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常规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制度(4篇)

学校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教研活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教职员工,包括全日制教师、兼职教师、教辅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
第三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提供良好的教学和教研环境,激励教师积极教学、教研。
第四条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学、教研活动的指导机制,加强教学、教研的督导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条学校要强化教学、教研管理,在教学、教研方面发现问题及时跟进,确保教学、教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章教学管理第六条学校要制定教学计划,明确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安排课程表,定期课程评估,推进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
第七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八条学校要建立教师教学档案,记录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成果,鼓励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第九条学校要建立教学督导机制,定期对各学科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条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考核和评估,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三章教研管理第十一条学校要制定教研计划,明确教研的目标和任务,合理分配教研资源,加强教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
第十二条学校要建立教研组织机构,明确各教研组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教研组织和管理,促进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第十三条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供相应的教研经费和支持,为教研工作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材料。
第十四条学校要定期召开教研会议,总结教研工作的经验,讨论并解决教研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五条学校要组织教师参加外面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教育展览,增加教师的教研交流和合作。
第四章评估与督导第十六条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学、教研的评估机制,定期对教学、教研质量进行评估,推动教学、教研工作的提高。
学校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学校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教师和教学、教研相关人员。
第三条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的原则。
第四条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要紧密结合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积极性。
第五条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要尊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教学、教研团队合作。
第六条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要积极推行教师评价和激励制度,形成教学、教研风气。
第七条学校应建立定期检查、考核制度,督促教师和教学、教研相关人员履行职责。
第二章教学管理第八条学校应制定科学的教学发展规划,明确各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
第九条学校教学工作要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教学内容和质量。
第十条学校应配备适宜的教学设备和工具,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第十一条学校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第十二条学校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进行教学活动,不得擅自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第十三条学校应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第十四条学校要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和专业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十五条学校要建立学生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十六条学校要做好教学成果的总结和宣传工作,提高学校的教学声誉。
第三章教研管理第十七条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教研管理机制,加强教研组织和领导。
第十八条学校教研工作要以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为主线,同时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第十九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研能力培养和指导,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第二十条学校要组织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增强教师的教研经验和交流。
第二十一条学校要注重教研成果的运用和推广,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第二十二条学校要鼓励教师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和参与教育教学论坛。
第二十三条学校要建立教研成果奖励制度,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工作。
第四章监督与考核第二十四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监督和指导。
教研工作管理制度(3篇)

教研工作管理制度(3篇)教研工作管理制度(通用3篇)教研工作管理制度篇1镇小学教研组工作目标管理制度一、加强教研组基本建设1.争创优秀教研组。
2.开展教学基本功达标创优活动。
3.定期进行全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
二、指导教师提高有效教学能力1.有计划地学习有效教学的.先进经验。
2.开展有效教学的评比活动。
3.培养有效教学的典型。
三、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化1.定期检查单元知识达标情况。
2.定期开展期中期末质量分析活动,提出教学改进措施。
3.学科统考、评比、竞赛成绩达普教前3名。
四、根据学科特点,增强教学德育功能1.掌握学科知识结构体系。
2.教学中自觉进行德育渗透。
五、落实学科学生特长培养工作1.做到活动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四落实。
2.第二课堂活动正常。
教研工作管理制度篇2一、教研室组织管理1、教研室由系教学副主任分管领导并共同对系主任负责。
2、教研室原则上设立正副主任,教研室主任负责全面工作,教研室副主任可根据工作需要分管相关工作。
3、教研室主任根据工作需要可安排其他教师负责一些具体专项工作,如实验室管理、实践教学、科研管理、资料管理等(以上工作作为系、教研室管理工作量)。
二、教研室的职责范围1、组织落实教学任务教研室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组织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包括:落实课堂教学任务和课外辅导工作,准备和组织教学中的各种实验、实习环节;指导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及毕业答辩工作。
2、组织并实施课程建设工作教研室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主体,其主要的职责有:制定课程建设工作规划,根据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组织对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工作,引进或开发多媒体课件,负责与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和资料室等辅助教学设施的建设。
3、开展教育教学交流和改革研究结合课程组群的特点,制定教学研究的规划,并提出年度教学研究项目,主要提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研究和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手段和方法,研制或推广通用试题库和CAI课件。
学校教研室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教研室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教研室,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体育、音乐、美术等各学科教研室。
第三条教研室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遵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 坚持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3. 注重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5. 增强教研室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四条教研室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负责教研室全面工作。
各学科教研室根据学科特点设置相应数量的教研组。
第五条教研室主任职责:1. 负责组织制定教研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2. 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学质量;3. 协调教师之间的工作关系,促进教师团结协作;4. 指导教研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5. 完成学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六条教研室副主任职责:1. 协助主任工作,负责教研室日常管理工作;2. 负责教研室的经费使用和管理;3. 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质量;4. 负责教师业务培训和考核工作;5. 完成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教研组职责:1. 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2.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交流、研讨;3. 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工作;4. 完成教研室布置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三章教研工作第八条教研室工作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围绕以下内容开展:1. 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2. 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3.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4. 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5. 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
第九条教研室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大会,总结上学期工作,部署下学期工作。
第十条教研室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包括教学观摩、研讨、培训等。
第十一条教研室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中学教研组常规管理制度

XXXX中学教研组常规管理制度教研组是学校的教学业务组织,是学校教学管理与教育科研中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和基地。
为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落实“为学生发展增值,为教师发展助力,为学校发展添彩”的办学理念,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教研组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职责(一)教研组长工作职责1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研究中心工作计划,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并落实教研组工作计划。
2.每周进行一次集体教研活动。
组织好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确定每次活动主题和中心发言人。
3.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确立校本教研教改课题,负责检查、落实课题的实施情况,做好总结推广工作。
4.组织落实本组教师的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
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校级学科周活动。
5.掌握本组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和辅导以及教学成绩,评价本组教师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对各年级学科教师的安排提出建议。
6.协调落实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和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7.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落实指导青年教师结对子培养实施。
8.负责本组教师的论文评定、年度教研考核,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
9.落实单元过关考试、期中和期末考试工作,负责组织命题、集体评卷、成绩统计上报。
10.负责平常和考前的练习、资料的筛选精选,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考试,切实合理控制作业量,减轻学生负担。
11.按照新课程理念确定备课组的校本教研教改课题,并组织实施。
12.落实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和提优补差工作。
二、常规教研活动'备课活动(一)常规教研活动1每周召开一次教研组会议,落实学校布置的工作,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论,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
2.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学科周活动。
3.各教研组要主动开展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
4.教研活动要有浓厚的学术氛围,要注重改革与创新。
(二)常规备课活动1.科任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课程标准、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学设计,认真写好教案或学案。
学校教研工作三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教研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校各级教研组织和教师。
二、三级管理制度1. 一级管理:学校教研工作领导小组(1)负责学校教研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2)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计划、目标和管理制度。
(3)定期召开教研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对教研成果进行评估和奖励。
2. 二级管理:教研部门(1)负责具体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
(2)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
(3)组织教研组成员开展教学研究、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
(4)负责教研成果的收集、整理和上报。
3. 三级管理:教研组(1)负责本组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
(2)制定本组教研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
(3)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
(4)负责本组教研成果的收集、整理和上报。
三、教研活动管理1. 教研活动内容:包括教学研究、学术交流、课题研究、教学观摩、教学反思等。
2. 教研活动形式:定期召开教研会议、开展教学观摩、组织课题研究、进行教学反思等。
3. 教研活动要求:(1)教研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2)教研活动要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3)教研活动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4)教研活动要注重成果的总结和推广。
四、教研成果管理1. 教研成果形式:包括论文、教案、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
2. 教研成果上报:教研组成员要将取得的教研成果及时上报教研部门。
3. 教研成果评估:教研部门对教研成果进行评估,对优秀成果给予奖励。
五、奖惩制度1. 对在教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不履行教研职责、影响教研工作开展的教师,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教研组管理制度

教研组管理制度教研组管理制度一、教研组的组织与管理⑴教研组的设立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求,设立教研组,由教务处负责组织与管理。
⑵教研组的职责教研组负责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备课、教案的撰写和教学材料的整理等。
⑶教研组的人员结构教研组的人员由学校确定,一般包括组长、副组长和组员。
⑷组长的职责组长负责组织并协调教研组的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教研计划,并负责教研组工作的总结和评估。
⑸教研组会议教研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教学活动,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问题。
会议记录由组长或会议记录员撰写并保留。
⑹教研组的考核与评价根据学校的考核规定,对教研组成员进行考核与评价,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⑴教案的编写与使用教研组成员应编写高质量的教案,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
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内容,并与教材、教学大纲相结合。
⑵指导教师备课教研组组长或副组长负责指导教师备课,提供教案编写指导和教学方法改进建议。
⑶教学资源的整理与共享教研组成员应整理并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试卷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⑷教学活动的评估与反思教研组应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与教学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三、教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⑴教学研究报告教研组成员应定期进行教学研究,产出教学研究报告,以促进学科教学的研究与创新。
⑵教学成果的展示与分享教研组成员应将教学成果进行展示与分享,并向教务处提交相关材料,以便将其纳入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计划。
⑶优秀教学案例的评选与表彰学校将对教研组成员的优秀教学案例进行评选与表彰,并给予相关奖励。
⑷学科竞赛组织与指导教研组成员应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供相关教学指导和培训。
附件:⒊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与表彰办法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教研组管理制度

教研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教研组工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教研组是学校内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的基本单位。
第三条教研组的任务是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教研组要与科研、学科组相结合,积极参与学校教研活动,促进学科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五条教研组成员包括全体教师,组长由校领导指定,每个教研组有专门的教研组长。
第六条教研组成员有权利和义务参与教研组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得对组内成员进行人身攻击或侮辱性言论。
第七条教研组长有权利制定组内工作计划、安排教研任务,对教研组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教研组长有权利处分组内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不合作的成员。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九条学校设立多个教研组,每个教研组不超过15人,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
第十条由校领导指定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具体负责组织教研组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十一条每学年初确定各组教研组员及工作任务,分析组内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工作需求,为组内成员提供相应的教研支持。
第十二条教研组成员应积极参与教研组各项工作,达成共识,共同推进教育教学改进。
第十三条教研组每年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研究教学问题,共同设计教育教学改进计划。
第三章工作职责第十四条教研组长负责本教研组的工作领导,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改进。
第十五条教研组成员根据教学特点和实际需求,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第十六条教研组长应当及时总结成员的工作,并向校领导反馈各种问题和建议。
第十七条教研组长应当主持教研组工作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确保会议决议的执行。
第十八条教研组成员应当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改进工作,完成分配的任务。
第十九条教研组成员应当积极参与学校教研活动,推动学科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四章工作机制第二十条教研组按学科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专门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小学学校教研组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我校教研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教研组组织架构1.教研组由组长、副组长、教研员和全体教师组成。
2.组长负责组织教研活动,协调组内工作,提出教研计划,组织实施,并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
3.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教研组活动的具体安排和落实。
4.教研员负责教研组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5.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共同促进教研组的发展。
三、教研组工作职责1.制定教研计划: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科特点,制定本教研组的年度、学期教研计划。
2.开展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
3.加强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开展教学研究: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5.促进教师成长: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6.加强组内交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
四、教研组管理制度1.教研活动制度:教研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2.集体备课制度:教研组内教师共同参与集体备课,确保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教学方法的适宜性。
3.听课评课制度:教研组内教师相互听课,课后进行评课,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4.课题研究制度:鼓励教师申报课题,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5.教师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6.教学经验交流制度: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
五、教研组考核与评价1.教研组工作考核:每学期对教研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教师参与度、研究成果等。
2.教师个人考核:根据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完成教研任务、取得的教学成果等方面进行考核。
3.考核结果运用: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教研组成员管理制度

教研组成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教研组成员的管理,营造优良的教研氛围,提高教研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教研组成员管理制度适用于教研组的所有成员,包括教研组组长、组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三条教研组组长负责全面管理教研组的成员,协调教研工作,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教研组成员的组织管理第四条教研组成员应按照学校规定的教研计划和工作安排,认真履行教研任务,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第五条教研组成员应主动学习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条教研组组长应根据教研工作的需要,合理调配教研组成员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确保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教研组成员应保持学术诚信,严禁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任何违反学术诚信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三章教研组成员的考核与评价第八条教研组成员应根据学校规定的考核标准和要求,参加教研工作的考核。
第九条教研组组长应定期对教研组成员的教研成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教研工作的持续改进。
第十条对于教研成果突出、工作出色的教研组成员,可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教研成果不佳、工作不力的教研组成员,可给予批评和处罚。
第四章教研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一条教研组成员有参与教研活动的权利,有发表研究成果的权利,有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权利。
第十二条教研组成员有遵守教研组规章制度的义务,有完成教研任务的义务,有维护教研组利益的义务。
第五章教研组成员的培训与提高第十三条学校应定期组织教研组成员进行教研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提高教研组成员的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
第十四条教研组成员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
第十五条教研组成员应关注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
第六章教研组成员的福利保障第十六条学校应根据教研成果,为教研组成员提供相应的奖励和福利。
一小教研组管理制度及考评办法范文(二篇)

一小教研组管理制度及考评办法范文一、教研组管理制度教研组是学校中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更好地管理教研组工作,提高教研组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制定以下教研组管理制度:1. 教研组组建与组织1.1 教研组组建原则(1)按学科、年级组建教研组,确保教研工作的专业性;(2)每个教研组成员专业背景较为一致,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研工作;(3)组建的教研组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教龄、教学经验等因素,以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1.2 教研组组织机构(1)教研组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教研组工作,指导教研活动的开展;(2)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代理组长职责;(3)教研组成员:全体组员参与教研活动,共同完成教研任务。
2. 教研组工作规划与计划2.1 教研组年度工作计划每个教研组在每学年初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教研目标、工作内容、工作计划、教研项目等,并报校领导审核。
年度工作计划应体现教研组的整体目标和重点工作,确保教研工作的系统性和持续性。
2.2 教研组月度工作计划每个教研组在每个月初制定月度工作计划,明确月度教研活动,如教研课题的选择、研究方向的确定、教材研究等。
月度工作计划应体现教研组的教研重点和紧迫工作,确保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教研组活动开展3.1 教研组会议教研组应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组织教研成员交流教学经验,研讨教学问题,推进教学改革。
教研组会议应有明确的议程,并按时召开,会议记录应详细记录会议内容和会议决议。
3.2 教研课题研究每个教研组在每学年初确定一至两个教研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研究报告和成果。
教研课题要求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验证。
3.3 教材研究与开发教研组应对所教学科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学习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积极开展教材的改编和开发工作,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教研成果评价与推广4.1 教研成果评价每学年结束时,教研组应对本学年教研活动进行评价,对教研成果进行总结。
中职学校教研常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职学校教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教师、教研组和教务处。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教研工作,明确教研职责,加强教研管理,提高教研实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
第五条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三)对教研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确保教研工作质量。
(四)协调各部门,为教研工作提供保障。
第六条教研组职责:(一)制定本教研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
(二)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教学经验,推广优秀教学成果。
(四)协助教务处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第三章教研工作内容第七条教研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建设: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高课程质量。
(二)教学方法研究:探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评价研究:研究、改进教学评价方法,确保评价客观、公正。
(四)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师培训、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五)教学改革:研究、探索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第四章教研工作制度第八条教研活动制度:(一)教研活动每周至少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二)教研活动内容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展开。
(三)教研活动应注重实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第九条教研成果制度:(一)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撰写教研论文、教学案例等。
(二)教研成果应定期报送教务处,学校将对优秀教研成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教研工作考核第十条教研工作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
第十一条平时考核:(一)教研活动出勤率。
小学教研组工作规章制度

小学教研组工作规章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规范小学教研组的工作,提高教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组建与设置1.小学教研组由学校设立,按照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教研组的设置数量和人员编制。
2.教研组成员包括教研组长、各科组长和科组成员。
教研组长由学校确定,各科组长由科组成员推举产生。
第三条:教研组的任务1.制定学科教研计划和教研年度工作计划,确保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研究和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开展教育科研,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4.做好教材教辅和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提供给教师参考使用。
第四条:教研组的管理1.教研组长负责协调和组织教研组的日常工作,指导各科组长开展教研工作。
2.各科组长负责本科组的教研工作,组织成员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及时整理汇总研究成果。
3.教研组成员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认真完成组长交办的任务。
4.教研组每学期举行例会,及时总结教研工作情况,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第五条:教研成果的评定和奖励1.教研组要定期汇总教研成果,形成教研报告,提交给学校领导和教务处。
2.学校将根据教研成果的质量和研究实效,对教研组进行评定,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第六条:教研组的解散和重组1.在特殊情况下,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解散或者重组教研组。
2.解散或者重组教研组时,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制定解散或者重组方案。
第七条:其他事项1.教研组成员要严守组织纪律,认真执行教研组的工作规定。
2.教研组成员要相互尊重,保持合作精神,共同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
3.对于违反教研组规定的行为,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八条:附则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学校保留解释和修改的权利。
以上是小学教研组工作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希望各位教研组成员认真遵守,共同努力,为提高教育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研组管理制度

教研组管理制度•相关推荐教研组管理制度(通用13篇)现如今,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
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研组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研组管理制度篇1一、教学常规管理低年级组长:闫建明高年级组长:吴海静1.按时上交计划、总结:教研组长每期开学第二周内交教研组计划,学期结束前一周交总结;本组教师每期第一周内以教研组为单位交教学计划,学期结束前一周交总结。
2.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月开展两次教研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基本固定;每周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活动内容可为业务学习、专题讲座、集体备课等,大型活动须上报教导处或校长室,并上报计划。
3.积极参加教学检查:每月一次的教学检查,由教研组长收集本组教师的备课本、听课本、作业等,初查后交教导处,接受学校统一检查。
4.认真组织公开课、竞赛课等活动: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上一堂组内研讨课,研讨课的安排统一上报计划。
校、市、教学竞赛课要积极报名参加,教研组应发挥集体智慧,精心备课,力争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5.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每位教师每期必须参与一个课题的研究,必须做到有计划、有过程记录、并有阶段性总结。
二、教研常规管理1.认真组织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大力开展课题研究,教研组长必须督促本组教师承担至少一个教育科研课题。
3.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组织教师进行业务交流并推荐优秀者向全校教师介绍经验。
4.指导、督促教师撰写论文和自制课件,组织教学论文和自制课件的交流与推荐。
5.配合学校做好本组的各级骨干教师的管理工作,督促各级骨干教师完成各项任务,为各级骨干教师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6.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落实培养青年教师的导师工程制度,搞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三、教学、教研业绩1.在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举办的教学竞赛、说课比赛、论文评比、课件制作等各类业务竞赛和评优活动中,能取得较好成绩。
学校对教研组的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教研组设立组长一名,由学校领导班子任命,负责教研组全面工作。
2. 教研组成员由各学科教师组成,实行民主选举产生。
3. 教研组下设备课组、课题研究组、学科竞赛组等。
三、工作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
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创造良好声誉。
四、工作内容1. 教学研究(1)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探讨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2)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2. 教学实践(1)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开展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3)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 教学评价(1)定期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价,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依据。
(2)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参考。
(3)对教研组工作进行评价,促进教研组不断改进和完善。
五、工作制度1. 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教研组活动,制定活动计划,确保活动质量。
2. 教研组成员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3. 教研组活动应定期召开,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由组长提前通知。
4. 教研组成员应遵守活动纪律,按时参加活动,不迟到、不早退。
5. 教研组活动结束后,组长应及时总结活动情况,形成书面报告。
六、考核与奖惩1. 教研组工作考核以年度为单位,考核内容包括活动开展情况、教学质量、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
2. 对在教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不履行职责、工作不力的教研组成员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调整。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上级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上级政策为准。
学校教研室管理制度

学校教研室管理制度学校教研室管理制度(精选15篇)学校教研室管理制度篇1一、学习及教研制度1、每周布置一次学习和教研活动时间。
2、学习时做到严厉认真,不迟到、不早退、不闲聊、乐观参加讨论、认真做好记录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3、外出学习时,事先准备好笔记本,不迟到、不早退,做好记录并自动向领导(园长)汇报。
4、每月举办一次班级工作汇报。
每月教育笔记,每学期进行一次各年龄班一日教育活动、环境布置、游戏活动的相互观摩、检查。
5、各班级组依据幼儿园计划的培养目标,结合园所实际情况,订立学期教研计划,及时吸取国内外幼教信息,有计划地组织保教人员搜集、整理、编写资料,定期组织学习与讨论,并在实践中探究,不绝沟通总结经验,使教研活动有针对性,有特色性。
6、园长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老师的教育计划、教研组计划、老师的教育总结笔记。
检查保教人员一日组织活动或某生活环节,及时与保教人员交换看法。
二、卫生保健制度1、必需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幼儿所、幼儿园保健制度》和省、市、区有关卫生保健制度。
2、订立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
注意饮食卫生;每日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
3、每2个月测量身高体重一次,每学期测视力一次,对弱视幼儿每2个月测查一次;每学期验血色素一次;每2 个月对幼儿身体健康发展情形进行分析;建立幼儿健康档案登记、统计制度。
4、坚持晨检、午检、晚检制度,发现疾病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5、新生入园和新工作人员到岗均要先做体检,以后半年验血复查一次。
6、搭配卫生部门做防备接种工作。
7、为幼儿供应合理膳食,每周订立带量食谱,定期计算营养摄取量,每月召开膳食委员会。
8、每天保证供应充分的温度适中的开水,每天起床后、课间、运动后提示幼儿饮水,培养幼儿自发饮水的习惯。
9、培养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提示幼儿每天大便一次。
三、安全检查制度1、老师保育员要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在各项活动家中的安全。
2、上班人员交接时肯定要认真清点幼儿人数,户外活动外出返回均要认真清点人数,家长来接孩子肯定要按学校的接送程序进行,不能违返。
小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4篇)

小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小学校本教研管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即日起本校建立小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以规范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估,确保教研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二、教研组织(一)教研组织的设置1. 全体教师构成教研组,每学科或年级设立一个教研组。
2. 根据学科特点,教研组可进行细分,设立教研专家组。
3. 教研组长由教务主任或相应年级主任兼任,负责组织和协调教研工作。
4. 各教研组每学期需提交教研计划及工作总结。
(二)教研组织的职责1. 制定学科或年级教研计划,明确教研目标、内容和方法。
2. 开展集中研讨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同成长。
3. 定期组织教师观摩课,帮助教师相互学习与提高。
4. 分析各类教学数据,进行教学研究和评价。
5. 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三、教研活动(一)教研形式1. 集中研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集中研讨,由教研组长或相应教研专家组成员主持。
2. 小组研讨: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小组研讨,由教研组长指定主题和组成小组。
3. 个人研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进行个人研究。
(二)教研内容1. 学科知识: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学技能: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手段和资源。
3. 教学评价:研究和探索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4. 教材解读:对新教材的内容结构和教学设计进行解读和研讨。
(三)教研方式1. 报告:教师可以通过报告形式,介绍自己的教学体会和研究成果。
2. 写作:教师可以以论文或文章形式,总结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
3. 演讲:教师可以通过演讲形式,分享教育教学的心得和思考。
四、教研成果评估(一)评估内容1. 教研报告:根据教研计划要求提交的学科或年级教研报告。
2. 教学实践:通过教学观摩、课堂访问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评估。
3. 教学资源:教研组长根据教研资源共享情况,对教研成果进行评估。
学校对教研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教研组,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各学科教研组。
第三条教研组工作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教研组由组长、副组长、组员组成。
组长由学校任命,副组长和组员由组长提名,报学校批准。
第五条教研组长职责:1. 负责组织教研组全体成员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学校教学工作计划;2. 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检查落实;3. 协调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营造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4. 及时向学校汇报教研组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5. 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第六条副组长职责:1. 协助组长开展工作;2. 组织开展教研组活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3. 协调组内成员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第七条组员职责:1. 遵守教研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2. 认真备课、上课,提高教学质量;3. 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4. 及时向组长反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建议。
第三章工作制度第八条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全体成员会议,讨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
第九条教研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究教材、教法,提高备课质量。
第十条教研组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公开课或观摩课,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第十一条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课题研究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
第十二条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提高。
第十三条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四章考核与评价第十四条教研组工作实行定期考核与评价制度,考核内容包括:1. 教研组活动开展情况;2.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情况;3. 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情况;4. 教研组内部团结协作情况。
小学教研组管理制度及考评办法

小学教研组管理制度及考评办法一、教研组管理制度1.教研组组织机构2.教研组活动安排每学年度,教研组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备课活动的主题由教研组长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和教研组成员的意见确定,备课的具体内容由备课组长协调确定。
3.教研组成员的职责(1)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和指导教研组的日常工作,协调组内教师的教学工作,向学校领导汇报教研组的工作进展。
(2)教研组副组长:协助组长负责组织和指导教研组的工作,代理组长在其缺席时履行组长职责。
(3)教研组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认真备课,将教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等教育教学活动。
4.教研成果的记录和分享教研组要对每次集体备课活动的主题、内容和成果进行记录和总结,形成备课记录,并及时进行分享,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和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
5.教研组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二、教研组考评办法1.考核内容教研组考核内容包括教研组的备课活动、教研成果的质量、教研组成员的参与程度等。
2.考核方式(1)定期考核:每学年度末,学校组织对教研组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结果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等级进行评定。
(2)日常考核:学校会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教学观摩、听课评课等活动,教研组成员应积极参与并展示出优秀的教学水平。
3.考核结果的利用考核结果将作为教研组长年度考核和岗位评定的重要依据,对考核表现优异的教研组成员可以给予奖励和提升机会。
4.考核的公开与公正考核工作要公开透明,考核标准要明确,确保考核过程公正公平。
同时,考核结果要及时向组内教师通报,并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内部的参与度。
以上是小学教研组的管理制度及考评办法的一些建议,具体执行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但无论如何,教研组的管理制度和考评办法都应注重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研组常规管理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的教学业务组织,是学校教学管理与教育科研中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和基地。
为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落实“让每个学生获得理想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学校办学理念,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订教研组、备课组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职责
(一)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1、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计划,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并落实教研组工作计划。
(凸现集体备课活动)
2、每周进行一次集体教研活动。
组织好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确定每次活动主题和中心发言人
3、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确立校本教研教改课题,负责检查、落实课题的实施情况,做好总结推广工作。
4、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组织落实本组教师的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
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校级教研组活动的观摩课。
5、掌握本组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和辅导以及教学成绩情况,评价本组教师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对各年段学科教师的安排提出建议。
6、协调落实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和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7、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落实指导教师结对子培养措施。
8、负责本组教师的论文评定、年度教研考核,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
3、负责设计和安排公开课。
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备课组活动观摩。
4、落实单元过关考试、期中和期末考试工作,负责组织命题、集体评卷、成绩统计上报。
5、负责平常和考前的练习、资料的筛选精选,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考试,切实合理控制作业量,减轻学生负担。
6、按照新课程理念确定备课组的校本教研教改课题,并组织实施。
7、落实备课组内青年教师结对子培养措施。
8、落实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和提优补差工作。
二、教研活动、备课活动常规
(一)教研活动常规
1、每二周召开一次教研组会议,落实学校布置的工作,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论,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
2、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教研组活动观摩。
3、青年教师(教龄不满三年)每学期至少开二次公开课,其他教师每学年至少开一次公开课。
4、青年教师(教龄不满三年)每学期至少应听课15节,其他教师每学期至少应听课10节。
5、科任教师每学年至少应完成一篇教学专业论文,并在教育科研室登记备案。
6、各教研组要主动开展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
7、教研活动要有浓厚的学术氛围,要注重改革与创新。
(二)备课活动常规
1、科任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课程标准、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学设计,认真写好教案或学案。
2、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定内容。
备课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分析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法学法;研究例题、习题的精选;研究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3、备课组必须做到四统一: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作业练习、统一考试、评卷及成绩统计。
4、定期开展备课组内互相听课评课活动。
5、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每个备课组至少有一个研究课题。
6、备课组要认真落实青年教师结对子培养计划。
7、备课组要安排好单元过关考试。
三、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考核评先与奖励
1、教研组工作评价与奖励,每学年进行一次。
2、先进教研组评选结果经学校行政会批准后,奖励教研组,
3、备课组工作评价与奖励,每学年进行一次,按教研组,学校评出先进教研组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