生阅读余华的《父子之战》、梁实秋的《代沟》、刘亮程的《父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毕淑敏的《我的五样》《目送》等作品,引导学生提炼出作品对亲情的思考:1.亲情的源泉,感动和感恩;2.亲情的难题,代沟问题;3.亲情的理解,换位思考;4.亲情的考验,物质与精神;5.亲情的构建,教育观与人生观;6.亲情的成长,责任与反思……据此引导学生思考、表达亲情。
以读促写其三:提炼写作智慧,迁移技法才思。引导学生不仅仅整体感知文章写什么,还要体悟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学习作者的写作艺术。如写人或咏物散文喜欢选取具体的物象,以物衬人或喻人,寄托思考和感悟。这类物象在文中的基本作用有1.寄托情意。如史铁生的《合欢树》,合欢树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也寄托着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恩。2.衬托人物。如朱成玉《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中选择“落叶”写祖母①叶子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②祖母喜欢收藏落叶;③祖母喜欢在叶子上面写些词句,到了清明,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祖父坟头;④祖母去世的那天,落叶纷飞;⑤落叶从不惊叫,像极了祖母的坦然的生命姿态。3.成为线索。在叙事过程中,某一物象反复出现,贯穿全文。如《项链》。
4. 揭示哲理,深化主题。贾平凹《丑石》,即使陨落凡间,也保持自己的高傲、顽强,在误解中执着地生存,“丑到极处”又“美到极处”。教师可以设计阅读专题,以摹写和寄予作为指导点,引导阅读和写作。
以课外阅读有效带动写作,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读写情境。
下面以《孩子,我领你来看瀑布》为例,看“托物言志”类散文读写一体化的情境设计。
一、精华指要: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文思飞扬,以生花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他眼中瀑布的形象,在充满激情的倾诉中让我们感受瀑布的精神:弱小时,甘于寂寞,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居高时,眼光向下,心系民间,有胆量有气魄;平淡时,无私奉献,不懈追求。
行文上,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开头引经据典,以李白脍炙人口的吟咏瀑布的名篇《望庐山瀑布》引入,激发阅读兴趣,引领读者去感受作者眼中的瀑布。主体以“孩子,来,我领着你观看瀑布,领略一下大自然给我们的博大精深的启迪。”“孩子你看,瀑布来了!”“孩子你看,瀑布下来了。”“你看,你看,瀑布走了,但你的眼睛会失去风景吗?”这些领起性的语句来层层递进,连贯全文,文脉畅通,承转自如。
手法上,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多方面着力挖掘瀑布的象征意义,展现瀑布的精神。
语言上,选词精妙自然,动词、形容词用得精确传神。句式长短错落有致,整散巧妙结合,灵活变化中有着朗朗上口的音韵美。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使文章抒情浓烈,文采斐然。
人称上,第二人称的选用,抒情亲切自然,让读者感觉作者仿佛正对自己娓娓而谈。
二、阅读训练设计:
为了给学生写作的榜样,阅读欣赏就着眼于两个方面:
1.文中描写瀑布的形象,赞扬了瀑布怎样的精神?
2.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是如何把自己的情思表达出来的?你认为文本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你借鉴的(结构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遣词造句、人称的选用等)?
品读欣赏设计两个环节:
1.朗读初品。指明一个朗读能力好的同学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第一个问题。(阅读思路点拨:认真阅读全文,找准所托之物——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抓住议论语句,揭示所言之志)
2.默读再品。在感受了作品整体意蕴的基础上,关注文章的表达技巧,品味表达的精妙之处。思考回答第二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三、摹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当堂完成写作。要求任选一物,揭示其所蕴含的哲理或体现的精神情操。摹写的过程中要巧借范文创意,学其手法,抒己情怀。
思考:1.我要托什么样的物去言志?2.为什么要借此物来言志?3.我“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之间的结合点是什么?4.怎样才能把物的特点写好?5.怎样才能使其自然畅达,合情合理?6.写作时,我要借鉴范文的哪一亮点?
四、学生交流习作。学生互评,教师指导。尽量发现亮点,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成功,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五、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
这个环节根据课堂时间可以灵活处理。可以全文展示,可有针对性的朗读某一段,也可张贴于教室的作品展示区或放于网上与学生交流。通过师生共同的写作体验,解决学生实际写作中的困难,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附:孩子,我领你来看瀑布
①你在刚会听说的时候,我就教会了你背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可你认识瀑布吗?你知道它是从哪儿来,又将到哪儿去?
②孩子,来,我领着你观看瀑布,领略一下大自然给我们的博大精深的启迪。
③瀑布原来不从天上来,它是从大山里来,就像孩子你从大山里来一样,那么简单,那么欢快。当你从大山母亲的怀抱走出来,它还那么孱弱,那么纤细,姗姗的脚步总也走不出大山的胸怀,大山的视线。然而,它终究要走出去啊,纵然碰上一百次的崖壁,拐上一千道弯弯,跌翻一万个跟头,它的目标不变,它的信念永恒。孩子,你看不见它那一段长长的探索,只有山风知道,只有山月知道。它的不可更改的初衷感动着大山,大山为它让开一条蹊径;它的不屈的气概感染了云雾,云雾为它默默地致意。走过漫漫寒冬,一路山花为它拍红了手掌,转过嶙峋山嘴,一山春鸟为它婉转啼唱。
④孩子你看,瀑布来了!
⑤瀑布来了,是大山把它送了出来,带着山岚雾霭,裹着风雨雷电,携着山花鸟鸣,挟着寒气骄阳。它站在了人们景仰的位置,向世界放眼俯瞰。它看见了人们的庄稼、房屋和家园,它看见了劳作的汗水,屋顶的炊烟,村头宁静的黄昏,庄外和乐的喧哗。于是,它要走下去,走到人民中间去。是的,从高高的位置下去是不容易的,胆量、气魄、精神、风格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