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

“常见文言实词”是指考查范围,包括通假字、异读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新大纲中列出了120个重点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内出现过。所以,在第一步识记积累的基础上,便要掌握一些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一、冷僻的字尝试字形推断法:

汉语的造字法(尤其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为我们推测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的帮助。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通常来说,凡形旁从“禾”与五谷有关;从“贝”与金钱有关。如:“不赂者以赂者丧”赂即贿赂。

例:①金就砺则利(《劝学》)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

③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秋水》)

⑤生而眇者不识日(《日喻》)

解析:

①“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查字典得到“砺”:“磨刀石”。

②“骐骥”,“马”旁,可能是一种“马”,准确义项为“骏马”。

③“昳”,“日”加“失”,联系上下文“形貌昳丽”,联想到“昳”可能表现的是一种美丽,这种美丽让“日”失掉光彩。

④“涘”,水旁,当与“水”有关,“水边”义。

⑤“眇”,从目从少,联想到少目的含义,可推知为眼盲。

以上介绍了推断实词词义时应掌握的三个技巧,当然它们不是灵丹妙药,只是在释义困难时可以拿来试一试。对实词的理解,关键还是看这个词所处的具体语境,一切推断的技巧都应在具体的语境中发挥作用。

1、引导练习: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2)金就砺则利(《劝学》)

(3)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2、小试身手:

(1)平民虽平价不能籴

(2)自放驴,取樵炊爨

(3)可以独飨白粲。

(4)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二、通假推词义法

1、引导练习:

(1)张良出,要项伯

(2)河曲智叟亡以应

2、小试身手:

(1)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2)以身徇国

(3)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

方法指引: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理顺文句的一种障碍,但我们只要根据通假字规律,就可以推出本字的含义来。通假是文言文使用词语的特殊的语法现象之一,用了通假的词语从通假的角度

去理解才符合语境。

三、对称结构推断法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在同一位置上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对或相反。

例句:

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②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③栗深林兮惊层颠(《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⑤时浓雾半作半止(《游黄山记》)

解析:

①②③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可以互为释义。它们的义项分别是①更加②精通③使……战栗震惊。

④句中“蒙”和“因”的意思相近,“因”解释为“沿用、沿袭”,由此再结合“蒙”的上下文可以推断“蒙”为“继承”义。

⑤句中“作”和“止”的意思应该相反,“止”是“停止”义,那么可以反向推知“作”当为“起来”义。

1、引导练习: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2、小试身手:

(1)齐人追亡逐北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非世而恶利

方法指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在对称的句式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利用它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四、邻字推断法

例如: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同义复词:“敝”:疲劳

再如:

1、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同义复用。“冲”即“幼”,意思是“年幼”。

2、(2006年湖北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徒高谈虚论徒: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胜任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纠:纠正

D本为羁旅羁旅:寄居

C项“纠”与“劾”同义对举,当为同义复词,“劾”是“弹劾”的意思,因此推知“纠”应为“检举、告发”之义。

五、语法分析法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一个“朝”字就有三种义项:

①早晨——朝服衣冠

②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

③朝见——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这里“朝”的三个义项之间的区别还比较明显,但是有些文言实词的几个义项间的差别却不是很明显,如《劝学》文后练习中“绝”字的5个义项: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以为妙绝

④佛印绝类弥勒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这时要想一下子给以准确的解释就比较困难。笔者以为利用语法结构先来确定多义词的词性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份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所以我们翻译实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份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如对上文中“绝”字的解析如下:

①句中“绝”前面是主语“群响”和一个字“毕”,这里“毕”不可能是谓语而只能是修饰“绝”的状语,否则结合上下文讲不通,由此可推知这个“绝”在句中的语法成份当是谓语,是动语,译为“停止”。

②句中“绝”字修饰的是宾语“境”,可知“绝”在这里当是形容词作定语,解释为“与世隔绝的”。

③句中“绝”修饰的是形容词“妙”,句中成份当是副词作补语,可意译为“到了极点”。

④句中“绝”修饰的是谓语动词“类”,当是副词作状语,解释为“非常”。

⑤句中“绝”后面跟的是宾语“江河”,推测可能是动词作谓语,译为“渡过”符合上下文的语境。

以上对“绝”字5个义项的分析,倘能一眼看出词义自是最好,倘不能一眼看出,则很有必要由分析句子成份入手以首先确定词性。纵观五、六两个单元文言文后的实词练习,此方法皆很实用。

1、引导练习

1、左右欲刃相如

2、将军披坚执锐

3、履至尊而制六合

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8、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0、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2、小试身手:

1、(优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2、自放驴,取樵炊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