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蚯蚓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蚯蚓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蚯蚓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蚯蚓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涉及第三章“动物世界”的第三节“土壤中的小精灵——蚯蚓”。

详细内容包括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蚯蚓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蚯蚓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3. 情感目标:让幼儿树立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蚯蚓标本、图片、视频、土壤、放大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土壤、小铲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蚯蚓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展示蚯蚓标本,让幼儿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2)播放蚯蚓生活的视频,让幼儿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3)引导幼儿讨论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 实践活动:(1)组织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加深对蚯蚓外形特征的认识。

(2)让幼儿动手触摸蚯蚓,感受蚯蚓的蠕动。

4. 例题讲解:讲解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如何保护蚯蚓等。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画出蚯蚓,并描述其特征和生活习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土壤中的小精灵——蚯蚓2. 板书内容:(1)蚯蚓的外形特征:长条形、环节、刚毛等。

(2)蚯蚓的生活习性:喜湿、怕光、昼夜活动等。

(3)蚯蚓的作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蚯蚓,并描述其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示例:(1)蚯蚓的外形特征:长条形,身体分为多个环节,有刚毛。

(2)蚯蚓的生活习性:喜欢湿润的环境,害怕阳光,昼夜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一次实地观察,了解蚯蚓在自然环境中是如何生活的,进一步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蚯蚓》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蚯蚓》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蚯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土壤里的秘密》,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蚯蚓》。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蚯蚓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蚯蚓图片、视频、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蚯蚓,让幼儿观察并记录蚯蚓的外形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蚯蚓图片,讲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通过实物模型,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蚯蚓的结构。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用彩泥制作一个蚯蚓模型,并分享制作过程。

教师评价各组作品,强调蚯蚓的特点。

4. 观察实验(10分钟)教师演示蚯蚓在土壤中运动的过程,让幼儿观察并记录。

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幼儿了解蚯蚓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提问幼儿如何保护蚯蚓,引导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蚯蚓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环节明显、有刚毛。

2. 蚯蚓的生活习性:生活在土壤中、以植物残渣为食、喜湿怕干。

3. 蚯蚓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土壤,找一找有没有蚯蚓,记录下来。

答案:幼儿需在家长的协助下,观察土壤中是否有蚯蚓,并记录观察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蚯蚓的认知程度,进一步引导幼儿关注土壤生态环境,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幼儿尝试饲养蚯蚓,观察其生长过程,深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大班科学优质课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

大班科学优质课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

大班科学优质课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一、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对蚯蚓的兴趣,激发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蚯蚓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蚯蚓的生态环境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教具:蚯蚓实物、蚯蚓生活习性图片、蚯蚓生态环境视频。

2.学具:放大镜、记录本、彩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展示蚯蚓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蚯蚓的初步认识。

(二)新知学习1.老师讲解蚯蚓的基本特征:环节动物、无足、身体柔软等。

2.学生观看蚯蚓生活习性图片,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3.老师讲解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松土、提高土壤肥力等。

4.学生讨论:为什么蚯蚓对土壤有好处?(三)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观察一只蚯蚓,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细节特征。

2.学生记录观察到的蚯蚓特征,如颜色、形状、运动方式等。

(四)拓展活动1.学生观看蚯蚓生态环境视频,了解蚯蚓在自然界的地位。

2.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蚯蚓的生态环境?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3.老师提出课后作业: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蚯蚓,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图片展示、视频观看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了解蚯蚓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优点:1.教学手段丰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

3.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不足:1.部分学生观察蚯蚓时,可能出现恐惧心理,需加强心理辅导。

2.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改进措施:1.在下一次教学中,提前做好学生心理辅导,消除恐惧心理。

2.增加课堂讨论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3.继续关注学生对蚯蚓的关注度,适时开展相关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蚯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蚯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蚯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幼儿科学探究》第五章第一节《土壤中的小生物——蚯蚓》。

详细内容包括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蚯蚓。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认识到蚯蚓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培养幼儿保护蚯蚓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蚯蚓模型、图片、视频、实物展示。

学具:放大镜、记录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蚯蚓模型和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引导幼儿思考:“你们在哪里见过蚯蚓?它们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2. 新课内容讲解(1)蚯蚓的外形特征:让幼儿观察蚯蚓模型和图片,描述蚯蚓的外形特点。

(2)蚯蚓的生活习性: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

(3)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讲解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等。

3. 例题讲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的‘小医生’?”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4.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实物,记录蚯蚓的特点,并用画笔描绘出来。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蚯蚓和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土壤中的小生物——蚯蚓》2. 内容:(1)蚯蚓的外形特征(2)蚯蚓的生活习性(3)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土壤,找一找有没有蚯蚓,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蚯蚓的特点和作用。

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去户外寻找蚯蚓,实地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生态环境,培养他们保护蚯蚓和小动物的习惯。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蚯蚓》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蚯蚓》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蚯蚓》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蚯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探索大自然》的第四章第二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幼儿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它在土壤中的作用。

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它在土壤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它在土壤中的作用。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蚯蚓的细致程度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蚯蚓、蚯蚓图片、土壤样本。

学具:放大镜、小铲子、记录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蚯蚓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蚯蚓的认识。

2. 观察蚯蚓: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实物蚯蚓,引导幼儿说出蚯蚓的形态特征,如身体细长、环节明显等。

3. 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让幼儿用小铲子在土壤样本中寻找蚯蚓,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4. 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让幼儿观察蚯蚓在土壤中活动的过程,引导幼儿了解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如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等。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笔和记录本记录观察到的蚯蚓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蚯蚓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蚯蚓形态特征:身体细长、环节明显生活习性:生活在土壤中、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作用: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土壤,寻找蚯蚓,记录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答案:蚯蚓身体细长,环节明显,生活在土壤中,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2. 画一画你观察到的蚯蚓,并写上它的特点。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蚯蚓,让幼儿了解了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它在土壤中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蚯蚓》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蚯蚓》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蚯蚓》科学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蚯蚓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2.了解蚯蚓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幼儿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
1.真实蚯蚓若干。

2.玻璃容器若干。

3.土壤、饲料等物品。

4.小铲子、镊子等工具。

三、教学内容
1.引导思考: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幼儿思考:蚯蚓是哪种生物?它们
生活在哪里?有什么样的特征?
2.实验探究: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只玻璃容器和一些蚯蚓。

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蚯蚓的生活状态,如它们在土壤中的活动、进食情况等。

3.模拟环境:让幼儿模拟蚯蚓生活的环境,为蚯蚓提供适量的土壤和
食物,观察它们如何生活和移动。

4.小结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认识蚯蚓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如
促进土壤通风透气、促进土壤中物质的分解等。

四、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蚯蚓》科学活动,幼儿对蚯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自然生态系统有了更多的了解。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幼儿们在合作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增强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健康快乐成长。

以上是《蚯蚓》科学活动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师们开展类似的活动,让幼儿在探究中快乐成长!。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一、教学目标1.认识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作用;2.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和所需生活条件;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大地蚕模型;–蚯蚓的图片资料;–放大镜;–显微镜;–纸板、铅笔、剪刀等辅助工具。

2.环境准备:–教室里安排多个小组讨论的区域;–提前准备好固定蚯蚓的容器。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幅有关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提问并激发他们对蚯蚓的好奇心。

步骤二:学习蚯蚓的基本知识1.观察实物:展示大地蚕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形状、颜色和特征,触摸探索它的表面,并与图片进行比较。

2.教师讲解:通过图片和模型的展示,简单介绍蚯蚓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环境、生活习性和对土壤的影响等。

步骤三:观察和探究蚯蚓的活动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放大镜和一只蚯蚓。

让学生观察蚯蚓在容器中的活动,并记录下来。

2.学生实践:引导学生用剪刀剪一小块纸板,制作一个简单的蚯蚓观察器,用来放大观察蚯蚓。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观察结果,并让他们思考和讨论蚯蚓为什么选择在特定的地方生活以及它们的行为规律。

步骤四:进一步探究蚯蚓1.显微镜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显微镜和一只蚯蚓。

让学生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定义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蚯蚓的特点,并用简单的语言定义蚯蚓是什么。

步骤五: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讨论有趣的事实和观察结果。

2.听取学生的反馈:请学生提出对本节课教学的改进建议,教师认真倾听,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通过观察实物、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他们积极探索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提出了许多有意思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大班科学教案:蚯蚓(精选13篇)

大班科学教案:蚯蚓(精选13篇)

大班科学教案:蚯蚓大班科学教案:蚯蚓(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蚯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蚯蚓篇1活动目标:1、学习查找资料、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

2、初步了解蚯蚓。

3、会按节奏行走,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丰富幼儿的经验。

物质准备:家长与幼儿查找并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音乐《找朋友》、播放器。

活动过程:1、谈论蚯蚓的话题,导入活动(1)幼儿自由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

(2)教师与幼儿集中分享交流。

提问:你收集了蚯蚓的哪些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你知道了关于蚯蚓的哪些知识。

2、引导幼儿了解并交流查找、收集资料的方法。

3、引导幼儿观看操作材料《蚯蚓》并将自己收集的材料粘贴或画在空白处,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布置是"我知道的蚯蚓"展板(1)引导幼儿分类整理资料(2)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我知道的蚯蚓"展板4、邀请同年段的幼儿参观、分享"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区角活动:重点指导幼儿在科学角绘制自己收集到的蚯蚓的资料。

大班科学教案:蚯蚓篇2活动来源:体育活动时,我带领幼儿到软质地面上玩“爬爬乐”的游戏。

游戏休息时,有几位幼儿发现了旁边花圃里有蚯蚓。

平时‘幼儿很喜欢小动物,但对蚯蚓却不太了解。

孩子们有的能用土语说出蚯蚓的名称,但观察不细致,不能准确地用口语表达其外形特征,更不了解蚯蚓的“再生能力”,但有的不认识误认为是怪物、大坏蛋。

大班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事物充满好奇,,小小的蚯蚓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

他们在议论着,有几个胆大的孩子还用小棒子将蚯蚓挑起来观察。

《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

大班科学教案《蚯蚓》精选

大班科学教案《蚯蚓》精选

大班科学教案《蚯蚓》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土壤里的秘密》,详细内容为“蚯蚓”一节。

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索,让幼儿了解蚯蚓的外形、生活习性及其在土壤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在土壤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蚯蚓标本、图片、视频、土壤、小铲子、放大镜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土壤、小铲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蚯蚓,让幼儿在寻找过程中观察、记录蚯蚓的外形特征。

2. 例题讲解(1)通过观察,让幼儿描述蚯蚓的外形特征。

(2)教师展示蚯蚓标本,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3)观看视频,了解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画出蚯蚓的外形。

(2)讨论蚯蚓的生活习性,让幼儿说说自己对蚯蚓的认识。

4. 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土壤样本,观察土壤中的蚯蚓,记录蚯蚓的活动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蚯蚓的外形特征:长条状、环节分明、有刚毛等。

2. 蚯蚓的生活习性:生活在土壤中、喜湿润环境、以腐殖质为食。

3. 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情况。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和家人分享蚯蚓的知识,让家人了解蚯蚓的作用。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蚯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观察过程中,部分幼儿对蚯蚓的触摸有所恐惧,今后教学中应注意引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

2.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蚯蚓,观察和记录蚯蚓的外形特征。

3. 例题讲解:通过观察、视频和标本讲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作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蚯蚓》教案设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蚯蚓》教案设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蚯蚓》教案设计一、活动目标1.了解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合作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蚯蚓图片、视频资料。

2.蚯蚓生活环境的模型或图片。

3.蚯蚓实物(如有条件)。

4.记录表、画笔、纸张等。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蚯蚓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是什么生物吗?它有什么特点?”(二)基本环节1.认识蚯蚓(1)教师简要介绍蚯蚓的基本特征:环节动物,身体柔软,有许多环节组成。

(2)教师播放蚯蚓生活环境的视频,让幼儿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蚯蚓图片,找出蚯蚓的特点,如:身体颜色、环节、蠕动方式等。

2.探究蚯蚓(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装有蚯蚓的容器。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蚯蚓在容器中的活动,注意观察蚯蚓的蠕动方式、食物喜好等。

(3)教师鼓励幼儿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与同伴分享。

3.蚯蚓的作用(1)教师介绍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如:松土、分解有机物等。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蚯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保护蚯蚓(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蚯蚓?”(2)幼儿自由发言,提出保护蚯蚓的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次活动,分享自己的收获。

3.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次活动内容。

四、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蚯蚓的关注程度,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观察蚯蚓。

2.环保活动:组织幼儿参加植树、绿化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3.科学探索: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其他有关自然科学的活动,如观察蚂蚁、蝴蝶等。

五、活动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蚯蚓的关注程度。

2.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探究、合作能力。

3.评估幼儿对保护蚯蚓的认识和理解。

重难点补充:1.认识蚯蚓难点:蚯蚓的环节结构以及蠕动原理。

对话: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蚯蚓的身体是由多少个环节组成的吗?它的身体是如何移动的呢?”幼儿:“不知道,老师快告诉我们吧!”教师:“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相似的环节构成的,就像一节一节的火车。

大班科学优质课蚯蚓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优质课蚯蚓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优质课蚯蚓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了解蚯蚓的显微结构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地位。

二、教学重点解说蚯蚓的显微结构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班级已经准备好显微镜和蚯蚓的标本。

2.草稿纸、铅笔、相机、记录表。

3.教师已经做好了这堂课的教学计划。

五、教学过程1. 先导部分1.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并问学生有关蚯蚓的知识。

2.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一张蚯蚓的简图,然后展示他们画好的简图。

3.回答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简短介绍蚯蚓。

2. 学习部分1.拿出显微镜,并向学生介绍它的结构和用途,然后把蚯蚓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2.学生必须先对蚯蚓的显微镜观察结果有一定了解,构建显微镜观察图表,总结蚯蚓的特点。

3.继续观察蚯蚓,询问学生关于蚯蚓的问题。

4.讲解蚯蚓的正确性,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地位。

5.帮助学生思考生态问题,让学生了解蚯蚓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总结部分1.老师主持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复习当天所学,借助草稿纸做记录。

2.学生借助拍照记录蚯蚓学习的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堂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蚯蚓的显微结构和生活习性,加深学生的对蚯蚓的理解。

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蚯蚓时,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生动地描述了自己的观察结果,并通过草稿纸记录下来自己的发现。

在尝试回答对蚯蚓的提问中,学生遇到了困难,但通过创造性思考,许多学生发现了一些特殊的例子,这使得学生对蚯蚓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这个过程是有效的,所以我会继续尝试这种可能性。

幼儿园大班《蚯蚓》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蚯蚓》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蚯蚓》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动物世界》第三节《蚯蚓》。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过程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认识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蚯蚓的生长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蚯蚓标本、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放大镜、小铁锹、小桶、手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蚯蚓,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关注蚯蚓。

2. 讲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10分钟)(1)展示蚯蚓标本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2)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如喜欢生活在湿润、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3. 观看蚯蚓生长过程视频(5分钟)让幼儿了解蚯蚓的生长过程,增强对蚯蚓的认知。

4. 课堂小游戏:蚯蚓赛跑(10分钟)组织幼儿分成小组,用小铁锹将蚯蚓放在小桶里,看哪个小组的蚯蚓先到达终点。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5. 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5分钟)讲解蚯蚓在土壤改良、有机物分解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

6.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蚯蚓图片,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蚯蚓》2. 内容:(1)蚯蚓的外形特征(2)蚯蚓的生活习性(3)蚯蚓的生长过程(4)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蚯蚓养殖实践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蚯蚓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蚯蚓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蚯蚓教案【含教学反思】1. 教学背景为了提高大班幼儿科学素养,提高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同时也为了引导幼儿树立保护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

本次科学活动选择了蚯蚓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实践了解蚯蚓的习性、结构、功能、生长和繁殖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蚯蚓的结构、功能和积极作用;•能够认识蚯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能够通过实践,掌握观察、记录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科学思维意识。

3. 教学内容1.通过现场观察,让幼儿感受蚯蚓的体形和外观特征;2.了解蚯蚓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3.认识蚯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4.了解蚯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作用;5.通过组织幼儿实践,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录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 教学过程4.1 导入1.班级活动前的准备•预先准备好蚯蚓、温水、盘子、土壤、吸管、卡片等教学器材;•在课前放置,等待幼儿的到来。

2.导入环节•教师将蚯蚓从泥土中取出,放在盘子上,让幼儿观察、摸索;•询问幼儿:这是什么?我们了解过它吗?为什么说它有用呢?4.2 正文1.观察蚯蚓•通过在盘子里放入温水,让蚯蚓“洗澡”,让幼儿观察蚯蚓缩起来的样子;•让幼儿用吸管让蚯蚓吸住,再松开吸管,让幼儿感受吸管在蚯蚓体内的感觉;•让幼儿用卡片轻轻挡住蚯蚓的头部,观察其反应。

2.活动探究•将蚯蚓放进准备好的土壤中,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询问幼儿:蚯蚓在干什么,它们有什么用处?3.合理记录•让幼儿用卡片在纸上勾画蚯蚓的形状;•让幼儿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蚯蚓的缩起来的形状),并进行简单总结。

4.3 结束•教师询问幼儿的感受和领悟;•教师做总结:蚯蚓具有重要的生态角色,我们要爱护自然、保护生命。

5. 教学反思这个活动对于大班幼儿启蒙科学教育非常有意义。

通过观察、实践、记录和反思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对自然的认知更加深入、全面,并且培养起其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

同时,教师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幼儿的兴趣和思考,这也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蚯蚓2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蚯蚓2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蚯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动物》第三节《蚯蚓》。

详细内容包括: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如何关爱蚯蚓。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掌握蚯蚓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蚯蚓图片、实物蚯蚓、放大镜、土壤、小铲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蚯蚓,观察并记录蚯蚓的生活环境。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蚯蚓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展示蚯蚓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蚯蚓的外形特征。

(2)通过实物观察,让幼儿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3. 例题讲解(1)讲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让幼儿认识到蚯蚓对环境的积极作用。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关爱蚯蚓,保护生态环境。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蚯蚓的外形特征。

(2)组织幼儿进行“蚯蚓爬行”游戏,增强幼儿对蚯蚓运动方式的了解。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

六、板书设计1. 蚯蚓2. 内容:(1)蚯蚓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环节分明、有刚毛等。

(2)蚯蚓的生活习性: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质为食、能分解有机物等。

(3)蚯蚓与人类的关系: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蚯蚓朋友要求:结合课堂所学,用画笔描绘出蚯蚓的外形特征,并简单介绍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答案示例:我的蚯蚓朋友蚯蚓的身体细长,有很多环节,它们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质为食。

蚯蚓能分解有机物,改善土壤结构,是人类的好朋友。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蚯蚓的家”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蚯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蚯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蚯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自然》的第三章《有趣的动物》,详细内容为“蚯蚓”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蚯蚓对环境的益处。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蚯蚓的生活环境,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益处。

教学重点:蚯蚓的外形特征和观察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蚯蚓模型、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放大镜、小铲子、小桶、手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蚯蚓,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让幼儿对蚯蚓产生兴趣。

2. 新课导入(1)展示蚯蚓模型和图片,让幼儿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2)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3. 例题讲解(1)蚯蚓的身体结构:环节、刚毛等。

(2)蚯蚓的运动方式:蠕动。

(3)蚯蚓对环境的益处: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等。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画出蚯蚓的身体结构。

(2)让幼儿模仿蚯蚓的蠕动,体验蚯蚓的运动方式。

5.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蚯蚓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2)进行“蚯蚓松土”实验,让幼儿了解蚯蚓对环境的益处。

六、板书设计1. 蚯蚓的外形特征:环节、刚毛等。

2. 蚯蚓的生活习性:湿润、松软的土壤。

3. 蚯蚓的益处: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蚯蚓,画出它们的外形特征。

2. 答案:幼儿根据观察结果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蚯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和记录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其他有益的小动物,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的情感。

组织一次户外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蚯蚓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蚯蚓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蚯蚓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是什么,有哪些特点和生活习性。

2.观察和探究蚯蚓的体内结构,如神经和消化系统。

3.理解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材料1.养过蚯蚓的透明容器。

2.蚯蚓相关的图片和书籍。

3.放大镜和显微镜。

4.工具:小铁铲、喷雾瓶、小铲子、报纸等。

5.白板,彩色笔。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老师向学生介绍蚯蚓,提问孩子们是否见过蚯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老师和学生观察和探究发现蚯蚓的体内结构和生活习性。

第二步:探究蚯蚓的外部特征老师向学生展示蚯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和动作,比较蚯蚓和其他昆虫的特点。

老师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和了解蚯蚓的感知器官,感受蚯蚓肌肉的收缩和松弛。

第三步:探究蚯蚓的内部结构老师向学生展示蚯蚓的身体切面的图片,巩固学生对蚯蚓体内结构的了解。

利用显微镜观察蚯蚓的组织和器官,探究蚯蚓的神经和消化系统,了解蚯蚓的身体结构和器官的功能。

第四步:学生操作老师将蚯蚓放在透明容器中,让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

然后让学生在容器中加入一些干草和少量水,模拟蚯蚓在野外生活的情况。

老师提供小铲子、喷雾瓶和报纸等工具,让学生模拟自己是蚯蚓,寻找食物和庇护。

第五步:师生互动老师向学生展示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它们散布有机物质和肥料,促进植物生长。

老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其他生态系统中的小动物,如蚯蚓,蚂蚱,蛇,蜜蜂等,并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带回课堂分享。

反思本教案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蚯蚓这个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也让他们在课程中“探究出解答”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好奇和能力。

直观地了解这个生物的内外部结构,让学生在理解的同时,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在蚯蚓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的讨论中,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环境教育、保护生态的观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理解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提高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以及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和蚯蚓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张蚯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蚯蚓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见过蚯蚓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蚯蚓的基本特征,如身体长而柔软、外观呈粉红色等。

2.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如喜欢潮湿的环境、常生活在土壤中等。

活动一:探究蚯蚓的呼吸(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将蚯蚓放在水盆中并覆盖上湿润的纱布。

2.让学生观察蚯蚓在水中的表现,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蚯蚓为什么需要湿润环境呼吸。

活动二: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户外实地观察,观察蚯蚓常出现的地方。

2.学生记录下观察到的蚯蚓生活环境,并回到教室进行讨论。

教学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总结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教师进行课堂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思考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和观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知识讲解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蚯蚓的特性有了基本的了解。

在活动一中,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了蚯蚓需要湿润的环境呼吸,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验能力。

在活动二中,学生通过户外观察,增加了他们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

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教学准备方面,我应该提前准备好相关图片和资料,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蚯蚓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教学内容方面,我在讲解蚯蚓的特征时,可以采用更生动的语言,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此外,活动二的观察环节可以更加细致,让学生对蚯蚓生活环境有更深入的认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蚯蚓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蚯蚓教案

一、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活动——蚯蚓教案二、活动目标:1.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知道蚯蚓对土壤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操作、表达、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活动准备:1. 活的蚯蚓若干条。

2. 湿土、纸板、放大镜等。

3. 蚯蚓图片、视频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歌曲、故事、图片等方式,引导幼儿对蚯蚓产生兴趣。

2. 观察:让幼儿观察蚯蚓的外形、动作,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3. 操作:让幼儿亲手触摸蚯蚓,观察蚯蚓在湿土中的活动。

4. 探索: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细节,如身体结构、呼吸等。

5. 表达: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蚯蚓的特点和观察到的现象。

6. 总结: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蚯蚓对土壤的作用。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的蚯蚓,记录蚯蚓的生活习性。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的自然角设置蚯蚓观察区,定期观察蚯蚓的生长变化。

3. 科学实验:开展蚯蚓赛跑、蚯蚓运输等科学实验活动,进一步探索蚯蚓的特点。

4. 艺术创作:让幼儿绘画蚯蚓,制作蚯蚓手工,提高幼儿的审美和动手能力。

六、活动步骤: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蚯蚓,通过展示蚯蚓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2. 观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的长度、颜色、环带位置等。

3. 触摸:教师指导幼儿轻轻触摸蚯蚓,感受蚯蚓的身体质地和蠕动的感觉。

4. 探索:教师提供放大镜,让幼儿仔细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如肌肉、刚毛等。

5.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蚯蚓的生活习性,如它们喜欢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以植物的枯叶、腐果等为食。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蚯蚓的外形、动作和生活环境,让幼儿了解蚯蚓的特点。

2. 触摸法:让幼儿亲手触摸蚯蚓,增强幼儿对蚯蚓的感知和体验。

3. 探索法:利用放大镜等工具,引导幼儿细致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

4. 讨论法:通过集体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促进幼儿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蚯蚓》6篇

大班科学教案《蚯蚓》6篇

大班科学教案《蚯蚓》大班科学教案《蚯蚓》6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蚯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蚯蚓》1活动目标:1.通过捉蚯蚓活动,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习性及用处。

2.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1.可乐瓶底若干个,小木棒若干根。

活动过程:1.捉蚯蚓。

(1)带领幼儿在草地上或花坛中挖几条蚯蚓,并看看它在泥土中是怎样活动的。

2.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蚯蚓的身体像什么?什么颜色的?有没有脚、眼睛和耳朵?是怎样运动的?蚯蚓的身体细长、圆圆、光滑、柔软;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

头较尖,嘴长在身体最前面。

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没有脚,它是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向前移动的。

3.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何用处。

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吃什么?有什么本领和用处?蚯蚓生活在湿土中,吃土中腐烂东西,有时也钻出地面,吃地面上腐烂的叶子。

它喜欢在土壤中钻洞,人们称它为松土能手。

它的粪便是好肥料。

蚯蚓还可以做中药治病,也是家禽、家畜的好饲料。

4.讲述故事《青蛙和蚯蚓》活动反思: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幼儿兴奋紧张的场面比如:在摸蚯蚓环节时有的孩子胆小不敢摸、或者壮大胆把蚯蚓捏死的意外,我们要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和处理好该事情,让幼儿处于一种轻松、自然地状态下完成认知。

《纲要》提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

支持鼓励它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整个过程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大班科学教案《蚯蚓》2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倾听,操作,使幼儿知道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蚯蚓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运用多种方式大胆猜想和表达对蚯蚓的认识。

3.初步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究、发现、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带领幼儿找蚯蚓并摄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猜想并记录;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蚯蚓的课件;放大镜,白纸,擦手布,记录纸;展板:我们的猜想、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引出问题和猜想
1.看录像,回忆经验。

提问:上次我们到花坛边干什么去了?你找到蚯蚓了吗?在哪里找到的?我们来看看那天的录像。

(边看录像边讨论)
2.介绍问题并猜想。

师:我们不但找了蚯蚓,还提出了许多问题,作出了一些猜想,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块展板,分别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猜想、我们的发现。

(分别出示并介绍三块展板,整个活动中提醒幼儿将问题、猜想及发现分类放到相应展板上。

)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将记录问题的纸片送到“我们的问题”展板上,师幼共同猜想。

如幼儿甲:蚯蚓和人一样有手、脚、眼睛吗?同伴1:我见过蚯蚓,没看到它有手有脚。

同伴2:我认为蚯蚓有脚,要不然它怎么走路……)
(此环节是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需要,同时通过共同猜想,引导孩子向同伴学习和带着问题去探究。

)
二、自由观察,初步感知
1.提出观察要求。

师:是不是像我们猜的这样呢?今天,我把蚯蚓请过来了,待会儿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摸一摸,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自由观察、议论、记录,验证猜想,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引导。

师:请小朋友把你发现的用图画或标记记录在纸片上。

(幼儿有观察记录经验,这里的记录方式不做硬性规定,幼儿自主发挥。

)
师:蚯蚓的身体长什么样的?摸摸它的身体有什么感觉?身体里有骨头吗?长了脚吗?
师:仔细看看蚯蚓的身上有什么?(一圈一圈,一节一节的)它的嘴巴在哪里?
(科学活动离不开观察和感知,这一环节我给予孩子充分观察和探索机会。

观察前提出要求,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同时教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
三、集体交流,分享发现
1.提醒幼儿收拾好蚯蚓和工具。

师:请你们轻轻地将蚯蚓放回泥土,把放大镜和记号笔放回篮子,带好你的记录到老师这儿来。

2.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和发现。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和你的猜想一样吗?请幼儿将记录纸放到投影仪下介绍展示。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验证了一些猜想,发现了蚯蚓的身体是细细的、长长的、软软的;
身上是一节一节的,它是一种环节动物;它没有骨头也没有脚,但是它能在泥土里钻来钻去,它靠刚毛和身体的一伸一缩来蠕动。

(幼儿有了充分的观察感知之后急于想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及时满足孩子的愿望,并引导孩子将自己的发现和先前的猜想作比较,从中领悟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猜想,更离不开实际的操作验证。

教师简明扼要的小结,意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
四、肢体模仿,体验快乐
师:你们喜欢蚯蚓吗,为什么?我们来学学蚯蚓松土和蠕动的样子。

(幼儿模仿蚯蚓钻土、蠕动、打滚、蜷缩……)
(幼儿用肢体模仿蚯蚓,能加深对蚯蚓的认识。

同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
五、观看动画,整理经验
师:我还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小蚯蚓丁丁)。

看动画后提问:小蚯蚓丁丁告诉我们什么了?进一步巩固对蚯蚓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的认识,重点讨论奇怪的再生现象。

六、鼓励提问,引发新的猜想和探究
师:蚯蚓的秘密可真多,关于蚯蚓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1.相互提问并讨论,同时记录问题放到展板上。

2.提问留白,引发新的探究。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蚯蚓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有人知道吗?不懂的问题怎么办呢?
结语:今天,我们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发现了蚯蚓许多的秘密,又提出了很多问题,进行了新的猜想。

那么,蚯蚓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这样?我们可以问问有学问的人,可以去查资料,还可以自己观察、做实验,继续研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此环节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

能大胆思考和提问,是良好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培养。

)
七、将蚯蚓送回大自然
活动延伸:
在活动室一角为蚯蚓营造一个“家”,进行进一步的猜想、观察和实验。

(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屈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