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陶行知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著名教育家

著名教育家

著名教育家篇一: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含一览表)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一、苏霍姆林斯基1.简介: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2.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送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问世》等教育专著。

3.主要教育理念(核心思想)①提倡全面和谐的教育。

认为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能达到理想个性的和谐发展。

所谓和谐发展,就是各方面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地发展。

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他反对妨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智轻体、重才轻德的倾向。

②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丰富多彩、文明幸福的学校精神生活,是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最好途径。

③认为德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

要求自然科学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同时并重。

④终身致力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经典教育名言:①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论学生学习)②一本智慧多样的、存有振奋力的书,往往能够同意一个人的命运。

(《教育的艺术》第178页---论学生写作)③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596页---论课堂教学)④学校应像是一块磁石,以自己有意思而多样的生活迎合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全集(一)》第527页---论学校教育)⑤人在为他人的幸福着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797页---论道德品质)⑥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

(《帕夫雷什中学》第28页---论教师读书)⑦恳请你忘记,你不仅就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就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选择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选择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选择题知识汇总一、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

生物本能。

2、心理起源说:孟禄。

儿童模仿。

3、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书籍、教育思想1、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

“学不@等”,循序渐进。

“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教育的启发性原则。

“长善救失”。

“教学相长”。

2、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分阶段的教育。

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5、卢梭:《爱弥尔》,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6、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

“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

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给与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

“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7、洛克:《教育漫话》,《林哈德与葛杜德》,“白板说”,绅士教育。

8、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四段教学法”,“三个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奠定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原则的教育家。

9、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主张“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10、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1、克鲁普斯卡亚:《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12、古代学校的萌芽:五帝之大学“成均”,乐教,董仲舒《春秋繁露》。

13、孔子:《论语》,仁礼忠孝。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

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

1、导致教师逐名争利,不顾个人发展,不管 自己“分外”的事。
2、导致学校追求“短期效应”,不愿做“真 正重要”的事情。
三忌“一把尺子”量教师
一个普遍的事实:局直学校总是优于乡镇学校, 只有一所初中总是优于一个乡有多所初中。 〈一〉苏霍姆林斯基:“现在我们的许多弊端, 其根源就在于人的表现的片面性,畸形的单方面 性。”(《给教师的建议》) 〈二〉惟“分数”和“升学率”的弊端 1、教师不学习,不研究,不团结,不敢改革创 新。 2、造成普遍的“职业倦怠”。
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举例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一〉“教育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在思想上不 断更新和发展的过程。”
〈二〉“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个 人对他的失败和成功非常关心。” 从来没有抽象的学生
“可以把教学和教育规律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 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的 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
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
读、写、算、观察、表达。
人的个性的和谐的发展
“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 的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 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 现……” “人的智慧在人的十指尖上。” 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
二、我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肩负道德使命的校长,只有通过发展他人的领导才干,才能 有助于这一使命的实现”。 “改变大环境意味着,在你任期届满时,留下的不仅仅是基本 政绩,而且还培养了各层次的领导者,这些领导者会继续你的 工作,甚至比你做得更好”。(迈克尔· 富兰《学校领导的道 德使命》) 3、“项目管理”,人人有舞台。 4、“研究工作化,工作研究化”。 5、自我反思与专业引领。

热爱教学的教育家

热爱教学的教育家

热爱教学的教育家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

然而,并非每个教师都能被称为真正的教育家。

教育家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更需要热爱教学事业,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放在心中的首位。

本文将介绍几位热爱教学的教育家以及他们在教育事业中的贡献。

第一位教育家是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是20世纪俄罗斯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也是儿童心理学方面的杰出代表。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他提出了“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变成主动学习的主体。

第二位教育家是孔子。

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者,孔子深受后世教育家的尊崇。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实践”和“经验”,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他提倡“以教学之,无疑者也”,强调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孔子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他说“教人无类,为善者师之”,强调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因材施教,发掘并培养学生的潜力。

第三位教育家是玛丽亚·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一位儿童教育家,她提倡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她强调儿童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辅助学生的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自信心,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位教育家是杰奎琳·诺瓦尔。

诺瓦尔是一位来自美国的教育学家,她致力于改善教育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尤其关注贫困学生的教育。

她提倡“个性化学习”,强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支持。

两位著名教育家的教育信条

两位著名教育家的教育信条

两位著名教育家的教育信条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1)要使学校成为培养学生的公民精神,劳动态度以及思想、道德、审美态度的第一个场所。

(2)学校同生活相联系、学生的智慧和德育相结合,使学校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其作用的重要条件。

(3)教师应当不仅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

(4)孩子在2—7岁期间所处的道德、智力和审美环境十分重要。

学校应当授予家长教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5)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高尚的道德。

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欢呼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

(6)劳动与智力生活的结合对人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7)开发每个人的天赋和才能,使他享受到充分发挥了智力的创造性劳动的幸福,这是学校的任务。

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并引导其天资得到发展。

(8)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重要的因素。

学生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一种教育的力量。

(9)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主要任务是培养意识,也就是形成世界观、道德和审美方面的概念、观念、信条及行为动机。

(10)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习惯是主要的教育任务。

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信条(1)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2)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3)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4)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

(5)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

(6)教法学法做法合一。

(7)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

(8)教师应当以身作则。

(9)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10)教师应当运用困难,以发展思想及奋斗精神。

(11)教师应当做人民的朋友。

(12)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

(13)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14)乡村教师必须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

(15)乡村教师应当用科学的方法去征服自然,用美术的观念去改造社会。

(16)乡村教师要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教育。

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一、孔子:在教育思想上(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用,由博返约);在道德教育上(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二、孟子:道德教育的原则(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刻苦锻炼);教学原则(自求自得、专心有恒、启发引导、循序渐进)。

三、荀子:首倡性恶论,他认为做教师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有尊严有威信;(二)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尚的信仰;(三)能循序渐进、不凌不乱地进行教学;(四)能了解精细的道理,而且能加以发挥。

此外,要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学问。

四、徐特立:关于思想教育,徐特立在他的教育论著中主要谈了三个方面:一、基本观点教育。

他说:" 普通学校的思想教育,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贯彻到学校各科课程和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

" 二、道德教育的内容要以“五爱”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三、纪律教育。

他认为必须坚持说服教育的原则,反对体罚。

他指出,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品质修养," 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

"五、陶行知:其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是由"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 教学做合一" 三大部分构成。

"教育思想的三个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六、蔡元培: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文科和理科相通。

七、苏格拉底:第一个提倡用问答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后世启发式教学法的先导。

“苏格拉底法”:相互答问、交相争辩的方法,诱导交谈者从自己的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正确的答案。

“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教育学人物——精选推荐

教育学人物——精选推荐

教育学人物1、苏格拉底(古希腊)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亦称产婆术,一起雄辩和青年智者问答法著名。

2、柏拉图是欧洲(古希腊)教育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里。

3、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4、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论演说家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5、英国的哲学家和自然学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6、捷克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的第一人,代表作《大教学论》,提出了影响后世的“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五大教学原则。

7、卢梭的教育代表作《爱弥尔》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8、洛克—“白板说”《教育漫话》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

9、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普通教育学》规范教学的形成,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的教育体系,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最早明确阐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提出“教学的教育性”观点。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0、杜威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儿童中心主义。

1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活的教育学。

12、1903年前苏联理论家凯洛夫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的《教育学》13、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

14、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教学评价的种类:根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产生的认识前提及特征比较

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产生的认识前提及特征比较



陶 行 知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教 育 想 产 生 的 认 识 前 提 及 特 征 比 较
王春 梅
( 河南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 河南 开封 4 行 知 与 苏 霍姆 林 斯 基 的教 育 思 想 产 生 于 各 自 不 同的 认 识 前 提 , 这是二人教育 思想生因的第一层原 因。 陶 行 知 的 生活教育理 论是 在他 对“ 生 活” 和“ 教 育” 的 独 特 理 解 的 前 提 上 建 立起 来 的 。 苏 霍姆 林 斯 基 全 面和 谐 发 展 的教 育 思 想 是 在 他 对 人 的认 识 .即 真 正 的 人 是 对 神 圣之 物 有 信 仰 的 . 真 正 的人 应 当是 全 面 发 展 的 . 以及 共 产 主 义 才 能 实现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这 两个 认 识 的前 提 下 形 成 的 。 二 人 教 育思 想 的特 征 分 别 集 中表 现 为 “ 活” 与“ 人 道 主 义” 。 这 种 特 征 与 他 们 的认 识 前提
紧 密相 连 。 关键词 : 认识前提
想 。正 是 真 正 的 人 所 应 该具 有 的对 神 圣 的事 物 的信 仰 . 将 全 面 发 展 的各 部 分 联 系起 来 。真 正 的 人应 当是 全 面发 展 的 。 ( 2 ) 共 产 主 义 才 能 实 现 人 的全 面 发 展 。 苏 氏从 历 史 的 角 度 分 析 人 类精 神 生 活 和 劳 动 生 活 的关 系 . 指出在过去的时代 , 由 于 阶级 的 出 现 使 二 者 分 离 , 这 种情况下 , 无论 处在哪 一阶层 , 发 展 的 都 只 是人 的 某 一 方 面 的能 力 。例 如 被 压 迫 者 就 几 乎 没 有 机会 获得 上一 层 的 精 神 享 受 .只 是 被 局 限在 无 尽 的体 力 劳

为师之道不可不察——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教师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为师之道不可不察——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教师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为师之道不可不察——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教师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作者:胡继渊, Hu Jiyuan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陶行知研究会,江苏吴江,215200刊名:外国中小学教育英文刊名:ELEMENTARY & SECONDARY SCHOOLING ABROAD年,卷(期):2008(9)1.苏霍姆林斯基;诸惠芳帕夫雷什中学 20032.苏霍姆林斯基;诸惠芳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2003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20051.霍玉敏陶行知终身教育理论的现代意义[期刊论文]-成人教育2006(11)2.李月英论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实践[期刊论文]-中国教育学刊2001(5)3.申国昌.周洪宇.SHEN Guo-chang.ZHOU Hong-yu陶行知求真务实的治学理念探析[期刊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4)4.黄云龙.Huang Yunlong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社区教育[期刊论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5.顾明远.GU Ming-yuan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现实意义[期刊论文]-比较教育研究2007,28(4)6.顾明远.GU Ming-yuan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期刊论文]-中国教育学刊2006(1)7.曾德强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研究[期刊论文]-成人教育2008(1)8.胡金平.HU Jin-ping民间意义的发现与教师角色的转换--陶行知教师知识人角色理论的分析[期刊论文]-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王建平.杨秀平.WANG Jian-ping.YANG Xiu-ping教育的原点:生活——一种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解读[期刊论文]-宁夏社会科学2010(5)10.唐爱民陶行知成人教育思想述要[期刊论文]-成人教育2001(10)本文链接:/Periodical_wgzxxjy200809007.aspx。

2020教师专题资料教育教育核心人物(知识点汇编1练习)

2020教师专题资料教育教育核心人物(知识点汇编1练习)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2.“性恶论”最早是由( )提出的。
A.孟子
B.孔子
C.董仲舒
D.荀子
3. 【 填 空 题 】 我 国 古 代 思 想 家 荀 子 说 “ 蓬 生 麻 中 , 不 扶 自 直 , 白 沙 在 涅 , 与 之 俱 黑 ” 这 表 明
________________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考点·裴斯泰洛齐
1.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 )。
A.儿童对母亲的爱
B.儿童对父亲的爱
C.儿童对全人类的爱
D.儿童对上帝的爱
2.在测量数学中,裴斯泰洛齐认为构成各种形状的最简单的要素是( )。
A.直线
B.圆形
C.曲线
D.三角形
3.【判断题】裴斯泰洛齐把“教育心理学化”作为教育实验和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 )
考点·卢梭
1.“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
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这是哪位教育家的言论?( )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杜威
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奇
B.洛克
C.卢梭
D.杜威
3.卢梭认为理想中的人是一个自然天性获得了自由发展的人,在教育目的观上属于(
C.范例教学的理论
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教育学
中国古代社会
考点·孔子 1.【答案】B。解析:孔子这句话的原意是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人民也会照着去做;本身 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这体现了教师的道德人格具有育人功能。 2.【答案】BCD。解析:“教学相长”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选项中的 相互制衡不是对教学相长的正确理解。 3.【答案】有教无类 4.【答案】启发法

学习著名教育家心得体会(3篇)

学习著名教育家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更新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在学习过程中,我接触了许多著名教育家,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几位著名教育家的心得体会。

一、陶行知的教育理念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提倡“生活教育”和“社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以下是我对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心得体会:1. 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将教育融入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2. 社会教育:陶行知强调教育要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3. 教育与教学相结合:陶行知认为,教育是生活的,教学是生活的,生活是教育的,教学是教学的。

教师要将教育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他提倡“全面发展教育”和“和谐教育”,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下是我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的心得体会:1. 全面发展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和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要追求和谐,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我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与尊重。

3. 个性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领域茁壮成长。

三、杜威的教育理念杜威是美国著名教育家,他提倡“经验主义教育”和“儿童中心教育”,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班级管理三部曲人治·法治·自治

班级管理三部曲人治·法治·自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注重学生自治和魏书生老师的学生管理也正展示了学生自治的魅力。

我在十多年班主任实践中,总结出班级管理三部曲———初期先实行“人治”管理,时机成熟后再用“法治”管理替代“人治”管理,最终实现学生“自治”管理,详细阐述如下。

所谓的“人治”,就是班主任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对班级中的所有事,全都仔细安排,明确告知学生要干什么和怎么干,对学生提出严格而明确的要求。

这种方法的优势非常明显而且快,因为一个班级在成员还没有彼此了解的时候,班级成员能够很快找到归属感,班级的凝聚力能很快产生,各项后续工作将会很快发展起来,班级很快就会走向正常轨道,完整有序的班集体能够很快产生。

在这样的管理下,班级大都显得秩序井然,纪律严明。

但是,这种管理方法的缺陷也是一目了然的:班主任如果长期运用这种管理方法,事事不敢放手,包揽一切,班主任就会透支体力,容易疲惫、憔悴,这就是大部分班主任又喊苦又喊累的一大原因。

另外,这种管理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惟班主任的命令是从,学生会产生一种惰性,既然有班主任在为我们考虑了,我们何必还要思考呢?久而久之,他们就提不起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和热情,缺少了作为班级主人翁的责任感,对与之无关的班级事务显出漠不关心,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班主任事事关心,事事插手,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架空了班委会,班干部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因此也就很难搭建起一个比较完善的干部班子。

班主任采用这种管理,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在一个十来人的班干部队伍中,能使班主任稍放心的也就一两个人,就难免会“死抓不放”。

所以这种管理模式下的班级及其班干部往往更替最少,变化最小,这无形中挫伤了班级其他成员管理的积极性。

产生一种“顺民”的惰性,对班级事务冷淡、成为班上“沉默的大多数”。

所以,班级刚刚形成时,建议先采用“人治”管理,班主任亲自介入班级的具体事务,班级成员提出明确的要求,把班级工作做实做细,使班级尽快走上正轨。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综述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综述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一、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动1918年,苏霍姆林斯基诞生在乌克兰基洛沃格勒一个贫民家庭。

1926年,入一所7年制的农村学校。

1933年毕业,翌年入短期师资训练班,1935年结业后便开始当小学教师。

1939年,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接受函授教育,取得了中学教师的合格证书,并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他立即奔赴前线,受过重伤。

伤愈后不能重上战场,被委任为一所中学的校长。

家乡解放后回到当地,任区教育局长。

1947年,主动申请调回学校工作。

1948年开始担任帕夫雷什农村中学校长。

直到1970年逝世,享年52岁。

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他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

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

其中较著名的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等。

他生前是乌克兰共和国的功勋教师、原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得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

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二、主要教育思想(一)论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

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浅析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及教学实践价值

浅析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及教学实践价值
浅析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及教学实践价值
江阴市祝塘中学 王红芬
摘要:首先简要的阐述了其主要的教育思想:爱的教育;“教学做合一”思想;创造性教育。然后,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引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提高教与学的实效,共创师生和谐的学校环境。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学实践价值
陶行知先生生于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他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博入精深,他的教育思想熠熠生辉。今天人们仍在研究他的思想,学习他的品德。他的著作已被辑为《陶行知全集》出版,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专著和论文已大量涌现。他的贡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教育建设和教育改革是极好的参考。
(三)创造性教育
创造性教育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其创造教育的核心。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开拓和创造。他以人生要“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自励和勉人。他指出“第一流教育家”的特征是: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主张教育的目的在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在培养人们具有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本领。他形象地在《三代》一首诗中写道:“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是说要从行动中获得知识,再用知识去指导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二)“教学做合一”思想
陶先生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是生活的三方面,并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他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应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为师之道 不可不察—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教师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为师之道 不可不察—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教师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其次教师要善于做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均把爱作为教师进行孩子的朋友建立师生情谊及时洞察孩子的内教育的灵魂这是两位教育家从人道主义角度在心活动了解他们的思维和感知周围世界的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教育家对教育本质的深入点
维普资讯
《 国中小学教 育》20 年 第9 外 08 期
教 师 的教 育过 程 比喻 为 “ 塑 巧 匠 ” ,把 “ 雕 大理 观 的形 成 ,在 这 些 方 面教 师 都 起 主 要 作用 ,有 时
石 块 ” 雕 耀 成 “ 善 杰 作 的 过 程 。他 明 确 指 甚 至起 决定 作 用 教 师 的 思想 财 富 个 性和 教 师 完
工 作 目的在 于 使 学 生 在道 德上 、智 力 上 、实 际 能 ,
的伟 大 教育 家 。 他们 所 构 建 的教 育 思 想 体 系 十分 力 和心 理 上 作 好 劳 动 的准 备 ,发 展 他 们 的个 人 素 丰 富和 完 整 ,分 别被 誉 为 “ 的 教育 学 ”和 “ 活 现 质 、意 向和 才 能 ,从 而促 进 社会 进 步 。二是 教 师 代 教 育 改革 思想 的基 石 ” 。教 师 教 育 思想 是 他 们 是 路 明灯 和推 动 者 。苏 霍 姆 林 斯基 认 为 学 生 的指
睿 智对 教师 特殊 作 用 和社 会 功 能 的深 切认 识 , 同 时也 是 他们 从 教一 生 、甘 为人 师 的切 身 体会 在 理 论上 的升华 。
力量 相 比 ,教师 不仅 有 知 识 ,有 能 力 ,有 智 慧 , 也有 教 育 理 想 , 有 事业 抱 负 。这 些 构成 了教 师要
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和 陶行知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 师的责任 、师德 修养及培养作 了深入 的论
述 ,本文作 了比较研 究 。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孔丘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孟柯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教学论思想: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

韩愈的教育思想教师论: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3、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

教学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朱熹的教育思想德育论主张:立志;主敬;存养;省察。

教学论思想、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12、教学原则方法:自动和适时的启发;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教人有序不可取等;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为了贯彻他的“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

1、静处体悟 2、事上磨炼 3、省察克治“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论1、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2、自求自得与独立思考3、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王守仁主张给儿童以“歌诗”、“习礼”与“读书”三方面的教育,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军国民教育2、实利主义教育3、公民道德教育4、世界观教育5、美感教育“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思想: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活教育”的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思想感悟教学提纲

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思想感悟教学提纲

《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思想感悟教学提纲》摘要: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内容极为丰富,而且随着生活的变化不断变化,不断丰富,不断进步,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思想的感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思想的感悟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

的确不错,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

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

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参加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08年二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之后,我深深地被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所感动。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作为一名走在课改前沿的教育工作者,我从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爱满天下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他爱科学、爱真理、爱祖国人民、爱全人类,爱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师爱都曾作过深刻的阐述。

孔子说:爱之能无劳乎,忠焉能无悔乎?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一、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动1918年,苏霍姆林斯基诞生在乌克兰基洛沃格勒一个贫民家庭。

1926年,入一所7年制的农村学校。

1933年毕业,翌年入短期师资训练班,1935年结业后便开始当小学教师。

1939年,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接受函授教育,取得了中学教师的合格证书,并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他立即奔赴前线,受过重伤。

伤愈后不能重上战场,被委任为一所中学的校长。

家乡解放后回到当地,任区教育局长。

1947年,主动申请调回学校工作。

1948年开始担任帕夫雷什农村中学校长。

直到1970年逝世,享年52岁。

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他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

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

其中较著名的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等。

他生前是乌克兰共和国的功勋教师、原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得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

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二、主要教育思想(一)论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

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他特别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

”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

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于智育。

他认为智育就其本质与任务来说,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

智育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传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智力。

他是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论者,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包括: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

在帕夫雷什中学,所有学生整个下午都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小组多达到一百多个。

关于体育。

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

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

”并响亮地喊出了“健康、健康,再一个还是健康”的口号。

他不允许低年级儿童在室内进行三小时以上的脑力劳动,反对让12~15岁的少年每天花费四、五个小时去做家庭作业。

他带领师生在校园内外种植大量植物,为孩子们建立天然的“氧气厂”。

在教室内,注意合理采光,定期检查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之间的适合程度,注意学生合理的营养等。

他钻研了15年之久,为帕夫雷什中学制定了新作息制度,保证劳动和休息、活动与睡眠的恰当交替。

关于美育。

他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建全的有力源泉”,在青少年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抓紧美育的实施。

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塑造他们美的心灵,并提出了进行美育的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手段,如通过观赏大自然感受美,通过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美,通过动手劳动创造美等,甚至要求儿童重视衣着美和仪表美。

总之,在整个美育过程中,美育应随时、随处进行。

关于劳动教育。

他明确指:“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他认为,如果一个学生进行十年制教育,仅仅教给他科学基础知识,从不让他接受劳动训练,而在他毕业时把一把铲子交给他开始劳动,那么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悲剧”。

因为他在十年过程中脱离了劳动,脱离了生活,精神生活是空虚的,没有劳动技能,没有做好生活准备,特别是没有劳动情感,这无论从社会对青年一代的期望来说,还是对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来说是一种失败。

因此,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一向重视劳动教育的实施。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论述,既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的,又提出了具体的五育任务。

在论述五育时,既强调了各育的“相对独立职能”,又明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二)论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既有关于教学基本理论的论述,又有各个教学环节的体经验介绍和建议,基本上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教学论。

他从智育的基本任务出发,要求正确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两对矛盾,即教学—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在促进矛盾的辩证统一过程中,完成目的,实现和谐发展的总任务。

关于教学—教育的统一。

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或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指出这一原则不仅要求世界观教育、道德教育也必须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来进行。

反对把教育看成与学习和教养相隔绝的东西,他说:“训练和教养能够形成各种世界观吗?考虑一个人在教学过程所见到、所理解、所思考的东西,能够对他的心灵实施教育吗?”可见,他是教学、教育和教养的统一论著。

关于教学—发展的统一。

首先他强调师生通过教学有效地传授和获取知识认为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其次,他坚决反对那种只给知识,不重视发展智力的教学。

他说:“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种种原理、结论和推理一古脑塞进儿童的脑子,往往不让儿童有可能哪怕接触一下思维和活的言语的源泉,这就捆住了他们的幻想、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翅膀。

孩子时常有富有朝气的、积极的、活跃的人变成了仿佛专门用于背诵的机器。

”因此,他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并用分数去鼓励他们,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取得成绩的快乐。

关于“两套教学大纲”的论述。

在他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忠实执行国家制订的教学大纲,但不能过于机械,心目中同时装有“第二大纲”,借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阔视野,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此,他要求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吃透教材,并指出:一位优秀教师懂得东西应比“大纲”规定的内容多许多倍,课程对他来说只不过是这门学科的起码知识。

教师高深的学识是吸引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

此外,他还阐述了诸如教学任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问题。

(三)论学校管理苏霍姆林斯基自1948至1970年一直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积累了丰富的学校管理工作经验,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他认为校长不能陷入事务的漩涡,也不能官腔官调的行政命令来领导。

他说“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

”他指出,一个好校长必先是一个好教师。

因此,他本人始终兼教一门语文课,常年做班主任工作,并天天坚持听其他教师的课。

他说:“如果我每天不听两节,就算我这一天什么也没做。

”“如果今天去区里开会,明天就得补上,听四节课……如果我在一年中没有听过一位教师的至少15至20节课,我就会对他毫无了解。

”他把听课和分析课当作校长的重要工作和滋养自己思想的源泉。

他十分重视学校的思想教育。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带动和组织教师全面了解研究儿童,定期举办了研讨会,就某个学生的情况实行教育会诊。

他本人亲自搞调查,作记录,深入研究了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试办了一个6岁入学的预备班“快乐学校”,从预备班到一年级,再连续跟到十年级,一直担任该班的班主任,跟踪观察和研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措施。

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抓住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主要杠杆”,认为这是一非常实际又迫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他和他的同事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结合语文教学,模索出一套符合教学过程逻辑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基本技能体系”听、说、读、写12项基本功。

关于教师管理。

他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

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关心爱护教师,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

他说:“教师要精力充沛地工作,就需要休息;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有自由时间,以供读书和研究。

自由支配时间是根,它滋润着教育艺术的枝和叶。

”他对学校里的每一名教师都了如指掌,做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

要求教师努力提高教育素养,包括: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内容;懂得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等教育科学知识有较高的培养和工作激情。

三者不可偏废。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因此,被人尊称为“教师的教师”是当之无愧的。

关于学年总结。

他把总结工作这件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当作把握教育规律的一个要环节。

反对校长自己不动手而分派别人东拼西凑,然后加以“剪辑”的做法,也反对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到年末临时搞突击的做法。

提倡校长亲自动手,每天每周都要记事,及时整理,不断分析研究,直到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并征求大家的建议或意见。

他认为,总结不应刻板公式化,年复一年一个模式,好的总结应该既是全体教师一年创造性劳动的概括,又是下一年工作的方向和借鉴。

三、简要评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验与理论著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在他一生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既当校长,又当普通教师;既教课,又当班主任;既做具体工作,又搞科学研究。

他是一位勤奋务实,笔耕不辍的杰出人物。

这就使得他能从学校工作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了解研究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避免理论与实践中的片面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他的著作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先进教育经验宝库。

苏霍姆林斯是具有执著的教育信念和顽强的工作作风。

自从1948年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后,他的教育才华就愈益明显地展示出来。

到50年代中期以后,他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教育家,活跃在原苏联教育界。

他的工作富有鲜明的独创性和革新精神,从不拘泥于传统的陋习,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博,如他敢公开指出:30年代苏共中央发动的对“儿童学的批判有过火之处,批判的结果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了”,从而导致原苏联30至40年代直至凯洛夫教育学的严重错误,又如,1955年以前的一段时间内,原苏联普通学校一度完全取消了劳动课,而他主持的帕夫雷什中学却从未间断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