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习总结Word版含解析
(10)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小结
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基本结构: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为辅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特点 ①农业发达、手工业先进、商业繁盛 ②长期领先世界,明清开始落后于西方3.单元线索 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决定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经济政策反作用于基本结构 ②农业、手工业构成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核心),是商业发展的基础,从而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但受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阻碍▲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1-1.早期(原始、商周)农业a.采集经济到种植经济(南稻北粟;黍稷麦桑麻)b.生活方式:迁徙到定居 c.生产工具:石器、耒耜、青铜农具 d.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到石器锄耕、耜耕 e.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陪土、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后)a.生产工具:石器、耒耜→青铜农具→铁农具 b.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耜耕→铁犁牛耕(基本)c.犁耕技术:春秋末出现→汉代推广(西汉赵过耦犁、犁壁)→隋唐成熟(曲辕犁:犁评、耕犁技术完善)d.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赵过代田法→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南方水田耕耙技术)e. 水利设施:战国都江堰、郑国渠;汉代漕渠、白渠、龙首渠 f.灌溉工具:曹魏人力翻车→唐朝水力筒车→宋朝水力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g.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朝江南稻麦轮作一年两熟、三熟 h.生产方式 ①集体劳作(商周井田制)②个体农耕(小农经济,主要生产方式、基本模式)2.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形成时间:春秋战国)3. 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1-2.夏商周:井田制 ①性质:土地国有制(名为国有,实为贵族或国王所有制)②特点:形同井字;与分封制结合,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并交纳贡赋,不得转让与买卖;奴隶集体劳作,产品归奴隶主所有 ③崩溃标志:前594年春秋鲁国“初税亩”(内容、实质)④崩溃原因:春秋战国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4.联系拓展1、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2、井田制瓦解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关系3、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关系4、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①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确立 ②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诸侯争霸,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③思想:百家争鸣1①根本:铁犁牛耕使生产力迅速提高 ②直接:私田大量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特点 生产工具简陋,技术水平较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要为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租税,仅一小部分进入市场)④落后性: 影响积极: ②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①分散性: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③封闭性: ①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②是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③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亦是中国封建社会缓慢发展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消极: 明清时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社会进步 有利因素: ①农民拥有一定生产资料和自主权,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人多地少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③政府重视(重农抑商)④社会统一,政治清明 ⑤人民勤劳与智慧不利因素: ①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天灾人祸能力差 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保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战国以后 ①是封建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明清阻碍社会进步 ②是土地兼并的根源封建土地 私有制 (基本) 均田制(北魏、隋唐):背景、目的、内容、作用 屯田制(曹魏)封建土地 国有制 直接原因:春秋鲁国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合法性、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主要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 影响: 原因: 后: 1-3.战国以后:产生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5.土地兼并a.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 .实质: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 c.影响 ①农民失去土地,破坏小农经济,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②社会矛盾激化,动摇封建统治 d.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①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制定占有土地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②明朝: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多寡征税 e.作用:鼓励了农民垦荒,但不能杜绝土地兼并▲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代表性的手工部门2.古代手工业发展概况①夏商周以青铜铸造为代表,官府垄断。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学习总结
单元学习总结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二、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经济1.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①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②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
③特点: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4)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5)影响①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②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③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主要原因。
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①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
②春秋战国以后,“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形成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的格局。
a.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b.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其中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高中历史同步导学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学案: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_word版有答案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解析:根据所学刀耕火种是最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而不是春秋战国以来,故A项错误;最早的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我国古代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仍然是原始时期,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耒耕耜耕同等石器锄耕,故D项错误。
答案: C2.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国家赋税过于繁重B.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C.自然经济雏形显现D.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解析: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但不能反映国家赋税过于繁重,故A项错误;“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与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表述不符,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强调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与此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从侧面反映出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故D项正确。
答案: D3.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A.井田制B.分封制C.均田制D.郡县制解析:商朝甲骨文只能研究商朝或商朝以前的制度,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根据材料“甲骨文中的‘田’字”的形状特征得出可以用于研究井田制,故A项正确;与“田”字有关的是土地制度,分封制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到唐朝前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战国时期秦国以及秦朝以后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 A4.《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
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知识总结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1)耕作农具:“刀耕火种”(或火耕)——“石器锄耕”(或“耜耕”)——铁犁牛耕(主要方式)原始社会时期: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盛行二牛抬杠的耦犁法。
东汉——使用一牛挽犁。
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2)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二)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①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②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这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③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土地私有制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三)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在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单位,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延续的重要原因。
(2)特征: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分工简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易混(错)警示】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学习总结
2.基本特征 (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 (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 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3)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到南的转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 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4)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中国古代工商 业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解答技巧 (1)直接对应法 适用于题干与正确选项间有必然联系,只通过题干信息经过推 理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其他干扰项不是正确选项的变式,其他 选项通过所学知识即可排除。 (2)题肢对比法 适用于多个被选项都与题干有一定的关系,在诸多被选项中通 过比较,得出一个最适合本题题干的正确选项。此种情况的答 案之间有较强的迷惑性。要认真比对和甄别。
点 贯穿于
商
封建统 生产,
整个封
治 甚至危
建社会
及政权
统治
对国内 在封建社会前 市场进 期对古代农业 行严格 发展有利,对 的监管 农业文明的成 和控制,就有一定影响; 对商人 后期阻碍了生 地位和 产力的发展和 势力进 资本主义萌芽 行压制 的成长
首先是由自
然经济的自
防范外 给自足特点
来殖民 所决定的;
2.途径 (1)手工业者扩大生产规模,雇人进行商品生产。如在苏州和杭 州,机户开设“机房”,雇人经营,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雇佣关系。 (2)富有商人打入生产领域,直接雇人组织商品生产。如在棉 纺织业中心松江,出现“暑袜店的店主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 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 两者的不同是机房属于集中的商品生产,暑袜店进行的经营是 分散的商品生产;相同之处是机户或店主与生产者的关系都是 雇佣与被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关系。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一、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和特点1.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小农经济是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以种植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精耕细作是农业技术的主流。
2.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手工业生产技术高超且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产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民营手工业到明清时期日益兴盛;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地区.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产生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汇票的柜坊和飞钱及纸币很早出现;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同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官营商业和专卖制度长期存在,商人政治地位低下。
4.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特点: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手工业和商业处于农业的从属地位;历代王朝都不同程度地对私有土地实行管理,以稳定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工商业发达,并在明清时期以此为基础,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府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共性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古代商业(商品经济)
时期
发展状况
春秋战国 商业繁荣
表现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秦汉
发展艰难
开始重农抑商
隋唐 两宋
元 明清
商业发展 空前繁荣
商业繁荣 城镇商业繁荣
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柜坊、飞钱问世; “扬 一益二”; 外贸港口广州
交子;商税成为主要财源;市的发展打破时 间、空间的限制;出现商业名镇;话本、词 的盛行;《清明上河图》
▪ 3.对外开放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
放区——内地 ▪ b、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
▲改革开放的阶段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 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 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 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 入新阶段的标志;
▪ ③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成为中国90年代 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形成和发展
▲形成和发展历程
▪ 1、新航路开辟——雏形开始出现 ▪ ①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②过程 ▪ ③影响 ▪ A、对世界 ▪ a、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 b、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 B.对欧洲 ▪ a、引发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
制;
▪ 4.评价
▪ ①积极: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保障了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 利;
▪ ②消极: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 的客观规律;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新经济政策(1921—1924)
▪ 1、背景 ▪ (1)连年战争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经
必修2 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总结
【中外关联·横向链接】 链接一 宋朝的商业革命和西方的商业革命的不同 1.从发展水平看,宋朝的商业革命仍然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没有进一 步推动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的产生;西方的商业革命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 瓦解,促进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 2.从范围看,宋朝的商业革命由于专制制度的阻碍,工商业的发展仍受重农 抑商政策的制约,对外贸易仍以官方贸易为主,官营手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国内市场比较狭小;西方的商业革命已形成区域性贸易市场,使世界市场的雏 形出现,推动了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出现股份制、银行等经营现象。
交子( A )
富者“不能偿所负”才出现商业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纠纷,故 B 项错误;题干没有体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现富商地位的提高,故 C 项错误; 交子产生于蜀,题干没有体现出 交子在全国的流通,也没有涉及 经济重心的南移,故 D 项错误。
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热点考向三
8.(2015·高考全国卷Ⅰ)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 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 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
中国古代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 政府不鼓励海洋开发,故 A 项错误; 宋代受理学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 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业收益的增加,故 C 项错误;国家 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土地 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
无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
热点考向一
3.(2015·高考全国卷Ⅱ)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
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学习总结 Word版含解析
学案5单元学习总结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二、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经济1.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①有利因素a.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b.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②不利因素a.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b.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
(3)特点①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②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③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
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⑤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4)影响①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②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③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主要原因。
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①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
②春秋战国以后,“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形成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的格局。
a.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b.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其中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重难点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重难点知识解析一、全面认识小农经济:1、形成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以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特点:①自给自足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男耕女织。
③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与合作。
④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苛政、土地兼并等)的能力差。
⑤落后性:生产工具简单,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3、发展的有利条件:①铁犁、牛耕的普及,各种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在生产上有很大的的自主权,并且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校高的积极性。
③由于规模小,耕作技术的推广较为便利。
④历代政府为保证财源比较重视农业的发展。
4、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①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规模小,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害,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入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
5、圭寸建统治者重视小农经济的原因:①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也是封建王朝的兵源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②农民的长期斗争使统治者认识到,解决好农民问题是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的大事。
6、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小农经济一般指自耕农经济,其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是商品经济的对立面;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进取性。
小农经济产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自然经济主要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小农产生于春秋战国,自然经济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学习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学习总结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模式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经济重心化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实行“闭关锁经济政策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经济1.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①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②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
③特点: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4)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5)影响①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②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③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主要原因。
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知识梳理-精选教学文档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 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耕作工具原始农具:木制的耒耜(lěi sì)和石锄、石犁——生产力低下。
铁犁牛耕: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推广到中原地区,体现了生产力的提高,牛耕属于农用动力革命。
曲辕犁(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农具成熟。
2.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灌溉工具曹魏的翻车;唐朝的筒车;宋朝的高转筒车;明清的风力水车。
3. 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 井田制: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西周的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2) 封建土地私有制: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农民承担沉重的徭役和赋税,极易破产。
4.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 产生原因:(根本)铁农具的出现、牛耕的逐渐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 含义(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的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 地位:自然经济在我国的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精耕细作则是这一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1. 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集中生产。
凭借政府的权力,集中大量优秀工人,生产不计成本,采用上等原料,故产品大多美观,主要供应官府和贵族,不供应市场。
官营手工业一直在世界占据领先地位。
2.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制瓷和纺织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 冶金:冶铜——商周是繁荣时期,后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是杰出代表。
冶铁:西周晚期,铁器出现;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工具);魏晋南北朝出现了灌钢法,使中国钢铁冶炼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水平。
(2) 制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唐代形成南青(越窑)北白(邢窑)两大系统;宋代瓷窑遍布,出现五大名窑(哥窑、汝窑等);元代开始出现青花瓷;明清:明代宣德年间的珍品青花瓷、开始出现彩瓷;清代出现珐琅彩。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知识梳理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 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耕作工具原始农具:木制的耒耜(lěi sì)和石锄、石犁——消费力低下。
铁犁牛耕: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推广到中原地区,表达了消费力的进步,牛耕属于农用动力革命。
曲辕犁(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农具成熟。
2. 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灌溉工具曹魏的翻车;唐朝的筒车;宋朝的高转筒车;明清的风力水车。
3. 理解古代中国根本的土地制度(1) 井田制: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西周的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2) 封建土地私有制: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农民承当沉重的徭役和赋税,极易破产。
4.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根本含义(1) 产生原因:(根本)铁农具的出现、牛耕的逐渐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实立。
(2) 含义(特点):以家庭为消费、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消费主要是为满足自家根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的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 地位:自然经济在我国的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社会消费的根本形式,精耕细作那么是这一经济的根本特征。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开展1. 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展大作坊集中消费。
凭借政府的权利,集中大量优秀工人,消费不计本钱,采用上等原料,故产品大多美观,主要供给官府和贵族,不供给市场。
官营手工业一直在世界占据领先地位。
2. 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制瓷和纺织部门获得的主要成就(1) 冶金:冶铜——商周是繁荣时期,后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是出色代表。
冶铁:西周晚期,铁器出现;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时,杜诗创造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工具);魏晋南北朝出现了灌钢法,使中国钢铁冶炼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程度。
(2) 制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唐代形成南青(越窑)北白(邢窑)两大系统;宋代瓷窑遍布,出现五大名窑(哥窑、汝窑等);元代开场出现青花瓷;明清:明代宣德年间的珍品青花瓷、开场出现彩瓷;清代出现珐琅彩。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2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小结新人教版必修2考纲目标课标要求目录教材内容精解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三个版本的共性三个版本的主要差异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关于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都介绍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历程◎关于水利建设,都提到了古代部分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坎儿井等◎关于小农经济,都介绍了古代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或自耕农生产生活的艰辛、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负担等情况◎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人民版指出:“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岳麓版指出:“‘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
”人教版指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岳麓版单独用一课时的篇幅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人教版介绍了古代的耕作方法(如垄作法)和耕作制度(如一年三熟制)◎人民版介绍了古代农民沉重的赋税和力役情况、有关水利和农学著作手工业的发展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历程:①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②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③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④明朝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古代手工业主要部门和发展概况:①丝织业、棉纺织业:元代黄道婆对改进棉纺织技术做出了较大贡献。
②冶金业、冶铁业: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达到很高的水平;春秋时期人工冶炼铁器。
③陶瓷业:古代陶瓷业的发展历程◎人民版介绍了汉代田庄中的手工业情况、“工官”状况和三服官的职责,还介绍了“匠户”在唐、宋、元及元代以后的发展演变历史◎人教版把民营和家庭手工业统称为民间手工业◎岳麓版在介绍古代金属冶炼业时,提到了“青铜时代”这一概念,以及金属冶炼业所用燃料的变化情况;在介绍丝织业时,提到了“唐代出现的缂丝技艺”;在介绍棉纺织业时,提到了“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
高一历史学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艺术生专用)★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基础知识填空:一、农业(一)发展原因:①生产力水平提高;②生产关系调整;③有利的社会环境;④有利的地理环境;⑤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对前代的继承(1)产生原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生产力的提高;封建__________ 确立重农政策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封建剥削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
(2)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3)评价:①肯定: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生活比较稳定;小农经济是国家___________主要来源,是封建统治的基础②不足:具有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封闭性和脆弱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易受到天灾。
战争威胁)近代以来成为阻碍资本主义_________成长主要原因(四)土地制度1、演变:(原始)氏族集体所有制—→(奴隶)____________制—→(封建)封建土地___________2、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1)成因:①生产力的提高。
如_________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②生产关系的调整:赋税制度改革和变法。
如战国时期秦国的__________变法等(2)来源:转化;赏赐;垦荒;但最主要的是土地__________3、土地兼并(1)原因:土地私有制(根);封建经济发展(主)(2)解决:均田和限田;鼓励垦荒(3)影响:①土地利用率高,形成_________耕作方式;②土地开垦增多,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③引起经营方式的变化:(明清时期)租田制日益普遍化,农村劳动出现▲(五)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地域:形成‘南稻北粟’两大中心;②经济结构:以___________手工业为主,家庭手工业为辅(即男耕女织)③耕作方式:借助牛耕技术的提高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而形成主要的耕作方式是______________④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经济;⑤土地制度:基本形态是封建土地私有制。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
2018秋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秋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秋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主题时空线索串联][主题发展历程纵览]一、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时期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农业起源(1)最早培植水稻和粟(2)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3)工具有石、木、骨器(4)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夏商周奠定农业社会基础(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战国传统农业形成(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2)生产技术:注意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4)经济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从秦汉至宋元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1)耕作方式:牛耕普及(2)生产工具:出现耦犁、耧车、曲辕犁等(3)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技术(4)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出现翻车、筒车等工具明清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5单元学习总结
网络•构建区
知识•总结区
'线索梳理
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X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水利灌溉的发展
原始农业石丿J、石斧刀耕火种水稻、粟
商周
耒耜和石锄、石犁
(少量青铜农具)
开沟排水、除草
培土、沤制肥
料、治虫火害
粟、稻、黍、
稷、麦、桑、
麻
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垄作法都江堰两汉耦犁,出现犁壁
代田法、一年一
熟
漕渠、白渠、
龙首渠魏晋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耕
耙技术
翻车隋唐曲辕犁筒车
宋朝咼转筒车
纲举目砥一目了然
卫重点阐释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1•小农经济
(1) 形成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 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①有利因素
a.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b. 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 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②不利因素
a.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b•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
(3) 特点
①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②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③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
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⑤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4) 影响
①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
的经济基础。
②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③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主要原因。
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 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①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
②春秋战国以后,“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形成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的格局。
a.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
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b•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
品。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其中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家庭手工
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③自秦汉时期开始,“男耕女织”这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已趋向典
型化,成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基础,这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根本特征。
(3) 部门众多,长期世界领先,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中国古代的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等许多行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途径及特点
1.条件
(1) 发达的农业。
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
供了充足的原料
(2) 发达的手工业生产。
明中期以来,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
一批熟练工人。
(3) 发达的商业。
一批大中城市的兴起,农产品、手工业品广泛投入市场,以及明中期以
前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
(4) 充足的货币。
大量的货币投入流通领域,到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途径
(1) 手工业者扩大生产规模,雇人进行商品生产。
如在苏州和杭州,机户开设“机房”,
雇人经营,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2) 富有商人打入生产领域,直接雇人组织商品生产。
如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出现“暑
袜店的店主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
两者的不同是机房属于集中
的商品生产,暑袜店进行的是分散的商品生产;相同之处是机户或店主与生产者的关系
都是雇佣与被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关系。
3•特点
(1) 从行业和区域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纺织行业。
(2) 从表现看,主要是苏州丝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形成雇佣
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 从程度看,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出现在个别地区的个别行业,是十分微弱的。
(4) 从地位看,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朝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以前,长期处于萌芽状态,其
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方法•探究区
蘇竦方进事半功倍【典例分析】(2015广东文综,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 资本主义的萌芽
C. 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 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二定时空:明代江南。
三抓关键:掌握小农经济这一概念。
第二步:析选项
答案A
高分策略指导一一概念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解读
概念型选择题是指对历史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的选择题。
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
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题干中常见的提示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 “特点是”“最准确的理解是”等。
这类题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等。
这类题目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历史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三是隐形概念类,即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需要运用历史概念。
解答技巧
解答此类选择题多运用以下方法:
(1)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概念的时间和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
(2)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就要被淘汰。
(3) 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4) 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