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六_人教部编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六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

又称“教师”为“教员”。(一)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国学经典再现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

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同是人,类不齐,

流俗众,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我是小助手

众:多。

稀:少。

讳:避讳。

进:前进,提升。

我是小翻译

同样是人,却是良莠不齐,跟着世俗潮流走的人多,仁德博爱的人少。如果真是仁德的人,大家自然敬畏他,对他说话没有隐瞒,也不须要去讨好他。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著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考考你的智慧

1.亲近仁者可以;不亲近仁者会。

2.判断仁者的基本标准是。

3.看过这段话,说一说,你以后要结交的人是怎样的?

弘扬传统文化

小人害命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但晚年生活腐化,宠信坏人。

他宠信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人。易牙为了让齐桓公尝到人肉的味道,不惜把自己的儿子杀掉;而竖刁为了亲近桓公,主动阉割自己成为宦官;开方为了讨好桓公,15年不回家看父母。

管仲对他们很反感,多次对齐桓公说:“像他们这样杀死自己的儿子、自己阉割自己,背弃自己父母的人是靠不住的。”齐桓公却听不进去,任凭宠臣放肆。

后来,齐桓公病了,他们原形毕露,对病重的桓公不理不睬,最终桓公被饿死了。

(二)

国学经典再现

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

任己见,昧理真。

我是小助手

力行:努力实践;竭力而行。

浮华:华而不实。

任:放任。

我是小翻译

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最后会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考考你的智慧

1.只学习不实践导致的结果是。

2.只实践不学习导致的结果是。

3.学习和实践的关系是。

弘扬传统文化

文武双修

三国时期,吕蒙、蒋钦是孙权手下的两员大将。但二人自幼都没有读过多少书,被同朝许多大臣视为一介武夫。

有一次,孙权跟他们谈话说:“现在你们掌握了大权,但要处理好政事,就要以史为鉴,要多读书。”两位大将以为自己勇猛果断,不必非要从古人那里学习,就推托说:“每天要练兵、调兵,哪有时间去学习呢?”

孙权就对他们说:“不要总这样推脱,我也很忙,但每天还要抽时间学习,研究一下兵书。光武帝年轻时候无论再忙都要静下心来看看书,研究先祖遗留下来的治国良策。曹操也是很好学的人,你们怎么可以放松自己呢?”

吕蒙和蒋钦听了之后都觉得很惭愧,自己年纪轻轻怎么可以借故偷懒不学习呢?在不懈努力下,他们二位都成为了学识渊博,文武双全的能臣。

参考答案

(一)1. 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2.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3.略

(二)1. 长浮华,成何人。2. 任己见,昧理真。3.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