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 窦娥冤1-人教版
《窦娥冤》教案(人教版必修四)
语文:1.1《窦娥冤》教案(人教版必修四)一、教学目的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败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二、教学重点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三、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唱词、科白四、教学方法诵读、解析、鉴赏五、教学过程[一]点拨——元杂剧知识1、构成要素:唱词:①宫调、曲牌。
②韵文科:戏剧动作的总称。
白(宾白):①对白;②独白;③旁白;④带白。
2、形式:四折(四幕)一楔子(序幕)。
3、角色:末(生;外末─老生;正末─小生。
扮演剧中主要男性人物角色。
)旦(正旦;卜儿─老妇人。
扮演剧中主要女性人物角色)净(大花脸。
扮演剧中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物异之点的男性人物。
)丑(小花脸;二花脸;三花脸。
扮演剧中男性次要人物角色。
这些人物有的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有的奸诈可恶,吝啬卑鄙。
)[二]、点拨——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元代大都人,约生于十三世纪初叶,卒于十三世纪末,比莎士比亚早出生三个世纪。
他一生共创作了60多个剧本。
比莎士比亚多出将近一倍。
关汉卿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悲剧,写得一腔怨气喷如火,感天动地惊鬼神;他的喜剧,写得嘻笑怒骂多辛辣,妙趣横生满屋春;他的历史剧,写得历史人物如再现,豪气逼人真雄健。
郭沫若说过,关汉卿能够“爱人民之所爱,憎人民之所憎”。
他的杂剧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又关于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赋予他所肯定的人物以理想的光辉,表达出人民的美好愿望。
[三]、概括情节1、了解全剧剧情2、概括情节(先读后议)【明确】(一)绑赴刑场──指天斥地┏1、绕过后街怕见婆婆(二)婆媳告别┃2、婆媳见面补叙原委┗3、婆媳离别悲声动地┏血浅白练┏1、指天发誓┃六月飞雪(三)刑场受戮┃┗亢旱三年┗2、誓愿应验【作业】选出不同类的项1、A、外;B、正旦;C、净;D、监斩官。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 1窦娥冤优秀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1 窦娥冤从容说课《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本文教学要在整体把握全剧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高潮部分第三折,要扣住情节发展的顺序,弄清作者是如何刻画窦娥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的。
对【滚绣球】及三桩誓愿要仔细体味,认真研究,学会辩证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其人物性格中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从而深刻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法制的腐朽性。
对【滚绣球】一段,要反复吟诵,力争会背会默写,并从深层含义上去理解、把握。
本文将采取活动式、探讨式、鉴赏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拟定三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背景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主要矛盾冲突,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源。
第二课时:重点欣赏高潮部分第三折的一、二场戏,通过表演带动气氛,鉴赏曲词,分析人物。
第三课时:分析第三折的第三场戏,解读戏剧主题,品味关汉卿的“本色化”戏剧语言。
教学重点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2.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
3.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
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透过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2.实践活动,通过表演激发兴趣。
3.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连续剧吗?生(齐声)喜欢。
师当你看的连续剧中的主人公以悲剧告终,你们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生老师,当我看到心爱的主人公死去时会很痛苦,仿佛世界一夜之间变得灰暗了,心情一下子低落到了极点,甚至会痛哭流涕。
生老师,我倒不会那么投入,因为我会提醒自己那仅仅是一部戏,但我会思考悲剧后面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窦娥冤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背诵《窦娥冤》第 三折
作业形式:个人或小组完成, 提交电子版或纸质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业要求:理解剧中窦娥的冤 屈和反抗精神
作业评价:教师批改,学生互 评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 特点及其典型意义
掌握《窦娥冤》的思想内 容和艺术特色
理解剧中的语言特色和修 辞手法
探究剧中所反映的社会现 实和人文精神
难点
理解《窦娥冤》的剧情和主题
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掌握剧本中的语言技巧和表现手法
理解剧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为新课导入做好铺垫。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 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四教案《窦娥冤》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添加标题
Part Two
添加标题
Part Three
添加标题
Part Four
添加标题
Part Five
添加标题
Part Six
添加标题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窦娥冤》的剧情和人物关系 理解剧中窦娥的冤屈和反抗精神 分析剧中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读、 讨论、表演等形式深 入理解《窦娥冤》的 剧情和人物形象。
指导学生运用文学鉴 赏的方法,分析作品 的主题、语言特色和 艺术手法。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一、整体把握1.主题及其进步意义剧中的主要人物是窦娥,她善良,本分,相信天理和官府,她的含冤被斩,是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各种流氓犯罪行径,尤其是对官府草菅人命的控诉;她被斩前质疑、责骂天地,为申明自己的冤屈又许下三桩誓愿,则表现了她不屈的反抗精神。
剧作强调了官府的反动本质:视人命如草芥,滥施淫威,不能替百姓伸张正义,反而成为流氓恶棍的帮凶,置无辜的百姓于死地。
剧中楚州太守桃杌是造成窦娥冤案的关键人物,他是地方官员的代表。
他说自己是“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并且一见到告状的就下跪,说什么“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他不分青红皂白地对窦娥动用大刑,因为他相信:“人是贱虫,不打不招。
”贪图钱财,而百姓的性命在他眼里如虫豸一般,他哪愿意动心思查清楚案件呢!窦娥在临刑前唱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就表现了对官吏们反动本质的深刻认识。
2.情节和结构本剧是元杂剧中情节和结构最讲究的作品之一。
剧作里,窦娥和张驴儿、桃杌的冲突与斗争是主要情节,那些和主要情节没有太大关系、却是人物活动的重要背景的情节往往由人物台词交代出来,而没有直接加以描述。
比如楔子和第一折之间剧情的时间跨度是十三年,这期间在女主角窦娥身上发生了不少事情:随蔡婆搬到山阳县住,十七岁时和丈夫圆房,两年后丈夫病逝,服孝将近三年。
在引入主要矛盾上,作者也显示出非凡的功力。
第一折里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赛卢医,他的说白告诉我们他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蔡婆马上要来讨账,他打算杀掉她。
这样从一开始人们就被带入紧张的戏剧氛围中。
3.人物形象窦娥基本的性格特征是善良,安分守己,有主见,刚强,她的反抗精神是在外界迫害下激发出来并迅速高涨的,是人物性格合理的发展。
善良,安分守己:对于自己凄苦的身世,年轻守寡的窦娥以为这是命中注定的,为了来世的幸福,她要侍养婆婆,为丈夫服孝,听婆婆使唤。
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善良与安分。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课文,欣赏作品的语言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赏析悲剧艺术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主人公窦娥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的性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作品的语言,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
【难点】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课时安排设置2课时教学,本教案为第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很多人在自己蒙受冤屈的时候常常感叹说:“真是比窦娥还冤哪!”那么,窦娥是什么人?她因为什么受冤?冤到了什么程度?今天我们就来鉴赏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
(教师板书课题。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1.课前布置学生排演《窦娥冤》课本剧,学生表演课本剧,其他学生欣赏。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本剧的故事梗概。
明确:父将窦娥来抵债——蔡婆讨债赛卢医——恶人赖债害人命——张驴儿父子救蔡婆——父子逼人成婚配(窦娥不从)——张驴儿设计害蔡婆——张福食毒归西天——张驴儿逼婚挟窦娥(窦娥不从)——张驴儿诬陷告州官——昏官不查定娥罪——窦娥刑场发誓愿——三桩誓愿皆应验。
(三)深入研读学生四人为一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8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窦娥一生有哪些不幸遭遇?2.戏剧一般是通过制造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而戏剧冲突一般有三类:人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
那么本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属于什么类型?3.窦娥之“冤”表现在哪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4.从窦娥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元代什么样的社会状况?明确:1.(1)三岁丧母;(2)父女分离;(3)丧夫打击;(4)流氓欺压;(5)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2.人与环境(社会)的冲突。
3.(1)流氓恶棍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2)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被判以死罪。
1窦娥冤-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窦娥冤-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课程目标
本节课程主要涉及到古代传说中的故事——《窦娥冤》,通过学习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学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精神。
学习内容
•理解《窦娥冤》的主要情节
•探讨中国传统文学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叙事技巧的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
1.窦娥的形象塑造和其对文学作品的贡献
2.传统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与意义
3.叙事技巧与文学审美的关系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
教师通过讲解古代传说《窦娥冤》的背景和主要情节,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二步: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分组或个人阅读《窦娥冤》,思考窦娥的形象塑造,从文学角度入手剖析窦娥的形象对文学作品的贡献。
第三步:课堂探讨
教师引导学生就古代文学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及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叙事技巧的运用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第四步:小结与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程进行小结和总结,点评学生讨论的内容,强调要善于运用文学知识去观察和解读事物。
课后作业
学生可自行选取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叙事技巧。
并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窦娥冤教案(5篇)
窦娥冤教案(5篇)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壹五部。
《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绍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1《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文本、合作探究、比较阅读的方式,分析窦娥形象,思考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探讨文章主旨。
【教学重难点】分析窦娥形象,探讨文章主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根据提示猜一猜下面文字描写的是鲁迅先生哪部作品中的哪个主人公?她是旧中国农村普通劳动妇女、童养媳,在小她十岁的丈夫去世后曾逃到鲁镇做工;后来被婆婆转卖到山里;在第二任丈夫伤寒病逝儿子被狼吃掉后重回鲁镇,因改嫁而处处受歧视,精神崩溃,乞讨为生,死在新年的祝福声里……对,她就是《祝福》中的祥林嫂。
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却被礼教束缚被黑暗的社会吞噬。
元代最伟大的剧作家关汉卿也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悲剧女性形象——窦娥,今天我们来学习《窦娥冤》,让我们一同走进剧本,品读经典。
1二、检测预习。
(请同学们回答学案上的预习检测题)1、本文出现的角色有卜儿蔡婆、冲末窦天章、正旦窦娥、净赛卢医、副净张驴儿、孛老张驴儿父亲、孤桃杌、外末监斩官。
2、为窦娥制作一张简要的年谱,包括发生的主要事件和生活状况(不幸遭遇):3岁:丧母 7岁:父女分离\做童养媳17岁:成亲约18岁:守寡20岁:含冤被斩小结:由此可见,窦娥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
(为了解学情,学生可自由回答,教师给出参考答案并板书关键词。
)三、分析形象。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那么,窦娥身上有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呢?学生活动1、快速浏览文本并思考哪些地方最能反映窦娥的形象特征,请在书上划下来并尝试概括其性格特点。
2学生先思考,圈划,然后直接展示。
学生可能会答出:善良、美丽、孝顺、忠贞、安分守己、坚强、倔强、正直、反抗……教师及时评价并简单板书,不要急于下结论学生活动2、思考下面问题,然后分组交流。
(1)窦娥为什么坚决不愿意嫁给张驴儿?(她是不是和祥林嫂一样仅仅是自觉维护“一女不嫁二夫”的封建戒律?)学生思考。
如果学生不知如何作答,引导学生读文中重点句子:(一)a.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代盛江【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2、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3、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2、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语设计]同学们相信不相信六月能下大雪?咱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京剧《窦娥冤》就是讲的与此有关的事。
《窦娥冤》是关汉卿创作的著名悲剧,它属于京剧。
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这实际上是由地方戏曲演变出来的,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出现。
今天我们共同赏析的《窦娥冤》就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简介]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
其中,《窦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侯,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新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上走![元曲简介]1、元曲的分类:①、散曲:a、套数(散套)b、小令②、剧曲(杂剧)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窦娥冤》教案设计
窦娥冤(必修四)关汉卿鱼嘴高中陶正会撰写基本构想真正本色的语文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而是学生的学堂,把学习的主动权、思考权真正交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诵读、品析、积累,允许学生提问,允许课堂争辩,允许异样的声音,注重方法指导、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
学习中国古代戏曲之代表力作《窦娥冤》,采用目标式和问题式教学,这样能让学生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
目标一:积累中国古代戏曲有关常识和元杂剧的体裁特点;目标二:读懂剧本。
标题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问题:窦娥的“冤”是什么?“冤”是如何造成的?冤”是如何感天动地的?“冤”揭示了什么?通过提问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注意力和思考力。
目标三:评价戏剧人物。
主要分析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目标四:品析戏剧语言,鉴赏艺术手法。
主要品析曲词,透过曲词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领略古代戏曲迷人的艺术魅力。
目标五:人生启迪。
启发学生学习关汉卿和窦娥的坚强不屈、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直面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积极向上。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2、把握剧情结构,弄清杂剧内容,分析人物形象3、鉴赏品味关汉卿本色的戏曲语言。
4、鉴赏夸张和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梳理,把握剧情,品读精彩段落,分析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理解本色语言和浪漫主义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窦娥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体会其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的人格。
【教学重点】把握剧情,分析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探究戏剧主题。
【教学难点】品味关汉卿本色的戏曲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常识。
2、把握剧情,探究戏剧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王国维推崇《窦娥冤》为“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宋元戏曲考》)称赞关汉卿为“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宋元戏曲考》)。
这么高的评价,凭什么?从本堂课开始我们用自己的眼光来欣赏《窦娥冤》,去感受戏剧大师关汉卿的艺术魅力。
《窦娥冤》教案设计3篇
《窦娥冤》教案设计3篇《窦娥冤》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了解全剧剧情,了解课文节选部分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训练点1.分析剧作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
2.以《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曲词为重点,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
3.鉴赏剧中“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了解超越现实的夸张和想象对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和体现剧作浪漫主义特色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渗透点了解元代的社会现实,认识剧作抨击社会的反封建主题。
(四)美育渗透点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二、学法引导1.抓住戏剧冲突,理清情节结构,总体上把握剧本内容。
2.反复诵读[滚绣球],了解窦娥指斥的对象和她表达的感情,从中可以分析出,这一曲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相当深刻的概括,是窦娥以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的集中表现。
诵读第二部分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几曲,了解窦娥性格的另一面——善良。
诵读第三部分的[耍孩儿]、[二煞]、[一煞],进一步了解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
3.诵读典型片断,鉴赏语言特色,如婆媳诀别时的对话,凝练而又不失准确。
又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
诵读三个场面的主要曲词,比较分析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语言色彩和节奏的不同:第一场,指天斥地,语言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第二场,与婆婆诀别,哀婉凄惨、徐缓低回;第三场,发下三桩誓愿,感情如火、慷慨激昂。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并进而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是教学的重点;后两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窦娥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窦娥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掌握《窦娥冤》的剧情和主题,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窦娥的冤屈和反抗精神,树立反抗不公、追求正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窦娥冤》的剧情和主题,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窦娥的性格特征,探究窦娥冤屈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窦娥冤》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2.背景介绍:介绍元杂剧的背景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3.剧情梳理: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等方式,梳理《窦娥冤》的剧情,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4.人物分析:深入分析窦娥的性格特征,探究窦娥冤屈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全面了解人物。
5.写作特点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窦娥冤》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窦娥冤》所体现的反抗不公、追求正义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布置:安排学生课后阅读《窦娥冤》全剧,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窦娥冤》的剧情、人物关系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教案(1)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教案【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介常识、通读全文具体步骤:一、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同种类、不同角色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套数(散套)1、元曲的分类:散曲元曲小令剧曲(杂剧)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角色:旦:女角色。
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
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5、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三、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窦娥冤》教案4
《窦娥冤》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元杂剧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2 、过程与方法熟读重要曲辞,把握人物个性,体会尖锐的戏剧冲突与浓郁的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吏治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正确认识窦娥的放抗精神。
学习重点及难点:理清本剧中主要的戏剧冲突;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窦娥对天地既斥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历经唐诗宋词的繁荣,元朝以“元曲”这一崭新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辉煌。
“元曲”,一般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以曲辞为主,因而总称为曲。
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段辉煌的时期,杂剧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涌现出了大批戏曲名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二. 元杂剧与关汉卿:1.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
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
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
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
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6篇)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刘运雯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3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赏读法讨论法一.教学导入:在我国古代,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事情的结局都让人觉得凄凉悲惨,但人们都会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加在他们的身上,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虽生不能在一起,但人们让他们死后双双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兰芝和焦仲卿虽被逼而死,但两坟相依,两树相连,也是人们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吧!今天我们又将看到一个凄惨悲痛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古冤案——《窦娥冤》。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角色名称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阅读第三场戏1、窦娥的三桩誓愿分别是哪三桩?其实质分别是什么?明确: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六月飞雪——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三年干旱——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四、课堂小结:前两场戏中,窦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她温顺善良的品格。
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她命运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尤其是最后三桩誓愿,更是窦娥个性的最高展现,是全剧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雷雨》教案教学目的:1 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 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3 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重点和难点: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教学方法:1、预习前指导学生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事件、活动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文,梳理故事情节与人物冲突,品味曲词的抒情性与音韵美;
2.品人,鉴赏窦娥的反抗精神;
3.品文化,理解“天人感应”的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品文,梳理故事情节,品味曲词的抒情性与音韵美;
2.品人,鉴赏窦娥的反抗精神。
教学难点:
品文化,理解“天人感应”的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
概括法、分角色朗读法、讨论展示法、比较归纳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戏剧,尤其是元杂剧非常陌生,加之本文篇幅较长,学习存在一定困难。
教学设想:
采用“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用“品文——品人——品文化”一条线串联起教学环节,用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推进教学进程。
品文环节通过概括梳理故事情节,通过分角色朗读品味曲词的抒情性与音韵美。
品人环节通过讨论展示鉴赏窦娥的反抗精神。
品文化环节通过比较归纳理解“天人感应”的中国传统文化。
追求有审美意味,有文化深度,有诗意语言,有成长效能的语文课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部戏剧,他以社会与生命的双重悲剧震撼人心;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个女性,她以善良和美好的品格感染读者。
鲁迅曾说呢:“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了给人看。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名作《窦娥冤》,一起去感受文学之美、文化之深!
一、品文——故事情节与曲词特点
(一)梳理故事情节
1.一名同学概括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冲突;
2.教师板书人物冲突关系表
窦天章借借赛卢医
亲贷贷
父家帮
女蔡婆凶
婆恩
媳冤杀仇
窦娥张驴儿父子
楚州太守
激烈的冲突(第三折)
过渡问:既然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折,去欣赏《窦娥冤》
的悲剧之美吧。
(二)品味曲词的抒情性与音韵美
1.分角色朗读片段;
过渡问:你觉得哪一部分曲词或念白让你震撼或感动?
2.品味《滚绣球》
(1)齐读《滚绣球》
(2)品味手法:呼告、对比、对偶、感叹、反复、押韵(提醒学生做笔记)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美
直抒胸臆、高亢激越——抒情性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过渡问:从这些曲词、念白和情节中,你品出了怎样一个窦娥?
二、品人——窦娥形象
1.学生自主静默完成对窦娥形象的梳理,要求分点作答,有概括有依据;
2.一生板书展示,学生补充笔记,教师评点;
学生板书:
①善良孝顺,如窦娥怕婆婆受刑而屈打成招,临行前唱《叨叨令》怕婆婆看见自己受
刑而难过;
②正直刚烈,如不愿改嫁张驴儿,情愿见官,大堂上据理力争,宁愿受刑也不愿屈招;
③反抗精神,如敢于指斥天地清浊不辨,敢于责骂官员善恶不分。
3.小结:窦娥除了具备传统女性善良孝顺的美好品德之外,她的正直和刚烈尤其令人钦佩,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敢于指斥天地,责骂贪官,这份勇气、质疑与反抗,更让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过渡问:可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窦娥的三桩誓愿有问题。
在《滚绣球》这支曲子中,她指斥天地的清浊不辨,而在《耍孩儿》《二煞》《一煞》曲子中,她又寄希望于天地为她证明冤情,这种对待天地的矛盾态度说明什么?
三、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朗读《耍孩儿》《二煞》《一煞》;
2.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3.小结:
(1)老百姓对天地主持正义、赏善惩恶的极度渴望,比如“包青天”“海青天”的称呼,在黑暗的现实里,人民见不到一线光明,含冤负屈,所以人民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苍天;
(2)中国人渴望圆满的民族心理,比如《孔雀东南飞》、梁祝的浪漫主义结局,王国维曾说,凡事希望圆满,乃是吾国人之精神;
(3)“天人感应”的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孟姜女哭倒长城、愚公移山的传说,这种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甚至感动了天地,虽然违背科学,却合乎人情,所以本剧全称才叫《感天动地窦娥冤》。
课堂小结:
在文学的世界徜徉,读出美妙与诗意,走进个体的生命,去无限接近他们的灵魂,品出文化的博大与厚重,享受语文带给我们的美丽与思考。
作业:
请找出“圆满的结局”和“天人感应”的其他传统故事,试做比较总结,写一篇随笔。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