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原因

合集下载

2021-2022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八单元 3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八单元 3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Word版含答案

学案3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毁灭[课标要求] 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进展。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1)二战使西欧丢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

(2)欧洲经济的恢复和进展,使彼此之间的联系日益亲热。

2.过程(1)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法、意、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影响(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加。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加,西欧国家开头摆脱美国的把握。

(3)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进展。

[重点精讲]欧洲一体化开头的缘由是什么?(1)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2)二战后欧洲丢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优势地位,意识到必需联合。

(3)二战后西欧受到美国的把握和苏联的威逼。

(4)在经济进展中,西欧的联系日益亲热。

(5)法德两个宿敌和解,推动了欧洲的联合。

[深化探究]材料观看下面两幅漫画。

漫画一:创作于1951年漫画二:创作于1963年思考(1)漫画说明西欧与美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答案(1)西欧由在政治、经济上依靠美国,转变为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力图摆脱美国把握,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经济的恢复和进展(1)缘由①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退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头挂念日本恢复经济。

③朝鲜战斗爆发后,日本通过供应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④日本政府依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进展战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政策: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意义:
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的崩溃 ②标志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 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小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洲的联合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多极化趋势出现
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
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
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
》(1950年)
④关键因素: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关键
材料四: 欧罗巴,希腊神话中的公主,欧罗 巴与万神之王宙斯相爱并生下三个儿子,她所 居住的大地被命名为欧罗巴,即今天的欧洲大 陆。从古自今,一个统一的欧洲就是欧洲人的 欧罗巴梦想。
美国 西欧
苏联苏联日本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第一位 ……,中在经国济上 也远远处于第一位。…不…结现盟在,世界不再仅仅有两
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 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 西欧、苏联、中国、日本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讲话
【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 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 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①单一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②经济一体化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 ③成员国不断增加(627国)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
欧盟)
1.原因:
2.欧洲一体化进程
3.影响: 对欧洲
①经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 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政治: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之路09国际政治童超李峰胡海洋王磊杨礼摘要:近年来,日本一改其“韬光养晦”的外交姿态,在各类国际舞台上频频发出强烈的声音,这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提出的政治大国战略是一脉相承的。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失去了其在之前在世界上确立下来的政治大国地位。

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成为名列世界前茅的经济大国之后,它在全球的经济利益日益扩展,随之而来的是对政治大国的追求。

关键词:日本;政治大国;道路;艰难在美国的庇护和帮助下,日本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崛起是二战后亚洲所有国家中最成功的。

日本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均GDP是中国或印度的10倍以上。

不仅如此,十年来日本的军费开支始终在全球名列前茅,居亚洲之首,是世界可数的军事大国,也是世界上兵种最多、装备最现代化的国家之一。

然而在国际社会中,日本有着与其经济地位不相匹配的政治地位。

日本对国际事务所尽义务颇多,但在国际事务中,日本常常被晾在一边,很少能够听到它作为“大国”应有的声音。

冷战后,在新的国际条件下,日本努力摒弃“政治小国”形象,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建立政治大国的目标日趋明朗。

一、日本提出政治大国目标的过程大平正芳担任首相的时期,开始着手设计日本新的发展道路,用他自己话说就是“坚决大胆地修改迄今为止的政策轨道”。

概括而言,要做的是在文化上修正明治以来,尤其是战败以来日本轻视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倾向;在政治上改变日本“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形象。

大平正芳之后的中曾根康弘继承了大平正芳的发展战略,早在80年代初期,中曾根康弘呼唤“国际国家”,就曾提出建立一个在国际上拥有打过地位的日本的口号,后来在他担任首相时期,这一国际国家的口号又转化为“政治大国”,直接表达了充当世界“大国”的欲望,及至90年代世界冷战格局结束以后,在世界各国摸索新的格局时,日本各界曾经不断提出要建立“日美欧三级格局”,更明确地提出要谋求与欧美共同主宰世界的大国地位。

日本和中日关系

日本和中日关系

日本和中日关系一、日本谋求实行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二、日本政治趋向右倾保守三、当前中日关系的发展一、日本谋求实行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实行的是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70年代,实行多边自主外交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70年代,日本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独立性增强,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

1972年7月,日本田中角荣上台,提出以“对美协调为主轴”,以恢复日中邦交为“首要课题”的“多边自主外交”。

•80年代以来,谋求实行政治大国的战略1981年铃木内阁提出,日本正在进入“第三次远航”:第一次远航,指明治维新实现了日本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建立了近代强大的日本;第二次远航,指日本由战败到经济复兴,使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第三次远航,就是要实现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

1982年中曾根当政后,正式将谋求实现政治大国作为日本的外交战略。

•冷战结束后,日本加快了走向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的步伐:走向军事大国根本原因:在当今还存在着动乱的世界,政治大国必须是军事大国。

日本发展军事力量最根本的还是为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奠定基础、提供后盾。

主要手段:借助日美军事同盟的扩大和强化,提升军力、发展军备。

重要突破:1.1992年出台的《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案》(PKO法案),使自卫队第一次走出国门;2.美国和日本于1997年制定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它将日美防卫合作的范围由日本本土扩大到了日本周边地区。

1999年众议院通过的与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的《周边事态法案》等三个法案,使自卫队在日本周边发生紧急事态时,可以向美军提供后勤支援;3.1998年12月正式决定与美国共同研究开发东北亚地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日本政府04年6月决定,在08年3月底之前,建立起一套耗资2000亿日元(约合16.6亿美元)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4.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日本借机通过《反恐特别措施法》等三项法案,将日本的战舰派往印度洋,配合美国的军事行动,使日本的军事触角大范围延伸;5.2003年6月15日,日本众议院通过了《有事》三法案,日本所谓“有事法案”,就是指当日本面对外敌攻击时,可以引据国内立法做出军事反应。

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摘要: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开始酝酿调整国家新的发展战略,“政治大国”被正式提出并作为日本新的国家战略并逐步实践。

但要真正成为政治大国,仍必须对自己的侵略历史进行深刻的反省,彻底肃清军国主义思想,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走和平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取得周边国家的谅解。

否则,就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关键词:政治大国战略措施有利条件制约因素正文:政治大国战略广义上是指以日本的国际化为主线,强调日本不仅要在国际社会里做出经济贡献,还必须承担起在政治、安全、文化等方面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的责任;不仅包括对外战略的制定,也包括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改造。

狭义的政治大国主要是指能够像“普通国家”一样自主地、平等地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国际政治大国。

近代日本提出了“脱亚入欧”,成为其跻身世界列强行列的第一次战略选择;二战后,日本“脱欧入美”,完成了其第二次战略选择;而日本首次把走向政治大国作为一项国策提出来,是在80年代中期中曾根康弘执政时。

中曾根首相上台后在其“战后政治总决算”中明确表述:日本不能只满足做经济大国,还要求成为政治大国;今后要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

这是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宣言,也成为后来日本历届内阁的共识和国家目标。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日本利用冷战后的形势,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其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明显加快。

1、立足亚太,争当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

首先,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大力开展经济外交,日本对亚太地区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

其次,大力开展政治外交,积极参与亚太事务,积极改善与各个国家的关系,如中国、俄罗斯、韩国、朝鲜等。

再次,加强亚太军事外交,扩大日本军事影响。

日本在展开全方位政治外交的同时,十分重视亚太地区的军事外交。

2、大搞联合国外交,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案:第24课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案:第24课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Word版含答案

第24课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掌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背景、目的、过程,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影响。

分析日本崛起的原因,认识日本崛起的政治要求和影响。

把握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发展过程,理解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归纳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出现的原因、表现,理解重大事件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影响,认识世界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西欧各国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客观要求。

2.过程(1)1951年,法、德等六国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3.作用(1)经济上:不断加强合作,实力大大增强。

(2)政治上: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原因(1)二战后,美国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实行民主改革。

(2)“冷战”开始后,大力扶植日本,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日本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3)日本政府重视教育,抓住战后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推动了经济发展。

2.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自主外交”方针,并加入联合国。

70年代初,提出“多边自主外交”方针,与中国邦交正常化。

70年代末,提出“全方位外交”方针,80年代初,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使许多国家独立。

(2)广大亚非拉国家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4.主张(1)初期:制止新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2)20世纪70年代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高考复习专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高考复习专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实质都是为了遏 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确立美国的霸权地 位。 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是美国 “冷战”的宣言书,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 美国的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 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 共同反苏反共。
家,遏制“共产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其实质是遏制苏联,称 霸全球 ③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实行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帮 助西欧恢复经济;其目的是扶持和控制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 冷战” 的战略轨道 ④军事上:北约的建立: 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 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是一个反对苏 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 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1、奠定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1)确立: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 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 协议。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 塔体制。 (2)影响:奠定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美苏冷战:
(1)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
具体表现:全面的“冷战” ①德国分裂:(欧洲)
1949年在美苏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成立德意志联邦 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的分裂:(亚洲)
1948年在美、苏的控制下以北纬38度线为界,8月朝鲜半岛南 部建立大韩民国,9月朝鲜半岛北部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中日有关问题

中日有关问题

(一)中日目前存在哪些矛盾?在政治方面,其根本问题是日本方面如何正确对待历史问题。

温家宝总理就此指出中日贸易1700亿美元,中俄贸易200亿美元,中印贸易136亿美元。

可见中日之间经济不是问题,主要是政治的问题。

1989年是中日关系的分水岭,而且是一个根本性的转折点。

从1972年两国恢复邦交到1989年之前,中日关系总体是不错的。

无论是历史问题还是现实摩擦,在相对较好的大环境下,所有的问题都比较容易解决。

或者说没有浮到水面上,甚至是不需要浮到水面上,因为还有更大的共同问题需要解决。

1989年之后,大环境不好了,中日之间不管发生多少摩擦,都可以在这中间找到根源,所有的问题都是从这以后来的,这是一个宏观上的看法。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的崛起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从经济指标还是国际地位都是在提升的。

日本虽然政治影响力在提高,但是整体上对比,中日之间的差距是在缩小的。

这就造成了两国在战略目标上产生了冲突。

过去总是一强一弱,现在都在寻求强国的地位,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在领土问题上,主要是钓鱼岛问题和东海大陆架的能源开发,双方的矛盾也趋尖锐化。

中日之间的争端越来越多地闪现军事因素,在处理中日关系中增加了动用军事因素的倾向。

至于会不会发生战争还另当别论,但是,从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蜜月期”,发展到现在用军事手段来解决问题的倾向是很不好的。

在台湾问题上,现在日本突破《中日联合宣言》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日本的政治家和台独势力暗中勾结的迹象也是越来越明显。

未来,日本不排除成为海外台独大本营的可能性。

(二)如何正确看待当前中日关系中日历史渊源,从唐朝中国以宽广胸怀收容日本学者,到甲午战争日本打醒中国。

古代的和平交往演变到近代的暴行残杀,中日关系逃不过归于微妙的又富有深意的哲学中。

矛盾地对立与统一。

当前中日彼此也一直延续着这样的矛盾。

当我们正听说2009年有一次所谓破冰融冰之旅的首脑见面会,大伙都和和气气商量着中国和日本和平发展对两国即将带来的大利——日本发达的经济科技对于中国的榜样作用和小岛国日本对自己门口的这座巨型商品销售市场的本能青睐——却似乎是不可避免地迎来了“钓鱼岛问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测试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测试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3(注意有不同版本)( 请认真核对内容正确性再抄! )一、填空:1.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美国任命麦克阿瑟为“盟军最高总司令”,全权负责日本战后事宜。

2.建于1869年的靖国神社,原称“东京招魂社”,是日本为纪念为国战死的将士而建立的。

1985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战后40年来日本首相第一次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

3.1922年苏维埃社会注意共和国联盟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

4.1991年12月苏联原有15个共和国先后发表宣言,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

5.二战后,苏联经济的改革主要经理了1953—1964年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

前者从落后的农业入手,后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

6.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提出要从政治上彻底改革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

他的改革思想主要有:(1)宣扬社会主义异化论;(2)倡导多元化和全面民主化;(3)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

二、单项选择题1、C;2、D;3、A;4、B;5、A三、多项选择题1、BCD;2、ABC;3、BD;4、ABCDEF;5、AD四、简答题:1.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1)美国的大力扶持;(2)战后有利的国际环境对促进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日本国内稳定的政局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在保障;(4)日本制定了适合日本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5)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6)得益于日本长期实行的低消费、高积累的资金政策和日本企业所倡导的集体意识。

2.20C90年代后日本经济进入衰退期,原因何在?(1)泡沫经济的破灭;(2)通过财政调控经济失效;(3)没有进行及时的产业结构调整;(4)在科技立国方面落后与美欧;(5)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局限;(6)日本政坛派系纷争,政坛动荡,日本领导层缺乏推动改革的同意意志、统一力量和统一行动。

日本论述题

日本论述题

1.论述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

2.论述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内在原因。

3.论述小泉政府对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行的调整措施。

4.试述战后日本的资产阶级民主化改革。

5.论述冷战结束后日本政治的新变化。

6.试述日本提出走向政治大国战略的背景。

7.试述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各种措施。

8.试论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制约因素。

9.试述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

10.试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战略的发展。

1题答: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战后初期日本进行的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工会自由等民主化改革措施,虽有其局限性,但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完成了明治维新为能完成的任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美国对日本的积极扶持。

美国向日本提纲了20多亿美元的援助;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向日本订购了24亿美元和40亿美元军需物资。

第三,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

对国家经济各部门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和管理,制定符合日本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第四,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

第五,推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战后日本把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作为发展经济的重大战略方针。

还非常重视各种职业教育,各大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

2题答:(1)传统经济体制失灵。

政治对经济的过度干预,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具有的市场化、资本化、信息化和自由化的内在要求。

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滞后。

日本经济衰退实质上是一种“体制性危机”。

(2)政府经济政策失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指导经济的政策就不断出现偏差。

刺激经济,导致财政赤字上升;为消减财政赤字,又导致经济陷入新的困境。

同时,日本一直回避体制性矛盾,不敢从政府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上动刀子。

(3)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使日本政界—行政部门—产业界之间形成了所谓的“铁三角”关系。

权力与金钱结合的“金权政治”,导致政府官员贪污受贿丑闻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日本政府的形象和经济管理效能的发挥。

评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评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评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日本提出了政治大国战略,开始了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战略转变。

其后的几十年间,虽然日本政府的提法变再变,但都没有脱离“政治大国”的实质。

几十年来,政治大国一直是日本发展尤其是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一、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及实施(一)、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在向故乡群马县民众发表的讲话中指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强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这是日本现职首相首次公开使用“政治大国”一词。

从此以后,日本历届政府都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列为对外政策的“最大目标”。

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在不断推进,追求政治大国已成为日本对外战略的中心课题。

日本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的手段1、立足亚太,争当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

日本针对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对其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

日本政府一再强调,亚太地区对它的和平与繁荣“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性”。

日本政府则明确提出“立足亚太是日本外交的基本方针”,把亚太地区作为实现其政治大国目标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日本的亚太外交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大力开展经济外交。

自80年代末期以来,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60%集中在亚太地区,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70%也集中在这一地区,日本对亚太地区的经济援助一直占其对外经济援助总额的62.5%以上。

日本出口的60%以上,进口的55%以上,也是在亚太地区进行的。

1995年,日本与亚太地区的经贸总额占其全部对外贸易总额的70%以上,几大主要贸易伙伴都集中在亚太地区。

其次,大力开展政治外交,积极参与亚太事务。

近几年来,日本全面调整亚太战略,展开了全方位的外交攻势。

在日美关系方面改变了90年代初期矛盾尖锐的局面,政治军事合作不断加强;日本和中国的关系在调整中继续发展;日本和俄罗斯的关系呈现不断改善与发展的态势;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加强;日本在发展与韩国合作关系的同时,积极谋求改善同朝鲜的关系;日本以能源外交为龙头,同中亚国家的关系进入了发展时期;日本同南亚国家的关系近年来也有很大的发展。

探析日本军部确立统治地位的原因

探析日本军部确立统治地位的原因

探析日本军部确立统治地位的原因02080331张赟摘要:20世纪前半叶,法西斯就像瘟疫梦魇一样在世界各地蔓延。

而在亚洲的孤岛——日本,既没有一个法西斯政党领导,也没有推翻原有的封建天皇制,却同样建立起来了法西斯专制政权。

在形成的过程中,日本的政党和内阁在与军部的斗争中不堪一击;日本的官僚不能阻止其发生发展,反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人民大众对军部是如此的俯首贴耳;其原因为何?本文拟从日本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财阀)、思想方面探索日本军部掌权的原因。

关键词:日本军部财阀法西斯所谓军部就是“多数由尉、佐级军官,包括少数少、中级将官,利用自己的职位与权力,按照自己随心所欲的政策向陆海军大臣提出要求,并且通过该大臣推动政府,向政府施压,成为实行国策力量的军人集团。

”“是军事机构本身政治势力化的产物,是在参谋本部和陆军、海军省的高级军官们中形成了一种‘陆军的全体意志’、‘海军的全体意志’”。

①军部能在众多机构中脱颖而出,而且能够得到大多数的“信赖和支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军部建立之基础。

“日本军部的建立是以日本帝国主义形成为基础的。

天皇制下日本军事机构,早在法制上就得到了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保障,成为建立军部的条件。

”②军部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使之成为独立政府之外的政治势力。

由于军事与政治是密不可分的,掌管军事的统帅部与掌管政治的政府不可能不发生关系。

因而就产生了谁领导谁的问题,是政府领导军部,还是军部领导政府?二者非此即彼。

1909年7月4日制订的《帝国国防方针》和《国防所需兵力》,9月钦定的军令,使日本军部在国策上和制度上得到了新的强有力的保障。

当时关于国家存亡攸关的最高政治方针——国防方针,又由军部策划,后立即上奏天皇。

按照天皇制的惯例,对天皇受理的方案,一般说来,首相不可能加以修改或者提出反对意见,这就等于首相只能承认陆海军大臣的决定,这种情况是军部故意这样做的。

由此,在决定最高国策方面,这种“程序”便确立了陆海军的统治势力绝对凌驾于政府之上。

冷战后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步伐及日本政治大国的前景

冷战后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步伐及日本政治大国的前景

冷战后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步伐及日本政治大国的前景摘要:日本政治大国战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所确立、推行的国家发展总体战略。

进入90年代后,在冷战体制崩溃、日本国内各种右翼政治思潮异常活跃和政坛出现总体保守化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步伐。

即在“多边管理时代”日本要以经济力量为后盾,以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保证,以外交为手段,辅之以输出日本文化,更多地参与决定世界政策,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成为世界政治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从目前日本所拥有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看,它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关键词:日本政治大国加快前景1. 冷战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背景冷战格局瓦解使日本社会受到严重冲击,发生了令人难以预料的转变,长期积累的泡沫经济破灭。

从1992年起,日本经济陷入长达10年的低迷,并不时出现负增长。

政治上,1993年结束了执政38年的自民党体制,而进入了一个多党纷争的阶段,90年代的10年换了9位首相。

社会上天灾发生,人祸不断,邪教暗行,造成人心涣散,缺乏自信,国际地位有所下降。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国内的政治势力分化复杂,左翼政党衰退严重,过去具有的牵制右翼政党的作用下降。

而右翼势力有扩大的趋势,他们为配合国际上美国单极体系的构筑,不断提出“为世界做贡献”(海部俊树首相语),“日本要为建立世界新秩序做贡献”(宫泽喜一首相语)“成为国际国家”(新民党党首小泽一郎语)。

以自民党为首为主建立的桥本,小渊,森喜郎,小泉几届多党政权,其对外政策的显著特点是利用经济外交“重返国际社会”,而且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谋求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大作用,享有与世界上各大国“平等的地位”。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明确提出,日本不仅要做经济大国,而且要做政治大国,并成为实践这一战略目标的身体力行者。

中曾根之后,竹下登、海部俊树、宫泽喜一、细川护熙、羽田枚、村山富士、桥本龙太郎、小渊惠三、森喜朗、小泉一郎先后组阁。

第7章 当代日本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第7章 当代日本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 转自铁血社区 / ] 重光葵,(7年),日本前内阁外务大臣 ,假释后于鸠山一郎内阁服务
东乡茂德,(20年),日本前内阁外务大臣,死于狱中 判决前病死
永野修身,海军元帅,日本前海军军令部总长(1947年1月5日逝世) 松冈洋右,日本前内阁外务大臣(1946年6月27日逝世) 免予起诉 [ 转自铁血社区 / ]
25200

20000
10000 0
10085 250 500 1000 2042 4078
年份 56 61 66 70 73 79 90 94 96
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一览表
日本在微电子技术、新材
料技术、生物技术、高性能半

导体技术、核聚变的炉心技术、

航天器制造和发射技术等领域,

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鼓吹天皇崇拜和国家主义,拒绝承认侵略历史, 谋求战前“大日本帝国的辉煌”。
一目确立政治大国战略
三、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
(一)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进程 (三)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有利条件 和制约因素
第一节题目
(一)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
1、日本人的大国意识由来已久
明治天皇:为尔亿兆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 四方。 福泽谕吉提出“脱亚论”。 近代以来日本的“脱亚入欧”与“脱欧入美” 的战略选择。 当前日本“美亚兼顾”、走向政治大国的第 三次战略选择。
一目确立政治大国战略
16 个被判决终身监禁。三个(小矶国昭、白鸟敏夫、梅津美治郎)死于狱中,而其他的于 1955年 假释出狱。 荒木贞夫 陆军大将,,日本前文部大臣
梅津美治郎 陆军大将,日本前陆军参谋总长、前关东军司令 大岛浩 日本前驻德国大使
冈敬纯 海军大将,日本前海军省军务局局长、海军次官 贺屋兴宣,日本前大藏大臣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随堂检测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随堂检测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

这说明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D.重视科技教育,成为经济大国2.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其经济遭受重创.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近20年间,日本经济持续调整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除自身的原因外,其经济发展还得益于()A.适当的经济政策B.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C.美国的大力扶持D.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3.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从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你认为导致日本飞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②重视教育③美国对日本的扶持④加强对外的经济掠夺和物质掠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根据图片信息,下列各项最符合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特征的是()A.经济持续、高速增长B.20世纪7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C.经济持续、缓慢增长D.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5.“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

这一巨大的投资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够迅速复原,这一复原使欧洲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

”材料论述了()A.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B.西欧经济恢复的影响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的背景D.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6.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B.美国的援助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7.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包括()①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持②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③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④采取了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8.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实行非军事化政策B.引进先进的科技,重视教育C.美国的援助和扶持D.大量欧亚移民的涌入9.下列关于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2、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1)西欧、日本、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等多种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的崛起;(2)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二、含义1、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尚未定型。

2、“极”——经济实力或政治影响力;3、具体表现为:美苏实力相对衰落,欧日、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和上升。

三、表现(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

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4)历史因素:统一思想源远流长以及相似的文化价值观。

(5)其它因素:法德和解;舒曼计划(1950年)——意义2、联合过程:(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57年)(3)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4)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建立欧盟(5)欧洲单一货币欧元于1999年启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形成3、影响:(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4) 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1、原因: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①原因A、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一、英国的崛起1、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2)英国是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英国最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英国崛起的表现(1)18世纪后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日不落”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2)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

二、日本的崛起:1.日本的崛起过程(1)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打败了中国。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

(4) 巴黎和会上,日本成为五个决策国之一关键提示: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弱国变为强国的转折点。

日本对亚洲邻国的侵略扩张和掠夺,是日本崛起的主要途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世界大国,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的地位是其标志。

2.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对日本的抑制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严重的冲突,同时也威胁到英国。

在华盛顿会议上,《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受到抑制。

3.日本法西斯的崛起(1)1931年,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2)1936年,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对外扩张。

(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1941年12月,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法西斯势力达到鼎盛。

4.战后日本的再次崛起(1)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在当前的联合国改革中,日本为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三、西欧的崛起:1、原因:(1)战后美国的经济援助。

(2)制定符合本地区的发展政策。

(3)重视科技,培养人才。

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4)走区域经济联合之路。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精选3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精选3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以合作学习的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创设情境—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法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出示两组图片第一组: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肯尼迪与赫鲁晓夫角力的漫画第二组欧共体总部大厦、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大丰收、日本新干线、不结盟运动会议四张图片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知识,进一步认识“冷战”对战后两极格局背景下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对比前一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组图片反映了国际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入课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指出欧共体的出现,日本的经济腾飞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的振兴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就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多媒体显示: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材料二: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舒曼计划》(1950年)材料三:“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8226;雨果学生阅读教材导言和相关正文的内容,并分析以上的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的小伙计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使日本清
醒地看到,必须坚持全方位的以协调为主的外交方针方可走向世界。日本在 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开始,为修复民族形象,步人“普通 国家”行列,不断调整外交政策。目前日本的外交方向既不是“脱亚人欧” 也不是“脱欧入亚”,而是“欧美优先,欧亚并重”。
• 日本投降后,美国对日本在进行政治改革的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通过农地 改革、解散财阀、劳动立法和金融财政一系列改革措施,清除了日本经济政治体制中的
封建和半封建因素,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随着国际形
势的发展和冷战的加剧,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抑制改为扶植。美国 占领日本期间,向日本提供了超过2l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
日本外交
• 在国际关系上,日本的最亲密盟友为 美国 ,由于日本扼东北亚通往太平洋的门 户,一直是美国削弱共产主义在亚洲的前 线岛链,美军在日本设有军事基地。日本 是美国在亚洲的重要军事据点。作为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努力在世界舞台上争 取与之经济实力相等的角色。日本是世界 最大的对外援助输出国,目前日本最大的 对外援助对象为印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 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 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 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 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 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 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 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 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 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但其总体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二的地位依旧未变。拥有如此之强 的经济实力,日本必然谋求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地位。
• 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开始了新一轮的分化、改组。美国以其超强地位及与亚太的传统关 系确立了其万方数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二 对亚太格局的主导地位。在欧亚大陆西翼,
美挟同其欧洲盟国,推出北约新战略,坚持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在欧亚大 陆东翼,美坚持在日、韩驻军,强化美日同盟。美、欧、中、日、俄等国之间的关系因美 国的全球战略而变得更为复杂,彼此间地缘战略都不同程度地显露出两重性:既互相制约 又互相借重。在大国关系调整中,日本政治作用的砝码在加重,这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 位提供了有利时机。日本要成为“普通国家”具有了现实性和可能性:1.鉴于美国实力 的相对下降,在许多地区性事务及全球问题上已明显表现出力不从心,因此美国必然将日 美同盟关系推向地区甚或全球层面,为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服务。为了继续利用日本这个 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通过《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把日本置于两国安全合作的 框架之中,使日本成为它的全球性的安全伙伴。日美战略关系的加强,既有助于日本提高 “国际贡献”的参与度,也有助于加重日本地缘政治制衡作用的砝码。
役的成果是日本的缓慢撤退。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深飞行员丧身战场,日本开始实行由神
风特攻队直接冲击重要军事目标,试图减缓美国部队的进攻速度。但同时,东京和其他
城市还是遭到了美军的轰炸。在中国战区,国军在中美空军支援下牵制日军并轰炸大陆
补给线。日军意图反制而发动湘西会战与鄂西会战,中国皆防卫成功。1945年2月3日,
苏联同意介入太平洋战事。1945年4月5日,苏联政府在《苏日中立条约》到期前,宣布
《苏日中立条约》不再有效。投机的斯大林选择在8月8日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
攻入中华民国东北地区。国军亦对华南地区发动躁进作战,目标广东及湖南。而同月美
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8月6日)和长崎(8月9日)投下了两颗原子弹震撼日本,广岛24.5
日本
• 日本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 西、 北隔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与中国、 朝鲜、俄罗斯相望,东濒太平洋。领土由北海道、 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第 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 称为“日出之国”。日本为单一民族国家,国内 大城市主要有东京、大阪和神户等。
• 2.中国为确保自朝鲜半岛经台湾到南沙这一地缘战略线的安全,防止美日合谋构筑以中 国为对象的战略包围圈,始终坚持全方位外交。而日本争当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由两部分 组成:一是立足亚太,成为左右亚太局势的地区性政治大国,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向世界性 大国迈进,二是争取早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中国 的支持,有鉴于此,日本近期不会挑起与中国的严重对抗,还会不失时机地与中国合作, 打中国牌以抬高与其他大国制衡的身价。3.日本虽然与俄有领土争端,但俄毕竟是政治 大国和资源大国,在国际社会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目前日本以优先发展两国经济 关系来推动政治关系的发展,从而提升日本的国际地位。
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数千个岛
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
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
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日本北海
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
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 日本的总面积为: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37万 多平方千米,水域面积3,091平方公里,领海面积310000
万人口中死亡和失踪人数达71379人,受伤人数近10万,长崎23万人口中东北地区的丧失,日本天皇裕仁与内阁开始重新考虑投降。
日本帝国在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正式宣布投降。最终的投降
书是于1945年9月2日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签署的,此后麦克阿瑟将军开始负责日本
不能说“日本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被中国取代。” 现在,日本仍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发达国家。
对外关系
与中国大陆在现代的关系: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签署《中 日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1973年1月互设大使馆。中国在大 阪、福冈、札幌、长崎,日本在上海、广州、沈阳、香港和重庆分别 开设总领事馆。日本在大连设有驻沈阳总领馆办事处。1978年8月12 日,两国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访日, 双方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中国放弃向日本索取战争赔 款的要求,日本以优惠贷款的形式向中国提供经济援助。到2008年为 止,日本一共向中国提供了折合2248亿元人民币的开发贷款以及各种 形式的技术合作和无偿援助,从而成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供最多经 济援助的国家(其次为前苏联)。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 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正式访日,中日两国发表了《关 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2006年 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取得巨大成功,缓和两国间因历史问题 不快,是中日关系改善重要标志。2007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 日本,同年12月27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问中国。2008年5月6日至 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日本。2010年5月30号中国国务院总 理温家宝访问日本,并于5月31日于东京与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Yukio Hatoyama)举行会晤。
步,大力引进欧美工业国的先进技术,以重工业为中心,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
改造;第二步,积极发展电子、汽车、石化、人造纤维等新兴工业,工业、农业和贸易 全面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在20年内平均增长9.8%,1966年达到1 000亿美元,超过法国, 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 000亿美元,1973年 达到4 0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 整个日本的工农业用世界先进技术装备起来,实现了现代化。1985年成为世界最大债权 国,1991年日本对外净资产达5 136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
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为国会,众议院480席,参议院242席。选民为20 岁以上的国民。
从1955年起,原称保守合同的自由民主党(自民党)一直长期执政,只是曾 在1993年至1996年间短暂被对手替代执政,1996年后就一直执政到2008年。其余 在野政党包括日本民主党、日本社会民主党、日本共产党等。
现任首相
2009年9月16日,日本第172届特别国会16日召集,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将 于当天下午在众院全体会议上当选为日本第93任、第60位首相。
2010年6月2日,鸠山由纪夫提出辞职。 2010年6月4日举行日本民主党党代表(党首)选举,在鸠山内阁中担任副首 相兼财务大臣的菅直人成功当选新一任党代表,就任日本第94任、第61位首相。
美国向日本发出了大量军用物资的“特需”订货单,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美 国还长期为日本提供军事保护,使日本的军费开支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这在西 方大国中是最低的,日本政府由此把主要资金都投向了经济建设。到1952年,日本除对
外贸易之外,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恢复或超过了战前的最高水平。日本在经济恢复的基础 上,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56年至1973年,日本采取“两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
平方公里。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填海造陆 的面积多达1600平方公里。
日本为君主立宪国,宪法订明“主权在民”,而天皇则为“日本国及人民团
结的象征”。如同世界上多数君主立宪制度,天皇没有政治实权,但备受民众敬 重。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宪法没有赋予君主任何权力的君主制国家。
日本政治体制三权分立:立法权归两院制国会;司法权归裁判所,即法院; 行政权归内阁、地方公共团体及中央省厅。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美国旋即以“同盟国军”的名义派出lO余万 军队进驻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干预和美国独家占领及直接控制之下,日本丧 失了政治、军事和外交自主权,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不得 不实行对美国的“一边倒”方针,完全听从美国的指挥。主要表现为:(1)追 随美国的冷战政策,充当美饵在远东的防务小伙计。1951年和1954年,日本 先后同美国签定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共同防御援助协定》,使驻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