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继而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能借助课文提供的内容进行扩展的创作。
3.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教学重点: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难点:学会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父母对巴迪的爱。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读题谈认识。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入这个爱的故事,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课文已经有了认识,这个课题很有意思,你发现了什么吗?(引号、反义词、极端)板书:母亲鼓励父亲批评。
“极了、透了”这两个表示极端的词语更让人觉得悬殊太大了,一个把人夸到了天上,一个把人贬到了极点。
这样一个有意思的题目,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悟,读出味道来。
再读课题。
2.复习交流:介绍作者。
出示课件: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巴德·舒尔伯格是一个怎样的人吗?出示课件:进行补充。
过渡: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还是让我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七八岁的故事吧。
二、品读“童年的故事”导学目标一(独立学习)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母亲的评价、父亲的评价、我的表现…a.谁愿意给大家读读你找出来的语句?b.指名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很用心地读了课文。
如果“童年的故事”变成这样,大家来欣赏一下:老师用简单的语句来概括这个故事,只用上人物的语言描写,忽略其他描写。
可见咱们学习语文,不能只读读课文,了解大致意思就行了,文章中的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慢慢揣摩的。
导学目标二(合作学习)(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品读“童年的故事”。
(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语句,来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过程与方法:借助课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母亲对巴迪鼓励的爱。
德育渗透:知道自己成长的道路上也会有不同形式的爱。
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1.作者作品介绍2.指名朗读题目。
3.师:这些有趣的故事是一位名叫巴德,舒尔伯格的美国著名作家所写,这些书籍在美国十分畅销。
齐读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注意“精彩”和“糟糕”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
4.看看课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交流:引用了人物的语言,意思相反,引发思考课题中引用了母亲的话和父亲的话。
这两句话都是用来评论——(巴迪写的第一首诗)5.总结:其实刚才借助课题,我们就已经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也来试试?学生同桌之间用这样的方法再来重复主要内容。
师:借助课题概括主要内容是一个好方法,二、品读文章,体会情感1.出示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1)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2)语段二: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引导学生抓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谈出体会。
(3)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思考:父亲是什么反应?(关注父亲的语言、动作)我此时的反应呢?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3.总结:作者抓住母亲这样的语言、这样的神态,这样的动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原文及教案【原文】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
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他晚上七点钟回来。
”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眷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
我实在等不及了。
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电影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
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
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我再也受不了。
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
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
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0《山居秋暝》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0《山居秋暝》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秋日的宁静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押韵严格,对仗工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诗收录于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旨在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词。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他们可能还难以深刻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出发,逐步挖掘诗中的深层含义,让学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学会从自然景观中感悟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2.难点:感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美景;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诗文、图片、音效等多媒体的课件。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诗词卡片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这首诗,了解作者背景及诗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山居秋日的美景,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激发对诗文的兴趣。
教师简介诗人王维及其创作背景,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随后,逐句解析诗文,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讲了两种评价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告诉我们,这两种评价都饱含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作者介绍】巴德▪舒尔伯格(1914.3.27—2009.8.5):知名编剧、作家。
他担任编剧的《码头风云》风靡全球。
他的作品有《在滨水区》《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等。
课后作业一、连一连。
篇腼腆誊励版miǎn tiǎn ténɡ lì bǎn piān二、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2.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3.他需要鼓励..。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用加点字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给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篇文章写面对“我”写的诗,母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父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评价里都饱含了他们的_______。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爱有不同种方式。
五、重点段落品析。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表格详案)

20 古诗词三首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
板书: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
(出示课件21)(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
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愁(出示课件22)(2)是的。
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
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失落感、孤独感乌啼---凄凉霜满天-----寒冷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件23)(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考: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板书:对(出示课件24)“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想一想:是什么在陪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的课。
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
《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介绍】王维(701-761,一说699—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753年)的进士。
语文五年级第20课教案:阅读童话故事《青蛙王子》

语文五年级第20课教案:阅读童话故事《青蛙王子》》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童话故事《青蛙王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探究童话故事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教材,并将童话故事《青蛙王子》过一遍。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教师让学生集体听讲童话故事《青蛙王子》的梗概和大意。
(2)教师通过图片或者课件的形式,列出几个与青蛙有关的词语和画面,鼓励学生主动谈论青蛙的形象和特点。
第二步:理解
(1)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型进行分析和理解。
(2)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思考故事的隐含含义,结合故事情节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三步:交流
(1)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汇报,让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
第四步:巩固
(1)教师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和答题任务,让学生巩固阅读技巧,并应用相应的语言知识进行阅读和思考。
(2)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强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课后作业:阅读《青蛙王子》故事原文,并进行相应的阅读练习。
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阅读技巧,还领略了故事的深层含义,提高了自己的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会更加热爱阅读,更加懂得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并在实际中有所应用。
五年级语文20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20课教案五年级语文20课教案五年级语文20课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2、有感情地朗读文中重点刻画武松的有关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的性格。
4、培养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清条理,理解人物个性。
教学难点:1、理解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增强文章生动、形象性的写法。
2、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武松的性格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提醒课题。
课前请学生听《好汉歌》,引入课题师:这是什么歌?(生:《好汉歌》)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生:《水浒传》)师:《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请问同学们书中一共刻画了多少位英雄好汉?五年级语文20课教案2【教学目的】1.认识11个生字。
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体会武松豪放倔强、英勇机智的英雄性格。
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那么是“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理解武松豪放、英勇机智的英雄性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听歌曲,聊水浒1.(播放课件《水浒传》主题曲)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一起唱。
你知道刚刚我们唱的是哪部连续剧的主题曲吗?(《水浒传》)2.《水浒传》塑造了多少位(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一、谈话引入,激趣读文今天咱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武松。
他因何而知名?(在景阳冈上打虎而知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景阳冈》。
拿出手指跟着教师把冈字写一写板书课题:景阳(冈)二、检查预习。
根据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这些字词都是同学们预习单上认为比拟难读难记的字词,你会了吗?指名读。
因为课文是选自古典小说,所以有些字词意思与如今的不一样,你能理解吗?大家在预习时都提了自己的问题,教师整理了一下,大家看看哪些问题,是提的有价值,有程度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原文及教案

第一部分(1-14):写“我”创作的小诗得到了母亲“精彩极了”的表扬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
第二部分(15):写几年之后,“我”意识到了父亲的评价是对的,并继续坚持写作。
第三部分(16-17):写“我”成年后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功,归功于父爱和母爱的共同力量。
三、精品细读,感悟表达。
1.品读巴迪情感变化。
(1)在这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巴迪对父母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认识一样吗?速读1-14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表示巴迪心情的词语。
得意洋洋 迫不及待 立刻 自豪 满怀信心 紧张极了 湿润 沉重 失声痛哭
板书: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
表扬与批评共存
(2)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读懂此时巴迪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巴迪对两种不同的声音的认识吗?
整个下午……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我实在等不及了。
你读懂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
4.体会巴迪正确认识父母的评价的情感升华。
(1)默读第15自然段,思考:几年后巴迪理解父母的评价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理解“不得不承认”。
板书:长大感悟 母亲鼓励,父亲严格
慈母与严父同在
(3)自由朗读第16、17自然段,思考:巴迪成年后,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边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矛盾 不解 困惑 不知所措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篇课文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的概括语句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基于以上特点,本教案设计遵循“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理念,首先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在自学生字、新词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再自主、合作学习课文,体会“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的含义及作者逐渐理解父母的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父母的评价对“我”一生健康成长所起的巨大作用。
本节课着眼于学生的自我感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读自悟的方法。
注重知识的延伸,结合实际说一说、写一写发生在身边的事,做到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期待1.导入:一个人最终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
同学们都写过不少文章,如果听到“精彩极了”这样的评价,会想些什么呢?可是一旦听到“糟糕透了”的评价,又会怎么想?(板书课文题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你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一下。
2.过渡: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就是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成长起来的,他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评价的呢?这给他带来了哪些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课文题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切入点,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同时,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轨。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全班交流。
五年级上册 语文 第二十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案设计一、内容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让他明白,父母的爱有不同表现形式的道理。
通过描写作者的经历,深刻地反映出鼓励与批评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评价,理解不同形式的爱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 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并掌握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句。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体会文中父母不同评价背后的情感。
2.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学会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父母不同形式的爱,懂得感恩父母的爱,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
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赞美与批评,在成长过程中能积极面对不同的评价。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蕴含的爱。
2. 学习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如文中通过细致的描写来展现作者听到不同评价时的内心想法。
(二)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不同评价对孩子成长的积极意义,并且能在生活中正确对待类似的情况。
2. 深入体会巴迪长大后对父母不同评价的深刻理解,从而感悟到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作者简介、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相关图片和视频等资料。
2. 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
五、教学媒体选择1. 图片:展示作者童年时的生活场景、家庭氛围等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视频:播放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互动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形式的爱。
六、教学活动1. 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练习等活动。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展示家庭场景的图片(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温馨画面),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怎么对待你们的呢?是经常表扬你们,还是会严厉地批评你们呢?”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从而引出课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理解并运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个成语。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懂得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重点: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三、教学准备•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字卡•学生准备:课后作业,包括读课文、背课文、思考问题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个成语。
2.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这两个成语的理解和一些相关的事例。
第二步:学习与讨论1.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重点解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出现的语境。
2.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其他类似成语,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对话中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第三步:巩固1.开展小组活动,设计情景,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创作短篇故事或对话,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融入其中。
2.学生自主表演小组作品,互相欣赏、评议。
第四步:作业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当天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两个成语。
2.准备下节课的素材和活动。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创作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下节课我将更加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延伸阅读在本课后,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成语故事,拓宽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以上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 第20课《京剧脸谱》教案

教学内容:《京剧脸谱》造型·表现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1.脸谱的样式、色彩及其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关系等知识。
2.运用所学的脸谱知识设计制作一张京剧脸谱。
3.培养学生热爱国粹—京剧。
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及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京剧脸谱的过程。
教学难点:脸谱谱式、色彩及其与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用具准备教师教具:脸谱资料、铅笔。
制作好的脸谱底板、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课件。
学生学具: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京剧唱腔片断《赤桑镇》。
【教师】: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学生】:答:京剧,包公【教师】:问:为什么包拯的脸上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学生】:答: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
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2.引出课题【教师】问: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学生】积极响应【教师】板书:京剧脸谱(二)、讲授新课:1.(出示脸谱资料)京剧——舞台化妆——脸谱:1)起源:【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
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2)意义:【教师】:问:京剧中为什么要用脸谱化妆?【学生】:答:突出人物形象,美化舞台效果。
教师总结: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产化妆艺术。
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
3)京剧脸谱的艺术价值:【学生】请学生讨论,谈谈京剧脸谱的美感。
【教师】总结: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质教案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誊、励”等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兴、埋”,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了父母对巴迪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4.通过学习体会父母不同的爱在“我”成长路上的作用,学会感受父母的爱,懂得感激、热爱自己的父母。
【教学重点】【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誊、励”等7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兴、埋”,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理解了父母对巴迪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注意体会场景和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3.通过学习学会感受父母的爱,懂得感激、热爱自己的父母。
【教具准备】课件。
3.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梳理学生发言,着重强调: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二)品读释疑。
1.谈话过渡: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做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否理解呢?他有什么表现?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再读课文第一至第十四自然段。
(1)出示阅读提示: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一至第十四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②面对“我”的第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截然不同,那么,母亲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如何,父亲怎样评价,我有什么反应。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部分,用横线画出父母的不同评价,用浪线画出我的表现和反映。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4)要求学生读一读从课文中找出的相关语句。
语文五年级上册20课

语文五年级上册20课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巴迪父母的不同评价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的爱的。
2. 联系实际生活,和自己的行为对比,学会正确对待父母、老师和同学的评价。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建议学生多和父母交流,让父母了解孩子。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了解巴迪的父母对巴迪的诗的不同评价,以及评价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
解决办法:通过对比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有关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领会巴迪对父母不同评价的理解,明白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段话的意思。
解决办法:用问题启迪学生思维,联系实际加深体会。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自己费了好大劲儿才完成一项任务,正想好好欣赏一下自己的成绩时,突然有人说:“这是谁都能做得出来的”,话音未落,你的心里已是晴转多云,不知是高兴还是难受?别人有没有过这种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板书课题)这篇课文的作者就是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并且他也有过不正确的想法,但是最终还是明白了父母的不同评价其实都是出于对他的爱。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
1. 自读生字词。
2. 指名读生字词。
3. 开火车复习生字词。
(三)学习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巴迪的父母是怎样评价他的诗的?(2)父母的哪些话让巴迪感到疑惑不解?(3)你从巴迪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初读后的收获。
【设计意图: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观。从整体入手,粗知大意。】
三、研读语言,个性感悟。
1.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完成以下学习任务:(自学提示)
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学习。
五、联系生活,拓展文本。
1.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分组讨论,你觉得哪种教育方式更适合我们的成长呢?
2.你们各有各的看法,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积极引发问题的思考,体验文本中“两种极端的出发点都是爱”,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张扬个性,这正是现代阅读教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同时,过程中学生理解了生活中“精彩极了”是爱,“糟糕透了”仍然还是爱。】
六、感悟真情,升华情感。
1.出示巴德·舒尔伯格的简介。
2.自由读作者简介。
3.结合课文第16自然段内容,谁能说一说,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需要什么力量?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2.师:通过这些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父母亲对巴迪的爱。我们如果能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就能悟出父母的情感,这就是悟情感的读书方法。
【设计意图: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终于成长为一位著名的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
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学情分析:本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学习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刻画,体会思想感情,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2.理解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不同方式表达出来的爱,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内容,导入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巴迪的(生:鼓励),而“精彩透了”是父亲对巴迪的(生:批评),那么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一下“精彩极了”?谁又能用批评的语气读一下“糟糕透了”?我们一起合作来读一下课题吧,女生读“精彩极了”,男生读“糟糕透了”,我读“和”。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品读文字,感悟道理1.请同学们快速略读1-14自然段,想一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写的第一首诗分别是什么态度?你从哪看出来的?巴迪的心情是怎样的?PPT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2.读这段话,体会这是对母亲哪些方面的描写?带着赞赏的语气朗读母亲说的话?3.一个简简单单的“搂”字,你又悟出的什么?(老师搂住一个同学,说:“你今天表现得真好!”然后问道:“你在老师的怀抱中体会到什么?”)(预设:生答:“我体会到了爱。
第20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设计意图:用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认真读课题,发现题目的特点,培养良好的读书审题、提取信息和质疑的能力。
】1.导入新课。
出示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图片。
了解这位获奖者吗?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编剧、作家,他担任编剧的好莱坞影片《码头风云》曾获得过奥斯卡八项大奖。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
2.作者简介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
在他68年的写作生涯里,共创作了34部作品,其中13部被拍成电影或搬上舞台。
主要作品:《在滨水区》《码头风云》《醒着的梦》等。
其父亲是派拉蒙影片公司的老板本杰明·斯楚伯特。
母亲是作家。
生活在充满浓浓的书香气的富有家庭,自小喜欢写诗。
短篇小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改编自《我的绝妙坏诗》。
导入:一个人最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童年的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看看巴迪的童年对他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3.板书课题:“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
4.读题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我注意到题目中用了引号。
预设2:“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
预设3:“极了”和“透了”都表示达到了极点。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设计意图:先认读生字,帮助学生扫清字词的障碍。
然后抓住关键词句,理清课文结构,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他人,然后多拼读两遍。
把课文读通、读顺。
1.词语检测。
精彩糟糕誊写湿润鼓励慈祥出版歧途谨慎一如既往(1)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3)齐读词语,识记字词。
重点指导:“誊”要和“誉”区分开,“誊”可组词为“誊写”,“誉”可组词为“荣誉”。
“祥”要和“详”区分开,“祥”可组词为“吉祥”,“详”可组词为“详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
《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所包含着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我想用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会背的同学可以轻轻跟老师一起背:《妈妈的爱》。
(背完后)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
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到底是怎
么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文章。
(板书:学会看病,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2.勾画词语。
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师重点指导理解以下词语: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
本文是说照样子去做。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4.理解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同桌合作读课文,并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师点拨,并指导朗读。
三、品读领悟
1、“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
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
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3、“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
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
“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
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题目中的“学会看病”是指的让谁学会看病?母亲为什么要求儿子自己去看病?你怎样评价母亲的这种做法?文中的母亲棉队生病的孩子并没有及时给孩子看病或送进医院,此时你对这位母亲一定有看法,请你说说吧。
(全班交流)
四、巩固延伸
请把文中的母亲与自己的父母比较一下,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呢?请写下来吧,回家拿给父母看看,看后请父母也写上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