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复习资料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详细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详细高三是整个中学生活的关键时期,对于将要面临高考的学生们来说,备考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而高考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需要一轮复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和应试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的知识点。
一、代数与函数在代数与函数中,我们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有:1. 分式方程:包括分式的乘除与分式的方程与不等式;2. 二次函数: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的图像变换;3. 复杂函数的运算:包括函数的合并、分解、复合与反函数;4. 分式与整式的混合运算:理解分式与整式的加减及乘法与整式的除法运算;5. 二元一次方程组:熟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6.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进行相关题目的解答;7. 幂指函数:理解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图像变换与性质。
二、空间与几何在空间与几何中,我们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有:1. 空间向量:包括向量的定义、加法、数量积与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关系;2. 圆锥曲线:掌握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的定义、相关性质与图像变换;3. 球与球面上的直线与平面:认识球与球面上直线与平面的性质、夹角、交点等;4.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熟悉各种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计算;5. 空间几何体的相交关系:包括平行与垂直关系、位似关系等。
三、数与统计在数与统计中,我们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有:1. 随机事件与概率: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与相关公式;2. 二项式定理:掌握二项式展开的方法与应用;3. 组合数学与排列组合:了解排列组合计算的基本方法与公式,掌握应用技巧;4.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与分析统计结果。
四、解析几何在解析几何中,我们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有: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向量: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性质,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与向量的共线关系;2. 平面图形的方程:熟悉直线、圆、抛物线、双曲线及椭圆图形的方程;3. 几何变换:掌握平移、旋转、对称与放缩等几何变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高三数学知识点教辅推荐

高三数学知识点教辅推荐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尤为关键。
在备战高考的道路上,选择合适的数学教辅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向大家推荐几款适合高三学生使用的数学知识点教辅,希望对大家提高数学成绩和备战高考有所帮助。
1.《高中数学必修一》- 北师大版这是一本专门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编写的数学教辅,内容覆盖了必修一的所有知识点。
书中每个知识点都有详细的讲解和例题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基础概念。
此外,书中还含有一些拓展思维和应用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中数学必修二》-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这本教辅是针对高中二年级学生编写的,同样覆盖了必修二的所有知识点。
与前一本教辅相比,该书的难度适中,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向更高层次的应用和推理进行延伸。
此外,书中的习题种类较多,涵盖了各个考点,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高中数学必修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这本教辅适用于高中三年级学生,是必修三知识点的权威指导书。
该书将数学知识点分为不同章节,每个章节都有详细的讲解和大量的训练题,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帮助学生熟悉考试形式和提高应试能力。
4.《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与方法》- 北京教育出版社版这本教辅主要介绍了高中数学中常见的解题技巧和方法,适合用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书中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详细讲解了一些重要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如代入法、逆向思维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技巧,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资料》-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版这本资料是针对高考数学复习而编写的,涵盖了高中数学的所有知识点。
资料中提供了各个知识点的详细概念、考点分析和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全面回顾所学知识。
此外,资料还包含了大量的典型例题和模拟试题,供学生进行复习和实践。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高考数学应试技巧和注意事项,对于备战高考非常有帮助。
高三数学复习专题目录.docx

高三数学复习专题目录专题一、数列与不等式数列(1)数列(2)专题二、三角函数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2)专题三、立体几何立体几何(1)立体几何(2)专题一、数列与不等式一.基础知识梳理数列:1.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3.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能据递推公式写出前几项,同时求出通项公式.4,理解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公式,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5.体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二次函数的关系.不等式:(必修部分)1.一元二次不等式^2+^ + c>0(cz>0)与相应的函数y = ax2+bx+c(a>0\相应的方程ax2+bx +c = 0(«〉。
)之间的关系2.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情况小结:J G >0 [a<0 ax2 + bx + c>0(a/0)恒成立 o。
,ax2 +bx + c <0(a/0)恒成立o。
3.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直线I: ax + by + c = 0把直角坐标平面分成了三个部分:(1)直线/上的点(x, y)的坐标满足ax +by+ c = 0(2)直线Z一侧的平面区域内的点(x, y)^^ax + by + oO(3)直线Z另一侧的平面区域内的点(x,y)满足ox + /<y + c<0所以,只需要在直线Z的某一侧的平面区域内,任取一特殊点(将,光),从ax0+by0+c值的正负,即可判断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4.线性规划:如果两个变量x,y满足一组一次不等式,求这两个变量的一个线性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称这个线性函数为目标函数,称一次不等式组为约束条件,像这样的问题叫作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其中,满足约束条件的解(x,y)称为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称为可行域,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可行解称为这个问题的最优解.5.基本不等式:⑴如果"eR,那么/+〃 2 2沥,(当且仅当“=。
高三数学复习资料

高三数学复习资料高三数学复习资料大全一、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最优解的最值类问题的求解,高考的命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 常规的线性规划问题,即求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值问题;(2) 与函数、平面向量等知识结合的最值类问题;(3) 求在非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值问题;(4) 考查线性规划问题在解决实际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而其中的第(2)(3)(4)点往往是命题的创新点。
【例1】设函数f(θ)=?3?sin?θ+??cos?θ,其中,角θ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经过点?p(x,y)?,且0≤θ≤?π?。
(1) 若点p的坐标为12,32,求f(θ)的值;(2) 若点p(x,y)为平面区域ω:x+y≥1,x≤1,y≤1。
上的一个动点,试确定角θ的`取值范围,并求函数f(θ)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分析第(1)问只需要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第(2)问中只要先画出平面区域ω,再根据抽画出的平面区域确定角θ的取值范围,进而转化为求f(θ)=a?sin?θ+b?cos?θ型函数的最值。
解(1) 由点p的坐标和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sin?θ=32,?cos?θ=12。
于是f(θ)=3?sin?θ+??cos?θ=?3×32+12=2。
(2) 作出平面区域ω (即三角形区域abc)如图所示,其中a(1,0),b(1,1),?c(0,1)?.于是0≤θ≤?π?2,又f(θ)=3?sin?θ+?cos?θ=2?sin?θ+?π?6,且?π?6≤θ+??π?6≤?2?π?3,故当θ+?π?6=?π?2,即θ=?π?3时,f(θ)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等于2;当θ+?π?6=?π?6,即θ=0时,f(θ)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等于1。
点评本题中的最大的亮点在于以解答题的形式将线性规划中的基础内容平面区域与三角函数的求值进行了的有机综合,过去历年高考对线性规划考查中并不多见。
高三数学基础必考总复习资料大全

高三数学基础必考总复习资料大全高考考查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和数学知识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数学基础必考总复习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三数学基础复习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二.【命题走向】有关集合的高考试题,考查重点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近年试题加强了对集合的计算化简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注意运用Venn图解题方法的训练,注意利用特殊值法解题,加强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和化简的训练。
考试形式多以一道选择题为主,分值5分。
预测20__年高考将继续体现本章知识的工具作用,多以小题形式出现,也会渗透在解答题的表达之中,相对独立。
具体题型估计为:(1)题型是1个选择题或1个填空题;(2)热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和工具作用三.【要点精讲】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_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高三数学复习总目录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1)与应用2.1 函数及其表示2.2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2.3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2.4 二次函数2.5 基本初等函数(1)2.6 函数与方程2.7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第三章三角函数(基本初等函数(2))3.1 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3.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4 三角函数图象的变换3.5 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3.6 三角恒等变换3.7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第四章平面向量4.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4.2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4.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4.4 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第五章数列5.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5.2 等差数列5.3 等比数列5.4 数列求和及其应用第六章不等式6.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6.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6.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6.4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第七章立体几何7.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直观图7.2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7.3 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7.4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7.5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7.6 空间向量及其加减、数乘和数量积运算7.7 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7.8 空间向量的应用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8.1 直线的方程8.2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8.3 圆的方程8.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8.5 曲线与方程8.6 椭圆8.7 双曲线8.8 抛物线8.9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第九章导数9.1 导数的概念及运算9.2 导数的应用(一)9.3 导数的应用(二)9.4 定积分第十章算法初步10.1 算法与程序框图10.2 基本算法语句与算法案例第十一章计数原理、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1.2 排列与组合11.3 二项式定理11.4 随机事件的概率11.5 古典概型11.6 几何概型11.7 互斥、对立、独立、独立重复试验及其应用11.8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11.9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11.10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11.11 正态分布第十二章统计12.1 随机抽样12.2 用样本估计总体1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线性回归方程12.4 统计案例第十三章推理与证明13.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3.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3.3 数学归纳法第十四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14.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14.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14.3。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考点一: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部分一般以选择题出现,属容易题。
重点考查集合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近年的试题加强了对集合计算化简能力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并注重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与化简。
简易逻辑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直接考查命题及其关系、逻辑联结词、“充要关系”、命题真伪的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等,二是在解答题中深层次考查常用逻辑用语表达数学解题过程和逻辑推理。
考点二:函数与导数函数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为载体针对性考查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函数的性质、函数与方程、基本初等函数(一次和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的应用等,分值约为10分,解答题与导数交汇在一起考查函数的性质。
导数部分一方面考查导数的运算与导数的几何意义,另一方面考查导数的简单应用,如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与最值等,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容易题和中档题,三是导数的综合应用,主要是和函数、不等式、方程等联系在一起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如一些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方程根的个数问题、不等式的证明等问题。
考点三: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一般是2道小题,1道综合解答题。
小题一道考查平面向量有关概念及运算等,另一道对三角知识点的补充。
大题中如果没有涉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可能就是一道和解答题相互补充的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或三角恒等变换的题目,也可能是考查平面向量为主的试题,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向量重点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应用,向量与直线、圆锥曲线、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结合,解决角度、垂直、共线等问题是“新热点”题型、考点四:数列与不等式不等式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组和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的应用等,通常会在小题中设置1到2道题。
对不等式的工具性穿插在数列、解析几何、函数导数等解答题中进行考查、在选择、填空题中考查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的灵活应用,一道解答题大多凸显以数列知识为工具,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都属于中、高档题目、考点五: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一是考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直观图与三视图;二是考查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三是考查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面平行与垂直、求空间角等(文科不要求)、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有1~2个客观题和一个解答题,多为中档题。
高三数学知识点推荐书目

高三数学知识点推荐书目在高三这一年,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甚至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石。
因此,在高三备考期间,选择合适的数学参考书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我将推荐几本适合高三学生的数学参考书目。
1.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全程精讲》这本书是为高三学生量身打造的一本全程复习教材。
根据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书中将高中数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整理和详尽讲解。
书中的例题和习题分布丰富,既有经典的例题,又有改编的典型题目。
此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数学分册·高中数学》这本书是中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出版的一本系列教材。
全书内容综合、系统,基本涵盖了高中数学的各个知识点。
书中每个章节都有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技巧介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书中的例题和习题数量也非常丰富,适合高三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复习。
3. 《高中数学考核与培优一轮复习》这本书是针对高考数学而编写的一本复习资料。
书中详细解析了高考数学的各个知识点,介绍了常考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此外,书中还附有大量的例题和模拟试题,用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整本书的风格简明、重点突出,适合高三学生进行重点复习和强化训练。
4. 《高中数学真题详解》这本书是由多位知名的数学教育专家联合编写的一本练习册。
书中详解了近年来的高考数学真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
通过学习真题解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考数学的出题规律,提高应试能力。
同时,书中还提供了一些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数学知识。
5. 《高中数学知识归纳与考点解析》这本书主要针对高中数学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了系统整理和解析。
书中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总结了常见的考点和考察方式。
此外,书中还配有大量的例题和习题,供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三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高三数学上册复习资料高三数学上册复习资料数学作为一门公认的基础学科,在高中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高三这个关键的阶段,数学上册的重点难点,必须要吃透。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三数学上册的复习资料,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向量向量作为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其涉及到向量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向量共线、向量平行以及向量积等,而且与几何、物理等学科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一:已知向量$\vec{a}=\begin{pmatrix}2\\-1\\3\end{pmatrix}$,$\vec{b}=\begin{pmatrix}1\\-3\\4\end{pmatrix}$, 求向量$\vec{c}=2\vec{a}-3\vec{b}$。
解:$\vec{c}=2\vec{a}-3\vec{b}=2\begin{pmatrix}2\\-1\\3\end{pmatrix}-3\begin{pmatrix}1\\-3\\4\end{pmatrix}=\begin{pmatrix}1\\7\\-2\end{pmatrix}$例二:判断向量$\vec{a}=\begin{pmatrix}-1\\2\\3\end{pmatrix}$,$\vec{b}=\begin{pmatrix}2\\-4\\6\end{pmatrix}$是否共线,并求出二者夹角的余弦值。
解:若$\vec{a}=\lambda \vec{b}$, 则$\dfrac{-1}{2}=\dfrac{2}{-4}=\dfrac{3}{6}=\lambda$ 说明两个向量共线;设$\theta$为两向量夹角,则$\cos \theta=\dfrac{\vec{a}\cdot\vec{b}}{\left| \vec{a} \right| \cdot \left| \vec{b} \right|}=-\dfrac{1\times 2+2\times(-4)+3\times6}{\sqrt{14}\times\sqrt{56}}=-\dfrac{1}{2}$。
高三数学总复习讲义——数列概念

高三数学总复习讲义——数列概念 知识清单1.数列的概念(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
记作n a ,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置的叫第2项,……,序号为n 的项叫第n 项(也叫通项)记作n a ; 数列的一般形式:1a ,2a ,3a ,……,n a ,……,简记作 {}n a 。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如,数列①的通项公式是n a = n (n ≤7,n N +∈),数列②的通项公式是n a = 1n(n N +∈)。
说明:①{}n a 表示数列,n a 表示数列中的第n 项,n a = ()f n 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②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
例如,n a = (1)n -=1,21()1,2n k k Z n k -=-⎧∈⎨+=⎩; ③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例如,1,1.4,1.41,1.414,…… (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序号:1 2 3 4 5 6 项 :4 5 6 7 8 9上面每一项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
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 n 当自变量n 从1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1),(2),(3),f f f ……,()f n ,…….通常用n a 来代替()f n ,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点。
(4)数列分类:①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②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单调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5)递推公式定义: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资料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根底学问归纳第一部分 集合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详细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3.(1) 元素及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3〕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U C A B R ⇔=留意:探讨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状况. 〔4〕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4.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第二部分 函数及导数1.映射:留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需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222b a b a ab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间隔 、 肯定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a 、x sin 、x cos 等〕;⑨平方法;⑩ 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① 假设f(x)的定义域为[a ,b ],那么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 g(x) ≤ b 解出② 假设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断定: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根本函数:内函数)(x g u =及外函数)(u f y = ②分别探讨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③依据“同性那么增,异性那么减〞来推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
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
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当然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第一……等可能的概率,第二………事件,第三是独立事件,还有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六、解析几何。
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整个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的题,当然这一类题,我总结下面五类常考的题型,包括:第一类所讲的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这是考试最多的内容。
考生应该掌握它的通法;第二类我们所讲的动点问题;第三类是弦长问题;第四类是对称问题,这也是2008年高考已经考过的一点;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时往往觉得有思路,但是没有答案,当然这里我相等的是,这道题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这是我们所讲的第六大板块。
第七、押轴题。
考生在备考复习时,应该重点不等式计算的方法,虽然说难度比较大,我建议考生,采取分部得分整个试卷不要留空白。
这是高考所考的七大板块核心的考点。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高中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一章-集合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01.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要点一、知识结构: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二、知识回顾:(一)集合1.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A;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果AB,同时BA,那么A=B.如果AB,BC,那么AC.[注]:①Z={整数}(√)②已知集合S中A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也是有限集.(某)(例:S=N;A=N,则CA={0})③空集的补集是全集.④若集合A=集合B,则CBA=,CAB=CS(CAB)=D(注:CAB=).3.①{(某,y)|某y=0,某∈R,y∈R}:坐标轴上的点集.②{(某,y)|某y<0,某∈R,y∈R:二、四象限的点集.第1页共73页③{(某,y)|某y>0,某∈R,y∈R}:一、三象限的点集.[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例:某y3解的集合{(2,1)}.2某3y12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例:A={(某,y)|y=某+1}B={y|y=某+1}则A∩B=)4.①n个元素的子集有2个.②n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1个.③n个元素的非空真子n集有2-2个.5.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原命题逆否命题.例:①若ab5,则a2或b3应是真命题.解:逆否:a=2且b=3,则a+b=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②某1且y2,某y3.解:逆否:某+y=3某1且y2nn某=1或y=2.某y3,故某y3是某1且y2的既不是充分,又不是必要条件.⑵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3.例:若某5,某5或某2.4.集合运算:交、并、补.交:AB{某|某A,且某B}并:AB{某|某A或某B}补:CUA{某U,且某A}5.主要性质和运算律(1)包含关系:AA,A,AU,CUAU,AB,BCAC;ABA,ABB;ABA,ABB.(2)等价关系:ABA(3)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ABBA;ABBA.BAABBCBUUA结合律:(AB)CA(BC);(AB)CA(BC)分配律:.A(BC)(AB)(AC);A(BC)(AB)(AC)0-1律:A,AA,UAA,UAU等幂律:AAA,AAA.求补律:A∩CUA=φA∪CUA=UCUU=φCUφ=U反演律:CU(A∩B)=(CUA)∪(CUB)CU(A∪B)=(CUA)∩(CUB)6.有限集的元素个数第2页共73页定义:有限集A的元素的个数叫做集合A的基数,记为card(A)规定card(φ)=0.基本公式:(1)card(AB)card(A)card(B)card(AB)(2)card(ABC)card(A)card(B)c ard(C)card(AB)card(BC)card(Ccard(ABC)A)(3)card(UA)=card(U)-card(A)(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根轴法(零点分段法)①将不等式化为a0(某-某1)(某-某2)…(某-某m)>0(<0)形式,并将各因式某的系数化“+”;(为了统一方便)②求根,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③由右上方穿线,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为什么?);④若不等式(某的系数化“+”后)是“>0”,则找“线”在某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0”,则找“线”在某轴下方的区间.某1某2某3某m-3-某m-2某m-1+-某m+某(自右向左正负相间)则不等式a0某a1某nn1a2某n2an0(0)(a00)的解可以根据各区间的符号确定.2特例①一元一次不等式a某>b解的讨论;②一元二次不等式a某+b 某+c>0(a>0)解的讨论.000二次函数ya某2b某c(a0)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有两相异实根有两相等实根无实根a某2b某c0a0的根a某2b某c0(a0)的解集a某2b某c0(a0)的解集某1,某2(某1某2)b某1某22a某某某或某某12b某某2aR某某1某某2第3页共73页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1)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f(某)f(某)f(某)f(某)>0(或<0);≥0(或≤0)的形式,g(某)g(某)g(某)g(某)(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f(某)f(某)f(某)g(某)00f(某)g(某)0;0g(某)0g(某)g(某)(1)公式法:a某bc,与a某bc(c0)型的不等式的解法.(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2一元二次方程a某+b某+c=0(a≠0)(1)根的“零分布”:根据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列式解之.(2)根的“非零分布”:作二次函数图象,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列式解之.(三)简易逻辑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数列(知识点很全)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数列一、知识梳理数列概念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之间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n f a n =.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即)(1-=n n a f a 或),(21--=n n n a a f a ,那么这个式子叫做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 如数列{}n a 中,12,11+==n n a a a ,其中12+=n n a a 是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4.数列的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公式①n n a a a S +++= 21; ②⎩⎨⎧≥-==-)2()1(11n S S n S a n nn .5. 数列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列举法、递推法.6. 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数列;有界数列,无界数列.①递增数列:对于任何+∈N n ,均有n n a a >+1. ②递减数列:对于任何+∈N n ,均有n n a a <+1. ③摆动数列:例如: .,1,1,1,1,1 --- ④常数数列:例如:6,6,6,6,…….⑤有界数列:存在正数M 使+∈≤N n M a n ,.⑥无界数列:对于任何正数M ,总有项n a 使得M a n >.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 ,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常数d 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2.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⑴通项公式d n a a n )1(1-+=,1a 为首项,d 为公差. ⑵前n 项和公式2)(1n n a a n S +=或d n n na S n )1(211-+=.3.等差中项如果b A a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b a A +=2⇔a ,A ,b 成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⑴定义法:d a a n n =-+1(+∈N n ,d 是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⑵中项法:212+++=n n n a a a (+∈N n )⇔{}n a 是等差数列.5.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⑴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p a n +、{}n pa (p 是常数)都是等差数列;⑵在等差数列{}n a 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即 ,,,,32k n k n k n n a a a a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kd .⑶d m n a a m n )(-+=;b an a n +=(a ,b 是常数);bn an S n +=2(a ,b 是常数,0≠a )⑷若),,,(+∈+=+N q p n m 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⑸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则⎭⎬⎫⎩⎨⎧n S n 是等差数列; ⑹当项数为)(2+∈N n n ,则nn a aS S nd S S 1,+==-奇偶奇偶;当项数为)(12+∈-N n n ,则nn S S a S S n 1,-==-奇偶偶奇.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0(≠q q ,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 列,常数q 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2.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⑴通项公式:11-=n n qa a ,1a 为首项,q 为公比 .⑵前n 项和公式:①当1=q 时,1na S n =②当1≠q 时,qq a a qq a S n nn --=--=11)1(11.3.等比中项如果b G a ,,成等比数列,那么G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 即:G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a ,A ,b 成等差数列⇒b a G⋅=2.4.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⑴定义法:q a a nn =+1(+∈N n ,0≠q 是常数)⇔{}n a 是等比数列;⑵中项法:221++⋅=n n n a a a (+∈N n )且0≠n a ⇔{}n a 是等比数列.5.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⑴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则数列{}n pa 、{}n pa (0≠q 是常数)都是等比数列;⑵在等比数列{}n a 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即 ,,,,32k n k n k n n a a a a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kq .⑶),(+-∈⋅=N m n qa a mn m n⑷若),,,(+∈+=+N q p n m 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⑸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则k S 、k k S S -2、k k S S 23-、k k S S 34-是等比数列.二、典型例题A 、求值类的计算题(多关于等差等比数列)1)根据基本量求解(方程的思想)1、 已知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63,6,994=-==n S a a ,求n ;2、等差数列{}n a 中,410a =且3610a a a ,,成等比数列,求数列{}n a 前20项的和20S .3、设{}n a 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16,151==a a ,求数列{}n a 前7项的和.4、已知四个实数,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首末两数之和为37,中间两数之和为36,求这四个数.2)根据数列的性质求解(整体思想)1、已知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006=a ,则=11S ;2、设n S 、n T 分别是等差数列{}n a 、{}n a 的前n 项和,327++=n n T S nn ,则=55b a .3、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5935,95S S a a 则( )4、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S ,n T ,若231n nS n T n =+,则n na b =( )5、已知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m n n S m S m n ≠==,则=+n m S .6、在正项等比数列{}n a 中,153537225a a a a a a ++=,则35a a +=_______。
高三第一轮数学复习知识点

高三第一轮数学复习知识点在高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第一轮复习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要回顾并巩固自己在之前学习中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同时要注意查漏补缺,填平知识漏洞,为接下来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是高三数学的基础。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们需要掌握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基本的图像变换知识。
此外,还需要了解常见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的性质与特点,并能熟练解决相关的题目。
在方程的学习中,需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常见方程的解法,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二、数列与数列的求和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知识,也是数学建模的基础。
在数列的学习中,学生们需要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常见数列的概念、性质以及特点,并能运用差分法、通项公式等方法解决数列的相关问题。
此外,数列的求和也是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们需要学会通过列式法、分组求和法等方法求解数列的和,并能理解这些方法的推导过程。
三、几何图形与几何推理几何学是数学学科的基础,也是高三数学复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学生们需要掌握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相关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定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在几何推理的学习中,学生们需要理解各种推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并能通过逻辑推理解决几何问题。
四、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的实际应用部分。
在概率的学习中,学生们需要了解基本概率的概念、性质以及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概率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统计的学习中,学生们需要熟悉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基本方法,并能够通过统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五、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是数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立体几何是几何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解析几何的学习中,学生们需要掌握坐标系的建立与运用、直线与曲线的方程等相关内容,并能熟练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学生们需要了解空间几何中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相关定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三数学复习(文科)立体几何知识点、方法总结

立体几何知识点整理(文科)一.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1. 线面平行符号表示:2. 线面相交符号表示:3. 线在面内符号表示:二.平行关系:1.线线平行:方法一:用线面平行实现。
mlmll////⇒⎪⎭⎪⎬⎫=⋂⊂βαβα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mlml////⇒⎪⎭⎪⎬⎫=⋂=⋂βγαγβα方法三:用线面垂直实现。
若αα⊥⊥ml,,则ml//。
方法四:用向量方法:若向量l和向量m共线且l、m不重合,则ml//。
2.线面平行: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ααα////llmml⇒⎪⎭⎪⎬⎫⊄⊂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αββα////ll⇒⎭⎬⎫⊂方法三:用平面法向量实现。
若n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ln⊥且α⊄l,则α//l。
3.面面平行: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βααβ//',','//'//⇒⎪⎪⎭⎪⎪⎬⎫⊂⊂且相交且相交mlmlmmll方法二:用线面平行实现。
βαβαα//,////⇒⎪⎭⎪⎬⎫⊂且相交mlml三.垂直关系:1. 线面垂直:方法一:用线线垂直实现。
αα⊥⇒⎪⎪⎭⎪⎪⎬⎫⊂=⋂⊥⊥lABACAABACABlACl,方法二:用面面垂直实现。
llαββαβα⊥⇒⎪⎭⎪⎬⎫⊂⊥=⋂⊥l l m l m ,2. 面面垂直: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βαβα⊥⇒⎭⎬⎫⊂⊥l l方法二:计算所成二面角为直角。
3. 线线垂直: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m l m l ⊥⇒⎭⎬⎫⊂⊥αα方法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PO l OA l PA l αα⊥⎫⎪⊥⇒⊥⎬⎪⊂⎭方法三:用向量方法:若向量l 和向量m 的数量积为0,则m l ⊥。
三.夹角问题。
(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 范围:]90,0(︒︒ (2)求法: 方法一:定义法。
步骤1:平移,使它们相交,找到夹角。
步骤2:解三角形求出角。
(常用到余弦定理)余弦定理:abcb a 2cos 222-+=θ(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方法二:向量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数学复习资料进入高三复习时,各校都有一本专门的复习资料,但这些资料都有些共同的缺陷:1.针对性不强.一方面未针对各校的学生实际,例习题的选择多数集中在中档题或难题,不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复习,而事实上,不论优生还是学困生扎实的基础都是其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另一方面,不会考虑到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教学是一项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的工作,对知识点、知识体系的处理方式,往往是各俱千秋的。
2.知识体系较弱.一方面,各种复习资料都是按高一高二的教学进程安排的,很少考虑各章节知识之间的结构整合.比如,“函数”复习中导数知识的工具价值,在各资料中体现得就很不足; 例:(06天津)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函数(0,1)x y a a a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记[]()()()(2)1g x f x f x f =+-,若()y g x =在区间1,22⎡⎤⎢⎥⎣⎦上是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2,+∞B.(0,1)(1,2)⋃C.1,12⎡⎫⎪⎢⎣⎭D.10,2⎛⎤ ⎥⎝⎦ 在各资料中,本题是做为“二次型”函数讲解的,但事实上这种方法很繁琐而且不易想清楚,若用导数思路就清晰简单了许多。
同时,“函数与导数、数列、不等式”这三章的知识是层层深入的,应作为一个整体依次复习下去,而不该按教材的顺序复习。
再如,“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知识递进关系。
这是二维到三维递进学习,复习时就不宜分割开。
另一方面,对章节内的知识体系,各复习资料因为篇幅的原因一般顾及不全。
比如,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问题,应包括位置判定、弦长(焦点弦公式、一般弦长公式)、弦上点(中点和一般分点)三个方面,再加上各问题处理技巧,远非一讲所能完成。
3。
训练的数量与质量有一定缺陷。
在数量上,因篇幅的原因,显然是不足于应对高考的,需要教师给予一定量的补充;在质量上,因出版时间的限制,未能及时跟踪最新的高考动态,更需要教师及时弥补。
4。
不便于学生独立思考。
一般的复习资料在例题后便附有解答,学生还未思考还未找到自己出错的原因,就已经被答案牵着鼻子走了。
因而,学生只是知道了一个题目是怎样解出来的,但无法明白这个题目为什么要如此解,也就是说学生在复习后可能仍不具有“解题能力”,这显然是学数学的致命弱点了。
例:(06江苏)求函数y =的值域。
解答:由原式,2211)y x =+-≤≤,则224y ≤≤ 2y ⎤∴∈⎦学生会很容易明白其解答,然而问题是这个解答是如何想到的?事实上,函数的值域问题从本质而言就是研究函数的单调性,那么如何研究?其思考方式是:“能由表达式直接观察单调性吗?→能换元或变形化为基本初等函数吗?→能用导数吗?”本题不能直接观察到单调性,因而考虑根式的变形技巧,就有了如上的解法;若从导数考虑,同样可以解得。
例:求函数y =解答:方法1、根式有理化 1)y x =≥为增函数,)y ⎡∈+∞⎣ 方法2、取导数10(1)2y x '=->>,则原函数为增函数,从而,)y ⎡∈+∞⎣正是基于此,我们认为在高三复习时,应该组织高三教师分章节,根据本届学生实际,吸取各复习资料的优点,重新编写本年级的复习讲义。
编写前准备工作如下:1。
各章节分配给组内教师,承担任务的教师专门研究本章的考点、解题方法与思想、高考动态。
2。
讲义编写前组内教师集体研讨,包括:(1)教学大纲 ①考纲解读 ②知识内容与能力层次双向细目表(2)复习重点与难点(3)知识体系重构(4)各讲知识的基本题型(5)方法体系构建3。
预设教学弥补措施,包括课堂基础练习、课后巩固练习、周检测练习、单元综合练习。
当然,每个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还需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和自身的教学习惯合理增删。
具体教学中,还应注意把握好“三不四需”。
“三不”:1.不只罗列知识清单,还应对核心知识的形成过程给予复习。
在现有的各种复习资料中,因篇幅所限,只能罗列知识点,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解释较少。
然而我们知道,理解“知识的形成”显然比“记住知识”更有益,各种数学思想与方法本来就是在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中习得的。
事实上,要做好这项工作,就是做到回归教材。
比如数列求和中的倒序相加和错位相减,其原理的含义,原理的适用条件,原理的使用方法均来源于等差等比的求和方法。
因而,就应在此时与学生共同复习公式的推导方法。
再如函数周期性的复习,就应关注两个“形成”:(1)怎样从平移的角度理解周期的概念;(2) 双对称函数为什么会有周期?2.不把例题变成对解题方法的对号解释。
高三复习时,我们的重心往往会不自觉地偏向于方法与技巧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引导。
比如值域问题就有这样的现象:对各种方法举几个例子,让学生演练从而记住。
这种做法会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会使学生的头脑中只有“题型”,而难以适应“变型”。
所以,我以为例题的讲解应从“如何解题”这一角度入手,不仅讲透方法与技巧,更要教学生“如何去寻找一个问题的合适的解决方案”,也就是数学思想的感悟。
现在,专家对数学提出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方法、基本数学感悟”。
对前“三基”教师一般都很重视,对“第四基”往往比较忽视。
应该说,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地思考”就是在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感悟”。
仍看求值域问题。
学生的困难不是记不住那些方法,而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选用那种方法。
我们认为可以从“什么因素决定了值域”这一角度出发,对各种具体的方法重新解读。
(附)值域求解的思考方法: 函数的思想寻找单调性(1)化为基本初等函数(2)利用导数方程的观点把函数y=f(x)看作关于x 的方程(如别式法) 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均值不等式一.函数的思想:即寻找函数的单调性,一般可从两个角度考虑。
1.换元或变形化为基本函数,从而明确单调性常见的有(1)化为二次函数型:如2()(),0)y af x bf x c y ax b a =++=+±≠ (2)化为一次(二次)分式函数型:如2121x x y -=+,2y = (3)化为三角函数型:如,0y x a =>的常数),可设cos (0)sin ()22x a x a ππθθπθθ=≤≤=-≤≤或; (4)形如:()log (),f x a y f x y a ==()log ,(()t a t f x y t y a t f x ===∈的值域)2.直接确定函数单调性:这就需要掌握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图象法、定义法、复合函数法、导数法)如,函数y x =的值域是 (观察可知为定义域上增函数)函数y =的值域是 (取导数判断单调性)解题思路:“能由表达式直接观察单调性吗?→能换元或变形化为基本初等函数吗?→能用导数吗?”二.方程的观点:使关于x 的方程()0()f f x y x D -=∈有解的y 的取值范围常见的有(1)(判别式法)形如2111122222(,a x b x c y a a a x b x c ++=++不同时为零)的函数值域;(注意:函数定义域应为自然定义域;分子、分母无公因式)(2)形如:cos 1cos 2x y x -=-的值域 sin 1cos 2x y x -=-的值域 (事实上,反函数法也就是此思想,但就本质而言,反函数法是不成立的。
因为在不知函数的单调性前,是无法使用此法的;而知道单调性时,已可用函数思想解题了) 解题思路:能确定出关于x 的方程()0()f f x y x D -=∈有解的条件吗?三.均值不等式法:多用于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
利用基本不等式,)a b a b R ++≥∈,解题思路:一正,二定值,三相等。
四.数形结合法:当一个函数图形可作时,通过图象可求其值域和最值;或利用函数所表示的几何含义,借助于几何方法求出函数值域。
比如,解析几何中的线性规划问题;某些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
如,(1)已知⎪⎩⎪⎨⎧≤--≤+-≥022011y x y x x 则22y x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2)实系数方程220x ax b ++=的一个根大于0且小于1,另一个大于1且小于2, 则21b a --的范围解题思路:题设、目标的数学符号语言能转换为图象语言吗?再如等差列的前n 项和的最值问题。
常用的几种方法是不难被记住的,然而面对一个最值问题时,是否能选择出最佳的方法?没有“数学思考”,恐难做到。
(附)S n 最值求法:(1)最值定义:单峰列(2)S n 最值−−→找S n 单调性n n n 1S S S ⎧⎨⎩-n二次函数单调性定义,比较和的大小(即找a 的正负分界点) 3.不轻视基础题的训练,而把“基础过关”作为最重要的增分点。
各种复习资料配备的课后作业,多数选自往年的高考模拟题,综合性较好,然而在“基础过关”方面尚有不足。
所以,应在资料外加大基础题的训练,具体可包括:课堂基础训练,周客观题训练,周综合题训练,单元训练,本章高考题选练。
“四需”:1.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删加例题。
没有哪一本资料是可以原样照用的,学生的现状就是例题取舍的标准。
这里同时还应注意(1)为优生准备基础题,并不会降低优生的水平。
(2)尽量不选解法没有通性的题。
2.需要根据学生得分的现状删加训练题。
这实际就是分层教学的要求了,尽管在课堂教学上很难做到,但在练习上是可以做到的。
我们为此把各项训练分成三个层次(基础题、中档题、提高题),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得分能力内尽量不丢分。
3.需要根据高考题的变化补充讲解内容。
高考是有考纲可遵循,但又有大量擦边的知识被考察。
比如对称性与周期的关系、二阶导数与凸凹性、递推数列求解技巧、二次方程根的分布等知识,考纲中没有但的确又常在考。
这些内容就应该有计划地加以补充。
4.需要根据知识的体系化的要求重新编排复习内容。
高三的复习不是重复,而是重新整合。
这样才能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提供帮助。
数学学习是在“学什么”?不该只重视“知识”,还要重视“数学模块”。
数学家与一般数学学习者的差别在于:前者头脑中的知识是“模块化”的,而后者头脑中的知识是“孤点化”的。
我们认为这种“整合”可以有三个方面的考虑:(1)章节间的整合。
比如导数,函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是函数体系中的内容;向量与立体几何是关联的;当然,不是要打破章节体系进行专题式的综合复习,那是第二轮复习的工作,而是在复习顺序以及例习题的选配上做出体系化的考虑.(2)章节内知识点的整合。
比如导数,单调性,值域这三项内容就可以以单调性为核心整合在一起。
复习好知识点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工作是把知识点融合成知识“模块”。
解题能力的高低不取决于所记住的知识点的多寡,而在于是否找到并有效提取了相应的知识“模块”。
(3)数学方法的整合,从而把数学方法上升为“数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