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心理学的内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的学科。
该定义包含如下含义:(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2)学校教育学情境中,施教者(教师)和受教者(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都是心理与行为的承担者和组织者,都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3)教育心理学不但应揭示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和规律,而且应重点揭示有效促进主体健全发展的促进策略。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是研究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一般机制和规律二是研究指导教与学,促进主体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这两个方面又可分为不同的研究领域或层面:(1)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科学问题,构建学科基础和学科基本理论架构;(2)研究主体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和规律,揭示教与学情境条件下主体心理活动的机制和规律;(3)研究在教与学情境中如何促进主体心理发展变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4)研究制约和影响主体顺利实现教与学目标及主体发展的条件和因素;总:教育心理学上面不同领域的研究都是围绕教与学展开的,它们分别从不同侧面揭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展望1、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教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1)在研究取向上,从行为范式、认知范式向情境范式转变(2)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与学并重、认知与非认知并举、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互教学心理与学习心理并重,包括教与学的心理活动的深入研究;教育学的策略的研究;专家系统及专家型教师研究;阅读理解和写作教学研究;创造性及其培养研究;教与学评价研究②认知领域与非认知领域研究并举③新兴领域与传统领域互补,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培养研究;网络教育心理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心理学研究;教育人性化与教育生态化的研究(3)在研究思路上,强调认知观和人本观的统一、分析观和整体观的结合(4)在学科体系上,从庞杂、零散逐渐转向系统、整合、完善(5)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析与综合、量性与质性、现代化与生态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一)认知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考研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一、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主要包含自学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个方面(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①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纵深化;②研究方法多元化;③学科体系系统化、完善化;④研究视角综合化、跨学科化;⑤研究问题的国际化与本土化;⑥在学习观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社会文化互动;(三)学生心理发展和教育的关系:①教育对心理发展起至主导作用。
教育做为决定性条件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科学的教育能够推动心理发展,就是心理发展的主要条件。
②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特点为依据。
教学必须遵从准备工作性原则,就是根据学生旧有准备工作状态展开教学,学生在专门从事自学时,应当确保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经济而合理。
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存有适宜自学、最有效率掌控的教材,教学方法应当最适宜儿童心智发展水平。
实事求是重新认识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就是为在学校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学与发展的互惠互利原则。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通常规律――1.心智发展与教育:教育的发展应当遵从个体心智发展的通常规律展开,既必须看见心智发展的阶段性,著重挑选适宜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使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考量心智发展的连续性,教育必须创建在学生尚无科学知识经验水平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著重所教内容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2.人格发展与教育:教育必须特别注意根据个体人格发展阶段的特点,为个体化解心理危机提供更多较好的条件,推动个体的人格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认知发展教育理论(一)皮亚杰的心智发展阶段理论1、认知发展观: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图式是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主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就是用改造的图式或是形成的新图式来适应刺激的过程,是图式的质变过程;平衡就是同化和顺应的均衡;2.认知发展阶段论: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
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心理学的内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的学科。
该定义包含如下含义:(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2)学校教育学情境中,施教者(教师)和受教者(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都是心理与行为的承担者和组织者,都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3)教育心理学不但应揭示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和规律,而且应重点揭示有效促进主体健全发展的促进策略。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是研究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一般机制和规律二是研究指导教与学,促进主体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这两个方面又可分为不同的研究领域或层面:(1)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科学问题,构建学科基础和学科基本理论架构;(2)研究主体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和规律,揭示教与学情境条件下主体心理活动的机制和规律;(3)研究在教与学情境中如何促进主体心理发展变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4)研究制约和影响主体顺利实现教与学目标及主体发展的条件和因素;总:教育心理学上面不同领域的研究都是围绕教与学展开的,它们分别从不同侧面揭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展望1、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教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1)在研究取向上,从行为范式、认知范式向情境范式转变(2)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与学并重、认知与非认知并举、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互教学心理与学习心理并重,包括教与学的心理活动的深入研究;教育学的策略的研究;专家系统及专家型教师研究;阅读理解和写作教学研究;创造性及其培养研究;教与学评价研究②认知领域与非认知领域研究并举③新兴领域与传统领域互补,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培养研究;网络教育心理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心理学研究;教育人性化与教育生态化的研究(3)在研究思路上,强调认知观和人本观的统一、分析观和整体观的结合(4)在学科体系上,从庞杂、零散逐渐转向系统、整合、完善(5)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析与综合、量性与质性、现代化与生态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一)认知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因为是A、B卷随机抽来考,所以知识点超级多)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桑代克在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当代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1)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2)因果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一般通过实验法来进行因果研究。
第二章(整章都是重点,有关联的知识点都有,避免遇到灵活运用的题目,所以内容较多)第一节:学习概述1.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A,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B,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C,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2.学习的类别:A,按学习结果划分:(加涅)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
B,按学习性质划分:(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详见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A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B.练习律:指联结的频率决定联结的强度。
C.效果律:指的是动作在情境中跟随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动作在情境中跟随不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与斯金纳的强化与惩罚有一定联系)2.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狗分泌唾液实验:无条件刺激——无条件作用条件刺激——条件作用3.华生(经典性条件学习理论)——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提出S—R模式。
“恐惧形成”实验学习的消退律和学习的泛化和分化律。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师范生)
心理学第一章现代的研究与发展1.心理学的感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心理学现象的实质: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态度3.人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映动作或活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管能动态度:个体行为是其内隐心理活动的支配,反过来,个体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人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4.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个体心理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差异心理过程的稳定特征:能力,气质,性格4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整个心理过程,个性差异指个性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倾向与心理过程特点心理过程与个性差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反过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色彩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这种相互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并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5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一事件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也被称为心理学之父6.心理学中出现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学派名称与年代主要人物研究对象基本观点构造主义1879-1900 冯特,铁钦纳意识的结构意识内容可以分解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基本要素机能主义1890-1930 詹姆斯意识的功能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格式塔心理学1912-1940 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意识的组织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行为主义1913-至今华生,斯金纳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精神分析学派1900-至今佛洛伊德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认知心理学1950-至今奈瑟,西蒙,皮亚杰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1950-至今罗杰斯人类缩独有的特殊经验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儒家的《学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二、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简介经验为主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①掌握简介经验②在教师指导下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四、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西方的学习分类法1加涅的分类法①从学习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②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参考书(推荐版)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参考书(强烈推荐版)最近大家都开始纠结院校的事情了,不知道该怎么准备,那勤思马老师就帮大家先分析一下东北师范大学的心理学考研情况。
东北师大在东三省地区是心理学最好的院校,所以如果你家是东北,或者说是想考到东北的一所名校的话,东北师大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哟!有备考东北师大的童鞋,可以加入东北师大心理学考研群:377748297。
大家可以在群里相互讨论备考计划,找到你所需的资料。
一、东北师大招生范围学硕:1、基础心理学(不区分研究方向)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不区分研究方向)3、应用心理学(不区分研究方向)专硕:应用心理(不区分研究方向)二、导师介绍基础方向:张明、李力红、姜英杰、陈宏、康静梅、吴岩、张秀玲教育心理学方向:张向葵、路海东、盖笑松、刘秀丽、周国韬、毕有余、于海峰、郭娟、王元应用心理学方向:刘晓明、缴润凯、王海英、李冬梅三、参考书单学硕:1.《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实验心理学》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实验心理学》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4.《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戴海琦等暨南大学出版社6.《教育心理学》路海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7.《普通心理学》(第4版)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8.《现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专硕: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师大出版社2.《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教版3.《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大出版社4.《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人民教育出版社5.《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心理与教育测量学》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7.《心理咨询与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8.《临床心理学》王登峰,人民教育出版社9.《现代管理心理学》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10.《人格心理学》美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1.《变态心理学》钱铭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四、语种要求基础:英语、日语发展、应用:英语、日语、俄语五、是否可以跨考学硕:跨专业考生仅限医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和教育学专业学生;跨专业考生加试:1、人格心理学;2、实验心理学史专硕:招收跨专业,加试:1、咨询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
东师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东师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 教育制度与政策B. 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C. 学校管理与领导D. 教育评价与测量2. 以下哪个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所有选项都是3.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4.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演绎法5. 学习动机的分类中,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的区别在于:A. 动机的强度C. 动机的稳定性D. 动机的持续性6.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A. 模仿B. 强化C. 观察D. 内省7. 以下哪个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概念?A. 认知地图B. 近发展区C. 认知冲突D. 学习风格8.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阿尔伯特·班杜拉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让·皮亚杰D. 卡尔·罗杰斯9. 以下哪个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发展性原则D. 所有选项都是10.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设计应该基于:A. 教师的经验B. 学生的学习需求D. 教育政策答案:1. B2. D3. D4. D5. B6. C7. B8. A9. D10. 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 描述如何通过教育心理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 论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30分)根据以下案例,分析学生的行为表现,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案例: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课堂上经常分心,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一直不理想。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心里学》期末作业考核满分40分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答: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一、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一般而言,如果呈现问题的刺激模式能直接提供适合于解决问题的线索,就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和方法;反之,如果呈现问题的刺激模式掩蔽或干扰了问题解决的线索,就会增大解决问题的困难。
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本来是简单而熟悉的问题,由于问题呈现的方式有了改变,而干扰或阻碍问题解决的情况。
二、问题表征: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
问题表征反映着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涉及到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可能运用的算子有哪些等。
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解决。
如果不能恰当地进行问题表征,在一个错误的问题空间搜索,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
三、知识经验:任何问题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
必要的知识经验,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问题顺利地解决。
四、认知策略: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专门领域的知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心智水平和认知策略。
研究发现,专家和新手不仅知识结构不同,而且他们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也不同。
专家不仅具有丰富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他们知识结构中包含了大量“如果一那么”的产生式系统,他们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的特点也不同于新手。
.在解题方式上,专家常常以更抽象的方式表征问题,他们一般不需要中间过程就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并且需要有意识地加以注意。
在解题策略上,专家运用的是从已知条件前进到目标的策略;新手则倾向于从要求解的问题倒退到已知条件的策略。
同时,专家更多地利用直觉即生活经验的表征来解决问题;而新手则更多地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题。
五、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21年9月《教育心理学》网考资料.pdf
答案: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1)学习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去积极地建构 对自己富有意义的理解,而不是去理解那些用已经组织好的形式传递给他们的知 识。(2)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 的,主要是一种文化继承的行为,即学习这一特殊的建构活动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质,是一种高度了的社会行为。(3)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围绕着关键概念建 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的知识。 建构主义者以其对学习的理解为基础,对教学过程中 的教学目标、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学的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问题提出了 自己的观点,进而形成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1)教学并非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 而是教育者根据明确的知识目标,指导和促进学生按自己的情况对新知识进行建 构活动,最后建构起关于知识的意义。(2)教师不应被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3)学生主体、实际情境、协作学习和充分的 资源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条件。(4)老师要超越单纯讲座或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灵活 采用随机通达教学、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及交互式教学等方(5)强调自上而 下的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特别是斯金纳的 学习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基本指导思想是教学工作要通过适当的强化以控 制相应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所希望的教学结果。在教学设计上,斯金纳主张将知 识分解为一个个小的单元,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学习,并通过这些 单元知识的简单组合自下而上地获得较高层次的整体知识。加涅提出的学习的层 级说也认为知识是有层次结构的,教学要从基本的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开始,逐 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6.标准化学绩测验是指由学科专家和测验编制专家按照一定标准和程 序编制的测验。
东师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东师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教育现象B. 学习过程C. 教学方法D. 教育政策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 学生B. 教师C. 教学环境D. 教育政策答案:D3. 认知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通过什么过程实现的?A. 行为模仿B. 环境刺激C. 认知结构的改变D. 情绪反应答案:C4. 以下哪个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发展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理论答案:C5.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在7-11岁通常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学习过程、教学方法、教育环境以及教育评价等方面,旨在提高教育效果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2. 描述维果茨基的近发展区理论。
答案:维果茨基的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可以通过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指导来实现,这种指导发生在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即近发展区。
...(此处省略其他简答题)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和实验来获取知识。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提高学习动机。
2. 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答案: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整体发展,认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潜能。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提供支持性的环境,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表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本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
东北师大教育心理学经典试题(完整版)
+++++++++++++++++++++++++++++++++++++++++++++++++++++++++++++++东师考试经典复习题(考试必备)+++++++++++++++++++++++++++++++++++++++++++++++++++++++++++++++第一章知识的表征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名词术语】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对后即学习的干扰。
倒摄抑制: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
元认知:个体拥有的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
【问答题】1、短时记忆,感觉记忆,长时记忆的概念及特点。
答:感觉记忆是第一个信息贮存库,他将来自环境中的刺激信息直接保留,直到他们受到注意并得到进一步的加工。
感觉记忆具有以下特点:○1保留在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以它在外部世界中的相同形式存在,是一种未被加工的状态。
○2感觉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但如果加工过程不立即开始,记忆痕迹将迅速消退。
工作记忆(短时记忆)是第二个信息贮存库,其中保留的是个体正在有意识的思考着,使用着或工作着的信息。
它有以下特点:○1保持时间短,超过20——30秒,信息或者消失,或者受到进一步加工过转入长时记忆。
○2容量有限,在有限时间内只能记住5-9个独立的信息单位。
○3信息处于与激活状态,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正在被个体思考着,使用着,意识着。
长时记忆是一个长期的信息存储库。
来自工作记忆的信息,经过维持性复述,精制性复述和组织后都进入长时记忆存储。
它具有以下特点:○1保持时间长○2容量巨大○3未激活状态,当我们需要时,他们就被激活为我们使用,这时,信息又从长时记忆转入工作记忆状态。
2、什么是遗忘,遗忘曲线解释的遗忘规律,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答:遗忘是指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规律是,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其基本规律是立即开始,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时间○2学习材料的性质,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遗忘的慢。
东北师范2019年秋季《教育心理学》离线考核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教育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是什么?[仔细阅读上述试题,并按要求完成作答]正确答案:1、遗忘是指对过去曾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产生了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2、遗忘的原因主要有衰退、排斥和干扰。
2、如何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仔细阅读上述试题,并按要求完成作答]正确答案: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如果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
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②替代经验。
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
这里的一个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
③言语劝说。
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
④情绪唤醒。
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
3、简述抗拒诱惑实验,它说明什么?[仔细阅读上述试题,并按要求完成作答]正确答案:该实验为沃尔斯特等人1963年所做。
被试为5岁儿童,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儿童带入放有玩具的房间,让他们参观,并告诉儿童说:“这些玩具禁止玩,但可以翻字典。
第二阶段,让儿童看一部短的影片。
这时,儿童被分为三组,一组为榜样奖励组,看到的影片是:一个男孩在玩一些被告知不准玩的玩具,不久,男孩的妈妈进来了,夸奖他。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汇编
第一章1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a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b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c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心里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力。
4学习准备是指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5关键期:心理学中指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
6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本我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的构成、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以动态的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7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口唇期(0~1)、肛门期(1~3)、性器期(3~6)、潜伏期(6~11)、生殖期(11或13~20)8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信任和不信任(0~1)、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自动自发对退缩内疚(3~6)、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6~12)、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有爱亲密对孤独疏离(8~25)、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25~60)、完善无憾对悲观绝望(60~死亡)9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积累过程,而是一个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过程,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b运算即操作(opuatiou)——皮亚杰用以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c运算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10影响儿童认知发展认知的因素:成熟、联系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11发展的阶段特点:a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开始分化、思维开始萌芽b前运算阶段(2~7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东北师大 青少年心理学复习资料2
东北师大青少年心理学复习资料2一、青少年的生理发展青少年时期,身体经历着显著的变化。
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男生的嗓音变粗,出现胡须和喉结;女生的乳房发育,月经初潮。
这些生理变化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外貌,也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可能会导致自我形象的关注和焦虑,以及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
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在认知方面,青少年逐渐从具体运算思维向形式运算思维过渡。
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考、假设推理和逻辑论证。
这使得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灵活和深入,但也可能导致过度思考和理想主义。
青少年开始对哲学、道德等抽象问题产生兴趣,尝试构建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青少年的情绪发展青少年的情绪变得更加复杂和强烈。
一方面,他们可能会经历更多的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和愤怒;另一方面,他们也开始体验到更细腻的情感,如爱情和友情。
情绪的不稳定可能源于生理变化、学业压力、家庭环境以及社会期望等多种因素。
同时,青少年在情绪调节方面的能力还不够成熟,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四、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在青少年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
这种自我探索可能会导致自我认同的危机,表现为对自己的不满和迷茫。
然而,正是通过这个过程,青少年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概念。
五、青少年的社会关系家庭依然是青少年最重要的支持系统,但同伴关系的影响日益增强。
他们渴望与同龄人交往,获得认同和归属感。
在与同伴的互动中,青少年学会了合作、竞争和沟通。
同时,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冲突和反抗,但这也是他们争取独立和自主的表现。
六、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及应对青少年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学习压力导致的焦虑和抑郁、网络成瘾、早恋问题等。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和干预。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理解他们的困惑和压力;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社会要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一单选题1 B;2 C;3 B;4 C;5 C;6 A;7 D;8 B ;9 C ;10 B;11 B;12 C;13 A;14 A;15 D;16 B二多选题1 ACD;2 CD;3 BCD;4 CD;5 BCD;6 AB;7 ABD;8 AB;9 BC;10 BD11 AB;12 ABC;13 ACD三简答题1、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
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包以下两个阶段:(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
包括以下二个阶段:(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2、工作记忆有何特点?工作记忆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保持时间短。
对新信息的保留大约是10至2021etal,1993)。
超过这一时间,信息或者消失,或者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转入长时记忆。
由于工作记忆对信息的保留时间短,因而也被称作短时记忆。
比如,用过陌生电话号码后,如果不加复述,它很快便从记忆中消失。
第二,容量有限。
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记住大约5-9个独立的信息单位,1956)。
由于工作记忆只能容纳少量的信息,因此,它成了“信息加工的瓶颈” etal,1993)。
比如,一次记忆的陌生电话号码超过9位,除非你用笔记下来,否则你可能记不住或记错。
第三,信息处于激活状态。
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正在被个体意识着、思考着、使用着。
当你听课时,阅读并理解文章时、解决数学问题时,你便正在使用你的工作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毕有余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教学的基础一、教育心理学研究什么?1.“教育心理学旨在对研究教育者提供有关人性变化的知识、以供其建立教育理论之用”(桑代克)2.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П.Ф.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3.研究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
(潘菽《教育心理学》)4.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问题。
(D.P.奥苏伯尔)5.教育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的科学。
(《美国教育百科全书》)我们的看法: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1.理论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早期: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现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2.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生物因素(组块);社会因素(旁观者效应)(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理论任务:学生学习与动物学习有何异同?怎样解释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对行为的作用?2.应用任务(1)指导教学实践奥苏伯尔1957: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有积极的作用(2)解决课堂问题提问;“国”字;一、研究教育心理学有什么用?(一)目的:应用客观的研究方法来检验有关学习影响因素的各种观点,探讨众所周知或鲜为人知的某些问题,形成某些原则和理论。
教育规律很多不是想当然的。
按能力分班,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批评错误行为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行为(二)意义:1.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培养创新能力(“挑战”曹冲)2.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例如:逃学厌学问题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心理的本质规律和事实(二)系统性原则: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来考察(整体性、结构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教学实际出发最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教育心理实验实验法:有意控制一定的条件,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产生,或适当地改变条件,以观察心理现象的变化。
1.实验室实验:是在特设的实验室内应用专门精确的仪器进行心理实验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多用之研究简单的心理现象,而用于研究复杂的、多变化的心理现象,就显得不够了。
2.自然实验: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创设并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优点,既是主动创造条件,又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因此它是在教育实践领域内研究学生心理最常用、最适用的方法。
既可用于研究心理过程,又可用于研究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观察法:是观察人的行为和表现,加以系统地叙述,进行分析研究,判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科学观察的步骤:(1)在观察前需要有一定的目的与计划,做好准备工作;(2)观察必须有选择性。
要观察一切,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那些计划之内的重要事实;(3)观察不仅需要真实,并要有正确的解释。
4.访谈法优点:适用范围广,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缺点:费时费力费财,结果受研究者影响,资料难量化。
5.个案法个案法又叫追踪研究,就是对某一被试对象,在较长时间里甚至长达几年、几十年连续进行观察、实验研究其心理的发展变化的方法。
优点:研究的结果具有连续性,避免偶然性,而且研究的结果比较真实。
缺点:被试者只是个别人,不带普遍性;由于研究的时间长,被试者可能变化,有时难以研究到底。
6.行动研究:所谓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
它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探索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其主旨不在于构建理论体系,归纳规律,而在于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行动来加以解决,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②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a.计划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和制订计划。
b.实施主要任务是:一边行动,一边观察。
它是整个行动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
c.反思主要任务是:对行动实施的效果和过程全面进行总结、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7.作品分析法8.教育经验总结四、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1、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2、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3、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一、古代教学与心理学思想的早期结合中国: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心的创立的标志三、发展时期(20s——50s)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一)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二)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三、成熟时期(60s—70s)60s:布鲁纳(J.S.Bruner):发现学习。
注重学科系统性教学。
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加涅:则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晚近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60s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一)内容趋于集中(二)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三)注重学校教育实践四、完善时期(80s以后)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有效教学的要素1、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水平、教学策略、目标设定和教学计划、课堂管理技巧、激励技巧、沟通技巧2、责任心和动力最出色教师的特点1、有幽默感2、课堂生动有趣3、学科知识渊博4、讲解清晰5、花时间帮助学生6、公平对待学生7、把学生视为成人对待8、和学生关系融洽9、关心学生的感受10、对学生一视同仁最差劲教师的特点1、课堂枯燥乏味2、讲解不清晰3、偏爱某些学生4、态度糟糕5、对学生期望过高6、不和学生交往7、作业太多8、太严格9、不帮助学生10、缺乏对课堂的控制力动物和人有何异同?劳动?使用工具?思维?直立行走?语言?生理差异:人的大脑;语言器官;导致变化:制造工具;复杂的发音生成的能力:想象力;直觉;抽象能力厌学与逃学1.表层原因(1)学习跟不上(2)不想跟上2.深层原因(1)学习跟不上的原因知识的准备与承接问题学习方法欠缺智商问题(2)不想跟上的原因讨厌老师寻求自尊总体计划应该包含以下内容:预期目标。
拟改变的因素。
行动步骤与行动时间安排。
研究人员及任务分配。
搜集资料的方法。
生态学理论(布朗芬.布伦纳)五种环境系统影响人的发展:1、微观环境(个人与家庭、父母、同伴、教师之间的作用)2、中间环境(家庭与学校、家庭与同伴等)3、外部系统(教育局、社会保障系统等)4、宏观系统(文化)5、时序系统(童年经历的前人未经历的事件)一、学习的定义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内部条件:认知结构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人格特征情感特征意志特点……外部条件教师的特征教材的编排教学组织形式竞争与合作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文化背景……我国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五、教学教学是用来刺激、推动、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外部情境安排。
是促进学习者能力和倾向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师生双边活动。
海马损伤与关系性学习能力的丧失患者H.M.为治疗癫痫症切除了海马,出现了顺向性遗忘。
病人能够进行对话,能复述句子和心算(短时记忆能力未受损)能够记得早年发生的事情,人格未变,温厚有礼(长时记忆能力未受损)但是不能记住新认识的人名,搬新家后经常迷路,无法学习新东西。
(缺乏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能力。
)Neil R.Carlson著、苏彦捷译《生理心理学》第12章一、学习与个体身体发展成熟主要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包括生理结构、生理功能、本能行为的发展。
1.学习以一定的成熟为自然前提2.学习可以促进成熟二、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1.个体心理发展通过学习来实现2.学习依赖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状况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学习的适合性。
影响学习准备的因素是成熟与先前的学习。
学习准备有哪些要素知识技能、必备的先导知识学习动机学习的策略准备教学中的操作目的:为新学习铺路。
为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提出一些引发动机的问题,叙述不寻常的事件,或以其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针对问题的答案及反应,进而揭露学习的目标。
为了让学生对新学习有所准备,应激发学生对重要先备技能的回忆。
第三章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一、皮亚杰关于认识过程的几个概念:图式:存在于头脑中组织和理解信息的概念或构架。
(车、太阳系)运用和修改图示的途径:同化与顺应同化:儿童将环境纳入到已有图式中(量变)顺应:儿童调整自己以适应新信息(质变)组织:将孤立的行为集合为高级、运转更加顺畅的认知系统。
平衡:发展与认知能力之间的矛盾与调和过程(发展的动力)二、皮亚杰的认知阶段(一)感觉运动阶段(0-2)首先,“主体、客体的区分”及“客体永久性”的建立。
其次,行为目的性的产生。
(二)前运算阶段(2-7)该阶段儿童的思维比感觉运动阶段更为符号化和象征化,但是不具备运算思维,表现为自我中心、泛灵论和中心化思维所谓自我中心,不能区分自我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
泛灵论:没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生命的特征。
中心化思维:只能考虑到问题的一个维度,而且不能逆转思维(1+2=3,3-1=2)自我中心意味着对认识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缺乏理解不自觉地将自我的品质和看法强加于事物和他人的立场不可逆思维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直觉性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
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化的过程。
泛灵论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原因:自我投射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现象学因果关系指若两件事情连续发生,儿童会认为第一件事情是引起第二件事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