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与低温工程
制冷与低温工程团队介绍
T IF
IF I
冷凝 水 再利 用
电镀废 液
T
T
I
I
电镀
液回 热器
电镀废液 浆泵
热泵蒸发海水淡化处理系统图
3. 溶液除湿制冷:
溶液除湿:
溶液除湿(或称溶液调湿、液体除湿)是一种利用液 体吸湿剂吸收水蒸气、能够有效满足空气湿度处理需 求、综合利用多种品位能源的高效空气除湿方式; 蒸发冷却
蒸发冷却是一种利用水在干燥空气中蒸发吸热、环保 高效且经济的制冷方式。
三.实验室
制冷与低温实验室
四.科研项目
1. 热泵技术的工业应用:
热泵蒸发; 生活浊水热泵热Leabharlann 器;2.热泵废水处理的研究:
热泵废水处理系统性能的研究; 蒸发分离相关热物理问题研究;
降膜蒸发 T器 I
冷凝 水回 热器
真空
启泵动 蒸 汽
P
I电 热
P
锅
I
炉
P I
分离 器
离心水 蒸
汽压缩 机
制冷与低温工程团队介绍
2016年9月1日
一. 团队 二.学科 三. 实验室 四.科研项目
一.团队
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团队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应用与制冷技术,废热溴化 锂吸收制冷,制冷与除湿制冷空调技术,热泵工业应用技 术,低温设备与工程,热管技术等。
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支 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项,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20余篇, 申请专利15项。
太阳能多级蓄热试验台
欢迎各位研究生同学加入到我们团 队从事制冷低温学科的研究!
二.学科
1.热能动力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1成功取得热能动力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 的授予权,其中能源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工 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学科为二级学科博士点。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一、学科简介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依托于“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和“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研究低温环境的获取理论与方法,工质在低温下的热力学性质及其能量传递机理,制冷装置、气体制备工艺的设计与控制,制冷系统的仿真与优化,以及工业系统中低温余热的回收与利用等。
制冷与低温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航天航空、石油化工、汽车,以及食品、药品、医疗设备与空调制冷装备的生产等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6人,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名左右。
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研究型高级人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团队意识、拼搏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宽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并掌握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有独立分析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前沿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并取得成果。
博士生在学期间,除了完成论文工作外,还要独立承担部分科研工作、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等活动;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且在国内同行产生一定影响;外语、计算机、实验技能和应用写作水平达到博士毕业生要求。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3年,总学分不少于10学分;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4年,总学分不少于10学分。
四、研究方向1 余热回收制冷技术与装备2 热泵技术3 冷冻干燥原理与技术4 制冷系统的仿真与优化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六、学位论文要求1.文献阅读和调研课程学习在第一学期进行并修满学分,同时开始文献阅读、调查研究等工作,确定论文研究方向。
2.论文的选题和开题选题结合科研实际,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按要求及时完成并提交文献综述报告、论文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
制冷与低温工程
第一章制冷的热力学基础1、分析高低温热源温度变化对逆向卡诺循环制冷系数的影响。
答:制冷系数与低温热源的温度成正比,与高低温热源的温差成反比。
当高低温热源的温度一定时,制冷系数为定值。
制冷系数与制冷剂的性质无关。
2、比较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的异同。
答:制冷系数与热力完善度的异同:1.两者同为衡量制冷循环经济性的指标;2.两者定义不同。
制冷系数为制冷循环总的制冷量与所消耗的总功之比。
热力完善度为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与工作于相同温度范围内的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之比。
3.两者的作用不同。
制冷系数只能用于衡量两个工作于相同温度范围内的制冷循环的经济性,热力完善度可用于衡量两个工作于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制冷循环的经济性。
4.两者的数值不同。
制冷系数一般大于1,热力完善度恒小于1。
第二章制冷剂、载冷剂及润滑油1、为下列制冷剂命名:(1)CCI2F2:R12 (2)CO2 :R744 (3)C2H6 :R170 (4)NH3 :R717 (5)CBrF3:R13 (6)CHCIF2 :R22 (7)CH4 :R50 (8)C2H4:R150 (9)H2O :R718 (10)C3H6 R270 2、对制冷剂的要求有哪几方面?答:1、热力学性质方面(1)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要有合适的压力和压力比。
即:PO>1at,PK不要过大。
(2)q0和qv要大。
(3)w和wv(单位容积功)小,循环效率高。
(4)t排不要太高,以免润滑油粘度降低、结焦及制冷剂分解。
2、迁移性质方面(1)粘度及密度要小,可使流动阻力减小,制冷剂流量减小。
(2)热导率3、物理化学性质方面(1)无毒,不燃烧,不爆炸,使用安全。
(2)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经得起蒸发和冷凝的循环变化,不变质,不与油发生反应,不腐蚀,高温下不分解。
(3)对大气环境无破坏作用,即不破坏臭氧层,无温室效应。
4、其它原料来源充足,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
要大,可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减小换热面积。
制冷与低温工程名词解释
1.相变制冷:利用液体在低温下的蒸发过程或固体在低温下的融化或升华过程从被冷却的物体吸取热量以制取冷量。
2.气体绝热膨胀制冷:高压气体经绝热膨胀以达到低温,并利用膨胀后的气体在低压下的复热过程来制冷3.气体涡流制冷:高压气体经涡流管膨胀后即可分离为热、冷两股气流,利用冷气流的复热过程即可制冷。
4.热电制冷:令直流电通过半导体热电堆,即可在一段产生冷效应,在另一端产生热效应。
5制冷系数:消耗单位功所获得的制冷量的值,称为制冷系数。
ε=q 。
/w 。
6.热力完善度: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与工作于相同温度范围内的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之比。
其值恒小于1。
7.热力系数:获得的制冷量与消耗的热量之比。
用ζ0表示8.洛仑兹循环:在热源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由两个和热源之间无温差的热交换过程及两个等熵过程组成的逆向可逆循环是消耗功最小的循环,即制冷系数最高的循环。
9.逆向卡诺循环:当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不变时,具有两个可逆的等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的绝热过程组成的逆向循环,称为逆向卡诺循环1. 人工制冷:用人工的方法,利用一定的机器设备,借助于消耗一定的能量不断将热量由低温物体转移给高温物体的连续过程。
2.制冷: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称为制冷。
3.制冷循环: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热力过程总称为制冷循环4.热泵循环:从环境介质中吸收热量,并将其转移给高于环境温度的加热对象的过程。
5.制冷装置:制冷机与消耗能量的设备结合在一起。
6.制冷剂:制冷机使用的工作介质。
1、氟里昂制冷剂 :饱和烃类的卤族衍生物。
2、共沸混合制冷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制冷剂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具有共同的沸点一类制冷剂。
单位质量制冷量 ;压缩机每输送1Kg 制冷剂经循环从低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
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 单位容积制冷量:压缩机每输送1m3以吸气状态计的制冷剂蒸汽经循环从低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
制冷与低温工程
绪论一、名词解释制冷、制冷机、制冷量、制冷剂、制冷循环二、概念制冷与低温划分的温度标准;制冷的发展历史(现代制冷技术开始的标志,最早被发现的制冷剂、谁发明第一台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第一台空气制冷机、第一台氨压缩式制冷系统、第一台家用冰箱?谁在哪年首次发现氟利昂12?未来制冷技术的发展体现哪3个需要和4个方面)第2章制冷方法一、名词解释潜热、显热、吸收剂、吸附剂、珀尔贴效应二、概念制冷方法根据是否存在物质相变可分为两大类;干冰和冰、冰盐的制冷能力大小比较。
哪些具体的制冷方法属于相变制冷?液体蒸发制冷循环必须具备哪四个基本过程?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蒸气吸收式制冷系统、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蒸气吸附式制冷系统和半导体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第3章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一、名词解释热源、热汇、热泵型制冷机、性能系数、循环效率、单级压缩、容积效率(又叫输气系数)、制冷剂代号含义(包括国际标准代号和CFCs、HCFCs、HFCs、FCs的含义)、制冷剂安全等级含义(例如A2)、共沸混合物制冷剂、标准蒸发温度(又叫标准沸点)、临界温度、ODP、GWP、TEWI、复叠式制冷、亚临界循环、跨临界循环二、概念要点1. 应用COP和循环效率在评价制冷循环经济性时,两者的异同?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作了哪些假设?3. 熟练掌握用压力-比焓图描述各种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工作过程。
4.获得液体过冷的方法有哪些?液体过冷、压缩机吸气过热对制冷循环经济性能的影响。
5. 冷凝温度变化、蒸发温度变化对制冷循环的性能影响。
6. 制冷剂的分类。
判断某种物质是否适合作为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应该考虑哪些方面?7. 共沸混合物制冷剂具有哪些优点?8. 氟利昂制冷剂具有哪些共性?氨、水和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具有哪些特点?9. 会判别单级、多级和复叠式压缩制冷分别适用的制冷温度范围,以及什么原因导致单级压缩或多级压缩制冷循环存在局限性?10. 能够熟练地绘出两级压缩制冷循环和简单的二元单级压缩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系统流程图,并说明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
制冷低温工程课程设计方案
制冷低温工程课程设计方案1. 项目简介本课程设计方案是针对制冷低温工程领域的学生所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制冷与低温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将学会制冷与低温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制冷与低温工程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理解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掌握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常用设备和系统设计方法•熟悉制冷与低温工程中的相关计算和分析方法•学会制冷与低温工程中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3. 课程内容3.1 理论知识讲解本课程将包括以下理论知识的讲解:•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制冷循环系统的原理及其组成部分•制冷剂的选择和性能参数•制冷与低温工程的热力学基础•制冷与低温工程中的传热和传质问题•制冷与低温工程中常用的设备和系统设计方法•制冷与低温工程中的能量管理和优化策略3.2 实践操作和实验本课程将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来巩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实践操作和实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制冷设备的调试和运行•制冷循环系统的实际操作和控制•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实验室操作和数据采集•制冷与低温工程相关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制冷与低温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案例分析和解决4. 学习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提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课堂测试:包括理论知识的选择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于相关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以评估其对于实践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
•课程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项制冷与低温工程的课程设计,并提交设计报告,评估其对于综合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掌握情况。
•课堂参与和讨论: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以评估其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 学习资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提供以下学习资源:•课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学习材料。
制冷与低温技术(第一章绪论)
在船用推进系统中,无电力损失的超导电机已获得 在船用推进系统中, 应用。 应用。 偏差极小的超导陀螺也已经被研制出来。 偏差极小的超导陀螺也已经被研制出来。 时速500km/h的低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已经在日本投 时速500km/h的低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已经在日本投 500km/h 入试验运行。 入试验运行。
6. 机械设计 运用与超导电性有关的Meissner效应, 运用与超导电性有关的Meissner效应,用磁场代替 Meissner效应 油或空气作润滑剂,可以制成无磨擦轴承。(超导态是一 油或空气作润滑剂,可以制成无磨擦轴承。
个基本性质的抗磁性,又称迈斯纳效应, 个基本性质的抗磁性,又称迈斯纳效应,即在磁场中一个超导 体只要片于超导态。) 体只要片于超导态。)
2、在制冷技术的发展道路上,蒸气压缩式制冷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在制冷技术的发展道路上,蒸气压缩式制冷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3、人体对温度相当敏感。炎热条件下希望降温以提供适宜的工作 、人体对温度相当敏感。 和生活环境。所有生物过程都受温度影响,低温抑制食品发酵、 和生活环境。所有生物过程都受温度影响,低温抑制食品发酵、霉 菌的增殖,对食品保鲜起重要作用。 菌的增殖,对食品保鲜起重要作用。 4、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制冷和低温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 制冷和低温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等国民经济 各个部门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 各个部门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 5、实现制冷所必需的机器和设备,称为制冷机 、实现制冷所必需的机器和设备,称为制冷机 在制冷机中,除压缩机、泵和风机等机器外, 在制冷机中,除压缩机、泵和风机等机器外,其余是换热器及 各种辅助设备,统称为制冷设备 制冷设备。 各种辅助设备,统称为制冷设备。而将制冷机同消耗冷量的设备统 称为制冷装置 如冰箱、冷库、空调机等。 制冷装置。 称为制冷装置。如冰箱、冷库、空调机等。制冷机都依靠内部循环 流动的工作介质来实现制冷过程。制冷机所使用的工作介质称为制 流动的工作介质来实现制冷过程。制冷机所使用的工作介质称为制 冷剂。 冷剂。
制冷低温工程课程设计方案
制冷低温工程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概述《制冷低温工程》是一门面向制冷与低温技术领域学习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制冷低温工程的基本原理、设备与系统,并帮助学生建立对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基本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1. 能够理解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 能够分析和设计制冷系统与设备;3. 能够应用制冷与低温技术解决实际问题;4. 能够熟练掌握制冷与低温工程领域的基本实验技能;5. 能够了解制冷与低温工程在能源、环保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制冷设备与系统的设计与分析;(3)制冷与低温工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4)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实验工艺与技术;(5)制冷与低温工程的相关法规与环保意识。
2. 教学方法:(1)理论课程教学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基本理论;(2)实验课程教学采用模拟实验与实物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制冷与低温工程的操作技能与实验能力;(3)课程设计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制冷与低温工程基础概念;(2)热力学与热传导原理;(3)制冷循环过程与原理;(4)低温制冷剂与工质选型;(5)制冷设备与系统设计。
2. 实践课程(1)制冷系统组装与调试实验;(2)低温设备运行与维护实验;(3)制冷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实验;(4)低温制冷剂性能测试与评价实验。
3. 应用课程(1)食品冷链与冷藏技术;(2)生物医药与生物制冷技术;(3)超导磁体与低温超导技术;(4)工业与能源领域的低温应用。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考核、实验操作等;2. 期中考核:以笔试形式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核:以综合考核形式考核学生对制冷与低温工程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六、教学资源支持1. 实验设备与教材:提供相应的实验设备和教材,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制冷与低温工程知识;2. 教师团队:建立由制冷与低温工程领域的专家和教授组成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与支持;3. 实习基地与行业合作:与相关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和行业协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让学生能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相关技术需求。
制冷及低温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制冷及低温工程(代码:080705)培养方案(硕士)一、专业(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1.制冷空调节能环保技术2.制冷压缩机工作过程3.制冷与低温设备的优化运行二、培养目标本学科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面向国家、特别是广西的战略需求,并扩展在东盟的影响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
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达到如下要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国际视野,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制冷及低温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动态,受到良好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训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的技能,具有运用本学科知识独立解决制冷及低温工程领域内的科学与技术问题的能力。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扎实进取的作风,可胜任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或相应的管理工作。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低于 35 学分。
学位课:政治理论课必修2门,3学分;基础英语必修,4学分;专业类学位课必修 5 门, 13 学分。
非学位课须修 5 门, 10 学分。
必修环节:社会实践2学分;论文选题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发表论文1学分。
2.课程设置注意:申请学位的成绩要求为学位课成绩≥70分,非学位课≥60分说明:对非本专业(以跨一级学科界定)或同等学历考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主干课程1-2门,其他是否需要补修本科课程,由导师依具体情况而定,要求经过考试并取得成绩为及格及以上(不计入研究生学分)。
四、实践环节基本要求实践环节为社会实践,时间安排为第二学年。
可以参加教学实践,讲授一定学时的本科课程,批改本科课程的习题,讲解习题课、辅带专业实验、辅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的任务,具体内容由导师根据教学需要来指定,总时间不少于20学时;亦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并提交有较高价值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不少于6000字。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一、学科概况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主要是研究获得、并保持低于环境温度的原理与方法,实现该条件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低于环境温度的条件下工程应用。
根据温度的不同,它又可划分为制冷工程和低温工程两个领域,前者涉及低于120K的问题,后者涉及高于120K的问题。
本学科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的地位越显重要。
本学科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食品保存、人工环境、生物医学、低温超导以及航天技术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二级学科与相邻几个二级学科有共同的学科基础和内在联系,但又有区别于相邻学科的研究内容。
本学科的有些研究内容与流体机械及工程以及化工过程机械的有些研究内容比较接近,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
我校在1981年和1986年先后获得国内首批“制冷及低温工程”的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
并在1988年培养出国内第一位获“制冷及低温工程”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本专业为省部级重点学科,科研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原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教学方面曾获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本专业除招收制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外,特别欢迎及其他跨学科的考生和有关产业、研究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前来报考。
二、培养目标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近代制冷与低温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向;掌握制冷与低温领域中的测试、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科研的能力;能解决制冷和低温工程领域理论或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硕士学位获得者可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三、业务范围(一)学科研究范围制冷低温设备与系统,冻结和冻干过程机理,低温生物医学技术,冷量储存及输送技术,制冷及低温系统的自动控制及计算机模拟,制冷及低温工程的测量技术和测试设备,制冷、空调与低温技术在有关领域中的应用以及节能。
制冷及低温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技术
新能源科学与技术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364.0 346.0 366.0 345.0 370.0 344.0 342.0 345.0 352.0 359.0 315.0 367.0 320.0 330.0 322.0 330.0 309.0 342.0 311.0 314.0 315.0 340.0 332.0 304.0 331.0 320.0 338.0 372.0 382.0 351.0 387.0 363.0 360.0 380.0 414.0 392.0 370.0 396.0 375.0 374.0 343.0 405.0 386.0 386.0 389.0 330.0 387.0 363.0 352.0 353.0 365.0
专业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有多种就业方向:
1.制冷空调行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制冷空调系统设计、安装、维护与
管理等工作。
例如,可以在空调、冰箱、冷库、制冰机等企业中从事相关
工作。
2.冷链物流行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冷链物流的规划、运营、管理等工作,涉及到冷链物流装备、货物储存、冷藏配送、冷冻加工等方面的技术。
3.医疗行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医疗器械的制造、维护、销售等工作。
例如,可以在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医疗机构等单位工作。
4.能源行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制冷技术在能源行业中的应用。
例如,
可以在液化天然气、石油化工、核电等能源行业中从事相关工作。
5.研究院所与高校:毕业生可以在制冷与低温领域的研究院所与高校
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参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制冷与低温工程问答题2
18、冷凝温度变化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有何影响?答:当蒸发温度不变时,冷凝温度升高,则节流损失增大,制冷口粮减少,功耗增加,制冷系数降低;冷凝温度下降,则节流损失减小,制冷量增加,功耗减少,制冷系数提高。
19、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在运行中若加热蒸汽压力过高会造成什么影响?答:若加热蒸汽压力过高会导致:①易发生结晶故障;②易发生冷剂水的污染;③会加剧溶液的腐蚀性。
27、制冷压缩机在制冷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制冷压缩机在制冷系统中对制冷剂蒸气做功,将低温低压蒸气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蒸气,在排入冷凝器中,使制冷剂在常温下冷凝为液体并放出热量,从而使制冷剂的相变可以周而复始地持续进行,以实现将低温物体中的热量向高温物体转移,并能连续不断的进行制冷循环。
37、在制冷系统中节流阀的功能是什么?安装在什么部位?答:节流阀在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设备之一。
节流阀的功能是降压和调节制冷剂的循环流量,可实现制冷量的自动调节,确保制冷剂离开蒸发器有一定的过热度。
节流阀安装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且靠近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管路上。
76、什么叫压缩机的“液击”?它有什么危害?答:在制冷循环过程中,液体制冷剂进入压缩机被压缩称为“液击”。
液击的危害在于当液体制冷剂进入汽缸被压缩时,其压力瞬间急剧升高,远远超过正常运行时的气体压力冲击排气阀片,很容易击碎阀片损坏压缩机,所以压缩机要特别防止液击。
13、载冷剂的作用是什么?对载冷剂的性质有那些基本要求?答:载冷剂的作用就是向被间接冷却的物体输送制冷系统产生的冷量。
对载冷剂性质的基本要求有:载冷剂的比热容和穿系数要的大,粘度和密度要小,凝固点要低,挥发性和腐蚀吸能够要小,无毒无臭,对人体无害,化学性质稳定,价格低廉,易于获得。
16、吸气过热对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有何影响?答:吸气过热可提高单位质量制冷量(无效过热除外),同时单位压缩功也相应2增加,对过热有利的制冷剂(如R12、R502等)的制冷系数将提高,而对过热无利的制冷剂(如R717等)则制冷系数降低。
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
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代码:080705)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制冷及低温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能够独立从事该学科的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同的品德和身心健康的高级科技人才。
二、研究方向1.大型深低温工程技术;2.深低温技术在核聚变研究中的应用;3.大型氦低温系统关键技术研究;4.真空技术。
三、招生对象具有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制冷及低温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四、学习年限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学位论文时间二年。
五、课程设置1、政治、英语等公共学位课和开题报告等必修培养环节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统一要求。
2、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和非学位课如下表所列六、学位论文对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按照《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有关规定执行。
七、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代码:080805)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电工理论、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能够独立从事该学科的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同的品德和身心健康的高级科技人才。
二、研究方向1.脉冲功率技术;2.高功率电力电子,3、自动控制技术。
三、招生对象具有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电气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四、学习年限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学位论文时间二年。
五、课程设置1、政治、英语等公共学位课和开题报告等必修培养环节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统一要求。
2、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和非学位课如下表所列六、学位论文对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按照《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有关规定执行。
制冷与低温工程实验技术课程设计
制冷与低温工程实验技术课程设计引言制冷与低温工程是研究物质在低温下的性质、制冷原理、制冷设备及其应用等领域,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制冷与低温工程领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目的1.熟悉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实验设备;2.学会使用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3.分析实验数据,掌握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和热力学性质。
实验内容实验一:制冷循环实验1.实验目的:理解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掌握制冷循环的实验操作;2.实验装置:制冷循环实验装置、氧化铜塞;3.实验步骤:1.将制冷循环实验装置接通电源,开启制冷机组;2.等待制冷机组运行稳定后,测量压力表和温度表的数值;3.关闭制冷机组,记录压力表和温度表的停止数值;4.去掉氧化铜塞,观察制冷循环中的运动情况;5.清洗和维护实验装置。
实验二:冷却器效果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冷却器的原理和性能,学会测量冷却器的效率;2.实验装置:冷却器实验装置、温度计、加热器;3.实验步骤:1.将冷却器实验装置接通电源,开启加热器;2.等待加热器升温稳定后,测量加热器表面温度;3.关闭加热器,测量冷却器的出口温度和进口温度;4.计算冷却器的效率和热量传递系数;5.清洗和维护实验装置。
实验三:蒸发冷却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蒸发冷却的原理和方法,学会测量蒸发冷却的效率;2.实验装置:蒸发冷却实验装置、压力表、温度计、水泵;3.实验步骤:1.将蒸发冷却实验装置接通电源,开启水泵;2.等待蒸发冷却实验装置运行稳定,测量压力表和温度表的数值;3.记录水泵的流量和蒸发器的制冷量;4.关闭实验装置,记录实验数据;5.清洗和维护实验装置。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的操作和数据记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制冷循环实验中,制冷压缩机集中了制冷循环中消耗的大部分能量,冷凝器和蒸发器是制冷循环中热力学性质发生改变的地方; 2. 冷却器实验中,冷却器的效率和热量传递系数与加热器的温度有关,冷却器表面积和冷却介质的流速也会影响冷却器的效率; 3. 蒸发冷却实验中,蒸发器的制冷效果与压力、温度和水的流量有关,蒸发器制冷量与水泵的流量呈正比增长。
制冷与低温实习报告
4、四川空分厂
7 月 16 日至 7 月 24 日我们主要呆在四川空分厂进行课堂学习,参观工厂的实际 生产线,这也是我们的主要部分。前三天使第一部分:课堂学习了无损检测、高 中压空分设备工艺流程、透平膨胀机原理、活塞式压缩机基础知识、换热器的结 构与制造等的相关内容。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低温容器筒体的制造流程:下料→刨 边(四周)→清理 A2 坡口→点焊 A2→焊接 A2→预弯→卷圆→清理 A1 坡口→点 焊 A1→焊接 A1→校圆→A1A2RT→酸洗去油。而在参观工厂生产线环节,我们在 师傅的带领下参观了完成 70%以上的压缩机气缸(两列三级),酸洗处理车间, 容器公司二车间,容器公司一车间,板翅式换热器生产车间,封头生产车间,大 型储罐强度检验探伤车间等。此外,填料塔的制造过程也是我们的参观的一个重 点。原始塔板材料材胚料→(周向拼接)→焊接→卷板机卷圆→校圆→对焊缝探 伤→长度方向拼接; 用氩气做保护气进行焊接, 而且要先预圆, 在卷圆, 后校圆。 通过与师傅交流,了解到检漏选择气体的标准:安全,性能,费用。例如: 氢气的分子质量最小,按理说应该最合适,但是氢气易燃易爆,不安全;而氩气 贵但非常安全。当时我还问道,为什么不把氩气回收再利用,师傅说的很实际: 如果再开发出一套回收氩气的装置来花的成本很高还不如他们需要就买, 不过长 远角度来看,这些工作还是很需要做的。抽真空和检漏的速度比较慢,需要好几 天因为设备比较低端,待优化。最后一天上午参观了板翅式换热器的加工流程, 你、板换作为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早就很期待它的真面目了,于是就认真听了 师傅的讲解。确实学到了好多东西:用于钎焊的真空炉,真空清洗室,总装焊车 间等。
一种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知识。 让我更清楚地了解到理论知识与现实生产之间 的区别和两者的联系。本次实习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因为通过实习让我了解到空调制冷行业的发展方向,社会和工作对我的要求,使 我更加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真心地感谢同学、老师、实习单位的员工,感谢你 们在实习过程中对我的帮助。 最后再次表达对三位带队老师的感激之情。 谢谢你们在这个炎热的暑假陪我 们度过实习的这三个周, 为我们组织安排实习地点和时间,详细耐心为我们解答 实习中遇到的专业上的和生活上的问题。谢谢您们!
高考志愿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解读
高考志愿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解读高考志愿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解读高考选专业时,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怎么样是广大考研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解读,包含: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综述根据温度的不同,它又可划分为制冷工程和低温工程两个领域,前者涉及环境温度到120K温度范围的问题,后者涉及低于120K温度范围的问题(一般按温度范围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120K以上,普冷;120~0.3K,低温;0.3K以下,极低温)。
本学科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的地位越显重要。
本学科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食品保存、人工环境、生物医学、低温超导以及航天技术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研究方向该专业所包含的研究方向有:01 制冷与低温系统的热物理过程02 制冷与低温领域中的环保与节能03 制冷与低温机械的工作过程及可靠性研究04 制冷与低温系统的智能控制与测试05 压缩机及制冷技术等。
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近代制冷与低温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向;掌握制冷与低温领域中的测试、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科研的能力;能解决制冷和低温工程领域理论或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硕士学位获得者可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发展方向:制冷及低温工程的毕业生,适合从事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从事高层次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近代制冷与低温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向;掌握制冷与低温领域中的测试、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科研的能力;能解决制冷和低温工程领域理论或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制冷及低温工程的外文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样需要分离技术!!
我国特色的气体能源
能源领域与制冷与低温工程相关的二个物质: 甲烷(天然气等)和氢
z z
甲烷:天然气、煤层气、化工尾气、天然水合物… 氢气:炼焦气、其它化工尾气…
煤层气和炼焦气在我国是量大、特色鲜明的待开发重 要资源!! 目前二者相加每年的产生量已相当于约5倍的西气东 输能力!!
各温区目前的制冷技术
z z z z
极低温温区
氦减压、稀释制冷、磁制冷……
低温温区
各类低温气体制冷……
深冷温区
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各类气体制冷……
普冷温区
蒸汽压缩节流制冷、吸收制冷……
能源需求背景
2004年 消耗量 煤炭 石油 20亿吨 3.5亿吨 占比例 >67% 17% 2% 2020年 消耗量 23-24亿吨 4.5-5.2亿吨 2-2.2千亿米3 占比例 60% 25% 8%
制冷与低温工程 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
周 远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2005年11月
制冷与低温工程的温度范围
水 沸点 水 三相点
~230 ~180
甲烷 沸点
111.7
氮 沸点
77.4
氢 沸点
20.4
氦 沸点
4.2
373.15 273.15
深冷 普冷 室温 单级蒸汽 双级复叠下限 压缩下限
低温
极低温
各种形式的混合工质MRC循环
复叠循环
1950 1960
N2膨胀等其他循环形式
1970 1980 1990 2000
新型复叠循环
2010 年代
一种三级复叠液化循环
T
Q
三级复叠循环(9个温度级) 三级复叠液化循环Q-T图
一种混合工质内复叠液化循环
T
液化负荷曲线
制冷曲线
Q 混合工质内复叠循环 混合工质内复叠液化循环Q-T图
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
K
天 然 气 液 化 100K 高 低 温 医 疗 空 调 、 冰 箱 红 外 器 件 高 温 超 导 器 件 冷 却
K
大 型 科 学 仪 器 ( 核 聚 变 、 加 速 器 冷 中 子 源 ) 低 温 超 导 ( MRI、 强 磁 场 )
低 温 极 端 条 件
深 冷 冰 箱 、 生 物 保 存
一种N2膨胀液化循环
T
液化负荷曲线
制冷曲线
Q N2膨胀液化循环 N2膨胀液化循环Q-T图
现有液化循环的技术经济特征比较
循环 效率 技术复杂程度 及可靠性 系统十分复 杂,可靠性低 系统简单,可 靠性高 流程较简单, 但是膨胀机可 靠性较差 一次投资 成本 高,系统 部件多 低 较高
复叠循环 随着温度级数增 (Cascade) 加,效率增加 混合工质循环 高,优化混合物 MRC 浓度 N2膨胀循环 效率低,随着增 加膨胀级数,效 率有所提高
¾由采煤工作面打预抽孔 ----井下煤层气,俗称瓦斯气:甲烷平均含量约为50% 组分 变化范围 平均值 CH4(%) 30--70 50 N2(%) 15--45 35 O2(%) 4--11 9 0.5 1 H2(%) CO2(%)
开采和利用状况
一直未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我国的煤层气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 不仅是能源问题,而且关系到作为我国第一大能源---煤炭生产的安全和环境问题。
煤层气分类、开采方式和组成
与常规天然气不同的是煤层气以吸附形式存在于煤层中,必须通 过在煤层中打井/孔(地面/采煤工作面)用抽吸的方式开采。按开采方 式不同,煤层气可分为二种:
¾由地面向煤层打井 ----地表煤层气:含甲烷90%以上的低压天然气 组分 变化范围 平均值 CH4(%) 92-98 95 N2(%) 1--6 4.7 O2(%) 0.3—0.6 0.5 CO2 (%) 0.01—0.06 0.04 C2H6(%) 0.1—0.3 0.2
现有分离技术比较
低温分离 效率 适用规模 技术成熟程 度 初投入 安全问题 经济性 优缺点 高 大、中、 小(从数百 万-数十米3/小时) 高 中 较安全 很好 产品可以是液或气 可同时解决分离和贮运 产品仅可是 气 产品仅可是 气 膜分离 低 小 低 高 变压吸附 低 中、 小(万米3/ 小时以下) 中 低 脱附过程可能 存在安全性屏障
炼焦气----中国的特色资源之二
z z
炼焦气----焦炭生产过程产生的尾气(约320Nm3/吨焦炭) 主要成份:氢(50-60%)、甲烷(20-30%)、CO(7-10%)
我国每年产生近800亿Nm3,其中约560亿Nm3直接 放空(约2.5亿吨焦炭,30%气体回炉)造成了严重的资源 浪费,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如仅将氢回收(甲烷和一氧化碳回炉),每年将可回收 约450亿Nm3的氢气,这将有效地推动氢能时代的进程。 炼焦气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能源 和环境问题,而且非常有助于我国氢能经济的形成!!
煤层气资源的分布
从资源地域分布上看,煤层气与天然气资源有良好的互 补性,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而煤层气资 源则分布在中部地区和天然气缺乏的东部地区,其中华北 地区煤层气约占总资源量的62%。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进 一步优化,到2020 年,常规天然气将有~220 亿m3供需 缺口,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成为天然气的战略补 充能源。
z
低温技术在能源领域可能开辟的课题(二)
z 接近零蒸发的储液装置的研究和开发 z 超级活性炭使用和开发 z 焦炉气中氢的回收 z 冷能利用 z 能源是使用中的废弃物的处理(CO2处理) z 等等
谢 谢!!
¾ 每年由煤炭生产直接排放的甲烷 约270亿Nm3 ¾ 近年每年由于瓦斯爆突死亡人数 超过6000人 ¾ 煤层气直接排放 严重影响环境和我国“京都协定”的执行
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主要原因和解决途径
煤层气(开发和利用)特点 z分散、量不稳定、含空气…… z缺乏经济、可行和成熟的回收利用技术 煤层气开采后混入大量空气,因此有效 分离其中有效成分(甲烷)和空气成为一 个重要技术问题。 在开采上是否可以先采气后采煤----加大 地表煤层气的开发力度。
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途径: ¾节流----节能(特别在普冷温区潜力大) ¾开源----开发新的资源
制冷与低温工程技术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煤层气资源----中国的特色资源之一
煤层气属于非常规天然气,指的是煤层吸附气,即 煤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生存的、没有经过运移、以吸附状 态存在煤层内的天然气,主要贮藏在地表以下的煤层中。 我国的煤层气资源相当丰富,总贮藏量估算值为(3035)×1012 m3,其中60%以上集中在华北地区,与常规天然 气的资源量测算值(38×1012m3)相当。 ¾浅层煤层中可供利用的甲烷量:平均约14Nm3/吨煤 ¾煤层越深含气率越高
涉及杂质固相析出,堵塞低温通道,相关研究 积累很少。
z 煤层气液化分离中的安全问题
低温下,甲烷等可燃物系的安全浓度范围及安 全措施研究。
低温技术在能源领域可能开辟的课题(一)
作为储能的选择之一 氢的高效储存、运输和使用中的安全问题 z 作为能源之一的天然气的储存、运输 大型液化天然气储槽设计、制造、运行中的科 学和技术问题 z 高效液化天然气、氢的新方法 磁制冷 新的磁制冷循识、工质 热声制冷 热声发动机配合单级制冷机已达到30K z 未来的核聚变装置
单级N2膨胀循环同单级纯工质节流循环一样不适合分布温度热负荷的冷却!! 除非采用多级膨胀方式,如同多级复叠节流循环一样。
各种循环的最佳结果比较
方式 比液化器 (升/度) 串联型 4.73 混合型 4.6 氮预冷 膨胀机 4.27 单机混 合制冷 5.62
计算条件 天然气组分: N2/CO2/C1/C2/C3/C4/C5 摩尔组成(%):1.5/2.2/85.1/6.5/3.0/1.2/0.5 环境温度:300K 初始气压温度 :298K 初始气压力:6.0MPa
高真空冷阱 环境试验没备
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 (核心技术)
真空冷干机
工业尾气分离回收
已完成研发的工作 正在中试的工作 正在研发的工作
低温分离技术尚存在的科学问题
z 复杂多元混合物系多相流动和传热特性
大沸程混合物系的两相传热和流动问题是一个 工程热物理学科中的基础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z 复杂混合物系气、液、固相平衡特性
z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数十年研究,积累了较强的技术和经验。 深冷混合工质制冷技术及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 技术研发全面进入国际前列。
z
其他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等等
理化所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的应用
超低温冰箱 速冻低温冰箱 天然气液化
煤层气液化、分离 炼焦气分离回收氢 大型化工装置(乙 烯、合成橡胶等)
3 415 亿米 天然气
天然气比重将会迅速增加!! (目前国际平均比例约24%)
我国的能源问题
z z
我国的能源问题极为紧迫----将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能源形势----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化石能源(煤炭、石 油、天然气)仍将是一次能源的主体
煤炭----洁净利用和派生资源(煤层气、炼焦气)的利用 石油----国内挖潜、国外进口 天然气----会有快速发展
一种煤层气分离液化装置示意图原ຫໍສະໝຸດ 气 空气冷量回收LNG
制冷机组 z 复叠循环 z N膨胀预冷循环 z 新型复叠循环 z 高压节流循环
天然气液化循环及发展趋势
国际上目前采用最多的循环是混合工质液化循环MRC, 其中不同公司采取不同的流程布置形式。但是核心是丙烷预 冷的MRC循环。
循 环 占 有 量
273K
233K 120K
工 业 气 体 分 离 氧 氮 氩
30K
10K 超 高 真 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