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排斥反应

合集下载

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23例次分析

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23例次分析
具 有妊娠 史 。20 O0年 3月 以前行 肾移植 手术 8O 6 例次 , 常规 行 人 组 织相 容 性 抗 原 ( A) 型 , HL 配 淋
中1 例术后出现典型发热 、 肾区剧烈疼痛 、 无尿等
临床表 现 。 2 讨 论
巴细胞毒试验等检查 , 术前淋巴毒试验 ( , 一) 出 现 H R1 例 , A 7 发生率 19 %。2o 年 3 以后 .7 00 月 肾移植 术前 常规 检查 增加 了群 体 反应 性抗 体


l ・ O
而 紫褐 、 黑 , 地 由饱 胀 变 软 , 植 肾波动 感 减 变 质 移
否 过长 , 一般 认为距 手 术时 间越 近 , 测的结果 越 检
弱、 消失 。可有肾动脉有力搏动 , 但肾静脉张力减
4梁雪芹 , 李志宏 , 秀珍. 李 紫花地 丁中微量 元素浅析 . 黑
龙江医药 ,9 58 16 19 ;:6
5刘俊英 , 曾广仙 , 熊金 蓉. 黄芪 多糖 对创 伤应 激小 鼠胸 腺、 脾脏淋 巴细胞 中 N F—k 、 N b mR A表达 影响的形态计 量学研究. 中国体视学与影像分析 ,0 49 2 2 o ; :l
H R发 生 率 明 显 降 低 , 者 有 显 著 差 异 ( < A 两 P
005 , .2 ) 证明 P A检测可有效降低 H R发生率。 R A
l 次在术 中血 流贯 通后 出现移 植 肾花 斑 , 7例
本组 2 3例 次 中男 1 6例 , 6例 , 均 年 龄 女 平 3. 77岁 , 均有 病 理 诊 断 HA R。供 受 体 A O 血 型 B 全 部符合 2 2例 次 ( 中 1人 发 生 2次 H R) O 其 A ,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然而,由于肾移植后患者需要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排斥反应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尽管这些反应可以通过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来控制,但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能会影响肾移植的存活率和功能。

因此,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对于肾移植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非常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血清肌红蛋白、血肌酐、补体、免疫球蛋白G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检测。

虽然这些指标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仍然存在分析速度慢、需要大量的实验室检测和专业人员的问题。

此外,在肾移植手术后的早期阶段,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是不明显的,因此需要另外的早期诊断方法。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新方法,为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排斥反应提供新思路。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计划采用基因测序技术筛选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相关的基因,然后研究这些基因是否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标志物。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因测序和分析:选取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相关的基因,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肾脏组织进行基因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和筛选,找出与排斥反应相关的基因。

2.基因表达与排斥反应相关性验证:选取一定数量的肾移植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其肾脏组织进行基因表达分析,比较排斥反应患者和未发生排斥反应患者的基因表达差异,验证这些基因是否与排斥反应相关。

3.建立早期排斥反应诊断模型:根据以上基因表达分析的结果,建立早期排斥反应的诊断模型。

该模型将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比较患者肾脏组织基因表达以实现早期的排斥反应诊断。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1.肾脏组织采集和样品处理:收集肾移植患者、正常人肾脏组织,采集后进行组织匀浆制备,进行RNA提取和定量。

2.基因测序和分析:选用高通量基因芯片或二代测序技术对样品进行基因测序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筛选、注释和分析。

肾移植术后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体会

肾移植术后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体会

C r sodn uhr Q U orp n i ato : I e g
一u , — i g nk o2 @s acr ko E ma : ogu5 0 i . n l n o
【 bt c A s at r 】
0 jcv T m u e xe ec o ed gos n etet f to . st t bet e os pt pr ne nt i ns d r m n o srdr ia i u h e i h a ia t a e i e sn
能维 持正常 ;好转 4例 ,随访 1— 3年 ,血清肌酐 10— 7 m lL 4 2 0I o ;无效 1 ,恢复血液透析 。治疗  ̄ / 例
过程并 发呼吸道感染 3例 、伤 口感染 2例 ,均经对症治疗后 治愈。结论 F 56+ 素的强化免疫抑制方案治疗 S A K0 激 R R,效果 良好。 根据临床表 现、术后大剂 量
甲泼 尼龙 冲击 治 疗无 效 ,结合 移 植 肾彩 超 、病 理 检 查结 果 等确 诊 S A 。及 时采 用 A G+MMF+ RR T 【 关键词 】 肾移植 ;耐激素 的急性排 斥反应 ;彩色多普勒超声 ;抗胸腺细胞球蛋 白 ;他克莫 司
Seodrs tn iny ta sln ct eet n ig oi a d tet n Q U G 一u ,Z A G tri-eia tkd e rn pa tauerjci :da n s n rame t I D ko H N s o s
第 2卷 第 a a pln ain g n Trns a tto
V l2 N . o_ o 5 S p 2 1 e. 0 1
肾移植 术 后 耐 激 素 急 性 排 斥 反 应 的诊 治 体会

《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要点

《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要点

《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要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肾移植。

随着肾移植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组织配型技术的普遍开展、围手术期抗体诱导治疗和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在逐年下降,但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威胁和首要独立危险因素。

解决排斥反应的关键是正确的诊断与合理的治疗,正确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即移植病理学。

临床上,根据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病理改变、发病时间与临床特点将其分为4种类型,即超急性排斥反应(HAR)、急性加速性排斥反应(AAR)、急性排斥反应(AR)和慢性排斥反应(CR)。

为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又将排斥反应分为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二者在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临床预后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前者临床较多见,及时处理多可以逆转,而后者却常可导致移植物失功。

随着多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急性T细胞介导移植物损伤的发生率,然而,急性和慢性AMR 在移植物丢失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限制其长期结局的最重要障碍。

1 超急性排斥反应1.1 发病机制HAR 的发病机制为受者循环中预存DSA与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级联反应,形成膜攻击复合体(MAC),导致内皮活化。

1.2 病理表现1.3 临床表现HAR多发生在移植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一般发生在24 h内,也有个别延迟至48h。

发生在术中,当供肾重新恢复血供时,移植肾逐渐充盈饱满,呈鲜红色,然而数分钟后,移植肾出现花斑,体积增大,色泽由鲜红出现紫纹,渐变呈暗红色,乃至呈紫褐色并失去光泽,移植肾由饱胀变柔软,体积缩小,肾动脉搏动有力,而肾静脉塌陷,继而肾脏搏动消失,泌尿停止;发生在术后,可出现血尿、少尿或无尿,肾区疼痛,血压升高等,少数病例可出现寒颤、高热等全身危重症表现。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

( iku Mu iia si l a nn 5 0 0 ,C ia Ha o nc lHopt , i a 7 2 8 hn ) p a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src jcie T rsn ad eaut h igoi a d ram n f hp re t rjci eci b ta tObet o pee t n v a te dans n t te to yeaue e tn ra tn v l e s e ‘ o e o ( HAR n rn rnpa ttn )i e a t sl ai .Me d eiw d te pt ns o in y t npa tt n ocre R i u l a n o  ̄o s R v e h a et fkd e r slnai curd HA n o r e i a o
h sia. Re ut T e ae op t 1 sl s h c s wa p rome n p r co a d o ir d y ah lg . Co cu i n T e c c r s efr d e he tmy n c mf me b p too y n lso s h o u- fn e f HAR eae peo e a t o y F cos n u n ig e c o rlt d rfr d n i d . a tr if e cn HAR ae e e td lo ta su in ;mut l m b l r :rp ae bo d r f so s n li e p
内存 在 针 对 供 肾 的 预 存 抗 体 有 关 ,此 种 体 水 平 及 致 敏 状 态 ,对 确 定 为 高 敏 状 态
排 斥 反 应 属 于 Ⅱ型 变 态 反 应 ,即 移 植 肾 的 患 者 , 行 血 浆 置 换 (E啊 免 疫 吸 附 可 P )或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肾移植)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肾移植)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肾移植)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
广泛分布的急性小动脉炎、血栓形成和组织缺血性坏死
色泽由粉红色迅速变为暗红色,伴出血或梗死,出现花斑样外观镜下,广泛急性小动脉炎位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坏死
二、急性排斥反应间质内单个核细胞浸润,或血管炎
细胞型:肾间质明显水肿,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为主的单个核细胞浸润;肾小球及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有大量单个核细胞并侵袭肾小管壁,引起局部肾小管坏死
血管型:血管损伤,血栓形成和梗死。

亚急性血管炎。

成纤维细胞、肌细胞和泡沫状巨噬细胞增生引起血管内膜增厚,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三、慢性排斥反应
进行性移植器官损害至衰竭。

肾血管内膜纤维化,管腔严重狭窄至肾缺血,肾小球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肾细胞外基质过多积聚。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在临床中的表现及护理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在临床中的表现及护理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在临床中的表现及护理【关键词】肾移植;排斥;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56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577-01急性排斥反应(ar)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排斥反应,它不同于超级性排斥反应和加速性排斥反应,只要及时正确的处理,都可逆转恢复正常。

ar多发生于移植后第5天到30天之内,近50%的肾移植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后部分患者排斥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而延误了治疗时间。

1 临床表现急性排斥反应(ar)多发生于移植后第5天到30天之内,少数患者可延迟到术后60-90天。

主要以少尿、无尿、血肌酐迅速升高、体重增加为主要临床特点体温为低热或中等热,血压升高;自觉全身不适,烦躁不安,腹胀、呃逆;触摸移植肾区:移植肾变硬,张力增加,移植肾区肿胀、压痛;彩超发现移植体积增大,锥体长大,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增高。

2 护理2.1 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经历了长时间的透析治疗,对肾移植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出现对患者打击很大。

所以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整个过程,针对患者不同年龄、不同尿量、身体改善的不同状况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心理护理应包括:①向患者讲解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取得病人对治疗护理的配合;②介绍成功的病例给患者认识,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③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2 常见并发症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和护理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后,由于病人的尿量骤减,移植肾组织结构的改变,甲基强的松的冲击治疗,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如电解质紊乱(主要为高血钾),高血压及高血压脑病,心衰、肺水肿,移植肾破裂,感染,消化道溃疡等。

因此应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和护理,特别是移植肾破裂的患者更不容忽视。

肾移植出现排斥反应的原理

肾移植出现排斥反应的原理

肾移植出现排斥反应的原理
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是指移植的肾脏被接受者的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并对其产生免疫应答的现象。

排斥反应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相容性:人类组织标志物(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是确定个体免疫特性的重要分子。

在肾移植中,供体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主要通过HLA 匹配程度来评估。

当受体的免疫系统无法识别供体的HLA分子时,会释放免疫细胞攻击供体肾脏,引发排斥反应。

2. 免疫细胞参与:在排斥反应中,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起关键作用。

当供体肾脏被接受者的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时,T细胞会被激活,产生免疫应答。

激活的T细胞会释放细胞毒性因子,破坏供体肾脏的细胞结构,导致移植肾脏损伤。

3.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受体体内已存在特异性抗体,可以与供体肾脏上的HLA抗原结合。

这种情况下,抗体会和T细胞相互协同作用,导致排斥反应增强。

4. 免疫抑制药物不良反应:为了防止排斥反应,接受者常在肾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来抑制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

然而,这些药物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如感染、溃疡、毒性损伤等,进一步影响肾移植的效果。

综上,肾移植出现排斥反应的原理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不匹配,导致
免疫细胞的激活和免疫应答,以及免疫抑制药物的副作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移植肾排斥反应》PPT课件

《移植肾排斥反应》PPT课件

急性排斥反应 放射性核素检查
上图: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99mTc DTPA成像,显示肾灌注不 良,背景放射性活性增强,无示踪剂排泄入膀胱。下图:急性排
斥反应逆转后移植肾灌注、分泌及排泄恢复正常
精选ppt课件
22
急性排斥反应 细针抽吸活检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FNAB
– 动脉炎:动脉管腔内和内皮细胞下淋巴细胞与单核 单核细胞浸润,但很少侵及肌层,内皮细胞变性, 但不发生动脉壁坏死
精选ppt课件
16
急性排斥反应-病理(1)
肾小管壁和腔内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及炎症
细胞浸润
急性排斥反应-病理(2)
小血管内中性粒细胞附壁,内皮细胞空泡形 成和增殖,炎症细胞内膜下浸润
• 需要排除低血压、低血容量、血管吻合口 狭窄、血栓形成、输尿管梗阻等因素
精选ppt课件
7
超急性排斥反应 防治
• 移植前常规交叉配型可有效预防超急性排
斥反应的发生
– 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试验 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CDC
– 流式细胞仪交叉配型
flow cytometry crossmatch, FCXM
• 预存抗体与血管内皮抗原结合,激活补体 ,引起多形核和单核细胞趋化,导致内皮 细胞损伤,启动凝血反应
精选ppt课件
4
超急性排斥反应-病理(1)
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内广泛血栓形成,周围肾小管坏死
超急性排斥反应-病理(2)
肾小管坏死和肾小管炎,间质出血
超急性排斥反应-病理(3)
间质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坏死、上皮细 胞脱落
精选ppt课件

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诊断标准

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诊断标准

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如下:超急性排斥反应:通常出现在开放血流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表现为移植肾淤血变黑、松软,无尿或开始排尿后突然无尿。

加速排斥反应:通常在肾移植术后2~5天内发生,且越早发生,程度
越重。

病人会有尿量减少或无尿的症状,移植肾区胀痛,血肌酐下降后又迅速反弹升高。

这种排斥反应非常严重,且基本不能被逆转。

急性排斥反应:通常出现在术后的3~6个
月内,发病时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发热、血压增高、肾功能恶化、移植肾区不舒适等症状。

移植肾彩超提示移植肾血流减少,移植肾动脉阻力指数异常升高。

慢性排斥反应:发生于术后6~12个月,病情进展缓慢,一般血肌酐呈渐进性或破浪性升高。

患者可能会出现蛋白尿,血压增高,贫血,血尿,肾功能逐渐恶化等表现。

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特点

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特点

因 此 而 明显 下 降 , 带 来 肝 肾毒 性 及 诸 多并 发症 , 中 医 中 药 且 而
对 此却 发挥 着 不 容 忽 视 的 作 用 。 本 文就 肾移 植 术 后 发 生 慢 性
易伤 肾 , 仲 景对 此 有 更 具 体 的 论 述 , 张 如桂 林 古 本 《 寒 杂 病 伤
论》 存 “ 为 百 病 之 长 … … 中 于 项 侧 下 太 阳 , 则 入 肾 ” 中 风 甚 , 《 病 源候 论 》 “ 邪 入 于 少 阴 , 尿 血 ” , 诸 有 风 则 等 因此 笔 者 推 测 风 邪 是 移 植 肾发 生 慢 性 排斥 反 应 的外 因所 在 。
药 还 有 利 水 消肿 之 功 。并 具 有 抗 炎 镇 痛 、 热 降 压 作 用 以 解 及 抑 制抗 体 形 成 或 清 除 抗 原 等 作 用 。 因 此益 肾 、 血 、 风 三 活 祛
血 、 风 三法 合 用 治 疗 肾移 植 后 术 后 发 生 慢 性 排 斥 反 应 的方 祛 法 , 肾之 法 主要 是 针 对 疾 病 过 程 中 肾 之 阴 阳衰 败 而 择 用 的 益
治法 , 以调 补 肾之 阴 阳 不 足 。 目前 认 为 , 肾之 阴 阳 , 调 节 调 可
虚则封藏失职 , 固摄 无 权 , 白 、 细胞 等精 微 物 质 随 尿 流 失 , 蛋 红
随 着 医 学 的发 展 , 移 植 已 成 为 解 决 尿 毒 症 患 者 最 成 熟 肾 和 最 有 效 的方 法 之 一 , 而 术 后 发 生 的慢 性 排 斥 反 应 是 移 植 然 肾 功 能减 退 和最 终 导 致 移 植 肾 失 功 的 最 主要 原 因 。虽 然 新 型 免 疫 抑 制剂 如 C A、 S MMF F 、K一56等 在 抗 慢 性 排 斥 方 面 取 得 0

肾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机理与治疗

肾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机理与治疗

肾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机理与治疗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肾脏移植手术已经日益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肾脏移植手术成功后,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正常的肾脏功能,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然而,移植肾脏被患者免疫系统排斥仍然是肾移植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肾脏移植排斥反应是指移植肾脏与患者免疫系统不兼容,患者免疫系统将移植肾脏视为外来物质,并对其发起免疫反应,该反应导致免疫系统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和抗体,从而激发多种细胞和免疫元素的交互作用,引起移植肾脏损伤和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

肾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机理主要由下列因素组成: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 T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免疫系统中辨别和攻击外来许多抗原的关键角色。

在肾移植中,患者T细胞会识别移植肾脏中的抗原,发起攻击,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导致移植肾脏受损。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移植肾脏中一些特定抗原的存在可能导致患者免疫系统分泌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结合移植肾脏上的抗原并产生严重的免疫反应。

移植肾脏的缺陷介导的排斥反应:移植的肾脏也可能存在一些与己方不同的遗传特征或突变,这些与差异特征可能会激活免疫系统并导致排斥反应的发生。

一旦发生排斥反应,肾脏移植的生存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科学家们研究开发了多种治疗方法,以治疗肾脏移植排斥反应,让患者免疫系统能够接受移植的肾脏。

以下是一些在肾脏移植排斥反应治疗中已经应用的方法:免疫抑制剂:许多研究表明,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强度,可以减少或预防排斥反应,提高肾移植成功的机率。

通过给接受肾移植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减轻患者的免疫反应,并增加移植肾脏的耐受性。

目前已经广泛使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麦考酚酯等。

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剂,可以通过靶向免疫细胞的特定抗原来去抑制免疫反应。

药物类型主要包括丙种球蛋白、参考四五胺酸、达拉福肝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增加肾移植后的存活率。

肾移植--排斥反应

肾移植--排斥反应

肾移植--排斥反应从配型开始的等待,到做完肾移植手术,实现自己健康生活的愿望就要实现了,那么是不是做了肾移植就没有问题了呢?虽然目前的肾移植是同种移植,但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自然防御系统,也就是俗称的免疫系统,这个系统就像电脑的杀毒软件一样,负责对抗、阻挡和隔离一些不属于我们身体的外来“侵害”,比如:病毒、细菌……,这些“外来的”当然也包括移植进我们身体的这颗肾脏,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虽然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健康不受侵害的系统,但是这个系统跟电脑杀毒软件不一样的是它不管“外来物”对身体时候有利,当它发现这个肾脏进入身体的时候,就会开启“杀毒”模式对其进行攻击和破坏,这就是今天要跟大家说的排斥反应。

下面根据排斥反应发生的的时间和发病机制说一下排斥反应:一、超急性排斥反应(HAR):超急性排斥反应非常少见,是肾移植手术中开放血流数分钟到48小时内,主要的原因是受体自身存在的针对供体的抗体——即体液免疫的结果,大多发生在手术过程中,而且需要当场切除肾脏,所以又叫做手术台上的排斥反应。

主要表现:1、突然血尿、少尿、无尿2、血压升高3、移植肾肿胀排斥原因:1、长期反复输血2、长期血透3、多次妊娠4、二次移植5、某些感染致敏排斥预防:1、避免输血2、避免提高免疫力的营养品3、血型相配4、 PRA试验(群体抗原反应)5、 HLA相配(人类白细胞抗原)二、加速性排斥反应(ACR)加速性排斥反应跟超急性排斥反应很相似,是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延迟,大多发生于移植手的3~5天,它是由于受体自身存在大量的非补体抗体与新移植的肾脏接触时发生的体液免疫反应,造成肾脏大量出血。

主要表现:1、移植后恢复良好,肾功能正常,突然高烧,伴有恶心、乏力、腹胀,以及移植肾区胀痛2、出现高血压、提问升高3、出现明显血尿,从少尿迅速发展到无尿,肾功能减退、丧失4、有的病人甚至会出现移植肾破裂5、化验肌酐升高治疗方案:1、尽早使用ATG ALG 约三分之二的病人可以扭转。

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与药物中毒的判断

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与药物中毒的判断

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与药物中毒的判断排斥反应分为四类:超急性、加速性、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

超急性和加速性排斥反应一般发生于住院期间,大家对此了解即可。

在这里着重介绍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

症状:1、尿量减少(少于1000ml/日)。

2、发热,体温突然上升,>38℃。

3、移植肾区肿胀,有压痛,较硬。

4、伴有全身乏力、腹胀、食欲减退、头痛、关节疼痛、烦躁不安等症状。

5、体重增加,每天增加1000克以上。

辅助检查:1、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2、尿常规出现蛋白。

3、血常规可正常或异常。

4、B超检查移植肾增大,血流减少,阻力指数增大。

5、免疫学指标及其他相关改变。

6、穿刺活检有急性排斥的病理改变。

7、其它检查出现相应的改变。

慢性排斥一般发生于术后6个月以后,是一种缓慢发展和不可避免的移植肾功能减退,是移植肾功能丧失的最重要原因,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1、HLA配型。

2、急性排斥发生的时间、频率、程度。

3、免疫抑制剂剂量不足。

4、高血脂症。

5、反复感染。

慢性排斥发生后基本上是不可逆的。

出现的症状:移植肾功能逐渐减退或丧失,血肌酐逐渐升高,出现蛋白尿、高血压,进行性贫血,尿量减少,移植肾萎缩,肾血流量减少等症。

因此,当出现以上症状和不适时,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相应的必要检查。

尤其是一些自行减药、停药的患者,更要重视,他们在服用一段时间环孢素后,情况稳定,认为没有必要严格按医嘱服药或因为经济及其他原因,减少甚至停服环孢素,最终导致排斥移植肾失功,教训深刻。

另外,如出现移植肾功能异常等情况,还要与免疫抑制剂药物中毒相鉴别。

免疫抑制剂中对移植肾有毒副作用的有环孢素、FK506、硫唑嘌呤等,仍是目前主流应用的免疫抑制剂,在起免疫抑制作用的同时,又对肝脏、肾脏及其他器官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时一定要用药个体化,避免或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

这里主要介绍环孢素引起的肾中毒:1、可引起肾动脉收缩。

肾脏移植的免疫排斥及预防研究

肾脏移植的免疫排斥及预防研究

肾脏移植的免疫排斥及预防研究肾脏移植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可以为患有终末期肾病的患者带来新的生命希望。

然而,由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肾脏移植术后的生存率和成功率仍面临挑战。

本文将探讨肾脏移植中免疫排斥的机制,并介绍目前用于预防和治疗免疫排斥的策略。

一、免疫排斥的机制肾脏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由于同种异体移植物(肾脏)受体之间的免疫不耐受性引起的。

当异体组织被移植到患者体内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物质,并启动免疫应答。

主要的免疫细胞参与包括T细胞和B细胞。

T细胞的活化会导致细胞免疫反应,而B细胞则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免疫排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排斥主要在移植后的几周内发生,包括细胞介导的排斥和抗体介导的排斥。

慢性排斥则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其发生与长期的免疫反应和慢性炎症有关。

二、预防和治疗免疫排斥的策略为了提高肾脏移植的成功率,预防和治疗免疫排斥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主要的策略包括免疫抑制剂的应用、HLA配型和移植前准备等。

1.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免疫抑制剂是肾移植免疫排斥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等。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减少炎症反应。

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则是针对免疫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免疫细胞功能。

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免疫排斥的发生率,但同时也会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2. HLA配型HLA配型是选择合适的移植供体的重要标准。

HLA是人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供体和受体HLA的配型相合程度越高,免疫排斥的风险越低。

因此,通过HLA配型可以预测术后的免疫排斥风险,选择最适合的供体。

3. 移植前准备移植前准备是为了减少免疫排斥反应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

其中包括免疫吸附、体外循环和淋巴清扫等。

免疫吸附可以清除体内的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

体外循环和淋巴清扫则可以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免疫细胞数量,降低免疫排斥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斥反应是肾移植病人一辈子存在 的问题,希望各位患者要重视,但 也不要太焦虑,要按照医生的医嘱 定时定量服药,经常门诊随访,以 得到医生及时治疗和调整药物。
祝大家身体健康!
谢谢
AR的表现
• 尿量减少-AR的重要指标,最早出现的症 状,约80%,常可减少一半以上,或每天 少于1000ml • 体重增加-与少尿相应,眼部肿胀,下肢 水肿,腹水。 • 发热-从低热开始,37.5Ċ-38.5Ċ之间。常 在后半夜或凌晨时发生。
AR的表现
• • • •
• • • •
肾区肿大和压痛-应密切注意,防止破裂和出血。 血压升高 血肌酐升高一一般讲,超过原来的25%有意义 尿蛋白呈阳性反应。由原来的阴性变成+~++尿 红细胞增多。 Hb轻度下降 CD4/CD8>1.2 正常值<1 彩超 表现为血流阻力指数增高 穿刺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ACR的治疗
• 因ACR常发生在术后早期大剂量激素冲击 治疗期,故再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无效。 • 应尽早使用ATG ALG CD3 CD4 约2/3病人 可以得到扭转。要强调的是这些强效免疫 抑制剂使用的早与晚,关系到排斥反应能 否及时被控制,影响到移植肾以后功能的 恢复及恢复程度。
ACR的治疗
• 近来对发生ACR,应用ATG ALG等治疗的效果欠佳的难治 性排斥反应的病人,应用FK- 506+MMF+Pred组合免疫抑制 方案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AR的治疗
• • • •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肾功能变化。 预防感染。 最好住院治疗。 排除引起排斥反应的可能原因,如自己减 药、 严重腹泻等。
治疗方法
• MP冲击治疗。 • ATG ALG CD3 CD4应用-主要针对MP效 果差。 • CTX • 药物调整, • 局部放疗,血浆置换已应用较少。
HAR表现
• 主要表现为突然的血尿少尿 或无尿,移植肾胀痛,血压 升高,彩超检查可以对上述 症状进行鉴别。
超急性排斥反应(HAR ) 可能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长期反复输血 长期的血透 多次妊娠 再次肾移植 ABO血型不合 某些感染致敏


• 避免输血 • 避免提高免疫力的营养品 • 血型相配 • PRA试验(群体抗原反应) • HLA相配(人类白细胞抗原)
急性排斥(AR)反应的特点及治疗
• 是最常见的排斥反应。由细胞免疫和体液 免疫共同参与反应。一般发生在术后6天至 3个月内,也有的放宽至6个月内。这也是 我们对患者,尤其是非上海患者要求在上 海密切观察3个月的原因。 • 有少部分病人因AR而移植肾失功,所以一 年的移植肾存活率一般约80%,我科达到 90%以上。
肾移植排斥反应
长征医院肾移植中心 朱有华
影响肾移植存活的最 主要因素
排斥反应

1 2 3 4

超急排斥反应(HAR) 加速性排斥反应 (ACR) 急性排斥反应 (AR) 慢性排斥反应 (CR)
超急性排斥反应(HAR ) 特点及预防措施
• 是体液免疫的结果。 • 发生时间从开放血流至术后48小时内。大 多发生在手术过程中,而需当场切除肾脏。 所以又叫手术台上的排斥反应。 • 对于已经发生的HAR,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 疗方法。
慢性排斥(CR)的特点及预防
• CR一般发生在术后6个月以后,是影响移 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之一。由于它发 展缓慢,早期容易被忽视,而目前又缺乏 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这个课题一直是医 生研究的热点。
CR的表现
• 肌酐逐渐升高,伴有蛋白尿, 高血压,贫血
CR的预防
• 由于对CR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研究 CR可能与早期排斥 高血压 高血脂 等有关, 所以降低早期排斥率,抑制高血压 高血脂 降低胆固醇,应用潘生丁 丹参等活血药物, 可能会有预防作用。
加速性排斥(ACR) 的特点及治疗
• ACR的免疫机制与HAR相似,可以看作 是一种延迟的HAR,它是由于受者体内 存在大量非补体抗体,当接触新肾脏 后发生的体液免疫反应,造成肾脏大 量出血。 • ACR发生的时间大多在术后3-5天。
ACR的表现
• 患者术后可以恢复很好,甚至肾功能很快 就正常了。 • 突然出现发热39Ċ以上,伴有乏力恶心腹胀 肾区胀痛。 • 出现明显的血尿,继而少尿发展到无尿。 肾功能很快减退和丧失。 • 少数病人可以出现移植肾破裂。 • 肾穿刺活检和彩超可以帮助鉴别。
但是,随着大量新型强效免疫抑 制剂的出现和使用,使AR的症状 不典型,要根据患者表现和自身 经验判断,尽早抑制排斥反应。
AR的治疗
• 原则: • 尽早抗排斥治疗。 • 首次抗排斥治疗的剂量要大,足以控制排 斥反应的发展。 • 治疗要至少3天以上,使排斥反应症状基本 消失。 • 适当调整或加大常规免疫抑制剂药物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