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社会心理学第六讲人际交往201503.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210dd8f524ccbff12184b2.png)
(3)获取知识经验(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三、 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I.Altman & D.A.Taylor.1973)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四个阶段:
1 定向阶段
对可能的交往对象:有所注意,理性选择和初步沟通。
初步沟通之时,留给了对方关于自己的最表面信息,即第一印象。
关系一旦破裂,心理压力较大。
4 稳定交往阶段
心理相容性很高;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的个人领域;允许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达到这一情感层次的友谊关系;大多数人际关系仅仅在第三阶段的水平上简单重复。
五、 重点回顾与思考
1 定向阶段(陌生人)——重视第一印象;主动沟通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教程》
1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一、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概念 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意义 三、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四、重点回顾与思考
2
一、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交往: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直接 相互作用过程。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引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之语:“第一个业余社会心理学家(他当时一定还住在山洞里)无疑想知道,怎样做才能使邻近山洞的人更喜欢
他或不讨厌他,或者至少能使他避免被人用木棒砸到头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良好的情感体验, 满足心理需要(安全感、归属感、自尊心等),保持心理健康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件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54876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f.png)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总结词
研究对象和内容
详细描述
人际交往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认知、情感交流、沟通方式、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 等方面,涵盖了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心理互 动。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重要性
详细描述:人际交往心理学在个人和社会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个人而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社会而言,人际交往是社会凝聚力和合作的基础,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 发展。
有效沟通
通过清晰、准确、礼貌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进行 沟通,以减少误解和冲突。
建立信任
通过诚实、守信和透明的方式建立和维护信任关 系,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发展趋势
文化交融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人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和理 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模式。
多元化和包容性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际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 的趋势,人们更加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价 值观。
STEP 02
情绪共鸣
STEP 01
情绪表达与沟通
情绪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 沟通工具,通过表情、语 气和肢体语言传达情感, 影响人际关系。
STEP 03
情绪调节
在人际关系中,个体需要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 免情绪过度反应对关系造 成负面影响。
人们在交往中倾向于寻找 情感共鸣,共享积极情绪 能够拉近彼此距离,建立 良好关系。
表达技巧
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 求,避免使用攻击性或指责性的语 言。
反馈技巧
及时、具体地给予对方反馈,让对 方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促进双 方的理解和沟通。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人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9dd1ec3524de518964b7d2d.png)
•
不存在人际关系双方心理世界完全重 合的情况。无论人们的关系多么密切, 情感多么融洽,也无论人们主观上怎样 感受彼此之间的完全拥有,关系的卷入 者都不可能在心理上取得完全一致。两 个人是两个世界,两个理解的基点,两 种情感、两种利益的基点。
•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 在相似性、临近性等基础上建立起的一般感情, 怎样进入到深层次的友谊中,阿特曼(I.Altman) 等对人们逐渐相互接近、变得亲密的过程进行了 研究,认为,人际关系的发展既包括外在的、明 显的人际行为之间的发展,也包括内在的、主观 的情感上的发展(渗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 察人际关系的发展(渗透),一是广度,指个人 的生活范围,包括工作、家庭、经济生活、私生 活等,二是深度,指所涉及到的亲近程度,或指 对人们生存核心的亲近程度。
• 阿特曼等认为,人际关系的发展从表面的交往逐 渐发展到亲密的交往,交往的领域逐渐扩展,并 且亲密程度也逐渐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 1)、定向阶段。人们在比较狭小的范围内彼此审 视对方,在肤浅的程度上互相收集一点信息资料。 在这一阶段,人们尽力给别人以一种正面的自我 表达,并避免批评任何其他人。 • 2)、感情探索阶段。所涉及到的个性程度仍然很 肤浅,但是交往开始扩展到新的领域,并且变得 具有自发性,人们变得友好、轻松、随便了,当 交往发展到接触个人生活中的一些较深层次的问 题时,交往仍固定在老一套的反应上。
• 受尊重的需要:如果喜欢来自于他人的回报,那 么,喜欢就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对这些回 报的需要,比如,需要受到称赞、爱和支持的人, 更容易喜欢那些称赞他们的人。一般说来,具有 较低自我尊重的人更需要称赞的回报。 • 得失现象:阿让森的研究结论:人们最喜欢那些 喜欢自己的程度不断增强的人,而不喜欢那些喜 欢程度不断减少的人。对此的解释:1、否定评价 增加了对肯定评价的需要;2、持否定评价的人显 得有批判力。 • 迎合
《社会心理学》人际沟通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人际沟通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f2089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3.png)
《社会心理学》人际沟通知识点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过程,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沟通有着丰富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人际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
语言沟通是最为常见和直接的方式,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语言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
然而,非语言沟通同样不可忽视,它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眼神交流、姿势等。
比如,一个微笑可能传达友好和接纳,而皱眉则可能表示不满或困惑。
有时,非语言信号甚至比语言更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状态。
在人际沟通中,信息的传递并非总是准确无误的。
编码和解码过程可能会出现偏差。
发送者在编码信息时,可能由于自身的表达能力、情绪状态或文化背景等因素,导致信息不够清晰准确。
而接收者在解码信息时,也可能受到自身的认知水平、偏见、情绪等影响,对信息产生误解。
这就提醒我们,在沟通中要尽量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并善于倾听和理解对方。
沟通的情境也会对人际沟通产生重要影响。
在不同的场合,如正式的商务会议、轻松的朋友聚会或是紧张的面试,人们的沟通方式和内容往往会有所不同。
公共场合和私人场合的沟通规则也存在差异,我们需要根据情境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沟通策略。
人际沟通中的障碍也是常见的。
比如,情绪问题可能会干扰沟通。
当一个人处于愤怒、焦虑或悲伤的情绪中时,往往难以理性地表达和接收信息。
文化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障碍。
不同的文化对于沟通的方式、语言的使用、非语言信号的解读都可能存在差异。
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就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为了实现有效的人际沟通,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积极倾听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意味着不仅要听到对方说的话,还要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意图,给予及时的回应和反馈。
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也很关键,避免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表述。
此外,尊重和接纳对方的观点和感受,保持开放的心态,能够促进更良好的沟通氛围。
在群体沟通中,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社会心理学-人际沟通
![社会心理学-人际沟通](https://img.taocdn.com/s3/m/94f0d845f121dd36a22d82cb.png)
2. 人際溝通的動作過程
❖ 追求團結一致,提高對方的地位,或表示支持對方的意見。 ❖ 鎮靜,與所有的人都容易相處並表現出毫無拘束,常面帶笑容,
係,減少摩擦和衝突,增進相互間的合作。
二、人際溝通的工具系統
❖ 語言的分類
口頭語言 書面語言
1. 語言系統
❖ 語言的社會功能
認知功能:指我們通過言語來傳遞某種知識、信念或觀點。 行為功能:人們通過言語去影響聽話人的行為、態度,或
改變聽話人的狀態等,以完成某項工作。 情感功能:人們用言語來表達情緒體驗、聯絡感情。 人際功能:言語的交際被用來建立、保持和維護人際關係。 調劑功能:用言語來調節身心狀態。
顯示滿意的表情。 ❖ 表示同意、默認。 ❖ 給予指示,或發指示,但表現得彬彬有禮。 ❖ 提供意見,批評並分析意見,表示意圖和感情。 ❖ 提供資訊,介紹情況,解釋清楚。 ❖ 需求資訊,請求重複問題(採取強硬的辦法或溫和的態度)。 ❖ 詢問意見,要求得到評價與分析,求得對方的明確表示,尤其關
注對自身行動的評價。 ❖ 請求告訴各種可能的行動方式。 ❖ 消極地拒絕意見,不予幫助,表示不同意。 ❖ 顯露緊張及不滿情緒(受壓抑、情緒不安、受挫折)。 ❖ 表現出攻擊行為,貶低對方的地位,肯定自己。
四、人際溝通的障礙與策略
❖ 地位障礙 ❖ 組織結構障礙 ❖ 個性障礙 ❖ 心理障礙 ❖ 文化障礙
人際溝通的策略
❖ 聆聽技巧 ❖ 非言語行為的掌握 ❖ 自我暴露 ❖ 溝通技巧
❖ 社會地位差別
社會地位相差較大的人相互間溝通比較正式,因而人際距離 也較遠;而社會地位相近的人溝通距離則較近。
社会心理学第六讲人际交往
![社会心理学第六讲人际交往](https://img.taocdn.com/s3/m/c84ddbc34b73f242326c5f19.png)
整理ppt
2.排行与亲和 长子、长女和独生子女在害怕时比非长子长女有着更强
烈的亲和要求 3.亲和的个体差异性 高亲和需求的个体的一些特征
7
整理ppt
(三)排斥、拒绝、孤独
与亲和相对立
1.排斥和拒绝 负面的情绪反应
8
整理ppt
2.孤独
影响因素:
家庭 离异家庭、父母在外务工的 家庭子女容易有孤独感
32
认知失调理论的解释(认知论)
整理ppt
(五)互补性
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待互补时会导致强烈的吸引力。
“反向吸引”
如: 独立性强——依赖性强; 脾气急躁——脾气耐心。 互补因素增进人际吸引,往往发生在感情深厚的朋友,特
别是在异性朋友或夫妻之间。
33
整理ppt
(六)接近性
邻近性的作用:
部分隐喻表现出跨语言、跨文化的一致性——可能代表了人类 心理的基本规律。 讨论:它们可能成为跨语言交流的有效基准吗?
24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
整理ppt
2.社会因素方面的差异 社会地位障碍
角色障碍
年龄障碍
代沟
25
整理ppt
3.心理因素的差异 认知 情绪 个性差异
26
整理ppt
第三节 人际吸引
民间的、非规范化的
11
整理ppt
2.单向交往与双向交往 优缺点 3.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4.口头交往和书面交往
12
整理ppt
四、人际交往的理论解释
(一)自我呈现论 戈夫曼 通过呈现自我,对他人施加影响,控制他人的行为。
13
整理ppt
(二)社会交换论
霍曼斯 在人际交往中,得到的是报酬,付出的是代价,
社会心理学-作业-201503(答案)
![社会心理学-作业-201503(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28c25649649b6649d74736.png)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体系划分为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以及应用社会心理学四个层面4.社会化对个体未来发展的影响?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经验、规范,形成与射虎一致且有自己的特色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与品格,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
社会化具有双重意义:其一,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化方式获得独立参与社会活动的资本;其二,社会通过社会化获得合格的社会成员实现自身存在的延续。
而在此,我们仅讨论关于社会化对社会成员中的个体有哪些影响。
1、家庭是首要的、基本的社会化场所。
社会个体在家庭中所受到的血缘继承、婚姻状况、收养关系等的牵连,尤其是父母的态度对于社会个体的成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个专断的家长风气,对于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性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内向、怯懦或是严重的心理畸形,造成犯罪,危害社会安全。
家庭气氛也是影响孩子性格的重要因素,专制的家庭会使孩子创造性下降,产生怯懦、逃避等心理特征;而民主家庭则会使孩子有较强的创造力,敢于创新,勇于开拓进取。
而自由度和亲密度也会影响着孩子的心理特征,自由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自由、开放,代际之间亲密无间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充分享受在家庭的温馨之中。
除此之外,过度的宠爱也会形成溺爱。
2、学校的社会化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个体学习着各种为人处世之道,为将来个体在更大的环境中能够有更好的角色扮演。
同学的帮助和友好,老师的鼓励和认可,会使个体心理产生满足感和优越感,以及挫败感。
就如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很好的证明了学校环境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具体而深刻的。
在学校这个拥有很好的鼓励机制和管理机制的集体中,对既有利于对个体的正确性培养,但一些管理性培养也会限制孩子的自由发挥与创造力的培养。
3、同辈群体在个体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在这样的小群体之中,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的角色,这是对个体未来从事各种活动时的先驱角色投入。
社会心理学 第六章 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 第六章 人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5f2cb8ba0116c175f0e482b.png)
关系是指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 关系 互相依赖。当两个人的互赖性很大时,我们 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 A B A B
从独立到互赖是亲密关系发展的轨迹
自我延伸的证据:1、归因过程中的行动者与观察者效应 自我延伸 2、资源分配,不分你我 3、亲密关系中的共有关系 4、自我图式 5、共有记忆 亲密关系中的依恋 依恋:安全型依恋 有最持久的浪漫关系 依恋 逃避型依恋 对关系的责任感最低 焦虑-矛盾型依恋 浪漫关系持续时间最短
亲和需求可以提供六种重要的筹赏
• • • • • • 依恋 社会整合 价值保证 可靠的同盟感 得到指导 受教育机会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8a08158ba1aa8114431d9cf.png)
错误的人(错误使双方距离缩小) ❖ 低自尊的男性则更偏爱没有错误、能力出众者
(社会比较压力小) ❖ 说明:人们对喜爱对象的选择,会受到自我价
值保护心理的影响。
22
外貌的吸引力 ——分心的理发师与提心掉胆的顾客
23
照片原题:男人为什么要买保险?
24
外貌:Sigall & E.Aronson,1969
❖ 内容:个性的临床心理评价 ❖ 主试:漂亮的 VS 不漂亮的 ❖ 形式:肯定的评价 VS 否定的评价 ❖ 结果:
1 男性不太看重不漂亮女性的评价结果,事后对女主试的喜 欢水平都是中等; 2 男性看重漂亮女性的评价结果:肯定——对主试喜爱程度最 高;否定——对主试喜欢程度最低。 3 询问是否继续参与研究:他们表示非常愿意再与漂亮的主试 交往。看来,漂亮女性的否定对被试很重要,以至他们希望 有机会来改变漂亮女性对自己的评价。
25
外貌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
26
真诚,Aderson,1961
• 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或 希望别人看到的一面 展示给别人。
8
3感情交流
❖ 信任感、安全感确立 ❖ 较深的情感卷入 ❖ 自我暴露程度较高 ❖ 正式交往的压力已趋于消失 ❖ 真诚评价 ❖ 关系一旦破裂,心理压力较大。
9
4 稳定交往
➢ 心理相容性很高。 ➢ 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 ➢ 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的个人领域。 ➢ 允许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 ➢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达到这一情感层次的友
谊关系;大多数人际关系仅仅在第三阶段的水 平上简单重复。
社会心理学系列讲座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PPT学习教案
![社会心理学系列讲座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e0663128ea81c759f5784c.png)
高
第7页/共20页
五、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 的过程
1、美国学者奥尔特曼和泰勒 2、四个阶段
1)定向阶段: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 步沟通 2)情感探索阶段:探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 联系的方面(表现出正式交往的特征) 3)感情交流阶段:关系性质出现实质性变化 4)稳定交往阶段:心理相容性增加,自我暴 露更广泛深刻
第11页/共20页
3、自我价值保护
自我价值:个人对自身价值 的意识与评判;
自我价值保护:人为了保 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 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 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例如:在人际交往中,人 们往往只接纳第12那页/共2些0页 喜欢自己, 支持自己的人,而对否定自己
4、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
第8页/共20页
六、人际关系的深度
**自我暴露的广度与深度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人们自我暴露逐渐增加
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人们对不同亲密度的人,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
度有明显的不同。
第9页/共20页
非亲密话题
自 我 暴 露 的 深 度
极亲密话题
对陌生人 对熟悉的人 对亲密朋友
自我暴露的广度
第10页/共20页
B、情境同一性 对应于每一种社会情境,人们都有与自己社会身份相 符合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即人们对应于特定情 境,并与自己特定的社会角色相符合的情境同一性。
第17页/共20页
3、综合性心理技术的运用
A、敏感性训练
5-8位同学组成小组,围坐一圈,围绕一话题自由 交流,相互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变化,倾听对方 的语气和语调变化。 讨论:我想表达的已经表达清楚了吗?
包括信息交流,还包括物质交 换,以及人与人通过相互作用 过程而建立起第2页来/共2的0页 相对稳定的 人际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
2.社会因素方面的差异 社会地位障碍
• 角色障碍 • 年龄障碍 • 代沟
3.心理因素的差异
• 认知 • 情绪 • 个性差异
第三节 人际吸引
• 一、人际吸引的原则
喜欢别人的人也会赢得别人的喜欢
• 影响因素: • 自尊心
高:不太适用; 低:适用
2.人际交往的得失原则
(四)相似性
人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
1.相似的因素: • 民族;年龄;学历;社会地位;职业;兴趣;观点;修养
等。 2.名片效应: • 态度、价值观念的相似很重要。
两种解释: • 相似性通常是有回报的(强化论) • 认知失调理论的解释(认知论)
三、人际沟通的载体
(一)信息传递的语言符号系统 • 口头语言
“说”、“听” • 书面语言
“写”、“读”
(二)非语言符号系统
1.视—动符号系统 • “身势学” 2.时—空组织系统 • “空间心理学”
交往的空间距离的影响因素: • 文化水平 • 社会地位 • 陌生与熟悉 • 性别
3.目光接触系统
• 年龄 青年人 > 中年人 > 老年人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
1.协调功能 2.心理保健功能 3.促进个体的社会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4.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
三、人际交往的形式
1.正式交往和非正式交往 • 正式交往
官方的、规范化的 • 非正式交往
民间的、非规范化的
2.单向交往与双向交往 • 优缺点
2.排行与亲和 • 长子、长女和独生子女在害怕时比非长子长女有着更强
烈的亲和要求
3.亲和的个体差异性 • 高亲和需求的个体的一些特征
(三)排斥、拒绝、孤独
与亲和相对立
1.排斥和拒绝 • 负面的情绪反应
2.孤独
影响因素:
• 家庭 离异家庭、父母在外务工的家庭 子女容易有孤独感
• 婚姻 已婚者不容易感到孤独
第六讲 人际交往
亚里士多德:“人是社会性动物”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人际交往: 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
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一、亲和
• 人类的社会性 • 亲和:人希望和别人进行交往,并结成团体。
(一)亲和的解释
• 亲和是一种本能
(五)互补性
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待互补时会导致强烈的吸引力。
“反向吸引”
如: • 独立性强——依赖性强; • 脾气急躁——脾气耐心。 • 互补因素增进人际吸引,往往发生在感情深厚的朋友,特
别是在异性朋友或夫妻之间。
(六)接近性
邻近性的作用:
• 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往往容易成为知己,尤其 在交往的初期阶段。
3.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4.口头交往和书面交往
四、人际交往的理论解释
(一)自我呈现论 • 戈夫曼 • 通过呈现自我,对他人施加影响,控制他人的行为。
(二)社会交换论
• 霍曼斯
• 在人际交往中,得到的是报酬,付出的是代价,精神利 润就是报酬减去代价,除非双方得利,否则交往无法进 行下去。
(三)社会实在论
• 实验结果表明: • 四人中,才能出众但犯一点点小差错的人最受欢迎; • 而才能平庸又犯小错误的人,最无法让人忍受。 • 为什么实验中那位既才能出众又没有出错的演讲选手,没有得到最高评
价呢?因为大家会觉得太过完美的人,会给自己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 而有才能的人的小小错误,不但不会使魅力降低,反而更增加他的一分
2.人类的内在因素——儿童期的无助性 • 人类在其生命早期孤独无助的特性
3.学习——形成亲和的习惯 • 行为主义
4.需要的满足 • 东西方自我的差异
(二)亲和的研究
1.恐惧与亲和 • 沙赫特的实验 • 结论:恐惧能引起亲和的需要
唤起亲和需要的一些事件:
• 一些环境和公众性危机事件 • 地震、洪水、流行性疾病的蔓延等 • 离异、病痛、丧失亲人
• 费斯汀格
• 社会实在性 • 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正确与否的判断无明确标
准时,往往将周围其他人的态度、意见或行动作为暂时 性判断标准,以使自己的认识与周围人保持一致。
第二节 人际沟通
一、信息沟通的要素及模式 • 信息发送者 • 信息 • 信道 • 信息接受者
二、信息转换过程
• 编码→信道→译码 • 单项沟通 • 双向沟通
亲和感。
• 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犯错误效应”,也叫“阿龙森效应”。
(二)外貌
人们更加喜欢外貌漂亮的人
• 原因: a.漂亮的人才值得爱; b.和漂亮的人在一起显得荣耀和光彩; c.辐射效应(光环效应); d.使人有美的满足感。
• 审美标准有文化差异吗? • 没有。?
(三)报酬
1.人际吸引的相互性原则:
语言中的隐喻:共同与差异
• 隐喻(比喻)现象——将某方面的属性与另一方面属性相联系, 以一个方面指代另一方面,例如: – 空间方位:上级、社会底层、高档社区、品格低下…… – 温度:热点新闻、冷处理、热销产品、雪藏…… – 味觉:甜蜜笑容、吃醋、苦行僧、辣妹…… – 重量:重要人物、轻浮、心情沉重、轻装上阵……
• 相爱者 • 仇恨者
4.辅助语言系统
• 音质、音幅、停顿、附加的干咳等 • “谢谢”
四、信息交流障碍
(一)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干扰
• 空间距离问题 • 沟通网络问题
(二)接受者的过滤作用
• “过滤器” • 选择性注意 • 选择性记忆
(三)交往双方文化、社会、心理上的差异
1.文化因素方面的差异
• 语义障碍 • 态度障碍 • 文化程度障碍
(一)能力
1.能力与受喜欢程度的关系: • 阿伦森 • 由高至低:“犯错误效应”
a. 能力超凡但犯了错误的人; b. 能力超凡的人; c. 能力平庸的人; d. 能力平庸但犯了错误的人;
2.性差 • 男性:更喜欢犯了错误的能力非凡的男人; • 女性:喜欢没有犯过错误的能力非凡的人。
犯错误效应
• 社会心理学家阿龙森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演讲会上, 有四位选手,两位才能出众,而且几乎不相上下,另两位才能平庸。演 讲过程中,才能出众的选手中有一位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饮料,而才能 平庸的选手中也有一位打翻了饮料。如果是你,你会觉得对四个人中的 哪个更有好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