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操纵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关于办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关于办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8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47次会议、2018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为依法惩治证券、期货犯罪,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管理秩序,促进证券、期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现就办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行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期货市场”:(一)利用虚假或者不确定的重大信息,诱导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并进行相关交易或者谋取相关利益的;(二)通过对证券及其发行人、上市公司、期货交易标的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误导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并进行与其评价、预测、投资建议方向相反的证券交易或者相关期货交易的;(三)通过策划、实施资产收购或者重组、投资新业务、股权转让、上市公司收购等虚假重大事项,误导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并进行相关交易或者谋取相关利益的;(四)通过控制发行人、上市公司信息的生成或者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时点、节奏,误导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并进行相关交易或者谋取相关利益的;(五)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申报、撤单或者大额申报、撤单,误导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并进行与申报相反的交易或者谋取相关利益的;(六)通过囤积现货,影响特定期货品种市场行情,并进行相关期货交易的;(七)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
第二条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持有或者实际控制证券的流通股份数量达到该证券的实际流通股份总量百分之十以上,实施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操纵证券市场行为,连续十个交易日的累计成交量达到同期该证券总成交量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二)实施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三项操纵证券市场行为,连续十个交易日的累计成交量达到同期该证券总成交量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三)实施本解释第一条第一项至第四项操纵证券市场行为,证券交易成交额在一千万元以上的;(四)实施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及本解释第一条第六项操纵期货市场行为,实际控制的账户合并持仓连续十个交易日的最高值超过期货交易所限仓标准的二倍,累计成交量达到同期该期货合约总成交量百分之二十以上,且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五)实施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三项及本解释第一条第一项、第二项操纵期货市场行为,实际控制的账户连续十个交易日的累计成交量达到同期该期货合约总成交量百分之二十以上,且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六)实施本解释第一条第五项操纵证券、期货市场行为,当日累计撤回申报量达到同期该证券、期货合约总申报量百分之五十以上,且证券撤回申报额在一千万元以上、撤回申报的期货合约占用保证金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七)实施操纵证券、期货市场行为,违法所得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会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指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指引(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操纵行为人认定第三章操纵手段认定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连续交易操纵认定第三节约定交易操纵认定第四节洗售操纵认定第五节其他手段认定(一)蛊惑交易操纵认定(二)抢帽子交易操纵认定(三)虚假申报操纵认定(四)特定时间的价格或价值操纵认定(五)尾市交易操纵认定第四章不构成操纵行为的情形第五章违法所得认定第六章从重处罚情形的认定第七章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情形的认定第八章证明标准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认定工作,有效打击和防范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实际,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证券市场操纵行为(以下简称“操纵行为”),是指行为人以不正当手段,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扰乱证券市场秩序的行为。
第三条证券执法人员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程序,遵循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全面、客观、公正地审核证据,确认事实,准确适用法律。
第四条本指引是证券行政执法的指导性文件,供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使用。
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上市的证券发生操纵行为的认定,适用本指引;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发生的操纵行为的认定,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二章操纵行为人认定第五条任何人直接或间接实施操纵行为,均可认定为操纵行为人。
本指引所称任何人,是指在证券市场上从事证券交易活动的任何自然人和单位。
本指引所称单位,是指法人和其他非法人组织,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等。
第六条以单位名义操纵证券市场、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应认定单位为操纵行为人。
第七条单位操纵证券市场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下列规定认定:(一)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指在单位操纵市场中起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人员,一般是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
浅谈操纵行情行为的法律规制及证券市场监管

浅谈操纵行情行为的法律规制及证券市场监管作者:张晓丹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第02期摘要:新的《证券法》修改以来,从几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大大改善了交易制度,主要体现在加强了尚不成熟的市场的监管范围和力度,明确了操纵证券行情行为的责任认定,结合我国的刑法、民法等法律法规,从刑事制裁、民事赔偿和行政监管之多角度对各种影响行情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实务分析,以期在我国逐步发展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趋势下,立法先行,始终保障稳定的市场秩序。
关键词:操纵行情行为;法律规制;证券市场监管1 操纵行情行为的内涵及其主要表现形式操纵行情,同内幕交易、虚假陈述并列为三大主要影响证券市场的行为,又称为操纵市场或者操纵行为(Manipulation),有多种不同的概念界定,较为通用的概念是把操纵行为定义为是任何单位或个人以获取利益、减少损失为目的,利用其资金、信息等优势或者滥用职权操纵市场,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制造证券市场假象,诱导或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做出证券投资决定,扰乱证券市场的行为。
操纵行情行为本质上是一种不正当交易行为,主要表现为洗售、相对委托、连续交易买卖、联合操纵、扎空和散布谣言扰乱行情等行为,通过反复买卖或者对冲性交易等行为来人为打压或者推高证券市场价格,严重破坏公平和诚信的证券市场交易制度。
1.1所谓的洗售,又称为虚买虚卖,是最古老的操纵行情方式,指人为地制造证券虚假繁荣的假象,进行不实质转移证券所有权的证券“交易”行为;1.2相对委托,即Matched order,是指行为人与他人通谋,在相同的时间做出对于相同价格、相同数量的同一证券的相反买卖指示,按照双方事先的交易委托而达成买卖的行为;1.3连续交易中的“连续”买卖的时间间隔并无明文规定,现仍为法官根据实际危害结果进行自由裁量;1.4国外比较常见的操纵行情行为还有扎空,即Comers,是指某一集团将证券市场流通的股票集中吸纳,使卖空者无法补回股票,以达到该集团操纵股票价格的目的,这在今后我国逐步展开信用交易的时候可能会产生许多以扎空或者卖空方式操纵行情的案例;1.5封盘炒作或者在幕后提供资金供他人炒作证券以间接操纵行情,在牟利的同时企图逃避责任的追究;1.6固定价格,常见于上市公开发行新股或者进行配股的时候发生,操纵行情者为了固定某种证券的市场价格,在证券交易所单独或者与他人合谋进行连续地相关证券买卖,使该证券的价格稳定在自己期望的水平,从而达到操纵行情、欺骗一般投资者的恶劣影响;1.7还包括设置技术陷阱(包括计算机系统)等行为来改变证券成交数量、价格或者假借提供投资分析而误导中小股民等多种表现形式。
证券行业的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

证券行业的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在当今社会,证券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保障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各国都对证券行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制定和监管政策制定。
一、证券行业的法律法规1. 证券法证券法是国家对证券行业最基本的法律法规,包括证券的发行、交易、持有和转让等方面的规定。
该法律主要保护投资者的权益,规范证券市场的运行,维护市场秩序。
2. 证券交易所规则证券交易所规则是由证券交易所制定的,用于约束证券交易行为的规定。
这些规则主要包括交易机制、交易规则、信息披露要求等内容,旨在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3. 公司法公司法是对证券发行公司和上市公司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它规定了公司的组织结构、运营机制、责任和义务等方面内容,以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司的良性发展。
二、证券行业的监管政策1. 投资者保护政策投资者保护政策是各国政府针对证券市场投资者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这些政策包括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加强投资者教育、维护投资者知情权等。
2. 监管机构的设立与管理各国都设立了专门的证券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证券市场的运行。
监管机构负责审批、监管证券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监督市场交易活动,打击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3. 信息披露政策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运行的基本要求,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途径。
证券监管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信息披露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及时披露重要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防止虚假陈述和内幕信息的泄露。
4. 市场规则的制定与实施为了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交易环境,各国证券监管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市场规则,包括交易规则、资金管理规则、市场细则等。
这些规则对证券交易行为和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保障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
5. 跨境监管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证券行业已逐渐形成国际化的特征。
证券法中的证券交易异常行为

证券法中的证券交易异常行为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证券交易异常行为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对于保障投资者利益、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对证券交易异常行为的监管成为保护市场秩序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关键。
一、证券交易异常行为的定义及类型证券交易异常行为是指交易者通过操纵市场、传播虚假信息、非法获取内幕消息等手段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常见的证券交易异常行为包括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虚假陈述和操纵市场交易等。
1.操纵市场操纵市场是指通过一系列行为,控制或影响证券价格、交易量等指标,达到操纵市场价格、实现违法利益的行为。
常见的操纵市场手段包括庄家团伙合谋、大额撤单、虚假申报、内部协议交易等。
2.内幕交易内幕交易是指在未公开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这些未公开信息进行买卖证券的行为。
内幕交易严重损害了市场公平性和投资者利益,是证券交易异常行为中的重要一环。
3.泄露内幕信息泄露内幕信息是指持有内幕信息的人,将这些信息泄露给他人用于交易的行为。
泄露内幕信息不仅涉及到内幕信息持有人的职业道德问题,还会对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心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4.虚假陈述虚假陈述是指在证券交易中,有关方以虚假、误导性陈述或行为,欺骗投资者、误导市场的行为。
虚假陈述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会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称,破坏市场秩序。
5.操纵市场交易操纵市场交易是指通过散布虚假信息、无决策意图的交易,影响市场供需关系或价格形成的行为。
操纵市场交易往往具有短期性和一次性,目的在于误导市场参与者,获取非法利润。
二、证券法对证券交易异常行为的规制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证券交易异常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制。
首先,证券法对操纵市场行为进行了明确禁止,并规定了对操纵市场行为的法律责任和违法处罚。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操纵市场行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并面临罚款和市场禁入等行政处罚。
违规操纵股价案例分析与证券法合规建议

违规操纵股价案例分析与证券法合规建议近年来,违规操纵股价的案例频频曝光,给证券市场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案例,深入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证券法合规建议。
【案例分析】某公司A的股价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异常的上涨,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违规操纵股价的行为。
具体手法包括:拉升股价、操纵交易量、发布虚假信息等。
这种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违背了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原则。
违规操纵股价的案例分析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违规操纵手法:对于该案例中使用的手法,我们需要着重分析。
拉升股价、操纵交易量等手法常见于违规操纵股价的案例中。
同时,发布虚假信息也是违规操纵股价的常见手法之一。
这些手法不仅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股价,也误导了投资者的判断,使其产生错误的投资决策。
2. 影响与后果:违规操纵股价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方面,它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市场失去公平性和透明度;另一方面,它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使他们蒙受了经济损失。
此外,违规操纵股价还可能引发投机行为和市场泡沫,使整个市场陷入风险之中。
3. 法律法规的不足:对于违规操纵股价的行为,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制,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对于操纵股价的刑事和行政处罚不够严厉,监管力度不够强大等。
这些不足导致了一些违法分子可以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操纵,从而逃避法律的制裁。
【证券法合规建议】根据上述案例分析,为了遏制违规操纵股价的行为,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们提出以下证券法合规建议:1. 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违规操纵股价行为的执法力度,对相关人员进行严厉惩罚,包括刑事和行政处罚。
同时,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确保证券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2.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违规操纵股价的行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违规行为,要明确责任和义务,并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论我国规制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制度的完善

关键 词 : 证券 市场 ; 操纵行 为;法律 手段 中图分类号 :32 .8 I 2 27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54 (0 9 0 0 8 6 5 2 0 )3一o 4 o 8—0 5
0 引 言
中 国证 券市 场经 过十 多年 的发展 , 取得 了举世 瞩 目的成就 , 但是对 股价 操纵 违法违 规行 为查处 和处 罚 的力 度不 强 , 股价 操纵 及其监 管 的理论研 究相对 滞后 , 对 证券 市场监 管体 制难 以适应 股价操 纵监 管 的 客观需要 。证券 市场 的发展 离不 开对 市 场 的规 范 , 别 是 法 律规 范对 于证 券 市 场 的重 要 性 不 言而 喻 。 特 在这种 背景 下 , 究证 券市 场操 纵行 为 , 研 并从 法律上 进行 规制是 十分必 要 的 。
证券法的法律规制与守则

证券法的法律规制与守则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证券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是有了严格的法律规制与守则,才能保障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证券法作为对证券市场的最重要的法律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法律规制与守则的角度,探讨证券法的应用与发展。
首先,证券法作为证券市场的法律规制,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进行了限制与约束。
它规定了发行、交易、信披等方面的行为规则,要求市场参与者遵守公平、诚信的原则。
这些规则的实施,不仅体现了市场的高效运转,还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例如,证券法规定了内幕交易的禁止,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维护了市场的公平与透明。
此外,证券法还规定了信息披露的要求,要求上市公司及其他相关主体必须定期披露其经营状况,从而提供给投资者决策的依据。
其次,证券法的法律规制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相对于大型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资源,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因此,证券法规定了一系列的投资者保护措施,以提高中小投资者的市场地位。
例如,证券法规定了对投资者的信息披露要求,保证投资者能够及时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
此外,证券法还规定了证券交易中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如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以维护投资者的权益。
然而,仅仅依靠法律规制还远远不够。
证券市场的复杂性与变化性使得法律规制很难完全覆盖所有情形。
因此,发展一套完善的市场守则是非常必要的。
市场守则是一种自律原则,是市场参与者自发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以维护市场的秩序。
市场守则囊括了各种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行业规定。
通过遵守市场守则,能够更加有效地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转。
一个良好的市场守则能够建立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任,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市场的流动。
例如,职业道德的规范能够加强交易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提高交易效率。
此外,市场守则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规范也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在一些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法律规定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市场守则能够提供一种更加灵活和快速的解决方式。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指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指引(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操纵行为人认定第三章操纵手段认定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连续交易操纵认定第三节约定交易操纵认定第四节洗售操纵认定第五节其他手段认定(一)蛊惑交易操纵认定(二)抢帽子交易操纵认定(三)虚假申报操纵认定(四)特定时间的价格或价值操纵认定(五)尾市交易操纵认定第四章不构成操纵行为的情形第五章违法所得认定第六章从重处罚情形的认定第七章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情形的认定第八章证明标准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认定工作,有效打击和防范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实际,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证券市场操纵行为(以下简称“操纵行为”),是指行为人以不正当手段,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扰乱证券市场秩序的行为。
第三条证券执法人员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程序,遵循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全面、客观、公正地审核证据,确认事实,准确适用法律。
第四条本指引是证券行政执法的指导性文件,供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使用。
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上市的证券发生操纵行为的认定,适用本指引;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发生的操纵行为的认定,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二章操纵行为人认定第五条任何人直接或间接实施操纵行为,均可认定为操纵行为人。
本指引所称任何人,是指在证券市场上从事证券交易活动的任何自然人和单位。
本指引所称单位,是指法人和其他非法人组织,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等。
第六条以单位名义操纵证券市场、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应认定单位为操纵行为人。
第七条单位操纵证券市场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下列规定认定:(一)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指在单位操纵市场中起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人员,一般是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
论证券操纵行为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论证券操纵行为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完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证券市场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证券市场上出现的券商操纵行为已经成为了当前证券市场中的一大问题。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证券市场,但是此类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
因此,本文将从法律制度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证券操纵行为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一、券商操纵行为法律制度的缺陷1.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当前关于证券操纵行为的法律规定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这也导致许多券商可以顺利地逃离法律的制裁。
同时,相关法律法规过于笼统,没有具体阐述券商操纵行为的标准,也没有规定因此所造成的刑事和民事责任。
2.监管机构监管不力虽然国家证监会和其他监管机构都有监管证券市场的职责,但是实际上一些监管人员却疏于履职,对于证券操纵行为存在漠视和纵容的情况。
同时,监管部门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处理证券操纵行为时缺乏统一标准和有效的惩戒手段,导致一些券商得以无法被严惩。
二、完善券商操纵行为法律制度1.加强法律规范鉴于目前法律对于证券操纵行为的规定过于模糊,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更加明确和具体的法律法规,明确券商操纵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明确罚则,从而使违规者无法钻法律空子。
2.加强监管机构的职责监管机构应加强对证券市场的全面监管。
完善监管系统,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券商的监管力度。
同时,建立完整的处罚与惩戒机制,明确相关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的职责和权利。
一旦发现券商操纵行为,应果断采取严厉的惩戒措施,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继续加强科技手段的监管在证券操纵行为的打击上,科技也是重要的一环。
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和人力,研究和开发更加先进的监管科技手段,并加强监管科技的应用。
成立专门的科技监管团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证券市场的信息安全进行维护,依赖于大数据分析预警风险,提高监管精度和效率。
结论:证券操纵行为的法律制度完善不仅关乎证券交易市场的稳定,更关乎公众对证券市场的信心。
股市中操纵市场行为及防范的法律对策

(4)香港。 香港对证券业的管理实行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的自律性管理、港府管理、社会管理三个层次的管理。管理机构有证券事务监察委员会,负责监控证券交易行为是否合乎规范。
3.操纵市场行为的制裁性立法规定
(1)美国。美国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第9条,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喻为该法的心脏。(注:louis loss: securities regulation.2nd edition(1961)p1549; 转引自沈厚富:《论证券交易市场操作行为及其法律监管》。)该条各款中分类明确禁止洗售股票、禁止连续交易、禁止散布谣言及传播虚假误导资料、禁止违反政令而实施安定操作。而且《证券交易法》和1933年的《证券法》等主要法律中将操纵股市行为定作诈骗罪,并规定可以处最高刑为5年的有期徒刑和1万美元的罚金。并且,国会和证券交易委员会为了特定的目的,将某些操纵股市的行为加以单独规定,且只需证明被告正在从事有关活动就足够了。
(2)日本。日本《证券交易法》第125条有禁止操纵市场的规定,第197条规定对假装买卖等操纵市场行情的行为,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0万日元以下的罚金。
(3)台湾。除与美、日相似的规定以外,台湾1988 年修订的《证券交易法》禁止在集中交易市场报价、业经有人承诺接受而不实际成交,或不履行交割,足以影响秩序的行为。并明确规定:凡有违反者,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对行为人处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或处25 万元以下的罚金,以此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持证券交易公正合理地进行。
操纵证券市场罪认定标准

操纵证券市场罪认定标准
操纵证券市场罪是指证券市场犯罪的一种,把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假手段对价格变动的人定罪的犯罪。
根据《刑法》的规定,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涉嫌犯罪的,以投机性交易等以谋利为目的的操纵行为为依据,如其行为属于刑事案件,应被追究刑事责任。
操纵证券市场的指控必须满足以下三个要求:(1)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应对操纵行为负有责任;(2)其行为是投机性交易等,以谋取利益为目的;(3)其行为引起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动。
另外,判断操纵证券市场案件是否成立,应当判断这几个关键点:(1)有否采取了操纵手段;(2)是否把证券市场当做了投机工具;(3)有否以盈取利益为目的;(4)有无因此引起证券市场价格变动;(5)其变动程度是否在一定范围内。
因此,判断操纵证券市场罪责任是否成立,可以依据如下标准:
1、被控操纵证券市场者必须是参与证券市场的活动人士,并且其行为是投机性交易等,以谋取利益为目的;
2、被控操纵证券市场者采取操纵行径或技术手段,影响或者干预证券市场价格;
3、被控者行为使证券市场价格发生变动,或引发价格波动;
4、被控者的行为最终引起的证券市场价格波动,超过一定程度范围。
总之,操纵证券市场罪仅有在符合上述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被认定为操纵行为,而未符合上述条件的行为,非法并不属于操纵行为,可以将其看做是不当行为,认定为其他违法行为;但证券市场犯罪却不同,在客观上必须具有操纵投机性交易等,以谋取利益为目的;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操纵行为的故意,构成刑法上的证券市场犯罪,才能被查处。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相关规定_202012126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19修订)》第五十五条禁止任何人以下列手段操纵证券市场,影响或者意图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一)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二)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三)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四)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者大量申报并撤销申报;(五)利用虚假或者不确定的重大信息,诱导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六)对证券、发行人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并进行反向证券交易;(七)利用在其他相关市场的活动操纵证券市场;(八)操纵证券市场的其他手段。
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九十二条违反本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操纵证券市场的,责令依法处理其非法持有的证券,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百万元的,处以一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罚款。
单位操纵证券市场的,还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百一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7修正)》第一百八十二条【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有下列情形之一,操纵证券、期货市场,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或者持仓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二)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期货交易,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三)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或者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自买自卖期货合约,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四)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
证券法律责任规制

信息披露违规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上市公司违反信息披露规 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行政责任
上市公司违反信息披露规 定,情节严重的,可以对 其采取停牌、退市等行政 措施。
刑事责任
上市公司违反信息披露规 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
对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处罚
警告和罚款
对于违反信息披露规定的上市公 司,监管部门可以对其处以警告
案例二:某基金公司内幕交易案
总结词
某基金公司高管利用内幕信息交易被追究刑 事责任,公司也被罚款和监管处罚
详细描述
某基金公司高管在得知公司即将发布重大利 好消息后,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获利数 千万元。最终该高管被追究刑事责任,公司 也被监管部门罚款和给予监管处罚。
案例三:某证券公司违规操作案
总结词
民事赔偿
投资者因证券违法行为遭 受损失的,可以向相关责 任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 赔偿损失。
03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
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定
《证券法》规定
上市公司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 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公司法》规定
公司应当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和相关信息 ,并接受监督。
某证券公司违规操作,被监管部门罚款和给 予警告、撤销部分业务许可等处罚
详细描述
某证券公司在未经客户同意的情况下,将其 资产委托给第三方机构进行交易,导致客户 损失惨重。监管部门对该公司进行了罚款和
给予警告、撤销部分业务许可等处罚。
案例四: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案
总结词
某上市公司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信息,被监管部门罚款和给予警告等处罚
了解证券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

了解证券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证券行业的发展与经济的稳定密切相关。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以及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各国普遍建立了一系列证券法律法规。
了解证券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对于投资者、从业人员甚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证券法、公司法、证券交易所规则以及证券监管机构法规等角度,介绍证券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
一、证券法律法规的体系证券法律法规是指针对证券市场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规章。
在中国,证券法是最为重要的证券法律法规,它对证券市场的组织、交易、信息披露以及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此外,证券法还对证券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重要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
此外,中国还有《公司法》、《刑法》以及一系列证券交易所规则和监管机构的规章等具体细则。
二、证券法在中国的基本原则(一)平等保护原则中国证券法强调平等保护原则,即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得以种族、性别、职业、地域等因素进行歧视。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不正当行为的禁止,并对此类行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二)信息披露原则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基础,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环节。
中国证券法规定了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应当及时、真实、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以便投资者作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三)合法合规原则中国证券法明确规定了证券市场的各种行为必须合法合规。
市场参与者在进行证券交易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证券交易所的规则,不得从事违法或操纵市场的行为。
同时,证券法对不正当竞争以及违法投资咨询等行为也进行了规制。
三、证券交易所规则和监管机构法规除了证券法之外,证券交易所规则和证券监管机构的法规也是证券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
证券交易所通过制定交易规则、市场监管规则等,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的正常运作。
证券监管机构则通过制定监管规则、监管细则等,对市场参与者进行监督和管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四、全球证券法律法规的比较证券行业是全球性的,各国在证券法律法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证券行业工作的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

证券行业工作的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在证券行业工作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这些规定保障了市场的正常运行,维护了投资者的权益。
本文将介绍证券行业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
一、公司法与证券法1. 公司法公司法是证券行业工作的基础,它规定了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公司法确保公司在进行证券发行与交易时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2. 证券法证券法是证券行业的核心法律,它规范了证券的发行、交易、披露等行为。
证券法要求证券市场公开透明,信息披露完整准确,防范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二、交易所规则与监管机构1. 交易所规则交易所是证券市场的核心机构,其制定的交易规则对市场参与者具有约束力。
交易所规则包括交易时间、交易方式、交易限制等方面的规定,以及信息披露、违规处罚等制度安排。
2. 监管机构证券行业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督、管理证券市场的运行。
在我国,证监会是最高的证券监管机构,其职责包括审批、监管、处罚违规行为等。
证监会通过颁布规章制度,保障证券市场运行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证券发行与交易的法律法规1. 证券发行证券发行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有《公司法》、《证券法》、《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等。
发行人需要按规定提交发行文件,包括招股说明书、发行公告等,同时需要满足信息披露要求。
2. 证券交易证券交易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证券法》、《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等。
交易者需要按交易规则进行买卖行为,并遵守交易所关于信息披露的要求。
同时,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投资者保护的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1.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证券行业的法律法规要求证券机构对客户实施适当性管理,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经验等要素,提供合适的产品与服务,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 信息披露要求信息披露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证券行业的法律法规要求发行人、上市公司等及时准确地披露重要信息,防止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害。
《关于办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关于办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关于办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一份司法解释,拟为办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刑事案件提供适用法律的指导。
本文旨在对该解释进行一定程度的梳理与理解,并以此作为指导,准确地认知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刑事案件的相关法律问题。
第一部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名认定标准人们熟知的一项罪名是“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这是指故意通过虚构、散布虚假信息或其他手段,向证券、期货市场内投资者散布虚假信息、操纵股价等,致使该市场或证券价格产生重大波动,或者其他在证券、期货交易活动中实施操纵行为的行为。
首先,要认定该罪名,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实行特定行为:该罪名的认定,需要以特定行为作为行为界限。
该行为必须符合法定行为规范;2.明确罪名动机:该罪名的认定,必须明确罪犯的动机或目的,即实施该类行为,带有某种特定目的;3.寻求达成非法目的:该罪名的认定,应用明确证据证明罪犯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带有非法目的,为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形成隐蔽的或其他非法收益;4.股票、股价明显波动:该罪名的认定,需要认为股票或股价明显波动,且股票交易中受到刑事制裁的恶意行为侵扰;通过上述标准,我们可以认为,对于任何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犯罪行为,只要满足以上标准,则认定该罪名成立。
第二部分:操纵股价的标准认定除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名之外,我们还应该理解操纵股价行为的标准认定。
具体来说,我们应看操纵股价的认定应有两项:对于空头交易来说,涉及其卖空的程序;对于多头炒作内容,涉及如何操纵股价使其升值。
1.空头交易在空头交易中,投资者会出售高价的股票和计入账户,但是在短时间内,将计价低、折价股票购买账户。
这样可以托管(或逼迫)大量卖出,造成股票价格下跌,从而赚取利润。
对于操纵股价行为认定,应看存在如下情形的:(1)操纵者大量抛售该股,价格异常地下跌,该行为能带动其他投资者停止购买该股。
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法律防范措施

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法律防范措施摘要我国自从建立证券市场之后,关于证券立法就一直在摸索中前进,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不长,因此在运行之中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操纵证券市场行为就是一个典型。
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侵害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使证券价格无法真实有效的反映其内在的价值。
我国目前涉及操纵证券市场的学术着作如内幕交易,虚假陈述等并不多,无法满足立法的迫切需要,而且关于操纵市场学术界和立法机关往往是以欺诈作为出发点,因此就无法从本质上揭示操纵行为的性质。
而且,我国目前对操纵市场行为的概念,类型等问题研究也略显模糊,因而在研究此类行为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盲点,无法更好的适应新时期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因此,以此为出发点讨论操纵证券市场行为和相应的法律问题。
首先,笔者从操纵市场行为的概念入手,明确了操纵行为的实质,整理操纵行为的构成要件,对不同类型的操纵行为做详细的分析。
其次,笔者通过分析操纵市场行为的特殊性、理论基础,借鉴国外关于规制操纵行为的立法例同时结合国内当前对于规制操纵市场行为的现状,针对在我国如何有效的防止和遏制操纵市场行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最后结合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对建立操纵市场行为的民事责任制度提出了构想和必要性论证。
本文结构分为四个部分,主要是:第一部分是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法律界定。
该章从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概念出发,对操纵行为进行了一个科学的阐述和定义,主要依据的是国外的四种学说。
笔者通过对四种学说进行比较,结合美国,日本,德国和我国对操纵行为的法律定义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在界定概念时应当将价格作为操纵的出发点,因而给出了一个定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法律规定,通过影响市场价格的手段,诱使投资者参与证券交易,以谋求非法的利益或者转嫁投资风险的行为。
而后阐述了操纵行为的特征和构成要件,笔者认为在研究操纵行为的构成要件时应当注意主体中的机构投资者,在主观方面应该借鉴美国的“推定原则”,在客观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果关系中如何区分投资者的理性和非理性行为。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指引(试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指引(试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指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认定工作,有效打击和防范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实际,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证券市场操纵行为(以下简称“操纵行为”),是指行为人以不正当手段,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扰乱证券市场秩序的行为。
第三条证券执法人员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程序,遵循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全面、客观、公正地审核证据,确认事实,准确适用法律。
第四条本指引是证券行政执法的指导性文件,供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使用。
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上市的证券发生操纵行为的认定,适用本指引;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发生的操纵行为的认定,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二章操纵行为人认定第五条任何人直接或间接实施操纵行为,均可认定为操纵行为人。
本指引所称任何人,是指在证券市场上从事证券交易活动的任何自然人和单位。
本指引所称单位,是指法人和其他非法人组织,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等。
第六条以单位名义操纵证券市场、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应认定单位为操纵行为人。
第七条单位操纵证券市场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下列规定认定:(一)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指在单位操纵市场中起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人员,一般是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
(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指在单位操纵市场中具体实施操纵市场行为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既可以是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也可以是单位的职工,包括聘用、雇佣的人员。
第八条利用他人账户操纵证券市场的,利用人为操纵行为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前款所称利用他人账户:(一)直接或间接提供证券或资金给他人购买证券,且该他人所持有证券之利益或损失,全部或部分归属于本人;(二)对他人持有的证券具有管理、使用和处分的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及其法律规制摘要:由于种种原因,证券市场操纵行为大量存在,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遏制这种危害行为,我国应该制定详细完备的法律法规对这种行为进行规制,特别要突出强调民事赔偿责任制度,注重对受害者的补偿。
关键词:证券市场;证券操纵行为;相对委托
一、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科学界定
有的学者将证券市场操纵行为定义为:任何组织或个人背离证券市场竞争自由和供求关系原则,故意影响证券市场价格,诱导或致使投资者买卖证券,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1]笔者认为,所谓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是指:任何机构或个人,利用其资金、信息等优势或滥用职权影响证券市场的自由运作,故意抬高、稳定、压低证券市场价格,诱使其他投资者买卖证券,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二、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表现形式
(1)通过单独或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称为通谋买卖、连续买卖。
(2)与人串谋,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或相互买卖并不持有的证券,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证券交易量,又称相对委托。
(3)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所有权的自买自卖,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证券交易量,我国称之为”对倒”,国外证券理论
称为”洗售”,王紫军案便是洗售操纵的典型案例。
(4)安定操作。
所谓安定操作,是指行为人单独或与他人合谋,违反有关证券法规或行政命令,以固定或者稳定有价证券的市场行情为目的,在有价证券市场上所实施的一连串的买卖交易行为。
三、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证券操纵市场行为的主体
证券操纵市场行为的主体是指以不法手段制造证券价格,诱使他人购买证券的个人或组织。
依有些学者的见解,大多数操纵行为,只能由证券市场参加人为之,如冲洗买卖、相对委托等;只有少数操纵行为,既可以由证券市场参加人为之,也可以由不参加证券市场交易的人为之,如散步谣言和不实资料等。
因此,在认定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能否成立的时候,除散步谣言和不实资料等少数情况外,在多数情况下都要审查行为人是否为证券市场参加者。
[2] (二)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一般认为,实施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人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的,这种故意不仅包括意图影响证券价格,还包括诱使他人购买证券的目的,两者具备才能被认定为行为人具有操纵的故意,才可以将操纵行为与合法的投资行为区别开来。
[3]对此各国司法普遍采用推定原则,如美国司法实践中,只要”相应证据”证明行为人造成价格变化或为引起价格变化而人为地采用了措施,表面看来建立了操纵市场的目的,即可推定目的存在,除非行为人提出反证。
[4]台湾《证券交易法》对”连续买卖”这个难题的解决方法可以概括
为”客观印证主观”的方法。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虽然明确禁止证券市场操纵行为,但对如何认定和举证责任没有明确规定,各国司法实践中采用的推定原则值得借鉴。
(三)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客观方面
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应的证券市场行为,主要是实施了证券法和刑法等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证券市场操纵行为必须已经造成他人财产利益或是扰乱了市场秩序的后果;证券市场操纵行为与后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四、证券市场操纵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一)破坏证券市场秩序,危害国家金融体系,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会导致证券市场应有的诸如对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功能丧失,甚至有可能引发国家经济危机。
(二)操纵行为利用市场调节证券价格的原理,造成虚假的供求关系,扭曲正常价格,造成资金的异常流动,误导资金流向。
[5] (三)违背公平与诚信原则,动摇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
操纵市场行为人为干预资本的自由流动,严重悖离了公平与诚信原则,使正常投资者失去了证券投资的自由选择权,从而动摇了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不利于吸引投资。
[6]
五、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法律规制
为了及时有效地更好规制我国证券市场操纵行为,加强我国证券市场操纵监管的力度,已成为我国证券监管部门的当务之急。
(一)建立调查制度。
这是各国和地区对付操纵证券市场的有
效方法之一。
美国《证券交易法》第21条赋予证券监管机构以广泛的调查权,以约束种类繁多的证券市场行为,包括操纵股市行为。
[7] 台湾《证券交易法》第38条规定,证券主管机关为有价证券募集或发行之审查或核准,以保护公益或投资人利益。
对发行人、证券承销商或其他关系人,得命令其提出参考或报告资料,并得直接检查其有关报表、账册。
有价证券发行后,主管机关得随时命令发行人提出财务、业务报告,或直接检查其财务、业务状况。
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68条和《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第24条也规定了证监会对证券欺诈行为的调查制度,但此项制度的落实,尚需付出一定的努力。
(二)现在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即由法律规制市场运作。
法律规制作用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法律责任,而民事责任更有”现代民法之生命所在”的美誉。
但不容忽视的现实状况是,我国的证券立法几乎没有对证券违法行为的民事责任做出规定。
刑法责任、行政责任等作为公法上的责任,对于规范市场可能会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对于责任受害人(主要为投资者)的财产补偿与权益恢复,并无实质上的意义,也根本无法消除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害结果。
[8]从国外立法看,证券操纵市场行为的民事责任一般都在证券法中与其行为方式结合起来加以规定。
因此,笔者认为,启动民事责任赔偿机制,以赔偿手段使投资者的损失得到及时、充分的救济和补偿,将证券市场真正纳入更为全面的法律规制之中,正是改善中国股市现状、实现证券立法保护投资者
合法权益这一目的根本途径。
(三)对于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我国《证券法》以36个条文规定了各类证券违法及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其中绝大部分是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笔者认为,我国《证券法》规定的行政处罚力度较轻,不足以威慑证券市场操纵行为人。
只有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增加行为人的违法成本,使他们在得与失之间做出选择,以防止操纵行为的发生。
六、结语
证券市场不断发展的同时,各种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证券操纵行为也在不断花样翻新。
因此,证券法应不断地修改完善,准确界定操纵证券市场行为,制定相应的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从而切实促进证券市场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刘亚玲.浅析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民事责任
[eb/ol]./html/article/200311/26 /92357.shtml,2003-11-26.
[2]季秀平、王朋.操纵证券市场行为及其法律规制[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1).
[3]崔秀花.浅析证券市场操纵行为及其法律规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3).
[4]岑剑平.浅论证券操纵行为[j].河北法学,1999(5).
[5]岑剑平.浅论证券操纵行为[j].河北法学,1999(5).
[6]张水萍、陈广秀、冯一文.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及其民事归责
[eb/ol]./html/article/200503/11 /153834.shtml,2005-03-11.
[7]杨志华.证券法律制度研究[a].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1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202.
[8]刘刘亚玲.浅析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民事责任
[eb/ol]./html/article/200311/26 /92357.shtml,2003-11-26.
作者简介:余志平(1976-),男,江西抚州人,上海海事大学2010级民商法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