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
浅谈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与中国的对策
浅谈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与中国的对策什么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种针对全球化的贸易政策,通常表现为一种倾向于限制贸易自由化、鼓励国内保护主义以及加强对国内产业的扶持和保护。
新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导致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原因,并可能引发贸易战,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可能导致国际贸易关系的紧张,打破贸易和谈判机制,进而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
由于措施的实施不仅对贸易伙伴国有冲击,同时对全球市场同样产生影响。
其次,新贸易保护主义也可能导致贸易再平衡,产生市场失灵现象并带来市场波动。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较为显著。
在当前全球贸易条件下,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贸易的关键角色。
而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使中国受到冲击,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困难。
如美国对中国部分出口商品实施10%的关税,将直接影响中国部分行业和企业,降低出口产值和利润。
此外,新贸易保护主义还会导致制度环境变化,影响中国的信用环境。
中国的对策提高市场准入度中国针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引起的市场竞争状况,可以通过提高市场准入度,开放市场,降低国际竞争成本,加强竞争实力等措施来应对。
这需要在政策层面上对外开放的幅度和广度促进落地,同时还需要加强产品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这将为国内外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益处。
加强技术创新中国要把握技术领域的发展机会,并加快建设和完成涉及技术创新、技术管理、技术教育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技术运用和创新的过程中突破瓶颈,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水平。
这对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
加强合作关系针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合作关系。
在全球贸易条件下,中国可以寻找新的经济伙伴,采取多边、双边的贸易方式,加强和相互开放与合作关系。
这可以帮助中国缓解新贸易保护主义可能造成的困境,并帮助经济发展。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及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及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摘要】:近十余年来,国际贸易的政策研究争端四起,讨论的焦点就是名噪一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它从不完全竞争的世界市场出发,并结合规模经济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前沿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战略性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剖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基本观点,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探讨我国在战略性贸易政策上的选择以及意义。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新贸易保护主义;规模经济;政策选择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利用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以及保护国市场的各种措施来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占领他国市场,获取规模报酬和垄断利润的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新贸易理论的延伸,之所以冠上“战略”二字,是因为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会把对手国的反应考虑在。
伯兰特(Branderl995)将战略性贸易政策解释为,能够决定或改变企业间战略关系的贸易政策,而企业间的战略关系是说企业间相互依存,一方的决策效果受其他企业决策的影响。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产生背景、基本概念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出现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改变了分析方法的结果。
克鲁格曼(Krugmanl986)认为,这要归结于三个因素:首先是贸易在美国以及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20世纪80年代,无论是在本国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厂商都要面对外国企业的竞争,此时贸易对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此之前,贸易在美国处于次要地位,美国的厂商主要在国竞争, 竞争的对手也主要是本国厂商。
面对外国产品的强大竞争力,为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美国政府着手干预贸易。
其次是,此时国际贸易的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它影响了美国和其他国家。
最后,经济学领域中变化了的观点也影响了经济学家对贸易问题的分析方法。
70年代,出现了分析由相互竞争的少数厂商构成的寡占市场的新方法,产业组织理论取得重大创新,经济学家将这一分析方法引入对贸易问题的分析。
新一轮国际贸易保护及我国外贸应对策略
障措施 的法律 体系 得到 进一 步 的完善 。
( )对 于外 国商 品 的不 正 当 竞 争 行 为 ,我 国 国 内各 2 个 企 业要 及时 洞察 ,同时对世 界 贸易组 织及 国 内相关 的法 律 条文 规定 所赋 予 的企业 的权 利进 行充 分利 用 ,以保 证所
达 国家太严 苛标 准 ,中国还要 付 出相 当大 的代 价 。
施 新发 展特 点 。
1 层出不穷的各种贸易救济新措施和新标准 . 1
对 于贸 易 救 济 政 策 在 贸 易 保 护 中 的作 用 ,美 国 、 日 本 、欧盟 等许 多发 达 国家 对其 的重视 程 度不 断加 强 ,并不 断 采取严 格 的技 术 标 准 、绿 色 环 保 标 志 、卫 生 检 疫 新 规
碍作 用 。
2 对新一轮贸易摩擦我 国政府及企业的应对 之策
21 不 断 进行 内 需 的 扩展 ,从 而 使 我 国 贸 易 对 国 外 市 场 . 的依 存度 不断 降低
组织 规则 相衔 接 的协调 机制 ,使 我 国反倾 销 、反补 贴及 保
位 置 ,也 就是说 ,中 国是超 过 12的世 界 日用 品消 费 品 的 /
来源地 。然 而 ,中国的产 品属 于 劳动 密集 型 ,通 常技 术 含 量也 较低 ,并存 在 着不 可否 认 的质量 问题 ,使 得 中 国出 口 到发达 国家 的许 多 产品屡 遭诉 讼 和调查 ,为 了能够 满足 发
23 提高 国内企 业运 用 贸 易 救 济措 施 的 主 动 性 ,充 分 发 . 挥 行业协 会的 作 用 ( ) 为 了 规 范 化 、制 度 化 企 业 实 施 贸 易 救 济 措 施 , 1 从 而使我 国企 业 申诉 的积极 性和 主动 性得 到提 高 ,避免 有 些企 业搭 便车 的行 为 ,我 国必 须尽 快建 立 一套 与世 界贸 易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近年来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新贸易保护主义强调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贸易政策和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就业,推动本国经济增长。
这一趋势对我国这样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将概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动机和逻辑。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和就业等方面的影响,以揭示其对我国经济的潜在风险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国际贸易合作、优化出口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等,以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挑战,并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在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内涵与特点新贸易保护主义,也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它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相比,在保护手段、保护目的和保护范围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手段更加多样化和隐蔽化。
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通过关税和配额等直接的数量控制手段来实现,而新贸易保护主义则更多地利用环保、安全、卫生、知识产权等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这些手段不仅更加隐蔽,而且更具灵活性。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目的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内产业的利益,而新贸易保护主义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环境和人类健康等问题,强调可持续发展和公平竞争。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范围也有所扩大。
它不仅包括传统的货物贸易,还扩展到了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甚至对跨国公司的内部交易和国外子公司也进行干预。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调整和我国贸易的发展
更多资料请访问.(.....)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调整与我国贸易发展The policy adjustment of the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Chinese Trade’s Developme nt姓名:孙家辉专业:商务英语班级:088 班导师姓名:李伟完成日期:2011年4月30日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调整与我国贸易发展The policy adjustment of the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Chinese Trade’s Development摘要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其理论依据、政策手段、目标对象和实施效果都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有着显著的区别。
二十世纪末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作了调整,主要体现在更多地寻求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对进口保护的重新重视,从非关税措施的明显性保护转向隐蔽性保护,从单纯贸易政策转向经济、竞争政策等,这些调整对我国贸易的发展产生了较深的影响。
如何应对这些调整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非关税壁垒;政策调整AbstractNew trade protectionism is also known as "super-protectionism" or "new mercantilism"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policy instruments, the target object and effect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rade protectionism hav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ince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the Western policy of trade protectionism in developed countries made new adjustments, mainly in the more sought legitimacy of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enewed emphasis on import protection, from the obvious non-tariff protection measures subtle shift, from a purely trade policy to economic, competitive policy, these changes ha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de impact of the deep. How to deal with these adjustments,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words: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non-tariff barriers; policy adjustments目录摘要................................................................IAbstract.............................................................II 引言................................................................4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调整1.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调整的特点......................................4 1.1.1 WTO与贸易保护................................................. 4 1.1.2 区域贸易保护措施............................................... 41.1.3 国内法与国际条约............................................... 5 1.1.4 多样化的保护手段....................................................51.1.5 战略性贸易政策.......................................................6二、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调整对我国贸易的影响三、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3.1应对贸易摩擦优化结构........................................................9 3.2多边机制与贸易保护.........................................................10 3.3改善我国贸易条件...........................................................11 3.4完善技术标准................................................................12结语...................................................................13参考文献...............................................................13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贸易逆差与经济滞涨随之出现,美国开始中断二战以后一直奉行的贸易自由化政策,转而实行以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为主要手段的贸易政策,从而掀起了战后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并延续至今。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对策探讨
中 国 外 贸 遭 受 国 际 贸 易 保 护 的任何拨款 ,不得用于制订或执行任何允 主 义 冲 击 的现 状 许美 国进 口中国禽 肉产 品的规则” 。 该条款
中 国已连续 1 7年成 为遭遇 贸易摩擦 最多的国家。截 止到 2 0 1 2 年 3月末 ,中国
通过限制政府部 门开展 自中国进 口禽 肉产
下 国家政府 要求本国商业银行
新 一 轮 贸 易保 护 主 义 的特 点
( 一 )贸易保 护的 目的及手段 多样化
优先 对国内项 目提 供贷款 ,收缩在境外市
场的贷款 规模 ,甚 至将其作为是否得到救 济的前提 条件。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实 际
( 二 )贸易保 护 的形式更加软 化和具 有 隐蔽性
共遭受 了8 起贸易摩擦 , 涉案金额 2 2 . 8 亿
美元 ,同比增长 了 8 0 %。摩擦形式不 断翻
新, 不仅 有传统 的 “ 两反一保” , 也有人 民 币汇率等新 的贸易保护手段 ;而发起 国别
不断增加 ,不仅有发达 国家 ,也有发展 中 国家 ;涉及产业不断扩大 ,不仅有传统产 业 ,也有新兴产业。这导致 中国企业 出 口 下降 ,失业增多 ,一些企业面 临亏损甚 至 破 产倒 闭的危险 ;同时,因为各 国出台的
与传统 的贸易保 护相比 ,新一轮贸易 保护主义 目的趋于多样化。 当前 ,除了提 高关税、进 R管制、反倾销 等直 接的保护 , 也出现了货币贬值 、 政府补 贴等 变相保护 , 还有 以政府指令或压力形式 出现的干预型
主义。 持续升 温 的贸易保 护主义 , 不但 扭 曲 了国家 间正 常的 贸易 关 系 ,也 给世 界 经 济 复苏 带 来消 极影 响 。 中国是 近年 来 遭 遇 贸易 保 护 主 义较 严 重 的 国家 之 一 , 不 但 要反 对 贸 易保护 主 义 ,更要 理 性分
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及中国应对措施
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及中国应对措施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贸易保护主义问题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贸易保护主义意味着一国采取各种手段限制进口商品,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产品竞争的影响。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些新特点对全球贸易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大国之一,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1. 技术壁垒的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国之间的技术差距逐渐缩小,导致技术壁垒逐渐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手段。
一些国家利用技术壁垒限制其他国家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发展和进入,以保护自身在这些领域的优势地位。
2. 反全球化思潮抬头近年来,一些国家开始出现反全球化思潮,主张本土优先,防范外来竞争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借助这种思潮,通过一系列限制措施,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3. 非关税壁垒增加除了传统的关税壁垒之外,各国还借助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产品。
技术标准、质量检验、认证等措施成为新的限制手段,增加了外国产品进入市场的难度。
4. 单边主义盛行近年来,一些国家借助单边主义政策采取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无视多边贸易规则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约束,挑战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和有序。
以上新特点的出现,使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更为复杂和多样的形式,对全球贸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中国外贸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大国之一,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护自身利益,维护全球贸易秩序的稳定和有序。
1. 不断完善自身开放政策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降低贸易壁垒,扩大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 促进国际贸易多元化中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拓展多元化的贸易渠道,降低对单一市场和国家的依赖度,降低贸易摩擦和风险。
3.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面对技术壁垒的挑战,中国将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自身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竞争力。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及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及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及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摘要】:近十余年来,国际贸易的政策研究争端四起,讨论的焦点就是名噪一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它从不完全竞争的世界市场出发,并结合规模经济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前沿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战略性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剖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基本观点,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探讨我国在战略性贸易政策上的选择以及意义。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新贸易保护主义;规模经济;政策选择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利用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以及保护国内市场的各种措施来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占领他国市场,获取规模报酬和垄断利润的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新贸易理论的延伸,之所以冠上“战略”二字,是因为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会把对手国的反应考虑在内。
伯兰特(Brander1995)将战略性贸易政策解释为,能够决定或改变企业间战略关系的贸易政策,而企业间的战略关系是说企业间相互依存,一方的决策效果受其他企业决策的影响。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产生背景、基本概念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出现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改变了分析方法的结果。
克鲁格曼(Krugman1986)认为,这要归结于三个因素:首先是贸易在美国以及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20世纪80年代,无论是在本国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厂商都要面对外国企业的竞争,此时贸易对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此之前,贸易在美国处于次要地位,美国的厂商主要在国内竞争,竞争的对手也主要是本国厂商。
面对外国产品的强大竞争力,为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美国政府着手干预贸易。
其次是,此时国际贸易的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它影响了美国和其他国家。
最后,经济学领域中变化了的观点也影响了经济学家对贸易问题的分析方法。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调整与我国贸易发展
渤 海 大 学 文理 学 院
摘
例外地 在 内部 实行 自 由贸易而对 外实行 严格 的保护 ,从而 严重 削 下,以战略 } 生 贸易政 策理论 为指 导,利 用 wT o的相 关协议和本 国法规 弱了世界范 围 内的 自由化 。 和 贸易政策,限制进 1 3 ' 以保护本国弱势产业和就业免受外 国商品的竞争 三 、新 贸易保护主 义背景 下我 国面临 的挑 战
中国外 贸出 口速度更快 。高 于全球 贸易 同期增 幅的一 倍 多 ,与 多数 国家和地 区经济 不景气 形成鲜 明对 比 。 “ 木秀 于林 ,风必 摧之 ” , 遭 到西方 国家 的打击是 必然 的。可 以预见 ,随 着我 国经济 的不断 发 展 ,越来 越 多的产 品会 与外 国产生 更 为激 烈 的竞争 ,客观 上会导 致 针 对我 国的反倾销 案件在 相 当长 的 时间里保 持较高 的数量 。 2反倾销 措施 中的反 吸收对我 国 出口贸 易的影 响 反倾 销案 件 中的吸收行 为是指 在采取 反倾 销措施 后 ,出 口商或 生产 商可 能与进 口商达 成协议 ,将本 应 由进 口商承担 的反倾 销税 由 出 口商 或生产 商来承担 ,从 而继续 向进 口国倾 销 出 1 2,使 反倾销 措 施 无法达 到抵 消倾销 的 目的。反吸 收措施 就是在 存在 吸收行 为 时进 口国所采取 的一 种保护 贸 易措施 ,它对 贸易存 在着反 面影 响 ,也 是 我 国出 口贸易面 临的一 大 困难 。 3 . 削 弱了传统 商品的 竞争优 势 我 国传统 商品 出 口以劳动密集 型商 品为主 ,受技 术水 平 、人 员 素质等 因素的限制 ,商品的科技含量 、质 量较 低并且难 以迅速使之 得 到提高 。美国 、日本 、英国等发达 国家 出于保 护本国经济及生产者 的 利 益等 目的考虑 ,往往 制定较 高 的质量标 准和技 术性 标准 限制我 国 “ 价 廉 ”商 品的进入 ,这对我 国 的商 品出 口制造 了极 大的 障碍 。 目 前 ,中国几乎所有的 出口产 品都受 到了对象国的技术性规章 和规范 、 包 装和标 签的要求 、检和检疫 的规定 、环保 等方面的限制 。 四、应对新 贸易保 护主 义的对策 建议 1 . 建立预 警和快 速反应 机制 国家应 建 立技术 性贸 易措施 、技术预 警和快 速反 应系统 ,加 强 对 国际及 外国环 保认证 标准 的研究 ,及 时跟踪 、研究 国外 的技术 性 贸 易壁垒 措施 ,建立技 术性 贸易壁 垒信息 中心 和数据 库 ,并及 时将 信 息反馈给 相 关部 门和 企业 。让他们 做好 防范 工作 ,政府 、行业 组 织 与企业应 该共 同应对 国外技术 性 贸易壁垒 。
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及中国应对措施
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及中国应对措施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国采取各种形式的政策手段,以保护本国产业、劳工和农民不受国际市场竞争的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关税壁垒、配额限制、补贴和反倾销措施等。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面临着日益增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挑战,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经济发展,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1. 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技术标准、规范和认证等手段,限制进口产品,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美国对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进行制裁,就是一种典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2. 单边主义和国内市场保护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了单边主义政策,抛弃多边贸易体制,采取自我保护的贸易政策。
这些国家还加大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力度,通过政策法规和补贴等手段,保护本国企业和产业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3. 贸易争端升级贸易争端的升级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之一。
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加剧,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越发紧张,贸易争端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主要障碍之一。
二、中国应对措施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面临着日益增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经济发展。
以下是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些措施:1.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国应加大力度,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争取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发挥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通过参与贸易谈判和协商,推动国际贸易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和开放的方向发展,为自身利益谋取更多的空间。
2. 提升产业竞争力中国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3.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通过多边和双边渠道,扩大贸易合作规模,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贸易保护主义对WTO的挑战及中国应对策略
贸易保护主义对WTO的挑战及中国应对策略【摘要】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是国际贸易中始终存在的两股力量,此消彼长。
从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来看,虽然自由贸易成为理论主导和发展趋势,但是从实际主导的时间长短来看,贸易保护主义却更胜一筹。
贸易保护主义是国际贸易领域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促使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又一次兴起。
在后危机时代,我国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进出口贸易、金融市场、就业市场等各方面都受到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应对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抵御外部市场带来的冲击,使我国经济快速复苏,并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贸易保护;wto;自由贸易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个国家间的经贸联系不断加深,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来,以期为自身赢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推动自身发展。
从理论上看,自由贸易是一种双赢的贸易机制,也是现在所倡导的发展趋势,但是各个国家还是或多或少地采取一定地贸易保护措施。
从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来看,贸易保护也一直存在,并且变得越来越隐蔽和合理。
一、贸易保护理论简述(一)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日美贸易摩擦,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急剧上升,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发源地。
进入90年代后,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工业国家争夺市场份额的斗争越来越尖锐,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强烈的冲击,有关国家出于经济利益的相关性,都认识到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十分必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与20世纪相比,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涉及的范围愈加广泛。
这有其深层原因:首先,全球经济趋于疲软,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其次,传统工业产品一向是国家保护的重点。
再次,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销售价格偏低,而出口数量猛增,必然促使进口国家对之加以设限。
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及中国应对措施
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及中国应对措施【摘要】贸易保护主义在当今全球经济中表现出新的特点,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中国面临着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化解。
本文将分析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探讨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并强调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提出了提升中国自身竞争力的建议。
总结了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启示,展望了未来应对措施。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国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中保持稳定和长期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中国、挑战、措施、国际合作、竞争力、启示、未来应对措施、影响、引言、正文、结论、定义、展望1. 引言1.1 贸易保护主义的定义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国政府采取各种手段限制进口商品或者促进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来竞争侵害的一种经济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方式包括征收关税、实施配额和限制外国投资等。
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在于保护本国产业,防止本国企业受到外国竞争者的不公平竞争,同时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会给全球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
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导致贸易摩擦加剧,影响国际贸易体系的稳定和可预测性;贸易保护主义也会影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畅通,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受阻。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也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挑战。
中国的出口依赖度较高,一旦遭遇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还需要面对国际贸易环境发生的变化,以及来自国际竞争的挑战。
中国需要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挑战,制定相应政策以保护本国产业和维护贸易利益。
1.2 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1. 限制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
贸易保护主义意味着对外国产品征收关税或采取其他贸易壁垒措施,这将导致国际贸易不再像过去那样自由化,增加了贸易的成本和难度,阻碍了国际市场的畅通。
2. 影响全球价值链的运作。
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破坏全球价值链的运作,导致各个国家间的贸易合作受到阻碍,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下降,影响世界经济的整体效益。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斜 、 进 口产 品 差 别 对 待 等 。其 中 , 响 最 对 影 为 深远 的是 年初 美 国 通 过 的刺 激 方 案 中
所 包 含 的 大 量 购 买 美 国 货 的 条 款 , 定 获 规
动 密 集 型 产 品 . 类 产 品 以 牺 牲 生 态 环 境 这 和 社 会 环 境 为 代 价 , 以发 达 国 家 在 反 倾 所
法 国 最 大 罢 工 潮 要 求 政 府 给 予 本 国
政 局 稳 定 , 缓 解 经 济 衰 退 带 来 的 国 内就 为
业 压 力 , 国纷 纷 出 台各 种 贸 易 保 护 主 义 各 措施 。
一
保 ” 查 , 是 一个 有力佐 证。 调 就 另 一 方 面 . O 的 争 端 解 决 机 制赋 予 WT 各 成 员 在 其 他 成 员违 反 WT 协 定 或 其 利 O
国 民 福 利 ; 国 掀 起 排 外 抗 议 工 潮 , 民 英 国
高 举 “ 英 国 的 工 作 留 给 英 国 人 ” 及 政 把 以
、
金 融 危 机 下 贸 易 保 护 主 义 的 新
益 受 到 减 损 时 采 取 报 复 的 权 利 . 一 权 利 这
一
些 国 家采取 或 明或暗 的贸 易保 护手 段 ,
3 月 份 WT 主 要 成 员 共 向 WT 通 报 了 0 O
2 9项 技 术 性 贸 易 措 施 , 比 2月 份 增 加 5
3 .% 42
危 机爆 发 后 . 世界 各 国 经济 出现 不 同程
度 的 衰 退 , 体 经 济 迅 速 萎 缩 . 业 率 普 实 失
式转 变
由 于 发 达 国 家 和 发 展 中 国 家 在 利 益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促 进 国 内 高 科 技 产业 发 展 ,创 造 比较 优 势 ,提 高 高 科 技 产 品 的 国 际 竞 争 力 ,从 而 维 护 本 国 在
国 际体 系 中 的 主 导 地 位 和 经 济 利 益 。 关 键 词 : 新 贸 易 保 护 主 义 ; 外 贸 发 展 ; 影 响 及 对 策 中 图 分 类 号 :F l 7l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5 X( 0 9)2 0 5 ~ 4 03 84 20 0 —0 10 护 主 义 的 主 要 手 段 。新 贸 易 保 护 主 义 的 始 作 俑 者 主要 是 发 达 国 家 ,矛 头 主 要 对 准 发 展 中 国 家 。 1 .新 贸 易 保 护 主 义 的 特 点 新 贸 易 保 护 主 义 主 要 有 以下 几 方 面 的 特 点 :
规 则 。 美 国 根 据 其 “ 0 ” 条 款 , 对 来 自 国 外 的 31
“ 公平 ”贸易 活动采取 单边贸易 制裁 。近年来 , 不 美 多 次 启 动 或 威 胁 启 动 该 条 款 处 理 贸 易 纠 纷 ,公 开 向世 贸 组 织 的 有 关 规 则 挑 战 ,严 重 损 害 了 世 贸 组 织 的权 威 性 .也 因此 增 加 了世 贸 组 织 争 端 解 决 相 关 案 例 的 数 量 和 争 端 解 决 的 复 杂性 ④
近 年 来 .美 欧 日等 发 达 国 家 出 现 了一 股 新 贸 易 保 护 主 义思 潮 , 旨在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条 件 下 ,按 照本 国 的 经 济 社 会 特 征 ,强 化 在 世 界 经 济 体 系 中
的话 语 权 和规 则 制 定 权 ,维 持 其 在 国 际 经 济 竞 争
新 易 护 义 我 外 展 影 及 策 贸 保 主 对 国 贸发 的 响 对
国际贸易政策的新趋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国际贸易政策的新趋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政策也日益成为各国重要的议题。
然而,近年来国际贸易政策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应对这些趋势,制定有效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新趋势之一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由于国内经济问题的日益突出,一些国家开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
这对于中国的出口国地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中国必须加强与各国的贸易谈判,争取更多的市场准入,并积极应对各国的贸易限制措施,通过争议解决机制维护自身的贸易利益。
其次,新趋势之二是贸易规则的趋向多边化。
各国开始重视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并逐渐转向多边贸易协定。
对于中国而言,参与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
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并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争取在贸易规则制定过程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同时,新趋势之三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贸易的新引擎。
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正在改变传统贸易的方式和模式。
中国必须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在数字化时代,中国可以通过构建更加开放和贸易友好的数字经济平台,吸引更多的国际贸易合作伙伴,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科技合作。
此外,新趋势之四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视。
全球各国纷纷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将其融入国际贸易政策中。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可以制定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贸易政策,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并提倡绿色贸易,以此回应国际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最后,新趋势之五是区域贸易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家逐渐意识到区域贸易的重要性。
中国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通过与亚洲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可以扩大市场准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政策的新趋势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产 经透视
贸 保 主 的 趋 及中 面 的 战 对 易 护 义 新 势 国 临 挑 与 策
隋
( 马拉 斯 比纳 大学
鹏
加 拿 大 温哥华 纳奈 莫 )
摘 要 从 贸 易保 护 主 义 的 新 趋 势 入 手 , 阐述 了中 国对 外 贸 易面 临的 挑 战 , 出 了 面对 新 贸 易 保 护 主 义 中 提 国应 积 极 应 对 贸 易摩 擦 , 化 贸 易 结构 , 分利 用 多边 贸 易机 制 , 进 “ 进 带 出” 优 充 推 以 战略 , 善技 术 标 准 等 对 策 , , 完 F J 应对 和 改 善 中国 的对 外 贸 易环 境 。 关 键 词 贸 易保 护 主 义
人 , 以减 少 中 义 措施 ,使 新 贸 易 保 护 主 义 在 当代 呈 现 出 农 药 毒 死 蜱 的残 留量 的规 定 ,对 进 口菠 菜 “ 民币 汇 率 ”要 求 人 民 币升 值 , .1 P 新 的特 点 。 此 背 景 下 , 须 充 分 认 识 和 全 规 定 不 超 过 00 P M ,而 对 本 国的 萝 却 国 产 品 的 出 口。 四 是 从 对 方 国 内 的社 会 政 在 必 P M, 0 面分 析 当代 新 贸 易保 护 主 义给 中 国对 外 贸 限 制 在 3 P 相 差 30倍 。
l 贸 易保护 主义 的新趋 势
11 贸 易保 护 主 义 向区 域 化 、 团 化 方 向 . 集 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科 技 时代 , 高科 技 产 业 具 有 明显 的规 环境 和利 益 相 关 者 的 责任 .这 是 全 球 第 一
发 展
模 报 酬 递 增 性 质 及 对 传 统 产 业 的 溢 出 效 个 将 贸易 保 护 政 策扩 展 到社 会责 任 的认 证
谈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选择
局来看 ,欧美等发达 国家 已经过渡到 以能
耗较小 的第三产业 为支柱产业 的阶段 ,高
今天, 金融危机 已离我们远去 。 然而 ,
在 后金融危机 时代 ,经济危机仍 在 以各种
机愈演愈烈 , 新贸易保 护主义不减反增 , 又
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主要有 以下 四点 : 第一 。贸易保护覆盖 的对 象已由原 来
传 统 的 弱 势 产 业 扩 大 到 一 些 新 兴 的优 势 产
能耗 的产业 主要集 中在 以中国为首 的发展
中国家。征 收碳 关税 ,生产型企业原先 的
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世界经济产 生负面影响。
中国在全球贸易 中地位 上升 的同时 ,也面 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 和纠纷。在新贸易 保 护主义抬头并有新发展 的大背 景下 ,如 何选 择战略性 贸易政策 ,最 大化维 护中国
产业 而要 素数 量减 少 ,利润 空间萎缩 ,市 场机会流失 。
第 二 ,贸 易 保 护 主 义 和 区域 贸易 自 由
谈 贸 易 保 护 主 义 的 新 发 展 与 中 国 战 略 性 贸 易 政 策 的 选 择
■ 王丽丽 ( 湖南大 学 长沙 4 1 0 0 1 2)
◆ 中 图分 类 号 :F 7 4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劳动 力成本优势将会被环境成本抵 消 ,这
对发展 中国家是 非常不利 的。弱化 了发展 中国家 出口产 品的竞争力 , 从而对就 业、 劳 动报酬以及居民福利造成间接的负面影响 , 发达 国家所 受的影 响却很 小;其本质是 以 环境保 护为名 ,行贸易保 护之 实的新贸易
保 护主义。
密集型向资本 、技术 密集型 转变 ,但其过
程将是 艰辛和 曲折 的,各种 名义 和形式的 国际贸易保护是最大 的阻碍 之一。各种迹 象表明 , 针对 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 为, 正 在从 针对某些产 品的战术遏 制演变成针对 经 济政 策的战略打击 ,一种长期 的、全局 的和战略上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形成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方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方向(一)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研究1.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2. 发达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3. 欧盟的环境贸易政策及其启示4. 论非关税壁垒下的我国农产品出口 ??5. 非关税壁垒的新形式及中国的对策6. 纺织品的绿色关税壁垒与应对方案7. 避免国外反补贴调查的策略8. 调整我国出口补贴政策应对反补贴摩擦9.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成因分析10. 中国家具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11.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及对策12. 绿色壁垒对我国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13. 绿色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和生产的影响14. 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研究15. 欧盟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分析16. 美国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分析17. 绿色壁垒与我国茶叶贸易18. 国如何运用普惠制原产地规则19. 我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分析及对策20. 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21. 当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及我国的对策22. 当代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征与我国对策23. 论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24.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25. 规模报酬递增视角下的国际贸易理论评析26. 当前中国国际分工方式的选择探析27. 中国国际贸易地位的上升与贸易指导思想的转换28.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述评(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29. 产业内贸易的动因探析30. 产业内贸易的动态效应31. 产业内贸易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32. 产业内贸易与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33. “比较优势陷阱”评析34. 区域经济一体化非传统理论评析3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述评36.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37. 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创新思考38.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39.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非传统效应探析40. 区域经济合作的非传统收益及其对中国的启示41. 生产要素禀赋学说在中国的适应性42. 幼稚产业的标准43.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在中国的应用44. 新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经验研究述评45.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进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46.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对我国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启示47.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阶段特色48. 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国际贸易理论创新49. 区域经济合作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影响50.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在我国的适应性问题51. 新增长理论的国际贸易发展观及其启示(三)国际服务贸易研究52.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53. 国际服务贸易的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54. 中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国际比较55. 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研究56. 中国服务业市场准入研究57. 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58.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59. 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对策60. 论建立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管理体制61. 论我国服务贸易开放的策略选择62. 完善服务贸易数据统计:国外的实践与我国的对策63.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64. 中国服务业的开放度与竞争力分析65.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66. 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67. 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68. 我国服务贸易承诺表中的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研究69. 服务贸易中自由化趋势下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70. 我国服务业的生产率分析71. 中国服务贸易中的政府管理体制研究(四)国际贸易实务研究72. 国际保理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及我国的对策73. 出口企业外汇风险及对策74. 国际海运服务贸易市场与我国海洋运输业75.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结算的风险与防范76. 国际贸易付款方式的比较研究及其理性选择77. 论信用证欺诈例外与第三方欺诈78. 国际商会仲裁机制探析79. 信用证独立性的欺诈例外与违法例外80. 论信用证交易中严格相符的条件81. 信用证迈向电子化82. 如何避免提单“过期”及其收汇风险83. 国际贸易中的佣金问题84. 国内信用证为何遭遇冷落85. 空运方式下的信用证风险防范86. 国际贸易惯例的最新发展87. 造成国际贸易拖欠的原因及对策88. 试论我国海上保险中的委付制度89. 海运提单的风险和防范措施90. 试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救济方法91. 反信用证欺诈的对策研究92. 无单放货研究93. 无船承运业务若干问题研究94. 论出口结汇风险的防范95. 如何保证EDI中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真实性96. 外贸出口谨防商标侵权97. L/C项下的押汇与议付98. 对外贸易信用风险预警管理指标探讨99. 提单纠纷的类型与防范100. 延期付款信用证的风险101. 倒签提单及收货人的权益保护102. 浅议企业外汇风险的规避技巧103. 货运代理提单对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关系的影响104. 信用证保证人责任及其免除105. 出口商业发票贴现的风险与防范106. 信用证项下不符点的产生及其预防107. 浅议可转让信用证对第二受益人的保障108. 假远期信用证融资及应注意问题109. 浅谈进口业务中对卖方风险的规避110.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的风险与防范111. 出口报价方法研究112. 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法律地位探析113. 国内申请人开立假远期信用证的目的(五)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研究114. 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国际投资的区位因素分析115. 跨国公司价值链模块化经营理念实践及其启示116. “世界工厂”的变迁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可能性研究117. 从新贸易理论看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主张118. 经济全球化中的我国境外直接投资119. 全球价值链下的我国区域产业集群战略研究120. 国际价值链分工条件下我国的战略对策121. 全球化制造条件下的价值链优化122. 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及影响123. 国际投资对东道国的效应分析124. 国际投资中市场进入策略的选择125. 跨国经营中的转移定价分析126. 当前国际投资和贸易形势分析及其影响127. 国际投资结构调整取向与我国的利用外资方略128. 国际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129. WTO框架内国际投资自由化的新发展130. 外国制造企业在我国的国际投资分析131. 外国服务企业在我国的国际投资分析132.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现状与发展趋势133. 外资质量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及对策134. 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管理现状及前景展望135. 外资对其在华合资企业的控制研究136. 经济全球化中的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研究137. 跨国公司在中国研究与开发(R&D)的现状、影响与对策138. 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中国厂商的跨国经营139. 跨国公司在华“企业公民”行为研究140. 我国企业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研究141.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及对策142.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及对策143. 跨国联盟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144.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营销渠道的构建145. 国际营销的定价策略研究146. 中外企业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研究147. 美、日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研究148. 知识产权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149. 我国报关行业的发展研究(六)WTO与区域经济一体化150. WTO后过渡期与外商投资零售企业战略研究151.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WTO多边贸易体制152. WTO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153. WTO与国企改革路径选择研究;154. WTO框架下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研究;155. WTO背景下政府管理职能的战略转变;156. WTO与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研究;157. 产业集群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158. WTO框架下中国应对环境贸易壁垒研究;15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障碍与对策研究;16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161. 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及其存在问题探讨;162. WTO争端解决机制及其存在问题研究;163. WTO框架下中国银行业战略竞争模式研究;164. 加入WTO与中国幼稚产业的保护;165. 试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与完善;16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167.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新进展;168. 世界自由贸易区与我国保税区的功能比较研究。
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与我国应对策略
自G T 所 主 导 的 多 边 贸 易 谈 判 A r 实 现 大 幅度 削减 关税 以 来 .全 球 以非
关 税 为 主 的 各 种 限 制 贸 易 自 由化 的措 施 层 出 不穷 。 l 9 年w r 成 立 至2 0 95 o 05
2 新 贸 易保 护 主 义保 护 目的 多样 、
垒 ,使 中 国公 司难 以顺 利 进 入 美 国市 场 ;美 国 国会 的参 众 两 院 前 段 时 间 通 过 了 20 年 美 国 《 防 授 权 法 案 》 禁 06 国 。 止 五 角 大 楼 通 过 承 包 商 或 次 承 包 商 向
的 非 关税 措 施 为 主 在 传 统 的 关 税 和
非 关 税 措 施 不 断 被 削 减 的 同 时 .西 方
发 达 国家 纷 纷 采 取 隐 蔽 性 更 强 、 透 明
度 更 低 、 更 不 易 监 督 和 预 测 的 非 关 税
保 护 措 施 , 绿 色 环 保 标 准 、 刻 的 技 如 苛 术 标 准 、 生 检 疫 规 定 、 倾 销 、 补 卫 反 反 贴 、 识 产 权 、 工 标 准 、 视 性 的政 知 劳 歧 府 采 购 、 异 性 的 国 内消 费政 策 、 差 汇率
一
家 , 目的 是 保 护 国 内 的幼 稚 产 业 免 受 国 外 冲 击 .主 要 采 取 以设 置 高 关 税 为 主 的 措 施 。而 当前 新 一 轮 贸 易 保 护 主 义 的 兴 起 似 乎 与 以往 不 同 .世 界 经 济 发 展 不 平 衡 加 剧 . 美 国 经 济 增 长 强 劲 , 日欧增 长 率 下 调 .发 展 中 国家 同 西 方 国家 经 济增 长 率 差 距 拉 大 . 全 球 制 造 中 心 转 移 。 新 兴 国 家 崛 起 等 因 素 ,成 为 当 前 新 一 轮 贸易 保 护 主 义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国际分工深化与国际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产品与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范围扩大、流动速度提高且流动量增加,企业跨国经营与产业跨国转移越来越便利和频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弱势产业在剧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为了能够免于市场竞争、维护并增进企业利润及其相关政治经济利益,与弱势产业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利益集团(Benefit Group)会通过游说、选票、利益诱导等方式向政府或者相关组织施加各种压力,要求政府或者相关组织通过关税与非关税方式对这些产业进行保护(Bergstrand Jeffrey, 1985)。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要素贸易的发展,为了保持一定的就业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防止由于弱势企业与弱势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失败所导致的政府税收减少、财政支出与社会保障负担加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权的合法性,政府及其相关组织也有对弱势企业与产业进行保护的内在激励(Debaere, Peter, 2003; Choi, Yong-Seok and Pravin Krishna, 2001)。
政府对弱势产业与幼稚工业所实施的关税与非关税保护措施已经成为国际自由贸易的主要障碍。
传统的关税保护政策容易导致其他国家的关税报复而损害本国利益,又受到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的限制,实施的政策成本和风险相对较高(R. Feenstra, 1992)。
通过非关税贸易壁垒(Non-tariff Trade Barriers, NTBS)对本国企业、产业和市场进行保护的新贸易保护主义(New Protectionism)便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主要方式。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
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通过自动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s, VERs)、进口配额(Import Quota)、反倾销(Anti-dumping)措施、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和行政法规限制等非关税措施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Domincik Salvatore, 2004)。
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成立的主要目的便是通过多边贸易谈判促进自由贸易,无论是关贸总协定的多边回合贸易谈判还是世贸组织的多边回合贸易谈判,关税削减始终是主要议题。
成员国如果试图通过关税措施对本国产业和市场进行保护,必然受到相关贸易协定的约束。
一些国家为了摆脱双边与多边关税协定的约束,便会采取非关税壁垒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阻碍了国际间产业分工(Schott, Peter, 2003)。
21世纪以来,特别是伴随着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传统产业和市场,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商品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新措施(例如把人权、劳工权益和环境保护作为限制进口的主要理由),新贸易保护主义有了新的发展。
中国作为崛起的国际贸易大国,随着进出口贸易量的快速增长,在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摩擦与争端增加的同时,与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墨西哥、韩国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也时有发生。
中国已经成为受新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政策损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为了维护中国的国际贸易利益,推进世界自由贸易发展,必须从战略高度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贸易政策,选择并扶持一些具有战略地位的新型产业、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发展,克服新贸易保护主义给国际自由贸易带来的限制。
因此,有必要在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ies)。
笔者在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亚蒂什N. 巴格瓦蒂、阿温德·潘纳加里亚、T. N. 施瑞尼瓦桑,2004;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1998;R. Feenstra, 1992),从弱势产业与贸易保护有效性的角度研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战略性贸易选择问题。
二、弱势产业与贸易保护有效性对本国弱势产业进行贸易保护在大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区别在于保护的方式和程度的差异。
本文中的弱势产业(Weak Industry)是指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不具有比较竞争优势(Comparative Competition Advantage),如果得不到特别保护与额外帮助,在市场竞争中就可能失败或者被淘汰的产业。
弱势产业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产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具有竞争优势;二是如果不能从非市场领域获得额外的收益支持,该产业不可能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避免失败与被淘汰,三是如果没有政府给予的特殊保护,该产业不可能再建立和发展。
弱势产业是一个相对概念,可以区分为绝对弱势产业与相对弱势产业。
绝对弱势产业(Absolute Weak Industry)是指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处于绝对弱势地位,不具有任何比较竞争优势的产业,如果得不到特别保护与额外帮助,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竞争中都会失败并被淘汰。
相对弱势产业(Comparative Weak Industry)则是指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具有比较竞争优势,但如果得不到特别保护和额外帮助,仍然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和被淘汰。
一些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产业也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竞争优势,一些在国际市场处于弱势地位的产业在国内市场上可能具有比较竞争优势。
可以把相对弱势产业区分为国内优势国际弱势型、国际优势国内弱势型。
与弱势产业相对应,优势产业则是指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具有比较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和壮大的产业。
弱势产业与优势产业(Dominant Industry)可以相互转化。
是否值得与能否对弱势产业进行保护,始终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领域论争的焦点。
从早期的重商主义(Mercantilism)、重农学派、古典组织经济学、德国历史学派到新重商主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激烈的论争,目前这一争论仍在进行中。
从国际贸易发展实践来看,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都对本国的弱势产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保护。
事实上,对像中国这样的大国经济体系而言,一些虽然仍处于弱势地位,但直接关系到本国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弱势产业,政府则可以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对这些产业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以培养产业竞争力,但不能对一些发展效率低下,仅仅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竞争优势的落后产业进行保护。
并不是所有弱势产业都值得保护,也并不是所有弱势产业都可以通过贸易保护获得发展并最终摆脱被市场竞争淘汰的命运。
在不同规模的经济体系中的同一处于弱势的产业,对于是否值得保护与能否进行保护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
在一个大国经济体系中,对弱势产业的贸易保护需要注意如下五个方面:其一,虽然处于弱势地位,但该产业处于衰退之中,且不会对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不需要进行贸易保护。
其二,该产业虽然在国内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但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比较竞争优势,只需要通过适当的国内产业辅助与保护政策为其外向发展提供条件,消除产业外向发展的国内与国际障碍,不需要进行贸易保护。
其三,该产业是国内的优势产业且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但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如果贸易保护有利于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可以进行适当的贸易保护,但应该有保护时限且不能进行无限保护。
其四,该产业虽然是弱势产业,但仍然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具有广阔国际市场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则可以把该产业作为幼稚产业(Infant-industry)进行贸易保护①。
其五,该产业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上都具有比较竞争优势,但存在被其他新型产业取代的可能性,则必须通过产业升级、产业转移、或者扩大产业规模获得规模报酬递增收益(Increasing Returns of Scale)的方法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而不能进行贸易保护。
可见,在大国经济体系中,本身就具有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处于衰退之中的夕阳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居于关键性和战略性地位的绝对弱势与相对弱势产业等不需要保护;那些虽然处于绝对或者相对弱势地位、但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具有广阔国际市场发展前景的幼稚行业或者朝阳行业,以及那些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效应的弱势行业,可以进行有限的贸易保护。
在一个小国经济体系中,在制定与弱势产业发展相关的贸易保护政策时,必须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只有通过规模扩张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弱势产业,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措施并不能够使这类产业得到有效保护,必须通过国际市场规模扩张方式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改变弱势地位,通过内向型的贸易保护政策不可能实现此目标。
其二,对于一些能够发挥本国地理区位与资源禀赋优势且具有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扩展前景的弱势产业,可以通过贸易保护措施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防止外部垄断力量对本国市场的操纵损害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例如作为城市国家的新加坡、我国的香港地区对本地区服务业的扶持和保护。
其三,对于一些处于国际贸易与全球专业化分工网络体系关键部分、能够充分发挥本国绝对或者相对比较优势(Absolute or Comparative Advantage)的弱势产业,可以通过贸易保护的方法促进该类产业的发展。
其四,不能够充分发挥小国特色优势且在小国经济发展中居于次要地位的弱势产业,不值得也不能够通过贸易保护的方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可见,只有那些能够充分符合小国比较特殊优势、对小国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不需要国内市场规模经济效应同时市场竞争力、在全球分工网络中替代性低的弱势产业才需要和能够进行贸易保护。
因此,无论是大国经济体系还是小国经济体系,只有那些通过有限性与阶段性关税壁垒或者非关税壁垒(Tariff or Non-tariff Barriers)贸易政策保护后,能够在有限时间与市场范围内改变市场供给与需求、使产品的国内均衡价格等于或者小于国际均衡价格的弱势产业,才能够通过贸易保护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改变弱势地位甚至转变成优势产业,实现贸易保护的政策目标。
同时,贸易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成本,也可能对本国消费者、竞争性生产者及其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造成损害,只有贸易保护政策的制定实施成本和损害成本之和小于弱势产业保护带来的收益时,贸易保护才是值得的。
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弱势产业与贸易保护有效性:小国情形图2 弱势产业与贸易保护有效性:大国情形在图2中,大国产品出口对国际市场具有影响,是国际市场价格的制定者(Price Taker)之一,当国内市场需求曲线d与国际市场需求曲线D保持相对稳定时,如果贸易保护能够使大国弱势产业产品国内市场供给曲线从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本世纪以来,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政策手段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并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已经成为产品与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主要障碍,阻碍了国际自由贸易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