痄 腮ppt课件
流行性腮腺炎 PPT课件
![流行性腮腺炎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eb87ed227916888586d722.png)
增高,淋巴細胞可相對增加。 4.血清、尿澱粉酶增高。 5.可疑病例作血清學檢查及病原學檢查。
鑒別診斷
1.淋巴結炎 腫痛不以耳垂為中心,腫 塊邊緣清楚,質地較堅硬。
2.化膿性腮腺炎 腮腺部位劇痛及觸痛, 腮腺管濃液流出。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 細胞增高。
分型論治—變證
2.毒竄睾腹 證候 腮腫,或腫脹漸退,男性睾丸腫痛,
女性少腹疼痛,疼甚者拒按。舌質偏紅, 苔黃,脈弦數。 治法 清瀉肝火,活血止痛。 方藥 龍膽瀉肝湯加減。
其他治法
1.鮮地龍加白糖、鮮仙人掌(去刺)、鮮馬齒 莧、任選一種。搗爛外敷腮部,qd,適用於腮 部腫痛。
2.如意金黃散、紫金錠、青黛散,任選一種, 以水或醋調勻後外敷腮部, qd,適用於腮部腫 痛。
機理: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上呼吸道並增 殖 局部炎症和免疫反應 增殖的病 毒 入血 病毒血症 播散入腮腺、頜 下腺、性腺、胰腺、乳腺、中樞神經系 統 病毒再度增殖再入血 引起炎症 不同症狀。
西醫病理變化
病理:受侵犯的腺體出現非化膿性炎症 病變,腺體增大,周圍組織的充血、 水腫,其被膜可見點狀出血,腺體細 胞發生渾濁,腫脹或壞死,腺體間質 有漿液纖維素性滲出物和淋巴、單核 及少許中性粒細胞浸潤。
3.其他病毒性腮腺炎 流感病毒、副流 感病毒、巨細胞包涵體病毒等也可引起 腮腺炎,可依靠病原學抗體檢測鑒別。
辯證要點
❖本病的辯證,以經絡辯證為主,根 據全身及局部的症狀,區別常證和 變證。
辨證論治—治療原則
常證: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為主。病初 溫毒在表,須配合疏風解表。熱毒壅結 者,以清熱解毒為主。腮腫硬結明顯者, 治療軟堅散結,清熱解毒。
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ppt课件
![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48c2b3b8f67c1cfad6b8fa.png)
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
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卫生所
1
流行性腮腺炎
★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 ★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方法 ★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方法
17
18
(一)饮食:软食、半流,避免硬、酸、辣、酒, 以免疼痛加重。
(二)局部治疗:可外敷:青黛散、金黄散、季 德胜蛇药片。民间:仙人掌去皮捣烂外敷, 消肿止痛,基层医院可试用。
(三)抗病毒治疗: 1.病毒唑:一般不用,并发脑炎时可静滴。 2.潘生丁:口服有效。干扰素:疗效不定。 3.中药:板兰根、大青叶等,疗效不定。
2
流行性腮腺炎
★定义: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 以腮腺肿痛为特征的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 多发于儿童、青少年。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 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是我们常称痄腮。人是 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
★特征:①腮腺非化脓性肿大、疼痛。 ②可侵及全身其他腺体、器官。
★病因:腮腺炎病毒副粘病毒科,RNA病毒 存在部位→病人唾液、血、尿、脑脊液
14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15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16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4
临床表现
★前驱表现:中低度发热(38℃)或不发热,头痛、 厌食、肌痛等。
★腮腺肿痛: • 时间:持续7~10天,一侧肿痛2 ~3天后对侧肿痛。
流行性腮腺炎 ppt课件
![流行性腮腺炎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b0c266852458fb770b5689.png)
ppt课件
4
2
ppt课件
5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时行温热疫毒 之气或外感风温邪毒从口、鼻而入,挾痰火 壅阻少阳、阳明之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 所致。
ppt课件
6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
其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 受感染不发病)。病人自发病前2~6天至腮腺 肿胀消退前均有传染性。其传染途径是病毒通 过病人唾液、鼻咽分泌物等传播,也可以通过 病人唾液污染的食物和食具传播。
方法:使用小功率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距离 控制在30~50cm,每穴照射5~10分钟,每 日1次,5次为1疗程,阿是穴、颊车穴每次必 用。
ppt课件
21
5
ppt课件
22
按语
因本病具有传染性,发现病人应及时隔 离,流行期间,应经常检查儿童腮部,有可 疑病人,及时隔离观察。
针灸治疗对早期患者效果较好,有接触 史的易感儿童,可针合谷、颊车,预防本病, 每日1次,也可采用板蓝根20~30g,银花 10~15g(兰花汤),水煎服,每天1剂,连 服3天,可预防本病。
取穴:腮腺、耳尖、神门、面颊、皮质下、肾 上腺 方法:针刺可每天1次。药籽贴按压,每天按 压4~5次,每次每穴30~50下。如为预防, 可每天按压2次,4天为1疗程。
ppt课件
18
灸法(灯草灸)
(1)角孙或耳尖:操作同前。 (2)背部胸椎上寻找压痛点:让患儿俯卧在 检查床上或端坐,暴露背部,检查者用右手拇 指从轻到重按压患儿的胸椎,从第1胸椎至第 十二胸椎逐节按压,上下反复3次,以触探压 痛点,一般流行性腮腺炎压痛点在第4~7胸 椎的其中一个胸椎上,找到压痛点后作标记, 按灯草灸之方法操作,烧灼压痛点一次即可。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ac1f9f5fbfc77da269b19e.png)
1.病因介绍
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00~200 微米,孢膜上有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及具有细胞融合作用的F 蛋白。该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因与副流感病毒有共同抗 原,故有轻度交差反应。从患儿唾液、脑脊液、血、尿、 脑组织及其他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2.临床表现
•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 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 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 39℃以上。
6.并发病症
• 1.脑膜脑炎 • 腮腺炎病毒昰嗜神经组织病毒,脑膜脑炎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并发
症,男孩较女孩多3~5倍。腮腺炎脑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炎不易鉴 别,以头痛、呕吐、颈项强直为常见症状,20%的患儿发生惊厥。脑 脊液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膜脑炎症状可 能在腮腺肿大前或同时发生,也有腮腺肿后2周内出现。脑电图可有 改变但无特异性。一般预后良好。个别脑炎病例也可留有后遗症。中 国已有血清学证实的腮腺炎脑炎病例,自始至终无腮腺肿痛者。 • 2..睾丸炎 • 男性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青春发育期后的男性发病率14%~35%。 早期症状常发生在腮腺肿大1周左右,突发高热、寒战、头疼、恶心、 下腹疼痛、患侧睾丸胀痛伴剧烈触痛,阴囊临近皮肤水肿、发红也显 著,鞘膜腔内可有黄色积液。病变大多侵犯一侧,1/3~1/2的病例发 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由于病变常为单侧,即使双侧也仅部分曲精 管受累故很少导致不育症。常伴发附睾炎
• 3.卵巢炎
占青春期后女性患者的5%~7%。卵巢炎症状 有发热、呕吐下腰部酸痛,下腹部轻按痛,月经 周期失调,严重者可扪及肿大的卵巢伴压痛。迄 今尚未见导致不育的报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其他
流行性腮腺炎ppt幻灯片
![流行性腮腺炎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2a89ec9ad4d8d15abe234ea0.png)
分型论治—变证
2.毒窜睾腹
证候 腮肿,或肿胀渐退,男性睾丸肿痛,女性 少腹疼痛,痛甚者拒按。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泻肝火,活血止痛。
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龙胆草、栀子、 黄芩、黄连、柴胡、川楝子、荔枝核、延胡索、 桃仁、甘草。
其他治法
1.鲜地龙加白糖、鲜仙人掌(去刺)、鲜马齿苋任 选一种。捣烂外敷腮部,qd,适用于腮部肿痛 2.如意金黄散、紫金锭、青黛散,任选一种,以水 或醋调匀后外敷腮部, qd,适用于腮部肿痛。 3.灯火灸法:取患侧角孙穴,用1支火柴点燃, 迅速按于角孙穴上(火即自灭)。火灸后局部皮 肤呈白色,或发红,别无不适, qd 。
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肿痛在3~5天达到高
峰,一周左右消退。
腮部漫肿
腮部漫肿
1.脑膜脑炎 男:女=3~5:1。 发病机制:①是腮腺炎病毒感染神经元;②是感染 后脑炎伴有脱髓鞘病变(髓鞘破坏,轴索及神经 胶质相对完整)。 临床表现:高热、头痛、嗜睡、颈项强直、呕吐 脑脊液呈病毒性脑炎改变——压力增高,白细胞 数<500×106/L,亦有达1000×106/L者,以淋 巴为主,蛋白正常或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 一般预后良好,大多1~2周内恢复。脑炎可能留 下永久的后遗症甚至死亡。
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常证: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主
病初温毒在表,须配合疏风解表
热毒壅结者,以清热解毒为主
腮肿硬结明显者,治以软坚散结,清热解毒
★变证:邪陷心肝—熄风开窍,毒窜睾腹—清 肝泻火。应配合外治法,促进局部消肿止痛
分型论治—常证
1.温毒在表
证候 微热恶寒,咽红、咽痛、纳差。以耳垂 为中心腮部漫肿疼痛,压之有弹性感,咀嚼 不便。舌尖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腮腺炎课件
![腮腺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5c67a4dd3383c4bb4cd24c.png)
腮腺炎腮腺的解剖图腮腺(parotid gland)略呈三角楔形,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部的表面。
腺的后部特别肥厚,深入到下颌后窝内。
由腺的前端靠近上缘处发出腮腺管,在距颧弓下方约一横指处经咬肌表面前行,绕过咬肌前缘转向深部,穿过颊肌开口于颊部粘膜,开口处形成一个粘膜乳头,恰和上颌第二磨牙相对。
唾液腺有3对: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腮腺。
腮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患腮腺炎时,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面部就像被打肿脸的胖子。
腮腺炎的定义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
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
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途径多流行于冬春季节。
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腮腺炎的分类腮腺炎分为细菌性和传染性两种。
化脓性腮腺炎是细菌性腮腺炎的一种。
化脓性腮腺炎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是葡萄球菌。
常见的病因是:1.腮腺分泌机能减退,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及衰弱的患者;2.腮腺导管口堵塞;3.腮腺邻近组织的炎症。
化脓性腮腺炎的症状是发热、白细胞增多,腮腺局部红、肿、痛、热。
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病毒性腮腺炎通常称之为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又名“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多见。
较多发生于幼儿或少年时期有传染接触史,以4至15岁儿童发病率较高,成人发病症状往往较儿童为重。
可双侧或单侧受累,白细胞不但不增高反而减低或正常,局部症状和化脓性差不多,但没有化脓。
一次得病之后,可有持久的免疫力。
流腮PPT课件
![流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8e1b7b48d7c1c709a14502.png)
毒,因此病人在此2周内有高度传染性
5
流 行 病 学
人群易感性
人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普遍易感。男女均可患病。2岁以下、 40
岁以上者很少发病,约50%的病例发生在5-9岁儿童,14岁以下的患者 则占90%。 感染病毒后无论发病与否都能产生免疫反应,一次感染后可获得 终身免疫,由于各毒株间抗原性较近似,再次感染发病者很少见,仅
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可再次感染发病
流行特征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温带地区以冬季或春季最多。
6
发 病 机 制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首先侵入口腔黏膜和鼻黏 膜,在上皮组织中大量增生后进入血液循环(第一 次病毒血症),经血流累及腮腺及一些组织,并在 其中增生后,再次进入血液循环(第二次病毒血 症),并侵犯上次未受波及的一些脏器
14
并 发 症
2. 生殖系统并发症 腮腺炎病毒侵犯成熟的生殖腺体,多见于青春期以后病人 1)睾丸炎: * 占男性病例的14%-35% * 一般13-14岁后发病率明显增高 * 常在腮腺肿大1周左右开始消退时,突发高热、寒战、睾丸胀痛伴
明显触痛,一般约10天左右消退。阴囊皮肤水肿,鞘膜腔积黄色液体。约
7
临 床 表 现 和 诊 断
临床表现: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自然病程约为10-14天。
大多数病人起病较急,无前驱症状
1.发热:伴全身不适,体温与病情成正比,热型可呈双峰
型,热度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8
临 床 表 现 和 诊 断
2.腮腺肿胀: 一侧或两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 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 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重症者腮腺 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并发症
1、神经系统并发症
神经系统并发症可有脑炎及脑膜炎两种 。
2、生殖器官并发症
睾丸炎、副睾炎或卵巢炎多见于青春期后,儿童 期少见。
3、急性胰腺炎
可见于年长儿,大多发生于腮腺肿胀后3日~ 4日或一周 。胰腺充血、水肿,胰岛可见轻度退 化及脂肪性坏死改变。
4、感音性耳聋
-
11
3. 实验室检查
证候 多在腮肿的同时,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头 痛项强,呕吐,嗜睡神昏,四肢抽搐,舌红,苔黄, 脉弦数。
治法 清热凉营,熄风开窍。 方药 清营汤和羚角钩藤汤加减。
常用银花、连翘、黄连、竹叶清热解毒透邪;水牛 角、生地、丹皮、玄参清热凉血养阴;羚羊角、钩 藤、菊花凉肝熄风;白芍、甘草柔肝软痉;石菖蒲、 郁金化痰开窍醒神。高热、神昏、抽搐者,可配合 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增加清热凉营、熄风开窍之 功。
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多在正常或有增多,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血清和尿淀粉酶升高。
-
12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
常继发于其他热性病之后,多为单侧,局部有红肿 热痛,化脓后有波动感,按压腮腺时有脓液自腮腺 管口流出。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2.急性淋巴结炎
在颈前、耳前、颌下部位发生,常伴有头面部、咽 部、扁桃体、牙齿等原发病变,肿大不以耳垂为中 心,质地坚硬,边缘清楚,可有局部红肿热痛、化 脓,腮腺管口不红肿,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 可有明显增多。
内陷心肝,佐以熄风开窍。常配合外治疗法。
-
15
三、分证论治
1. 常证
(1)温毒在表
证候:(1) 发热,微恶风寒,或头痛、咽痛, (2)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痛,张口不利,咀嚼不便,
(3)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消肿散结。
方药 : 柴胡葛根汤加减。
方中柴胡、葛根、升麻疏风清热,柴胡又可疏肝解郁;石膏、 黄芩、连翘清热泻火解毒,连翘又消肿散结;牛蒡子、桔梗、 甘草清热利咽;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常加板蓝根清解温毒, 夏枯草清肝火散结消肿,僵蚕解毒化痰、通络散结。
-
19
(三)邪毒窜腹
证候 上腹部疼痛,拒按,严重者呈突 发性剧痛,伴恶寒、发热、呕 吐、腹胀、腹泻或便秘,舌红, 苔黄,脉弦数。
辨证 邪毒窜腹,壅滞少阳 治法 疏肝理气,解毒通腑。 方药 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黄芩、栀子、川楝子、郁金、赤
-
17
2. 变证
(1)邪窜睾腹
证候:(1) 腮肿渐消,发热,一侧或两侧睾丸 肿痛,或见少腹疼痛;
(2)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肝泻火,活血消肿。
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龙胆草泻肝胆实火;山栀、黄芩清热泻火;柴胡、 川楝子疏利肝胆;荔枝核、延胡索理气止痛;桃仁、 赤芍活血消肿。
-
18(2)邪陷心肝 Nhomakorabea-
3
发病情况
1.季节:冬春季节 2.年龄:学龄儿童及青少年 3病源:腮腺炎病毒 3.传染源:腮腺炎患儿 4.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唾液污染物 5.免疫力:终身免疫力 6.预后:大多良好,病重可合并脑膜脑炎、睾
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7.隔离期:腮肿完全消失后3天
-
4
金·《疮疡经验全书· 痄腮》说“此毒受在 牙根耳聤,通过肝肾,气血不流,壅滞颊腮, 此是风毒肿。”指出了痄腮的病因病机和病 位。
-
8
诊断
1. 流行病学史 多在冬春季节,多为易感儿童,当地有本病发
生或流行,近期有接触史。
2. 临床表现
初起类感冒症状伴咀嚼肌疼痛; 1~2天后,耳下腮部肿胀,通常先见一侧,也有两侧同时肿
大; 腮肿特点:
(1)部位: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的漫肿; (2) 形: 边缘不清楚; (3)色:表皮不红腮腺管口红肿; (4)触之微热并有轻压痛及弹性感 (5)腮腺肿大3~4天达高峰,热度最高; (6)4 ~5天消退,若无并发症,整个病程约1~2周。
痄腮
-
1
目的要求
了解痄腮概念,发病情况
熟悉痄腮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
掌握痄腮的诊断要点及中西医治疗要 点
-
2
概述
定义:
痄腮是由感受风温时毒引起的急性时行疫病。 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特征。
临床特征为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颌下腺、 舌下腺)非化脓性肿大、疼痛。
命名:
痄腮的病名首见于金代。 因腮部肿大而称“搭腮肿”、“腮颌发”;还因有传染性而称 “时行腮肿”、“颅鹚瘟”、“蛤蟆瘟”、“温毒”等。 西医学称本病为“流行性腮腺炎”。
明·《外科正宗·痄腮》 “痄腮乃风热湿痰 所生,有冬温后天时不正,感发传染者,多 两腮肿痛,初发寒热。”并提出内服柴胡葛 根汤,外敷如意金黄散。
-
5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内因:素体虚弱 (二)外因:感受风温邪毒 二、病机 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 凝滞耳下腮部。
-
6
风温邪毒
壅阻胆经
凝滞腮颊
腮部肿痛
常证
内窜肝经
邪陷心肝 引睾窜腹
昏迷、抽搐
变证
睾丸肿痛 腹痛
痄腮病因病机图
-
7
发病机理:
传播途径主要为通过唾液飞沫吸入,侵入 口腔和鼻粘膜,在上呼吸道上皮组织内繁殖, 形成病毒血症,再侵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胰腺、性腺等腺体,也可涉及神经组织及其他 器官。
为非化脓性炎症改变。
腮腺腺体及其周围组织充血、肿胀及水肿,被膜上 可见点狀出血,腺泡细胞呈混浊肿胀或坏死碎解,腺 体间质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
16
(2)热毒蕴结
证候 :(1) 高热不退,烦躁口渴,咽红肿痛,或头 痛、呕吐;
(2)两侧腮部显著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 嚼困难;
(3)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 普济消毒饮加减。
常用黄芩、黄连、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牛蒡子、薄荷 辛凉透邪;马勃、玄参、桔梗、甘草清热利咽消肿;僵蚕 解毒通络、化痰散结。壮热、口渴者,加生石膏、知母清 气分之热;腮肿坚硬者,加海藻、昆布软坚散结;大便秘 结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
-
13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轻重 轻证:发热不高或无热,腮肿较轻不坚硬,无
变证;
重证:高热不退,腮肿较重,坚硬拒按,或见 变证。
2.辨常证、变证 若见睾丸肿痛,少腹或上腹疼痛,恶心呕吐, 或神昏抽搐,为变证。
-
14
二、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为原则。
温毒在表,配以疏风解表; 温毒入里,重用清热解毒; 窜睾入腹,佐以清肝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