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与低温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炼焦气----中国的特色资源之二
z z
炼焦气----焦炭生产过程产生的尾气(约320Nm3/吨焦炭) 主要成份:氢(50-60%)、甲烷(20-30%)、CO(7-10%)
我国每年产生近800亿Nm3,其中约560亿Nm3直接 放空(约2.5亿吨焦炭,30%气体回炉)造成了严重的资源 浪费,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如仅将氢回收(甲烷和一氧化碳回炉),每年将可回收 约450亿Nm3的氢气,这将有效地推动氢能时代的进程。 炼焦气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能源 和环境问题,而且非常有助于我国氢能经济的形成!!
同样需要分离技术!!
我国特色的气体能源
能源领域与制冷与低温工程相关的二个物质: 甲烷(天然气等)和氢
z z
甲烷:天然气、煤层气、化工尾气、天然水合物… 氢气:炼焦气、其它化工尾气…
煤层气和炼焦气在我国是量大、特色鲜明的待开发重 要资源!! 目前二者相加每年的产生量已相当于约5倍的西气东 输能力!!
273K
233K 120K
工 业 气 体 分 离 氧 氮 氩
30K
10K 超 高 真 空
1.8K 1K
20K 液 氢 燃 料
制冷与低温的应用领域
z z z z z z z z z
航天及空间应用(推进剂,卫星遥感遥测,低温风洞) 国防和军事(红外制导,预警,夜视,光学系统、潜艇 动 力装置,等) 科研(低温液体、加速器,大科学工程中的低温系统等) 生命科学(超导MRI,SQUID,器官保存,低温外科) 工业(氧炼钢,低温泵,气体液化分离,LNG) 信息产业(低温电子学,半导体器件、红外器件冷却等) 交通(磁悬浮,LNG,LH2汽车) 能源(超导储能,限流器,LNG,超导强电装置) 环境(大气,地质,资源探测,环境检测,空调、冰箱) 小结:低温制冷对现代科学、国防、国民经济 及环保等各方面起到支撑作用,不可替代。
可见单机混合制冷循环优于其它制冷循环!!
新型混合工质液化分离循环优势
z 高效混合物工质 z 低压制冷循环----常规单级压缩机工况 z 新的液化分离流程和冷箱技术 z 制冷负荷接近冷却热负荷 z 系统简单、造价低 z 操控性好 z 技术发展较成熟 z 系统布置、整机规模调整灵活
我国天然气低温液化分离的技术积累
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途径: ¾节流----节能(特别在普冷温区潜力大) ¾开源----开发新的资源
制冷与低温工程技术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煤层气资源----中国的特色资源之一
煤层气属于非常规天然气,指的是煤层吸附气,即 煤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生存的、没有经过运移、以吸附状 态存在煤层内的天然气,主要贮藏在地表以下的煤层中。 我国的煤层气资源相当丰富,总贮藏量估算值为(3035)×1012 m3,其中60%以上集中在华北地区,与常规天然 气的资源量测算值(38×1012m3)相当。 ¾浅层煤层中可供利用的甲烷量:平均约14Nm3/吨煤 ¾煤层越深含气率越高
煤层气分类、开采方式和组成
与常规天然气不同的是煤层气以吸附形式存在于煤层中,必须通 过在煤层中打井/孔(地面/采煤工作面)用抽吸的方式开采。按开采方 式不同,煤层气可分为二种:
¾由地面向煤层打井 ----地表煤层气:含甲烷90%以上的低压天然气 组分 变化范围 平均值 CH4(%) 92-98 95 N2(%) 1--6 4.7 O2(%) 0.3—0.6 0.5 CO2 (%) 0.01—0.06 0.04 C2H6(%) 0.1—0.3 0.2
¾ 每年由煤炭生产直接排放的甲烷 约270亿Nm3 ¾ 近年每年由于瓦斯爆突死亡人数 超过6000人 ¾ 煤层气直接排放 严重影响环境和我国“京都协定”的执行
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主要原因和解决途径
煤层气(开发和利用)特点 z分散、量不稳定、含空气…… z缺乏经济、可行和成熟的回收利用技术 煤层气开采后混入大量空气,因此有效 分离其中有效成分(甲烷)和空气成为一 个重要技术问题。 在开采上是否可以先采气后采煤----加大 地表煤层气的开发力度。
各种形式的混合工质MRC循环
复叠循环
1950 1960
N2膨胀等其他循环形式
1970 1980 1990 2000
新型复叠循环
2010 年代
一种三级复叠液化循环
T
Q
三级复叠循环(9个温度级) 三级复叠液化循环Q-T图
一种混合工质内复叠液化循环
T
液化负荷曲线
制冷曲线
Q 混合工质内复叠循环 混合工质内复叠液化循环Q-T图
各温区目前的制冷技术
z z z z
极低温温区
氦减压、稀释制冷、磁制冷……
低温温区
各类低温气体制冷……
深冷温区
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各类气体制冷……
普冷温区
蒸汽压缩节流制冷、吸收制冷……
能源需求背景
2004年 消耗量 煤炭 石油 20亿吨 3.5亿吨 占比例 >67% 17% 2% 2020年 消耗量 23-24亿吨 4.5-5.2亿吨 2-2.2千亿米3 占比例 60% 25% 8%
z
低温技术在能源领域可能开辟的课题(二)
z 接近零蒸发的储液装置的研究和开发 z 超级活性炭使用和开发 z 焦炉气中氢的回收 z 冷能利用 z 能源是使用中的废弃物的处理(CO2处理) z 等等
谢 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415 亿米 天然气
天然气比重将会迅速增加!! (目前国际平均比例约24%)
我国的能源问题
z z
我国的能源问题极为紧迫----将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能源形势----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化石能源(煤炭、石 油、天然气)仍将是一次能源的主体
煤炭----洁净利用和派生资源(煤层气、炼焦气)的利用 石油----国内挖潜、国外进口 天然气----会有快速发展
煤层气资源的分布
从资源地域分布上看,煤层气与天然气资源有良好的互 补性,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而煤层气资 源则分布在中部地区和天然气缺乏的东部地区,其中华北 地区煤层气约占总资源量的62%。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进 一步优化,到2020 年,常规天然气将有~220 亿m3供需 缺口,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成为天然气的战略补 充能源。
一种N2膨胀液化循环
T
液化负荷曲线
制冷曲线
Q N2膨胀液化循环 N2膨胀液化循环Q-T图
现有液化循环的技术经济特征比较
循环 效率 技术复杂程度 及可靠性 系统十分复 杂,可靠性低 系统简单,可 靠性高 流程较简单, 但是膨胀机可 靠性较差 一次投资 成本 高,系统 部件多 低 较高
复叠循环 随着温度级数增 (Cascade) 加,效率增加 混合工质循环 高,优化混合物 MRC 浓度 N2膨胀循环 效率低,随着增 加膨胀级数,效 率有所提高
单级N2膨胀循环同单级纯工质节流循环一样不适合分布温度热负荷的冷却!! 除非采用多级膨胀方式,如同多级复叠节流循环一样。
各种循环的最佳结果比较
方式 比液化器 (升/度) 串联型 4.73 混合型 4.6 氮预冷 膨胀机 4.27 单机混 合制冷 5.62
计算条件 天然气组分: N2/CO2/C1/C2/C3/C4/C5 摩尔组成(%):1.5/2.2/85.1/6.5/3.0/1.2/0.5 环境温度:300K 初始气压温度 :298K 初始气压力:6.0MPa
一种煤层气分离液化装置示意图
原料气 空气
冷量回收
LNG
制冷机组 z 复叠循环 z N膨胀预冷循环 z 新型复叠循环 z 高压节流循环
天然气液化循环及发展趋势
国际上目前采用最多的循环是混合工质液化循环MRC, 其中不同公司采取不同的流程布置形式。但是核心是丙烷预 冷的MRC循环。
循 环 占 有 量
制冷与低温工程 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
周 远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2005年11月
制冷与低温工程的温度范围
水 沸点 水 三相点
~230 ~180
甲烷 沸点
111.7
氮 沸点
77.4
氢 沸点
20.4
氦 沸点
4.2
373.15 273.15
深冷 普冷 室温 单级蒸汽 双级复叠下限 压缩下限
低温
极低温
涉及杂质固相析出,堵塞低温通道,相关研究 积累很少。
z 煤层气液化分离中的安全问题
低温下,甲烷等可燃物系的安全浓度范围及安 全措施研究。
低温技术在能源领域可能开辟的课题(一)
作为储能的选择之一 氢的高效储存、运输和使用中的安全问题 z 作为能源之一的天然气的储存、运输 大型液化天然气储槽设计、制造、运行中的科 学和技术问题 z 高效液化天然气、氢的新方法 磁制冷 新的磁制冷循识、工质 热声制冷 热声发动机配合单级制冷机已达到30K z 未来的核聚变装置
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
K
天 然 气 液 化 100K 高 低 温 医 疗 空 调 、 冰 箱 红 外 器 件 高 温 超 导 器 件 冷 却
K
大 型 科 学 仪 器 ( 核 聚 变 、 加 速 器 冷 中 子 源 ) 低 温 超 导 ( MRI、 强 磁 场 )
低 温 极 端 条 件
深 冷 冰 箱 、 生 物 保 存
高真空冷阱 环境试验没备
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 (核心技术)
真空冷干机
工业尾气分离回收
已完成研发的工作 正在中试的工作 正在研发的工作
低温分离技术尚存在的科学问题
z 复杂多元混合物系多相流动和传热特性
大沸程混合物系的两相传热和流动问题是一个 工程热物理学科中的基础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z 复杂混合物系气、液、固相平衡特性
现有分离技术比较
低温分离 效率 适用规模 技术成熟程 度 初投入 安全问题 经济性 优缺点 高 大、中、 小(从数百 万-数十米3/小时) 高 中 较安全 很好 产品可以是液或气 可同时解决分离和贮运 产品仅可是 气 产品仅可是 气 膜分离 低 小 低 高 变压吸附 低 中、 小(万米3/ 小时以下) 中 低 脱附过程可能 存在安全性屏障
¾由采煤工作面打预抽孔 ----井下煤层气,俗称瓦斯气:甲烷平均含量约为50% 组分 变化范围 平均值 CH4(%) 30--70 50 N2(%) 15--45 35 O2(%) 4--11 9 0.5 1 H2(%) CO2(%)
开采和利用状况
一直未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我国的煤层气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 不仅是能源问题,而且关系到作为我国第一大能源---煤炭生产的安全和环境问题。
z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数十年研究,积累了较强的技术和经验。 深冷混合工质制冷技术及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 技术研发全面进入国际前列。
z
其他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等等
理化所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的应用
超低温冰箱 速冻低温冰箱 天然气液化
煤层气液化、分离 炼焦气分离回收氢 大型化工装置(乙 烯、合成橡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