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与听觉》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耳部结构的基本知识,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深化对耳部结构和听觉功能的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耳部结构的名称及功能。

2. 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在耳部的传导机制,以及不同结构对听觉形成的影响。

学生需要结合实验观察,通过教师引导,理解复杂的生理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人体耳部结构图、耳部结构模型、实验器材(如音叉、橡皮管等)。

2. 多媒体资源:耳部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视频或动画,用于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 预习材料: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都在用耳朵听声音,那么你们知道耳朵是怎么工作的吗?”然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清晰的自然声音,如鸟鸣、流水等,引导学生去体验声音的美妙,进而引导他们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二、新知探索(一)介绍耳朵的基本构造教师可以利用模型、图示和实物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耳朵的基本构造。

让学生了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各自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过程。

(二)探究听觉的生理机制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声波如何通过外耳道传递到鼓膜,再由鼓膜振动引发听骨链的运动,最终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教师可以介绍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通过实验或图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的这些特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听觉的。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掌握耳朵与听觉的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听觉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听觉保护的意识,提醒学生保护耳朵,珍惜听觉。

二、教学内容1. 耳朵的结构与功能2. 听觉的基本原理3. 听觉实验三、教学重点难点2. 听觉的基本原理重点: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和感知的基本原理。

难点:让学生明白外耳、中耳、内耳在听觉中的作用。

3. 听觉实验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听觉的原理。

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者发出一些不同的声音,引出耳朵和听觉的话题,让学生产生对听觉的好奇和兴趣。

3. 操练让学生在实验中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4. 引申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听觉的保护,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利于听觉保护的小常识。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与解答。

六、教学手段1. 课件2. 实验器材3. 多媒体设备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感受听觉的原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 总结听觉保护的小常识3. 提出一些与耳朵与听觉相关的问题,做适当的调查研究。

九、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听觉的基本原理,并且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和了解听觉的原理。

2. 通过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引发,主动性得到提升。

3. 本节课设计强调了实践,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教学设计
b.通过实际操作听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波转化为神经冲动的过程,降低学习难度。
c.创设情境,引入听障人士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关注听力健康,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2.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耳和听觉的奥秘。
b.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点掌握:耳的结构、功能及听觉形成过程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有深入理解。特别是耳蜗内部结构及其在听觉中的作用,以及声波如何转化为神经冲动,这些内容较为抽象,是学习的难点。
2.技能培养:学生需要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听觉现象,以及进行简单的听觉实验,这些技能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关爱听障人士、关注环保、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这是教学中的重要难点。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a.利用耳模型、动画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耳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听觉形成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耳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通过学习耳的基本构造,如外耳、中耳、内耳的组成及其作用,使学生对耳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听觉障碍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a.选择题:关于耳的结构和功能,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耳与听觉》教学方案

《耳与听觉》教学方案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出示答案。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练习、表达,出示答案。
三、听觉的形成
1、主讲教师音频:
请同学们想一想:听觉是怎样形成的呢?仅有耳能否形成听觉?还需要什么的参与?
听觉的形成,还需要神经和大脑的参与。
投影:听觉是怎样形成的?
2、主讲教师音频:
请同学们看一段“听觉的形成”视频,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听觉的形成路径吗?
耳廓能够收集声波,外耳道能够传导声波,鼓膜能够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能够传递并放大振动,咽鼓管能维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前庭和半规管与身体平衡有关,耳蜗里有听觉感受器。
连连看:耳的功能
现场教师播放音频,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现场教师播放视频。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认识耳的结构。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资料,说出耳各结构的主要功能,播放答案。
良好的听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请同学们今后加强耳与听觉的保护。
现场教师播放视频,组织学生观看,表达。
现场教师播放答案。
现场教师播放视频,提出对学生的期望。
说明
在学习“听觉的形成”时,教师可现场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学生代表耳的一个结构,按听觉的形成路径排成一排,依次介绍自己的功能。
投影:耳疾资料
2、主讲教师音频:
想一想,哪些情况会导致听力障碍或耳聋?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哪些?耳毒性药物对人体听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听觉形成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都会导致听力障碍,甚至耳聋。
耳毒性药物主要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对人体听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是损害了听神经的功能。
《耳与听觉》教学方案
学科:生物
提示
《耳与听觉》是苏科版九义课标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5章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的第2部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是“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故本节课的重点是说出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认同耳的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并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耳与听觉》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初中生物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耳与听觉》,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的听觉系统如何工作,以及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本文将针对初中生物课程中的《耳与听觉》这一内容,设计一份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1.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听觉的工作原理。

2.掌握保护听力的方法,培养正确的听觉保护意识。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如为什么在嘈杂的环境中很难听清楚对方说的话等。

二、教学准备1.准备教案和教学PPT,包括耳的结构、听觉的原理以及听力保护知识等内容。

2.准备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如耳模型、动画视频等,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和思考题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4.准备一些听觉保护的宣传资料,便于教育学生正确保护听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声音的方式,引出对听觉的兴趣。

然后以一个问题开始教学,比如:为什么我们可以听到声音?这样引起学生对课题的思考。

2.知识讲解通过PPT和教学素材,讲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的构造,以及它们分别的功能。

然后讲解听觉的原理,即声音是如何被耳朵接收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讲解一些与听力有关的常见疾病,如感冒引起的耳鼻咽喉感染对听力的影响等。

3.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听觉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平常在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听力。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听觉保护知识的普及通过播放一些宣传片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一些正确的听觉保护知识,如:不要长时间听音乐,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讲话等。

也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员到班级进行听力保护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有机会提问和深入了解听力保护的重要性。

5.案例分析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比如:为什么在嘈杂的环境中很难听清楚对方说的话?等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3.2耳与听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3.2耳与听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 中耳:声波传导的桥梁
- 内耳:听觉感受器的所在
- 耳膜:声波与中耳之间的屏障
- 听觉神经:传递声音信号到大脑
3. 重点句:
- 耳与听觉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了解其工作原理对我们保护和改善听力具有重要意义。
-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耳朵的构造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学习耳与听觉的相关知识,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耳朵的构造和功能,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听觉的因素。同时,学生将能够运用生命观念分析人体生理机制,提升科学素养。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耳与听觉”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耳与听觉”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 核心素养培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等步骤,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学生还将能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对耳与听觉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升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动机和热情。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课前的自主探索环节,学生对耳朵的构造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及反思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及反思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耳朵的主要结构,掌握耳朵的重要功能;2、熟悉声波的传播原理;3、掌握听觉发育的过程;4、理解听觉缺陷及其预防。

二、教学内容1、耳朵的结构及功能(1)耳朵的主要结构。

(2)耳朵的功能:吸收声波,调节声音强度,处理声音信息,传递声音信息等。

2、声波的传播原理(1)声波的产生:声波是振动的空气波,是由声源引起的一种物理现象;(2)声波的传播;说话时声波以每秒四百贝的速度从吹口中产生,然后反射,折射,透射,吸收等到达耳朵内,被接受机官处理并让脑中识别出说话的语言信息。

3、听觉发育的过程(1)婴儿听觉发育:妊娠3月时胎儿已有听觉细胞发育,孕4月,细胞发育完善;(2)听觉发育的环节: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3)听觉发育的调节:亲情温存,声音游戏与活动等。

4、听觉缺陷的预防(1)婴幼儿进行听力检查:医学聆听诊断,调节性阈值试验,比较测听;(2)维持环境的安静:在家庭,孩子玩耍时要求安静;(3)及早干预:及早向医生诊断、治疗。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以课堂讲解为主,结合图片、图表、实物、实验、交流讨论等媒体,以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以及它的功能,了解声波的传播原理,掌握听觉发育的过程,理解听觉缺陷及其预防等为目的,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取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耳朵的结构及功能,声波的传播原理,以及听觉发育的过程和听觉缺陷的预防,使学生的学习受益良多。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还是有很大的成效的,未来也会继续加强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耳部结构及其各部分功能;2.掌握声波传递及感受声音的基本过程;3.学会防止听力损失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3. 听觉感受的基本过程及其特点;三、教学具体安排1.导入1.1.学生口诵神秘之声,使学生产生对耳朵和声音的兴趣及好奇心。

1.2.老师总结学生对声音的描述。

2.教学2.1.1.教师通过图片或模型,让学生了解耳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2.1.2.学生可以亲自试验,用手按压不同部位,感受各部分的作用。

如外耳的接收,耳道的传输,鼓膜的震动,听小骨的传递,耳蜗的转换等。

2.2 声波的基本特征及其传递2.2.1.教师讲解声音是由声波振动产生的,声波的基本特征:频率、振幅、波长等。

2.2.2.教学视频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声波行走的方向、速度和路径。

2.2.3.学生参加实验,模拟声波的生成过程,并观察其传播特征。

2.3.1.教师讲解听觉感受的基本过程:声波传送到内耳后,通过耳蜗刺激听觉感受细胞,最终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声音的感知。

2.3.2.学生参加实验,感受声音刺激产生的感官反应。

2.3.3.教师通过实验,介绍“音高谱”和“声音强度谱”,使学生了解声音的特性,如音高、响度,前后期、饱和度等。

2.4.1.教师解释并简单介绍各种导致听力损失的原因,如噪音、炮声、感染、药物、遗传等。

2.4.2.在教室内进行声音实验,反复强调声音噪声产生的影响和注意事项。

2.4.3.学生介绍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如通过降低音量、远离噪声、避免使用影响听力的药物、遵循用耳卫生规则等。

3.小结老师总结课程的亮点,让学生幸福,思考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四、课堂评估1.设置“知识问答”,考验学生对当前主题的了解。

2.视听测试,考查学生的视听能力,对学生的听觉印象进行了解。

3.展现制作,让学生展示他们可以分析和实践教学目标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大量的活动和实验,使学生了解耳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声音的传递、听觉感受以及如何防止听力损失等方面的知识。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耳与听觉”展开,主要包括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过程、听觉的保护和听觉对生活的重要性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听觉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过程,了解听觉对生活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听觉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爱护自己的听觉器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来引入本节课的话题,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引发学生对于听觉和耳朵的好奇心。

二、呈现(15分钟)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教师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呈现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的,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与听觉息息相关。

2. 听觉的过程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向学生呈现听觉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是如何通过耳朵传入大脑的,启发学生思考听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个环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讲解(20分钟)教师对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外耳的作用是接收声音,中耳的作用是传递声音,内耳的作用是接收声音并传输到大脑等。

教师详细讲解声音是如何通过外耳进入中耳,再通过内耳传输到大脑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部分的协调。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耳机播放不同频率的声音,让学生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对耳朵的影响,加深对听觉过程的理解。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听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听觉器官,让学生了解听觉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听觉保护的意识。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过程、听觉对生活的重要性等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耳与听觉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耳与听觉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耳与听觉》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听觉的基本原理;3. 理解声音的传播和感知过程;4. 能够分析常见听觉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二、知识梳理:1. 耳朵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2. 听觉的原理:声音的传播、耳蜗的工作原理;3. 声音的感知:声音的频率和强度;4. 常见听觉问题:耳聋、耳鸣、中耳炎等。

三、进修重点和难点:1. 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听觉的基本原理;3. 分析常见听觉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四、进修方法和步骤:1. 预习导学案,了解进修内容;2.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耳与听觉知识;3. 参与教室讨论,积极提问和思考;4. 完成相关练习和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室活动设计:1. 观察耳朵结构模型,了解外耳、中耳、内耳的位置和功能;2. 听取老师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理解声音如何通过耳蜗传入大脑;3. 进行声音频率和强度的实验,感知不同声音的特点;4. 分组讨论常见听觉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展示效果。

六、课后作业:1. 撰写进修笔记,总结耳与听觉知识;2. 查找资料,了解耳朵珍爱和听力保健知识;3. 完成相关练习和思考题,稳固所学知识;4. 提出自己对于听觉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七、评判方式:1. 参与教室活动的积极性;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3. 对于听觉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4. 进修笔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八、拓展延伸:1. 参观听力保健展览,了解听力保健知识;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听力保健讲座,提高学生的听力保健认识;3. 进行听觉珍爱宣传活动,提倡正确应用耳机和注意环境噪音。

以上是《耳与听觉》导学案的设计,希望学生们在进修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深入理解耳与听觉知识,提高听力保健认识,珍爱好自己的听力健康。

祝进修愉快!。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耳的构造和功能。

2. 掌握声音的特征和传播规律。

3. 理解听觉的机理。

4. 掌握听觉的测量方法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外耳:结构、功能。

(3)内耳:结构、功能、耳蜗和前庭的构造和功能。

(1)声音的定义和特征。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规律。

(3)声音的频率、幅度和波形。

(1)声音刺激耳膜的过程。

(2)听觉传导路径。

(3)听觉中枢和听觉感受的机理。

(1)测量听觉的基本方法。

(2)听力损失的分类和诊断。

(3)听觉的应用:听力辅助设备和语音训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4. 听觉损失的诊断。

四、教学方法1. 给学生提供听音乐或听故事等创造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听觉觉察力和欣赏力。

2. 使用图解、模型、视频资料等方式,直观生动地让学生了解耳的结构和听觉机理。

3. 开展小组讨论或问题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和听力损失的分类和诊断。

4. 利用实验室或听力中心等资源,让学生参加听力测量和评估。

五、教学手段和媒体1. 图片、图表等幻灯片。

2. 教学视频。

3. 耳模型、听力测量仪器等实物模型。

六、教学评价1. 课上问答。

3. 作业评估:例如做测试题、听力作业、听力日记等。

4. 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的评估:可以根据小组讨论或问题探究的成果给出相应的评估。

七、教学参考资料1. 李军,何威等著. 近代医学生理学[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2. 王世贤. 耳鼻喉科[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3. 林汉青,余聪明等. 看见音乐听见色彩[M]. 大象出版社, 2015.。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掌握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听觉,树立保护耳朵的意识,关注聋哑人士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耳朵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听觉的保护方法。

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内容: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2. 听觉的形成过程3. 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4. 听觉保护方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耳朵的结构和功能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声音,例如自然界中的鸟叫声、风声等,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些声音是如何传入自己的耳朵的。

2. 学习新知识介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功能包括接收声音、传递声音和识别声音。

3. 师生互动让学生触摸自己的耳朵,感受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区别,让学生讲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功能。

4. 小结总结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课时:听觉的形成过程1. 复习简单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学习新知识介绍听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声音的传入、外耳、中耳、内耳和大脑的协作。

3. 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下来。

4. 小结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并跟学生讨论声音是如何传入大脑的。

第三课时: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1. 复习对听觉的形成过程进行简单复习,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

2. 学习新知识介绍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包括声音的频率、响度、色彩、音调等知识。

3. 师生互动让学生听不同频率、响度、音调的声音,讨论对于不同声音的感受。

4. 小结总结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对于生活的意义。

第四课时:听觉保护方法2. 学习新知识介绍听觉的保护方法,包括远离噪音、不揉搓耳朵、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等。

3.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聋哑人士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听觉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教案 《耳和听觉》的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 《耳和听觉》的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耳和听觉》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

2. 知道听觉的基本过程。

3. 掌握音的特性。

4. 了解声音如何传播。

5. 增强学生对耳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听觉的基本过程。

2. 音的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小组讨论。

【教学工具】1. 讲义、电脑。

2. 示范模型、实验器材。

3. 图片、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学生: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什么感官感受到的吗?2. 提问:听力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你们希望你的听力有什么特别的功能?3. 引出主题: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耳和听觉。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耳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1)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及其结构(2)外耳的作用:引导声音进入耳道。

(3)中耳的作用:加强声音并将振动向内传递。

(4)内耳的作用:转换声音为神经信号并向大脑传递。

2. 听觉的基本过程(10分钟)(1)外耳接收声音。

(2)声波进入耳道,通过耳膜进入中耳。

(3)声波在中耳内的三个小骨头上造成振动。

(4)振动传递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细胞。

(5)听觉感受细胞将振动转换成神经信号并向大脑传递。

3. 音的特性(5分钟)(1)音高:发生率高低。

(2)音强:音量的大小。

(3)音色:不同的声音所具有的特殊质量。

三、实验(25分钟)1. 实验1:“声音的压力”(10分钟)(1)讲解实验操作流程。

(2)学生进行实验。

2. 实验2:“吸烟和听力”(15分钟)(1)讲解实验步骤。

(2)学生进行实验。

(3)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四、总结(5分钟)1. 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

2. 强调耳的保护。

3.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对基本概念和实验结果作简单回顾。

【巩固作业】1. 画出耳的结构并写出各部分的功能。

2. 以“音的特性”为主题,写出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教学体会】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耳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基本过程,并能够分析音的特性和声音传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保护耳朵和听觉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耳朵与听觉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耳朵与听觉的奥秘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耳朵与听觉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掌握耳朵各部位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2.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耳朵模型,培养观察、描述、分析耳部结构的能力。
3.掌握听觉障碍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听觉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听觉障碍有很多种,如耳聋、耳鸣等。其原因可能是遗传、疾病、噪声等。我们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避免噪声伤害。"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问题:如何保护我们的听觉?你身边有哪些噪声污染现象?如何减少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经过讨论,我们了解到保护听觉的方法有很多,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佩戴耳塞等。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针对耳朵与听觉知识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题,检验自己对耳朵与听觉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点评。
(3)鼓励学生关注耳朵与听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生物_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2课时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2课时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解读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部分学习内容的具体标准为: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耳的主要结构和各部分功能,总结听觉形成的基本过程,尝试分析听觉障碍形成的基本原因,学习保护耳和听觉的基本方法和有效措施,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以及关心尊重聋哑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为后面学习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做知识上的铺垫和衔接。

●教材内容分析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第二课时。

本节是在前一课时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内容的延续,也是对后续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的充实与铺垫。

内容分析:生物新课改理念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倡探究式学习,并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

本节课是学习了有关人体的营养物质消化、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等知识之后,介绍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耳与听觉的知识。

耳与听觉的内容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卫生保健和爱心教育的良好素材。

本节内容既是人体结构知识的学习,又是耳和听觉卫生保健常识的学习,而还是一次难得的培养学生尊重关爱残障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引入对耳的结构问题的思考,利用图片和视频剖析耳的三部分构造,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听觉形成的基本路线,然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听力障碍形成的基本原因,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耳的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能力目标2、说明听觉的形成过程,分析听觉障碍的基本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学习保护耳和听觉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措施,形成认同关爱和尊重残障人的情感认识。

●教学重点认识耳的结构与功能●教学难点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分析听觉障碍形成的基本原因●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举例说明、分析归纳、小组合作讨论等。

初中生物耳和听觉教案

初中生物耳和听觉教案

初中生物耳和听觉教案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听觉的基本原理;
3. 知晓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耳的结构和功能;
2. 听觉的原理;
3. 保护听力的方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耳朵模型,让学生猜测耳朵的功能。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听到声音?耳朵是如何运作的?
2. 讲解耳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
通过PPT展示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并讲解各部分的功能。

带领学生一起体验音叉和听诊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耳的运作原理。

3. 学习听觉的原理(15分钟)
通过实验演示声波传播和耳蜗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

带领学生一起做听力测试,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对耳蜗的刺激。

4. 学习保护听力的方法(10分钟)
讲解过度噪音对听力的危害,并介绍保护听力的方法,如远离嘈杂环境、佩戴耳塞等。

组织学生一起制定保护听力的计划。

5.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耳和听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知晓了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听力保护意识,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健康。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06
辅助器具使用及康复训练
助听器类型选择及使用注意事项
助听器类型:根据听力损失程度和个人需 求,选择合适的助听器类型,如耳背式、 耳内式等。
正确佩戴助听器,避免过度放大声音造成 听力进一步损伤。
定期清理助听器,保持其良好工作状态。
使用注意事项 保持助听器干燥,避免受潮。
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及效果评估
外耳道内的声波经过鼓膜传导,引起鼓膜振动,进而带动听小骨链运动,将声音放 大并传递至内耳。
内耳的耳蜗内充满淋巴液,声音振动经过淋巴液传导至基底膜,引起基底膜上的毛 细胞运动。
听觉细胞反应机制
毛细胞对声音振动敏感,能将声音振 动转化为神经信号。其顶部有纤毛结 构,对特定频率的声音有选择性反应。
不同类型的毛细胞对应不同的声音频 率,共同构成了人类听觉的频率范围。
中耳功能
主要起到声音放大和传导的作用。鼓膜 振动经过听小骨的杠杆作用,将声音放 大并传导至内耳。
内耳结构与功能
内耳结构
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负责平衡感觉,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内耳功能
主要负责听觉和平衡感觉。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对声音进行转换,产生神经冲 动传导至大脑进行识别。
听觉传导通路
在传递过程中,神经信号经过多 次突触传递和化学性突触传递, 确保了信号的快速、准确传递。
大脑皮层对声音识别
听觉皮层位于大脑颞叶,是处理听觉信息的高级中枢。它对传入的神经信号进行进一步的分 析和整合。
在听觉皮层内,神经元对特定的声音特征(如音调、音色、时序等)有选择性的反应,形成 了不同的功能区域。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耳和 听觉相关的问题,具备初步的听觉实 验和测量能力。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及反思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及反思

②你说得对吗? 用鼠标点击幻灯片“耳的剖面图”中的各个结构, 让学生说出各结构名称。学生说对一个,屏幕上随着 就显示出此名称,立即给学生以肯定;如学生没有答 对,要引导学生查找书上的相关内容,直到找对、答对 为止。学生回答完毕,屏幕上就完整地显示出了各结 构名称。这样,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 识得以确定和巩固。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 ③动手实践 让学生分组观看耳模型,并将分离的各结构模型 组装成完整的耳模型,然后推荐几名学生到前台演示 耳的组装过程并根据模型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在讲述耳廓的功能时,可以加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 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试有什么感觉,如生答前方传来 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进而引导他们明白耳廓有收集声 波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用手指掩住外耳道,感觉外边 传来的声音是否变小或听不到了,如是,进一步说明 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并提高动

万 笺方数据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徐丙容 遵义县鸭溪镇中学 贵州教育 GUIZHOU EDUCATION 2009,(2)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uizjy200902016.aspx 授权使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gxzz),授权号:7a3d5f94-df2c-4733-86fd-9e6900bff99f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2日
鬻麟lll鬻嚣鬻麟戮缀麟鬻l粼缀缀鬻燃攀㈥麟麟㈧瀚戮l㈧鬻湖黼黼㈧鬻瀚燃糊燃瀚嬲黼瀚穗鳓缴
曼蠹州熬直至QQ里:2
疆■囊圈
《耳与听觉》 教学设计及反思
。徐丙容(遵义县鸭溪镇中学)
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章的第二 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第二课时。 生物新课改理念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 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倡探究式学习,并提高他们的 思想素养。耳与听觉的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探 究式学习、卫生保健和爱心教育的良好素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 (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 2.技能目标。 (1)通过“耳的结构”立体模型组装培养学生的 兰维立体观念。 (2)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 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 生习惯的教育。 (2)通过对聋哑演员邰丽华向5・12汶川特大 地震灾区捐款的感人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关心他 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耳的结构和功能

《耳与听觉》教学反思.doc

《耳与听觉》教学反思.doc

《耳与听觉》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摆正了学生的“学习者”位置,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存在的不足(1)“让学生记录下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一步要落到实处,避免在小组或全班交流时出现“人云亦云”的从众现象。

(2)要发挥教师的课堂调控作用;教师要有预见性,要未雨绸缪。

(3)教师要摆正自己当“配角”的位置,随时注意不要“越位”,不能越俎代庖。

(受长期养成的教学习惯的影响,我经常犯以上的“错误”。

)1.成功之处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摆正了学生的“学习者”位置,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存在的不足(1)“让学生记录下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一步要落到实处,避免在小组或全班交流时出现“人云亦云”的从众现象。

(2)要发挥教师的课堂调控作用;教师要有预见性,要未雨绸缪。

(3)教师要摆正自己当“配角”的位置,随时注意不要“越位”,不能越俎代庖。

(受长期养成的教学习惯的影响,我经常犯以上的“错误”。

)1.成功之处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摆正了学生的“学习者”位置,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存在的不足(1)“让学生记录下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一步要落到实处,避免在小组或全班交流时出现“人云亦云”的从众现象。

(2)要发挥教师的课堂调控作用;教师要有预见性,要未雨绸缪。

(3)教师要摆正自己当“配角”的位置,随时注意不要“越位”,不能越俎代庖。

(受长期养成的教学习惯的影响,我经常犯以上的“错误”。

)1.成功之处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摆正了学生的“学习者”位置,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存在的不足(1)“让学生记录下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一步要落到实处,避免在小组或全班交流时出现“人云亦云”的从众现象。

(2)要发挥教师的课堂调控作用;教师要有预见性,要未雨绸缪。

(3)教师要摆正自己当“配角”的位置,随时注意不要“越位”,不能越俎代庖。

(受长期养成的教学习惯的影响,我经常犯以上的“错误”。

)1.成功之处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摆正了学生的“学习者”位置,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a bibliotek万 方数据
35
课堂裹脚 徽缫黼獭粼黼麟麟鬻黝燃黼糕麟黼骥黼黼缫黼黼嬲麟麟鳓麟黝瓣麟徽燃瓣缫||||l瓣瓣lll瑟粼瓣鬻穗粼糕溺粼溪||||萋
●塞蜘教直至QQ里:2
要求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再让学生讨 论、争论、交流、帮助。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 学生的问题得到很快地解决。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学会了提问题与解答问题,学会了合作共事,这 将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互助。并加强自主学习能
万 笺方数据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徐丙容 遵义县鸭溪镇中学 贵州教育 GUIZHOU EDUCATION 2009,(2)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uizjy200902016.aspx 授权使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gxzz),授权号:7a3d5f94-df2c-4733-86fd-9e6900bff99f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2日
力。
层)一形成视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温故,为知新作准备。 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出: 外界声波一(耳廓)一(外耳道)一鼓膜一( 锤骨)一(砧骨)一(镫骨)一(耳蜗)内有听觉感 受器一(位听神经)一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此时屏幕上展示听觉的形成过程的说明性文字。 接着鼓励学生总结出:外耳集音,中耳传音,内耳感 音。然后让学生互相对喊,再次感觉听觉的形成。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关注耳的卫生保健。 由邰丽华的耳聋经历(两岁时被注射链霉素致 聋)引出耳的卫生保健(1、减少和消除噪声;2、不用 尖锐的东西挖耳朵;3、遇到巨大的声音,迅速张开 口,或者堵耳、闭嘴,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4、 鼻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避免中耳炎;5、不让污水进 入外耳道,避免其感染;6、避免药物性耳聋),并向学 生及时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体会残疾人的困难,学 会关爱别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关注健康,关心他人。 3.拓展创新。 (1)为什么人们认为晕车、晕船与内耳结构有关? (2)为什么要在遇到大的声音时要堵住外耳道或 张开嘴巴?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思维广度。 (3)爱心体验。 通过聋哑演员邰丽华团队向5・12汶川特大地 震灾区捐款的感人事迹,试问: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 不能产生正常听觉的人都能关心他人,那我们同学们 是不是更应奉献出关心和爱呢?此时屏幕上显示标 有字幕“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 人间”的图片。全体起立同唱《爱的奉献》。让歌声沁 入学生心田,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心他人、关心社 会、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设计意图:升华学生的爱心意识。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探究、模型组装、问题启发、直 观课件等,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自主解答问题 的能力、动手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 力得到提高。在课前课后的情感呼应中加深了学生 对关注健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情感的感悟。 根据校本情况设计了这节课,并在乡镇中学如实 上了这节课。听课教师认为有特色,达到了预期的教 学效果。师生互动活动开展很好。学生反应听得懂, 对《生物学》更感兴趣了。口 (责任编辑李蜀黔)
手能力。
④小结耳的结构和功能 首先,在屏幕上显示出注明了耳的结构名称和功 能的耳的剖面图;接着,在屏幕上显示出此图表:
外耳{荠窑釜:咚喜蠢薯音
,鼓膜:产生振动 Ⅱ
中耳{鼓室:咽鼓管通到咽部
L听小骨:传导振动
内耳』嵩篓管弦头部位置变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耳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得到 巩固。 (2)探究听觉的形成。 引导学生复习以下知识: 刺激一感受器一传人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 经一效应器 光线一眼一视觉神经一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
②你说得对吗? 用鼠标点击幻灯片“耳的剖面图”中的各个结构, 让学生说出各结构名称。学生说对一个,屏幕上随着 就显示出此名称,立即给学生以肯定;如学生没有答 对,要引导学生查找书上的相关内容,直到找对、答对 为止。学生回答完毕,屏幕上就完整地显示出了各结 构名称。这样,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 识得以确定和巩固。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 ③动手实践 让学生分组观看耳模型,并将分离的各结构模型 组装成完整的耳模型,然后推荐几名学生到前台演示 耳的组装过程并根据模型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在讲述耳廓的功能时,可以加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 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试有什么感觉,如生答前方传来 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进而引导他们明白耳廓有收集声 波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用手指掩住外耳道,感觉外边 传来的声音是否变小或听不到了,如是,进一步说明 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并提高动
教学难点 听觉的形成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及观察组装探究法。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放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小郎铮被救时向解放 军敬礼的故事的录音(并配相应图片),让学生们专注 地听。然后进行提问:刚才听清楚了故事内容吗?通 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耳与听觉课题:是的,我们听到了 小郎铮被救后向解放军敬军礼的感人故事。这个故 事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师问)小郎铮的行为让我们 感动吗?根据学生回答继续开展提问,那这个故事现 在还萦绕在我们的大脑里吗?同学们是不是通过我 们的耳朵听到了这个完整故事?学生回答后点题:现 在我们就共同来探究《耳与听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情感及求知欲。 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课时学完“眼与视觉”的知识 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内容的延续,是神经系统 知识完整性的充实。 2.新课内容。 (1)探究耳的结构和功能。 ①屏幕一h显示出课件中的(隐去了结构名称的) 耳的剖面图的幻灯片,同时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 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看完书后)及 时组织学生分组互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
鬻麟lll鬻嚣鬻麟戮缀麟鬻l粼缀缀鬻燃攀㈥麟麟㈧瀚戮l㈧鬻湖黼黼㈧鬻瀚燃糊燃瀚嬲黼瀚穗鳓缴
曼蠹州熬直至QQ里:2
疆■囊圈
《耳与听觉》 教学设计及反思
。徐丙容(遵义县鸭溪镇中学)
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章的第二 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第二课时。 生物新课改理念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 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倡探究式学习,并提高他们的 思想素养。耳与听觉的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探 究式学习、卫生保健和爱心教育的良好素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 (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 2.技能目标。 (1)通过“耳的结构”立体模型组装培养学生的 兰维立体观念。 (2)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 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 生习惯的教育。 (2)通过对聋哑演员邰丽华向5・12汶川特大 地震灾区捐款的感人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关心他 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耳的结构和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