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解题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40ff3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d.png)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将数学概念与几何图形相互结合,相互转化和应用的思考方法。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被广泛地应用。
本文将从初中数学的各个章节对其应用进行探讨。
1. 直线与圆在初中数学的直线与圆章节中,学生需要掌握直线与圆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切线、割线等,并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关系解决问题。
数形结合思想在这一章节的应用体现在,通过将直线与圆相互结合,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几何图形,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和解决问题。
例如,解决“过圆O外一点P作切线,过点P作另一条直线割圆于A、B两点,连接OP 并延长交圆于C点,求证:∠OAC=∠OBC”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画图,在圆上标出切线和割线,将几何图形与数学概念相互联系来解决问题。
2. 三角函数在初中数学的三角函数章节中,学生需要学习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例如,在解决“证明:sin2A+cos2A=1”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画出一个以A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将正弦、余弦与三角形的边相互对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3. 平面向量例如,在解决“ABCD为平行四边形,设向量AB=a,向量AD=b,求向量AC的坐标表示”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画出平行四边形ABCD的几何图形,并通过图形将向量的定义和运算法则转化为数学表示式。
4. 二次函数例如,在解决“已知二次函数y=x²+px+q的图像过点(1,3),且在x轴上的零点为-2和3,求p、q”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并通过图像求出零点和顶点,进而求出p、q的值。
结语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将数学概念与几何图形相互联系,设计具体、形象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用图解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目的。
初中数学数形结合解题思想方法探究
![初中数学数形结合解题思想方法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e2282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7.png)
初中数学数形结合解题思想方法探究数学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其中涉及到的数形结合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解决数形结合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将介绍三种常用的解题思想和方法。
一、几何思想几何思想是解决数形结合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
它通过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来解决问题。
解题时,可以先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画出几何图形,并找出几何图形之间的性质和关系。
然后利用这些性质和关系进行推理和计算,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
有一个矩形,它的周长是30cm,面积是100cm²,求矩形的长和宽。
解:设矩形的长为x,宽为y。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以得到以下两个方程:2(x+y) = 30xy = 100利用几何思想,可以发现矩形的周长等于长和宽的两倍之和,即2(x+y),所以可以得到第一个方程。
通过这两个方程,可以解得x=10,y=10。
所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10cm。
二、代数思想代数思想是解决数形结合问题的另一种重要思想。
它通过建立代数模型来解决问题。
解题时,可以将问题中的未知量用代数符号表示出来,并建立相应的方程或不等式。
然后利用代数的方法进行运算和计算,得到问题的解答。
有一个数字,它是一个两位数,相反的两个数字之差是36,这个数字是多少?利用代数思想,可以将相反的两个数字表示成10x+y和10y+x。
它们之差是36,所以可以得到上述方程。
三、逻辑思想有5个小方块,它们的边长分别为1cm、2cm、3cm、4cm、5cm,将这些小方块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解: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可以知道这个正方形一共有5个小方块,而且边长依次增加1cm。
通过观察和推理,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正方形的边长一定大于等于最长的小方块的边长,即大于等于5cm。
2. 正方形的边长一定小于等于所有小方块的边长之和,即小于等于1+2+3+4+5=15cm。
根据以上两个结论,可以得到正方形的边长的范围是5cm到15cm之间。
再观察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可以发现正方形的边长的值一定在这个范围中。
高考数学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考数学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b96a5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d.png)
高考数学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2023春·江苏盐城·高三盐城中学校考)若直线():40l x m y +−=与曲线x =有两个交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0m <<B .0m ≤<C .0m <≤D .0m ≤【答案】B【解析】x =()0,0,半径为2的圆在y 轴以及右侧的部分,如图所示:直线():40l x m y +−=必过定点()0,4, 当直线l 与圆相切时,直线和圆恰有一个交点,2=,结合直线与半圆的相切可得m =当直l 的斜率不存在时,即0m =时,直线和曲线恰有两个交点, 所以要使直线和曲线有两个交点,则0m ≤故选:B.2.(2023春·湖北随州·高三随州市曾都区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已知x ,y 是实数,且22410x y x +−+=,则21y x ++的最大值是( )A B .116C .336D 【答案】D【解析】方程可化为()223x y −+=,表示以()2,021y x ++的几何意义是圆上一点与点A ()1,2−−连线的斜率,设21k y x =++,即()21y k x +=+,当此直线与圆相切时,斜率最大或最小,当切线位于切线AB 时斜率最大.=k =,所以21y x ++故选:D .3.(2023春·陕西渭南·高一统考)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当[)0,x ∈+∞时,()24f x x x =−.若函数()()()R g x f x m m =+∈,则函数()g x 的零点个数不可能是( )A .1B .2C .3D .4【答案】A【解析】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当[)0,x ∈+∞时,()224(2)4f x x x x =−=−−,作出()f x 的图像如图:,故当0m =时,()()g x f x =有3个零点;当0m <或4m =时,()()g x f x m =+的图像与x 轴有两个交点,则函数有2个零点; 当04m <<时,()()g x f x m =+的图像与x 轴有4个交点,则函数有4个零点;由于()()g x f x m =+也为偶函数,结合()f x 图像可知,()()g x f x m =+不可能有1个零点, 故选:A4.(2023春·陕西西安·高三统考期末)已知函数()e ,03,0x x f x x x ⎧≥=⎨−<⎩, 若函数()()()g x f x f x =−−,则函数()g x 的零点个数为( ) A .1 B .3 C .4 D .5【答案】D【解析】当0x >时,0x −<,()3f x x −=当0x <时,0x −>,()e xf x −−=()()()3e ,00,0e 3,0x x x x g x f x f x x x x −⎧−>⎪∴=−−==⎨⎪+<⎩,()()()()g x f x f x g x −=−−=−,且定义域为R ,关于原点对称,故()g x 为奇函数,所以我们求出0x >时零点个数即可,(0,)3e x g x x x =−>,()3e 0x g x '=−>,令()3e 0x g x '=−>,解得0ln3x <<,故()g x 在()0,ln 3上单调递增,在(ln3,)+∞单调递减,且(ln3)3ln330g =−>,而()226e 0g =−<,故()g x 在(ln 3,2)有1零点,1311e 03g ⎛⎫=−< ⎪⎝⎭,故()g x 在1(,ln 3)3上有1零点,图像大致如图所示:故()g x 在()0,∞+上有2个零点,又因为其为奇函数,则其在(),0∞−上也有2个零点,且()00g =,故()g x 共5个零点, 故选:D.5.(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高一哈尔滨三中校考阶段练习)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f x −R 为偶函数,当1x ≥−时,()31xf x −=−,则函数()()12g x f x =−的零点个数为( )A .0B .1C .2D .4【答案】D【解析】令310x −−≥解得0x ≤,令310x −−<解得0x >, 所以当1x ≥−时,()11,1033111,03xxxx f x x −⎧⎛⎫−−≤≤⎪ ⎪⎪⎝⎭=−=⎨⎛⎫⎪−+> ⎪⎪⎝⎭⎩, ()1f x −为偶函数,所以()1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所以()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1x −轴对称, 故作出()f x 的图像如下,令()()102g x f x =−=,即()12f x =, 由图像可知,()f x 的图像与12y =的图像共有四个交点, 所以函数()()12g x f x =−的零点个数为4个.故选:D.6.(2023·山东潍坊·统考模拟预测)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域为R 的偶函数,且(1)f x −是奇函数,当01x 剟时,有()f x =()(2021)y f x k x =−−的零点个数为5,则实数k 取值范围是( ) A .15<2<1kB .16<3<1kC k k =D .k <k 【答案】C【解析】∵偶函数()f x ,()()f x f x ∴−=,(1)f x −是奇函数,得(1)(1)f x f x −=−−−,即 ()(2)f x f x =−−−,(2)()f x f x −−−=−,得4T =,()(2021)0f x k x −−=,即()y f x =与(2021)y k x =−的图像交点的个数,因为4T =,即为()y f x =与(1)y k x =−的图像交点的个数,因为()f x =k 应该在1k 与2k 之间或为3k ,213k k k ==k k =故选:C.7.(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ln2,01ln 2ln 2,12xx f x x x ⎧<<⎪=⎨−+≤<⎪⎩,若存在02a b c <<<<使得()()()f a f b f c ==,则111ab bc ca++的取值范围是( ) A .20,93⎛⎫⎪⎝⎭B .20,3⎛⎫+∞ ⎪⎝⎭C .∞⎫+⎪⎪⎣⎭ D .⎫⎪⎪⎣⎭【答案】A【解析】∵()()ln 2ln2ln 22x x ⎡⎤−+=−⎣⎦,∴ln 2y x =与()ln 2ln2y x =−+的图像关于直线1x =对称,作出()f x 的大致图像如图所示,易知2b c +=,由ln2ln2a b =,即ln 2ln 2a b −=,ln 40ab =,得14ab =, ∵112b <<,∴11124a<<,得1142a <<,∴()()421621112181244a a a a b c a c ab bc ca abc a a+++++++====−−. 设81t a =−, 则()1,3t ∈,111117184t ab bc ca t ⎛⎫++=++ ⎪⎝⎭. 17t t+≥=t 故当()1,3t ∈时,令()1718h t t t +=+,()h t 单减,()()80136,33h h ==, 故1172018,943t t ⎛⎫⎛⎫++∈ ⎪ ⎪⎝⎭⎝⎭. 故选:A 二、多选题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1F ,2F 是双曲线()2222:10,0x yE a b a b−=>>的左、右焦点,过1F 作倾斜角为30的直线分别交y 轴与双曲线右支于点,M P ,1PM MF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2160PF F ∠=,B .2112MF PF =C .ED .E的渐近线方程为y =【答案】BCD【解析】如下图所示,因为1PM MF =,即M 为1PF 中点,O 为12F F 中点,所以2//OM PF ,因为12OM F F ⊥,所以212PF F F ⊥,所以212PF F π∠=,2112MF PF =,A 错误,B 正确; 由212PF F F ⊥知:22b PF a=,又122F F c =,1230PF F ∠=,2c =)222c a ac −=220e −,解得:e =C 正确;所以==c e a 223c a =,所以22222b c a a =−=,所以ba= 所以E 的渐近线方程为y =,D 正确.故选:BCD .9.(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直线l 过抛物线2:8C y x =的焦点F l 与抛物线交于,P Q 两点(P 在第一象限),以,PF QF 为直径的圆分别与y 轴相切于,A B 两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32||3PQ =B .AB =C .若M 为抛物线C 上的动点,(2,1)N ,则min (||||)4MF MN +=D .若0(,M x 为抛物线C 上的点,则9MF = 【答案】ABC【解析】设直线PQ 的方程为:y x ﹣2),与28y x =联立整理可得:3x 2﹣20x +12=0,解得:x 23=或6,则P (6,,Q (23,;所以|PQ |=623++4323=,选项A 正确;因为F (2,0),所以PF ,QF 的中点分别为:(4,,(43,,所以A (0,,B (0,,所以|AB =, 选项B 正确;如图M 在抛物线上,ME 垂直于准线交于E ,可得|MF |=|ME |, 所以|MF |+|MN |=|ME |+|MN |≥NE =2+2=4,当N ,M ,E 三点共线时, |MF |+|MN |最小,且最小值为4,选项C 正确;对于选项D ,若0(M x 为抛物线C 上的点,则05x =,又4p =, 所以072pMF x =+=,选项D 错误. 故选:ABC.10.(2023春·河南·高三校联考)在三棱锥A BCD −中,平面ABD ⊥平面BCD ,BD CD ⊥,2BD CD ==,ABD △为等边三角形,E 是棱AC 的中点,F 是棱AD 上一点,若异面直线DE与BF AF 的值可能为( ) A .23B .1C .43D .53【答案】AC【解析】由ABD △为等边三角形,取BD 的中点O ,连接AO ,则AO BD ⊥ 又平面ABD ⊥平面BCD ,且平面ABD ⋂平面BCD BD = 所以AO ⊥平面BCD ,由BD CD ⊥过O 作与CD 平行的直线为y 轴,分别以,OB OA 为,x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2BD CD ==,则()1,0,0B ,()()(1,0,0,1,2,0,D C A −−,所以12E ⎛− ⎝⎭.设()F a ,则12DE ⎛= ⎝⎭,()BF a =−,则28=13a =−或23a =−, 故1233AF AD ==或2433AF AD ==.故选:AC11.(2023秋·福建三明·高一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已知G 为ABC 的重心,60BAC ∠=︒,2AB AC ⋅=,则||AG uuu r的可能取值为( )A .23B .1CD .32【答案】CD【解析】如图,G 是ABC 的重心,记,,AB c AC b AB a ===, 则2211()()3323AG AD AB AC AB AC ==⨯+=+, 222222111()(2)(4)999AG AB AC AB AB AC AC b c =+=+⋅+=++,又1cos6022AB AC bc bc ⋅=︒==,即4bc =,所以2228b c bc +≥=,当且仅当2b c ==时等号成立,所以214(84)93AG ≥⨯+=.即233AG ≥CD 满足. 故选:CD .12.(2023春·湖北黄冈·高三校考开学考试)已知ABC 的重心为G ,过G 点的直线与边AB ,AC 的交点分别为M ,N ,若AM MB λ=,且AMN 与ABC 的面积之比为920,则λ的可能取值为( )A .43B .32C .53D .3【答案】BD【解析】如图,()AM MB AB AM λλ==−,1AM AB λλ∴=+,即1AB AM λλ+=,设AC t AN =,则11()333tAG AB AC AM AN λλ+=+=+, M G N 、、三点共线,1=133t λλ+∴+,12t λ∴=−, 所以12AC AN λ⎛⎫=− ⎪⎝⎭,AMN ∴与ABC 的面积之比为920,191sin sin 2202AM AN A AB AC A ∴=⨯⨯, 即112029λλλ+⎛⎫⎛⎫−=⎪⎪⎝⎭⎝⎭,化简得22990λλ−+=,解得32λ=或3. 故选:BD13.(2023春·湖南长沙·高三长沙一中校联考)在三维空间中,定义向量的外积:a b ⨯叫做向量a 与b 的外积,它是一个向量,满足下列两个条件:①()a a b ⊥⨯,()b a b ⊥⨯,且a ,b 和a b ⨯构成右手系(即三个向量的方向依次与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的指向一致,如图所示);②a b ⨯的模sin ,a b a b a b ⨯=,(,a b 表示向量a ,b 的夹角).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有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有( )A .11AB AC AD DB ⨯=⨯ B .111AC A D ⨯与1BD 共线C .AB AD AD AB ⨯=⨯ D .6BC AC ⨯与正方体表面积的数值相等【答案】ABD【解析】对于A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在正方体中1,60AB AC =︒,则111sin ,2AB AC AB AC AB AC ⨯===, 因为11//BD B D ,且1160AD B ∠=︒,所以1,120AD DB =︒,所以111sin ,2AD DB AD DB AD DB ⨯=== 所以11AB AC AD DB ⨯=⨯,所以A 正确;对于B ,1111AC B D ⊥,111AC BB ⊥,1111B B B D B ⋂=,111,B B B D ⊂平面11BB D D ,11AC ⊥平面11BB D D ,因为1BD ⊂平面11BB D D ,所以111BD AC ⊥,同理可证11BD A D ⊥, 再由右手系知,111AC A D ⨯与1BD 同向,所以B 正确;对于C ,由a ,b 和a b ⨯构成右手系知,a b ⨯与b a ⨯方向相反, 又由a b ⨯模的定义知,sin ,sin ,a b a b a b b a a b b a ⨯===⨯, 所以a b ba ⨯=−⨯,则AB AD AD AB ⨯=−⨯,所以C 错误; 对于D ,正方体棱长为a ,266sin 456BC AC BC AC a a ⨯=⋅︒=⨯, 正方体表面积为26a ,所以D 对. 故选:ABD .三、填空题14.(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243,0()41,01x x x f x x x ⎧++≤⎪=⎨−>⎪+⎩.若关于x 的方程()()()2[]2110f x m f x m +−−+=有6个不同的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答案】7,5⎛− ⎝⎭【解析】因为243,0()41,01x x x f x x x ⎧++≤⎪=⎨−>⎪+⎩,所以当0x ≤时,()243f x x x =++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x =−,()()min 21f x f =−=−,两零点为1,3x x =−=−;当0x >时,()411f x x =−+,则()f x 在()0,∞+上单调递减,零点为3x =,且()1f x >−; 由此作出()f x 的图像如图,.令()t f x =,则当13t −<<时,()t f x =有三个实数根,因为()()()2[]2110f x m f x m +−−+=有6个不同的实数根,所以()22110t m t m +−−+=必须有两个不等实根12,t t ,且()21,1,3t t ∈−,令()()2211g t t m t m =+−−+,则()()103021132Δ0g g m ⎧−>⎪>⎪⎪⎨−−<−<⎪⎪>⎪⎩,即()()()()212110932110621221410m m m m m m m ⎧−−−+>⎪+−−+>⎪⎨−<−<⎪⎪−−−+>⎩,解得75m −<<7,5m ⎛∈− ⎝⎭.故答案为:7,5⎛− ⎝⎭. 15.(2023春·全国·高一期末)已知函数241,1()log 3,1xx f x x x ⎧−⎪=⎨+>⎪⎩…集合21()2()02M x f x t f x t ⎧⎫⎛⎫=−++=⎨⎬ ⎪⎝⎭⎩⎭∣,若集合M 中有3个元素,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0t t =或1}2t ≥【解析】令()f x m =,记21()(2)2g m m t m t =−++的零点为12,m m ,因为集合M 中有3个元素,所以()f x 的图像与直线12,y m y m ==共有三个交点,则,12001m m =⎧⎨<<⎩或12101m m =⎧⎨<<⎩或12001m m >⎧⎨<<⎩当10m =时,得0=t ,212m =,满足题意; 当11m =时,得12t =,212m =,满足题意;当12001m m >⎧⎨<<⎩时,(0)01(1)1202g t g t t =>⎧⎪⎨=−−+<⎪⎩,解得12t >. 综上,t 的取值范围为{|0t t =或1}2t ≥.故答案为:{|0t t =或1}2t ≥16.(2023秋·黑龙江绥化·高一校考期末)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30,12=︒=A b ,若ABC 有两解,写出a 的一个可能的值为__________.【答案】7(满足(612)a ∈,均可,答案不唯一) 【解析】由于满足条件的ABC 有两个,则sin b A a b <<,即612a <<.故答案为:7(满足(612)a ∈,均可,答案不唯一).17.(2023·海南·统考模拟预测)已知函数()314f x x m π⎛⎫=++− ⎪⎝⎭在3,04π⎡⎤−⎢⎥⎣⎦上有3个零点1x ,2x ,3x ,其中123x x x <<,则1232x x x ++=______. 【答案】53π−【解析】令()0f x =314x m π⎛⎫++= ⎪⎝⎭,故()314f x x m π⎛⎫++− ⎪⎝⎭的零点为函数()314g x x π⎛⎫++ ⎪⎝⎭与函数y =m 交点的横坐标,作出函数g (x )在3,04π⎡⎤−⎢⎥⎣⎦上的大致图像:令3()42x k k πππ+=+∈Z ,解得()123k x k ππ=+∈Z , 令1k =−,得4x π=−,则由图知2322=4x x ππ⎛⎫+=⨯−− ⎪⎝⎭,令2k =−,得712x π=−,则由图知12772=126x x ππ⎛⎫+=⨯−− ⎪⎝⎭, 故123752263x x x πππ++=−−=−. 故答案为:53π−﹒18.(2023春·辽宁沈阳·高三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已知双曲线22:14x y C m −=与直线2y x =无交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答案】(]0,16【解析】依题意,由22:14x y C m −=可得0m >,双曲线C 的渐近线方程为y =,因为双曲线C 与直线2y x =无交点,所以直线2y x =应在两条渐近线上下两部分之间,2≤,解得016m <≤,即(]0,16m ∈. 故答案为:(]0,16..。
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a8a14e16294dd88d0d26b66.png)
用 计 算 的方 法 , 要 解 决 的 形 的 问 题 转 化 为 对 数 量 关 系 的 把
标 系 这一 舞 台来 进 行 着 数 与 形 最 完 美 的结 合 .
例 2 已 知 一 次 函 数 Y=h +b的 图 像 经 过 (一1 m) 。 , ( 1 两 点 , m >1 则 , 满 足 的 条 件 是 ( m。 ) 且 , 6应
读 题 一 边 用 图示 或 图 表 来 直 观 地 表 示 其 中 的 量 , 可 方 便 就
地 发 现 等 量 关 系 , 而解 决 问题 . 从
4 .利 用 几 何 定 理 、 型 来 反 映 数 量 关 系 模
。
是 指 把 代 数 的 精 确 刻 画 与 几 何 的 形 象 直 观 相 统 一 , 抽 象 将 思 维 与 形 象 直 观 相 结 合 的 一 种 思 想 方 法 . 学 家 华 罗 庚 教 数
三角 形 的三边 关 系 , 口+ C的 最小 值 就 是线 段 B P P C的 长. 长 延 B , c 作 c 上 B , AB C 中 , c = B c 2= A过 E E 在 E B E + E
:
、
用 形 来 反 映 数 量 关 系
1 .数
轴
数 轴 是初 中数 学 教 材 中 数 形 结 合 的 第 一 个 实 例 , 充 它 分发 挥 了数 的准 确 、 的 直 观. 的 建 立 , 仅 使 直 线 上 的 形 它 不 点 与 实数 间建 立 了 一 一 对 应 关 系 , 揭 示 了数 形 之 间 的 内 还 在联 系 , 实 数 的 许 多 性 质 可 由数 轴 上 相 应 点 的 位 置 关 系 使 得 到形 象 生 动 的说 明 , 为 以 后 学 习 相 反 数 、 对 值 、 理 也 绝 有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ef75546852458fb770b5629.png)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2012年秋季学期,广西将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习新理念,转变旧观念正成为高中教师重要的课题.数学课程改革的重心是发展学生的广泛的数学能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渗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数形结合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数形结合可沟通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把代数语言的精确刻画与几何图形的直观描述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使高中数学中许多复杂问题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1】解不等式x+2>x.解法一:原不等式可化为x≥0x+2≥0x+2≥x2或x<0x+2≥0,解得0≤x<2或-2≤x<0,∴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2≤x<2}.解法二:设y1=x+2,y2=x,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1),则不等式x+2>x的解就是y1=x+2的图象在y2=x的上方的那一段对应的横坐标,即不等式的解集为{x|xa≤x<xb},其中xa=-2,解方程x+2=x得xb=2.∴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2≤x<2}.评析:比较上述两种解法,可以看到用图形直观地反映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简洁明了.【例2】设f(x)=x2-2ax+2-a,当x∈[-1,+∞]时,f(x)>a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法一:f(x)>a在x∈[-1,+∞)上恒成立等价于x2-2ax+2-a >0在x∈[-1,+∞)上恒成立.设函数g(x)=x2-2ax+2-a,其图象在x∈[-1,+∞)时位于x轴上方有两种情况(如图2、图3所示).(1)δ=4a2-4(2-a)<0,解得-2<a<1;(2)δ=4a2-(2-a)≥0a<-1g(-1)=a+3>0,解得-3<a≤-2.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3,1).解法二:由f(x)>a得x2+2>a(2x+1),设h(x)=x2+2,t(x)=a(2x+1),在同一坐标系中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4所示,直线l1与抛物线相切,的对应值为1,直线l2经过点(- 12,0) 和点(-1,3),a的对应值为-3,符合题意的直线t(x)=a(2x+1)恒过点(-12,0)且位于l1与l2之间,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3,1).图5【例3】已知:椭圆x29+y24=1 与抛物线y=x2+m有四个不同的交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错解: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椭圆和抛物线的图象(如图5),根据图象可得:m<-2-m<3,解得-9<m<-2.评析:图形的直观性给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离开了严格的数学推理,往往受图形直观错觉的影响得出错误的结论.图6正解:联立椭圆和抛物线的方程,得x29+y24 =1y=x2+m ,消去y,整理得9x4+(18m+4)x2+9m2-36=0,令t=x2,得9t2+(18m+4)t+9m2-36=0.设f(t)=9t2+(18m+4)t+9m2-36,根据题意知方程f(t)=0在(0,+∞)上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如图6),即得δ=(18m+4)2-36(9m2-36)>0,-18m+418 >0,f(0)=9m2-36>0解得-829<m<-2 .评析:这是一个关于图形交点的问题,求解过程却是从分析方程的根的情况入手,而在讨论方程f(t)=0在(0,+∞)上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时,又需要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这样数和形的密切结合、相互补充,使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责任编辑黄春香)。
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解题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解题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95cfc62a45177232f60a286.png)
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解题应用数与形是数学的两大支柱,它们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
数形结合,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实现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的联系和转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
教师要尽量发掘数与形的本质联系,促使学生善于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谈谈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1.函数中的数形结合思想例1:已知:点(-1,y1)(-3,y2)(2,y3)在y=3x2+6x+2的图象上,则: y1、y2、y3 的大小关系为()a.y1>y2>y3b.y2>y1>y3c.y2> >y1d.y3>y2>y1分析:由y=3x2+6x+2=3(x+1)2-1画出图象1,由图象可以看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即:x=-1时,y有最小值,故排除a、b,由图象可以看出:x=2时y3的值,比x=-3时y2的值大,故选c.例2:二次函数 y=ax2+bx+c的图象的顶点在第三象限,且不经过第四象限,则此抛物线开口向,c的取值范围,b的取值范围,b2-4ac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画出图象,如图:从而判断:a>0,c≥0∴对称轴:x=- 0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0即b2-4ac>0例3:如图3,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过点c (0,),与x轴交于两点a(x1,0)、b(x2,0)(x2>x1),且x1+x2=4,x1x2=-5.求(1)a、b两点的坐标;(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顶点p的坐标;(3)若一次函数y=kx+m的图象的顶点p,把△pab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的面积不大于△pab面积的,求m的取值范围。
解:(1)∵x1+x2=4x1·x2=-5且x1<x2∴x1=5,x2=-1.∴a、b两点的坐标是a(5,0),b(-1,0)(2)由a(5,0),b(-1,0),c(0,),求得y=- (x-2)2+3.∴顶点p的坐标为(2,3);(3)由图象可知,当直线过点p(2,3)且过点m(1,0)或n (3,0)时,就把△pab分成两部分,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pab的面积的 .①过n(3,0),p(2,3)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3x+9;过点a(5,0),p(2,3)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5.又一次函数y=kx+m,当x=0时,y=m,此一次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为m,观察图形变化,可得m的取值范围是5<m≤9.②过b(-1,0),p(2,3)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过点m (1,0),p(2,3)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3x-3,观察图形变化,得m的取值范围是-3≤m<1.∴m的取值范围是-3≤m<1或5<m≤9.2.求最值问题:例.已知正实数x,求y= + 的最小值.分析:可以把 + 整理为 + ,即看作是坐标系中一动点(x,0)到两点(0,2)和(2,1)的距离之和,于是本问题转化为求最短距离问题.解:y= + ,令p=(x,0)、a(0,2)和b(2,1),则y=pa+pb.作b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b’(2,-1),则y的最小值为ab’= = .3.利用方程解决几何问题例:本市新建的滴水湖是圆形人工湖.为测量该湖的半径,小杰和小丽沿湖边选取a、b、c三根木柱,使得a、b之间的距离与a、c之间的距离相等,并测得bc长为240米,a到bc的距离为5米,如图1所示.请你帮他们求出滴水湖的半径.[解析]如图2,设圆心为点o,连结ob、oa,oa交线段bc于点d.因为ab=ac,所以ab= bc,∴oa⊥bc,且bd=dc= bc=120.由题意,知da=5.设ob=x米.在rt△bdo中,因为ob2=od2+bd2,所以x2=(x-5)2+120.得x=1442.5 .所以,滴水湖的半径为1442.5米.数形结合思想在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感方面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解题可以使的有些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e58ffc708a1284ac850438a.png)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利用图形来处理方程及函数问题和不等式问题,求函数的值域,最值等问题时能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避免复杂的计算与推理,在解题时能提高效率。
2.增养学生问题转化的意识。
重点:“以形助数”,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意识。
难点:问题的转化。
利用多媒体形象地展示图形在解题中的应用,克服解题中的困难.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历年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这种思想体现在解题中,就是指在处理数学问题时,能够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几何图象有机结合起来思索,促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和谐复合,通过对规范图形或示意图形的观察分析,化抽象为直观,化直观为精确,从而使问题得到简捷解决.本节课着重研究在函数与不等式问题中,在求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时,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某些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达到发现解题途径,避免复杂的计算和推理,简化解题过程的目的。
一、基础训练:1.方程lgx = sinx 的实根的个数为 [ ] A. 1个 B. 2个 C. 3个D. 4个解:画出y = lgx 和y = sinx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两图象有3个交点,选C.2.函数y = a |x|与y = x + a 的图象恰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B .(- 1,1)C .(- ∞,- 1]∪[1,+∞)D .(- ∞,- 1)∪(1,+∞)解:画出y = a |x|与y = x + a 的图象,两图象有两个交点的情形如下:情形1:⎩⎨⎧a > 0a > 1 => a > 1 情形2:⎩⎨⎧a < 0a < - 1 => a < - 1 选D3.不等式x + 2 >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 解法一:(常规解法)教师:杨如钢2007-4-23原不等式等价于(Ⅰ)⎩⎪⎨⎪⎧x ≥ 0x + 2≥0x + 2 > x2,或(Ⅱ)⎩⎨⎧x < 0x + 2≥0,解(Ⅰ)得0≤x < 2;解(Ⅱ)得- 2≤x < 0.综上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2≤x < 0}∪{x|0≤x < 2}= {x|- 2≤x < 2} 解法二:(数形结合解法) 令y 1 = x + 2,y 2 = x ,则不等式x + 2 > x 的解就对应于:函数y 1 = x + 2的图象在y 2 = x 上方的图象的部分在x 轴上的射影.如图,不等式的解集为{x|x A < x < x B },由x + 2 = x 得x B = 2,而x A = - 2,∴不等式的解集是{x| - 2≤x < 2}.变题:不等式x + 2 > kx 的解集为M ,且M ⊆{x| - 2≤x < 2},则k ∈____________. 答案:[1,+∞)4.函数y = sinx + 2cosx - 2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_.解法一:(代数法)由y =sinx + 2cosx - 2得ycosx – 2y = sinx + 2,∴sinx – ycosx = - 2y – 2,∴y 2 + 1sin(x + φ) = - 2y – 2, ∴sin(x + φ) = - 2y – 2y 2 + 1,而|sin(x + φ)|≤1, ∴|- 2y – 2y 2 + 1|≤1,解不等式得- 4 - 73≤y ≤- 4 + 73,∴函数的值域为[- 4 - 73,- 4 + 73].解法二(几何法):y = sinx + 2cosx - 2的形式类似于斜率公式k = y 2 - y 1x 2 - x 1,∴y =sinx + 2cosx - 2表示过两点P 0(2,- 2)及P(cosx ,sinx)的直线的斜率,由于点P 在单位圆x 2 + y 2 = 1上(如图),显然A P k 0≤y ≤B p k 0,设过P 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 + 2 = k(x – 2), 则有|2k + 2|k 2 + 1= 1,解得k = - 4±73,即A P k 0=- 4 - 73,B p k 0= - 4 + 73∴- 4 - 73≤y ≤- 4 + 73,∴函数的值域为[- 4 - 73,- 4 + 73]5.过圆M :(x -1)2+(y -1)2=1外一点P 向此圆作两条切线,当这两切线互相垂直时,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解:如图,设切点为A 、B ,连结MA 、MB 、PM ,则MA ⊥AP ,MB ⊥PB ,又AP ⊥PB ,且|PA|=|PB|,那么MBPA 是正方形,从而|PM| = 2|MA| = 2.设动点P(x ,y),则(x -1)2+(y-1)2=2,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二、例题:例1.若关于x 的方程x 2 + 2kx + 3k = 0的两根都在-1和3之间,求k 的取值范围. 解:解法一:令f (x) = x 2 + 2kx + 3k ,其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f (x) = 0的解,由y = f(x)的图象可知,要使两根都在-1和3之间,只需⎩⎨⎧f (-1) > 0f (3) > 0- 1 < - k < 34k 2- 12k ≥0,∴k ∈(- 1,0].解法二:设函数f (x) = x 2,g(x) = -2k(x +32),问题转化为两函数图象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必须在- 1和3之间.画出两函数图象(如图),而PA 、PB 的斜率相等,都是2,∴0≤- 2k < 2,即k ∈(- 1,0] 例2.定圆C :(x – 3) 2 + (y – 3) 2 = (52) 2上有动点P ,它关于定点A(7,0)的对称点为Q ,点P 绕圆心C 依逆时针方向旋转120°后到达点R ,求线段RQ 长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本题一般解法是,设点P(3 + 52cosα,2 + 52sinα),然后求出点Q 、R 的坐标,最后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RQ|的最值.但这种解法运算量较大,还易出错.观察图,在△PRQ 中,欲求|RQ|,因A 是PQ 的中点,易想起三角形的中位线. 解: 取PR 的中点B ,连结BA ,则|RQ|=2|AB|.又B 是弦RP 的中点,连CB ,则CB ⊥RP ,∠BCP = 12∠PCR = 60°,∴|BC| = 12|CP| = 54.∴点B 的轨迹是以C 为圆心,54为半径的圆.这时求|QR|的最值,转化为求点A 与所作圆上点的距离的最值.过C 、A 作直线,交所作圆于B 1、B 2两点,则由平面几何知,|AB|的最大值为|AB 2| = |AC| + |CB 2| = (7 - 3) 2 + (0 - 3) 2 + 54 = 254,|AB|的最小值为|AB 1| =|AC| - |CB 1| = 5 - 54 = 154.故|QR|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252和152.例3. 求函数u = 2t + 4 + 6 - t 的最值.[分析]由于等式右端根号内同为t 的一次式,故作简单换元,设2t + 4 = m ,无法转化为一元二次函数求最值;倘若对式子平方处理,将会把问题复杂化,因此该题用常规解法显得比较困难,考虑到式中有两个根号,故可采用两步换元。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运用探究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运用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40312d6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4.png)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运用探究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将数学问题通过图形展示出来,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想。
这种思想在高中数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探讨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运用,分析其作用和方法,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1. 提高问题理解能力在高中数学中,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但有些问题本身并不容易理解,因此就需要通过图形来展示这些实际问题,使得问题更加直观化。
通过数形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加深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通过数形结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图形呈现出来,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图形的呈现,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3. 增强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增强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有些问题可能通过代数方法难以解决,但通过数形结合可以找到新的解题思路。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开拓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效率和灵活性。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不同数学领域的具体运用1. 几何问题的解题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数形结合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绘制图形,例如画出几何图形、坐标系等,能够更清晰地解决问题。
对于平面几何题目,可以通过画图标注给定条件,然后根据图形的性质进行推导。
对于空间几何题目,可以通过绘制三维图形来直观地理解问题,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解决。
2. 解方程组的问题在解决方程组的问题时,通过数形结合思想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通过画图,将方程组转化为图形表示,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方程组的解的情况,进而找到解的规律。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程组的解题方法。
3. 研究函数图像在研究函数的图像时,数形结合思想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画出函数的图像,能够更好地观察函数的性质,比如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点、零点等。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包含30例子)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包含30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91861127168884868762d6fb.png)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包含30例子)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包含30例子)一、知识整合1.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能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2.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②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③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④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⑤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22-+-=214x y如等式()()3.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
4.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广泛,常见的如在解方程和解不等式问题中,在求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中,在求复数和三角函数问题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不仅直观易发现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复杂的计算与推理,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
这在解选择题、填空题中更显其优越,要注意培养这种思想意识,要争取胸中有图,见数想图,以开拓自己的思维视野。
二、例题分析 例1.的取值范围。
之间,求和的两根都在的方程若关于k k kx x x 310322-=++分析:0)(32)(2=++=x f x k kx x x f 程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其图象与令()13(1)0y f x f =-->的解,由的图象可知,要使二根都在,之间,只需,(3)0f >,()()02bf f k a-=-<10(10)k k -<<∈-同时成立,解得,故,例2.解不等式x x +>2解:法一、常规解法: 原不等式等价于或()()I x x x x II x x ≥+≥+>⎧⎨⎪⎩⎪<+≥⎧⎨⎩02020202解,得;解,得()()I x II x 0220≤<-≤<综上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或{|}{|}x x x x x -≤<≤<=-≤<200222法二、数形结合解法:令,,则不等式的解,就是使的图象y x y x x x yx 121222=+=+>=+在的上方的那段对应的横坐标,y x 2=如下图,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x x A B ≤<而可由,解得,,,x x x x x B B A +===-222故不等式的解集为。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运用探究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运用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329091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f.png)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运用探究【摘要】数统计。
数形结合思想是高中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探讨了其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性和如何运用这一思想解决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看到数形结合思想在几何和代数问题中均有广泛应用。
本文还讨论了数形结合思想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
结论部分总结了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实践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高中数学、解题、重要性、运用、案例分析、几何问题、代数问题、联系、实践意义、发展、教学、数学知识1. 引言1.1 引言内容数统计等。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几何图形相结合,既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又能够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广泛而深入,涉及到几何、代数、概率等多个领域。
通过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性,介绍如何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高中数学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数形结合思想在几何问题和代数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我们还将探讨数形结合思想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阐述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实践意义,以及展望数形结合思想在未来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思维方式。
2. 正文2.1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性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
通过将数学问题与几何图形相结合,可以直观地展示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认识。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将抽象的代数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几何图像,使问题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包含30例子)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包含30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037c293187c24028905fc300.png)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包含30例子)一、知识整合1.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能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2.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②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③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④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⑤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如等式()()x y -+-=214223.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
4.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广泛,常见的如在解方程和解不等式问题中,在求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中,在求复数和三角函数问题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不仅直观易发现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复杂的计算与推理,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
这在解选择题、填空题中更显其优越,要注意培养这种思想意识,要争取胸中有图,见数想图,以开拓自己的思维视野。
二、例题分析例1.的取值范围。
之间,求和的两根都在的方程若关于k k kx x x 310322-=++ 分析:0)(32)(2=++=x f x k kx x x f 程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其图象与令()13(1)0y f x f =-->的解,由的图象可知,要使二根都在,之间,只需,(3)0f >,()()02bf f k a-=-<10(10)k k -<<∈-同时成立,解得,故,例2. 解不等式x x +>2 解:法一、常规解法:“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原不等式等价于或()()I x x x x II x x ≥+≥+>⎧⎨⎪⎩⎪<+≥⎧⎨⎩02020202 解,得;解,得()()I x II x 0220≤<-≤<综上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或{|}{|}x x x x x -≤<≤<=-≤<200222 法二、数形结合解法: 令,,则不等式的解,就是使的图象y x y x x x y x 121222=+=+>=+在的上方的那段对应的横坐标,y x 2=如下图,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x x A B ≤<而可由,解得,,,x x x x x B B A +===-222故不等式的解集为。
华罗庚数形结合的题目
![华罗庚数形结合的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d9dbcb2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5.png)
华罗庚数形结合的题目可能涉及数学中的代数与几何的结合,特别是在解析几何和代数几何等领域。
这些题目通常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问题中的数值与相应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以便更直观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华罗庚数形结合思想的题目示例:
1. 已知直线y = 2x + 3 与x 轴相交于点A,与y 轴相交于点B。
求线段AB 的中点坐标。
2.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2, -3) 关于x 轴的对称点Q 的坐标是什么?
3. 设直线l 的斜率为k,且经过点P(a, b)。
求直线l 的方程。
4. 已知圆的半径为r,圆心在原点(0, 0)。
求该圆的方程。
5. 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AB = 3, BC = 4。
求平行四边形的高。
6.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正切值分别是3 和4。
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7. 已知椭圆的长轴长度为2a,短轴长度为2b。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8.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A(1, 2, 3) 到原点O(0, 0, 0) 的距离是多少?
9. 已知双曲线的实轴长度为2a,虚轴长度为2b。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0. 平行线l1: 2x + 3y + 1 = 0 和l2: 2x - 3y + c = 0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中的数值与几何图形相结合,从而更直观地理解问题和解题过程中的几何意义。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妙用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妙用](https://img.taocdn.com/s3/m/21eef410ff00bed5b9f31d3a.png)
计算 +Ⅲ( 1, _ 图 )学生是非常容易算的 , 1 可以直接 通分 , 然后求出结果 。计算 1 ( 2, 图 )难度 也不
大 , 分 照样 能 够 解 决 问题 。但 是 如 果 运 用 数 形 结 合思 通 想 , 生就 会发现 , 来可 以算得更 简单 , 1 ( 学 原 即 一 空
拿 走 剩 下 的 _ 最 后篮 子 里 还 有 4个 鸡 蛋 。 你 知 道原 来 1, 这 个 篮 子里 有几 个 鸡 蛋 吗 ?三 年 级 习题 ) ( 这道题 单位“ ” 量发 生变化 , 一 次是把 ‘ 篮 l的 第 整
(
用 数 形 结 合 思 想 和 有 序 思 维 的 策 略 ,能 够 使 学 生 的 思 维 “ 形 可 依 ”解 决 此 类 问题 就 显 得 轻 松 多 了 。如 教 学 有 , 组 合 问题 时 ,有 这 样 一道 题 :一 个 箱 子 里 放 入 4种 不 “ 同 颜 色 的 正 方 体 f 、 、 、 ) 4种 不 同 颜 色 的 球 红 白 黄 绿 和 ( 、 、 、 )随 意 从 盒 子 里 各 拿 出 1 球 和 1个 正 黑 橙 紫 蓝 , 个 方 体 , 可 能 有 多 少 种 不 同 的 拿 法 ? ” 生 通 常 只 能 找 其 学
教 师 应 重 视 培 养 学 生 解 决 分 数 应 用 题 的 能 力 。并 以此 为 载 体 , 力 发 展 学 生 的 数 学 思考 能 力 。但 让 学 生 凭借 着 教 师 总 结 的解 题 技 巧 去 按 图 索 骥 ,是 难 以 达 到 预 期 效 果 的 , 应 用 数 形 结 合 思想 , 较 好 地解 决 这 个 问题 。 而 能 如: 一篮 鸡 蛋 , 一 次 拿 走 整 篮 鸡 蛋 的 第 二 次 叉 第 1,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c38129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9.png)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在数学解题中,通过将数学问题转化成几何形状,并结合图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这种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图形形状,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点,解决问题。
在初中数学解题中,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运用在很多方面,下面就介绍几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
对于如何求解一条线段的长度,数形结合思想非常有效。
对于一个线段,可以通过将它画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来求解。
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或平行线性质,根据图形的特点来解决问题。
比如给定一条不在坐标轴上的线段AB,我们可以通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描绘出这个线段,并在两点连接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从而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通过计算三个边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线段AB的长度。
对于解决面积和体积问题,数形结合思想也非常有用。
在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时,可以将图形进行分割,将其转化为若干个简单的几何形状,分别计算每个简单形状的面积,然后相加得到整个图形的面积。
比如计算一个梯形的面积,可以将其分割为一个矩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后相加即可得到梯形的面积。
对于体积问题,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
比如计算一个三棱柱的体积,可以将其看作由一个底面积为A的正三角形和一个高为h的矩形组成,根据体积的定义,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可以计算出三棱柱的体积为A*h。
对于解决几何相似的问题,数形结合思想也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点,可以发现几何形状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似性,从而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比如在一个等腰三角形内切一个圆,可以发现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圆的切点之间存在着相似关系,通过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圆的半径和三角形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十种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方法
![十种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03e630e6edb6f1aff001f2d.png)
3
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十种典型题型
题型四、利用方程的根的关系解题
1 1 1、设 a,b,c 均为正数,且 2 = log 1 a , = log 1 b , = log 2 c .则( 2 2 2 2
a
b
c
)
A. a < b < c
B. c < b < a
C. c < a < b
A. 2a − 1 B. 1 − 2a C. 2− a − 1 D. 1 − 2− a
2、已知定义在 R 上的函数 f ( x) =
2 2x + 5 x + 2, x ∈ [0,1) f x ( ) ,且 f ( x + 2) = , g ( x) = , 2 x + 2 − ∈ − 2 x , x [ 1, 0) 0 在区间 [−5,1] 上的所有实根之和为( ) 则方程 f ( x) − g ( x) = B、 −6 C、 −7 D、 −8 A、 −5
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十种典型题型
题型一、求函数零点的个数或者图象交点的个数
= ) 2 − x ,则函数 y = 1、已知 f ( x
x 2
f ( x) 的零点个数是
.
2、函数 f ( x) = 2 ln x 的图象与函数 g ( x) = x 2 − 4 x + 5 的图象的交点个数为( A.3 B.2 C.1 D.0
x
取值范围是
.
2、已知函数 f ( x) = x − 2 + 1 , g ( x) = kx ,若方程 f(x)=g(x)有 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 1 1 A. B. C. (1,2) 0,2 2,1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1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1](https://img.taocdn.com/s3/m/e268ed6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3.png)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1【方法技巧与总结】1、以形助数(数题形解):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数转化为形,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作为目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2、以数辅形(形题数解):借助于数的精确性、规范性、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把直观图形数量化,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核心考点】核心考点一:研究函数的零点、方程的根、图象的交点【典型例题】例1.(2023·河北衡水·高三周测)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对任意的x ∈R ,都有()()22f x f x -=+,且当[]2,0x ∈-时,()112xf x ⎛⎫=- ⎪⎝⎭,则在区间(]2,6-内关于x 的方程()()2log 20f x x -+=的根的个数为()A .1B .2C .3D .4【答案】D【解析】因为()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对任意的x ∈R ,都有()()22f x f x -=+,所以(2)(2)(2)f x f x f x -=+=-,即()(4)f x f x =+,所以函数()f x 的周期为4,当[0,2]x ∈时,则[2,0]x -∈-,此时()()112xf x f x -⎛⎫-=-= ⎪⎝⎭,即()21,[0,2]xf x x =-∈,由()2log (2)0f x x -+=,(]2,6x ∈-,得()2log (2)f x x =+,分别作出函数()y f x =和2log (2)y x =+,(]2,6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交点个数为4个,即方程()()2log 20f x x -+=的零点个数为4个.故选:D .例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23,0()3,0xlnx x x f x x x x ->⎧=⎨+⎩ 的图象上有且仅有四个不同的点关于直线1y =-的对称点在1y kx =-的图象上,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A .1(,1)2B .1(2,2)C .(1,2)-D .(1,3)-【答案】C【解析】设函数1y kx =-任意一点00(,)P x y 关于直线1y =-对称的点为(,)P x y ',则00,12y y x x +==-,所以02y y =--,而P 在函数1y kx =-上,所以21y kx --=-,即1y kx =--,所以函数1y kx =-恒过定点(0,1)A -,(1)当0x >时,()ln 3f x x x x =-,设直线1y kx =--与()f x 相切于点(,ln 3)C x x x x -,()ln 31ln 13ln 2x x x f x x x x k x-+'=+-=-=-=,整理可得ln 2ln 31x x x x x x -=-+,解得1x =,所以ln122AC k k =-=-=-;(2)当0x ≤时,()23f x x x =+,设直线1y kx =--与函数()f x 相切于点B 点2(,3)x x x +,()23123x x f x x k x++'=+=-=,整理可得222331(0)x x x x x +=++≤,解得=1x -,所以2(1)31AB k k =-=-+=,故21k -<-<,即12k -<<时,在0x >时,函数()y f x =与1y kx =--的图象相交有2个交点;在0x ≤时,函数()y f x =与1y kx =--的图象相交有2个交点,故函数()y f x =与1y kx =--的图象相交有4个交点时的k 的范围是(1,2)-.故选:C .例3.(2023·上海·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f (x )=x 2+ex -12(x <0)与g (x )=x 2+ln(x +a )的图象上存在关于y 轴对称的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 .)+∞【答案】B【解析】()()2102xx e f x x =+-<关于y 轴对称得到的函数为()()2102x h x x e x -=+->,依题意可知()h x 与()g x 在()0,∞+上有公共点,由()()h x g x =得()221ln 2xx e x x a -+-=++,()11ln 2x x a e =++.对于函数1x y e=,在()0,∞+上单调递减,且()0,1y ∈.对于函数()1ln 2y x a =++,在()0,∞+上单调递增.当0a ≤时,1ln 2x +的图像向右平移a 个单位得到()1ln 2y x a =++,与1x y e=图像在()0,∞+上必有1个交点.当0a >时,1ln 2x +的图像向左平移a 个单位得到()1ln 2y x a =++,要使()1ln 2y x a =++与1x y e =图像在()0,∞+上有交点,则需当0x =时(也即y 轴上),()1ln 2y x a =++的函数值小于1x y e =的函数值,即0111ln ,ln 22a a e +<<,解得0a <<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故选:B .例4.(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对任意的x R ∈,都有()()22f x f x -=+,且当[]2,0x ∈-时,()122xf x ⎛⎫=- ⎪⎝⎭,若在区间(]2,6-内关于x 的方程()()log 20(01)a f x x a -+=<<恰有三个不同的实数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2142⎛⎫ ⎪ ⎪⎝⎭B .20,4⎛⎫⎪ ⎪⎝⎭C .10,2⎛⎫⎪⎝⎭D .1,12⎛⎫ ⎪⎝⎭【答案】A【解析】 对于任意的x R ∈,都有(2)(2)f x f x -=+,∴函数()f x 关于直线2x =对称,又 当[2x ∈-,0]时,1()2()2xf x =-,且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故函数()f x 在区间(2-,6]上的图象如下图所示:若在区间(2-,6]内关于x 的方程()log (2)0a f x x -+=恰有3个不同的实数解则log 42a >-,log 82a <-,解得:21(,)42a ∈故选:A核心考点二:解不等式、求参数范围、最值问题【典型例题】例5.(2023春·山东枣庄·高三枣庄市第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设函数()()()222ln 2f x x a x a =-+-,其中0x >,a R ∈,若存在0x R ∈,使得()045f x ≤成立,则实数a 的值是A .15B .25C .35D .45【答案】A【解析】函数()f x 可以看作是动点2(,)M x lnx 与动点(,2)N a a 之间距离的平方,动点M 在函数2y lnx =的图象上,N 在直线2y x =的图象上,问题转化为求直线上的动点到曲线的最小距离,由2y lnx =得,22y x'==,解得1x =,∴曲线上点(1,0)M 到直线2y x =的距离最小,最小距离d ==则4()5f x ,根据题意,要使04()5f x ,则04()5f x =,此时N 恰好为垂足,由2021112MN a a k a a -===---,解得15a =.故选A .例6.(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m ≥对任意a ∈R ,()0,b ∈+∞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A .1,2⎛⎤-∞⎥⎝⎦B .2⎛-∞⎝⎦C .(-∞D .(],2-∞【答案】B【解析】设T =T 的几何意义是直线y x =上的点(,)P a a 与曲线()ln f x x =上的点(,ln )Q b b 的距离,将直线y x =平移到与面线()ln f x x =相切时,切点Q 到直线y x =的距离最小.而()1f x x'=,令()0011f x x ='=,则01x =,可得(1,0)Q ,此时,Q到直线y x ==min ||PQ =所以2m ≤.故选:B例7.(2023春·黑龙江黑河·高三嫩江市高级中学校考期中)设函数()2x f x xe a =+,()x g x e ax =+,其中1a <,若存在唯一的整数0x 使得00()()f x g 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3[2e-,1)B .3[2e,1)C .3[2e -,3)4D .3[2e ,3)4【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存在唯一的整数x ,使得(21)x x e ax a -<-,构造函数()(21)x h x x e =-,则()(21)x h x x e '=+.当12x <-时,()0h x '<;当12x >-时,()0h x '>.所以,函数()(21)x h x x e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2-∞-,单调递增区间为1(,)2-+∞.函数()y h x =在12x =-处取得极小值1()2h -=如下图所示,由于(0)1h =-,3(1)h e-=-,所以,(1)(0)h h -<,结合图象可知,(0)0(1)(1)h a a h a a<⨯-⎧⎨-⨯--⎩ ,解得312a e <.故选:B核心考点三:解决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代数问题【典型例题】例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3,||,||AB AC AB t AC t ⊥==,若点P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且3||||AB ACAP AB AC =-,则PB PC ⋅ 的最大值等于()A .8B .10C .12D .13【答案】C【解析】∵AB AC ⊥,∴可以A 为原点,,AB AC 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不妨设()30,,(,0)B t C t ,则(0,1)3(1,0)(3,1)AP =-=- ,故点P 坐标为(3,1)-则()33,1,(3,1)PB t PC t =--=-- ,∴()333(3)1310PB PC t t t t ⋅=---+-=-++ 令3()310,0f t t t t =-++>,则2()333(1)(1),0f t t t t t =-+=-+-≥',则当(0,1)t ∈时,()0f t '>,当(1,)t ∈+∞时,()0f t '<,则函数()f t 在[0,1)递增,在(1,)+∞上递减,则max ()(1)12f t f ==,即PB PC ⋅的最大值为12.故选:C .例9.(2023春·浙江杭州·高二学军中学阶段练习)222410282x x x x -+-+≤的解集为[],a b ,则ab 的值是()A .5B .42C .6D .7【答案】D【解析】设23y =,则3y =()()2222152x y x y -+-+≤.()()2222152x y x y -+-+=.()()2222152x y x y -+-+=±()()2222152x y x y -+=-+,两边平方可得,()()()22222215454x y x y x y -+=-+±-+,整理可得,()22527x y x ±-+=-,两边平方整理可得()22313y x --=.()()2222152x y x y -+-+=表示的点(),x y 在双曲线()22313y x --=上.()()2222152x y x y -+-+≤表示的点(),x y 在双曲线()22313y x --=上及其内部.222410282x x x x -+-+≤与不等式组()2223133y x y ⎧--≤⎪⎨⎪=⎩同解,整理可得2670x x -+≤.由已知可得,不等式2670x x -+≤的解集是[],a b ,所以2670x x -+=的两个解为a 、b ,根据韦达定理有7ab =.故选:D .例10.(2023春·安徽六安·(0)kx k ≤>的解集为区间[,]a b ,且2b a -=,则k =()AB C D .2【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因为y =4为半径位于x 轴上方(含和x 轴交点)的半圆,(0)y kx k =>表示过坐标原点及第一三象限内的直线,(0)kx k ≤>的解集为区间[,]a b ,且2b a -=,即半圆位于直线下方的区间长度为2,所以2,4a b ==,所以直线与半圆的交点(2,,所以k ==故选:C .。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例析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cbc553be23482fb4da4c19.png)
、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有关方程和不等式问题 y 十
例 1 若关 于 的方程 +2x+ k
( 1 A)
2
( )业 B
3
3 = 的两根都在区间 (1 3内, 、 I k0 一, )
求k 取 范 . 的 值 围
确 ,要
\ I
I /
图1
0
) ( )0 = 一 <, /
<3同 时成 立 ,
、丁 ( / 如图3 ,而上 = )
一
U
则表
图3
一
1 <一
示 圆上的点( , ,'与坐标原点( ,O ) 0 )
4 基 教 论 21年 期 2 础 育 坛[ 2 第1 j 0
一
【 明】 说 数形结合 法可以解决 一些既不是无理 方程 ,也 不是
二次或三次方程 的其 他方程或不 等式 ,也就是 超越 方程或者 不
等式. 例如本例题中。 :l g 的方程. l。 o I
二 、利用数 形结合法解决有关最大值最小值的问题 例 3 如果实数 , 满足 ( 一2 =3 )+ ,则 的最大值
( C)3 个
() 4 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 的概念 ,如三角
函数等 ;
( )1 D 个或 2 个或 3 个
解 :判 断方程 的根 的个 数
I l
() 5 所给 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 有明显 的几何意义 . 如等
式.
就 是 判 断 图 象 Y=Ⅱ 与 Y= ‘
有 2个实根 ,选 B .
j ,
图2
数形结合 的思想 方法应用广泛 ,常见 的如在 解方程和解不 等式 问题 中 ,在 求函数 的值域 、最值问题 中,在 三角函数解题 中,运用数形结 合思想 ,不仅直 观易发现解题途 径 ,而且能避
中考代数几何-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
![中考代数几何-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https://img.taocdn.com/s3/m/274bbfddc1c708a1284a443d.png)
中考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1. 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可分两类:(1)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表示数的问题,它常借用数轴、函数图象等;(2)运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几何图形问题,常需要建立方程(组)或建立函数关系式等.2. 热点内容:在初中教材中,数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实数、代数式、函数和不等式等,而形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直线型、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抛物线、相似、勾股定理等.在直角坐标系下,一次函数的图象对应着一条直线,二次函数的图象对应着一条抛物线,这些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二次函数,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同时也使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得到最充分体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以及与坐标轴的交点等都与其系数a,b,c密不可分.事实上,数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b 与a 一起决定抛物线的对称轴位置, c 决定了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位置,与a、b 一起决定抛物线顶点坐标的纵坐标,抛物线的平移的图形关系只是顶点坐标发生变化,其实从代数的角度看是b、c 的大小变化.可分两类:(1)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表示数的问题,它常借用数轴、函数图象等;(2)运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几何图形问题,常需要建立方程(组)或建立函数关系式等.方法点拨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问题,也可以看作代数几何综合问题.从内容上来说,是把代数中的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几何中的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的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图形的变换、相似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会融入开放性、探究性等问题.经常考查的题目类型主要有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简称坐标几何问题),以及图形运动过程中求函数解析式的问题等.解决这类问题,第一,需要认真审题,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翻译并转化为显性条件;第二,要善于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基本问题;第三,要善于联系与转化,进一步得到新的结论.尤其要注意的是,恰当地使用综合分析法及方程与函数的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类型一、利用数形结合探究数字的变化规律1. 如图,网格中的每个四边形都是菱形.如果格点三角形ABC的面积为S,按照如图所示方式得到的格点三角形A1B1C1的面积是,格点三角形A2B2C2的面积是19S,那么格点三角形A3B3C3的面积为().A. 39SB. 36SC. 37SD. 43S答案与解析举一反三【思路点拨】设网络中每个小菱形的边长为一个单位,由于ABC的面积为S,则小菱形的面积为2S;从图上观察可知三角形A2B2C2三个顶点分别在边长为3个单位的菱形的内部,其中一顶点与菱形重合,另两顶点在与前一顶点不相连的两边上,三角形A n B n C n三顶点分别在边长为(2n+1)个单位的菱形的内部,此菱形与三角形A n B n C n不重合的部分为三个小三角形;由此得到关于三角形A n B n C n面积公式,把n=3代入即可求出三角形A3B3C3的面积.【答案】C.【解析】网络中每个小菱形的边长为一个单位,由于ABC的面积为S,则小菱形的面积为2S;从图上观察可知三角形A2B2C2三个顶点分别在边长为3个单位的菱形的内部,其中一顶点与菱形重合,另两顶点在与前一顶点不相连的两边上,三角形A n B n C n三顶点分别在边长为2n+1个单位的菱形的内部,此菱形与三角形A n B n C n不重合的部分为三个小三角形;而三角形A n B n C n 面积=边长为2n+1个单位的菱形面积-三个小三角形面积=2S(2n+1)2-,=S(8n2+8n+2-2n2-n-2n2-3n-1-n2-n),=S(3n2+3n+1),把n=3分别代入上式得:S3=S(3×32+3×3+1)=37S.故选 C.【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也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规律并有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式】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1,A2,A3,…和点C1,C2,C3,…分别在直线(k>0)和x轴上,已知点B1(1,1),B2(3,2),则B n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答案与解析【答案】解:∵B1的坐标为(1,1),点B2的坐标为(3,2),∴正方形A1B1C1O1边长为1,正方形A2B2C2C1边长为2,∴A1的坐标是(0,1),A2的坐标是:(1,2),代入 y=kx+b得:解得:则直线A1A2的解析式是:y=x+1.∵A1B1=1,点B2的坐标为(3,2),∴点A3的坐标为(3,4),∴A3C2=A3B3=B3C3=4,∴点B3的坐标为(7,4),∴B1的纵坐标是:1=20,B1的横坐标是:1=21-1,∴B2的纵坐标是:2=21,B2的横坐标是:3=22-1,∴B3的纵坐标是:4=22,B3的横坐标是:7=23-1,∴B n的纵坐标是:2n-1,横坐标是:2n-1,则 B n(2n-1,2n-1).∴B4的坐标是:(24-1,24-1),即(15,8).故答案为:(15,8).类型二、利用数形结合解决数与式的问题2. 已知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2-a|+的结果为__________.答案与解析【思路点拨】由数轴可知,0<a<2,由此去绝对值,对二次根式化简.【答案与解析】解:∵0<a<2,∴|2-a|+=2-a+a=2.故答案为:2.【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化简和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关键是根据数轴上的点的位置来判断数a的取值范围,根据取值范围去绝对值,化简二次根式.类型三、利用数形结合解决代数式的恒等变形问题3.(1)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把余下的部分沿虚线剪开,拼成一个矩形,分别计算这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验证的乘法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2)设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是a,b,斜边为c,将这样的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验证等式a2+b2=c2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讨论方程的根例1 (2014·山东)已知函数f (x )=|x -2|+1,g (x )=kx ,若方程f (x )=g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A .(0,12)B .(12,1)C .(1,2)D .(2,+∞) 答案 B解析 先作出函数f (x )=|x -2|+1的图象,如图所示,当直线g (x )=kx 与直线AB 平行时斜率为1,当直线g (x )=kx 过A 点时斜率为12,故f (x )=g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时,k 的范围为(12,1).思维升华 用函数的图象讨论方程(特别是含参数的指数、对数、根式、三角等复杂方程)的解的个数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先把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是两个熟悉函数的表达式(不熟悉时,需要作适当变形转化为两个熟悉的函数),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图象的交点个数即为方程解的个数.设函数f (x )=⎩⎪⎨⎪⎧x 2+bx +c ,x ≤0,2, x >0,若f (-4)=f (0),f (-2)=-2,则关于x的方程f (x )=x 的解的个数为( ) A .1 B .2C .3D .4 答案 C解析 由f (-4)=f (0),f (-2)=-2, 解得b =4,c =2,∴f (x )=⎩⎪⎨⎪⎧x 2+4x +2,x ≤0,2, x >0.作出函数f (x )=⎩⎪⎨⎪⎧x 2+4x +2,x ≤0,2, x >0与y =x 的图象,如图,由图知交点个数有3个,故选C.热二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不等式、求参数范围例2 (1)已知奇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x |x ≠0,x ∈R },且在(0,+∞)上单调递增,若f (1)=0,则满足x ·f (x )<0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若不等式|x -2a |≥12x +a -1对x ∈R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1)(-1,0)∪(0,1)(2)⎝⎛⎦⎥⎤-∞,12 解析 (1)作出符合条件的一个函数图象草图即可,由图可知x ·f (x )<0的x 的取值范围是(-1,0)∪(0,1). (2)作出y =|x -2a |和y =12x +a -1的简图,依题意知应有2a ≤2-2a ,故a ≤12.思维升华 求参数范围或解不等式问题时经常联系函数的图象,根据不等式中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两个(或多个)函数,利用两个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转化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往往可以避免烦琐的运算,获得简捷的解答.(1)设A ={(x ,y )|x 2+(y -1)2=1},B ={(x ,y )|x +y +m ≥0},则使A ⊆B 成立的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2)若不等式9-x 2≤k (x +2)-2的解集为区间[a ,b ],且b -a =2,则k =________. 答案 (1)[2-1,+∞) (2) 2解析 (1) 集合A 是一个圆x 2+(y -1)2=1上的点的集合,集合B 是一个不等式x +y +m ≥0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点的集合,要使A ⊆B ,则应使圆被平面区域所包含(如图),即直线x +y +m =0应与圆相切或相离(在圆的下方),而当直线与圆相切时有|m +1|2=1,又m >0,所以m =2-1,故m 的取值范围是m ≥2-1. (2)令y 1=9-x 2,y 2=k (x +2)-2,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出其图象,因9-x 2≤k (x +2)-2的解集为[a ,b ]且b -a =2. 结合图象知b =3,a =1,即直线与圆的交点坐标为(1,22). 又因为点(-2,-2)在直线上,所以k =22+21+2= 2.三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最值问题例3 (1)已知P 是直线l :3x +4y +8=0上的动点,PA 、PB 是圆x 2+y 2-2x -2y +1=0的两条切线,A 、B 是切点,C 是圆心,则四边形PACB 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2)已知点P (x ,y )的坐标x ,y 满足⎩⎪⎨⎪⎧x -2y +1≥0,|x |-y -1≤0,则x 2+y 2-6x +9的取值范围是( )A .[2,4]B .[2,16]C .[4,10]D .[4,16] 答案 (1)2 2 (2)B 解析(1)从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当动点P 沿直线3x +4y +8=0向左上方或右下方无穷远处运动时,直角三角形PAC 的面积S Rt △PAC =12|PA |·|AC |=12|PA |越来越大,从而S 四边形PACB 也越来越大;当点P 从左上、右下两个方向向中间运动时,S 四边形PACB 变小,显然,当点P 到达一个最特殊的位置,即CP 垂直直线l 时,S 四边形PACB 应有唯一的最小值,此时|PC |=|3×1+4×1+8|32+42=3, 从而|PA |=|PC |2-|AC |2=2 2.所以(S 四边形PACB )min =2×12×|PA |×|AC |=2 2.(2)画出可行域如图,所求的x 2+y 2-6x +9=(x -3)2+y 2是点Q (3,0)到可行域上的点的距离的平方,由图形知最小值为Q 到射线x -y -1=0(x ≥0)的距离d 的平方,最大值为|QA |2=16.∵d 2=(|3-0-1|1212)2=(2)2=2. ∴取值范围是[2,16].思维升华 (1)在几何的一些最值问题中,可以根据图形的性质结合图形上点的条件进行转换,快速求得最值.(2)如果(不)等式、代数式的结构蕴含着明显的几何特征,就要考虑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题,即所谓的几何法求解.(1)(2013·重庆)设P 是圆(x -3)2+(y +1)2=4上的动点,Q 是直线x =-3上的动点,则|PQ |的最小值为( ) A .6 B .4 C .3 D .2(2)若实数x 、y 满足⎩⎪⎨⎪⎧x -y +1≤0,x >0,y ≤2,则yx的最小值是______.答案 (1)B (2)2解析 (1)由题意,知圆的圆心坐标为(3,-1),圆的半径长为2,|PQ |的最小值为圆心到直线x =-3的距离减去圆的半径长,所以|PQ |min =3-(-3)-2=4.故选B. (2) 可行域如图所示.又yx的几何意义是可行域内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k . 由图知,过点A 的直线OA 的斜率最小.联立⎩⎪⎨⎪⎧x -y +1=0,y =2,得A (1,2),所以k OA =2-01-0=2.所以yx的最小值为2.1.(2013·重庆)已知圆C 1:(x -2)2+(y -3)2=1,圆C 2:(x -3)2+(y -4)2=9,M ,N 分别是圆C 1,C 2上的动点,P 为x 轴上的动点,则|PM |+|PN |的最小值为( ) A .52-4 B.17-1 C .6-2 2 D.17 答案 A解析 设P (x,0),设C 1(2,3)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C 1′(2,-3),那么|PC 1|+|PC 2|=|PC 1′|+|PC 2|≥|C 1′C 2|=2-323-42=5 2.而|PM |+|PN |=|PC 1|+|PC 2|-4≥52-4.2.(2014·江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B 分别是x 轴和y 轴上的动点,若以AB 为直径的圆C 与直线2x +y -4=0相切,则圆C 面积的最小值为( ) A.45π B.34π C .(6-25)π D.54π答案 A解析 ∵∠AOB =90°,∴点O 在圆C 上.设直线2x +y -4=0与圆C 相切于点D ,则点C 与点O 间的距离等于它到直线2x +y -4=0的距离, ∴点C 在以O 为焦点,以直线2x +y -4=0为准线的抛物线上, ∴当且仅当O ,C ,D 共线时,圆的直径最小为|OD |.又|OD |=|2×0+0-4|5=45,∴圆C 的最小半径为25,∴圆C 面积的最小值为π(25)2=45π.3.(2013·课标全国Ⅰ)已知函数f (x )=⎩⎪⎨⎪⎧-x 2+2x ,x ≤0,ln x +1x >0.若|f (x )|≥a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0]B .(-∞,1]C .[-2,1]D .[-2,0] 答案 D解析 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①当a =0时,|f (x )|≥ax 显然成立. ②当a >0时,只需在x >0时, ln(x +1)≥ax 成立.比较对数函数与一次函数y =ax 的增长速度. 显然不存在a >0使ln(x +1)≥ax 在x >0上恒成立. ③当a <0时,只需在x <0时,x 2-2x ≥ax 成立. 即a ≥x -2成立,所以a ≥-2. 综上所述:-2≤a ≤0.故选D.4.(2014·天津)已知函数f (x )=|x 2+3x |,x ∈R .若方程f (x )-a |x -1|=0恰有4个互异的实数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0,1)∪(9,+∞)解析 设y 1=f (x )=|x 2+3x |,y 2=a |x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y 1=|x 2+3x |,y 2=a |x -1|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f (x )-a |x -1|=0有4个互异的实数根等价于y 1=|x 2+3x |与y 2=a |x -1|的图象有4个不同的交点,且4个交点的横坐标都小于1,所以⎩⎪⎨⎪⎧y =-x 2-3x ,y =a 1-x有两组不同解.消去y 得x 2+(3-a )x +a =0有两个不等实根, 所以Δ=(3-a )2-4a >0,即a 2-10a +9>0, 解得a <1或a >9.又由图象得a >0,所以0<a <1或a >9. 押题精练1.方程|x 2-2x |=a 2+1(a >0)的解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B 解析(数形结合法) ∵a >0,∴a 2+1>1.而y =|x 2-2x |的图象如图,∴y =|x 2-2x |的图象与y =a 2+1的图象总有两个交点.2.不等式|x +3|-|x -1|≤a 2-3a 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1]∪[4,+∞) B .(-∞,-2]∪[5,+∞) C .[1,2] D .(-∞,1]∪[2,+∞) 答案 A解析 f (x )=|x +3|-|x -1|=⎩⎪⎨⎪⎧-4 x <-32x +23≤x <1 4 x ≥1.画出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可以看出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4,故只要a 2-3a ≥4即可,解得a ≤-1或a ≥4.正确选项为A.3.经过P (0,-1)作直线l ,若直线l 与连接A (1,-2),B (2,1)的线段总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k 和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 [-1,1] [0,π4]∪[3π4,π)解析如图所示,结合图形:为使l 与线段AB 总有公共点,则k PA ≤k ≤k PB ,而k PB >0,k PA <0,故k <0时,倾斜角α为钝角,k =0时,α=0,k >0时,α为锐角.又k PA =-211-0=-1,k PB =-1-10-2=1,∴-1≤k ≤1.又当0≤k ≤1时,0≤α≤π4;当-1≤k <0时,3π4≤α<π.故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为α∈[0,π4]∪[3π4,π).4.(2013·山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M 为不等式组⎩⎪⎨⎪⎧2x +3y -6≤0,x +y -2≥0,y ≥0所表示的区域上一动点,则|OM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2解析 由题意知原点O 到直线x +y -2=0的距离为|OM |的最小值.所以|OM |的最小值为22= 2. 5.(2013·江西)过点(2,0)引直线l 与曲线y =1-x 2相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当△AOB 的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l 的斜率为________.答案 -33解析 ∵S △AOB =12|OA ||OB |sin ∠AOB =12sin ∠AOB ≤12.当∠AOB =π2时,S △AOB 面积最大.此时O 到AB 的距离d =22. 设AB 方程为y =k (x -2)(k <0),即kx -y -2k =0.由d =|2k |k 2+1=22得k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