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织工艺设计与计算培训课程

合集下载

纺织工艺设计ppt课件

纺织工艺设计ppt课件

设备运转率的概念:一定时间内设备的实际运转时间和有 效作业时间的比值,或实际运转台数和利用设备台数的比 值。 设备()运 实 利 转 际 用 率 运 设 1% 0转 备 0 实 台 台 实 际 数 数 际 利 -休 利 用 止 用 台 1 台 台 时 % 00 时
休止台时数包含保全保养休止、管理原因休止(因缺劳 动力、或半制品供应不上造成停车待料等)、其它原因休 止(如事故等)。设备运转率实际反映实际利用机台的使 用率。
4 穿结经机 人工穿经:1000-1500根/台﹒h; 三自动穿经:1500-2000根/台﹒h。 全自动穿经:6000-7200根/台﹒h。 自动接经: 12000-21000个结/台﹒h。
5 卷纬机 卷纬机的卷绕线速度是纡子的圆周线速度和导纱器的移动 速度之矢量和 根据纱线种类和纱线线密度确定 一般取值:2000r/min。
6 一轮班的时间效率Kc:
kc一 一轮 轮班 班 (的 s()的 s)tc时 时 2间 27间 700 t0 c 0
式中:tc---一轮班布置工作的时间(包括上班整理、下 班大清扫及修机加油)及自然需要时间(包括因喝水、上 厕所而离开设备所发生的停车时间)。
7 设备的时间效率K:
k ka kc
8 每锭一轮班实际生产量
H1A1k(m/锭班) H2 A2k(kg/锭班)
第五节 配台计算 二 计划停台率的计算 计划停台的概念:有计划的定期保全、保养及揩车等设备 维修引起的停台。
计划停(台 )率 大计 平划 车检 周修 期的 内停 时 理台 间 论 1时 运 0% 0间 转
其中计划停台时间包括大平车、小平车、揩车、重点检 修以及据经验统计资料而得到的30min以上的停台修理时 间。
第五节 配台计算 1 各工序设备速度和效率(K)的确定 2 计划停台率的确定A 3 每米织物经纬纱用量(g/m) 4 各工序理论生产量计算Gl 5 各工序定额(实际)生产量计算q: q=Gl *K 6 织机总的生产量Qi=qi*Mi*(1-A%) 7 每小时织物的经纬纱用量(kg/h) 8 各工序机器配备计算

机织学-1

机织学-1
第一章 络筒
• 络筒的任务是将原纱(管纱或绞纱)加工 成筒子
概述 1. 络筒的目的: 2. 络筒的要求: 3. 络筒的工艺流程
第一节 筒子形式及卷绕成形分析
• 筒子的卷绕形式 • 1、按纱线之间的交叉角分: • 2、按筒管边盘形式分: • 3、按卷装形状分
1.圆柱形 形状: 2.圆锥形 3.其它
过程中 V1 为常数)
• tgα= v2 / v1 = h / πd筒 • h = v2 / n 筒 n筒 -- 筒子
转速

d筒 -- 筒子直径
h -- 轴向螺
• m’ = n筒 /m
m’—筒子上每层纱线卷绕圈数 m –导纱器单位时间单向导纱次数
(1)等卷绕角卷绕
• 同一纱层的V1和V2是常数, • 1.同一纱层卷绕角是常数
• 3)间接法 --- 纱线绕 过一个可转动的圆柱体 的工作表面,依靠摩擦 阻力矩,间接地对纱线 产生张力。 • 特点: • 高速条件下纱线磨损少。 • 纱线张力均值增加的同 时,张力不匀率下降。 • 装置结构复杂
第三节 清纱、接头、定长、毛羽控制及上蜡
• 一.清纱:检查纱线直径,清除纱疵杂质, 提高纱线质量。
三、筒子的卷绕密度 • 一、定义:筒子单位体积中纱线的质 量(g/cm3)。 • 二、影响密度的因素: • 1)筒子卷绕形式(紧密或非紧密) • 2)纱线种类、特数 • 3)络筒张力:张力愈大,密度也愈大
• 4)纱圈的卷绕角
在非紧密卷绕条件下,对 于等厚度增加的筒子, 同一纱层不同区段上纱 线卷绕密度之比为:
• 纱线是以一定的张力绕在纱层面上的,在 张力状态下,它在纱层面上就有走向最短 线的趋势,即短程线的趋势。 • 纱圈的稳定与纱线的摩擦因数及纱圈的曲 率有关

织物技术计算

织物技术计算

机织工艺设计与计算第一节概述一、织物1.织物的特征,用途和销售情况(列表按品种阐述)2.织物技术组织规格表3.所设计织物的上机图包括织物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及提综图,对上机特征(如正织、反织)给以必要的论证。

①2/1左斜纹布身组织②2/1左斜纹布边组织③府绸布身、布边采用相同组织二、对原纱要求1.采用93棉本色纱线标准,85涤棉本色纱线标准(GB403-78、GB3916-83标准已不用);2.根据不同织机(喷气、剑杆等)提出不同要求。

按织物品种,选择原纱的品等指标和品级指标(列表),并申述其理由,(条干、棉杂、捻系数、捻向、品质指标对织物外观和内在质量的影响及与织造生产率的关系)采用喷气织机,由于喷气引纬属于消极式引纬,引纬气流对某些纬纱缺乏足够的控制能力,容易产生引纬疵点。

喷气织造的高速度和经纱高张力特点(经纱高张力有利于梭口清晰)对经纱的原纱质量和前织准备工程的半制品质量有很高的要求。

织物的纱线特数越小,选择原纱的品质要好,高档织物用细号纱线,成纱质量要求高,应选择洁白、品质较好,强力较高,纤维较长,整齐度较高,杂疵点较少的原棉。

一般高经密高纬密织物如防羽布采用精梳纱线。

精梳棉纱要求条干均匀,结杂质少,对纱线强力要求高。

捻向的选择,防羽布经纬纱均采用Z捻,有利于手感柔软,织物紧密,布面匀整;涤棉府绸经纱采用S捻,纬纱采用Z捻。

经纬纱成垂直状态,使织物的纹路清晰,光泽良好。

捻系数的配置,经向偏高,纬向偏低,有利于织物的光泽和纹路的清晰。

品种(4)斜纹织物:捻度适中、强力较高,棉结少,条干均匀品种(8)府绸织物:纱线强力高,强力不匀率低,棉结杂质小而少,条干均匀,毛羽少三、生产工艺过程1.所设计的织物工艺流程图(按品种列出工艺流程图)品种(4):经纱管纱→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纬纱管纱→络筒→给湿品种(8):经纱管纱→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 纬纱管纱→络筒→热定型给湿定捻:在较高温度下,提高纱线的相对湿度,应力松弛加快,加速纱线定捻过程。

搞好课程分析 推进课程建设——《机织工艺学》课程分析实践

搞好课程分析 推进课程建设——《机织工艺学》课程分析实践
教学。
随着新型纺织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随着大量的新
技术 、新工艺、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 , 机织加工的难度和复杂性在不断增加。 它不仅丰 富了纺织学科的内涵 , 同时也加快 了 《 机织工艺 学》课程教学内容 的不断更新 , 给本课程的建设 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教学内容的确立原则:要符合高职教学 . “ 必需”与 “ 够用”的原则,适应应用型人才培 养 目标 的要求 ,适应 国情,具有适时性、前瞻
学性 、先进 性 。
2 教学内容的改革方案: . 以工艺为主 , 设备 为辅, 删去了大量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具体的作用 过程 。理 论部分 重在 结果 ,忽 略过程 的推 导 。如 传动半径,槽筒沟槽 盐线方程 ,络纱圆周速度 V1 与卷绕角 a 的变化规律 ,棕框运动规律分析 等。补充新工艺、 新设备、新技术, 如各种机织 设备技术参数的在线检测, 奥托康纳 38自 3 动络 筒机的纱线张力均匀装置, 纱线捻接技术, 绿色 浆料 , 两高一低上浆工艺路线, 无梭引纬的具体 机器机构、 工作原理等。 删去或简要介绍传统机 型, 如急行往复式络筒机, 4 1 15 型整经机, MC C 粘着剂 , 4A型,B型浆纱机,碗式卷纬机, G16 1l 有梭织机等。 55
教 学等方 面总结梳理 课程建设的实施 过程 ,使课程 分析成 为推进课程 建设 的一个新平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键词:课程分析;课程建设;应用型;平台
中图分类号: [7 1 G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7 — 7 1 (0 6 4 09 — 3 6 19 5 20 )0 — 0 7 0
3 重 点和 难 点 的把握 : 围绕 高职 培养 目标 .
3 考试形式改革 . 《 机织工艺学》是一门考试课程。考试实行 教考分离, 实验部分计入平时成绩 ( 实践教学的

(精品)机织学课件

(精品)机织学课件

第一章织造工艺流程第一节织物的形成一、织物的形成织物是由纱线或者纤维制成的产品,主要包括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布。

由两组相互垂直的纱(线)在织机上交织而成的织物称为机织物,简称织物。

沿织物长度方向排列的纱线称为经纱。

沿织物宽度方向排列的纱线称为纬纱。

[织物欣赏]//1-1▲织物形成过程的五大运动(影片)⑴开口:按照经纬纱交织规律,把经纱分成上下两片,形成梭口的开口运动;⑵引纬:把纬纱引入梭口的引纬运动;⑶打纬:把引入梭口的纬纱推向织口的打纬运动;⑷卷取:把织物引离织物形成区的卷取运动;⑸送经:把经纱从织轴上放出输入工作区的送经运动。

织物形成示意图(如图1-1)(动画)//1-2二、织机工作圆图图1-2为织机各主要机构的运动,都是在主轴回转一周的时间里循序完成的,各运动之间应有严格的时间协调关系,必须合理配合,才能使织机正常运转。

由于织机各主要机构的运动都是主轴传动的。

因此,各机构的作用时间,常以主轴回转角度来表示,即形成织机的工作圆图,并以此来分析和调整织机各运动的相互关系,达到各机构协调运动的目的。

//1-3三、织机的生产效率织机生产率的高低,常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⑴理论产量:P L=6N/P W m/台h⑵实际产量:P实=P理η m/台h⑶入纬率: L=N×B m/min//1-4第二节织造的工艺流程工艺流程简图//1-51、络筒:将容量小的管纱卷绕成密度适宜、成形良好的容量大得多的筒子纱,同时清除纱线上的疵点和杂质。

2、整经:根据工艺设计要求,把一定数量的筒子纱,按规定的长度、排列顺序、幅宽等均匀平行地卷绕在经轴或织轴上,供浆纱或穿经工序使用。

3、浆纱:浆纱工序的任务是在浆纱机上进行经纱上浆,并按整幅织物所需的总经纱根数,合并若干个经轴的经纱,把上浆后的经纱卷绕成织轴。

其目的是使纱线毛羽贴伏,提高纱线强力和耐磨性,尽量保持纱线的弹性伸长,改善经纱织造性能。

4、穿结经与纬纱准备:根据织物工艺设计的要求,把织轴上的全部经纱按一定的规律穿入停经片、综丝眼和筘齿,以便织造时形成梭口,织成所需要的织物,并在经纱断头时能及时停车而不致造成织疵。

机织学课程设计

机织学课程设计

机织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机织工艺流程,培养学生运用机织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机织物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

•了解机织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经纬纱的制备、织造、整理等环节。

•熟悉机织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机织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能指标。

•能够根据原料、结构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机织工艺。

•能够操作机织设备,完成简单机织物的织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机织技术进步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机织设计和工艺改进方面能够提出创新性建议。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织物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机织物的种类、结构及其性能,阐述机织物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机织工艺流程:讲解机织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经纬纱的制备、织造、整理等环节,以及各个环节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3.机织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介绍机织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经纬机器、引纬机构、打纬机构等,并阐述各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4.机织物设计:讲解机织物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结构、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等方面,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机织工艺实验:学生进行机织工艺实验,使学生掌握机织工艺的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机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流程。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机织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织学的应用领域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机织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机织工艺实验,使学生掌握机织工艺的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机织学教学设计

机织学教学设计

机织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旨是帮助学生掌握机织学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的机织学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完成机织作品的设计、制作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机织学基础知识介绍机织学的概念、历史和发展现状,讲解纺织品的基本结构和性质,探讨机织品的各种织物结构和工艺流程。

2. 机织品的制作过程讲授各种机织品的制作过程,包括原型设计、纱线选取、布板组织、配图等实际制作的工艺细节,以及如何使用不同的机织设备完成布料的制作。

3. 机织品的材料和工具介绍机织品设计必备的材料、工具和设备等,例如:布料、纱线、针织机、织布机、织造配件等。

4. 机织品设计讲解机织品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通过样板设计、实践演练,掌握机织品的设计技巧。

5. 机织品的评估讲述机织品的评估标准、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机织品的鉴别技巧和指导学生评估作品的质量。

三、教学方法1.课堂授课:讲授机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如机织品的结构,机织品的加工过程等,以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

2.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机织工具和设备,让学生理解机织品的制作过程,并能够自己实践。

3.分组讨论:在授课和实践之后,分组进行研讨,让学生彼此交流,互相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织学知识。

四、教学评估1.课堂作业:布置每课堂的作业,以检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根据成绩进行评估。

2.课程设计:进行设计实践,督促学生完成设计任务,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本教学基于一些机织学专业图书和纺织展览,以最新资料为基础,结合行业现状、社会需求进行教学,建立教学案例库、工具箱和行业联盟。

六、结语通过本次机织学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机织技术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机织工业中首屈一指,成为机织领域的专家。

同时,教师和学生需要合作,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适当调整,最终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

纺织工艺课程设计

纺织工艺课程设计

纺织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纺织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 学生能了解纺织工艺在我国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应用;3. 学生能掌握纺织工艺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4. 学生了解不同纺织品的材质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纺织品的材质、工艺和用途;2. 学生具备一定的纺织工艺实践操作能力,能完成简单的纺织品制作;3. 学生能够运用创意思维,设计并制作具有个性化的纺织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纺织工艺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意识;2. 学生通过纺织工艺的学习,培养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品质;3. 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纺织品,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有趣、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吸引他们。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纺织工艺的学习效果。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纺织工艺基础知识:- 纺织品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纺织工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纺织原料的种类及性能。

2. 纺织工艺流程:- 纺纱工艺(包括棉纺、毛纺等);- 织造工艺(包括机织、针织等);- 染整工艺(包括染色、印花、整理等)。

3. 纺织品设计与制作:- 纺织品设计原理与方法;- 纺织品制作的基本技巧与操作要领;- 创意纺织品设计实践。

4. 纺织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服装、家纺、装饰等领域的应用;- 纺织品在环保、保健等领域的应用;- 纺织品在科技、时尚等前沿领域的应用。

机织学教学大纲

机织学教学大纲

机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机织学是一门探讨纺织品构造、编织结构及其性能等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是纺织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主要介绍纺织品的机织构造原理和技术基础,包括纱线形成、编纱、织造工艺、纹样设计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旨在使学生掌握纺织品机织技术及其应用。

二、课程目标1.掌握纺织品的基本机织构造原理;2.熟悉编织机构及其操作方法;3.熟悉织物结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4.熟悉纹样设计基础和质量控制方法;5.能够独立运用机织技术进行织物的设计、调试和生产。

三、课程内容Unit 1 纱线构造1.纱线的成分、性能及其影响因素;2.纱线形成及其方法;3.各种针织、钩编和无纺布的形成。

Unit 2 编纱1.纱线的分类和选择;2.编纱设备的结构和使用;3.编纱工艺及其控制。

Unit 3 织造工艺1.织物的结构形成及其方法;2.织机的构造及其操作方法;3.织造工艺及其控制。

Unit 4 纹样设计1.纹样设计基础;2.工艺图的制作;3.纹样制版和调试。

Unit 5 纺织品质量控制1.纺织品质量的定义和标准;2.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3.质量控制的常用工具和设备。

四、教学方式采用理论授课、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其中,实验操作为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参加实验课,并开展实验报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机织技术》(第二版),李传涛,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参考书目1.《纺织原材料》(第三版),闵小兵,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2.《国际纺织工业现状与技术趋势分析》,余金标,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机织品设计与制造》,纪云,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20%):包括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等;2.中期考核(30%):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3.期末考试(50%):课程内容的理论考核。

七、实验操作1.编织机的操作和编纱实验;2.纹样调试实验;3.织造工艺控制实验。

《机织学》课程教学大纲

《机织学》课程教学大纲

《机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英文名称:机织学Weaving Technology课程编码:04222111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适用专业:纺织工程(卓越计划)学时数:48 ;其中:理论学时:46 ;实践学时:2 机动学时:0 ;学分数:3 ;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机织学》是纺织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织物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各工序生产设备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机织工艺和设备有综合性了解,为学习专业方向课程打下一定基础。

其任务是阐述机织物的加工工艺流程、各工序织造设备的生产原理。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织物的主要织造工艺流程,主要加工设备的纱线工艺流程、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机织工艺和设备有综合性了解。

(三)课程教学内容1.络筒:筒子形式及卷绕成形原理、络筒张力、清纱、接头、定长及毛羽控制2.整经:整经筒子架、整经张力、整经卷绕3.浆纱:浆料、浆液配方与调浆、上浆、浆纱综合讨论4.穿结经:穿经、结经5.定捻与卷纬:定捻、卷纬6.开口:梭口、开口运动规律、开口机构7.引纬:有梭引纬、片梭引纬、剑杆引纬、喷气引纬、喷水引纬、无梭引纬辅助装置8.打纬:打纬机构、打纬与织物的形成9.卷取与送经:卷取机构、送经机构10.织机传动及断头自停:织机传动系统、断头自停装置11.织机综合讨论:织机主要工艺参数、织机生产率12.机织物加工综合讨论:坯布整理方法、白坯织物及色织物生产工艺流程(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纺织工程导论》、《纺织材料学》、《纺织认识实习》、《纺纱学》后续课程:《织物组织与结构》、《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纺织厂设计》等。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分配建议表学时分配建议表(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朱苏康, 高卫东主编机织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5(“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参考书目(1)高卫东主编机织工程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4 ;(2)崔鸿钧主编现代机织技术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郭兴峰主编现代准备与织造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4)蔡永东主编新型机织设备与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5)周永元主编浆料化学与物理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

机械制造工艺培训课程

机械制造工艺培训课程

机械制造工艺培训课程导言机械制造工艺是指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工艺方法和工艺技术。

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工艺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效率和成本。

因此,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培训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档将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培训课程的设置和内容。

一、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培训,使学员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高效的操作和管理方法,提高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效率。

1.2 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5个模块,具体内容如下:1.工艺基础知识与原理2.加工工艺与设备选型3.数控加工与编程4.焊接与拼接工艺5.质量控制与优化1.3 课程时间和地点课程时间:每周三晚上19:00-21:00,共计10周。

课程地点:XX市机械制造协会培训中心。

二、课程内容2.1 工艺基础知识与原理本模块将介绍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工艺流程、材料选择、机械加工与热处理等内容。

2.2 加工工艺与设备选型本模块将介绍不同类型的机械加工工艺和设备的选择原则,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常用加工工艺,以及对应的设备选型和操作方法。

2.3 数控加工与编程本模块将介绍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包括数控编程语言、刀具轨迹的生成与优化等内容,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和练习,让学员掌握数控加工的基本技能。

2.4 焊接与拼接工艺本模块将介绍常见的焊接和拼接工艺,包括电弧焊、气体焊、激光焊等,并介绍焊接工艺的选择原则和操作技巧。

2.5 质量控制与优化本模块将介绍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优化技术,包括质量检测方法、统计质量控制、工艺参数的优化等内容,帮助学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课程特色1.系统性:本课程按照工艺的逻辑顺序进行安排,由浅入深,系统讲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各个环节,助力学员全面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的核心工艺。

2.实践性:课程中将设置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学员运用工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艺技术人员培训课程

工艺技术人员培训课程

工艺技术人员培训课程工艺技术人员培训课程工艺技术人员是企业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了提升工艺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工艺技术发展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程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包括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生产流程和操作规程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理论学习,使学员具备清晰的理论认知,能够准确把握工艺技术的核心要素。

2. 实践操作技能培训:通过模拟实际生产环境,培训学员基本的操作技能,如设备的操作和调试、工艺参数的设定和调整等。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员熟悉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能够熟练应对各种实际操作情况。

3.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的讨论,培养学员的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设计中设置一些常见的问题场景,引导学员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通过实践和反思,提高学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4. 创新意识培养:工艺技术领域不断创新是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提供前沿的技术信息,并引导学员进行创新思考,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学习,激发学员的创新潜力,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课程形式1. 理论授课:通过专业讲师的讲解和讲义的配套,系统性地介绍工艺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员对工艺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2. 实践操作:设立实际生产环境的模拟场地,提供真实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让学员亲自操作,熟悉各种操作流程和技巧,增强技能水平。

3. 案例分析和讨论:将一些实际问题和案例引入课堂,让学员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实训实习:组织学员到实际生产岗位进行实训实习,让学员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课程目标1. 提升工艺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胜任相应岗位的任务和职责,并能适应工艺技术的发展。

机织学-3(上部)

机织学-3(上部)

• 3.变性聚乙烯醇:针对聚乙烯醇易起泡、结 皮,浆膜的分纱性差等缺点进行改善。 • (五)丙烯酸类浆料——三大浆料之一 • 丙烯酸类浆料的上浆性能 : 对疏水性纤维 具有优异的粘附性,水溶性好,易于退浆, 不易结皮,对环境污染较小,但其吸湿性和 再粘性较强,只能作辅助浆料使用。
• • • • • • •
• 五.烘燥 • 要求:纱线伸长小,浆膜成形好,烘燥速 度快,能量消耗少。 • (一).烘燥原理 • 整个浆纱烘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 预热阶段 • 恒速烘燥阶段 • 降速阶段
• 1- 烘燥速度 • 2 - 浆纱温度 • 3 – 浆纱回潮 率
• (二)烘燥方法对烘燥速度及能量消耗的 影响 • 1.对流烘燥法 :热风式烘燥装置主要采用 对流烘燥法,即,通过热空气与湿浆纱进 行热湿交换,使水分汽化而烘干浆纱。
• (三)浆槽区的纱线伸长控制 • 负伸长 • 在满足浸透和被覆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 减少浸压次数,以避免不必要的纱线湿态 伸长。
• • • •
(四)上浆率和浆液浸透与被覆的控制 影响上浆率以及浆液浸透被覆的因素 1.浆液的浓度、粘度、温度 浓度愈高,粘度增大,上浆率增加,浆液 的浸透少、被覆多; • 温度上升,粘度下降,可使上浆率下降, 浆液的浸透多、被覆少。
• (3)淀粉浆的浸透性 • (4)淀粉浆的粘附力 • (5)淀粉浆的成膜性
淀粉上浆应注意的问题:
• 淀粉不溶于水,一般采用高温上浆(95-98度); • 淀粉聚合度高,分子量大,影响浸透性。所以,淀粉 浆需添加分解剂,使部分支链淀粉裂解,降低粘度, 提高浸透性; • 淀粉浆膜比较脆硬,浆膜强度大,弹性较差。因此, 淀粉浆需加入适量柔软剂、吸湿剂,以增强浆膜弹性, 改善成膜性; • 淀粉大分子中含有大量羟基,且具有较强的极性。根 据“相似相容”原理,它对含有相同基团或极性较强 的纤维材料有较高的粘附力,如棉、麻、粘胶等亲水 性纤维。对疏水性纤维粘附力很差,所以,淀粉浆不 能用于纯合纤的经纱上浆; • 淀粉浆易霉变,需加防腐剂。

《机织工艺》课程标准

《机织工艺》课程标准

《机织工艺》课程标准一、课程设置1、课程性质《机织工艺》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与贸易方向)与纺织企业职业岗位群直通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性质为理论+实践课程。

其是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校企合作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在大二第三学期开设。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纺织材料学》、《织物组织与结构》;后续课程为《产品工艺设计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学校、企业、行业的专业调研为途径,以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分析→确立对应核心课程为过程,构建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根据纺织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分析研究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机织生产的认知能力、机织工艺设计的应用能力、分析解决织造中一般性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机织产品设计与生产的创新能力。

并且与纺织行业企业合作,针对职业能力标准与职业工作过程,以真实典型的机织工艺设计项目作载体,以工作任务作引领,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课程特点,采用递进为主、并列为辅的结构形式,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学习情境真实,实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本门课程在内容的编排上,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与贸易方向)所函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内容。

根据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与贸易方向)所涉及到的机织工艺知识内容,设计开发7个项目, 22个工作任务,实施情境化教学。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95,其中实训课时数48,共计5学分。

二、课程目标1、目标总述《机织工艺》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织生产工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主要机织设备的构造、原理和性能。

机械加工工艺技能培训ppt

机械加工工艺技能培训ppt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在进行机械加工时,必须严格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
过程的安全。
穿戴防护用品
根据工作需要,正确穿戴防护 用品,如防护眼镜、耳塞、手 套等,以减少意外伤害的风险 。
检查设备安全
在操作前,应检查设备的安全 状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无 故障隐患。
定期维护保养
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及 时发现并处理设备存在的安全
热处理与表面处理
根据材料特性和零件性能要求, 考虑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工艺,以
提高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
工装夹具设计
针对复杂零件的结构特点,设计 专用夹具,确保加工过程中零件
的定位准确性和稳定性。
机械加工工艺改进与创新
新工艺与新技术的引入 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学习并引入先进的机械加工工艺和技术,提 高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
稳定性。
03
智能化质量检测
利用机器视觉和智能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加工产品的智能化质量检测,
自动识别缺陷和误差,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机械加工工艺绿色化发展
环保意识的提升
随着社会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机械加工行业也开始注重绿色化 发展,推广环保理念,减少加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加工技术的研发
针对传统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气、废水等问题,研发绿 色加工技术,如干式切削、冷风切削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节约能源资源
优化机械加工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减少资源消耗。
机械加工工艺事故预防与处理
事故预防
应急预案
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 全意识和技能水平,预防事故的发生。
制定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及 时有效的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

第7.8.9讲机织工程

第7.8.9讲机织工程
根据生产品种和整经方法的不同,可采用各种不 同的筒子架。
• 按筒子架的形式可分为:v型筒子架、矩形筒子架、
矩—v型筒子架等三种。
• 按筒子架可否移动分为固定式筒子架和移动式筒
子架
• 按换筒方式可分为单式筒子架和复式筒子架
固定式筒子架
(2)张力装置
• 垫圈式张力器(图)
• (3)测长和满轴自停装置、断头自停装置 • (4)卷绕传动和制动机构 • (5)分条整经机的分绞装置 • 6、整经张力 • 整经张力的大小会影响卷绕成形,影响织物的 • 制造工序和织物的质量。 • 整经时,既要考虑单纱张力,又要考虑片纱张力。
• 缺点:易于起泡,很容易生成浆皮,分纱比较困
难。
• (4)聚丙稀酸类 • 可分为聚丙稀酸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
及聚丙烯酸。
2、辅助浆料 作用:改善或弥补主浆料在上浆性能方面的某些 不足。
特点:种类多,性能各异。
因此,在使用时要熟知其物理化学性能。P130
• 五、调浆配方的依据 P141 • 浆液的配备即调浆。调浆配方的依据是:上浆品
2、热定型 目的:通过热定型,使纱的反捻力迅速消 失,稳定纱的捻度,以防织造中造 成大量纱线扭结与纬缩疵点。 适用于C/T纱线。 设备:定型锅 方法:干热空气加热、湿热蒸汽加热
第二节 织造
• 一、定义:把织轴和纬管(或筒子)上的经、纬
两个系统的纱线,放在织机上交织成织物。
• 要织制完整的织物,必须使经纱按一定的规律与
2、间接纬纱: A) 经络筒工序做成筒子,供无梭机使用 B) 经卷纬工序做成纡子,供有梭机使用
毛织、丝织、色织生产及某些高档织物。
二、机器:卷纬机
三、热湿定型
• 对纱线采用给湿、加热或两者并用的方

《纺织品工艺设计》课程标准

《纺织品工艺设计》课程标准

《纺织品工艺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纺织品工艺设计课程编码:总学时数:理论学时26 实践学时26适用专业: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必修课开设,一般在开设纺织材料、纺织基础、针织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再开设本课程,也为后续课程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与解解问题的能力、掌握纺织品工艺的独立设计与计算技能。

学好该课程,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纺织品生产工艺设计、产量计算、生产经营管理、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等岗位的工作。

(二)课程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注重与企业合作,按照“职业岗位→岗位需求能力→确立教学项目”的项目导向式的运行机制来组织教学。

(2)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用”边学,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3)学生是学习主体,鼓励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的理念。

在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又要关注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手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成绩评价方法的创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1)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的课程开发。

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指导,从企业生产工艺设计管理一线人员了解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毕业生反馈交流等形式,进行岗位职业分析与课程内容选取,通过企业老总来校举办讲座或行业企业骨干直接参与课程教学、教材编写,教师服务企业、学生顶岗实习等形式深度合作开发课程,以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计。

在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纺织生产、产品工艺设计、质量指标检验、计划产量计算等全方面产品工艺开发设计与生产和市场开拓能力。

机织产品课程设计

机织产品课程设计

机织产品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织产品的基本概念、分类、制作工艺及应用领域。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机织产品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掌握机织产品的基本制作工艺,如纺纱、织造、整理等。

•了解机织产品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并评价不同机织产品的制作工艺和品质。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机织产品进行合理的选材和设计。

•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如织造实验、品质检测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织产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纺织行业的认识。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环保意识,关注机织产品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机织产品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2.机织产品的制作工艺,包括纺纱、织造、整理等环节。

3.机织产品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如服饰、家居、工业等。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周:机织产品概述、分类及特点。

•第2周:纺纱工艺及设备。

•第3周:织造工艺及设备。

•第4周:整理工艺及设备。

•第5周:机织产品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第6周:实践操作及作品展示。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制作工艺及应用领域。

2.讨论法:分组讨论机织产品的设计、制作及改进方案。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机织产品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4.实验法:动手实践,掌握机织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机织产品设计与制作》。

2.参考书:涉及机织产品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

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图片等。

4.实验设备:纺织机、检测仪器等。

以上资源将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织工艺设计与计算培训课程
江南大学纺服学院纺织工程
机织工艺设计与计算
(1)JC14.5tex×JC14.5,170cm,551×425根/10cm,2/1左斜纹防羽布
(2)T/CJ13tex×T/CJ13,168cm,547×370根/10cm,涤棉府绸
机织工艺设计与计算
第一节概述
一、织物
(1)JC14.5tex×JC14.5,170cm,551×425根/10cm,2/1左斜纹防羽布
(2)T/CJ13tex×T/CJ13,168cm,547×370根/10cm,涤棉府绸
1.织物的特征,用途和销售情况列表如下:
2.织物技术组织规格表
3.所设计织物的上机图
包括织物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及提综图,对上机特征(如正织、反织)给以必要的论证。

(1)2/1左斜纹防羽布(反织法)
注:2/1左斜纹采用反织法,由于织物紧度较低,正反面经浮长接近,正反面经纬纱张力分布均匀,为了便于生产,一般不另外采用其它的布边组织,因此布边选择本身的地组织。

由于2/1左斜纹组织经组织点多,反织法能够减少提综次数,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织物布身上机图)
(织物布边组织图)
注:由于存在幅缩, 两侧最外侧边纱与钢筘的摩擦最大, 每边靠边的1筘~4筘齿宜稍增加入筘数, 一般是地经的1. 5倍~2倍。

因此此处的边纱每筘穿入数选择6入/筘。

(参考<棉纺织技术>第33卷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