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
住院天数
住院第四天
住院第五天
住院第六天
日期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临床评估
评估生命体征及病情进展
护理级别:级
病程记录
评估生命体征及病情进展
护理级别:级
病程记录
出院评估
目标
控制病情
控制病情
追踪随访
治疗处置
测T、R及HR
抗感染
止咳化痰
雾化
测TPR及BP
抗感染
止咳化痰
雾化
测TPR及BP
抗感染
止咳化痰
雾化
检查
1.复查血常规
用药
1.抗病毒:病毒唑、鱼腥草
2.抗生素:首选青霉素
3.对症支持疗法
1.抗病毒:病毒唑鱼腥草
2.抗生素:首选青霉素
3.对症支持疗法
1.抗病毒:病毒唑鱼腥草
2.抗生素:首选青霉素
3.对症支持疗法
饮食
清淡饮食
清淡饮食
清淡饮食
活动
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
鼓励下床活动
卫教及出院计划
1.病房环境介绍及住院制度宣教
2.给予照顾指南
追踪检查结果
用药
1.抗病毒:病毒唑、鱼腥草
2.抗生素:首选青霉素
3.对症支持疗法
1.抗病毒:病毒唑、鱼腥草
2.抗生素:首选青霉素
3.对症支持疗法
口服药物治疗
饮食
正常饮食
正常饮食
正常饮食
活动
下床活动
下床活动
下床活动
卫教及出院计划
1.服药指导
1.服药指导
2.办理出院手续指导
1.出院宣教
2.药物及饮食指导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全(电子版2015.12.24)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全(电子版2015.12.24)
必要时:退热治疗(布洛芬
□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氨林巴比妥)
长期医嘱:
□同前
□心肌酶谱异常者继续护心肌治疗
□肝功能异常者继续保肝治疗
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CRP
□肝肾功能(必要时)
□复查胸片(必要时)
□必要时:退热治疗(布洛芬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氨林巴比妥)
□上级医师查房
□根据送检项目报告,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予相应处理
□48~72小时抗生素疗效评价
□上级医师查房,同意其出院
□完成出院小结
□出院宣教




长期医嘱:
□儿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陪床二人
□血氧饱和度测定(必要时)
□输液泵使用(必要时)
□饮食(母乳;配方奶;混合喂养;流质;半流质;普食)
□抗生素(头孢呋辛钠;头孢唑林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奇霉素注射液;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头孢曲松钠;)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ICD-10:J20.90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
时间
进入路径第1~2天
进入路径第3~4天
进入路径第5~7天
(出院日)
主要
诊疗
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及各种交代并签字
□如患儿病情重,应及时通知上级医师
出院医嘱:
□完成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退出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出院带药并告知使用方法
□门诊随诊
病情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

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

两肺固定性细湿罗音,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以后可闻及,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

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临床表现时,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两肺底部、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

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20℃)及湿度(60%)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经常变换体位,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

供给充足水分,给营养丰富饮食。

2.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补充,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适当补充液体还有助于气道的湿化。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J20.9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发病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支气管炎表现。

2.胸部可闻干、湿罗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水泡音为主,可限于一侧。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者可有高热,疲劳、影响食欲和睡眠,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头痛、胸痛等。

4.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及湿度,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抗生素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

3.对症治疗: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咳嗽者可用止咳祛痰剂;喘息者可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以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腹胀者可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20.904急性支气管炎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CRP、尿常规、粪常规;(2)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3)呼吸道病毒、细菌病原学检查;(4)血支原体、衣原体测定;(5)必要时检查过敏原、免疫球蛋白、心电图、胸片、血气分析;2.必要的告知。

入选临床路径、加强拍背等护理、注意观察呼吸系统症状变化。

(七)入院后3-5天。

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复查血常规、CRP;(2)血气分析检查;(3)心电图检查;(4)必要时复查支原体抗体(5)肺功能检查;(6)胸片;(7)支气管镜检查,(8)过敏原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测2.必要的告知:在急性支气管炎过程中如出现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呼吸系统以外脏器损害等临床表现,及时退出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入院标准:1.临床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出现咳嗽剧烈,咯痰量多,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偶尔痰中带血。

2.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啰音、痰鸣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3.实验室检验:①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②病原学检查:可于起病7日内取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标本作痰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抗体明确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

4.X线检查 X线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5.门诊服药无效,需要住院调整用药。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

一、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TCD 2019版:A10.04.0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2018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中医儿科学》(主编:马融;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制定。

临床中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者可按小儿咳嗽辨证论治。

①好发于冬春二季,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

②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③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

④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啰音、痰鸣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⑤实验室检查: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病原学检查:可于起病7日内取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标本作痰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抗体明确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

⑥X线检查 X线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2)西医诊断:参照2019年《儿科学》第9版(主编:王卫平;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5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名誉主编:胡亚美;江载芳等执行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制定。

①发病大多先有上呼吸感染症状,随后出现支气管炎表现;②胸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水泡音为主,可限于一侧;③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者可有高热,疲劳,影响食欲和睡眠,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头痛、胸痛等;④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含表单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含表单

二、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ICD-10 : J21.901)患者姓名:住院日期:性别:年月年龄:日出院日期:门诊号:年住院号:月日标准住院日:7-10天时住院第住院第 1天住院第 2-3 天住院第 4-6 天7-10 天(出间院日)□ 询问病史及体格□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病程录,详细□ 上级医主检查□ 根据送检项目报记录医嘱变动情况师查房,要□ 病情告知告,及时向上级医师(原因和更改内容)同意其出诊□ 如患儿病情重,应汇报,并予相应处理□ 上级医师查房院疗及时通知上级医师□ 注意防治并发症□ 完成出工院小结作□ 出院宣教长期医嘱: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出院医嘱:□ 儿科呼吸疾病护□ 儿科呼吸疾病护□ 儿科呼吸疾病护□ 出院带重理常规理常规理常规药点□ 饮食□ 饮食□ 饮食□ 门诊随医□ 抗生素□ 抗生素□ 抗生素诊嘱□ 抗病毒□ 抗病毒□ 抗病毒□ 止咳祛痰剂□ 止咳祛痰剂□ 止咳祛痰剂□ 平喘药物□ 平喘药物□ 平喘药物□ 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吸入治疗□ 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临时医嘱:□ 心肌酶谱异常者□ 心肌酶谱异常者□ 血、尿、大便常规加护心肌治疗继续护心肌治疗□ CRP、心肌酶谱、肝□ 肝功能异常者保□ 肝功能异常者继肾功能肝治疗续保肝治疗□ 血清呼吸道病毒、临时医嘱:临时医嘱:肺炎支原体抗体测□ 必要时做过敏原、□复查血常规、 CRP、定或咽拭子病原学心电图、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肝肾功能检测肺功能、胸部 CT□ X线胸片□ 必要时血气分析□ 入院宣教、入院护□ 观察患儿病情、监□ 观察患儿病情、监□ 出院宣理评估测生命体征测生命体征教主□ 观察患儿病情、监□ 观察咳嗽、喘息程□ 观察咳嗽、喘息程□ 协助办要测生命体征度、保持呼吸道畅通度、保持呼吸道畅通理出院护□ 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吸入治疗理□ 叮嘱患儿卧床休□ 观察药物副作用□ 观察药物副作用工息、多饮水,定时测(皮疹、胃肠道反(皮疹、胃肠道反作量体温应)应)□ 保持气道通畅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情 1. 1. 1.因:变 2. 2. 2. 1.异 2.记录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含表单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含表单
护理
工作
□入院宣教、入院护理评估
□观察患儿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雾化吸入治疗
□叮嘱患儿卧床休息、多饮水,定时测量体温
□保持气道通畅
□观察患儿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咳嗽、喘息程度、保持呼吸道畅通
□雾化吸入治疗
□观察药物副作用(皮疹、胃肠道反应)
□观察患儿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咳嗽、喘息程度、保持呼吸道畅通
□如患儿病情重,应及时通知上级医师
□上级医师查房
□根据送检项目报告,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予相应处理
□注意防治并发症
□完成病程录,详细记录医嘱变动情况(原因和更改内容)
□上级医师查房
□上级医师查房,同意其出院
□完成出院小结
□出院宣教




长期医嘱:
□儿科呼吸疾病护理常规
□饮食
□抗生素
□抗病毒
□止咳祛痰剂
□雾化吸入治疗
□观察药物副作用(皮疹、胃肠道反应)
□出院宣教
□协助办理出院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临时医嘱:
□必要时做过敏原、心电图、血气分析、肺功能、胸部CT
长期医嘱:
□儿科呼吸疾病护理常规
□饮食
□抗生素
□抗病毒
□止咳祛痰剂
□平喘药物
□雾化吸入治疗
□对症治疗
□心肌酶谱异常者继续护心肌治疗
□肝功能异常者继续保肝治疗

2022年版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2022年版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2022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编码:BEZ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001.9-94)(2)西医诊断: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九版(王天有、申坤玲、申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九版(王天有、申坤玲、申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西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X线检查、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IgE、过敏原检测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2)风热犯肺证: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综合护理路径分析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综合护理路径分析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综合护理路径分析发表时间:2016-05-19T16:59:00.2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作者:冉明雨[导读] 宝兴县穆坪镇卫生院为切实强化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冉明雨(宝兴县穆坪镇卫生院四川雅安 625700)【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综合护理路径及预后效果。

方法:定向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4月~2015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5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差异。

结果:经不同护理模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预后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相应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针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定向给予综合护理模式,临床疗效明显,缩短了疾病的恢复时间,积极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改善了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护理;方法路径;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285-02为切实强化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本研究定向选取了我院2013年4月以来所收治的5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次给予了常规护理模式与临床综合护理模式,针对不同护理路径下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实施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定向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4月~2015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体检、血常规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气喘等。

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5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跨度为18岁~74岁,平均年龄(48.5±9.8)岁,病史1~8年,平均病史5.3年。

咳嗽-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咳嗽-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四、咳嗽(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一.诊断标准1. 中医诊断(1)以咳逆有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临床症状。

(2)急性咳嗽,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听诊可闻及两肺野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哕音。

(4)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2.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1)症状和体征急性感染性支气管炎往往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鼻塞,不适,寒战,低热,背部和肌肉疼痛以及咽喉痛。

剧烈咳嗽的出现通常是支气管炎出现的信号。

开始时干咳无痰,但几小时或几天后出现少量粘痰,稍后出现较多的粘液或粘液脓性痰。

明显的脓痰提示多重细菌感染。

有些病人有烧灼样胸骨后痛,咳嗽时加重.在无并发症的严重病例,发热38.3~38.8℃可持续3~5天,随后急性症状消失(尽管咳嗽可继续数周),持续发热提示合并肺炎,可发生继发于气道阻塞的呼吸困难。

无合并症的急性支气管炎几乎无肺部体征,可能闻及散在的高音调或低音调干啰音,偶然在肺底部闻及捻发音或湿罗音,尤其在咳嗽后,常可闻及哮鸣音.持续存在的胸部局部体征提示支气管肺炎的发生。

严重并发症通常仅见于有基础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这些病人的急性支气管炎可致严重的血气异常(急性呼吸衰竭)。

但如果病情严重或迁延,有指征作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或合并症,当存在严重的基础慢性呼吸道疾病时,应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或有特殊情况(如免疫抑制)的病人,应作痰革兰氏染色和培养,以明确致病菌。

肺炎:(1)血常规检查其中包括血白细胞总数,各种白细胞在白细胞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人白细胞总数在 4~10×10 9 个/ L,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小于70%,如果白细胞总数超过10×10 9 个/ L,中性白细胞百分比超过70%,我们就说这个病人的血象高,这是细菌性肺炎常见的血象改变。

(2)动脉血分气析可出现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下降,但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因肺泡换气不良课出现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气管炎(ICD-10:J04.1)和急性支气管炎(ICD-10:J2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及《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起病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等。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伴有感染者,可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4、无慢性肺部疾病者需除外肺炎。

(三)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气管炎(ICD-10:J04.1)和急性支气管炎(ICD-10:J20.9)。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CRP)、病原学、感染性疾病筛查;3、X线胸片和/或CT、心电图。

(六)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咳嗽无痰或少痰,可用镇咳药物。

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用化痰药物、雾化祛痰。

若发生支气管痉挛时,可用平喘药物。

发热可用解热镇痛药物对症处理。

2、抗生素:必要时使用,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附件)执行。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3、一般治疗: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

(七)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不适症状好转。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或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诊治,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5年)一、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费用3560.00)第一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ICD-10:J20.90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1.症状:起病较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伴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胸闷气促。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以在两肺听到散在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由细菌感染引起者,可伴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4.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检查大多为肺纹理增强。

少数无异常发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抗病毒治疗(必要时)4.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5-9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20.904。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液分析、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痰培养+药敏,拭子培养+药敏,血培养,细菌涂片等;(4)胸部正侧位片、胸部CT、心电图;(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尽快(4-8小时内)给予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左氧。

2.药物选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00)(14周岁以下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

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

部分患儿两肺可闻及固定性细湿罗音。

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临床表现时,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两肺底部、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

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20℃)及湿度(55%)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患儿烦躁不安,可给适量镇静药物。

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支持疗法: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等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3.抗生素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编码:BEZO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 )。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 Z T001.1〜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 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w 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 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X线检查、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IgE 、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2015年)
一、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费用3560.00)
第一诊断急性支气管炎(ICD-10:J20.9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
1.症状:起病较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伴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胸闷气促。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以在两肺听到散在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由细菌感染引起者,可伴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4.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检查大多为肺纹理增强。

少数无异常发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抗病毒治疗(必要时)
4.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5-9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20.904。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液分析、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痰培养+药敏,拭子培养+药敏,血培养,细菌涂片等;
(4)胸部正侧位片、胸部CT、心电图;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尽快(4-8小时内)给予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左氧。

2.药物选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初始治疗2-3天后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

4.对症支持治疗:退热、止咳化痰、吸氧。

(八)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小时。

2.无需要处理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病情较重,转入相应路径。

3.常规治疗无效或加重,转入相应路径。

二、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J20.90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