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日本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政策: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意义:
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的崩溃 ②标志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 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小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洲的联合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多极化趋势出现
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
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
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
》(1950年)
④关键因素: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关键
材料四: 欧罗巴,希腊神话中的公主,欧罗 巴与万神之王宙斯相爱并生下三个儿子,她所 居住的大地被命名为欧罗巴,即今天的欧洲大 陆。从古自今,一个统一的欧洲就是欧洲人的 欧罗巴梦想。
美国 西欧
苏联苏联日本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第一位 ……,中在经国济上 也远远处于第一位。…不…结现盟在,世界不再仅仅有两
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 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 西欧、苏联、中国、日本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讲话
【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 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 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①单一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②经济一体化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 ③成员国不断增加(627国)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
欧盟)
1.原因:
2.欧洲一体化进程
3.影响: 对欧洲
①经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 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政治: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 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 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观 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 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 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 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 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尼克松l971年 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标志: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政策: 重要任务: 非集团、不结盟 反对霸权主义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行动纲领: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影响:
(1)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 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 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 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3)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 向发展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原因:
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在国际舞台 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内因: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⑶.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适时提出经济发展的口号 外因:⑴.美国大力扶植。 ⑵.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战争 朝鲜战争 (1950—1953) 国际力量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西欧
参与美国组织的 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不支持甚至批评 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 国,避开联合 国对伊动武
美国在日本广岛投 掷原子弹
1945年8月,美国投掷原子弹后, 日本广岛一片废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之路09国际政治童超李峰胡海洋王磊杨礼摘要:近年来,日本一改其“韬光养晦”的外交姿态,在各类国际舞台上频频发出强烈的声音,这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提出的政治大国战略是一脉相承的。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失去了其在之前在世界上确立下来的政治大国地位。
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成为名列世界前茅的经济大国之后,它在全球的经济利益日益扩展,随之而来的是对政治大国的追求。
关键词:日本;政治大国;道路;艰难在美国的庇护和帮助下,日本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崛起是二战后亚洲所有国家中最成功的。
日本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均GDP是中国或印度的10倍以上。
不仅如此,十年来日本的军费开支始终在全球名列前茅,居亚洲之首,是世界可数的军事大国,也是世界上兵种最多、装备最现代化的国家之一。
然而在国际社会中,日本有着与其经济地位不相匹配的政治地位。
日本对国际事务所尽义务颇多,但在国际事务中,日本常常被晾在一边,很少能够听到它作为“大国”应有的声音。
冷战后,在新的国际条件下,日本努力摒弃“政治小国”形象,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建立政治大国的目标日趋明朗。
一、日本提出政治大国目标的过程大平正芳担任首相的时期,开始着手设计日本新的发展道路,用他自己话说就是“坚决大胆地修改迄今为止的政策轨道”。
概括而言,要做的是在文化上修正明治以来,尤其是战败以来日本轻视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倾向;在政治上改变日本“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形象。
大平正芳之后的中曾根康弘继承了大平正芳的发展战略,早在80年代初期,中曾根康弘呼唤“国际国家”,就曾提出建立一个在国际上拥有打过地位的日本的口号,后来在他担任首相时期,这一国际国家的口号又转化为“政治大国”,直接表达了充当世界“大国”的欲望,及至90年代世界冷战格局结束以后,在世界各国摸索新的格局时,日本各界曾经不断提出要建立“日美欧三级格局”,更明确地提出要谋求与欧美共同主宰世界的大国地位。
谋求政治大国的日本
从以上可以看出,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一个 很特殊的国家,一方面拥有装备先进的海陆空 三军,另一方面又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和平宪 法,明文规定“不得拥有军队,并放弃国家交 战权”。结果,强大的军队改称为“自卫队”, 海外派兵伪称为“维和活动”,明明是准备交 战又称“有事法制”。 上述涉及到的一系列政策法令背离了日本 的和平宪法,几乎彻底消除了宪法对日本军事 发展的限制,因而遭到日本有识之士的强烈反 对。日本准备修改宪法,只不过是对这些法令 的出台进行宪法上的追认而已
1、90年代走下坡路的日本经济
进入90年代以来,素有“东洋奇迹”之称的日本经济,于 1991年4月陷入“平成危机”,这是战后以来日本最严重的一 次经济危机。 1992年和1993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仅增长了0.5%和0.1%。 战后日本历次经济危机的平均衰退期为14个月,而这次平成 危机却持续了40多个月,刷新了第二次石油危机36个月的最 长纪录,成为战后日本经济史上衰退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 机。 从1991年到1995年,日本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0.6%,在 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1996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2.5%左右。 1997年日本的GDP增长率为-0.7%,1998年为-1.9%。是1974 年(曾出现过负增长,但名义增长率为正)以来的第二和第三 个负增长年。1998年的负增长是战后以来幅度最大的负增长, 使国民收入比上年下降3.3%,使日本的人均GDP从世界第二 位降到第七位,这是自1955年有统计以来的第一次减少。
1981年铃木内阁提出,日本正在进入 “第三次远航”:第一次远航,指明治维 新实现了日本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 的转变,建立了近代强大的日本;第二次 远航,指日本由战败到经济复兴,使日本 成为经济大国;第三次远航,就是要实现 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整理答案2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整理答案2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1、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贫富悬殊拉大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规律,包括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平衡和经济实力水平的不平衡。
前者是指在某一时期内两个以上经济实体之间经济增长速度上的动态差别,后者是指在同一时间两个以上经济实体在规模、水平、实力上的静态差别。
南北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是不平衡的又一重要表现。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这种地位集中体现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不平等关系上,发达国家通过不等价交换,控制和剥削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则因经济的畸形发展和资金、技术的不足而在经济上依附于发达国家。
结果是富者愈富、贫者愈穷。
不平衡规律还反映为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分化。
在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各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大国力量逐步均衡化,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转变,世界经济形势也由于不平衡规律的作用而更加错综复杂和动荡不安。
2、环境恶化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空间和物质基础,环境问题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然产物。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带来巨大财富,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各国普遍认识到保护环境对发展经济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3、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金融业由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组成。
国际金融是资金在国际范围内的融通。
金融一体化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推动了国际投资的发展,但市场的多变使国际金融业务的风险不断加大。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各国纷纷以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此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时有发生。
金融市场的运作已脱离了物质生产和国际贸易活动而独立存在,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润,金融危机是现代经济中资本过分追逐利润的必然结果。
发展中国家应该以谨慎的态度对待金融自由化,在建立一套完善的金融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国际金融合作,秩序渐进地开放金融市场。
26课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进程
看教材p122,填下空 舒曼计划 1950年,_________--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
返
1951年,法、德、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 《巴黎条约》 欧洲煤钢共同体 。法 签订 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 德矛盾化解。 《罗马条约》 1957年,签订 ________,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材料4:“总有一天,到那时,„„, 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 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 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 洲的友爱关系„„” —— 维克多· 雨果
原因4: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的回应。
1、二战后欧洲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⑴、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的回应。 ⑵、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 ⑶、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欧洲一体化的 根本动因 。 ⑷、直接原因:促使法德和解。 返
C
2.70年代,在经济上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冲 击的是 A、西欧、日本的崛起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中国的崛起 D、亚太经合组织
A
3.不结盟运动诞生于 A、1960年 C、1971年 B、1961年 D、1973年
B
4. 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的事件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原因 进程 影响
经济实力 大大增强 独立自主 认识:从法德两国由 历史上的宿敌到友好 国家,加强联合,共 同发展,在加快欧洲 一体化上作的贡献可 以看出,“和则两 利”、“战则两伤”, 战争是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的,对国家 政治联合 共同的外 和民族也没有好处。 冲击两极 交政策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考点解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二、【知识经纬】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三、【知识清单】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欧洲共同体建立)(1)背景: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的优势地位;西欧各国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客观要求。
(2)过程: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__ ①____。
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__②__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总部在布鲁塞尔)。
(3)影响:经济: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随着实力的增强,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政治:政治上力图推行__ ③___的外交政策。
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使美国的霸权受到严重削弱,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美国的扶植。
冷战爆发后,美国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从单独占领日本转而扶植日本。
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并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
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民主化改革。
进行广泛的社会变革,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的因素,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正确的决策。
政府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有利的国际环境。
_____④______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日本成为美军后勤物资的重要供应地。
(2)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1955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超过战前水平;1956-1972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历史高考三轮---俄乌冲突之大国博弈
人类命运共同体 —— “修昔底德陷阱 ”的解决之道
1588年 ,西班牙无敌舰队被打败,西班牙丧失了海上 霸权,荷兰取而代之 。17世纪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三次英荷战争后, 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
1763年 ,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掌握了海上霸 权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战后 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两 大决定性因素: 经济和科技。
所以 ,邓小平才讲: 发展才是硬道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知识拓展】
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 务体系: 1999年正式启动。
【真题(模拟题)训练】
( 2022 . 1 ·浙江高考 ·23) 1958年1月1 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生效 , 但倡
2 、标志: 1961年 ,在南斯拉夫 、印度和埃及三国 领导人铁托 、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 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 不结盟运动形成
3 、主张:
( 1) 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原则; ( 2) 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 立 、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 和民族文化的斗争; ( 3) 坚持反对帝国主义 、新老殖民主 义 、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 与霸权主义 , 维护世界和平; (4) 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 经济新秩序。 4、影在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 有利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
D
(2019 .4 ·浙江高考 ·25) 有学者认为 , 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 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 , 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 。……它是把德国 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 。 ”这个条约旨在( ) A. 推行马歇尔计划 B. 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D. 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三维国际象棋盘” ◆ “三维国际象棋盘”
---约瑟夫 奈 约瑟夫·奈 约瑟夫
单极----多极结构论” 由一个全球性超 多极结构论” ◆ “单极 多极结构论 级大国和多个地区性大国构成的世界。 级大国和多个地区性大国构成的世界。
---亨廷顿 亨廷顿
什么是“极”?两极之“极”和多极之“极”含义是否 什么是“ 两极之“ 和多极之“ 相同? 相同?
冷战” 冷战 杜鲁门主义1947 ——“冷战”正式开始 杜鲁门主义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 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 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 的征服企图。 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 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 照其自己的方式, 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本 身的命运。 身的命运。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 .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 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 .冷战结束后, 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 .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 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 多极世界” .从某些维度看, 单极世界” 都 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非多极化格局
年广东历史25)约瑟夫•奈教授 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 年指出, (2009年广东历史 )约瑟夫 奈教授 年广东历史 年指出 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 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 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 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 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 ),力量非 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 常分散。 常分散。下列表述同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第六章 第三世界的崛起与两大阵营的分化
第六章第三世界的崛起与两大阵营的分化第一节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一、亚非会议⏹(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为亚非会议提供了政治思想基础。
⏹(二)亚非会议的召开⏹时间:1955.4.18—24,地点:万隆⏹周恩来总理的“求同存异”方针亚非会议的影响⏹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而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形成了“万隆精神”;是二次大战后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国际关系舞台的重要标志。
二、不结盟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形成⏹(一)不结盟运动的领导核心⏹铁托、纳赛尔、尼赫鲁、恩克鲁玛、苏加诺⏹(二)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1961)⏹(三)不结盟运动的意义⏹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并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
¡°三个世界的划分¡±与¡°第三世界¡±的涵义⏹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是1974年2月他在同一位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谈话时,对当时世界范围内阶级斗争客观现实的科学概括。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咱们是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人口很多。
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
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ª¡ª毛泽东¡°三个世界的划分¡±与¡°第三世界¡±的涵义⏹¡°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
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
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ª¡ª邓小平在1974年4月10日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
历史专题大国崛起之日本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将大清帝国打败,强迫清 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2)据上述材料,说说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变化:中国由弱(无能)变强(强大),国际地位有了提高。 原因: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 大贡献。
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②通过对话、和平协商方式,妥善解决中日间的分歧;
③相互尊重,加强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加强经济文化交
流,共同发展。
巩固练习
材料一: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 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材料二: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 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 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一: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 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国 家必定不能避免地要发生一场战争,而战争的结果改变了 东亚的格局,其中一个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另一个则跻身 世界诸强行列。 1.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老大帝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清政府腐朽没落,国力衰微;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 2.用史实说明“其中一个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的表现。 战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地化程度大大加 深,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变化情况:持续高速增长 地位变化:成为仅次于美 原因:①进行民主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 ②美国的大力扶持; 经济大国。 ③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④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和科技。
锐意改革的日本
评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评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日本提出了政治大国战略,开始了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战略转变。
其后的几十年间,虽然日本政府的提法变再变,但都没有脱离“政治大国”的实质。
几十年来,政治大国一直是日本发展尤其是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一、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及实施(一)、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在向故乡群马县民众发表的讲话中指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强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这是日本现职首相首次公开使用“政治大国”一词。
从此以后,日本历届政府都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列为对外政策的“最大目标”。
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在不断推进,追求政治大国已成为日本对外战略的中心课题。
日本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的手段1、立足亚太,争当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
日本针对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对其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
日本政府一再强调,亚太地区对它的和平与繁荣“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性”。
日本政府则明确提出“立足亚太是日本外交的基本方针”,把亚太地区作为实现其政治大国目标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日本的亚太外交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大力开展经济外交。
自80年代末期以来,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60%集中在亚太地区,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70%也集中在这一地区,日本对亚太地区的经济援助一直占其对外经济援助总额的62.5%以上。
日本出口的60%以上,进口的55%以上,也是在亚太地区进行的。
1995年,日本与亚太地区的经贸总额占其全部对外贸易总额的70%以上,几大主要贸易伙伴都集中在亚太地区。
其次,大力开展政治外交,积极参与亚太事务。
近几年来,日本全面调整亚太战略,展开了全方位的外交攻势。
在日美关系方面改变了90年代初期矛盾尖锐的局面,政治军事合作不断加强;日本和中国的关系在调整中继续发展;日本和俄罗斯的关系呈现不断改善与发展的态势;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加强;日本在发展与韩国合作关系的同时,积极谋求改善同朝鲜的关系;日本以能源外交为龙头,同中亚国家的关系进入了发展时期;日本同南亚国家的关系近年来也有很大的发展。
人教版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西欧国家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1)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后来,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3.作用(1)经济上: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政治上: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①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④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⑤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2)概况: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2)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4.主张(1)初期: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2)20世纪70年代开始,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
5.影响(1)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014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学案课件 第6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 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 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19世纪中期,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以惊人的洞察力预言一百年后 的世界格局:“它们起点各异,所走的道路也不相同,然而似乎是 天意要它们各左右半个地球的命运。”“它们”即( ) A.美国和苏联B.德国和意大利 C.美国和中国D.英国和德国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法国以 其持有的大量美元向美国施压并引起美国高度重视,表现了法国力量的壮大 对美国的威胁和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挑战,故①③正确;不结盟运动与法国 无关,②错误;1962年,马歇尔计划已停止实施,④错误。B项符合题意。
3.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1)原因:①民主化改革: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
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②美国的扶持: 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重点由强制日本执行 战争赔偿转到扶植日本发展经济。③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朝鲜战争为日 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④高度 重视科技与教育,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⑤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 定合乎国际的经济发展战略。
命题走向2
以新史观考查史论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2· 广东文综]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
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为此 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
冷战后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步伐及日本政治大国的前景
冷战后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步伐及日本政治大国的前景摘要:日本政治大国战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所确立、推行的国家发展总体战略。
进入90年代后,在冷战体制崩溃、日本国内各种右翼政治思潮异常活跃和政坛出现总体保守化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步伐。
即在“多边管理时代”日本要以经济力量为后盾,以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保证,以外交为手段,辅之以输出日本文化,更多地参与决定世界政策,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成为世界政治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从目前日本所拥有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看,它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关键词:日本政治大国加快前景1. 冷战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背景冷战格局瓦解使日本社会受到严重冲击,发生了令人难以预料的转变,长期积累的泡沫经济破灭。
从1992年起,日本经济陷入长达10年的低迷,并不时出现负增长。
政治上,1993年结束了执政38年的自民党体制,而进入了一个多党纷争的阶段,90年代的10年换了9位首相。
社会上天灾发生,人祸不断,邪教暗行,造成人心涣散,缺乏自信,国际地位有所下降。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国内的政治势力分化复杂,左翼政党衰退严重,过去具有的牵制右翼政党的作用下降。
而右翼势力有扩大的趋势,他们为配合国际上美国单极体系的构筑,不断提出“为世界做贡献”(海部俊树首相语),“日本要为建立世界新秩序做贡献”(宫泽喜一首相语)“成为国际国家”(新民党党首小泽一郎语)。
以自民党为首为主建立的桥本,小渊,森喜郎,小泉几届多党政权,其对外政策的显著特点是利用经济外交“重返国际社会”,而且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谋求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大作用,享有与世界上各大国“平等的地位”。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明确提出,日本不仅要做经济大国,而且要做政治大国,并成为实践这一战略目标的身体力行者。
中曾根之后,竹下登、海部俊树、宫泽喜一、细川护熙、羽田枚、村山富士、桥本龙太郎、小渊惠三、森喜朗、小泉一郎先后组阁。
鼎尖教案高一历史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人教版必修一)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目标:识记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发展;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不结盟运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和发展。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重点:欧洲共同体;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
难点: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的优势地位。
(2)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各国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1) 年,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
它使之间的矛盾化解。
(2)后来相继建立和.(3) 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成。
3.影响:(1)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开始摆脱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原因(1)奠定基础: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2)美国的帮助:削减直至免除战争赔款,将拆迁的全部发还。
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和。
(3)朝鲜战争的刺激:美国和西方国家大量采购物资,为日本商品进入敞开大门。
(4)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投资,重视。
提出“”和“”的口号。
2.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促使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原因:(1) 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2)要求摆脱控制和维护自身独立。
2.形成过程:(1)20世纪年代中期,不结盟运动兴起。
(2)1961年,第一次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内容(1)奉行、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人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70年代开始,把反对美苏的作为重要任务,将建立作为行动纲领。
4.影响:标志着广大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第六单元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②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二、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世界形势的新特点:
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原因:
①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失衡,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 压抑的矛盾爆发(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 ②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 区域性、小规模冲突增加(霸权主义) ③恐怖主义泛滥 ④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⑤国际裁军和军控出现停滞。
本 课 小 结
杜鲁门 主义
雅尔塔 体系确立 美国 冷战 马歇尔 计划 北约 成立 苏联 对抗
共产党与工 人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 成立
两极格局形成 全面冷战 德国 分裂 朝鲜半岛 分裂 古巴 导弹危机 局部热战 朝鲜 战争 越南 战争
第2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出现时间:20世纪60、70年代 主要力量:西欧、日本、中国 西欧:谋求自身安全与发展,走向联合,力量 大大增强,增强了和美苏抗衡的实力 日本:在美国扶植下,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并成为仅次 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冲击两极格局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革开放,国际地位迅 速提高
2、战后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①欧日:普遍衰落; ②美国:头号政治、经济、军事强国,确立称霸 世界的全球战略; ③苏联: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努力 扩大世界影响,被美视为最大障碍; 3.美苏矛盾加剧(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二、两极格局下的对峙——美苏冷战 1、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 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称为冷战。
三、两极格局的影响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2020年高考北京版高考历史 第十七单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3.内容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 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促进国际合作,对出现暂时困难 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2)世界银行:初期旨在促进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后转向全球性的发展 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美国认缴的资金最多,获得最大的投票权,取得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和世界银行这两个机构的控制权。 (4)《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 的等价物或代表,官价为每盎司黄金等于② 35 美元,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2.三大改革
内容
评价
赫鲁晓 夫改革
(1)农业:实行农产品的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鼓励发展家庭 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开垦荒地,提倡种 植玉米 (2)工业:废弃部门管理体制,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给 企业部分权利;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 大林模式,但无法从根 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弊病逐渐暴露
(2)创作方式上,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
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冷战”嘲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
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利;西方人精神 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
上失望、迷惘和苦闷,找不到出路
3.影响 (1)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欧共体国家在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政策,对外“用一个声音说 话”,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1)二战后,美国推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铲除⑦ 军国主义 的社会经济基 础,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2)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朝鲜战争中,日 本得到美国的大量“特需”收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8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试题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进程(1)1951年,西欧六国建立了①,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逐渐化解。
(2)后来,六国又组成②和③。
(3)1967年,以上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2.影响(1)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2)随着欧共体的发展,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④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政治上的联合。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原因(1)美国推动战后日本政府进行⑤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美国的扶植: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3)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⑥中,日本成为美国后勤物资的重要供应地。
(4)经济发展战略: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5)高度重视科技和⑦等。
2.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⑧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兴起: ⑨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2.内容(1)不结盟国家共同制止⑩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2)始终奉行 ? 和 ? 的政策。
(3)20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任务是反对 ? ,同时谋求建立 ? 。
3.影响(1)不结盟运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 ? 的崩溃。
(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K知识参考答案/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必要性(1)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西欧社会政治和经济力量,西欧已经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在美苏两极格局之下,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与美苏相抗衡,只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西欧才能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2)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相对贫乏,主要从殖民地获取许多重要的资源。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殖民地的相继独立,西欧各国认识到必须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行经济一体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战后初期的“追随外交”
日本首相吉田茂在《旧金山和约》上签字
1951年9月4日~8日,由美 国一手操办的对日媾和会 议在旧金山举行,包括美、 日在内的49个国家签订了 片面的对日和约(亦称 “旧金山和约”)。条约 结束了美国对日本的占领, 恢复了日本的主权。同一 天,日本通美国签订了 《日美安全条约》。这两 个条约使日本取得形式上 的独立,实际上仍处于美 国的半占领状态下。
(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梦想实现的可能性较大
日本一直将能否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作为成为政治 大国的一个重要标志。为实现这个梦想,日本积极参 与联合国活动,比如所分摊的联合国会费仅次于美国, 2004-2006年,联合国会费的19.629由日本承担; 制定PKO法案,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担任 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次数最多的国家,也是担 任联合国主要机构理事等要职最多的国家。日本还通 过外交努力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因此,随着 联合国改革进程的深入,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2.1956—1973年的高速发展阶段
从1956年到1973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 平
均增长率高达10.9%。随着日本国民经济的高速
发展,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量,先后在
1960年超过加拿大,1966年超过法国,1967 年超
过英国,1968年超过德国,跃居到资本主义世 界
第二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三、日本所谋求的政治大国的现行标准 1.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中真正“极”的政治大国 经济实力决定对外战略,对外战略目标必须与经济 实力对等的现实主义原则,已是国际经济格局中真 正极的经济大国,自然要把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中真 正“极”的政治大国作为战略目标,使日本成为 “与其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大国。
2.在亚太地区起主导作用的政治大国
(二) 日本的军事实力会进一步增强,而要成为世界 级军事大国还较遥远
(三) 通过核武装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的可能性不大
制约日本发展核武器的因素有:第一,发展核武器会 带来外交上陷于孤立、得不到舆论支持和巨额财政负 担三种不利后果;第二,日本国土狭小,缺乏战略纵深, 难于承受核打击和不具备核报复的条件;第三,日本 以核裁军作为晋升政治大国的重要政策,因此短时间 内不会丢掉这块招牌;第四,日本处于中美俄三核大 国的中间地带,缺乏核战略空间。因此,日本通过核 武装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的可能性不大。
(2)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日本会不失时机地与中 国合作,打中国牌以抬高与其他大国制衡的身价
(3)日本以优先发展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来推动两国 政治关系的发展,从而提升日本的国际地位 (4)深刻的国内根源和社会思想基础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日本 国内各界人士的大国意识和民族自大情绪明显抬 头,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并常常 以大国自居,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大国意识。
第六章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日本
第一节 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第三节 日本的外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二、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
上图: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 下图:废墟中重建的广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5%的财富化为乌有, 国民经济陷入了崩溃状 态,物资奇缺,物价飞 涨,国民经济出现了20 世纪20年代以后最严重 的经济危机。然而,在 美国的扶持下,日本经 济不仅迅速摆脱了困境, 而且出现了从未有过的 经济高速增长。
第二,能避免“军事大国”嫌疑,减轻亚洲国家的压力;
第三,能名正言顺地在“同盟框架内”发展军事力量, 增强军事能力,为实现政治大国增加筹码。
美日于1960年1月签订美日安保条约,宣示两国将 共同维持与发展武力以抵抗武装攻击。该条约使日本 取得了真正的独立,大大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1997年,美日公布了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1999年 5月,日本参议院通过《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相关三法案,其核心是《周边事态法案》,允许日本 政府在美军介入日本“周边”军事冲突时,派兵为美 军提供海上搜救、后勤支援等后方支持。
4. 1990—2000年的低迷阶段
日本在90年代沦为西方发达国家中经济实绩最差
的国家之一。1992年至1994年间日本的平均增 长
速度为0.63%,被称为“平成萧条”。其中 1993
年仅为0.3%。1996年回升到3.9%,正当人们 期待
日本经济进一步好转时,1997年经济形势却急 转
直下,增长速度仅为0.8%,1998年经济又出现了
(五)外交政策以日美关系为 “基轴”,立足西方, 同时呈现积极灵活、全方位的特征,以便成为在国际 社会积极“发声”的政治大国
第三节 日本的外交政策
一、战后初期的“追随外交”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经济外交” 三、20世纪70年代初的“多边自主外交” 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治大国”外
(1)战败国地位使其军事动向成为敏感问题,限制了军 事发展水平
(2)战败国地位使其政治走向引人注目,限制了政治发 展的回旋余地
(3)战败国地位使其对美追随外交成为必然选择,限制 了自主外交的发展空间
(二)以“日美同盟”为依托,借美国力量护航
1.日本发展政治大国所需的军事力量方式的选择 (1)激进式
国际化的经济利益必须伴以全球性政治影响,只有 具有全球性政治影响,才能有效维护其国际化经济 利益。维护其国际化经济利益的需要,促使日本把 全球性影响视为其政治大国的重要标准。
四、对日本政治大国进程的估计
(一)修改宪法需要酝酿很长的时间
战后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 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 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 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 认国家的交战权。”第九条不修改,日本就难以达到 军队合法化,海外派兵正常化,行使武力正当化的目的。 也就难以成为真正的政治大国。而修改宪法要经过很 长时间的酝酿、讨论、逐步进入修宪的法律程序。
3. 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目标 (1)政治上与美欧平起平坐 (2)经济上成为同美国、西欧并列的一个中心 (3)军事上增强防卫实力
4. 政治大国战略的确立
1985年日本政府的《外交蓝皮书》首次公开写明: 日本应该成为“向世界开放的国际国家”。这样,在 中曾根执政时期,日本政府正式将“政治大国”确立 为日本基本的国家战略。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方略
(一)以经济实力为后盾,走“以经促政”的发展道路
1. 以经促政” 是特殊环境和条件下的非常态发展道路
政治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大国发展道路,是正常 环境和条件下的常态发展道路, 而“以经促政”的政 治大国发展道路,则是特殊环境和条件下的非常态发 展道路。日本选择的“以经促政”的政治大国发展道 路并非最佳发展道路。日本之所以选择这条发展道路, 主要是基于选择范围受到限制的战败国地位的考虑。
3.1973—1990年的中低速增长阶段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 机 爆发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慢。但由于 日本的资本雄厚,劳动力数量充足、价格便宜, 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高,企业富有开拓力,产品 质量高,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因此,日本经济的 发展速度仍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到 80年代中期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第二节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一、确立政治大国战略 二、谋求政治大国的方略 三、所谋求的政治大国的现行标准 四、对日本政治大国进程的估计
一、确立政治大国战略
中曾根康弘
日本的政治大国战 略是中曾根康弘在 1982-1987年担任 日本首相期间提出 并确立的。
(一) 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和确立 1. “政治大国” 的含义
5. 1990—2000年的低迷阶段
2000年以来日本经济增速虽然依旧缓慢但已略 显 恢复之势。2000年以来日本经济的发展,呈现出 先抑后扬的特征。日本经济形势的好转,主要得 益于美、中等国经济增长对其出口的拉动而非其 本国自主性因素的推动。
二、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
战后,日本历届政府大力推行“贸易立国”、 “教育立国”和“科技立国”的战略,使日本的 经济技术实力不断增强。在70年代中期基本实现 了经济立国的战略目标,确立了经济大国地位。 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已牢牢确立了世界 经济大国的地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 国。198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987年超过 美 国的基础上,又超过瑞典, 跃居世界第一。
(二)谋求政治大国的背景和原因
1. 既是日本经济实力膨胀的必然结果,又是其经济长 期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
2.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深刻调整,为日本谋求政治大 国地位提供了有利时机
3.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深刻调整,日本政治作用的砝 码在加重,为其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提供了有利时机
(1)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必然将日美同盟关系推向 地区甚或全球层面,为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服务
真正称为“极”的政治大国,都把支配所在地区或 邻近地区,在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起主导作用视为 巩固其政治大国地位、增强其政治大国实力的重要 方式和有效途径。自推行政治大国战略以来,日本 就把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亚太时代”作为奋斗目 标,并将它视为重要标准纳入其政治大国战略。
3.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政治大国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 1946—1955年的恢复阶段
战后,日本仅用了10年时间,到1955年其主要 经 济指标除外贸一项外,全部恢复到或超过战前的 最高水平。其中,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6%,工业 超过58%,农、林、渔业超过34%。虽然如此, 但是日本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还是比较落 后的。
(2)1983年7月,中曾根康弘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从经 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
1983年7月30日,中曾根在对他的家乡群马县选民 发 表讲话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 大国。他说:“今后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 言权,不仅要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 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后来为了避免 刺激在野党和亚洲国家,中曾根将“政治大国”改 称为“国际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