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波科学城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产业新城】日本筑波科学城得与失

【产业新城】日本筑波科学城得与失

日本筑波科学城是世界范围内产业新城的典型案例之一,与新加坡的裕廊岛以及我国的苏州工业园都属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推动的结果,有很多可以相互印证比较的地方。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个著名产业新城的得与失,尤其是存在的问题方面,很值得我们深思警戒。

楼上那位刚刚宣布要开始打造智慧产业新城的北科建君,也要认真研究研究了。

筑波科学城成功的要素1.筑波大学成为联系各个科研机构的纽带筑波大学的前身是东京教育大学,东京教育大学即是1872 年成立的东京师范学校。

1973 年日本众院文教委通过“筑波大学法案”。

同年10 月1 日筑波大学开学,新校区占地3700 亩,大大拓展了学校的办学空间。

筑波大学的诞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东京大学的校园扩张。

至1962 年,学校主校区只有8.4 公顷(126 亩)土地,狭小的办学空间严重阻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筑波科学城计划的建立。

筑波大学是被当作日本“头脑城市”——筑波科学城的中心来建立的。

在实际城市发展中,筑波大学很好的发挥了作为各个科学研究机构纽带的作用。

科学城以筑波大学为中心,加强科学园内各研究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机联系,从而使筑波地区成为一个综合的研究都市。

同时,筑波大学也为各个研究机构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后备人才。

2.采用健全的立法保障和大量优惠政策筑波科学城建设的法规相当健全,可以说是世界上新城建设立法最多的城市。

这些法律法规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地区制定的法律;二是与高新技术产业区相关的国家科技经济乃至社会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中第一类法律更集中有力,这是筑波科学城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

《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建设法》分章对“研究学园地区建设计划”、“周围开发地区正被计划”、“基于研究学园地区建设计划及周围开发地区整备计划的事业实施”等作以明确说明。

《研究交流促进法》允许私人企业使用国家院所的设施,并可促进国家院所与私人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和专利共享,现在筑波已有近250 家私营研究机构。

日本筑波管理模式对我国科技园区的启示与借鉴

日本筑波管理模式对我国科技园区的启示与借鉴

科技园区是科技资源的聚集地,是科技成果产生的密集区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因此科技园区创新发展对加强资源整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经济升级版具有重大意义。

日本筑波作为世界上较早由政府规划建设且发展完善的科技园区,在管理模式方面与我国科技园区的形成与管理有高度的类似性,其建设和发展经验特别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科技园区管理模式创新面临需求1.创新发展的管理模式是一流科技园区的内在需求管理模式是科技园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创新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科技园区的品质和贡献度,是新形势下实现科技园区自身持续发展、高端发展、品牌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

探索新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科学管理模式是我国科技园区创新建设的内在要求。

2.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是一流科技园区的必备要素通常而言,一流科技园区具有多方面特质、多维度功能,体现在效益一流、能力一流等。

从美国硅谷、韩国大德、日本筑波、台湾新竹、我国的中关村和张江等一流科技园区来看,高效、科学、适合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无疑是一流科技园区的必备条件。

创新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方面做到职责明确、机制优化是科技园区创新资源集聚和扩散均衡的必然保障。

我国目前科技园区众多,管理的模式上有较强的趋同性,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脱颖而出形成一流的科技园区,管理模式的创新尤为重要。

3.政府主导,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形式是完善管理模式的需要科技园区是多主体协同参与创新治理的运行体。

我国科技园区的管理模式主要指由政府、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及其领导体制、内部运行机制、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管理方式、法规制度以及不同主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它是动态与静态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政府定位成公平、公正的市场引导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通过创建服务型政府,为企业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

在各个层面上,建立多主体广泛的网络及联结,形成园区利益共同体和创新联盟,建成顺畅的合作交流渠道,均衡园区内外的创新资源,取得园区效益的最大化,这些都亟需园区在管理模式上加以创新。

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产业新城卫星镇大学城典型案例分析0526甄选

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产业新城卫星镇大学城典型案例分析0526甄选

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产业新城卫星镇大学城典型案例分析0526(优选.)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产业新城卫星镇大学城典型案例分析美国硅谷、日本筑波、韩国大德、英国剑桥科技园、印度班加罗洋、以色列特拉维夫、芬兰因诺波利科技园、安蒂波利斯科技城、美国雷斯顿产业社区共九个案例。

一、美国硅谷(一)硅谷简介硅谷位于旧金山南端从帕洛阿尔托到首府圣何塞一段长约25英里的谷地,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人口两百多万,1951年,特曼教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化的科学研究园—斯坦福研究园,这就是现代意义硅谷的开始,此后硅谷依托于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雄厚的科研力量,发展成为为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世界上最成功的电子工业集中地和知识经济产业基地。

硅谷发展大致经历了“国防工业”( 1950s--1960s)、“集成电路”( 1960s--1970s)、“个人电脑( 1970s--1980s)和”因特网( 1990s-- ) 四个主要阶段。

无论是哪一阶段, 硅谷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出口基地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也是全球知识经济浪潮的推动者。

图1:硅谷的地理位置(二)硅谷---举世闻名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美国硅谷是举世闻名的高科技园区,培育出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诸多知名跨国企业,所取得的成就让世界叹为观止。

1、世界最先进人才和最尖端技术的聚集地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上千位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约33万名高技术人员聚于硅谷, 硅谷成了美国重要的人才培养的基地和科技产业的孵化器。

截止2011年6月,这条不足50公里长的狭长地带,已聚集了近10000家高科技公司,其中全球前100大高科技公司有30%的总部位于硅谷。

硅谷上市科技公司的总市值更高达1万亿美元。

硅谷以她无穷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精英,在硅谷聚集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以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40多人。

硅谷与筑波高科技园区启示录_新文

硅谷与筑波高科技园区启示录_新文

分类号:B H4市场报/2001年/03月/03日/第003版/中关村概念硅谷与筑波高科技园区启示录新文突飞猛进的硅谷硅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面临太平洋的一块约80多公里长的条状形平坦谷地,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50万。

这里,原来是一个以种植杏树为主的农业地区。

到20世纪初,技术创新开创了历史先河;50年代,在斯坦福工业园创立高技术产业基础到90年代,成为世界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

首先,硅谷是世界最先进人才和最尖端技术的聚集地。

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上千位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约33万名高技术人员聚于硅谷,硅谷成了美国重要的人才培养的基地和科技产业的孵化器。

其次,目前的硅谷有大小技术公司上万家,它还孵育出了一批世界级企业家,如比尔#盖茨等。

有许多世界著名公司,如爱立信、西门子、索尼、三星等在这里设有分支机构,而且还有不少世界最大高科技企业的总部在这里落户。

再次,硅谷最大的特点和诱惑力,就是鼓励创新和风险投资。

1997年硅谷的风险投资额占全美国风险投资总量的21%。

19 98年一季度投入18.7亿美元,略高于1997年同期水平。

现在,硅谷人平均年薪4.6万美元(全美国平均为2.9万美元),是美国个人收入最高的地区之一。

1998年,硅谷地区的G D P总值约为24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相当于中国G D P总值的25%左右。

日益僵化的筑波筑波是日本政府尝试建立的第一个科学城,现有国家级研究与教育院所48个,它们分别隶属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完全由中央政府资助,以基础科研为主,属国家级研究中心。

它位于东京东北约60公里处,占地面积2700多公顷。

由6个城镇组成,现有人口1 6. 5万人,其中国家技术研究人员1万多人,博士3000多人,外来人员5900人。

筑波有30多年的历史。

1958年,在东京的大都市区发展规划中,设想建成东京的一个卫星城,计划从1965年起大约10年内完成。

筑波科学城案例分析PPT

筑波科学城案例分析PPT
筑波科学城案例分析
• 筑波科学城概述 • 筑波科学城的科技产业 • 筑波科学城的创新环境 • 筑波科学城的建设和未来发展 • 结论:筑波科学城对我国的启示和借
鉴意义
01
筑波科学城概述
筑波科学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地理位置
筑波科学城位于日本关东地区茨 城县南部,距离东京约60公里。
历史背景
筑波科学城始建于1963年,旨在 通过集中科研机构和人才,推动 日本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筑波科学城对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借鉴意义
借鉴一
注重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筑波科学城在规划建设时充分考虑了未来科技发展的需求,科学布局科研设施和配 套服务设施。我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加强前期调研和论证,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借鉴二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筑波科学城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 环。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借鉴三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筑波科学城在规划建设时充分考虑了科研人员的生活需求,完善了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应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吸 引力。
筑波科学城对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推动作用
推动一
加强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和人才的合作交流。筑波科学城聚集了大量国际顶尖的科研机构和人才,为我国提供了 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我国应积极寻求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和人才的合作机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升我国在 国际科技领域的影响力。
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筑波科学城拥有大量优秀的科研人才和技术资源, 为全球科技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推动科技 创新和产业发展。
05

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发展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启示

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发展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启示
先且 具有 世界 影 响力 的科 技创 新 中心 。
雄安新 区需要构建两个市场 , 一个是 区域性统 市场 , 另一个是思想 自由交流市场 。我 国 目前发
在国际上 , 科技新城发展主要包括两种机制 , 分 别是政府驱动型和市场力量主导型,成功典范有 日
本的筑波科技城 、 美 国的加州尔湾等。 筑波科技城是
展很重要 的一个 问题就是全 国市场没有统一 , 大量
经济学文献研究证明统一市场对国家经济发展是非 常有利 的。雄安新区应构建公平竞争 、 开放有序 的
区域性统一市场 。此外 , 思想 自由交流市场应保 障 思想交流 自由, 尊重专业化精神 、 个人兴趣和意愿 , 培育追求卓越和乐于合作的文化。构建有效的思想 自由交流的市场 , 才能发挥智库的作用 , 有利于促进 科技体制 、 教育体制 、 文化体制和医疗体制改革 , 这
些对雄安新 区的崛起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思
想 自由交 流 的市场 , 很 多重 大 改革 举 措 都 非 常 难 以
推进 ,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思想 自由交流市场的顶层 制度设计 。
从京津冀协 同发展 目标 看雄安新 区的 定位与发展 策略
江 曼琦
些问题 ; 应 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 , 通过总体规划 、 政策 支持 和市 场 引导 , 完善 公 共服 务设 施 , 优 化 创新 创业环境 ,不断吸纳和集聚京津及全国创新要素资
划与空间规划的调整 ,特别推动 了区域 内的大学和 国家级研究机构 的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 2 0 1 1 年开

9 ・
佬 丽埋 ( 双月 刊)
始迈入第 四个 阶段 , 围绕着建设 国际战略综合特 区 进行 一 系列 改革 。 回顾五十多年来筑波 的发展 , 呈现六个鲜 明的 特征 : 一是功能分区非常清晰 , 主要是两大类 , 即研 究 学 园地 区 , 以大学 、 研究 机构 为 主 , 周 边 开发地 区 ,

案例研究-科技园区-日本筑波科学城案例研究分析报告

案例研究-科技园区-日本筑波科学城案例研究分析报告

通过博览会、科学周等活动以不同形式对外传播科学成果。
日本筑波模式和美国硅谷模式的比较
项目 体制模式 形成机制 组织机构机制 动力机制 科研开发机制 投融资机制 人才培养机制 筑波 政府主导 完全依靠政府指令 硅谷 市场主导 依靠内在的创新环境
政府垂直领导,科研机构相 以市场为纽带,形成相互联 互独立,缺乏沟通 系的产业带 个人意志受政府计划的束缚 鼓励和提倡个人奋域核心价值支撑点
价值1:政府的统一规划,资金和法律的支撑
完全由中央政府资助 ; 1970年出台的《筑波研究学园城市建设法》; 1971年制定的《筑波研究学园城市建设计划大纲》; 1983年颁布的《高技术工业聚集地区开发促进法》
价值2:以高等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为基础,吸引国家级重要研究 机构
新兴的综合性国立大学——筑波大学城; 200多家的私人研究机构和服务公司; 全国30%的国家研究机构和40%的科研人员,比如日本高能物理研究机构、 日本农林水产省(MAFF)等 ;
价值3: 中心城区功能完善的综合性配套设施
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国际会议中心、商业街、宾馆、科技楼
日本筑波科学城区域核心价值支撑点
以基础科研为主,新技术开 快、新、优 发慢 风险投资体制不健全,主要 风险投资体系完善 靠政府拨款及大公司投资 封闭型人才培养方式 宽松的创业环境
2019/1/6
二、缓解东京人口压力
为了应付和减轻东京过度拥挤的环境,把那些没有必要留在东京的国家级实验室、研究与教育机构迁入筑波科学城,就是以一个有序的 方式减轻首都密集地区的人口过度集中的压力,同时适当提高闲置土地的使用率,为首都地区经济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规划理念
一、科学城的建设应该尽可能的使各种活动达到相互有机的联系,与此同时,通过保护自然还击和历史遗产使科学城的建设能使居民保 持健康和文明的生活; 二、科学城的建设中分为两个区域:研究教育区和周边开发区,讲在尽可能保留它们各自特色的基础上,是整个科学城达到综合和统一 的风格;在研究教育区 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的布置上,将根据研究教育不同领域的特征进行功能和区域划分和安排,要考虑它们之间的 相互联系和功能互补;对于那些与国家级实验性的研究机构具有同等水平,与政府研究活动具有紧密和不可分离的关系,并且以研究功 能为立足点的私人研究机构,应该积极地引进,同样,对于私立大学也应该努力引进;科学城的公共设施工程应该提前建设,以便使科 学城的设施有效运作并发挥其功能;周边区域应该与研究与教育区发展相协调。

筑波科技城案例研究

筑波科技城案例研究

完善相关设施建设
打造转化平台载体
• 制定《筑波研究学院都市建设法》;
• 为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向产业的转化,
• 进行国家教育研究机构的转移和设施建 设;
政府鼓励企业设立孵化器来促进成果转 化;
• 筑波科学城每年通过召开国际科技博览 • 加强会场建设、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
会、国有研究机构成果展示会,以及每 设,摆脱原先过于单一的科学研究功能,
– 英国雷丁
– 中国南通
3 产业生态打造
• 为促进主导产业的深入发展,通过主导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的结合,完善产业链的建设,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具有“内生性”的产业生态体系
–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
– 美国奥斯汀
4 布局新兴产业
• 立足自身产业转型的迫切需要,紧抓未来产业发展机遇,通过对原有产业的自我革新,积极布局新兴产业 – 中国洛阳 – 中国贵阳
公园
医疗 中心
02
科技发展与生态并存
目标: 筑波葛城地区新建的市区,打造环境共生型城市
举措: 建立水循环系统、保护大规模绿地、利用现有地形和池塘建 设公园,以及建造新能源住宅等,实现森林与城市和谐共处
筑波市民人均拥有 公园面积:
达10 平方米,超过日本人均6 平
方米的水平
筑波生态发展情况: 在筑波市政府新的办公大楼不远处就可以看 到稻田
科研人科研人员寻找新的知识增长点, 做好原始性创新的前瞻布局。
• 新区建设应有立法层面的相关保障, 应在区域省级层面设立创新条例, 将
4
法律制度是新区建设中重要 的社会制度之一
新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以法规或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 并 适当规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团体在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过

2017日本筑波科学城、韩国大德科技园案例研究

2017日本筑波科学城、韩国大德科技园案例研究

筑波大学
筑波医疗中心 公园 女子大学
筑波会展中心
文化艺术中心 筑波中心大楼 城市与住宅发 展建设公司 (HUD)
公园 Takezono中

后期以土地为核心,考虑功能分区、城市功能 的完善及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一类:满足生活需求 第二类:提升生活品质 第三类:增强对外交流、扩大影响力
配套特点 ➢ 配套是开放的、多元的。 ➢ 购物中心、商业网点的目的是满足
郊区
郊区占地约257平方公里,计划沿新Joban干线周边地区进行城镇化开 发,同时保留自然和乡村环境,这里聚集大量的私人研究机构。
开发计划
随着“新Joban干线”和“Ken-o Do”(大都市内部城市高速公路) 的建设,以及1996年科学和技术基本规划的颁布,根据“筑波科学城 建设法案”修改的规划方案指导新的发展阶段(筑波第三阶段开发)。 1996年7月,“筑波科学城区域规划”和“周边地区发展规划”根据该 法案进行了修改,修改规划描述了21世纪的筑波科学城将成为科学研 究的中心和一个功能完备、自给自足的核心城市,并成为一个与周边 乡村环境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模范城市。根据修改规划,筑波科学 城的开发将与中央政府、当地政府机构和其它相关机构密接联系。
1980-1989
筑波市世界博览会会场的建 设,环境的整治和基础设施 的建设
中心交通枢纽、宾馆、筑波中 心大厦、科技馆、商业街等设 施
综合完善的城市功能的科学新 城,科技卫星城向中心城的转 变
人口少,吸引人口能力弱
1985年总人口达14万多,本科 生8500,硕士2500
1990至今
文化、教育、国际交流、管理、 交通、商业等的复合功能的开 发
园区员工日常生活所需。 ➢ 图书馆、公园、医疗中心的设置提

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心广场分析

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心广场分析

• 广场下沉部分的设计是对罗马 坎皮多利奥广场(Piazza del Campidoglio)的借鉴,与这个 意大利模式形成对比的是,筑 波广场是对后者的镜像反映, 即所用元素相同但在色彩上及 空间构成上相反,筑波广场是 呈现中部下沉形态且用黑色石 带勾勒浅色地面,而且中央有 一个喷泉。
艺术特色分析
分析:广场所处区位
筑波科学城(茨城県つくば 市)。坐落在离日本东京东北 约60公里的筑波山麓,总面积 284.0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 20万。是位于东京以外的一个 新城市开发区 • 它修建于1963年到1980年, 深受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 影响。比如按使用功能分区、 独立布局的建筑物、道路和人 行道分置等,整个城市在景观 上处于混杂而非统一的的状态。 •
细部元素
设计者矶崎新在处理历史 与景观的交融问题时,采用 了与建筑和水景相同的手 法——抽象,简化,把握其 大体形态,并抽出其中精华 加以夸张发扬 做成拱券状的拱门景观, 微型照明灯泡“管型视觉效 应”造成一种“穹窿圆顶” 的效果,使人想起了西欧贵 族们的城堡。
对比:与米开朗琪罗的坎皮多利奥广场
概况:关于广场
• 定位:“这个广场是以一种诗 意的形式于一个“非城市”中 存在的“非广场””,即一个 小尺度、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文 化和商业广场。 • 简介:此广场作于1983年,面 积8000㎡,是地下商场的房顶, 广场外围地面是不同尺度与颜 色交错的格网铺装,中心部分 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下沉广场, 与地下商场地面持平,椭圆形 广场中心是一洼陷落孔洞,东 北角是一组跌落水石景,北侧 为曲弧形露天剧场。广场的中 心则是水池顶部缠着黄飘带的 金属月桂树雕塑。
细部元素细部元素设计者矶崎新在处理历史与景观的交融问题时采用了与建筑和水景相同的手法抽象简化把握其大体形态并抽出其中精华加以夸张发扬做成拱券状的拱门景观微型照明灯泡管型视觉效应造成一种穹窿圆顶的效果使人想起了西欧贵族们的城堡

日本高科技新城——筑波科学城

日本高科技新城——筑波科学城

⽇本⾼科技新城——筑波科学城⼀、城市概况筑波科学城位于东京⼤都市圈的茨城县境内,距离东京都60公⾥、距离东京成⽥机场40公⾥、距离茨城县⾸府⽔户市50公⾥。

北依筑波⼭,东临⽇本第⼆⼤湖霞个蒲湖,南北长约18公⾥,东西宽约6公⾥,属于海拔20-30⽶的Joso⾼地的⼀部分,由茨城县筑波町、⼤穗町、丰⾥町、⾕⽥部町、樱村町和茎崎町6村町组成,总⾯积284.1平⽅公⾥,⼈⼝21.7万 (2013年),其中国家技术研究⼈员2.1万余⼈,平均每⼗⼈⾥⾯就有⼀位研究⼈员,是⽇本国内研究机构和⼈才最为密集的地区、最⼤的科研中⼼。

筑波在⽇本及东京都市圈的区位筑波科学城是⽇本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为了提升国家创新能⼒、疏解东京都的教育和科研职能缓解⼤城市压⼒,完全由中央政府资助、以基础科研为主的国家级研究中⼼。

1966年,筑波科学城正式开始建设;⾄1980年,迁⼊国⽴研究机构开始运转,私⼈机构也随之进⼊;经过数⼗年的发展,筑波已经形成了功能较为复合的科技新城和产业新城。

⼆、发展历程(⼀)发展背景20世纪60年代,⽇本内阁提出建设筑波科学城,主要基于两⼤背景:⼀是⽇本国家的发展战略从“贸易⽴国”转向“技术⽴国”,国家⼒求提⾼⾃主创新能⼒。

1950、60年代,⽇本通过出⼝导向的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技术主要依靠引进,购买专利导致了⽣产制造费⽤⽇益昂贵,⽽产业结构升级也⾯临技术储备不⾜的问题。

60年代后期,⽇本转向着⼒提升国家创新能⼒,既重视基础研究,也在产业领域谋求技术创新,基于此提出建设筑波科学城的设想。

⼆是东京⼤都市圈快速膨胀带来⼀系列问题,要求部分中⼼职能疏解到外围卫星城。

早在1958年制定的东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中,就设想建设⼀个东京的卫星城市,将所有国家研究和教育机构及其⼈员由东京都迁到都市圈的外围地区。

1961年9⽉,⽇本内阁决定,为了缓和东京都国⽴教育机构及科学研究机构(其⼈员均属于国家公务员系列)过于密集带来的⼟地、交通和⼈⼝等⽅⾯的压⼒,推进东京周边地区(⾸都圈)的开发,要把⼀些不必要设置在东京的官厅迁移他处,并提出了集中迁移政府机构地点的设想。

日本的筑波

日本的筑波

日本的筑波正文:筑波科技城是日本最大的科学中心和知识中心,位于东京东北约60公里和成田国际机场西北约40公里处,占地面积2700多公顷,现有人口十余万,其中国家技术研究人员1万多,博士数千人。

与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省院合作、市校共建”,不同的是,筑波科技城完全由中央政府资助,以基础科研为主,属国家级研究中心。

现在,筑波科技城已经成为日本在先进科学技术方面向美国等国挑战的重要国家谋略之地。

背景1958年,在东京的大都市区发展规划中,设想建成东京的一个卫星城,并且决定城区的所有国家研究和教育机构及其人员由东京迁来。

1963年9月,政府批准了条件较好的筑波这一选址。

1968年开始动工,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日本全国30%的国家研究机构及40%的研究人员都集聚在筑波,而国家研究机构全部预算的50%左右投资在这里。

仅此后10年,国家投资已达两万多亿日元。

现状由于筑波的科研不讲究与工业界的联系,不追求其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也不太关心经济,因此,筑波科技转化产业的产值并不高。

这里的私人公司发展缓慢,到目前,私人研究机构和民间企业只有250多家,并且私人机构只能充当研究的辅助力量。

筑波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充足的资金,但筑波的产值却并不高,以1999年为例,其产值约7000亿日元(约相当于62亿美元),但是在这其中,大部分是农业产出,也即说明其高新技术产值在其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十分有限,这与其“科技城”的称号不是很符合,而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没有如同计划中的那样,成为东京的一个卫星城,分担东京的人口压力。

从总体上讲,筑波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筑波科技城曾经因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被冠以“现代科技的乌托邦”称号。

现在,其仍然是世界先进的高科技园区之一。

但近年来却呈现出逐步下滑的趋势。

由于其管理模式属于政府直接管理型,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若干问题。

我国大部分科技园区同样是属于这种模式,因此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一是科研成果没有得到成分利用。

【国际案例】仇保兴:日本新城建设的得与失

【国际案例】仇保兴:日本新城建设的得与失

【国际案例】仇保兴:日本新城建设的得与失编者按7月27日,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出席2017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并作主题为“筑波科技新城的教训与经验”的主旨演讲。

日本的筑波新城建设教训和经验,对我国各个省、市进行新城建设都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本文原载“规划中国”,略有删减。

仇保兴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出席大会,并以“筑波科技新城的教训与经验”为题进行主旨演讲。

日本筑波的地理环境与雄安新区极为相似的,地处平原地带,周边有大型湖泊,交通不便。

1994年筑波确定的目标首先就是疏解东京的人口和非首都的核心功能,打造国际尖端的科技中枢据点城市和环保宜居的田园城市。

2005年提出要建设全球模范的低碳低能耗科学城、教育和科研相结合的园林生态城、国际战略综合特区。

但实际建设周期非常漫长,1968年开始动工,但直到1993年才趋于成熟,一直到2016年近50年时间人口才达到23万人,比计划的35万人差距很大;经济投入也很巨大,前期投入2万亿日元,到2003年共投入2.57亿元,其中教育科研机构占66%,公务员宿舍、办公占3%,基础设施占31%。

有一个教训非常深刻,原先提出的分流东京人口和功能的目标实际上并未达成,东京同期在这五十年时间中人口涨幅超过了200多万人。

我们可以看出城市是由无数的事件堆砌而成的,从其中我们得出的教训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土地私有导致征地困难,分散式结构和蔓延的城市形态,造成私家车依赖,城市没有形成土地集约、空间紧凑、交通高效的目标。

但这种分散不是规划所造成的,筑波的前两版规划都是十分紧凑的,但是到了1994年规划服从了现实,由于规划指定的土地无法征得,使城市被迫向四周蔓延。

土地不是公有的,那么规划就极难实施,这与许多经济学家观念完全不一样。

二是新城与主城之间的快速交通一波三折、建设迟缓,到了2005年筑波与东京之间的轻轨才开通,才把两地原来交通所需的2小时减少至45分钟。

科技城(园)案例研究

科技城(园)案例研究

共同利用设施区
教育区以学科、与 业划分为个小区 研究本馆区 实验楼区
规划层面
小区模式:同心圆
以人行道作为主要规划轴线,串联起各个小区,丏作为研究人员的交流区
既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也大大节省了建设投资
新竹科学城:柔性的都市成长经营观念、 成长经营计划 1、成长范围管理政策 A优先引导发展地区
在环境敏感度低、公交可及性高的地区有效
筑波科学城:总占地面积28559公顷
规划层面的模式:
1、城市中轴线以步行道与用道路网,串联起市中心、科研、教育,人车分离制,步行道将会成为主要集会、祭祀的场所, 丏此中轴线作为科技城的良好景观带 2、以学科、与业将科研教育区划分成为五个小区
筑波科学城:
单元小区模式:同心圆
绿地区域 研究本馆区 实验楼区 共同利用设施区
GOOGLE总部:
社区化的办公环境,宜人舒适的尺度感,良好便捷的配套设施
人性化设计
新竹科学城:
开发规模: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现开发面积是6.32平方公里
科技带
生活带
保留带
新竹科学城:
生态化: 环境的优美,选址及建设注 重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
人性化: 便捷良好的公共设施 东京中城酒店不办公复合
诺华制药公司总部
公共交流场所的设置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网络化高效的空间格局
旋转式高新科技园
中兲村科学城/东城区设计:
面积:33公顷 业态定位:预计作为主要的交流中心、培训区、孵化区以及国内外公司总部所在地
中心区绿化空间
强调多功能的特色和 校园式的环境
GOOGLE总部:良好的办公氛围
办公氛围带有很强烈的游乐性质:主要得益于google的一些办公制度,在工作时间 中可以给予员工30%的时间用于做自己想做的事,以此来增强个人的创造力

国内外大学城案例分析及思考

国内外大学城案例分析及思考

伯克利大学
斯坦福大学:起初该区的技 术研究主要在斯坦福大学和 斯坦福大学研究园中进行, 在该区的东南方向,许多半 导体公司被安置于类似“太 阳谷”及“山地风景”这样 一些园区内
硅谷第一家公司 Palo Alto所在地
圣克拉拉县
2 斯坦福大学催生的硅谷
斯坦福大学的20年规划也为硅谷的形成奠定了战略基础。
大学城不应仅提供教育的场所,还应提供就业的机会;往往它
还是生态城, 文明城,和科技城.
A university town is one where there is no clear boundary
between the university buildings and the rest of city. The university is not just one part of the town; it is all over the town...
1 剑桥大学城
文化底蕴深厚
文化底蕴深厚——剑桥大学经过800年的发展,受宗教教 化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形成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剑桥大学培养了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剑桥大学的人才和 技术在剑桥地区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过去10年中,剑桥大学 孵化出了 310家高技术企业;剑桥大学产生了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 和发明,至今剑桥大学共有56人次获得了诺贝尔奖,超过世界上任 何其他大学。
购物中心 筑波大学
护士学校 图书与科技 信息大学 Azuma中学 中心公园 巴士终点站 购物中心
筑波医疗中 心 公园 女子大学 筑波会展中 心 文化艺术中 心 筑波中心大 楼 城市与住 宅发展建 设公司 (HUD 公园) Takezo中学
筑波会展中心
筑波公共图书馆

筑波科学城案例分析

筑波科学城案例分析
8
筑波科学城规划评析
9
• 在规划初期尝试过两种方案,试图把握好筑波科学城与东京市区的关系。最终采用方案二。
• 方案一:将科研教育机构集中于筑波新城, 新城不设住宅区,另外在东京市郊为科学城 新设一个工作人员住宅区。这样,科研教育 机构相对集中, 新城的性质单一,与东京市 中心联系密切,但职工每天上下班的交通流 量极大,增加了高速公路的负担。
7
• 筑波科学城的形成和发展,完全靠政府指令,从规划到审批,选址到科研等整个过程和运行 完全是政府决策。连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也都由政府从东京迁来,各种设施都需经行政皮审 配备。私人研究机构和企业也由计划控制。
• 到1993年,日本政府在筑波科学城花费的预算经费就超过了20000亿日元,而到达1998年 累计财政预算经费就达到23868亿日元,在2004年建筑预算为2500万亿日元。同时享受日 本开发银行,北海道东北开发公库的低息贷款。筑波科学城主要的投资来源就是政府对筑波 地区的开发。私人投资和企业投资较少。
• 筑波科学城包括筑波城和Kukizaki镇,属于海拔20—30米的JOSO高低的部分,环绕筑波科 学城外围技术开发区占地258.5平方公里。
• 区域规划,教育区27平方公里,位于科学城中心,周边开发地区257平方公里。整个的科学 城的系统都被保护,而田野和自然都在保护之内。
• 科学城的原计划人口为22万,其中研究与教育区10万人,周边都市区12万人。现今人口, 到1988年底,科学城人口为18.8万,其中研究与教育区6.5万,都市周边12.3万,其中有科 学研究人员13000人。而拟定未来2030年人口达到35万,其中研究学园地区10万,周边开 发区25万。
4
筑波科学城现况
5
• 20世纪60年代,日本意识到科技竞争的趋势,开始由战后贸易立国转向技术立国

从筑波、竹科看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设(一)

从筑波、竹科看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设(一)

从筑波、竹科看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设(一)【摘要】硅谷的成功使许多城市意识到了科技创新的巨大价值,于是世界各地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高技术产业区(简称高技术区)。

但这些高技术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却有高有低。

文章通过分析比较台湾竹科和日本筑波两大高技术区在发展类型、布局类型、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异同,总结高技术产业区成功的必要条件,进而对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进一步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技术区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筑波科学城张江高科硅谷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建立高技术区的热潮。

法国、芬兰、印度、日本纷纷效仿,期待通过高技术区收获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我国也积极跟进,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简称竹科)、北京的中关村和上海的张江高科技园区(简称张江高科)都是其中的领跑者。

这些园区中的有些,如台湾的竹科依然发展良好,而有些,如日本的筑波科学城(简称筑波)等却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由于筑波和硅谷同样都是世界最为发达的国家内的高技术区,许多学者将这两者做了比较,他们认为筑波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其形成机制是政府主导,而硅谷则是市场主导。

但从同样是政府主导型的竹科的成功可以看出政府主导的形成机制并非失败的主要原因。

那么是什么样的差别导致了前者的失败与后者的成功?这对同样是政府主导型的中国的高技术区又有何启示呢?一、对筑波与竹科的分析和比较筑波成立至今20余年,坐落于日本茨城县筑波市的市中心,距东京50公里,距成田国际机场约40公里,环境宜人,是完全由中央政府资助,以基础科研为主的国家级研究中心。

日本全国30%的国家研究机构及40%的研究人员集中在此。

竹科成立至今20余年,位于台北市新竹县的东南侧,气候宜人,环境良好。

园内共有高科技企业300余家,绝大部分为岛内企业。

园区劳动生产率是整个台湾制造业的2.5倍,人均获利能力是整个制造业的3倍以上,已成为世界第3大电脑硬件产地,并跻身于世界著名高技术区行列,有“台湾硅谷”之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资来源组成
• 到1993年,日本政府在筑波科学城花费的预算经费就超过了20000亿日元,而到达1998年 累计财政预算经费就达到23868亿日元,在2004年建筑预算为2500万亿日元。同时享受日 本开发银行,北海道东北开发公库的低息贷款。筑波科学城主要的投资来源就是政府对筑波 地区的开发。私人投资和企业投资较少。
• 筑波科学城包括筑波城和Kukizaki镇,属于海拔20—30米的JOSO高低的部分,环绕筑波科 学城外围技术开发区占地258.5平方公里。
• 区域规划,教育区27平方公里,位于科学城中心,周边开发地区257平方公里。整个的科学 城的系统都被保护,而田野和自然都在保护之内。
人口概况
• 科学城的原计划人口为22万,其中研究与教育区10万人,周边都市区12万人。现今人口, 到1988年底,科学城人口为18.8万,其中研究与教育区6.5万,都市周边12.3万,其中有科 学研究人员13000人。而拟定未来2030年人口达到35万,其中研究学园地区10万,周边开 发区25万。
西方战后城市形态 案例分析
筑波科学城
Tsukuba,Scientific Town in
基本概况
参考文献 日本筑波科学城发展模式分析 钟坚
日本筑波科学城 何尧熙 日本筑波研究学园城市模式的构建及启示 乌兰图雅
土地概况
• 科学城坐落在日本茨城县的筑波市市中心,西南距东京50公里,距新东京国际机场40公里, 北依著名的筑波山,东临日本第二大湖个蒲湖,南北长大概有18公里,东西宽大概为6公里, 占地面积28.4平方公里。
土地利用的演变
• 开始进行方案研究时,曾经提出将学校、科研机构、公共建筑、住宅等集中在一起。其优点 是土地使用集中,有利于征购土地及缩短交通运输,但不利于各科研机构的中远期发展。新 建机构四邻实难预留不可估计的扩建土地用量,每个机构的四周必有其他建筑物兴建在先, 这就对那些有发展前景的科研机构处处制肘。以后,几经探讨, 加以改变,将部分科研机 构分散设置,这样既有利于近期节约用地,又有利于今后科研机构的发展( 见图)。
筑波科学城规划评析
参考文献 日本筑波科学城发展模式分析 钟坚
日本筑波科学城 何尧熙 日本筑波研究学园城市模式的构建及启示 乌兰图雅

东京市区和筑波科学城的关系
• 在规划初期尝试过两种方案,试图把握好筑波科学城与东京市区的关系。最终采用方案二。
• 方案一:将科研教育机构集中于筑波新城, 新城不设住宅区,另外在东京市郊为科学城 新设一个工作人员住宅区。这样,科研教育 机构相对集中, 新城的性质单一,与东京市 中心联系密切,但职工每天上下班的交通流 量极大,增加了高速公路的负担。
• 筑波中心大楼中心标志性建筑有筑波 中心大楼、筑波会展中心、筑波公共 图书馆、筑波文化中心、筑波艺术博 物馆等。
决策程序
• 筑波科学城的形成和发展,完全靠政府指令,从规划到审批,选址到科研等整个过程和运行 完全是政府决策。连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也都由政府从东京迁来,各种设施都需经行政皮审 配备。私人研究机构和企业也由计划控制。
建设量
• 区域包括两个部分:研究学院地区和 周边开发地区,研究学院地区包括国 家研究与教育机构区、都市商务区、 住宅区、公园等功能区。周边开发区 主要用于设立私人研究机构。
• 研究学院区根据用途分为城市中心区、 居住区、研究和教育设施区三个区域。 主要有中心大厦、购物中心、汽车终 点站、泊车大厦等建筑及其他用于文 化活动、公共管理、商业和研究交流 目的的设施。
筑波科学城现况
项目确定和实施的时间
• 20世纪60年代,日本意识到科技竞争的趋势,开始由战后贸易立国转向技术立国 • 1958年,日本内阁设想建立一个东京的卫星城市。该城市的所有研究和教育人员由东京迁
来。 • 1961年,日本政府内阁提出了集中迁移政府机构地点的设想。 • 1962年7月,日本政府科学技术委员会提交了一个关于集中迁移国家实验和研究机构的报告。
12月,具体实施计划。 • 1963年9月,政府机构集中迁往筑波科学城。 • 1964年12月,决定在1967年—1977年建成筑波科学城。 • 1966年11月—1967年6月确定大概有27平方公里的土地即将被规划。 • 1968年决定这个计划中的使用方案。12月,制定规划和设计方案。 • 1969年3月,新都市区发展方案开始实施, • 1970年7月,筑波科学城建设法颁布并实施。 • 1972年1月,政府开始入住周围的居住区。
• 方案二:将住宅区建在筑波城内,与科研 教育机构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减少了人 (车) 流往返交通量,又节约了能源。但需 在筑波城规划、设计、建设足够数量和较 高质量的住宅群、公共福利事业、商业中 心以及文化娱乐机构。
筑波科学城的市中心区和住宅区的关系
• 筑波科学城的市中心区和住宅区关系反映了新城的空间组合。对既定方案第一次探讨时,提 出的设想是将市中心区布置在带形城市的中段,而将住宅区分建于城市南北两端,距市中心 区各约8一9 公里。在对上述方案讨论后,进行了修改,提出的改进方案是将市中心区和住 宅区结合起来,置于带形城市中心,将各科研教育机构散布在狭长的城市基地上,以交通干 线将它们如项珠般串缀起来( 见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