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架计算书

合集下载

爬架设计计算书

爬架设计计算书

ZC—03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设计计算书第一章计算说明本计算书将反映ZC—03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系统各部件的受力状况、强度及稳定性等计算内容。

主要依据是建设部《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一、荷载的规定:1、恒载:包括搭设架体的钢管、扣件、主框架、水平支撑框架、作业层脚手板、安全网、提升机构及固定于架体上的设备等传递给附着支撑点的全部材料、构配件、器具的自重。

2、活荷载(施工荷载):架体在工作状态下,结构施工时,按两层施工荷载(每层3KN∕㎡)计算;装修施工时,按三层施工荷载(每层2KN∕㎡)计算;架体在升降状态下,施工荷载每层0.5KN∕㎡计算。

3、风荷载:风压标准值按照《编制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统一规定》计算规定,挡风面积按挡风材料、杆件的实际面积计算。

二、计算系数:1、荷载附加计算系数使用工况:K J1=1.3;升降工况:K J2=2.0;2、动力系数:Y d取1.53、恒荷载分项系数Y d取1.5活荷载分项系数Y G取1.24、组合风荷载时的荷载组合系数Ψ取1.55、冲击系数K2取2.06、主框架和水平支撑框架压杆λ≤150;拉杆λ≤3007、单一系数法复核时,其安全系数K值;对于强度设计时,K≥1.5;对于稳定设计时,K≥2.08、吊具、索具的安全系数:K≥8.0三、计算方法和计算依据1、计算方法本计算书中,主框架、水平支撑框架、附着支撑装置等按照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计算,按照承载极限状态设计的载荷值取设计值;按照极限的设计载荷值取标准值,防坠装置、吊具、索具按“允许应力设计法”进行计算,取强度允许值。

2、计算参考规范及手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1)、《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8-2002)、《机械设计手册》、《起重机设计手册》等。

液压爬架翻模计算书

液压爬架翻模计算书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根据实际取6.5h;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本计算取掺外加剂,按1.12取值;
——坍落度影响系数,取坍落度为11~15cm,则取1.15
——浇筑速度(m/h),取1m/h;
——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本式取4.5m。
=
根据计算,即模板的侧压力按照50KN/m2来进行计算控制。
3、横榀梁结构验算
横榀梁的材料为Q235的矩形钢管,横榀梁通过螺栓与0#施工平台连接为整体,横榀梁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横榀梁上的荷载主要为堆放的钢筋和提升模板时的动荷载。根据每模的钢筋数量,由分析知,钢筋的荷载为3.5kN/m。模板荷载为80kg/m2进行计算,最大面的模板为8*4.5米,则荷载为N=80*8*4.5=2880kg=28.8kN。
考虑到施工材料的冲击荷载时,按照面荷载进行考虑,墩柱的截面尺寸为8×3.5米,其中中间空箱没有堆积荷载,施工材料的荷载主要集中于两侧,按照1.5×8米进行计算。由分析知,施工材料的冲击荷载为4.9kN/m2,则冲击荷载为:
每面的施工冲击荷载主要为8.0面3套预埋装置承受荷载,则每套承受荷载为:
每套预埋装置由上下两个预埋件组成,M42的螺栓为2颗,为保证安全,取2.0系数进行计算,则每颗受直接剪力荷载为:
此处承受的荷载除系统自重外,主要为施工人员及机具荷载,根据分析得:
q1=4.5×3.75=16.875kN/m;(0#平台施工机具荷载)
q2=4.5×2.5=11.25kN/m;(-1#平台施工机具荷载)
q3=2.5×2.5=6.25kN/m。(-2#修饰平台人员施工荷载)
考虑构件的自重后容易计算出,整套系统总重为1500kN,由18套预埋装置承重,则每套装置承重为:

工程液压爬模爬架设计计算

工程液压爬模爬架设计计算

工程液压爬模爬架设计计算1、计算机仿真计算及ansys有限元计算分析1)附墙装置计算分析附墙装置有限元计算分析图2)架体计算分析架体计算机仿真计算图3)##广场工程外墙爬模架附墙装置穿墙螺栓、混凝土墙面及架体强度验算一 基本条件1. 升降爬架相邻附墙装置水平间距:4350mm2. 楼层层高(上下穿墙螺栓间距):3950mm3. 大模板尺寸:4000×4350mm4. 模板上方安全网立面尺寸:4350×4160mm 二 载荷1 . 恒荷载标准值:G K (爬架装置、大模板、动力设备等)外模支撑架及台车自重:G K1=6.3KN 主承力架及架体系统自重:G K2=6.5KN 附墙装置自重:G K3=0.66KN H 型导轨自重:G K4=2.6KN 脚手板自重:G K5=17KN液压系统自重:G K6=1.27 KN 外墙大模板自重:G K7=20.9 KN 恒荷载标准值:G K = (G K1+G K2+G K3+G K4+G K5+G K6+G K7) =(6.3+6.5+0.66+2.6+17+1.27+20.9)=55.23KN2.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Q K结构施工楼二层同时作业:Q K =44.4KN 装修施工楼三层同时施工:Q K =44.4KN 3. 风荷载标准值:W K 取基本风压值:k w =0.7×Us ×Uz ×0w =0.7×0.962×2.11×0.35=0.5KN/m 2式中: Us=1.3Φ=1.3×0.74=0.962U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2.11,按150m 高空,地面粗糙度为C 类0w —基本风压值取0.35 KN/m 2(**地区) 作用在大模板上的风载荷标准值:W K 1 W K 1=k w ×(4×4.35)=8.7KN作用在模板上方安全网上的风载荷标准值:W K 2 W K 2=k w ×(4.16×4.35)×0.6=5.4KN4. 永久载荷分项系数:γG =1.25. 可变载荷分项系数:γQ =1.4 三 附墙点A 、B 处反力1. 取垂直力平衡ΣV 1=0 得V 1=1.2×G K +1.4Q K=1.2×55.23+1.4×44.4 =128.4KN2. 对B 点取矩:ΣM B =0得M B =F A ×3950-(1.2G K +1.4Q K )×810-1.4×[W K1×(2120+3950)+W K2×(2120+3950+4120)]=0F A =(1/3950) ×[128.4×810+1.4×(8.7×6070+5.4×10190)] =(1/3950) ×[128.4×810+1.4×107835] =(1/3950) × 254973 =64.6KN3. 对A 点取矩:ΣM A =0得M A =F B ×3950-(1.2×G K +1.4Q K )×810-1.4×[W K1×2120+W K2×(2120+4120) ] =0F B =(1/3950) ×[128.4×810+1.4×(8.7×2120+4.8×6240)] =(1/3950) ×171758.4 =43.5KN四 穿墙螺栓验算穿墙螺栓采用普通型粗牙螺纹,每个附墙装置选用一根M48的穿墙螺栓,螺距p ’=5mm,螺纹小径d 1=Φ42.587mm,抗拉设计强度 f b t =170N/mm 2,抗剪设计强度f b v =130N/mm 2。

爬架设计计算书

爬架设计计算书

爬架设计计算书17.1、参数信息本脚手架用途为结构脚手架,主框架采用Φ48.3×3.6钢管,水平支承桁架采用Φ48×3.0钢管,架体采用Φ48×3.0钢管,建筑物层高为3.00m,建筑物高度为96.00m,穿墙螺栓所在位置混凝土厚度200.00mm, _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17.2 升降脚手架荷载标准值17.2.1 永久荷载各主要构件所对应的永久荷载(恒载)详见表3.1.1。

表3.1.1 永久荷载(恒载)(1)各种型钢荷载采用Φ48×3.0钢管的构件长度:立杆:L=(16.38-1.8)m×4根+(16.38-1.5-1.8) ×4根=110.64m;——每根3个对接扣件大横杆:L=(6×2+4)根×7m=112m(每根长度按7m计算);——每根6个直角扣件小横杆:L=4根×7层×1.30m=36.4m(每根长度按1.30m计算);——每根2个直角扣件纵向支撑(剪刀撑):L=2根×根×根×m=53.24m(按单片剪刀撑计算);——共21+17+15=53个旋转扣件主框架架体结构边住的缀条:横缀条9根,斜缀条16根,L=9根×0.9m +16根×m=28.42m;水平支撑框架架体结构:L=7m×4根+1.8m×8根×8根×2根=65.26m采用Φ48×3.5钢管的构件总长度为:28.4265.2693.68L m=+=∑所用钢管的总重为:Gφ=93.68×33.3=3119.54N采用Φ48×3.2钢管的构件总长度为:110.6411236.453.24312.38L m=+++=∑所用钢管的总重为:Gφ=312.38×33.3=10402.25N所用槽钢[6.3(含Φ30圆钢)的架体构件为架体结构一侧的边柱:L=1根×14.88m=14.88m,其中Φ30圆钢(0.054N/mm)长58mm,共28个。

爬架计算书

爬架计算书

爬架计算书一、总则本设计计算书对于总高在150m以下的高层建筑施工用YF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使用、升降、坠落工况中的架体结构、附着装置、安全装置的结构强度与刚度、抗倾翻稳定性、零部件强度与运动参数作出的力学、运动学计算。

本计算书的计算方法与计算结果亦适应于两跨以上的分段升降脚手架,但不适用于单跨的单片升降脚手架。

1、计算所采用的楼层相关信息如下2、材料选用值见3、各类材料物理性能指标选用值4、相关计算参数5、主要技术参数YF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架体构造见下图 YF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设计主要技术参数表YF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单元结构示意图6、架体组成及荷载标准值7米×15.7米,7、施工活荷载标准值SQK使用工况:结构施工: SQK= (2×3)×0.9×7 = 37.8kN装修施工: SQK= (3×2)×0.9×7 = 37.8kN升降工况: SQK= (2×0.5)×0.9×7 = 6.3kN 坠落工况结构施工: SQK= (2×0.5)×0.9×7 = 6.3kN装修施工: SQK= (3×0.5)×0.9×7 = 9.45kN 水平风荷载标准值W k =βzμzμsW基本风压值,为0.40,取W0=0.40KN/m2,升降工况统一取W=0.25KN/m2每张单片立网的面积为2.42×1.5=3.63m2,每张立网上共有23400个直径8mm的小孔。

孔面积共计8×8×3.14÷4×23400=1.18m2则立网的挡风面积=3.63-1.18=2.45 m2挡风系数ϕ=2.45÷3.63=0.67(密目安全立网的取值0.8)风荷载体型系数μs=1.3ϕ=1.3×0.817=1.06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按B类地区150m的高层建筑施工考虑,取μz=2.38风振系数βz取1W k =βzμzμsW=1×2.38×1.06×0.40=0.99KN/m2 (使用工况)W k =βzμzμsW=1×2.38×1.06×0.25=0.618KN/m2 (升降工况)沿架体高度方向的风载线荷载为qw1=0.99×7=6.93KN/m (使用工况)qw2=0.618×7=4.33KN/m (升降工况)架体总高度H= 16.2(m)时, 跨度7米时,架体的机位静载为使用工况中: SGK=43.75KN+37.8KN=81.55KN升降工况中: SGK=43.75KN+6.3KN=50KN架体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使用工况中: S=1.2×34.172KN+1.4×37.8KN=94KN使用工况中: S=1.3×(1.2×34.172KN+1.4×37.8KN)=122KN升降工况中: SGK=2.0×(34.172KN+6.3KN)=80.8KN二、底部桁架的计算1、各杆件内力计算桁架及其以上部分静荷载Gk=31.1KN施工活荷载标准值Qk=37.8KN桁架上弦单节(1.5米)作用力P5= P2=(1.2Gk+1.4Qk)×1.5/(2×7)= 9.7KN桁架上弦单节(1.0米)作用力P3= P4=(1.2Gk+1.4Qk)/(2×7)= 6.4KNP1= P6=9.7/2= 4.85KNRa=Rb=(9.7×2+8.05×2+4.85×2)/2=22.6KN各杆件内力(见附图)2、桁架杆件校核由受力分析图可以看出,则最不利杆件为压杆,出现在两个支座处,为竖向压杆,受力为22.6kN;其二为受拉斜腹杆,受力为23.17kN。

爬架计算书

爬架计算书

11、1、1计算依据钢管:(钢号:Q235,b类)规格ф(mm) 4.8×3.5 惯性矩I(mm4) 12.19×104单位重量q0(KN/m) 0.0384 抵抗矩W(mm3) 5.08×103截面积A(mm2) 489 回转半径i(mm) 15.8抗弯、抗压容许应力[σ]N/mm2 205脚手架特性参数:立杆纵距la(m) 1.5 脚手板重量q1(kn/m2) 0.25立杆横距lb(m) 1.0 连墙杆纵距lw(m)大横杆步距h(m) 1.8 连墙杆横距hw(m)施工荷载q(kn/m2) 3 同时作业层数n1 2内立杆距结构外皮宽度b1(m)0.35相关计算参数:项目数值来源扣件钢管架构件自重0.1089 《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表5-7 计算基数gk1(KN/m2)作业层面材料自重计算基数0.4112 《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表5-14 gk2(KN/m2)整体拉接和防护材料自重计0.0768 《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表5-15 算基数gk3(KN/m2)地区基本风压wo(KN/m2) 0.3 施工图设计说明材料强度附加分项系数γm 1.1705 《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表5-5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ψ《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表5-22恒载标准值:一、立杆、连墙杆和扣件的稳定承载计算钢管架构件gk1=0.1089作业层面材料gk2=0.4112整齐拉结和防护材料gk3=0.0768KN/m3立杆计算截面以上架高Ho=23.2m,同时作业层n1=2NGk=Ho×(gk1+gk3)+n1lagk2=23.2×(0.1089+0.0768)+2×1.5×0.4112=5.5418KN活载:作业层施工荷载qk=1.8KN/m 《建筑施工手册》表5-16 NQk(标准值)=n1×la×qk=2×1.5×1.8=5.4KN轴向力设计值N=1.2NGk+0.85×1.4NQK=1.2×(NGk+NQk)=1.2×(5.5418+5.4)=13.13KN风载产生弯矩:风压高度变化系数UZ=1.1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5-6 风荷载体型系数US=1.0基本风压取WO=0.3KN/m2风载标准值Wk=0.7×UZ×US×Wo=0.7×1.14×1.0×0.3=0.239KN/m2Mw(设计值)=0.12×Wk×la×h2=0.12×0.239×1.5×1.82=0.139KN.m立杆稳定验算:材料强度附加分项系数γm1=1.1705 (接受弯杆件考虑) 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5 (表5-20)计算长度lo=μ×h=1.5×1.8=2700mm长细比λ=lo/I=2700/15.8=170.9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Ψ=0.223 (表5-22)稳定验算:0.9×(N/ΨA+Mw/w)≤f/γm113.13×103/(0.223×489)+0.139×106/5080=147.77N/mm2≤205/(0.9×1.1705)=194.6N/mm2 【安全】连墙杆稳定验算:风载产生轴力设计值New=1.4×Wk×Aw=1.4×0.239×3.6×9=10.84KN连墙杆的计算长度:lo=1.0+0.35=1.35m=1350mm 长细比λ=lo/i=1350/15.8=85.44 (表5-22) 稳定验算N1/ΨA ≤f/γm1 15.84×103/(0.692×2×489) =23.41N/mm2≤205/1.5607=146N/mm2扣件抗滑验算:N1≤RC 【按直角扣件计Rc=8.0KN/个】 15.84KN ≤4×8.0=32KN 【安全】 水平挑杆、斜撑杆的稳定承载力计算:外立杆:F1=0.5×{1.2×[23.2×(0.1089+0.0768)+2×1.5×0.4112]+1.4×2×1.5×1.8}=6.982KNF2=F1+0.35×1.5×(1.2×0.4112+1.4×1.8)/1.2=83KN 撑杆压力:P=(1.35F1+0.35F2)/1.55sin65° =12.331/1.405=8.778KN最大剪力:QB=F1+F2—Psin65°—1.2F1=1.168KN.m 最大弯矩:MB=1.2Psin65°—1.2F1=1.168KN.m 挑杆轴力N :N=Pcos65°=3.71KN对斜撑杆的验算: σ=N/A=8.778×103/489=17.95N/mm2<[σ]=205N/mm2 【安全】 抗剪验算:τmax=τQB/A=2×7.236×103/489 =29.96N/mm2<[σ]=205N/mm2 【安全】 长细比:λ=lo/i=1350/15.8=85.4 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ψ=0.692Θ=65° 1000350F 1F 2F y抗弯压验算:Mmax/γxMx=(3.71+1.168)×106/(1.05×49×103) =94.81N/mm2<[f]=215N/mm2 【安全】 此验算没有考虑钢丝绳和层间斜撑杆的有利影响 倒料平台的稳定承载力计算:此平台限载1.5t (总荷载),其稳定承载验算主要包括主梁、次梁、钢丝绳和预埋件的抗滑。

爬架计算书

爬架计算书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设计计算书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录一、计算书依据 (3)二、荷载计算 (3)三、水平支承框架计算 (9)四、导轨主框架受力计算 (10)五、支座反力计算 (11)六、穿墙螺栓强度计验算 (12)七、提升设备、吊挂件及吊环计验算 (13)八、架体稳定性计验算 (15)九、架体稳定性计验算 (16)一、计算依据《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1)《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机械设计手册》《起重机设计手册》等二、荷载计算(按6.5米跨度计算)(一)静荷载⒈结构自重⑴导轨主框架自重①外侧竖杆φ48.3×3.6钢管,11.4m长。

计算:11.4×39.7=452.6N②内侧竖杆φ48.3×3.6钢管 9.5m长。

计算:9.5×39.7=377N③竖腹杆φ48.3×3.6钢管 7根0.9m长。

计算:7×0.9×39.7=250.11N④斜拉杆φ48.3×3.6钢管 7根2.01m长。

计算:7×2.01×39.7=558.6N⑤导轨竖杆φ48.3×3.6钢管 2根9.5m长。

计算:2×9.5×39.7=754N⑥导轨横杆φ32×3.25钢管,28根0.2m长。

计算:28×0.2×22.6=126.6N⑦导轨斜杆φ32×3.25钢管,27根0.412m长。

计算:27×0.412×22.6=251.4N⑧导轨小横杆Φ25圆钢,82根0.092m长。

计算:82×0.092×38=286.67N即∑=3056.98N⑵支承框架自重①弦杆φ48.3×3.6钢管,4根6.5米长。

爬架设计计算书

爬架设计计算书

ZC—03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设计计算书第一章计算说明本计算书将反映ZC—03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系统各部件的受力状况、强度及稳定性等计算内容。

主要依据是建设部《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一、荷载的规定:1、恒载:包括搭设架体的钢管、扣件、主框架、水平支撑框架、作业层脚手板、安全网、提升机构及固定于架体上的设备等传递给附着支撑点的全部材料、构配件、器具的自重。

2、活荷载(施工荷载):架体在工作状态下,结构施工时,按两层施工荷载(每层3KN∕㎡)计算;装修施工时,按三层施工荷载(每层2KN∕㎡)计算;架体在升降状态下,施工荷载每层0.5KN∕㎡计算。

3、风荷载:风压标准值按照《编制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统一规定》计算规定,挡风面积按挡风材料、杆件的实际面积计算。

二、计算系数:1、荷载附加计算系数使用工况:K J1=1.3;升降工况:K J2=2.0;2、动力系数:Y d取1.53、恒荷载分项系数Y d取1.5活荷载分项系数Y G取1.24、组合风荷载时的荷载组合系数Ψ取1.55、冲击系数K2取2.06、主框架和水平支撑框架压杆λ≤150;拉杆λ≤3007、单一系数法复核时,其安全系数K值;对于强度设计时,K≥1.5;对于稳定设计时,K≥2.08、吊具、索具的安全系数:K≥8.0三、计算方法和计算依据1、计算方法本计算书中,主框架、水平支撑框架、附着支撑装置等按照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计算,按照承载极限状态设计的载荷值取设计值;按照极限的设计载荷值取标准值,防坠装置、吊具、索具按“允许应力设计法”进行计算,取强度允许值。

2、计算参考规范及手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1)、《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8-2002)、《机械设计手册》、《起重机设计手册》等。

高层建筑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爬架工程计算书

高层建筑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爬架工程计算书

高层建筑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爬架工程计算书一、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202-20102、《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 GB50009-20123、《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4、《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 JGJ59-2011二、荷载计算按架体最大跨度计算荷载,架体高度13.5米,跨度6米,宽度0.6米,架体防护面积81米2。

2.1 恒荷载G k恒荷载G k=20618N2.2 活荷载Q k活荷载的计算应根据施工具体情况,按使用、升降及坠落三种工况来确定控制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Q k=25.2KN2.3 风荷载ωkωk=βz·μz·μs·ω0βz-风振系数,一般取1;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μs-风荷载体型系数;μs=1.3φ,φ-挡风系数,为脚手架挡风面积与迎风面积之比;镀锌防火安全立网的挡风系数φ=0.6;μs=0.78;ω0-基本风压值,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ωk=1×2.1×0.78×0.35=0.57KN/m2因此风荷载F=0.57×13.5×6=46170N。

三、荷载效应组合值S依据规范取:恒荷载分项系数γG=1.2;活荷载分项系数γQ=1.4;使用工况荷载不均匀系数γ2=1.3,升降、坠落工况荷载不均匀系数γ2=2。

使用工况:S=1.3×(γG S GK+γQ S QK)=1.3×(1.2×25719+1.4×25200)=85.96KN升降工况:S=2×(γG S GK+γQ S QK)=2×(1.2×25719+1.4×4200)=73.5KN 坠落工况(使用工况):S=2×(γG S GK+γQ S QK)=2×(1.2×25719+1.4×25200)=132.3KN坠落工况(升降工况):S=2×(γG S GK+γQ S QK)=2×(1.2×25719+1.4×6300)=79.4KN 四、导轨及其连接件强度计验算导轨承载计算:导轨采用6.3#槽钢加φ25mm圆钢对接焊制作成定型框架,主要承受垂向荷载,依据规范,导轨的承受力应依据荷载效应组合值最不利情况计算。

爬架计算书

爬架计算书

爬架计算书一、总则本设计计算书对于总高在150m以下的高层建筑施工用YF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使用、升降、坠落工况中的架体结构、附着装置、安全装置的结构强度与刚度、抗倾翻稳定性、零部件强度与运动参数作出的力学、运动学计算。

本计算书的计算方法与计算结果亦适应于两跨以上的分段升降脚手架,但不适用于单跨的单片升降脚手架。

1、计算所采用的楼层相关信息如下2、材料选用值见3、各类材料物理性能指标选用值4、相关计算参数5、主要技术参数YF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架体构造见下图 YF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设计主要技术参数表YF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单元结构示意图6、架体组成及荷载标准值7米×15.7米,7、施工活荷载标准值SQK使用工况:结构施工: SQK= (2×3)×0.9×7 = 37.8kN装修施工: SQK= (3×2)×0.9×7 = 37.8kN升降工况: SQK= (2×0.5)×0.9×7 = 6.3kN 坠落工况结构施工: SQK= (2×0.5)×0.9×7 = 6.3kN装修施工: SQK= (3×0.5)×0.9×7 = 9.45kN 水平风荷载标准值W k =βzμzμsW基本风压值,为0.40,取W0=0.40KN/m2,升降工况统一取W=0.25KN/m2每张单片立网的面积为2.42×1.5=3.63m2,每张立网上共有23400个直径8mm的小孔。

孔面积共计8×8×3.14÷4×23400=1.18m2则立网的挡风面积=3.63-1.18=2.45 m2挡风系数ϕ=2.45÷3.63=0.67(密目安全立网的取值0.8)风荷载体型系数μs=1.3ϕ=1.3×0.817=1.06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按B类地区150m的高层建筑施工考虑,取μz=2.38风振系数βz取1W k =βzμzμsW=1×2.38×1.06×0.40=0.99KN/m2 (使用工况)W k =βzμzμsW=1×2.38×1.06×0.25=0.618KN/m2 (升降工况)沿架体高度方向的风载线荷载为qw1=0.99×7=6.93KN/m (使用工况)qw2=0.618×7=4.33KN/m (升降工况)架体总高度H= 16.2(m)时, 跨度7米时,架体的机位静载为使用工况中: SGK=43.75KN+37.8KN=81.55KN升降工况中: SGK=43.75KN+6.3KN=50KN架体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使用工况中: S=1.2×34.172KN+1.4×37.8KN=94KN使用工况中: S=1.3×(1.2×34.172KN+1.4×37.8KN)=122KN升降工况中: SGK=2.0×(34.172KN+6.3KN)=80.8KN二、底部桁架的计算1、各杆件内力计算桁架及其以上部分静荷载Gk=31.1KN施工活荷载标准值Qk=37.8KN桁架上弦单节(1.5米)作用力P5= P2=(1.2Gk+1.4Qk)×1.5/(2×7)= 9.7KN桁架上弦单节(1.0米)作用力P3= P4=(1.2Gk+1.4Qk)/(2×7)= 6.4KNP1= P6=9.7/2= 4.85KNRa=Rb=(9.7×2+8.05×2+4.85×2)/2=22.6KN 各杆件内力(见附图)2、桁架杆件校核由受力分析图可以看出,则最不利杆件为压杆,出现在两个支座处,为竖向压杆,受力为22.6kN ;其二为受拉斜腹杆,受力为23.17kN 。

型钢悬挑脚手架计算书6M工字钢(爬架操作架)

型钢悬挑脚手架计算书6M工字钢(爬架操作架)

型钢悬挑脚手架计算书(6m·爬架操作架)说明:因6m工字钢带联梁类型,受力情况比不带联梁类型更不利,故仅计算带联梁类型。

依据规范:《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计算参数:钢管强度为205.0 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5.2米,立杆采用单立管。

立杆的纵距1.50米,立杆的横距0.80米,内排架距离结构0.30米,立杆的步距1.80米。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2.8,连墙件采用2步3跨,竖向间距3.60米,水平间距4.50米。

施工活荷载为3.6kN/m2,同时考虑1层施工。

脚手板采用竹串片,荷载为0.35kN/m2,按照铺设2层计算。

栏杆采用木板,荷载为0.17kN/m,安全网荷载取0.0100kN/m2。

脚手板下大横杆在小横杆上面,且主结点间增加三根大横杆。

基本风压0.30kN/m2,高度变化系数1.0000,体型系数1.2480。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16号工字钢,建筑物外悬挑段长度2.10米,建筑物内锚固段长度3.90米,支承点到锚固中心点距离为3.40米。

悬挑水平钢梁上面的联梁采用16号工字钢,相邻悬挑钢梁之间的联梁上最多布置2根立杆。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悬臂式结构,没有钢丝绳或支杆与建筑物拉结。

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 I=π(D4-d4)/64,抵抗矩计算采用 W=π(D4-d4)/32D。

一、大横杆的计算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按照大横杆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6kN/m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350×0.800/4=0.070kN/m活荷载标准值 Q=3.600×0.800/4=0.720kN/m静荷载的计算值 q1=1.20×0.036+1.20×0.070=0.127kN/m活荷载的计算值 q2=1.40×0.720=1.008kN/m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跨中最大弯矩为M1=(0.08×0.127+0.10×1.008)×1.5002=0.250kN.m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支座最大弯矩为M2=-(0.10×0.127+0.117×1.008)×1.5002=-0.294kN.m我们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σ=γ0M/W = 1.000×0.294×106/4247.0=69.187N/mm2大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静荷载标准值 q1=0.036+0.070=0.105kN/m活荷载标准值 q2=0.720kN/m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V=(0.677×0.105+0.990×0.720)×1500.04/(100×2.06×105×101928.7)=1.891mm 大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15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二、小横杆的计算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脚手架爬架方案计算书

脚手架爬架方案计算书

第一章工程概况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参数见表1.1:表1.1第二章升降脚手架荷载标准值1、静荷载标准值升降脚手架搭设高度为13.5米,立杆采用单立管。

搭设尺寸为:立杆纵距1.8米,立杆的横距0.9米,立杆步距1.8米。

脚手板采用木脚手板,其荷载标准值按《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中表4.1.2-1取值:0.35KN/m2计算。

挡脚板采用木脚手架挡板,其荷载标准值按《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中表4.1.2-2取值:0.14KN/m2计算。

每步的挡脚杆和2道防护栏杆都采用Φ48×2.75钢管。

脚手架外侧满挂绿色密目安全网,其荷载标准值按照侧面投影面积0.005KN/m2计算。

**升降脚手架主要使用材料及其参数见表3.1:表2.1(1)采用φ48×3.2钢管的构件的长度:立杆:L=13.5×5×2=135m;大横杆:L=2×7×9=126 m(长度按9.5m计算);小横杆:L=9×7×1.2=76m (每根长度按1.2m计算);纵向支撑(外剪刀撑):L=4×22)35.13(8++4×22)35.13(4+=61m(按单片剪刀撑计算); 架体内排剪刀撑:L=12×4=48m ; 护拦:L=9×7=63m ;采用2.348⨯Φ钢管的构件的总长度为:∑L = 135+133+76+61+48+63=509m所用钢管的总重量为:G 管= 509×3.586=1826kg水平支撑桁架总重量主 框 架: G 主 = 2×(G 主1+G 方2+G 方3)=219.85 kg 大 横 杆: G 横 = G 小+G 大+G 桁=329.08 kg 立 杆: G 主 = G l 立1+G 立2=165.2 kg桁架总重量: G 桁 = G 主+G 立+G 横= =714.13 kg 则架体结构的自重为:G= (G 管 +G 桁)×1.1=1826+714.13=2540kg (2)脚手板自重:板宽0.8m ,长8m,厚0.04m ,按原计算考虑有3步脚手板。

爬架计算书

爬架计算书

爬架计算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爬架计算书一、总则本设计计算书对于总高在150m以下的高层建筑施工用YF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使用、升降、坠落工况中的架体结构、附着装置、安全装置的结构强度与刚度、抗倾翻稳定性、零部件强度与运动参数作出的力学、运动学计算。

本计算书的计算方法与计算结果亦适应于两跨以上的分段升降脚手架,但不适用于单跨的单片升降脚手架。

48*48*48*5、主要技术参数YF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架体构造见下图YF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单元结构示意图QK使用工况:结构施工: S QK = (2×3)××7 =装修施工: S QK= (3×2)××7 =升降工况: S QK= (2×××7 =坠落工况结构施工: S QK= (2×××7 =装修施工: S QK= (3×××7 =水平风荷载标准值W k=βzμzμs W0基本风压值,为,取W0=m2,升降工况统一取W0=m2每张单片立网的面积为×=,每张立网上共有23400个直径8mm的小孔。

孔面积共计8×8×÷4×23400=则立网的挡风面积= m2挡风系数ϕ=÷=(密目安全立网的取值风荷载体型系数μs=ϕ=×=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按B类地区150m的高层建筑施工考虑,取μz=风振系数βz取1W k=βzμzμs W0=1×××=m2 (使用工况)W k=βzμzμs W0=1×××=m2 (升降工况)沿架体高度方向的风载线荷载为q w1=×7=m (使用工况)q w2=×7=m (升降工况)架体总高度H0 = (m)时, 跨度7米时,架体的机位静载为使用工况中: S GK=+=升降工况中: S GK=+=50KN架体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使用工况中: S=×+×=94KN使用工况中: S=××+×=122KN升降工况中: S GK=×+=二、底部桁架的计算1、各杆件内力计算桁架及其以上部分静荷载G k=施工活荷载标准值Q k=桁架上弦单节米)作用力P5= P2=(+)×(2×7)=桁架上弦单节米)作用力P3= P4=(+)/(2×7)=P 1= P 6=2= Ra=Rb=×2+×2+×2)/2= 各杆件内力(见附图)2、桁架杆件校核由受力分析图可以看出,则最不利杆件为压杆,出现在两个支座处,为竖向压杆,受力为;其二为受拉斜腹杆,受力为。

导轨框架式爬架计算书

导轨框架式爬架计算书

WORD格式DM-01型导轨框架式附着升降脚手架计算书计算:审核:1/30DM-01型导轨框架式爬架计算书一、计算书名词含义1.竖向主框架:用于承受脚手架上的荷载并与附着支承装置连接,将荷载传递到建筑物结构上的焊接及螺栓联接而成的竖向框架。

2水平支承框架:支承在两个相邻竖向主框架之间,并将所承受的架体竖向荷载传递给竖向主框架的空间桁架或框架。

3附着支承装置:附着在建筑结构上与脚手架架体连接,在升降、使用过程中,承受脚手架架体荷载的支承结构。

4.支承跨度:相邻两竖向主框架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5脚手架高度:脚手架架体底面至架体顶端,不包括防护栏杆(围挡)高度的距离。

6防坠装置:架体在升降和使用过程中防止脚手架架体坠落的装置。

7防倾装置:在升降和使用过程中,防止脚手架架体倾覆的装置。

二、荷载规定和计算系数1.荷载规定①恒载:包括搭设架体的钢管和扣件、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框架、作业层脚手板、安全网、轨道以及固定于架体上的设备等传给附着支承点的全部材料、构配件、器具的自重。

②活荷载(施工荷载):架体在工作状态下,结构施工时,按两层荷载(每层3KN/m2)计算;装修施工时,按三层荷载(每层2kN/m2)计算;架2体在升降状态下,施工活荷载按每层0.5kN/m计算。

③风荷载:风压标准值按照《编制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的统一规定》计算确定。

挡风面积按挡风材料、杆件的实际挡风面积计算。

2.计算系数(1)结构重要性系数γo取0.9;动力系数γd取1.05(2)恒载分项系数γG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γQ取1.4(3)组合风荷载时的荷载组合系数ψ取0.85(4)荷载变化系数γ1取1.3;γ2取2.0;2/30(5)竖向主框架和水平支承框架压杆λ≤150拉杆λ≤300单一系数法复核时,其安全系数k值设计时:k≥1.5对于强度对于稳定性设计时:k≥2.0(6)吊索和绳索的安全系数k≥6.0三、计算方法与计算依据1.计算方法本《计算书》中“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框架”、“附着支承装置”等按照“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计算。

(整理)爬架计算书

(整理)爬架计算书

桁架导轨式爬架计算1.概述桁架导轨式爬架从功能上可划分为三部分:架体结构,由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撑桁架、脚手管、脚手板等组成;升降机构及安全装置,由横梁、拉杆、穿墙螺栓、提升钢丝绳、斜拉钢丝绳、吊点横梁、底座、制动轨、导轨等组成;升降动力设备,由电动葫芦、电缆线、电控柜等组成。

其中前两部分,即架体结构、升降机构及安全装置为本设计计算书的检算对象。

1.1计算遵守的规范、规程①《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②《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③《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87)④《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⑤《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83)⑥《编制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的统一规定》⑦《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2计算方法按照《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设计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 脚手架架体、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撑桁架、附着支承装置按“概率极限状态法”进行设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材料强度取设计值,使用极限状态材料强度取标准值;吊具、索具按“容许应力法”进行设计。

1.3计算单元的选取计算单元的选取原则是符合《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设计和使用管理规定》。

①桁架导轨式爬架设计支承跨度 6.6m,选择计算单元的计算跨度为6.6m。

②桁架导轨式爬架设计架体全高与支承跨度乘积一般小于84.5m2。

故选取计算单元的架体全高与支承跨度乘积84.5m2,此时风荷载最大。

综上所述, 本设计计算书选取一支承跨度6.6m的一榀脚手架作为计算单元。

2.荷载计算2.1恒载(标准值):恒载即脚手架结构及其上附属物自重,包括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剪刀撑、护栏、扣件、安全网、脚手板(挡脚板)、电闸箱、控制箱、主框架、底部支撑桁架、安装在脚手架上的爬升装置自重。

①脚手架结构自重:立杆:2×3×(12.8 m-1.8m)×38.4N/m=2.53KN大横杆:2×8×6.6m×38.4N/m=4.05KN扶手栏杆:7×6.6m×38.4N/m=1.77KN小横杆:24×1.4m×38.4N/m=1.29KN剪刀撑:2×12.82m×38.4N/m=0.99KN扣件:每根立杆对接扣件2个,每根大横杆、扶手栏杆直角扣件5个、对接扣件1个,每根小横杆直角扣件2个;剪刀撑每根旋转扣件7个。

脚手架计算书

脚手架计算书

脚手架计算书爬架计算书一、爬架主要设计参数:架体高度14.4米,跨度7.2米,宽度0.9米,架体立杆间距1.5米,步距1.8米,小横杆间距1.5米。

爬架计算书计算参数:架体高度14.40米,跨度7.5米,14.4×7.5=108�O<110�O其它采用原设计数值不变。

(一)、荷载 1、恒载标准值GK主框架及架体所采用的材料规格及截面特征参数为:匚6.3 A=8.4cm2 Ix=51cm4 Iy=11.9cm4 ix=2.45cm iy=1.18cm Zo=1.36cm (1)采用φ48×3.2钢管的构件的长度:立杆:L=13×3×2=78m;大横杆:L=2×7×8.5=119 m(每根长度按8.5m计算);小横杆:L=9×7×1.2=76m (每根长度按1.2m计算);131382?()242?()23+4×3=61m(按单片剪刀撑计纵向支撑(剪刀撑):L=4×1φ48×3.2 A=4.89cm2 I=12.19cm4 i=1.58cm W=5.08cm3 算)架体结构边柱的缀条:横缀条7根,斜缀条6根,共两片。

130.92?()2?7?0.96L=2×(6×)=41m221.8?4水平支撑(水平剪刀撑):L=2×(1.8+4×)=39m 220.9?2架体内的水平斜杆:L=3×4×=27m护拦:L=2×9×3=54m采用?48?3.2管的构件的总长度为:?L?78+119+76+61+41+39+27+54=495m 所用钢管的总重量为:G?=495×3.89=1926kg采用匚6.3的架体构件为架体结构的边柱。

长13m共四根。

所用槽钢匚6.3的总重量为:G 匚=4×13×6.6=345kg 采用Φ48钢管的架体构件为架体结构的边柱,长13m共2根。

爬架验算

爬架验算

爬架验算一、荷载计算通过材料用量表计算底托和钢管及木板总重为211.43KN,施工人员及机具荷载取20KN,支架一周总长为40.2M,则底托每延米荷载为:231.43÷40.2=5.73KN/M。

二、底托承载力验算取顺桥向最不利位置进行验算计算简图如下:1、荷载弯矩计算由简图可知弯矩最不利位置为悬臂端弯矩为:W=1.775*5.73*3.55=36.1KN2、材料抵抗弯矩计算底托为一根25工字钢和一根16工字钢组合而成,由材料手册可查25工字钢抗弯模量W=402cm3,16工字钢抗弯模量W=141cm3,抵抗弯矩为:W=402*170+141*170=92.31KN.M通过验算可知底托强度满足要求安全系数为92.31/36.1=2.6。

三、吊杆强度验算吊杆采用4根16工字钢从材料手册可查16工字钢截面积为:26.1cm2,吊杆抗拉力为:F=4*170*26.1=1774.8KN。

抗拉强度满足要求安全系数为:1774.8/231.43=7.7。

四、支架承载力验算立杆自由长度为1.8m,采用直径为48mm壁厚3.5mm普通钢管长细比为λ=ι/ i = 1800 / 15.8=114,计算得φ= 0.231 ;则有:[ N ] = φA[σ] =0.231×489×215 =2.4t立杆数量为60根故支架承载力满足要求。

五、支架稳定性验算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 = 24kN;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 = 1.58 cm;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得:k = 1.155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得:μ= 1.800 ;计算长度,由公式lo = kμh 确定:l0 = 1.5 m;长细比Lo/i =94.9;杆件长细比小于JGJ130-2001第14页表5.1.9规定,lo/i<230,满足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设计计算书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录一、计算书依据 (3)二、荷载计算 (3)三、水平支承框架计算 (9)四、导轨主框架受力计算 (10)五、支座反力计算 (11)六、穿墙螺栓强度计验算 (12)七、提升设备、吊挂件及吊环计验算 (13)八、架体稳定性计验算 (15)九、架体稳定性计验算 (16)一、计算依据《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1)《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机械设计手册》《起重机设计手册》等二、荷载计算(按6.5米跨度计算)(一)静荷载⒈结构自重⑴导轨主框架自重①外侧竖杆φ48.3×3.6钢管,11.4m长。

计算:11.4×39.7=452.6N②内侧竖杆φ48.3×3.6钢管 9.5m长。

计算:9.5×39.7=377N③竖腹杆φ48.3×3.6钢管 7根0.9m长。

计算:7×0.9×39.7=250.11N④斜拉杆φ48.3×3.6钢管 7根2.01m长。

计算:7×2.01×39.7=558.6N⑤导轨竖杆φ48.3×3.6钢管 2根9.5m长。

计算:2×9.5×39.7=754N⑥导轨横杆φ32×3.25钢管,28根0.2m长。

计算:28×0.2×22.6=126.6N⑦导轨斜杆φ32×3.25钢管,27根0.412m长。

计算:27×0.412×22.6=251.4N⑧导轨小横杆Φ25圆钢,82根0.092m长。

计算:82×0.092×38=286.67N即∑=3056.98N⑵支承框架自重①弦杆φ48.3×3.6钢管,4根6.5米长。

计算:4×6.5×39.7=1032.2N②斜杆1φ48.3×3.6钢管,4根1.83米长。

计算:4×1.83×39.7=290.6N③斜杆2φ48.3×3.6钢管,4根2.31米长。

计算:4×2.31×39.7=366.8N④斜杆3φ48.3×3.6钢管,4根2.55米长。

计算:4×2.55×39.7=405N ⑤立杆φ48.3×3.6钢管,12根1.8米长。

计算:12×1.8×39.7=857.5N⑥水平支撑斜杆φ48.3×3.6钢管, 4根1.7米长。

计算:4×1.7×39.7=270N⑦水平支撑斜杆φ48.3×3.6钢管,4根2.01米长。

计算:4×2.01×39.7=319.2N⑧水平支撑斜杆φ48.3×3.6钢管,14根0.9米长。

计算:14×0.9×39.7=500N 即∑=4041.3N⑶大横杆、小横杆、立杆、剪刀撑等自重(对第一立杆)①外侧大横杆自重φ48.3×3.6钢管,计算:14×6.5×39.7÷4=903.17N②内侧和填心杆大横杆自重φ48.3×3.6钢管,计算:14×6.5×39.7÷4=903.17N③小横杆自重φ48.3×3.6钢管,计算:8×1.1×39.7÷2=175N④内侧立杆自重φ48.3×3.6钢管,计算:12.6×39.7=500N⑤外侧立杆10.8×39.7=428.7N⑥剪刀撑自重φ48.3×3.6钢管,计算:2×16.1×39.7÷4=319.6N即∑=3229.5N⑦扣件自重计算:196×13.2=2587.2N42×14.6=613.2N即:∑=3200N⑧密目安全网自重(5N/m2)计算:14.4×6.5×5=468N ⑨脚手板自重计算:4×6.5×0.9×275=6435N ⑷静荷载合计∑=3056.98+4041+3229.5+3200+468+6435=20430.48N=20.43KN(二)风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2012)附图《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中提取:μμk z s z o W w β=⨯⨯⨯式中:βz ------ 风振系数,取1.0;zμ ------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B 类地区高100米的高层建筑上施工考虑,取2.1;s μ ------ 风荷载体型系数,其计算如下: 背靠建筑物状况全封闭取1.0φ,敞开、开洞1.3φφ为脚手架封闭情况确定的挡风系数,取0.8 W 。

------ 基本风压,按照《建筑结构载荷规范》华中地区取0.35 kN/m2,升降及坠落工况取225.0m kN使用阶段风荷载Wk 为:μμk z s z o W w β=⨯⨯⨯=1.0×1.3×0.8×2.1×0.35=0.76 kN /m2竖向主框架节点荷载:0.76×6×1.8=4.56kN 升降和坠落工况风荷载Wk 为:μμk z s z o W w β=⨯⨯⨯=1.0×1.3×0.8×2.1×0.25=0.55 kN /m2竖向主框架节点荷载:0.55×6×1.8=5.94kN(三) 施工活荷载计算 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结构施工按二层同时作业计算,使用状况时按每层3kN/m2计算,升降及坠落状况时按每层0.5kN/m2计算;使用工况作业层上节点荷载:内排(每层):(0.4+0.20)×1.5×3=2.7kN 外排(每层):0.4×1.5×3=1.8kN装修施工按三层同时作业计算,使用状况时按每层2kN/m2计算,升降及坠落状况时按每层0.5kN/m2计算。

使用工况作业层上节点荷载:内排(每层):(0.4+0.20)×1.5×2=1.80kN 外排(每层):0.4×1.5×2=1.2kN 升降、坠落状态作业层上节点荷载:内排(每层):(0.4+0.20)×1.5×0.5=0.45kN 外排(每层):0.4×1.5×0.5=0.3kN (四)结构计算 荷载分项系数:静荷载: 2.1=G r 活荷载: 4.1=Q r 结构重要性系数: 9.00=r 可变荷载组合系数: rQ=0.85荷载变化系数: 3.11=r (使用工况) 荷载变化系数: 0.22=r (升降及坠落工况)动力系数; η= 1.05冲击系数; kz = 1.5 杆件受拉系数; λ≤150 杆件受压系数; λ≤300 架体构件计算 :本节所计算的架体构件主要包括脚手板、脚手架钢管强度的计算。

1、脚手板强度计算脚手板取自重标准值为0.152k m N,板上的活荷载为32k m N;2k 0.9(0.15 1.23 1.4) 3.94N q m =⨯⨯+⨯= 按跨度为0.9米进行计算, M = ql 2/8=3.94×0.652/8=0.21kN.m脚手板的截面抵抗矩:W=100×1.52/6=37.5cm 3δ= M/W=0.21kN.m/37.5cm 3=5.6N/mm 2 ∠ft =8.5N/mm 2 所以,脚手板的强度满足要求。

2、大横杆计算大横杆按跨度为1.5米,承受均布荷载的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

M=0.1ql2=0.1×3.94×(0.4+0.25)×1.52=0.576 kN.m (1)强度计算:62230.57610σ54.7/205/10.5310M N mm f N mmW ⨯===≤=⨯大横杆强度满足要求。

3、架体构架立杆计算¢48.3x3.6钢管,001.8,/180/1.585113.6,0.493l m l i λϕ=====32212(1.2 1.39 1.4 2.933)1063//205/1.43143/0.439 5.05510N N mm f N mm A γϕ⨯+⨯⨯⨯==<==⨯⨯ 立杆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三、水平支承框架计算底部水平支承桁架在装修阶段的使用工况时,内排桁架受力较大。

为最不利情况。

计算结果如下:结构恒载布置结构活载布置桁架支反力和杆力图桁架杆件应力图杆件最大整体稳定计算应力为90.9N/mm2<205N/mm2,桁架承载力满足要求。

四、导轨主框架受力计算(一)导轨主框架制作为成型框架,主要承受垂向荷载,该垂向荷载又分为里、外两个力作用于主框架上。

具体受力见计算简图,按“容许应力设计法”进行计算,f≤[f]、τ≤[f v]。

主框架制作材料为φ48.3×3.6钢管,主要参数为:截面积 A S =489.2mm2,许用应力[f]= 215N/mm2 [f v]=125N/mm2导轨主框架外侧承载计算:P2=P/2=93671/2=46836NP2L=P2×√19002+9002 /1900=46836×2102/1900 =51815N P2N=P2×900/1900=46836×900/1900=22185N计算拉应力和压应力:计算应力:f2L=P2L/A S=51815/489.2=106N/mm2<[f]=215N/mm2f2N=P2N/A S=22185/489.2=45.3N/mm2由以上计算知,单个框架结构即可满足要求,而导轨主框架是由多个框架结构组焊成,承载就更不成问题。

(二)主框架内侧承载计算:P1=P2=46836NP1L=P1×√3502+2002/350=46836×403/350=53928NP1N=P1×200/350=46836×200/350=26763N该处承载杆件为φ32×3.25.25钢管 A S1=293.54mm2计算应力:σ1L=P1L/A S1=53928/293.54=183.7N/mm2<[f] =215N/mm2满足要求。

σ1N=P1N/A要求。

(一)R A=-R B=F A+F B=93671(N)考虑两个固定导向座不是均匀承载的情况,取F A= 3/5F B,则F A =93671×3/5=56202(N)(二)组合风荷载时:风荷载产生的支座拉力由三个固定导向座共同承担,则风荷载支座水平拉力为:F风=W k hl/3=322×15.2×5.7/3=9300(N)R A=16150+9300=25450(N)F A+F B=93671(N)考虑两个固定导向座不是均匀承载的情况,取F A= 3/5F B,则F A =93671×3/5=56202(N)六、穿墙螺栓强度计验算(一)连接固定导向座螺栓强度计验算该螺栓采用M30螺栓,数量每处两个,螺栓有效截面积:A1s=2x492.9mm2=986mm2螺栓在使用时承受剪力和向外的拉力,由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1中“同时承受剪力和杆轴方向拉力的普通螺栓和铆钉应分别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普通螺栓:√(N V/N bV)2+(N t/N bt)2 ≤1 ”在该设计规范的表3.4.1-4中查得3号钢、C级“螺栓连接的强度设计值”螺栓的许用应力值为:f b t=170N/mm2 ,f b v=140N/mm2承受剪力为: N V=F A=56202(N)承受拉力为:按荷载最不利情况,偏心G=0.8m时计算:并考虑风荷载,F A'=-F B'=GP/L=0.8×93671/2.9=25840(N)N b t=F A=F B'+F风=25840+9300=35140(N)N b v=n vπd2×f b v/4=π×302×140/4=98910(N) N b t=n t de2πf b t/4=302×π×170/4=120105(N)其中:n v=1. n t=1则:(N v/N b v)2+(N t/N b t)2 =√(56202/98910)2+(35140/120105)2 =0.32+0.08=0.4<1 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