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活用为动词

合集下载

名词活用动词的五种情况

名词活用动词的五种情况

名词活用动词的五种情况
1、副词+名词。

名词不受副词修饰,所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晋灵公不君,君活用为动词,意为行君道。

(《左传·晋灵公不君》)成语例:不毛之地,不翼而飞,不胫而走,先礼后兵,未雨绸缪,莫名其妙。

2、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能为能愿动词,后跟的水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游泳。

(《荀子·劝学》)
成语例:能文能武。

3、所+名词。

所字后一定要跟动词,所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活用为动词,意为用渔网捕,捕捞。

(史记·陈涉世家》)
4、名词+者。

者字前不能是名词,所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者有在着乎?侯活用为动词,意为称侯。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5、名词+介宾结构。

介宾结构一般作补语修饰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馆于虞。

于虞为介宾结构,修饰馆,馆活用为动词,意为投馆,住宾馆。

(《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浅探古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

浅探古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

浅探古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古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是指在古代汉语中,一部分名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活用,以担当动词的作用。

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较为常见,可以说是古汉语独特的语法特点之一。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名词通过改变声调、变调、添加东西或者调整词序等方式,直接充当动词使用,例如:“问”、“就”等。

这些名词与动词的活用形式相似,可以表示动作、状态、因果关系等。

另一种情况是名词通过加上特定的助动词或者结构,实现活用为动词的作用。

可以使用“使”、“了”、“得”等助动词,或者通过补语结构来改变名词的作用。

例如:“使”字可以与名词连用,表示动作的发起、推动,如“使归”、“使起”。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起到了丰富语言表达的作用。

通过名词的活用,可以使句子更加简洁、清晰,增加表达的灵活性。

名词活用为动词也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的动作、状态或过程。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难度。

由于名词与动词在形式上的相似性,有时不易区分名词与动词的具体作用和语法功能。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涵义扩展,使得一些名词的词义变得复杂多义。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逐渐减少,许多动词和名词的区分更加明确。

了解和研究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古代文化和古代思想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点和规律的深入研究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名词活用为动词是古汉语中的一种语法现象,通过改变形式或者使用特定助词或结构,使名词担当动词的作用。

这种现象使古汉语更加灵活多样,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难度。

对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文化。

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的例子

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的例子

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的例子
由于汉语的结构特点,名词一般放在副词前面,而不是后面。

然而,有一些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并在副词后面进行活用的例子包括:
1. 游戏(名词)→玩游戏(动词):他喜欢玩游戏。

2. 音乐(名词)→听音乐(动词):我喜欢听音乐。

3. 阅读(名词)→读书(动词):我喜欢读书。

4. 飞行(名词)→飞行(动词):飞机正在飞行。

5. 走路(名词)→走路(动词):我每天走路上班。

请注意,这些名词也可以在句子中作为名词使用,只要它们前面没有副词,例如:- 游戏很有趣(名词)。

- 音乐使人放松(名词)。

- 阅读是一种享受(名词)。

- 飞行需要经验(名词)。

- 走路是一种健康的运动方式(名词)。

名词活用动词的例子

名词活用动词的例子

名词活用动词的例子
以下是 7 条关于名词活用动词的例子:
1. 你看那“阳光”居然在跳跃!就像小孩子一样调皮地从这跳到那。

2. 哎呀,“风”在调皮地拨弄我的头发呢!
3. 他说今天的“压力”特别大,简直像块大石头在追着他跑。

4. 我觉得“时间”在飞逝,转眼间一天就没了,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5. 她的笑容让整个“房间”都明亮起来了,这多神奇呀!
6. 那片“云朵”慢悠悠地爬行在天空中,真是惬意极了。

7. 嘿,“梦想”在召唤我呢,我可得赶紧去追呀!
我的观点结论:名词活用为动词真的很有趣呀,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呢!。

词类活用6大类型

词类活用6大类型

词类活用6大类型词类活用6大类型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数词活用为动词。

5、名词用作状语。

6、形容词作名词。

一、名词作状语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

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

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甫《石壕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例中句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

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途径。

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的词语。

例: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雨”,读作yu,破音异读。

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按其语法性能是不能带宾语的。

但是如果它处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带上了宾语,与宾语构成了动宾关系;或者后有补语,并与补语构成了动补关系;或者与前面的主语构成了主谓关系,则此形容词即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规律:(1)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②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上述几例中,“舍”后带了介词结构“于其址”充当补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寿”活用为动词“祝寿”。

(2)几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如: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②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③藉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④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主谓关系,那么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王”即分别活用为动词“称王”。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动宾关系,那么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刑、藉、瓮、绳”都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杀、登记造册、用破瓮作、用草绳系”的意思。

(3)名词前如有结构助词“所”,则一起组成“所字结构”,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置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例中,“罾、志、虏”本来都是名词,意思是“鱼网”、“志向”、“俘虏”,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捕捉”、“立志”、“虏获”。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汝幸而偶我。

(《与妻书》)②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上述几例中,名词“偶、蹄、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为“嫁给、用脚踢、命名”。

(5)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敢、未”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②未果,寻病终。

名词活用的几种用法

名词活用的几种用法

名词活用的几种用法
名词活用是指在句子中,原本作为名词的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下临时具有了动词或形容词的性质,从而具备了新的语法意义和功能。

以下是名词活用的几种常见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
(1)名词用作动词的宾语,表示一个动作或行为,例如:“他吃饭。

”中的“饭”原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临时具有了动词的性质,表示“吃饭”这个动作。

(2)名词用作动词的主语,表示一个动作或行为的发出者,例如:“阳光灿烂。

”中的“阳光”原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临时具有了动词的性质,表示“阳光照耀”这个行为。

名词用作形容词:
(1)名词用作形容词的状语,表示一个状态或性质,例如:“他认真地学习。

”中的“认真”原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临时具有了形容词的性质,表示“学习”这个行为的认真程度。

(2)名词用作形容词的主语或宾语,表示一个事物或物质的属性或特征,例如:“玫瑰花香。

”中的“香”原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临时具有了形容词的性质,表示“玫瑰花”具有香气这个特征。

名词用作副词:
(1)名词用作副词,表示一个动作或行为的方式或程度,例如:“他狠狠地打了他一拳。

”中的“狠狠地”原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临时具有了副词的性质,表示“打”这个动作的方式和程度。

(2)名词用作副词,表示一个句子或短语的关系或程度,例如:“他非常喜欢这本书。

”中的“非常”原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临时具有了副词的性质,表示“喜欢”这个动作的程度。

浅探古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

浅探古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

浅探古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
古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是古汉语中的一种语法现象,指的是名词在句中充当动词的功能。

在古汉语中,名词具有接受动作或表示动作的能力,可以作为动词使用,称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一、名词转化为动词的形式:
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名词在形式上与动词类似。

名词转化为动词的形式通常有两种:一是加上动词的结构助词,如“以”、“得”、“为”等,用以构成动词短语;二是直接加上动词的后缀,如“-之”、“-于”等。

这样,名词就能够充当动词使用。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语义: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语义上具有动词的意义。

在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常常表示动作、状态、行为等类似动词的意义。

如“言”、“说”、“问”、“求”等名词活用为动词时,表示说话、询问、请求等动作。

四、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应用领域: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在古代语言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文学创作中,名词活用为动词能够丰富表达方式,增加句子的变化,使句子更具表现力。

在医学、法律、军事等专业领域中,名词活用为动词能够达到更精确的表达,准确描绘出事物的特点。

古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是一种语法现象,名词在句中具有动词的形式和义项,能够充当动词使用,并且在句法功能和应用领域上有广泛的应用。

这种现象不仅为古汉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化传统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

文言文复习之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几个公式古汉语里词类活用是有规律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包括使动、意动)的规律尤其明显。

一、“所”+名词=“所”+活用动词1、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2、父时为将……所友者以百数。

(《赵将括母》)二、副词+名词=副词+活用动词3、客初至,不冠不袜。

(《大铁椎传》)4、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

(《梦溪笔谈采草药》)5、二月草已芽。

(同上)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三、能愿动词+名词=能愿动词+活用动词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8、武能网纺缴。

(《汉书苏武传》)9、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

(《复庵记》)10、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答韦重力论师道书》)11、左右欲刃相如。

12、云青青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四、名词(前无动词)+介宾短语(后无动词)=活用动词+介宾短语13、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1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15、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

(《柳毅传》)16、一狼洞(于)其中。

17、沛公军(于)霸上。

五、名词+“之”(后有语音停顿)=活用动词+“之”18、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梯接之。

19、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20、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六、名词或名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不组成名词短语而组成动宾短语)=活用动词+名词或名词短语赵。

22、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23、同舍生皆披绮绣……腰白玉之环。

七、名词或名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不组成名词短语而组成主谓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活用动词25、大楚兴,陈胜王。

26、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八、名词+“而”+动词或动词短语(不组成主谓短语)=活用动词+“而”+动词或动词短语一月耳。

28、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练习:运用上面的公式,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作动词(包括使动、意动)的名词。

初中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

初中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

初中文言文名词活用为动词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

“之”在这里是代词,它前面的的名词“蹄”活用为动词:踢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其中”前省略了介词“于”一鼓作气,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曹刿论战》先主器.之。

处处志之。

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桃花源记》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八下)《马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理相待。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如鸣珏环,心乐之。

乐:以……为乐。

(八下)《小石潭记》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2、名词后面带宾语,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鼓:弹奏冠.切云之崔嵬“冠”后面带宾语“切云之崔嵬”,活用为动词:戴3、同一名词跌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叠字,又不偏合、联合、复指关系,则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名词“事”跌用,第一个名词“事”作动词:做,从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愿为市.鞍马。

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八上)《三峡》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八上)《观潮》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八下)《送东阳马生序》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八下)《醉翁亭记》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变或竹板打。

朝服衣冠,窥镜服:名词做动词,穿戴。

(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十二条规律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十二条规律

名词活用为动词地十二条规律古汉语中名词活用地现象比较突出,这就给学生地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不过,只要掌握了活用地规律,困难也就容易解决了.下面我就集中谈谈名词活用为动词地十二条规律.这十二条规律中,大部分与前辈和同仁们地研究成果相同,其余地都是自己学习地心得.因此,相同地略简,其余地就较为详细了.第一条副词后地名词,活用为动词.如:《鸿门宴》:“项增数目.项王”……(“目”活用为“用眼看”.)《祭十二郎文》:“吾与汝俱少年..……”(“少年”活用为“是青壮年”.)《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活用为“并列排着”,引申为“瞧得起”.)第二条代词前地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祭十二郎文》:“汝之纯明宜业.其家……”(“业”活用为动词“继承家业”.)《种树郭橐驼传》:“甚善,名.我故当.”(“名”活用为“取名”.)《冉氏烹狗记》(年辽宁卷):“烛.之则狗也……”(“烛”活用为“照”).第三条“而”前或后地名词活用为动词.如:《项脊轩志》:“客逾庖而宴.……”(“宴”活用为动词“吃饭”.)《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视之.”(“衣冠”活用为“穿着衣戴着帽”.)《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侣”活用为“做伴侣”,“友”活用为“当朋友”;其实在句子中都是活用为动词后地意动用法.)第四条介词结构前或后地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游褒禅山记》:“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于其址”前地“舍”活用为“筑庐定居”.)《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前地“樵”活用为“砍柴”.)《聊斋志异·郭生》(年广东卷):“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德”在介结“以是”后,活用为动词“感激”.)《晋书·周访传》(年广东卷):“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妻”在介结“以女”后,活用为动词“嫁给.”)第五条能愿动词后地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活用为“游泳.”).《游褒禅山记》:“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活用为“说清楚”.)《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活用为“用刀杀.”)第六条两个名词并列,不是偏正或联合关系时,前一个活用为动词.如:《鸿门宴》:“沛公军.霸上……”(“军”活用为动词“驻军.”“霸上”是地名,与“军”并列,没有偏正或联合关系,因此,“军”活用为动词.有人说,“军”后省略了介词“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两个名词并列,在古汉语中是常见地语法现象,而不是省略句式.);《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活用为“登记”.)《赤壁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活用为“攻下”.)第七条“所”字后面地名词,活用为动词.如:《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活用为“捕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馆”活用为“居住.”)第八条在复句中,名词独立成为一个分句时,活用为动词.如:《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权”,名词,秤锤,独立成句,活用为“用称称量”.)第九条时间词后地名词,活用为动词.如:《阿房宫赋》:“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弦”活用为动词“弹琴”.)《游褒禅山记》:“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始”表时间,“起初,最初”义,所以其后“舍”活用为“筑庐定居”.)《种树郭橐驼传》:“早实.以蕃……”(“早”表时间,其后地“实”活用为“结果实”.)《察今》:“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先”表时间,“表”活用为动词“做标记”.)《采草药》:“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两个“花”字都活用为“开花”.)《谏逐客书》:“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光”活用为“发光”.)《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弦”活用为“弹琴”.)年海南、宁夏试卷:“始城.州,周十三里.”(“城”活用为“筑城墙”.)成语中也有这种活用现象.如:“春华.秋实.”(“华”活用为“开花”,“实”活用为“结果实”.“华”和“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又如“晨钟.暮鼓.”(“钟”活用为“敲钟”,“鼓”活用为“击鼓”.)现代汉语中地双音节合成词,也有这种活用地现象.如“初花.、初婚.、初霜.、初雪.”等.有地中草药地名字也有这种现象,如“冬虫.夏草.”.第十条句式相同地两个句子,其相同位置上地与动词相对应地那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梁惠王上》:“五十者可以衣.锦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食”是动词,因此,与“食”相对应地名词“衣”,活用为动词“穿”.)《种树郭橐驼》:“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摇”是动词,与其对应地“爪”活用为动词“用手掐”.)《六国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与动词“封”对应地是名词“礼”,因此,“礼”活用为“礼遇”.)《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下”与“破”对,因此活用为“攻下”.)《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与动词“封”对,因此,活用为动词“登记”.)年四川卷:“讲章句、课.文字……”(与动词“讲”对应地名词“课”,活用为动词“讲、授.”)第十一条联合短语地内部,有一部分是动宾关系,那么,另一部分也必是动宾关系,因此,另一部分中与有动宾关系那部分中地动词相对应地那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梁惠王上》:“老者衣.帛食肉……”(“名词“衣”与动词“食”对,因此,活用为动词“穿”.)《兰亭集序》:“一觞.一咏……”(“觞”(酒壶)与“咏”对,因此活用为动词“喝酒”.)《阿房宫赋》:“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弦”与动词“歌”(唱)对,因此,活用为动词“弹琴”.)《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鼓”与“吹”对,因此,活用为“弹奏”.)第十二条双音节动词性联合短语中地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赤壁赋》:“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其中地“渔樵”就是动词性联合短语,其中地“渔”是动词(捕鱼),因此,名词“樵”(柴)活用为动词“砍柴”.《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指目”是动词性联合短语,因为“指”带了宾语“陈胜”,所以是动词(“用于指”),因此,与动词“指”联合地“目”也必是动词(“用眼看”)了.《论语·阳货》:“子之武陵,闻弦.歌之声”.(“弦歌”中地“歌”是动词(唱),所以“弦”必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弹奏”了.)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地现象,有地可以用几条规律去解释,如:“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中地“目.”字,如果从“两个名词并列,不是偏正或联合关系时,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这一规律来看,“目.陈胜”没有前两种关系,因此,活用为动词“用眼看;如果按着“副词后地名词活用为动词”这条规律来解读,副词“皆”是修饰限制“指目.”地,是“指目.”地共同状语,因此,“目.”活用为动词“用眼看”;如果从“动词性联合短语中地名词活用为动词”这一规律来看,“指目.”中地“指”带了宾语“陈胜”,明显是动词“用手指”,因此,“指目.”中地“目.”必是动词“用眼看”了.又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地“舍.”,如从“时间词后名词活用为动词”这条规律来看,“始”,“当初、最初”义,表时间地,因此,“始”后地名词“舍.”活用为动词“筑庐定居”;如果从“介词结构前或后地名词活用为动词”这一规律来解读,“于其址”是介宾短语,其前地名词“舍.”活用为动词“筑庐定居”.再如:“侣.鱼虾而友.麋鹿”句中地“侣、友”两词,如从“两个名词并列,不是偏正或联合关系时,前一个活用为动词”这条规律来看,都活用为动词(“做伴侣”、“当朋友”);如从“而”前或后地名词,活用为动词”这条规律来解读地话,首先是“友”(“而”后)活用为动词(“当朋友”),那么,“而”前地是“鱼虾”,还是“侣”活用呢?再根据“句式相同地两个句子(短语),其相同位置上地与动词对应地那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这条规律俩看,与活用为动词地“友”相对应地是“侣”,因此,“侣”活用为动词(“做伴侣”).实际上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地意动用法.这种现象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只要熟记以上地十二条,名词活用为动词这一难关,也就容易攻破了.辽宁省沈阳市广全中学年月日。

名词的活用

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活用为动词 , 驻扎(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劝学》)(3)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⑷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⑸今王鼓乐于此(鼓乐:击鼓奏乐)(《孟子》)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⑹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过秦论》)⑺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⑻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鸿门宴》)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⑼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鸿门宴》)⑽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齐桓晋文之事》)⑾江水又东(东:向东流)(《水经注》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总结:(1)名词前加能愿动词或副词。

(2)名词前没有动词,其后带宾语。

(3)名词与名词连用。

(4)副词后的名词(5)“所”字后边的名词用如动词。

2、名词活用为状语现代汉语: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比较)古代汉语: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普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相如〖廷〗叱之吾得〖兄〗事之其一〖犬〗坐于前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主语+【名词】+谓语活用为状语规律探究:(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劝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劝学》)(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南:向南,西:向西)(《过秦论》)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5)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乘船)(《黔之驴》)(6)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般规律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般规律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般规律1、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例如:①“沛公军霸上”[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②遂王天下。

(就在天下称王)③面山而居。

[(愚公)面朝山而居]2、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驴不胜怒,蹄之。

(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先打垮秦王朝进入咸阳的人,就尊他为王)3、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称王”,放在别人捕得的鱼的肚子里)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范曾数目项王。

(范曾多次给项王使眼色)5、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秦王的近侍要杀相如)6、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今王鼓乐于此(假如大王您在这里弹奏音乐)7、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三代的礼制各不相同,却都成就了王业,五霸的法度并不一样,也都成就了霸业) 通过这样总结与积累,学生的知识就比较牢固了。

当然,在积累时也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比如词类活用就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1)语法分析。

名词、代词常作宾语,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可由句子成分确定词性,进而确定词义。

(2)结构分析。

文言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可由已知的词性、词义知未知的词性、词义。

(3)联系成语词语。

现行成语大多源自古文言,因此可借助成语词义推断文言实词词义。

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现象: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不能够带宾语,文言文中名词直接带宾语,这种现象叫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名词,前一名词不做修饰限制成份。

如:籍吏民,封府库。

军霸上。

鼓乐于此。

2,名词+介词,军于霸上3,所+名词,名词动用。

所字结构所后必然加动词所翻译成什么什么东西或地址。

令吏人完客所馆那个地址的馆是动词住宿的意思。

4,名词+代词驴不胜怒,蹄之。

蹄是名词后面是代词,名词变成动词。

蹄翻译成用蹄子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称王。

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妻,嫁给5,而前后是并列关系,子路从而后。

后是方位名词在那个地址翻译成落在后面。

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霸:称霸6,副词或否定副词加名词名词动用。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成文7。

能愿动词欲望动词趋向动词加名词名词动用左右欲刃相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名词做状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不做主语,那只能做状语一.一般名词做状语1表比喻斗折蛇行人立而啼其一犬坐于前2表示对人的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象对待兄长一样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以对待宾客的态度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相如廷叱之二.表示时刻和方位的名词作状语1 ,时刻名词做状语:日月岁A.良庖岁更刀,割也。

岁:每一年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日:天天B.表示渐进其后楚日以削日;一天天2方位名词做状语:单纯的方位名词在行为动词前做状语,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翻译成现代汉语需要加往向等词语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南:向南。

西:向西。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有些名词带宾语以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天下臣服。

生死而肉骨。

使死的人活下来,使骨头长肉。

汗牛充栋四,名词的意动用法有些名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主语把宾语看成什么如:吾从而师之把……看成教师。

名词的词类活用

名词的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在句子中常充当主语、宾语;它前边可以附加数量词、指示代词和形容词。

但是,它不能带宾语、补语,不受能愿动词或副词的修饰。

如果一个名词不具备自己的语法特点,反而具备了动词的那些语法特点,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吃饭。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函:用木匣子装。

规律三::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规律五:名词前没有动词,后接介宾短语(后无动词),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质:做人质。

二、名词作状语。

状语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的。

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而是常用副词充当。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作状语,起到副词的作用。

有的翻译时需要加上适当的介词。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曹)操军破,必北还。

北:向北方。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例: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人:像人一样。

三、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翻译为“以……为……”或“把……当作……”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老师四、名词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

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

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翻译。

例:阙秦以利晋。

利:使……得利练习一、指出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词意。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2.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3.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浅探古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

浅探古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

浅探古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很常见。

这种现象发生在古汉语中的名词和动词语法角色不相对应的情况下,通常是由于动词或形容词缺乏或失去了相应的名词或形容词,从而必须通过名词活用为动词来表达出来的。

具体来说,古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主要表现形式1. 用名词表示动作或状态例如,“墨者王珣,以汉书为官,收集遗篇,名垂传世。

以治学为己任,倡导真诚,能直言信阐,深受尊重。

”中,“治学”、“倡导”、“直言信阐”等名词部分都表示了动作或状态。

2. 用名词补充动词的意义例如,“镇守陇原、安抚疆域、驱除凶寇、繁荣富强、风调雨顺、灾民赈济、迎接使命、忠诚干净、俭朴勤劳”中,“镇守”、“安抚”、“驱除”、“风调雨顺”等动词部分根据上下文的需要,用“陇原”、“疆域”、“凶寇”、“富强”、“灾民”、“使命”、“忠诚干净”、“勤劳”等名词补充动词的意义。

例如,“听取百姓的呼声”中,名词“百姓”被用作动词“听取”的宾语,表示向百姓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语法功能1. 作为动词的谓语如:“高唐县曰:董卓至,炀帝西奔,义渠蠡泽有赤地十余里,初应人烟,富庶大都邑也。

”中,“有”被用作谓语动词,表示“在义渠蠡泽有赤地十余里这个地方存在富庶大都邑的遗迹”。

如:“百度,拥有全球最大最权威的中文搜索引擎,能够有效地为用户提供快速、准确、全面的信息搜索服务。

”中,“拥有”是谓语,表示某一主体拥有某一物品或资产,“中文搜索引擎”作为“拥有”的宾语。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形成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 可是动词或形容词缺乏或失去了相应的名词或形容词例如,明代万历年间的《刘炳房集》中记载:“冷食,以蟹鲜作品。

”中,“作品”代表“蟹肉饼”这一名词,因为“蟹肉饼”这一名词并不常用或丢失。

2. 为表达传统文化、扩大词汇量例如,宋代韩愈所写的《昔者于人》中有一句话:“儒者君子,对以宜深”中,“对”表示“使引导某人向某个方向发展”,是一种比较新的用法,它所表示的具体动作则通过“以宜深”这个名词而得以表达。

怎样认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怎样认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怎样认定名词活用为动词名称活用为动词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语法现象,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出现的较多,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习文言文。

我们不但要认识这种语法现象,而且还要找出其中的规律。

笔者就此小结以下几种现象,供参考。

紧靠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策”原为名词“鞭子”,这里是活用为“用鞭子使”)名之者谁?(《醉翁亭记》,“名”原为“名称”,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捕蛇者说》,“腊”原为名词“干肉”,这里活用为动词“把……晾干”)按汉语规律,名词不修饰代词,代词又常充当宾语,所以代词前面的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才合语法规律。

与副词紧连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名”原为“名称”,这里活用为“出名”)客初至,不冠不袜。

(《大铁椎传》,“冠”、“袜”原为名词“帽子”、“袜子”,这里活用为“戴帽子”、“穿袜子”)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福”原为名词“福气”,这里活用为动词“赐福”)因语法规律副词只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不修饰名词,所以,名词出现在副词后,就活用为动词。

与介词结构紧连的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舍”原为名词“房舍”,这里活用为“筑舍定居”)其身尸于朝。

(《叔向贺贫》,“尸”原为名词“尸体”,这里活用为“陈列尸体”)按汉语语法规律,介词结构在动词后为补语,补语是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前面无动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狼》,“前”原为名词“前面”,这里活用为“上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马说》,“千里”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走千里”。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芙蕖》,“目”原为名词“眼睛”,这里活用为动词“用眼看”。

)因为能愿动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一般要和另一个动词结合一起作谓语,所以能愿动词后是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

无并列、偏正关系的两个连用名词,前一个要活用为动词面山而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一判断方法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例1 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 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 2 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 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例 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分析例 3 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例 4 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 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例 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分析例5 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

例6 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 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分析例7 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8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分析例8 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

6 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例9 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分析因为“所” 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

9 的例“罾” 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三规律总结:名词活用为动词: 1.标志:名词出现在副词后;名词出现在能愿动词后;名词出现在“所”字后 2.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两个名词连用;名词在句中谓语的位置;名词后为代词。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一判断方法文言文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经常作句子的定语、状语和补语.,但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作一般动词。

即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

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也活用为动词。

例如: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2、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3、楚王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分析例1 中“短”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屈原” ,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诋毁,指出……缺点” 。

例 2 中的“轻”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胜” ,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轻视,看轻” 。

例 3 中的“善”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留侯张良” ,活用为一般动词,是“友好,友善”的意思。

(二)规律总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标志: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

2、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形容词带了宾语,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一判断方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除一般用作定语.状语.谓语之外,有时也作名词用,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例如:1、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听,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屈原列(传》)2、吊有忧,贺有喜。

(《勾践灭吴》)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分析:例1 中“听”本是动词,这里用来作兼语,是“听力,听觉”的意思。

活用为名词。

例 2 中“忧、喜”本是形容词,这里用在动词“有”后作宾语,活用为名词,是“忧愁的事;高兴的事”的意思。

例3 中“至”本是动词“到”的意思,这里活用为名词“到的人” 。

例 4 中前一个“圣、愚”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主语,活用为名词,是“圣人,愚人”的意思。

(二)规律总结:1、标志: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

2、语法分析: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

四、名词作状语(一)判断方法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即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二)活用形式 1. 表示比喻例 1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像牛马一样,如牛马一般。

这里是作者谦称)(《报任安书》)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因景从。

《过秦论》()分析:名词作状语,名词前面可以加“如”字来解释,含有“象……那样地(似的、一样)” 的意思。

例1 中的“牛马”是名词,用来修饰动词“走”作状语,翻译为“像牛马一样,如牛马一般” ;例 2 中的“云、响、景”本是名词,用来修饰动词“集、应、从”作状语,意思是“象云那样汇集”“象声响那样应和”“象影子那样随从” 、、。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或方式例如:(1)倡优蓄之(倡优,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报任安书》()(2)皆谦而礼交之(礼,按照礼节,有礼貌地与他交往)《信陵君窃符救赵》()分析:这种形式翻译时应为“当作……那样”“象对待……的似的” 、。

例1 中“倡优” ,就可翻译为“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 ;例 2 中“礼”可翻译为“ 按照礼节,有礼貌地与他交往” 的意思。

3.表示处所例如:1、而相如廷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分析:这种形式翻译时名词前可以加介词“于”字来理解,含有“在(从、向)哪儿”的意思。

例 1 中的廷,表示斥责秦王的处所,“廷斥之”就是“在朝廷上呵斥他” ,例 2 中的“上、下”表示动作的趋向,翻译为“向上,向下” 。

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例如:1、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分析:这种形式名词前可以加介词“以”字来理解,含有“用”的意思。

例1 中“厚币”修饰它后面的动词,表示使用的内容,翻译为“用厚币……” 。

例2 中“舟” ,修饰限制后边的动词“行” ,表示“行”的工具“用船行路” “乘船出发” 。

5.表示动作进行的时间例如:1、其后楚日以削(日,一天天地)《屈原列传》()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3、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

《李塑雪夜入蔡州》()分析:时间名词作状语,有三中情况,其一,表示时间的阶段性、经常性,含有“每每”的意思;其二,表示时间的持续性、逐渐性,含有“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的意思;其三,、表示追溯过去,含有“往日”“从前”“当时”的意思。

例 1 中“日”属于第二种情况,翻、、译为“一天天地” ;例 2 中的“日”“月”属于第一种情况,含有“日日” 、“月月”的意思,“日削月割” ,就是“每天的割地每月的割地” ;例3 中的“时” ,用在句首,来追溯当时的情景,“时大风雪” ,就是“当时大风大雪” 。

(三)规律总结名词作状语: 1.名词出现在动词前; 2.和动词又不是主谓关系。

五、使动用法(一)判断方法一般句子,主语是动作的施行者,宾语是动作的对象。

当主语不施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这个动作时,即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就是使动用法了。

这种用法实际是兼语式的简化,本来兼语式的结构是“主语+动词+兼语+宾语” ,现在简化为“主语+动词+宾语” ,从而使语言简练,翻译时要翻译成兼语式。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都可以用作使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当它异乎常规地带上宾语的时候,往往属于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本来带有宾语,当动词与宾语之间的关系不是支配关系,而是“使它怎么样” ,即是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归,使……回去)《廉颇蔺相如列传》()2、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过秦论》()3、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鸿门宴》()分析:使动用法的翻译方法有二:一是使令式。

格式为:“主语+使(宾语)+谓语” 。

二是动补式。

格式为:“主语+动补词组+宾语” 。

例1 中“归” ,即“使之归” ,翻译为“使…… 回去”的意思;例 2 中“朝”,即”使……朝拜”的意思;例 3 中的”活”,即“使之活”的意思。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词,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1、洁其居,美其服(洁,使……洁净;美,使………美)《勾践灭吴》()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分析:例1 中的“洁、美”,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使动词,翻译为“使……洁净;美,使……… 美” ;例 2 中的“绿”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使动词,翻译为“使变绿”的意思。

三名词使动用法例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2、齐威王欲将孙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分析:例 1 中的王之,是“使他为王”的意思;例 2 中的“将孙膑”是“使孙膑为将”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