痄 腮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
2. 变证
(1)邪窜睾腹
证候:(1) 腮肿渐消,发热,一侧或两侧睾丸 肿痛,或见少腹疼痛;
(2)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肝泻火,活血消肿。
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龙胆草泻肝胆实火;山栀、黄芩清热泻火;柴胡、 川楝子疏利肝胆;荔枝核、延胡索理气止痛;桃仁、 赤芍活血消肿。
-
18
(2)邪陷心肝
明·《外科正宗·痄腮》 “痄腮乃风热湿痰 所生,有冬温后天时不正,感发传染者,多 两腮肿痛,初发寒热。”并提出内服柴胡葛 根汤,外敷如意金黄散。
-
5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内因:素体虚弱 (二)外因:感受风温邪毒 二、病机 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 凝滞耳下腮部。
-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风温邪毒
壅阻胆经
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多在正常或有增多,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血清和尿淀粉酶升高。
-
12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
常继发于其他热性病之后,多为单侧,局部有红肿 热痛,化脓后有波动感,按压腮腺时有脓液自腮腺 管口流出。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2.急性淋巴结炎
在颈前、耳前、颌下部位发生,常伴有头面部、咽 部、扁桃体、牙齿等原发病变,肿大不以耳垂为中 心,质地坚硬,边缘清楚,可有局部红肿热痛、化 脓,腮腺管口不红肿,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 可有明显增多。
-
10
并发症
1、神经系统并发症
神经系统并发症可有脑炎及脑膜炎两种 。
2、生殖器官并发症
睾丸炎、副睾炎或卵巢炎多见于青春期后,儿童 期少见。
3、急性胰腺炎
可见于年长儿,大多发生于腮腺肿胀后3日~ 4日或一周 。胰腺充血、水肿,胰岛可见轻度退 化及脂肪性坏死改变。
4、感音性耳聋
-
11
3. 实验室检查
-
19
(三)邪毒窜腹
证候 上腹部疼痛,拒按,严重者呈突 发性剧痛,伴恶寒、发热、呕 吐、腹胀、腹泻或便秘,舌红, 苔黄,脉弦数。
辨证 邪毒窜腹,壅滞少阳 治法 疏肝理气,解毒通腑。 方药 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黄芩、栀子、川楝子、郁金、赤
凝滞腮颊
腮部肿痛
常证
内窜肝经
邪陷心肝 引睾窜腹
昏迷、抽搐
变证
睾丸肿痛 腹痛
痄腮病因病机图
-
7
发病机理:
传播途径主要为通过唾液飞沫吸入,侵入 口腔和鼻粘膜,在上呼吸道上皮组织内繁殖, 形成病毒血症,再侵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胰腺、性腺等腺体,也可涉及神经组织及其他 器官。
为非化脓性炎症改变。
腮腺腺体及其周围组织充血、肿胀及水肿,被膜上 可见点狀出血,腺泡细胞呈混浊肿胀或坏死碎解,腺 体间质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
3
发病情况
1.季节:冬春季节 2.年龄:学龄儿童及青少年 3病源:腮腺炎病毒 3.传染源:腮腺炎患儿 4.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唾液污染物 5.免疫力:终身免疫力 6.预后:大多良好,病重可合并脑膜脑炎、睾
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7.隔离期:腮肿完全消失后3天
-
4
金·《疮疡经验全书· 痄腮》说“此毒受在 牙根耳聤,通过肝肾,气血不流,壅滞颊腮, 此是风毒肿。”指出了痄腮的病因病机和病 位。
证候 多在腮肿的同时,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头 痛项强,呕吐,嗜睡神昏,四肢抽搐,舌红,苔黄, 脉弦数。
治法 清热凉营,熄风开窍。 方药 清营汤和羚角钩藤汤加减。
常用银花、连翘、黄连、竹叶清热解毒透邪;水牛 角、生地、丹皮、玄参清热凉血养阴;羚羊角、钩 藤、菊花凉肝熄风;白芍、甘草柔肝软痉;石菖蒲、 郁金化痰开窍醒神。高热、神昏、抽搐者,可配合 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增加清热凉营、熄风开窍之 功。
痄腮
-
1
目的要求
了解痄腮概念,发病情况
熟悉痄腮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
掌握痄腮的诊断要点及中西医治疗要 点
-
2
概述
定义:
痄腮是由感受风温时毒引起的急性时行疫病。 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特征。
临床特征为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颌下腺、 舌下腺)非化脓性肿大、疼痛。
命名:
痄腮的病名首见于金代。 因腮部肿大而称“搭腮肿”、“腮颌发”;还因有传染性而称 “时行腮肿”、“颅鹚瘟”、“蛤蟆瘟”、“温毒”等。 西医学称本病为“流行性腮腺炎”。
内陷心肝,佐以熄风开窍。常配合外治疗法。
-
15
三、分证论治
1. 常证
(1)温毒在表
证候:(1) 发热,微恶风寒,或头痛、咽痛, (2)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痛,张口不利,咀嚼不便,
(3)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消肿散结。
方药 : 柴胡葛根汤加减。
方中柴胡、葛根、升麻疏风清热,柴胡又可疏肝解郁;石膏、 黄芩、连翘清热泻火解毒,连翘又消肿散结;牛蒡子、桔梗、 甘草清热利咽;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常加板蓝根清解温毒, 夏枯草清肝火散结消肿,僵蚕解毒化痰、通络散结。
-
16
(2)热毒蕴结
证候 :(1) 高热不退,烦躁口渴,咽红肿痛,或头 痛、呕吐;
(2)两侧腮部显著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 嚼困难;
(3)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 普济消毒饮加减。
常用黄芩、黄连、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牛蒡子、薄荷 辛凉透邪;马勃、玄参、桔梗、甘草清热利咽消肿;僵蚕 解毒通络、化痰散结。壮热、口渴者,加生石膏、知母清 气分之热;腮肿坚硬者,加海藻、昆布软坚散结;大便秘 结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
-
8
诊断
1. 流行病学史 多在冬春季节,多为易感儿童,当地有本病发
生或流行,近期有接触史。
2. 临床表现
初起类感冒症状伴咀嚼肌疼痛; 1~2天后,耳下腮部肿胀,通常先见一侧,也有两侧同时肿
大; 腮肿特点:
(1)部位: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的漫肿; (2) 形: 边缘不清楚; (3)色:表皮不红腮腺管口红肿; (4)触之微热并有轻压痛及弹性感 (5)腮腺肿大3~4天达高峰,热度最高; (6)4 ~5天消退,若无并发症,整个病程约1~2周。
-
13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轻重 轻证:发热不高或无热,腮肿较轻不坚硬,无
变证;
重证:高热不退,腮肿较重,坚硬拒按,或见 变证。
2.辨常证、变证 若见睾丸肿痛,少腹或上腹疼痛,恶心呕吐, 或神昏抽搐,为变证。
-
14
二、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为原则。
温毒在表,配以疏风解表; 温毒入里,重用清热解毒; 窜睾入腹,佐以清肝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