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检验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品硫化模具检验规范
一、总则
1、检验人员必须具有机械加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五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且能满足单件加工对检验工作的各项要求。
2、检验人员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校验合格并在检定周期内。
3、检验人员验收前应该熟悉相关模具图样和技术文件及加工方法,了解模具的关键尺寸及装配关系控制要点。
4、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模具图样和技术文件所要求、所规定的要求对模具进行检测和判定。
5、检验人员对工模车间在制模具进行标识。
6、检验人员必须定期(三个月、最长六个月)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检测方法,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检验制度
1、首检制度
对每个操作者进行每一道工序加工的模具零件,应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判定,并如实填写记录。
2、巡检制度
对工艺文件规定的关键零件或关键工序实行巡检制度,确保关键零件加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3、转序检验制度
对即将转入下道工序的模具零件,应全数进行检验,以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4、完工检验
对即将转入试制环节(转入下一工序)的模具零件,必须进行完工检验(已注证明检验合格的工序可以免检),检验内容包括:
a、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图样要求;
b、有无遗漏加工工序。
三、基本检测方法
1、外径的测量
a、测量被测件外径尺寸时,至少应在圆周、轴向四个位置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应进行记录。四次测量的切点夹角应在60°~120°之间,最大与最小直径之差即为该外径尺寸圆度误差。
b、当被测件直径长度大于25mm时,需做直线度检测,利用刀口尺工作面与外径母线接触,观察漏光情况,然后作检测记录。
c、在作b项检查的同时,还需要作圆度检测,即在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别取较大间隔的四个位置进行外经测量,方法同a项,取其中误差值最大两组做记录并计算圆度误差值。
2、内径的测量
测量被测件内径尺寸,至少应在轴向三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三次测量的位置应检测一次旋转60°再测量,最大与最小内径之差为该内径的圆度误差。
3、长(深)度的测量
因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在测量被测件长(深)度尺寸时,至少在轴向两个不同位置上进行测量并做记录,两次测量位置应在圆周的180°方向。
4.配合面的检测
配合面采用红丹涂色法检测。在检测面上涂较薄的红丹,被测面不动,转动相配合的零(部)件一圈,观察红丹研合研合情况,红丹被均匀抹去程度大于70%,则配合良好。
5.锥面配合间隙检测
将锥度相同的外锥与内锥按使用状态闭合,推紧上下零件使之完全结合,先轻轻推动锥度配合部,再旋转一周;推动无间隙且能较轻松转动,则锥度配合间隙符合要求。
6.锥度的检测
6.1 直接测量法
使用万能角度尺、角度样板直接测量或使用影像投影仪进行测量,使用影像投影仪测量时,应注意被测件的轴线要与投影仪平面平行,并且被测锥面中心位置与投影仪基准线相重合。
6.2 间接测量法
使用三角函数算法计算锥度大、小端与长度(此法需要测量相当准确)。
7、表面平面的检测
7.1、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采用样块比较法进行比较判断。
7.2、平面度的检测
采用打表法检测。即在平面上放置三个可调支承,将被测件测量面向上放置在支承点上,调整支承点,使三点等高(百分表在三点上的读数为零),打表所得峰谷值即为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8、位置度检测
8.1、同轴度(跳动)检测
在车床上用杠杆百分表先找正被测件端面跳动小于0.01,找正夹持端与锥度定位面的跳动小0.01,每旋转卡盘一周,依次检测内孔、锥面、圆弧、其它加工面与锥度定位锥的跳动量,每项中最大值为该被测件的同轴度或跳动误差。
8.2、平行度误差的检测
采用厚薄差法,即用千分尺测量被测零件各测量位置的尺寸,取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该零件的平面度误差。
8.3、垂直度误差检测
采用比较法测量零件的垂直度,以平板工作面模拟基准轴线,刀口角尺与平板基准面构成垂直基准,将被测件放置于刀口状的V形块上,工件一端与挡板固定,将刀口角尺的工作面与被测零件的平面相靠,观察两侧之间的光隙,用塞尺确定其间隙值。将被测件在V形块上旋转90°,再进行测量,如此重复若干次,其中最大值为该被测件的垂直度误差。
9、检验标准
按图样规定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和评定。图样或技术文件未注尺寸公差,按照GB/T1804-C级执行,未注形位公差按照GB/T1804-10级进行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