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肾移植排斥反应

1例肾移植排斥反应
1例肾移植排斥反应

1例肾移植排斥反应

致髂外动脉吻合口破裂大出血患者的护理教训

谢晓萍,李冬梅,饶良芝,罗明霞,黄碧珍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方法之一,肾移植术后可发生排斥、感染、精神障碍、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但排斥反应致髂外动脉吻合口破裂却罕见报道。髂外动脉一旦破裂,由于血流压力高,出血凶猛,病情发展迅速,需要紧急止血和手术治疗,同时对护理要求高,及时准确的急救护理直接影响到患者生命。我院2007年6月抢救1例肾移植后排斥反应致髂外动脉吻合口破裂大出血患者,在该例患者的急救护理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8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3年,于2007年4月30日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血管吻合方式为移植肾静脉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移植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术程顺利。术后第3天拔出肾周引流管,患者一般情况好。术后常规抗排斥治疗,5月12日,即手术第12天患者出现少尿、移植肾区胀痛、血肌酐持续升高,经积极抗排斥治疗后不能逆转,予血液透析治疗。同时切口处有3~5针未愈合,偶有液体渗出。6月3日11:45患者突感移植肾区剧烈疼痛,并向腰背部、肛门区放射,移植肾切口处有少量出血,立即予按压止血,但止血失败,破口增大,出血汹涌呈喷射状,大棉垫加压止血效果差,血压下降为70-50/40~20mmHg、手脚湿冷等。护士立即予吸氧、压迫止血,血压监测不到,血氧浓度波动在50%~70%,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开放气道,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及伤口出血情况。急诊手术探查,诊断为移植肾髂外动脉吻合口破裂大出血,术中止血失败,在移植肾动、静脉近吻合口处切除移植肾,结扎髂外动脉。患者共失血约3000ml。经2周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术侧下肢血供好,活动自如,未再出血,再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等待再次肾移植。术后随访1年,患者恢复好。

2护理教训

2.1重视患者主诉、仔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患者在5月12日主诉移植肾区胀痛及压痛,并报告护士。彩超检查示:动脉阻力指数增高、血流减少,移植肾较前增大,提示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医生继续抗排斥治疗,护士认为已经进行对症处理,对其主诉未引起足够重视,认为是排斥反应所具有的症状,未意识到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患者体温明

显升高,疼痛日见加剧,脉搏加快,血压较前偏高并有精神心理方面的改变。由于护士缺乏相关知识,对患者疼痛主诉和相关病情观察未到位,没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预防髂外动脉破裂出血发生。通过此案例,提示排斥反应可能引起的各种严重后果,提高护士对排斥反应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重视患者的每一个主诉,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2.2对患者排斥反应相关健康教育未落实到位护士在宣教过程中,强调心理疏导,以防止焦虑、抑郁状况的发生;注重饮食护理、防止交叉感染、肾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方面的健康教育。但对排斥反应相关的健康教育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此案例,由于护士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使患者缺乏排斥反应相关知识,对疼痛多忍耐,未能及时汇报病情变化情况,导致患者髂外动脉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着重加强患者自我观察能力的培养,如: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变化及各项指标(体温、血压、脉搏、体质量、尿量)的变化;教会患者自我触诊,检查移植肾的大小、软硬度,触摸时注意有无疼痛及伸直下肢时有无牵引痛,对待疼痛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加强对疼痛的认识;注意各种排斥信号的出现,如体温升高、尿量减少、体质量增加,血尿及尿路感染征象,移植肾区胀痛、压痛、放射痛,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腹胀、头痛、关节酸痛等,使患者对排斥反应有足够的认识,防止危险的出现。

2.3未能第一时间实施急诊手术髂外动脉吻合口破裂大出血来势汹涌,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当出血发生时,立即对该例患者实施了人工按压止血,当时考虑按压止血方法正确,未考虑动脉破裂出血,未能及时实施急诊手术。因此,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止血时间,增加了出血量。由于该类并发症罕见,医护人员缺乏相应的认识,没有建立相应的急救预案。由于髂外动脉吻合口破裂大出血病情危急,一旦出血,应在第一时间急诊手术探查。医护人员应改变定势思维,全面、灵活评估,动态掌握病情,及时处理。

2.4对移植肾区切口感染、长期不愈合的情况应加强重视移植术后患者肾移植切口处长期不愈合,有渗液溢出,护士认为是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自身抵抗力下降造成切口愈合速度减慢,而没有考虑到是排斥反应所致。感染是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例切口长期不愈是破裂出血的征兆之一,在加强感染控制的同时,应警惕动脉破裂出血的可能性。

3小结

在此个案中,肾移植术后因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区髂外动脉破裂大出血,非常凶险。因抢救积极,挽救了患者生命。该个案提醒我们在护理上加强巡视,如有排斥反应、移植肾区剧烈胀痛加重、切口长期不愈合等情况,需提高防范意识。对伴有放射痛、血压下降、大汗淋漓、手脚湿冷等需报告医生,避免危险出现。加强健康教育,针对健康教育内容不完善的方面,及时补充;加强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避免以点代面的宣教;有针对性地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及时修改急救预案。对患者反复强调多次的主诉加以重视,

提高防范意识,并及时给予正确处理,改善患者预后。同时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顺利度过围术期,并提供人文护理使患者达到身心康复。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广东广州510600

【来源】《护理学报》2009年8月第16卷第8B期

中国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度版)

中国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指南(2016 版) 近期,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发布《中国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指南(2016 版)》一文,文章发表于《器官移植》。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尿毒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肾移植? 自从美国Murry1954 年成功地进行了第1 例临床肾移植以来,已有60 余年的发展历程,全球有近百万尿毒症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而获得第2 次生命?随着肾移植的外科技术日臻成熟,组织配型技术的普遍开展?围手术期抗体诱导治疗和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急性排斥反应(acuterejection,AR)逐渐减少? 尽管如此,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是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解决排斥反应的关键是正确的诊断与合理的治疗,而正确诊断的「金标准」就是病理学,即移植病理学? 1991 年,世界范围内多个移植中心的移植外科? 移植病理和移植免疫学专家在加拿大Banff 国家公园(BanffNationalPark)召开了第一届关于移植肾病理学诊断会议,即Banff 移植病理学会议(BanffConferenceonAllograftPathology),旨在建立一个国际统一的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学诊断标准?其后会议形成了常态化,每两年举行1 次,制定和修改的

标准称为「Banff 标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国内专家,总结各移植中心的肾移植临床经验,依据Banff2013 标准,编写了本部指南?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分类临床上根据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分为4 种类型: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HAR)? 加速性排斥反应(acceleratedrejection,AAR)?AR 和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rejection,CR)?近年来,随着排斥反应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也可依据其发病机制分为细胞介导的(细胞性)排斥反应(cell mediatedrejection,CMR 或cellularrejection)以及抗体介导的(体液性)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rejection,AMR 或humoralrejection)两种类型? 肾移植术后早期最常见的排斥反应是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而影响移植肾近期和远期存活的主要是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超急性排斥反应HAR 是最剧烈且后果最严重的一类排斥反应,由于当前组织配型技术的提高以及高效免疫抑制剂的日益普及,此类排斥反应已非常少见? HAR 多为体内预存的供体特异性抗体所致,未经特殊处理接受ABO 血型不相容的供肾也是HAR 发生的重要原因?其他重要的致敏因素包括多胎妊娠? 反复输血? 长期血液透析? 再次移植? 某次细菌或病毒感染致敏等? 个别患者因血循环中存在红细胞冷凝集素,当移植肾循环恢复时,受者血液流入低温的肾小血管,可引起红细胞凝集现象,

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

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 肾移植术后大部分患者因缺乏相应的医疗专业知识,对于在移植术后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不能辨别,未引起足够重视,以至于延误病情,乃至威胁生命。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有效治疗,以防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据统计,肾移植术后第一年约有5%—8%的移植肾因不可逆的排斥反应而失功。排斥反应的实质是一种免疫反应,是受者对移植物抗原发生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它是目前导致移植肾丧失功能的主要原因。 根据排斥发生的时间、发病机制、病理及临床进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超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及慢性排斥反应。 1、超急性排斥反应 来势迅猛,大多数发生于吻合血管开放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少数病人会延迟发生,但也只限于移植后的24—48小时内。由于常发生在术中关腹前,所以也称为“手术台上的排斥反应”。临床表现为:移植的肾脏突然变软,由红变紫或花斑状,搏动消失,输尿管蠕动消失,泌尿停止。或在术后24—48小时内突然发生血尿、少尿或无尿,移植肾区剧痛,血压升高。血肌酐持续升高并伴高热、寒战等全身反应。术前常规进行交叉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PRA)

可有效预防,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一经确诊应切除移植肾,以免危及生命。 2、加速性排斥反应 术后3-5天内发生的排斥反应。临床表现为:术后移植肾有功能,突然出现体温升高,尿少,血压升高,移植肾肿胀压痛,病情进行性发展,血肌酐迅速上升,病人须透析治疗。有些病人移植肾极度肿胀压力过大,可出现肾破裂,移植肾区剧烈疼痛,可因大出血诱发休克。开始治疗时有所改善,但停药后又复发,全身反应加重,肾功能不见好转。首选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500—1000mg/d,静脉滴注,连用3天。如果效果不佳,尽早使用ATG(ALG)或OKT3治疗,连用10—14天。如果仍不佳,可试用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治疗。因为使用大量免疫抑制药物,可引起感染、充血性心衰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故治疗无效者应及早停用免疫抑制剂,切除移植肾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3、急性排斥反应 是临床上最多见的一种排斥反应。发生于肾移植术后第6天至术后3-6个月内,特别好发于移植后3个月内,以第5周发生率最高。 临床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可达38℃以上,尿量减少,移植肾肿大、质硬、压痛以及血压升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腹胀、头痛、心动过速、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血肌酐上升。对于急性排斥

肾移植排斥反应的Banff方案

Porter于1967年最先将肾移植排斥反应在光镜下分为4型,即: ①超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和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有多量的中性白细胞积聚,后期则是肾小球内及肾间质的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内有大量纤维素和血小板性血栓形成。有的血管壁出现纤维素样坏死。 ②急性细胞型排斥反应:以间质水肿、局限性免疫母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特点。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形成管型,而肾小球及各级血管病变不显著。 ③急性血管型排斥反应:以血管炎为特征。入球小动脉、小叶间动脉,甚至弓形动脉、叶间动脉管壁水肿,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空泡变性以及脱落,管壁可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泡沫细胞浸润。重者管壁纤维素样坏死或血管壁被肌纤维母细胞代替,并逐步形成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使内膜明显增厚,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④慢性排斥反应:主要病变为肾小球萎缩和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小动脉、弓形动脉和叶间动脉内膜呈同心圆状增生,管腔明显狭窄以至闭塞,其中有泡沫细胞积聚。内弹力板常常断裂。

在Porter分类的基础上,1991年加拿大Banff会议共同制定了一个肾同种异体排斥反应组织学诊断的国际统一命名及标准的方案Banff方案。诊断的主要分类是: ①正常; ②交界性病变; ③超急性排斥; ④急性排斥(Ⅰ、Ⅱa、Ⅱb、Ⅲ级); ⑤慢性同种移植性肾病(慢性排斥)(Ⅰ~Ⅲ级); ⑥其他。 在此方案中,强调动脉内膜炎是急性排斥的基本病变。 Banff方案中有关血管病变动脉炎的定义及病变分级如下: arteritis intimal(同义词endothelialitis)[动脉内膜炎(内皮炎)]:由于动脉内皮下间隙的炎症,内膜增厚,其程度可从少量的内膜细胞浸润到内皮坏死,伴有纤维素、血小板沉着及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Arteritis,transmural(贯壁动脉炎):损伤和炎症累及动脉全层,包括中膜,表现为中膜平滑肌细胞坏死、纤维素渗出及单个核细胞及多核中性白细胞浸润。 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中血管改变分别用:“V”和“CV”表示,分如下4级: V0:无动脉炎;

1例肾移植排斥反应

1例肾移植排斥反应 致髂外动脉吻合口破裂大出血患者的护理教训 谢晓萍,李冬梅,饶良芝,罗明霞,黄碧珍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方法之一,肾移植术后可发生排斥、感染、精神障碍、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但排斥反应致髂外动脉吻合口破裂却罕见报道。髂外动脉一旦破裂,由于血流压力高,出血凶猛,病情发展迅速,需要紧急止血和手术治疗,同时对护理要求高,及时准确的急救护理直接影响到患者生命。我院2007年6月抢救1例肾移植后排斥反应致髂外动脉吻合口破裂大出血患者,在该例患者的急救护理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8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3年,于2007年4月30日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血管吻合方式为移植肾静脉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移植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术程顺利。术后第3天拔出肾周引流管,患者一般情况好。术后常规抗排斥治疗,5月12日,即手术第12天患者出现少尿、移植肾区胀痛、血肌酐持续升高,经积极抗排斥治疗后不能逆转,予血液透析治疗。同时切口处有3~5针未愈合,偶有液体渗出。6月3日11:45患者突感移植肾区剧烈疼痛,并向腰背部、肛门区放射,移植肾切口处有少量出血,立即予按压止血,但止血失败,破口增大,出血汹涌呈喷射状,大棉垫加压止血效果差,血压下降为70-50/40~20mmHg、手脚湿冷等。护士立即予吸氧、压迫止血,血压监测不到,血氧浓度波动在50%~70%,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开放气道,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及伤口出血情况。急诊手术探查,诊断为移植肾髂外动脉吻合口破裂大出血,术中止血失败,在移植肾动、静脉近吻合口处切除移植肾,结扎髂外动脉。患者共失血约3000ml。经2周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术侧下肢血供好,活动自如,未再出血,再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等待再次肾移植。术后随访1年,患者恢复好。 2护理教训 2.1重视患者主诉、仔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患者在5月12日主诉移植肾区胀痛及压痛,并报告护士。彩超检查示:动脉阻力指数增高、血流减少,移植肾较前增大,提示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医生继续抗排斥治疗,护士认为已经进行对症处理,对其主诉未引起足够重视,认为是排斥反应所具有的症状,未意识到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患者体温明

中国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指南_2016版_

·标准与规范·中国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指南(2016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DOI :10.3969/j.issn.2095-5332.2017.02.0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0578,8157068) 通讯作者:石炳毅,Email :shibingyi@ 尿毒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最有效的 治疗手段是肾移植。自从美国Murry 1954年成功地进行了第1例临床肾移植以来,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程,全球有近百万尿毒症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而获得第2次生命。随着肾移植的外科技术日臻成熟,组织配型技术的普遍开展、围术期抗体诱导治疗和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急性排斥反应 (acute rejection ,AR )逐渐减少。尽管如此,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是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解决排斥反应的关键是正确的诊断与合理的治疗,而正确诊断的“金标准”就是病理学,即移植病理学。1991年,世界范围内多个移植中心的移植外科、移植病理和移植免疫学专家在加拿大Banff 国家公园 (Banff National Park )召开了第一届关于移植肾病理学诊断会议,即Banff 移植病理学会议(Banff Conferenceon Allograft Pathology ),旨在建立一个国际统一的移植肾活组织检查 (活检)病理学诊断标准。其后会议形成了常态化,每两年举行1次,制定和修改的标准称为 “Banff 标准”。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国内专家,总结各移植中心的肾移植临床经验,依据Banff 2013标准,编写了本部指南。 1 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分类 临床上根据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分为4种类 型: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 acute rejection ,HAR )、 加速性排斥反应 (accelerated rejection ,AAR )、AR 和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 ,CR ) [1]。近年来, 随着排斥反应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也可依据其发病机制分为细胞介导的(细胞性)排斥反应 (cell-mediated rejection ,CMR 或cellular rejection )以及 抗体介导的 (体液性)排斥反应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AMR 或humoral rejection )两种类型。 肾移植术后早期最常见的排斥反应是急性CMR ,而影响移植肾近期和远期存活的主要是AMR 。2 超急性排斥反应 HAR 是最剧烈且后果最严重的一类排斥反应,由于当前组织配型技术的提高以及高效免疫抑制剂的日益普及,此类排斥反应已非常少见。HAR 多为体内预存的供体特异性抗体所致,未经特殊处理接受ABO 血型不相容的供肾也是HAR 发生的重要原因。其他重要的致敏因素包括多胎妊娠、反复输血、长期血液透析、再次移植、某次细菌或病毒感染致敏等[2]。个别患者因血循环中存在红细胞冷凝集素,当移植肾循环恢复时,受者血液流入低温的肾小血管,可引起红细胞凝集现象,并很快阻塞肾微血管,出现类似HAR 的病理改变[2]。2.1 诊断:临床表现:HAR 多发生在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一般发生在24小时内,也有个别延迟至48小时。当供肾重新恢复血供时,移植肾饱满,呈深红色,数分钟后,移植肾变为花斑色, 体积增大,肾由色泽鲜红出现紫纹,进而呈暗红, 乃至呈紫褐色并失去光泽,移植肾由饱胀变柔软, 体积缩小;肾动脉搏动有力,而肾静脉塌陷, 肾脏搏动消失,泌尿停止;少数可出现寒战、高热、 高血压、无尿、精神差等危重症的表现。 病理表现:HAR 的靶细胞是内皮细胞。供者特异性抗体与受者肾脏内皮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系统,破坏移植肾血管壁,造成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纤维素沉着和微血栓形成,使动脉、

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体会

龙源期刊网 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体会 作者:张赫岩王忠怡郭超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第17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5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治疗做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5例急性排斥患者全部得到治愈。结论: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临床意义重大。 [关键词]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诊断;治疗;抗排斥 [中图分类号] R69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6(b)-151-01 排斥反应是影响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的关键问题,尤其是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更为重要,往往使移植肾早期失去功能,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急性排斥 反应直接关系到肾移植的成败。我科2002年9月~2005年10月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34例,其中发生急排5例。现将临床诊治过程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5~54岁。均为首次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致尿毒症。术前经完善的配型检查,手术过程顺利,术后3~10 d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采用的抗排斥方案为环孢素加骁悉、强的松三联免疫治疗。本组患者均在术后2周~2个月内突发尿量减少至无尿。伴有发热,体温均在38℃以上。同时出现周身不适,关节酸痛,血压升高,体重相应有所增加,血肌酐及尿素氮指标升高。 1.2 诊断 本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尿少,周身不适、乏力,关节肌肉酸痛,体重增加,血压升高。尿量每日减少幅度在60%以上。实验室检查发现血肌酐升高至500~800 μmol。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呈阳性反应,较排斥前增加(+)~(+++),尿红细胞也增加明显。血常规检查出现血红蛋白值不同程度的下降。彩超检查发现移植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回声降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升高,全部在0.75以上。动脉搏动指数(PI)2.0~2.5。移植肾内血流灌注有所减少。 1.3 治疗

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6条

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6条 亲爱的肾友,当您欣喜的从手术后的麻醉中清醒过来,即将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但一场新的较量也同时开始。肾移植术后,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身体还必须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这里,我们整理了20多篇篇文章,向术后出现类似问题的肾友们多加留意,关注。让我们的健康从保护肾开始。 1、肾移植术后异常情况处理(肌肉并发症) 【病因】肌肉并发症包括肌肉痉挛、疼痛和无力。通常和服用环孢素A、他可莫司和强的松等免疫抑制剂有关。肌肉并发症一般发生于术后5-25个月。【后果】肌肉并发症可以导致疲劳,影响日常活动和工作。由于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病人通常会感到抑郁,情绪易于波动。 【常规治疗】肌肉痛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但其与免疫抑制剂是呈剂量依赖性的,随着免疫抑制剂用量的降低,肌肉痛也可以得到逐渐的缓解。研究表明适当的康复理疗有助于症状的缓解。严重的下肢肌肉痉挛甚至可以导致行走困难。电解质紊乱,如低镁和低钙可以导致肌肉痉挛,一旦发现,应尽快纠正。硫酸奎宁(Quinine Sulfate)已经被成功的用于治疗肌肉痉挛。 2、肾移植术后异常情况处理(瘙痒) 【病因】瘙痒(itching)可能是对药物的过敏反应。由肝脏功能进行性下降所导致的血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升高也会引起瘙痒。胆道的梗阻可以导致血浆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升高。造成胆道梗阻、胆汁引流不畅的原因很多,如胆道狭窄、肿瘤或慢性排斥反应。 【后果】瘙痒的治疗在某些时候是很困难的,长期瘙痒可以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过度搔抓会使皮肤流血破溃,重者可诱发感染。瘙痒患者还常常抱怨睡眠不佳、食欲减退和情绪不稳定。 【常规治疗】对于新近出现的瘙痒,您首先应注意最近是否服用了某种以前没有用过的药品。以排除过敏反应的可能性。为了帮助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您还可以试着停用该药以观察瘙痒是否有所缓解,如果症状明显缓解,那么说明很可能是该药所导致的过敏反应。您应将该药记录在案,以后不再服用。如果您的瘙痒与血浆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水平过高有关,您应及时与移植中心联系,一定要争取找出病因。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可以用于缓解瘙痒症状。该药最明显的副作用是嗜睡,但这正好可以减轻由瘙痒所致的睡眠不佳。安泰乐(Hydroxyzine)也可用于治疗瘙痒,其同样会导致嗜睡。消胆胺(Cholestyramine)治疗瘙痒有一定效果,但其最明显的副作用是便秘。抗生素利福平(Rifampin)已经被成功的用于治疗用消胆胺效果不佳的瘙痒。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在明确胆道无器质性梗阻的情况下,也可用于治疗瘙痒。此外,某些外用止痒搽剂和冷敷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3、肾移植术后异常情况处理(慢性疼痛) 【病因】慢性疼痛是指长期的、进行性的疼痛。原因很多,常见的有骨质疏松、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和慢性头痛。 【后果】慢性疼痛可以导致情绪改变、疲劳、抑郁、活动减少、体重增加(由于缺乏活动)或体重下降(由于食欲减退)。 【常规治疗】对于患有骨质疏松、关节炎和头痛的患者来说,有效控制长期的进行性疼痛是非常必要的。请记住,移植病人绝对不能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因其会明显加重免疫抑制剂的肾毒性。您只能服用不含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消炎药的镇痛药。我们推荐的是泰诺和泰诺林(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